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一)一、判断题1.有位置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都不是单一要素。
()2.在位置公差中基准只有一个。
()3.给定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垂直度要求时,公差带形状是一个四棱柱。
()4.定向公差带具有确定的位置,还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职能。
()5.三基面体系中的三个平面相互是垂直的。
()6.径向圆跳动中,在测量时测量仪器可以在圆柱面上来回移动。
()7.径向全跳动与圆柱度的公差带形状一样,故含义也一样。
()8.基准选择时,主要考虑基准统一原则,再兼顾设计要求及装配要求。
()二、解答题1.习题图4-1所示销轴的三种形位公差标注,它们的公差带有何不同?图4—1 销轴2.习题图4-2所示零件标注的位置公差不同,它们所要控制的位置误差区别何在?试加以分析说明。
图4—2 零件图3.在底板的边角上有一孔,要求位置度公差为Φ0.1mm,习题图4-3所示的四种标注方法,哪种标注方法正确?为什么另一些标注方法不正确?a)b)c)d)图4—3 零件图4.习题图4-4所示的零件,标注了两种不同的位置公差,它们的要求有何不同?a) b)图4—4 零件图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二)一、判断题1.采用零形位公差,指在任何情况下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总是零。
()2.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又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公差值只能从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一处得到补偿。
()3.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形位公差项目的选择应尽量选测量简单的项目。
()4.在保证关联作用尺寸不超越最大实体尺寸的场合下,最好在选择公差原则时选最大实体要求。
()5.国家标准对位置度公差值直接规定了具体等级和数值。
()6.国家标准对形位公差的未注公差值均未规定公差等级和数值。
()7.用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测量形位公差时,理想要素要绝对精确,不能用模拟法获得。
()8.用两点法测量圆度误差时,只能得到近似的测量结果。
()二、解答题1.试按习题图4-5的形位公差要求填写下表图4—5零件图2.某种零件表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2mm,经实测,实际表面上的九点对测量基准的读数(单位为μm),如习题图4-6所示,问该表面的平面度误差是否合格?图4—6 零件平面度测得数据3.习题图4-7中的四种标注方法,分析说明它们所表示的要求有何不同(包括采用的形位公差原则,理想边界尺寸、允许的垂直度误差等)?a)b)c)d)图4—7 公差的标注。
最新南京理工大学互换性测量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ppt课件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表4.2 形位公差的代号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表4.3 公差框格指引线的标注方法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表4.4 基准符号的标注方法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表4.5 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表4.5 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续表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位置公差指关联实际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对基准所允许 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带指限制被测关联实际要素相对于 基准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变动的区域。 3) 跳动公差
跳动公差指被测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旋转时所允 许的最大跳动量。
2.形位公差带的四要素
形位公差带的四要素为公差带的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 1)公差带的形状
表4.6 被测要素的简化注法
表4.6 被测要素的简化注法续表
表4.6 被测要素的简化注法续表
表4.6 被测要素的简化注法续表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表4.7 基准要素的标表4.7 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续表
表4.7 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续表
表4.7 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续表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4.1 概述 4.2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功能要求 4.3 公差原则 4.4 零件的形位精度设计 4.5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评定与检测
4.1.1 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1.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轮廓要素是指构成零件外形、能被人们直接感觉到(看
得见、摸得着)的点、线、面。 中心要素是指轮廓要素对称中心所表示的点、线、面。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表4.8 公差数值和有关符号的标注方法
表4.8 公差数值和有关符号的标注方法续表
表4.8 公差数值和有关符号的标注方法续表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

3.基准要素为圆锥轴线
当基准要素为圆锥轴线时,基准符号的细实 线应与圆锥直径的尺寸线对齐,如下左图所示; 若圆锥采用角度标注,则基准符号的粗短横线应 正对该角度的尺寸线,如下图所示。
4.公共基准的标注
对于由两个同类要素构成而作为一个基准使用 的公共基准轴线、公共基准中心平面等公共基准, 应对这两个同类要素分别标注基准符号(采用两 个不同的基准字母),并且在被测要素位置公差 框格第三格或其以后某格中填写用短横线隔开的 这两个字母,如下图:
※
