2019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四答案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四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四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四套真题题库及答案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2.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研究。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托尔曼3.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B概化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C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应该提供“是样例”,而不应该提供“非样例”D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不应该提供“是样例”,而应该提供“非样例”。

4.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

A同化B顺应C适应D平衡5.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做的。

A斯金纳B托尔曼C柯勒D廷克利泡夫主观题二、名字解释(共3题,共15分)1.正强化(试题分值:5分)答:正强化指学习者行为的结局是出现某个满意子,从而加大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知识的表征(试题分值:5分)答:知识的表征即知识在头脑是什么样子的。

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3.观点采择(试题分值:5分)答: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

三、简答题(共2题,共40分)1.测量的结果为什么通称为“分数”?简要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试题分值:20分)答:因为:(1)科学的或好的测量通常用数字表示结果(4分);(2)虽然测量的结果也可以是文字的,可是文字分数都可以转换成数字的(4分)。

所以中文采用了“分数”这个词。

(2分)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为:(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甚至可以只有两级。

(3分)(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

(3分)(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

2019年电大心理学试题两份附答案

2019年电大心理学试题两份附答案

2019年电大心理学试题两份附答案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B.敏锐C.正常D.低常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B.感觉C.知觉。

D.想象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超限抑制D.侧抑制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D.示范法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D.腾斯伯格理论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瑞文推理测验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B.能力C.性格D.兴趣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B.皮亚杰C.艾里克森D.柯尔伯格11.(B乔姆斯基)认为个体语言的获得主要是个体的先天因素决定的。

12.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A。

生理性动机C。

社会性动机)13.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14.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15.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16.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2019年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四套附答案

2019年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四套附答案

2019年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四套附答案试题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会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 道德 )发展三大领域。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皮亚杰)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3.(皮亚杰 )以发生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心理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对于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4.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 胎儿 )造成损坏的因子。

5.对新生儿的评估有很多方法,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由( 阿普加 )设计的一种快速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

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测量的内容包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反射。

6.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进而承担了特定的功能,这个过程就是神经元的( 分化 )。

7.视觉悬崖是用来研究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经典实验设计。

8.在简单句阶段,幼儿不但会用到成人语言中的一些规则,还会出现( 过度规则化 )的现象,如“我大方,你小方”,学会说“我们”后,4岁的孩子会说“桌子们”。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9.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10.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而进行的学习。

11.“补偿性生长”: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

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不长,也不是特别严重的话,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

这种“补偿性生长”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

但是,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过长,特别是在5岁前营养不良,大脑的生长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身材也会特别矮小。

2019年电大《心理学》考试试题资料三套附答案

2019年电大《心理学》考试试题资料三套附答案

2019年电大《心理学》考试试题资料三套附答案《心理学》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感受身体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称为运动觉。

2、研究表明,在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中,教师的 __一般教学效能感____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而___个人教学效能感________则随教龄的增加,表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向。

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指教师在学生__思想品德教育______方面的特殊角色。

4、卡特尔根据智力功能上的差异,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和提升。

6、“勤能补拙”说明优良性格对学习具有补偿功能。

7、智力的多元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其基本结构。

8、又想马儿好,又怕马儿多吃草,这时所产生的是趋避动机冲突。

9、无论将煤块放在强光照射下还是在暗处,人都会知道它是黑色的,这种知觉特性是恒常性。

10、观察法可分为客观观察法和自我观察法。

11、较有代表性的气质类型有四种: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12、成功智力是指用以达成人生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使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

13、在品德心理成分的划分上,影响较大的观点是将品德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元认知P83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认知。

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组成,其中元认知监控是最重要的心理成分。

2、记忆的组织策略P115就是将一组信息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单元,并且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3、创造力P196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

又是一种人类比较特殊的能力。

4、教师心理枯竭P370是指教师在处理教育教学事务中所表现出的由于工作的压力、紧张的心情及较低的成就感而导致的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

2019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与答案

2019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与答案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 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教育心理专题》形考共有 5 个任务,任务 1 和至任务4 是客观题,任务 5 是主观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用原有的图式为开始,而以形成新的图式为结束。

1任务一、名词解释(共10 道试题,共 30 分。

)1.环境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2.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3.图式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4.平衡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5.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6.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换言之,当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去认识一种新事物时,叫做同化,打个比方,图式好比一个气球,同化好比充气;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

