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阿伏伽德罗常数,mol-1;
e:电子电荷,库仑; k:波尔兹曼常数,J· K-1; T:热力学温度,K; ci:i离子摩尔浓度,mol/L; Zi:i离子的化合价。
从上两式可知,ξ电位与溶液 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强度有关, 因此,提高离子的化合价和浓度 可以压缩扩散双电层,使其厚度 减小,从而使ξ电位降低。
9
预处理的方法

凝聚和絮凝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加热法 Heating 调节悬浮液的PH值 Regulation of PH 杂蛋白的去处 Removal of useless protein 高价无机离子的去处 Removal of inorganic ion 助滤剂Filter aids和反应剂 Reactant
22


Schulze-Hardy法则:反离子的价数越高,凝 聚价越小,即凝聚能力越强。 阳离子对带负电荷的胶粒凝聚能力受化合价、 水化半径、离子运动能力的影响,次序为
Al3+ >Fe3+ >H+ >Ca2+ >Mg2+ >K+ >Na+ >Li+
23

常用的凝聚剂电解质有:
硫酸铝 Al2(SO4)3•18H2O(明矾); 氯化铝 AlCl3•6H2O; 三氯化铁 FeCl3; 硫酸亚铁 FeSO4· 7H2O ; 石灰;ZnSO4;MgCO3
2
路线一
路线二
清液-胞外产物
路线一A
精制( 结晶、干燥 结晶、干燥 )
第二章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 固液分离
第一讲
3
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内容
提取生化物质的第一步,分两部分: 发酵液
胞外 上清液/滤液
预处理
固液分离
胞内 富集细胞
4




发酵液成分很复杂,包含菌(细胞)体,胞内 外代谢产物,及剩余的培养基残分等。 不管人们所需要的产物是胞内还是胞外,都首 先要进行培养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开,才能 进行后续操作: 对于胞内产物,可先将菌体或其他悬浮杂质去 处,才能从澄清的滤液中提取代谢产物。 对于胞外产物,首先富集菌体,再进行细胞破 碎和碎片分离,然后提取胞内产物。
8
预处理的目的
预处理的目的: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 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



⑴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包括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 子的尺寸,降低液体黏度。 ⑵ 相对纯化,去除发酵液中的部分杂质(高价无机离 子和杂蛋白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一相中(多数是液 相);
31
目前最常见: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优点
用量少,一般以mg/L计量; 絮凝体粗大,分离效果好; 絮凝速度快; 种类多,适用范围广。
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缺点:
存在一定的毒性,特别是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用 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时应谨慎。
32
2)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虽然发展很快,但还存在 着残留单体有毒,生物降解难等问题,所以其应用受 到了限制。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无毒,易生物 降解,原料来源广等优点。
天然有机高分子改性絮凝剂根据其原料来源不同可 分为淀粉类、纤维素类、植物胶类和聚多糖类。 其中淀粉改性絮凝剂的研究开发最引人注目。

33
3)无机高分子聚合物
有聚合铁系和铝系两大类 铁系絮凝剂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受温度影 响小,亲和力强,能有效地去除悬浮物、表面 活性剂、破坏油水乳状液的能力很强等优点, 缺点腐蚀性强、稳定性差。 铝系是目前应用广、工艺较成熟的一类无机金 属盐絮凝剂,絮凝效果好,缺点具毒性等。


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铝、铁的盐类) 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 大 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絮凝:指使用絮凝剂(天然的和合成的大分子 量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 10mm大小絮凝团的过程。其中絮凝剂主要起 架桥作用。
12
(一) 凝 聚 Coagulation
凝聚:胶体粒子在中性盐促进下脱稳相互聚集成 大粒子(1mm)
35
微生物絮凝剂
1、微生物絮凝剂的商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90年代,
如红平红球菌及由此制成的NOC-1是目前发现的最佳微生物 絮凝剂
2、微生物絮凝剂或将大部分替代普通絮凝剂
3、浮游藻类、草分枝杆茵、硅酸盐芽孢杆菌。
36
絮凝的影响因素