4.2.2 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公差框格与被测要 素相连,指引线的箭头指向被测要素。 1.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 当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指引线的箭 头应与尺寸线明显错开(大于3mm),置于要 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
2.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 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指引 线的箭头应与尺寸线对齐。
第4章
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
4.1
概述
形状和位置公差是衡量产品质量和保证产品互换性要求的 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保证互换性,我国已经把形位公差标准化,颁布了下 列国标: 1. GB/T1182 —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 和图样标注》 2. GB/T1184 —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3. GB/T16671 —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 最 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4. GB/T4249 — 1996 《公差原则》 5. GB13319—1991《位置度公差》 6. GB/T1958—2004《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第4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测 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测习题参考答案1、在图4-1所示销轴的三种形位公差标注中,它们的公差带有何不同?图4-1 销轴答:a)公差带是距离为0.02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b)公差带是直径为0.02mm的圆柱面内的区域;c)公差带是距离为0.02mm且平行于基准A的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2、图4-2所示零件标注的位置公差不同,它们所要控制的位置误差区别何在?图4-2 零件图答:a)为垂直度公差,公差带与基准轴线相垂直。
它的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并且公差带的位置可以浮动。
它的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职能。
b)为圆跳动公差,控制与基准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圆柱面上的位置误差。
c)为全跳动公差,控制与基准同轴的所有半径位置的圆柱面上的位置误差;跳动公差带相对于基准轴线有确定的位置,它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的。
3、图4-3所示的两种零件,标注敢不同的位置公差,它们的要求有何不同?答:a)要求斜端面对φ基准轴线成60°的理想方向,又要求斜端面中点在φ轴方向距离B面有公差要求。
b)要求斜端面对φ基准轴线成60°的理想方向,则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与基准轴线成60°角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4-3 零件图4、在底边的边角上有一孔,要求位置度公差为φ0.1mm,图4-4所示的三种标注方法,哪种标注方法正确?为什么另一些标注方法不正确?图4-4 零件图答:a)尺寸无公差而且也不是理论正确尺寸,无基准;b)基准符号标注位置不对;c)正确。
5、图4-5所示零件的技术要求是:⑴ 2×φd轴线对其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mm;⑵φD轴线对2×φd公共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100:0.02;⑶φD轴线对2×φd公共轴线的偏离量不大于±10μm。
试用形位公差代号标出这些要求。
图4-5 零件图解:参考答案如图所示:图4-5 零件图参考答案6、图4-6所示零件的技术要求是:⑴法兰盘端面A对φ18H8孔的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5mm;⑵φ35圆周上均匀分布的4×φ8H8孔,要求以φ18H8孔的轴线和法兰盘端面A为基准以互换装配,位置度公差为φ0.05mm;⑶ 4×φ8H8四孔组中,有一个孔的轴线与φ4H8孔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内,它的偏离量不大于±10μm。
互换性4_1

第一节 形位公差基本概念
一、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 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
线、面。
球面 圆锥面 平面 圆柱面
按结构特征分: 按结构特征分:
球心
中心线
素线
顶点
1)轮廓要素:构成零件轮廓的可直接触及的点、线、面。 )轮廓要素:构成零件轮廓的可直接触及的点、 2)中心要素:轮廓要素对称中心所示的点、线、面。 )中心要素:轮廓要素对称中心所示的点、
中心要素
中心要素
中心要素
第二节 形位公差的标注
4、限制范围的标注方法
局部限制的标注方法: 局部限制的标注方法:
在该要素 上任一局 部长度 100mm的直 100mm的直 线度误差 值不得大 0.02mm。 于0.02mm。
0.05 A
0.02/100 0.1 0.05/100
仅对部分而不是对整个 被测要素有公差要求时 的标注形式。 的标注形式。图中的点 划线为粗点划线。 划线为粗点划线。
公差带是位于箭头所指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1mm的两 的两 公差带是位于箭头所指方向距离为公差值 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t
一、形状公差
3. 圆度
正截面内——同心圆环 正截面内 同心圆环——位置浮动 位置浮动 同心圆环
公差带是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 公差带是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 0.02mm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0.02mm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0.1 A-B
A
B
第二节 形位公差的标注
任选基准的标注法 公差带的宽度方向就是 指引线给定的方向 指引线给定的方向
0.02 A
A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_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一、判断题1.采用包容要求时,基孔制配合中轴的上偏差数值即为该配合的最小间隙或最大过盈。
