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方法(9.21)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测量方法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测量方法形状与位置公差的测量方法第一节、直线度的检验方法1、将直尺平行地放于测定面,用塞尺测定直尺与被测定物的空隙。
(1)测定面凹时,与直线度相等数值厚度的塞尺不能插入中央的空隙。
(2)测定面凸时,在两端放置与直线度相等数值厚度的塞尺。
]2、将杠杆百分表置于测定面,在A点调零,确认到B点。
测定值=最大值-最小值第二节、平面度的检验方法1、用直尺测定部品平面度测量方法:如图以不包括自重的方法将测量物支撑。
测量范围:测量是将直尺放在整个表面(纵、横、对角线方向)用塞尺(数值与平面度相符)测定。
判定:在所有的地方塞尺应不能通过。
2、用平台测定平面度测量方法:将部品平放于平台,用塞尺测量部品与平台之间的间隙。
塞尺与平台要保持水平状态进行测量。
2、用百分表测定平面度将杠杆百分表置于测定面,在A点调零,确认到B点。
测定值=最大值-最小值第三节、平行度的检验方法1、面与面的平行度在平台上用V型块全面保持基准平面,用杠杆百分表测量测量面的全表面,在A点调零,确认到B点。
平台或V型块在要求的测量的面上测量。
测定值=最大值-最小值2、线与面的平行度(1)将适合的塞规插入两个基准孔内。
(2)将塞规的两端用平行块(或磁铁)支撑。
(3)将公差的指定面调较至与平台平行,在A点调零,确认到B 点。
(4)测定指定面,将读数的最大差(最高点减去最低点)作平行度。
3、面与线的平行度在平台上,使用磁铁支撑基准面整体,测定两个孔到基准面的尺寸,将该尺寸差作平行度。
4、线与线的平行度(1)将适合的塞规插入两个基准孔内。
(2)用平行块(或磁铁)将塞规两端固定。
(3)依照图在0°的位置求出(B与(C的中心偏移(X),并求出在90°回转位置上的(B与(C的中心偏移(Y)。
(4)将求出值用X2+Y2算,所得值即平行度。
第四节、垂直度的检验方法1、面与面的垂直度。
(1)将基准面用磁铁与平台平行地支撑。
(2)将百分表从弯曲根部起移动至前端止,将读数的最大差作垂直度。
公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PPT课件

第5页/共102页
§2 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一、形位公差框格和基准符号 1.形状公差框格 形状公差框格共有两格。
如图4—2所示。
第6页/共102页
2.位置公差框格
位置公差框格共有三格、四格和五格等几种。如图4—3和4—4所示。
第7页/共102页
位置公差有基准要求。为了避免混淆和误解,基准所使用的 字母不得采用E、F、I、J、L、M、O、P、R等九个字母。
第49页/共102页
3. 位置度公差带 位置度公差涉及的被测要素有点、线、面,而涉及的基准要
素通常为线和面。位置度是指被测要素应位于基准和理论正确尺 寸的理想位置上的精度要求。位置度公差是指实际被测要素的位 置对其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位置度公差带是指以被测要素的 理想位置为中心来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该区域相对于 理想位置对称配置,该区域的宽度或直径等于公差值。 例如图4—29a、图4—29b。该公差带的方位是固定的。
第19页/共102页
形位公差带是按几何概念定义的(但跳动公差带除外),与测量方法无关,所以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任何测量方法来测量和评定某一实际被测要素是否满足设计要 求。而跳动是按特定的测量方法定义的,其公差带的特性与该测量方法有关。
被测要素的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可以用一个或几个形位公差特征项目来控制。
对于由两个同类要素构成而作为一个基准 使用的公共基准轴线、公共基准中心平面等公 共基准,例如图4—15(a)和(b)所示。
第16页/共102页
四、形位公差的简化标注方法 1.同一被测要素有几项形位公差要求的简化标注方法 如 图4—16所示。公差框格重叠绘出。
2.几个被测要素有同一形位公差要求的简化标注方法 如图4—17(a)和(b)所示。可以只使用一个公差公差框格。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状公差带有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四要素
形状公差
四、形状公差各项目 1、直线度 它是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的直的程度,被限制 的直线有:平面内的直线、回转体的素线、平面等 的交线、轴线等。 (1)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素线) 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公差带:
形状公差
(2)在给定方向上
位置公差