发酵液的性质(细胞浓度,表面电荷); 絮凝剂的浓度,最佳用量为粒子表面积约有一 半被聚合物覆盖; 絮凝剂的分子量; pH 控制; 搅拌速度。
加热法注意事项:
使用加热法时必须严格控制加热 温度与时间。
1. 加热的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 性变质的范围内; 2. 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使细胞溶解,胞 内物质外溢,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 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
三 预处理-调节pH
pH值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 节pH值可改善其过滤特性。
当双电层的排斥力不足以抗衡胶粒间 的范德华引力时,由于热运动的结果就导 致胶粒的互相碰撞而聚集。 另外,由于电解质离子在水中的水化 作用会破坏胶粒周围的水化层,使胶粒可 以直接碰撞而聚集。
影响凝聚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无机盐的种类、 化合价以及无机盐的用量。 根据静电学基本定理,可推导ξ电位的基 本公式为 4q
24
(二)絮 凝

flocculation
絮凝:大分子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 成网状,形成絮凝团的过程 机理:架桥作用 采用絮凝法可形成粗大的絮凝体,使发 酵液较易分离。
来自百度文库
25
絮凝
絮凝剂是一种能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其相对分 子质量可高达数万至一千万以上,长链状结构,其 链节上含有许多活性官能团,包括离子基团以及非 离子型基团。 它们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或氢键的作用,强 烈地吸附在胶粒的表面。 当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许多链节分别吸附在不同的 胶粒表面上,产生架桥联结时,就形成较大絮团, 产生絮凝作用。
凝聚价或凝聚值


在发酵液中加入具有高价阳离子的电解质,能 脱除胶粒表面的水化膜,降低ζ电位,使双电 层的排斥力减少,当不足以抗衡胶粒间的范德 华引力时,由于热运动的结果导致胶粒的互相 碰撞而聚集起来。 电解质的凝聚能力可用凝聚价或凝聚值来表示, 使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毫摩 尔/升),称为凝聚价或凝聚值。
机理: 1)中和粒子表面电荷 2)消除双电层结构 3)破坏水化膜
13
胶体双电层结构
• 发酵液中菌体表面带有负 电荷,由于静电引力使溶 液中反离子被吸附在其周 围,在界面上形成了双电 层。 • 正离子同时受到使它们均 匀分布的热运动影响,具 有离开胶粒表面的趋势。
14
双电层的组成
在相距胶核表面约一个离子半径Stern平面以内, 正离子被紧密束缚在胶核表面,称为吸附层;
26
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
27
对絮凝剂的化学结构一般有下列要求: 分子必须含有相当多的活性官能团,使之 能和胶粒表面相结合; 必须具有长链的线性结构,以便同时与多 个胶粒吸附形成较大的絮团,但絮凝剂的 相对分子量不能超过一定限度,以使其具 有良好的溶解性。
根据其活性基团在水中解离情况 的不同,絮凝剂可分为:
34
微生物絮凝剂




微生物絮凝剂是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新型絮凝剂, 一类由微生物或其分泌物产生的具有絮凝细胞功能 的代谢产物。 包括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利用微生物细 胞壁代谢产物的絮凝剂和克隆技术所获得的絮凝剂 主要成分是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及核酸等高分 子物质。 微生物絮凝剂和天然絮凝剂与化学合成的絮凝剂相 比,最大的优点是安全,无毒和不污染环境。

D
( 2- 1 )
q:胶体的电动电荷密度,即滑移面上的电荷密 度,库仑/m2;
D:水的介电常数,F· m-1; δ:扩散层的有效厚度,m(即吸附层和扩散层 界面处电位Φd降低到其值为1/e处的距离,不能直 接测定)
1000 D k T 4Ne
1 2 c Z i i (2-2)
胶粒保持分散状态的原因
带有相同电荷和扩散双电层的结构。 ξ电位越大,电排斥作用就越强,胶粒的分 散程度也越大,发酵液过滤就越困难。 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形成了包围 于粒子周围的水化层,也能阻碍胶粒间的 直接聚集。
如果在发酵液中加入具有相反电性的 电解质,就可以中和胶粒的电性,使ξ电 位降低,胶体体系变得不稳定。