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

顺应从套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7.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8.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9.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10.遗传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附答案汇编(全)(可编辑)

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附答案汇编(全)(可编辑)

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附答案汇编(全)(可编辑)1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附答案汇编(全)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名词解释情感: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迁移: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感到紧张的情绪状态。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技能:是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通常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现实事件的过程中体现。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2、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级产物——人脑机能的活动形式。

人的心理是在成熟、健全的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这是大脑的本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也为现代有关脑的研究所证实。

脑是人类心理的物质基础,它是一块十分复杂而精致的物质,具有反映外界刺激,抑制智慧活动和复杂行为的高级机能。

人脑的这种复杂的内在结构,决定了它的特殊机能,使其真正成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

大脑所具有的心理机能,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从谢切诺夫的反射概念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系统学说,都表明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反射活动过程的结果3、为什么说心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要反映?答:(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的制约作用;(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

2019年电大《教师心理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年电大《教师心理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A. 去人性化
B. 低成就感
C.
情绪枯竭
D.
)。
社交焦虑
5. 不属于冥想术的是(
A. 大海比喻
B. 天空比喻
C.
心理扫描
D. 身体扫描
1129
6. 关于自尊,描述正确的是(
)。
A. 自尊对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是长期的
B.
自尊一般通过自我报告法进行测量
C. 自尊具有稳定性,自尊的水平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提升
1130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4. 积极倾听的技巧有哪些?
15. 压力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16. 感恩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7. 论述神经质人格对教师的消极影响及克服方法。 18. 请结合个人经验,论述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1131
)。
C. 攻击性
9. 关于宽容,描述正确的是(
A. 宽容与减轻生理疼痛无关
B. 宽容不利千情绪调节
C. 宽容即个体在经历了伤害后,产生报复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D. 宽容是个体消除对冒犯者的消极情感和判断,而予以同情,仁慈和关爱的过程
10. 不属千共情要领的是(
)。
A. 转换角度,投入地倾听
B. 回到自己的世界米,把从当事人那里知觉到的东西进行清理并理解它们
试卷代号: 1370
座位号亡亡]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8 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教师心理专题试题
2019 年 1 月
1: :1~I
得分 1 评卷人
入括号中) 三期。塞里提出的三期中没有( )。

国家开放大学吉林02578《心理学》2019春第四次形成性测试作业资料

国家开放大学吉林02578《心理学》2019春第四次形成性测试作业资料

心理学-2019春第四次形成性测试复习题(带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号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号后再下载!
【题号】有强迫症的人常常没有理由的重复一些思想和行为。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是“对”。

【题号】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常见的表现是对创伤事件的重复体验。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是“对”。

【题号】如果一个人在公众场合讲话,甚至单独面对一两个人说话的时候都经常觉得焦虑,那么他很有可能患有广场恐惧症。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是“错”。

【题号】如果一个人常常觉得持续性害怕,但却无法指出具体害怕什么,这可能是患有恐慌障碍的表现。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是“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共 7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1
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
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

它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X 题目2
测量
测量: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题目3
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是相对于原尺分数而言的。

采用标准分数就是为了克服原尺分数的局限。

题目4
标准差
标准差:①为计算标准差,我们使原尺分数的平均值变成0,这就使不同测验的原尺分数有了统一的测量起点,于是可以开始比较了。

②用标准差S作为测量单位,这就把度量单位统一起来了,这就实现了比较。

③引进正态分布概念后,比较的结果在实际含义上将表现为总体中有多少个体(%)在特定个体i的左面或右面,从而确定该个体i的水平相对地高还是低。

④利用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正态分布,我们可以在不同单位的分数之间做比较。

⑤标准差还能测量两个群体在某项特质上的个体差异是否同样大。

题目
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
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题目6
行为指示子
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算“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的行为。

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题目7
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
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8
简述个体差异的含义及正态曲线下的1S~3S的面积
答: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质的差异,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或程度的差异这意味着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一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质的差异。

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34.13%人口或从正态分布的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差包括了34.13%人口。

在正态分布的左右3S范围里有99.86%的人口。

题目9
简要分析造成偏态分布的影响因素。

答:抽样造成偏离正态分布。

(1)两个平均值和全距有明显差异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偏斜,成一偏态分布;(2)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是全距差不多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分布;(3)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离正态的,这是因为抽取太相似的个体而造成的。