平行度 :用以控制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的方向成 0°的要求。 给定一个方向: 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要素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
正截面尺寸为公差值t1×t2,且平行 给定二个方向时: 于基准要素的的四棱柱内的区域。
位置公差
给定任意方向: 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要素的圆 柱面内的区域。
位置公差
线的位置度:以轴线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直径为公差值t 的 圆柱面内的区域
位置公差
5.跳动公差: 以测量方法定义的位置公差,是限制一个圆要素 的形位误差的综合指标。 其特点: a、公差带相对于基准轴线有确定的位置 b、可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
位置公差
圆跳动: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回转一周时可允许的最大跳动 量(最大与最小尺寸之差) 径向圆跳动:检测方向垂直于基准轴 公差带: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意测量平面内,半径差 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检测概述
刀具运动 方向与工 件旋转轴 线不平行
钻头移动方向与 机床工作台面不 垂直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检测概述
在车削由三爪卡盘夹紧的环形工件的内孔 时,会因夹紧力使工件变形而形成棱圆形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检测概述
二、零件的几何要素与形位误差 零件不论其结构特征如何,都是由一些简单的点、线、面 组成,这些点、线、面统称为几何要素。形状是一个要素本 身所处的状态,位置则是指两个以上要素之间所形成的方位 关系。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圆度:公差带是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 值t的两同心圆间的区域。
圆柱度: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 区域。对于圆柱体,标圆柱度可代替圆度,对于截面为圆, 轴线不是直线,只能标圆度。
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 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而该 轮廓的理想形状由图中标注的理论尺寸确定。
(2)端面全跳动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
端面全跳动误差是被测表面绕基准做无轴向移动的连 续回转,同时指示表做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直线移动,在整 个测量过程中指示表的最大读数差。
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 相同的,因而两者控制形位误差的效果也是一样的。
一、定向公差 这类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及倾斜度三种。被测要 素有直线和平面,基准要素也有直线和平面,故被测要素 相对于基准要素的方向公差可分为线对线、线对面、面对 线和面对面四种情况。 根据被测要素的功能要求及几何特征,定向公差又可 分为给定一个方向、给定两个方向和任意方向三种。 平行度 (1)在给定方向上 ①给定一个方向: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 基准要素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全跳动 (1)径向全跳动 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圆 柱面之间的区域。
径向全跳动误差是被测表面绕基准轴线做无轴向移动 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表做平行于基准轴线的直线移动,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指示表的最大读数差。因此,径向全 跳动是被测圆柱面的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的综合反映。
延伸公差带的延伸部分用双点划线画出,并在图样中 注出其相应尺寸。在延伸部分的尺寸数值前和公差框格的 公差值后分别加注符号P 加圈。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共64页PPT资料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3)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任意方向是指绕着直线在360°的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方向。任意 方向上的直线度常用于体现回转零件上轴线形状精度的要求。