固液分离方法主要是过滤和离心。 对于细菌及某些放线菌,菌体细小,液体粘度 大,不能直接过滤,若用高速离心,能耗很大, 设备昂贵。若用膜分离技术(如微滤)易产生 膜污染,通量降低。 发酵液中由于菌体自溶,核酸、蛋白质及其它 有机粘性物质的存在也会影响固液分离。 因而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固液分离 速度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滤液通过滤饼的速 率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降低液体粘度就可 有效提高过滤速率。
降低液体粘度的常用方法 加水稀释法 加热法
加水稀释法
优点:降低液体粘度
缺点:增加悬浮液的体积,加大 后继过程的处理任务。
加热法
优点:1. 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提高 过滤速率; 2. 在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下可使蛋白质 凝聚,形成较大颗粒的凝聚物,进 一步改善了发酵液的过滤特性。 实例:链霉素发酵液,调酸至pH3.0后,加热至 70℃,维持半小时,液相粘度下降至原 来的1/6,过滤速率可增大10~100倍。
细胞(碎片)及某些胶体物质在某个pH值下也可能趋于絮
凝而成为较大颗粒,有利于过滤的进行。 调节发酵液的pH到蛋白质的等电点是除去蛋白质的有效 方法。大幅度改变pH还能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通过调整pH值改变膜过滤中易吸附分子的电荷性质,可 减少膜堵塞和污染; 影响离子型絮凝剂的电离度。
在Stern平面以外,剩余的正离子在溶液中扩散 开去,距离越远,浓度越小,最后达到主体溶液的 平均浓度,称为扩散层。
当胶粒在溶液中作相对运动时,总有一薄层液 体,随着它一起滑移,这一薄层的厚度比吸附层 稍大,滑移面在图中用波纹线表示。 滑移面上的电位称为ξ电位(或电动电位), 它是控制胶粒间电排斥作用的电位,用来表征双 电层的特征,是研究凝聚机理的重要参数。
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示意图
生物催化剂 空气 除菌 提取纯化 产品 废弃物 检测 控制系统 副产品
生物反应器
灭菌
原材料 机械能、热能
本门课程解决的问题
1
生物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
原料液 原料液 细胞分离 ( 细胞分离 ( 离心,过滤 离心,过滤 )) 细胞-胞内产物 细胞-胞内产物 路线一B 包含体 溶解(加盐酸胍、脲 加盐酸胍、脲 ) 复性 细胞破碎 碎片分离 碎片分离 粗分离( 盐析、萃取、超过滤等 盐析、萃取、超过滤等 ) 纯化( 层析、电泳 层析、电泳 ) 脱盐( 凝胶过滤、超过滤 凝胶过滤、超过滤 ) 浓缩( 超过滤 超过滤)
10
一 凝聚和絮凝在发酵液预处理中的应用

凝聚与絮凝处理过程就是将化学药剂预先投 加到悬浮液中,改变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 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破坏其稳定性,使其 聚集起来,增大体积以便固液分离。 凝聚和絮凝技术常用于菌体细小而且黏度大 的发酵液的预处理中。

11
凝聚和絮凝
凝聚和絮凝是两种方法,两个概念。
5
2.1 发酵液的预处理
(Pretreatment )
6
为何要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
发酵液的基本特性
发酵产物浓度较低,大多为1-10%, 悬浮物颗粒小,细胞的相对密度与培养液相似。 可压缩性 液相粘度大,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 悬浮状态稳定:双电层、水化膜、布朗运动

7
为何要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
37
(三) 混 凝
对于带负电荷的菌体或蛋白质来说,采用阳离子 型高分子絮凝剂同时具有降低胶粒双电层电位和 产生吸附桥架的双重机理,单独使用可达到较好 絮凝效果; 对于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要采用 凝聚和絮凝双重机理才能提高过滤效果。 这种包括凝聚和絮凝机理的过程,称为混凝。
38
二、降低液体粘度
非离子型 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
工业上使用的絮凝剂
可分为三类: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有 机高分子聚合物、无机高分子聚合物 1)目前常用的是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 丙烯酰胺类衍生物、聚乙烯亚胺衍生物;聚丙烯酸 类和聚苯乙烯类衍生物。
30
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根据活性基团在水中解离情况 不同,可分为三类:阴离子型(含有羧基)、阳离子 型(含有胺基) 、非离子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