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实验总结

合集下载

制阿司匹林的实验报告

制阿司匹林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阿司匹林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酯化法、水解法和直接合成法。

本实验采用酯化法,即水杨酸与乙酰酐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阿司匹林。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圆底烧瓶、冷凝管、搅拌器、抽滤装置、布氏漏斗、烘箱、电子天平等;2. 试剂:水杨酸、乙酰酐、硫酸、氢氧化钠、活性炭、无水乙醇、丙酮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反应液:在圆底烧瓶中加入5g水杨酸,加入10ml乙酰酐,再加入2滴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充分混合;2. 加热反应:将反应液加热至回流,回流时间为2小时;3. 冷却反应液: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4. 中和反应液:向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5. 抽滤:将中和后的反应液抽滤,得到粗阿司匹林;6. 洗涤:用少量无水乙醇和丙酮对粗阿司匹林进行洗涤;7. 干燥:将洗涤后的阿司匹林放入烘箱中干燥,直至恒重;8. 纯化:将干燥后的阿司匹林溶解于适量丙酮中,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后回收丙酮,得到纯阿司匹林。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阿司匹林,产率为80%;2. 讨论与分析:(1)在酯化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和回流时间对产率有较大影响。

本实验中,催化剂用量适中,回流时间适宜,有利于提高产率;(2)在洗涤过程中,无水乙醇和丙酮的选用对阿司匹林的纯度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采用无水乙醇和丙酮对粗阿司匹林进行洗涤,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纯度;(3)在干燥过程中,烘箱温度的设定对阿司匹林的干燥效果有较大影响。

本实验中,烘箱温度设定为60℃,有利于阿司匹林的干燥,避免了过度干燥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阿司匹林,产率为80%,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阿司匹林实验心得体会

阿司匹林实验心得体会

阿司匹林实验心得体会阿司匹林实验心得体会近日,我在生物实验课上进行了一次关于阿司匹林的实验。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该药物的性质以及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我将阿司匹林片粉碎,并利用乙酸铁溶液进行检测,观察到了阿司匹林溶液的深红色反应。

这表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的作用。

然后我又将一些阿司匹林溶液滴入冷水中,并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出现。

这说明阿司匹林在寒冷环境下会析出颗粒。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阿司匹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具有镇痛、消炎、退热等作用。

它主要通过抑制体内合成前列腺素的酶以及抑制血小板凝集来达到这些效果。

实验中的结果也证实了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的作用。

这种作用使阿司匹林成为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如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等。

除了对阿司匹林的性质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还从实验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仔细阅读了实验手册,并明确了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同时,我准备好了所需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其次,实验中的操作要细心。

在实验过程中,我认真观察每一步操作的结果,记录下实验数据,并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牢记于心。

只有细心操作,才能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最后,实验后的总结和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验,我不仅对阿司匹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加深了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我也认识到,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才能真正理解科学的奥妙。

总之,通过这次阿司匹林实验,我不仅对该药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科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阿司匹林实验总结反思

阿司匹林实验总结反思

阿司匹林实验总结反思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来测试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

我们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服用阿司匹林,另一组服用安慰剂。

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的实验对象体温下降明显,而服用安慰剂的实验对象体温下降较慢。

这表明阿司匹林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发热症状。

其次,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来研究阿司匹林对心脏病和中风的预防作用。

我们选取了一组有心脏病和中风风险的实验对象,一组服用阿司匹林,另一组不服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检测,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的实验对象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显著降低,而不服用阿司匹林的实验对象发病率较高。

这说明阿司匹林对心脏病和中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以帮助降低患病风险。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阿司匹林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一些实验对象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了胃肠道出血和溃疡的情况。

这提示我们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频率,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同时也可以预防心脏病和中风。

然而,我们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频率,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寻找更好的使用方式,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以上实验总结和反思,我们对阿司匹林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药剂阿司匹林片剂实验报告

药剂阿司匹林片剂实验报告

药剂阿司匹林片剂实验报告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头痛、发热和各种轻度疼痛。

药剂阿司匹林片剂是一种固体制剂形式,通常由活性成分阿司匹林和辅助成分组成。

本实验旨在研究药剂阿司匹林片剂的质量、溶解度和释放特性,以评估其药效和药物可利用性。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 药剂阿司匹林片剂(30mg/片)- pH 7.4磷酸盐缓冲液- pH 1.2盐酸缓冲液- pH 4.5乳酸缓冲液- 离心机- 分光光度计质量测定1. 以阿司匹林片剂为样品,取5片片剂,称重并计算平均质量。

2. 重复上述步骤5次以获得样品质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溶解度测定1. 在37恒温水浴中,使用pH 7.4磷酸盐缓冲液、pH 1.2盐酸缓冲液和pH 4.5乳酸缓冲液,分别准备三个溶剂。