内。
任意方向上直线度的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如图所示,φ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0.04mm的圆柱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一节 概述
3. 基准代号
对于有位置公差要求的零件,在图样上必须标明基准。基准代号 的组成:基准符号、圆圈、连线和字母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一节 概述
二、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
各种零件尽管几何特征不同,但都是由称为几何要素的点,线, 面所构成。如图4-3所示
由于任意方向直线度的公差值是圆柱形公差带的直径值,因此,
标柱时必须在公差值t前加注直径符号φ,即φd。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2、平面度
平面度是限制实际表面对理想平面变动的一项指标,用于平 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平面的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面之间的区域。 如图4-12所示,零件上表面的实际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 值0.1mm的两平行面内。
5、线轮廓度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平面曲线对其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 标。是对零件上曲线提出的形状精度要求。
形状与位置公差检测方法

形状与位置公差检测方法形状与位置公差检测方法一、基本概念形状和位置误差是完工零件几何参数误差一种重要类型,它对零件的互换性和使用功能都有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对精密、高速、重载、高温、高压下工作的零件的不利影响更为突出。
为满足零件的互换性和使用功能要求,就必须对零件几何要素的形、位误差予以限制,即对零件的几何要素规定合适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1、要素及其分类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统称为要素。
分类:轮廓要素:构成零件轮廓的各种面(球面、圆锥面、圆柱面、平面)以及各表面的交线、点等要素。
中心要素:球心、圆柱和圆锥面的轴线,槽的对称中心平面等要素。
理想要素:技术图样上的要素(即几何学中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没有形位误差的)。
实际要素:完工零件上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
被测要素:技术图样上标注了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
单一要素:只对要素本身提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
关联要素:与其它要素保持确定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被测要素。
2、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1)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研究的对象就是要素本身) 。
2)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研究要素之间某种确定的方向或位置关系)。
3)形位公差带:限制实际要素形状与位置变动的区域。
a.形位公差带与尺寸公差带概念上是相同的,即都是用来限制误差变动的区域。
b.形位公差带多为一个空间区域,特定情况下为一个平面区域。
c.形位公差带的四个要素:形状、方向、大小和位置。
3、基准要素及其类型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技术图样上注出的基准要素均为理想基准要素,简称基准。
分类:1)单一基准要素:作为一个基准使用的单个要素(一个要素作为一个基准)。
2)组合基准要素:作为一个基准使用的一组要素(由两个或多个要素共同组成而作为一个基准使用的基准要素)。
3)多基准要素:为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和位置,有时需要给出两个或三个基准要素,称为多基准要素。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方法(9.21)