(4)“犬牙”分布,若丘陵地貌的横截面,这往往是样本太小造成的;
测量也会影响个体差异的分布形态。

测验越容易,越容易形成负偏态,而越难就越容易形成正偏态。

题目10
简述连续分数和级类分数的优缺点
答:连续分数的优缺点:连续分数档次多,也就是个体差异多,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由于个体差异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肋个别学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比等第分数好。

但是连续分数显示出微小的差异,这也容易引起学生或其家长为一两分之差而锱铢计较,从而增加心理负担,挫伤低分者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连续分数的缺点。

采用等第分数,档次少,也就是个体差异少,能提供的信息也就少,两个在百分制分数上差了很多的学生,却可以属于同一个等第。

从减轻学生对学习的紧张或焦虑的角度看,则又是等第分数更好。

题目11
简述三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答: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⑴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

⑵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

⑶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

⑷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

B-类教学内容的教学最典型地体现在音乐、舞蹈、体育、美术、书法等才艺的教学与训练中。

因此抓好B-类内容的教学将最能体现一校学生因受学校教育而发展的成果特色性和多样性。

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是⑴学习内容难以列出确定的行为单元。

⑵即使能够说明行为项目,
也无可周全。

⑶C-类内容的教学真正要求掌握的是教师言说以外的内容,是在课堂以外新
情境里遇到的知识,因此需要掌握的C –类内容的无穷多样的,所以也就无法事先说明的。

题目12
A、B类教学目标如何处理个体差异?
答:最小基本行为目标(A-类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先把这样的个体差异引向时间维度,即允许不同的学生可以有快有慢地达成目标,然后在一定的时间点上消除个体差异,即确保所有学生都达成教学目标。

为了做到后一点,教师就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方法,以期在恰当估计的时间点上完成教学。

行为发展目标(B-类教学目标)就不满足于人人都能达到的低标准,因此也就不以时间维度来消除个体差异。

相反,行为发展目标把个体差异导向成就维度,鼓励学生按兴趣、能力去做出更好的行为表现,去追求卓越。

三、论述题(共 5 道试题,共 40 分。


题目13
试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的优点。

答:(1)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可以使“个体差异”的概念具有彻底的抽象性,抽象到了我
们有可能对个体差异做数学运算的地步;
(2)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又可以使“个体差异”的概念具有彻底的具体性,具体到我们可
以联系任何一种实际事务来确立任何一条分界线,从而判定任何一种“质的差异”。

题目14
论述J-型分布的教育教学含义。

答:社会遵从是一种大伙儿都朝一个方向行为的趋势,它造成个体差异呈J-型分布。

联系
学校教育,学生的品德操行表现的分布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J-型的,这符合我们的教育理想,具体而简捷地说,那就是“绝大部分是好的,少数人是有点问题的,问题严重的是极个别”。

这是德育与智育的一个基本的不同,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

题目15
试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答:德育和智育有一根本的不同点,即:智育是突破上限的,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的,其间可有微小而连续的量的差异,因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数(或百分制分数)来记录学生的成就。

但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基本程度后,则要做出更充分的表现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

教师不应该人为制造拉开德育表现差距的情境,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道德。

于是在缺乏机会的条件下,学生就难以表现出品德操行的量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用粗大的等第分,具体表现为一般最多不超过优、良、中三等,而且中是少数。

题目16
举例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答:学校教育教学中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至少有如下几种。

(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宜用等第分数,甚至可以只有两级如“达到-稍欠”,例如对小学一年级的算术成绩就可以这么做。

(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那么也可以采用等第分数。

比如音乐、美术、体育之类的科目,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提供在平均水平上优于家庭教养的教育,在于让学生活动起来,而不是为了细究个体间的差异,那也就没必要采用连续分数,而只需列出若干粗大等级就行了。

(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比如测量学生的操行。

题目17
试述C类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的关系。

答: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虽然任何一项行为指示子都不能100%地对应于使用“理解”之类抽象词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可以相信,如果一个学习者表现出越多的指示子行为,那么他(她)达成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

于是我们就有一个陈述非行为发展目标的策略,那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去收集多项在不同程度上指示“理解”的可观察行为,由此形成我们陈述非行为发展目标的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