2. 每个溶剂中添加一片阿司匹林片剂,并在离心机中以100rpm的速度在37下振荡。

3. 在指定时间间隔内,采集样品,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收值。

4. 通过构建标准曲线,根据吸光度值计算阿司匹林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药物释放测定1. 准备pH 7.4磷酸盐缓冲液。

2. 在37恒温水浴中,将一片阿司匹林片剂置于100 mL 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0rpm的速度在37下振荡。

3. 在指定时间间隔内,取出样品,并加入等体积缓冲液以保持溶液体积不变。

4.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值,并根据阿司匹林的标准曲线计算药物释放的百分比。

实验结果质量测定通过重复5次实验,得到阿司匹林片剂的平均质量为X g,标准差为±Y g。

溶解度测定使用pH 7.4磷酸盐缓冲液、pH 1.2盐酸缓冲液和pH 4.5乳酸缓冲液,分别测定阿司匹林片剂的溶解度。

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分钟)pH 7.4磷酸盐缓冲液溶解度(mg/mL)pH 1.2盐酸缓冲液溶解度(mg/mL)pH 4.5乳酸缓冲液溶解度(mg/mL)-0 0 015 A BC30 D EF60 G HI... ... ......药物释放测定使用pH 7.4磷酸盐缓冲液测试阿司匹林片剂的药物释放情况。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总结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总结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总结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总结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具有镇痛、退热和抗炎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阿司匹林,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验方法:1. 首先,我们准备了苯酚和乙酸无水为原料。

苯酚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乙酸无水是一种无色液体。

2. 将苯酚和乙酸无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加入少量的磷酸作为催化剂。

3. 将混合溶液加热至80℃左右,同时搅拌均匀。

4. 继续保持温度和搅拌条件,反应1小时。

5. 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并加入适量的水。

6. 过滤固体沉淀,用冷水洗涤,最后用乙酸乙酯洗涤。

7. 干燥固体产物,称取并计算产率。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阿司匹林。

制备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反应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黄色,同时有气泡释放。

在加入水后,溶液产生了白色固体沉淀。

通过过滤、洗涤和干燥,最终得到了白色结晶状的阿司匹林产物。

实验分析:1. 反应机理:阿司匹林的制备是通过苯酚与乙酸无水反应生成的。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酚中的羟基与乙酸无水中的乙酸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苯酯。

然后,乙酸苯酯再与磷酸反应,产生阿司匹林。

2. 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和搅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产物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本实验中,80℃的反应温度和持续搅拌有利于反应进行。

3. 产物纯度:通过洗涤和干燥,可以去除杂质,提高产物的纯度。

但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所得到的阿司匹林可能还含有少量的杂质。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还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地合成了阿司匹林,并得到了白色结晶状的产物。

但是,为了提高产物的纯度,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

此外,本实验还提醒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阿司匹林是一种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实验操作中应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总之,通过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我们不仅获得了实践经验,还加深了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总结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总结

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报告总结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制备阿司匹林,了解有机合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有机化学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疼痛和发热。

其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是由水杨酸和乙酸反应而成。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C7H6O3 + C4H6O3 → C9H8O4 + CH3COOH三、实验步骤1. 将5g的水杨酸粉末放入250ml锥形瓶中;2. 加入10ml浓硫酸,并搅拌均匀;3. 将60ml冰乙酸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并充分搅拌;4. 置于冰水浴中,继续搅拌20分钟;5. 加入50ml冷水,继续搅拌10分钟;6. 将反应物转移至滤纸漏斗中过滤,并用少量冷水洗涤;7. 用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碱性(pH=8~9);8. 用少量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pH=7);9. 加入适量的冰醋酸,使得晶体得以充分析出;10. 将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阿司匹林。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2. 添加浓硫酸时要慢慢倒入,避免产生剧烈反应;3. 冰乙酸的滴加要缓慢,并不断搅拌,以免产生剧烈反应;4. 反应物在冰水浴中需要充分搅拌20分钟,以确保反应充分进行;5. 调节pH值时要小心谨慎,避免过度调节导致反应失效。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制备的阿司匹林晶体颜色为白色,结晶良好。

经称重后得到产物质量为4.2g,收率为84%。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阿司匹林,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有机化学实验技能。

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有机合成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以后的有机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阿司匹林生产实习报告

阿司匹林生产实习报告

阿司匹林生产实习报告尊敬的XXX公司领导:我是来自XXX大学药学专业的学生,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有幸在贵公司进行了阿司匹林生产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阿司匹林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此,我将就本次实习内容和所得体会进行详细的汇报和总结。

1. 阿司匹林生产工艺流程在实习期间,我首先了解了阿司匹林的生产工艺流程。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可以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栓等症状。

它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原料准备、酯化反应、水解反应、中间体分离纯化、合成和成品包装。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以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阿司匹林产品。

2. 阿司匹林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在实习期间,我还了解了阿司匹林生产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阿司匹林是一种药品,对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为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贵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多种质量控制措施。