目录一、形位公差作用二、形位公差代号及标注方法1、形位公差定义与特性2、形位公差标注三、形位误差检测1、形状误差检测与比较2、定位误差检测与比较3、跳动检测与比较4、圆度和圆跳动检测方法与作用区别5、圆柱度和全跳动检测方法与作用区别四、形位公差特征项目选择与精度等级确定1、形位公差特征项目选择2、形位公差精度等级确定五、公差原则的选择与作用六、形位公差、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与制造工艺之间关系及应用形位公差检测方法与应用一、形位公差作用机械零件几何要素的形状和位臵精度是该零件的一项主要质量指标之一,它与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为同一目的,即:对零件加工制造精度的控制。
尺寸公差控制被测要素实际尺寸的变动量,根据精度等级控制尺寸的极限范围,表面粗糙度根据精度等级控制加工表面粗糙程度,影响零件接触表面的摩擦磨损和使用寿命。
而形位公差控制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形状和方向位臵的变动量,这直接影响零件的互换性以及安装精度,影响到组装后设备能否最后达到设计功能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另外,机械零件图样形位公差的标注也提示了被测要素作用的重要性,从而对工艺制造提出特别要求,起到指导工艺制造的作用。
标注不同的特征项目和不同的精度等级,也影响着不同的加工工艺手段,同时也直接影响产品的制造成本。
能够灵活的、合理的应用尺寸公差、表面粗造度和形位公差将直接影响设计质量,这也是一个设计者综合设计能力的体现和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形位公差代号及标注方法1、形位公差定义与特性定义:形位公差是指实际被测要素对图样上给定的理想形状、理想位臵的允许变动量。
形状公差:是指实际单一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不涉及基准。
形状公差包括圆度、圆柱度、直线平面度公差。
位臵公差:是指关联要素相对于基准的位臵所允许的变动量。
它包括定向公差和定位公差以及跳动公差(跳动公差是按特定的测量方法定义的位臵公差)特性:形位公差带是用来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它具有形状、大小和方位等,它是按几何概念定义的(但跳动公差带除外),与测量方法无关。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加工后的零件会有尺寸公差,因而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就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公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公差,这些差异统称为形位公差。
一、形位公差形位公差包括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而位置公差又包括定向公差和定位公差。
形状公差是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具体包括的内容及公差如下所示:1.形状公差(1)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直线发生不直而提出的要求。
(2)平面度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3)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4)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
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5)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6)面轮廓度符号为上面为一半圆下面加一横,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2.位置公差(1)定向公差1、平行度(∥) 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2、垂直度(⊥) 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3、倾斜度(∠) 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检测.ppt
形状和位置误差对装配互换性的影响
为了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保证零件的互换性和制 造的经济性,设计时必须合理控制零件的形位误差, 即对零件规定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的新国家标准 :
GB/T 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 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
表示基准符号(字母E、I、J、M、O、P、L、R、F不采用), 圆圈用细实线与粗的短横线相连,表示基准的字母也应注在 相应的公差框格内。基准的几种标注方法见下图:
(4) 理论正确尺寸 理论正确尺寸是用于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理想方
向或理想位置的尺寸(或角度),在图样上用带方框的尺寸(或 角度)数字表示。理论正确尺寸是表示被测要素或基准的一 种没有误差的理想状态,因此理论正确尺寸(或角度)不带公 差,如图2.13所示。
(2)形位公差带的大小 指理想包容区域的宽度或者直径。
(3)形位公差带的方向 指形位误差的检测方向。对于定向、定位公差带而
言公差带的方向就是公差框格指引线箭头所指示的方向; 形状公差的公差带方向还与被测要素的实际状态有关。 在右图中直线度公差带和平行度公差带,指引线的方向 都是一样的,但是公差带的方向却不一定相同。
1)被测要素:零件图中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要求, 即需要检测的要素。 2)基准要素:用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位置的要素,简称 基准。
一、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 按被测要素的功能关系分 1)单一要素:仅对其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 2)关联要素:对其他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即规定位 置公差的要素。
线与要素 相连。 a) 被测要素是轮廓要素时,箭头置于要素的轮廓线或轮
形状位置公差及检查方法教育
简单常识
垂直和平行原则 也就是在测量过程中能够平行的一定要平行,能够垂直的一定要垂直
圆度的说明
圆度公差带的定义: 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 t 的两 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t
圆度常用测量方法
1.圆度仪 特指专用测量圆度的设备 2.三坐标机,通用设备 3.采用XYZ方向使用通用量具进行测量将测量的结果的最大差值作为圆度的代用管理值
Y Z Z X
X
Z Y
MAX(X;Y;Z) - MIN(X;Y;Z)=t Z
Φd
0.1 A 0.1 A
Φd
0.1 A
0.1 A
Φd
A
A
A
2-ΦD
A
垂直度的说明
0.1 A 0.1 A
Φd
A
A
t
A
A
垂直度的常用测量方法
1.三坐标 2.百分表;(A纵向测量;B水平测量) 3.角度尺 4.投影仪
A
基准面 被测面
A.将基准面放置在平板上,采用可上 下移动的百分表架在被测表面进行多 个位置上下测量,百分表的最大和最 小值之差为垂直度。采用纵向测量因 尽可能多的在被测面上测量多个位置, 取最大的值来判定垂直度 B.将基准面固定在垂直于平板的基准 面上,使用百分表进行整个平面的滑 动测量,在整个表面的测量过程中百 分表最大和最小值之差为垂直度
形状位置公差及检查方法
YTC 内部教育资料 09.01.10
什么是形状位置公差
形状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结合YTC实际情况本教程讲诉 其中的5个
公差符号
误差项目
误差分类
平面度
圆度 圆柱度 平行度 垂直度
形状误差
形状误差 形状误差 位置误差/定向误差 位置误差/定向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形位公差作用二、形位公差代号及标注方法1、形位公差定义与特性2、形位公差标注三、形位误差检测1、形状误差检测与比较2、定位误差检测与比较3、跳动检测与比较4、圆度和圆跳动检测方法与作用区别5、圆柱度和全跳动检测方法与作用区别四、形位公差特征项目选择与精度等级确定1、形位公差特征项目选择2、形位公差精度等级确定五、公差原则的选择与作用六、形位公差、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与制造工艺之间关系及应用形位公差检测方法与应用一、形位公差作用机械零件几何要素的形状和位臵精度是该零件的一项主要质量指标之一,它与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为同一目的,即:对零件加工制造精度的控制。
尺寸公差控制被测要素实际尺寸的变动量,根据精度等级控制尺寸的极限范围,表面粗糙度根据精度等级控制加工表面粗糙程度,影响零件接触表面的摩擦磨损和使用寿命。
而形位公差控制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形状和方向位臵的变动量,这直接影响零件的互换性以及安装精度,影响到组装后设备能否最后达到设计功能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另外,机械零件图样形位公差的标注也提示了被测要素作用的重要性,从而对工艺制造提出特别要求,起到指导工艺制造的作用。
标注不同的特征项目和不同的精度等级,也影响着不同的加工工艺手段,同时也直接影响产品的制造成本。
能够灵活的、合理的应用尺寸公差、表面粗造度和形位公差将直接影响设计质量,这也是一个设计者综合设计能力的体现和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形位公差代号及标注方法1、形位公差定义与特性定义:形位公差是指实际被测要素对图样上给定的理想形状、理想位臵的允许变动量。