比如,对原料进行全面的检验和分析,控制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监测反应的进度和产率,通过HPLC等仪器对中间体和成品进行定量分析等。

这些措施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执行,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3. 实习工作与收获在阿司匹林生产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许多实际工作。

我负责了一些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样品的测试分析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我不仅加深了对阿司匹林生产过程的理解,还学到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技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要求。

此外,我还参与了一些生产线上的工作,亲身体验了阿司匹林的大规模生产过程。

通过这次实习,我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实习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阿司匹林生产实习,我对药品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应用技巧,并且充分感受到了实践带来的成就感。

这次实习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我未来的职业目标,我希望能够在制药行业中从事相关的工作,并为人们的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谢贵公司给予我这次实习的机会,感谢实习期间各位导师和同事的耐心指导和帮助。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总结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总结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总结一、实验目的1、通过阿司匹林的制备了解合成实验的一般原理级操作及思维方式2、了解酰化反应的要求及应用3、进一步巩固重结晶的操作方法学会混合溶剂重结晶4、了解相关数据哭的查阅方法如维普、万方等并能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水杨酸是一种具有双官能团的化合物一个是酚羟基一个是羧基羧基和羟基都可以发生酯化而且还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酰化和酯化反应的发生。

阿司匹林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

水杨酸可由水杨酸甲酯即冬青油由冬青树提取而得水解制得。

本实验就是用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

反应式为OOHOHCH3CO2O浓H2SO4OOHOCOCH3CH3COOH副反应OOHOH2OHCOOOOHOH2OOHOCOCH3OOHOHOCOCH3COOOOH三、合成原料表1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名称分子量m.p.或 b.p.水醇醚水杨酸138158s微易易醋酐102.09139.35l易溶∞乙酰水杨酸180.17135s溶、热溶微阿司匹林又称醋柳酸。

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式C9H8O分子结构式为:CH3COOC6H4COOH分子量180.16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微带酸味。

密度1.35g/cm3。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遇潮则缓慢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碱溶液同时分解。

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水杨酸化学名称2-羟基苯甲酸分子式C7H6O3结构式C6H4OHCOOH分子量138.12。

CAS号69-72-7水杨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先微苦后转辛。

熔点157-159℃在光照下逐渐京变色。

相对密度1.44。

沸点约211℃/2.67kPa。

76℃升华。

常压下急剧加热分解为苯酚和二氧化碳。

1g水杨酸可分别溶于460ml水、15ml沸水、2.7ml乙醇、3ml丙酮、3ml乙醚、42ml氯仿、135ml苯、52ml松节油、约60ml甘油和80ml石油醚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体会
• 建议:1.一定要控制温度,否则有杂质 生成 • 2.重结晶要等全溶解才抽滤,不然白费 力气 • 收获:又熟悉了重结晶抽滤等操作
产率
分析结果
在比较之下,产 率这么高的原因 是温度控制得很 好,冷却时让它 静置,慢慢冷却
阮露娇
18.8g
白色晶体
74.8%
吕晶
18.8g
白色晶体
74.8%
温度控制得很好, 冷却时让它静置, 慢慢冷却 在冷却时没有等 其完全冷却
吴灵霞 周姣珂 陈婷婷 郑芳华
12.5g 12g 6.5g 6.2g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充分摇动 加入 20min 瓶内温度 搅拌器 水浴加热 81~85℃
150ml蒸馏水 充分搅拌 冰水
稍微冷却
冷却15min
抽滤 白色晶体完全吸出 蒸馏水洗涤
干燥 得到乙酰水杨酸粗品 加入 干燥 乙醇—水混合溶剂重结晶
白色晶体
对甲苯磺酸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 李继忠 文匹林实验总结
制备原理
乙酰水杨酸是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 乙酸酐,在少量对甲苯磺酸(或干燥的氯 化氢,有机强酸等)催化下,脱水而制得 的。
反应方程式
COOH
+ H+
COOH
+
(CH3CO)2O
CH3COOH
OH
OOCCH3
圆底烧瓶
加入
16.2g(0.4mol)水杨酸 22.5ml(0.08mol)乙酸酐 1.2g(0.0021mol)对甲苯磺酸
59.1% 56.7% 30.7% 29.3%
温度控制的不好, 导致有杂质 温度与冷却工作 不完善 温度与冷却工作 不完善
抽滤前的冷却很重要,要等它完全冷却时晶体就越多
1.注意控制好温度(水温<90℃),否则将增 加副产物的生成,如水杨酰水杨酸、乙酰 水杨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酐等。 2.重结晶时,将热滤液在室温下静置, 慢慢冷却、结晶。在冷却过程中一般不 要振摇滤液,也不要放在冷水甚至冰水 中快速冷却。否则,形成的晶体颗粒细, 表面积大,容易吸附杂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