形状公差:是指实际单一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不涉及基准。
形状公差包括圆度、圆柱度、直线平面度公差。
位臵公差:是指关联要素相对于基准的位臵所允许的变动量。
它包括定向公差和定位公差以及跳动公差(跳动公差是按特定的测量方法定义的位臵公差)特性:形位公差带是用来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它具有形状、大小和方位等,它是按几何概念定义的(但跳动公差带除外),与测量方法无关。
被测要素的形状精度或位臵精度可以用一个或几个形位公差特征项目来控制。
定向公差:是指实际关联要素相对基准的实际方向对理想方向的允许变动量。
定向公差涉及的要素是线和面,它有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公差。
定向公差带有形状和大小的要求,还有特定方向的要求(它们可以互为基准)。
另外定向公差能自然地把同一被测要素的形状误差控制在定向公差范围内,因为形状误差必须低于定向误差,一般在同一被测要素上标注形状公差值应小于定向公差值。
定位公差带:是指关联要素相对于基准在位臵上允许的变动量。
定位公差有同轴度、对称度和位臵度公差(它们可以互为基准)。
跳动公差:是指关联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基准:零件尽可能使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和安装基准三者统一。
基准概念:位臵公差基准要素是指图样上规定用来确定被测要素几何位臵关系的要素。
基准是检测时用来确定实际被测要素几何位臵关系的参考对象,它是理想要素。
基准由基准要素建立。
基准要素既是被测要素的基准,同时自身有着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因而也必须给出形位公差,基准往往也是被测要素,此为基准要素的单一性和关联性。
2、形位公差标注a、公差框格首尾引出箭头即互为基准,标注如果一端为箭头另一端为横线即为基准。
b、当被测要素为线和表面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在轮廓线或其引出线上,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
c、当被测要素为轴线、球心或中心平面,则指引线箭头应与尺寸线对齐。
d、当被测要素为单一要素的轴线或公共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箭头可以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上。
e、基准符号标注方法同上。
三、形位误差检测1、形状误差检测与比较形状公差是对被测表面自身形状误差的控制,不涉及基准,也不涉及尺寸公差,其公差带的方位可以浮动,也就是说形状公差带只有形状和大小的要求,而没有方位的要求。
形状公差包括圆度、圆柱度、直线平面度公差。
⑴圆度误差检测:(见图1)检测时调整被测件轴线与测仪的回转轴线同轴,并记录被测件回转一周测量中最大半径差值,同样在被测件全长测量若干截面,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该圆度的误差(注: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 图1 )⑵圆柱度误差检测:a、立式测量:(见图2)检测时将被测零件轴线与测仪调整同轴,使测仪与测件同轴回转,测仪回转并向下作直线连续移动,读取测仪全程读数中最大最小值之差,作为圆柱度误差值(半径差)。
(图2) (图3)b、卧式测量:(见图3)被测件臵于平板上V形块内,测件回转一周测量一个截面上最大与最小读数,按上述方法,在全长范围连续测量若干截面,取测得的所有读数中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值之半作为该测件圆柱度误差(半径差)。
⑶圆度和圆柱度检测区别与比较a、圆度检测适用于较短单一外圆柱(内孔)、锥台柱、弧面圆柱、刃口圆等较大件。
而圆柱度适于包容面长、接触精度要求高的直外圆柱面。
它们均为半径差值。
b、圆度通常用于精度较低零件的检测,适用于车削或立车的加工方法,而圆柱度则用于高精度外圆的检测,加工方法通常采用外圆磨削。
因为圆柱度是对圆柱面全长范围连续检测测量值中最大最小之差,其测量方式可看作是对圆柱面的圆度、素线直线度和相对素线间的平行度的综合控制。
2、定位误差检测与比较定位公差有同轴度、对称度和位臵度公差。
⑴同轴度误差检测同轴度是指被测轴线应与基准轴线重合的精度要求。
同轴度公差有线的同轴度公差和点的同心度公差两种。
线的同轴度公差涉及的要素是圆柱面的轴线。
同轴度常用于多台阶圆柱面轴类(或内孔)检测,而同心度常用于单一内外圆(较薄形)零件检测。
a、立式测量:(见图4)检测时调整被测件基准轴线与测仪的回转轴线同轴,在被测零件的基准要素和被测要素上同时测量若干截面并记录轮廓图形,根据图形按定义求出该零件的同轴度误差。
按照零件的功能要求也可以对轴类零件用最小外接圆柱体(对孔类零件用最大内接圆柱体)的轴线求出同轴度误差(偏心差)。
b、卧式测量:(见图5)测件臵于平板上两个等高的刃口状V形架上,将两测仪(百分表)臵于某一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上下,并调零。
转动被测零件并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截面,取各截面测得的读数差中的最大值(绝对值)作为该零件的同轴度误差(偏心差)。
(图4) (图5) (图6)c、薄形件测量:(见图6)直接测量T和h之差即偏心值(测量同侧对应点)。
3、跳动检测与比较跳动公差是按特定的测量方法定义的位臵公差。
跳动公差涉及的被测要素为圆柱面、圆形端平面、环状端平面、圆锥面和曲面等组成要素,涉及的基准要素为轴线。
跳动分为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
⑴圆跳动检测a、径向测量:(见图7)基准轴线由V形架模拟,被测零件支承在V形架上,并在轴向定位,被测零件回转一周测仪读数最大差值为单个测量平面上的径向跳动。
测量全长若干个截面,并取各截面上测得的跳动量中的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径向跳动误差。
(图7)(图8)⑵全跳动检测a、径向测量:(见图8)调整基准轴导向套同轴,并与平板平行,零件轴向固定,检测时连续转动被测件,同时使测仪沿基准轴线方向做直线运动,读取测量过程中测仪读数最大差值,作为该零件径向全跳动。
⑶圆跳动和全跳动检测区别与比较a、圆跳动和全跳动均以基准轴线为测量基准,并分别有径向和轴向的测量方向b、圆跳动检测取若干截面测值中最大差值为跳动误差(端面跳动取值相同)。
而全跳动检测时测仪沿基准轴线方向连续移动,取最大最小测值之差为全跳动误差(端面全跳动取值相同)c、圆跳动和全跳动在用于多台阶外径圆柱形零件时,圆跳动公差带能综合控制同轴度误差和圆度误差,而全跳动公差带能综合控制同轴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
而端面全跳动公差带能综合控制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和平面度误差。
d、全跳动检测用于测量直圆柱表面和与基准轴线垂直方向的端平面。
通常用于高精度控制的表面测量。
4、圆度和圆跳动检测方法与作用区别⑴圆度测量是将被测零件调整与测仪的回转轴线同轴,测量误差为被测零件不同截面最大最小差值中最大值(半径差)。
而圆跳动测量是零件在基准轴支承并旋转时,测量仪在全长不同截面外径测量差值中取最大值为跳动误差(直径差)。
⑵圆度检测往往在专用装臵(也可以在立车)上进行,而跳动检测可在零件加工时在机床上同时进行,测量方法简单易行。
⑶圆度往往用于单一较短圆柱体(或锥台圆柱、圆弧面圆柱、刃口形等较大件)的测量,测量精度较低(常与直线度同时使用)。
而圆跳动测量用于多台阶轴类或圆锥体外圆零件,测量精度较高。
⑷圆度公差带只控制零件表面形状,而圆跳动公差带综合控制零件的同轴度和圆度误差。
端面公差带控制被测面的不平度误差。
5、圆柱度和全跳动检测方法与作用区别⑴圆柱度测量是将被测零件轴线与测仪调整同轴(立式测量),测仪回转并向下作直线连续移动,读取测仪全程读数中最大最小值之差,作为圆柱度误差值(半径差)。
而全跳动公差带由于有形状和大小以及方向的要求(即公差带相对于基准轴线有确定的方位),全跳动测量用于多台阶直圆柱体(或端面)检测时连续转动测件同时使测仪沿基准轴线方向做直线运动,读取测量过程中测仪读数最大差值作为该零件全跳动误差值。
⑵圆柱度测量往往用于单一直圆柱外圆(或内孔),若用于多台阶外圆,一般同时标注同轴度,加工时通常采用磨床,粗糙度处轴颈外圆、镗床镗杆外圆、轧辊工作表面和支承轴承轴颈外圆、印刷辊面等)。
全跳动测量用于多台阶圆柱形外圆轴类零件,测量方法简单易行,车床加工时可用百分表进行检测。
⑶圆柱度测量(半径差)方式是对圆柱面的圆度、素线直线度和相对素线间平行度的综合控制。
径向全跳动公差带能综合控制被测被测表面的同轴度和圆柱度误差。
而端面全跳动能控制端平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和平面度误差。
四、形位公差特征项目选择与精度等级确定1、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选择设计图样对形位精度有特殊要求的要素,应在图样上注出它们的形位公差。
一般来说,零件上对形位精度有特殊要求的要素只占少数,而多数要素是采用GB/T 1184-1196规定的未注形位公差执行。
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选择主要是从被测要素的几何特征、功能要求、测量的方便性和特征项目本身的特点等几方面来考虑。
⑴应当指出,定向公差能自然地用其公差带控制同一要素的形状误差。
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于注出定向公差的要素,就不必考虑该要素的未注形状公差(例如:横切剪刀架座标注倾斜度就不必再标注直线度活平面度)。
例如通常标注了平行度就不必再标平面度或直线度(但宽面例外,宽面可再用平面度加以控制),因为定向公差值本身不允许形状误差值超出,仅在对其表面形状精度有进一步要求时,才另行给出形状公差(见图4-29)。
定位公差带能自然地把同一被测要素的形状误差和定向误差控制在定位公差带范围内。
(例P” 82) 对某一被测要素给出定位公差后,仅在对其定向精度或形状精度有进一步要求时,才另行给出定向公差或形状公差,而定向公差值必须小于定位公差值,形状公差值必须小于定向公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