(对)2.用螺栓或螺钉连接的圆盘零件上圆周布置的通孔的位置度公差一般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对)3.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 05mm,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对)4.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
(错)5.采用包容要求时,基轴制配合中孔的上偏差数值即为该配合的最小间隙或最大过盈。
(错)6.圆度是形状公差,没有基准要素。
(对)7.被测要素为轴线时,形位公差符号的箭头可以直接指向该轴线。
(对)8.零件的尺寸精度与形位精度要求相差较大时,应采用独立原则。
(对)9.滚筒类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很低,形状精度要求较高,所以设计时应采用独立原则。
(对)10.一般来说,需要严格保证配合性质时,应采用包容要求。
(对)11.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对)12.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对)13.零件图样上规定Φd实际轴线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mm。
这表明只要Φd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 mm,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
(错)14.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
(错)15.基准符号指向基准要素时,无论基准符号在图面上的方向如何,其小圆圈中的字母都应水平书写。
(对)16.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边界。
(对)17.最小条件是指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错)18.按包容要求给出单一要素孔、轴的尺寸公差后,若要进一步给出形状公差值,则形状公差值必须小于给定的尺寸公差值。
(对)19.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
公差与技术测量电子教案4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 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 间的区域。如图所示, 被测表面上任一素线必 须位于平行于图样所示 投影面内,且距离为公 差值0.02mm的两平行 直线之间。
2013-9-17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0.02
1.直线度(
)
2)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公差带 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的区域;被测圆柱面的任一素 线必须位于箭头所指方向距离为 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内。 当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时,公差带是两对给定方向上距 离分别为公差值t1和t2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
定义:关联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在规定方向上允许的 变动量, 特点:定向公差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公差带的 位置可以浮动;定向公差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 向和形状的职能。 分为:平行度; 垂直度; 倾斜度。
2013-9-17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4.3.3 位置公差 1.定向公差
2013-9-17
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Ø 20h7
例题
0.01 A
ø 0.15 A B
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右图中 (1)左端面的平面度0.01mm, 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为0.04mm。 (2)ø 70H7的孔的轴线对左端面 的垂直度公差为0.02mm。 (3)ø 210h7对ø 70H7的同轴度 为0.03mm。 (4)4- ø 20H8孔对左端面(第一 基准)和ø 70H7的轴线的位置度公 差为0.15mm。
)
0.02
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 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 间的区域。 如图所示,表面必须 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 的两平行平面内。
第4章 1几何公差带

(5)提取组成要素、提取导出要素 ①提取组成要素——按规定方法,由实际 (组成)要素提取有限数目的点所形成的实 际(组成)要素的近似替代。 ②提取导出要素——由一个或几个提取组成 要素得到的中心点、中心线或中心面。 (6)拟合组成要素、拟合导出要素 ①拟合组成要素——按规定方法由提取组成 要素形成的并具有理想形状的组成要素。 ②拟合导出要素——由一个或几个拟合组成 要素导出的中心点、轴线或中心平面。
一、零件的几何要素
新标准体系中几何要素的分类 A—公称组成要素 B—公称导出要素 C—实际(组成)要素 D—提取组成要素 E—提取导出要素 F—拟合组成要素 G—拟合导出要素
一、零件的几何要素
返回
一、零件的几何要素
新标准体系中几何要素的分类 A—公称组成要素 B—公称导出要素 C—实际(组成)要素 D—提取组成要素 E—提取导出要素 F—拟合组成要素 G—拟合导出要素
位置度
位置度用于控制被测 提取要素(点、线、 面)对基准的位置误 差。位置度多用于控 制孔的轴线在任意方 向的位置误差。这时, 孔轴线的位置度公差 带是直径为公差值 t , 且轴线在理想位置的 圆柱面内的区域。
位置度
位置度常用于控制孔组 的位置误差。对零件上 的一组孔的位置的精度 要求通常可以分为两个 方面:组内各孔间的位 置精度和孔组相对于基 准面的位置精度。当两 者要求不同时,可采用 复合位置度来明确对孔 组的位置要求。
形状误差及其评定---最小条件
最小条件:被测实际要素(被测提取要素)对其 理想要素(拟合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1) 理想要素必须与实际轮廓相接触,不允许 相割或分离,即必须包容被测提取要素。 (2) 使理想要素与实际要素之间的最大距离为 最小,即包容最小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三项。
根据要素的几何特征及功能要求,定向公差中被测要素相对基准要素为线对线或线对面时,可分为给定一个方向,给定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和任意方向上的三种。
1.平行度
1)“面对面”的平行度
注:以右图并结合课件中的公差带图说明其公差带的形状、大小、公差带方向,并说明位置是浮动的;要注意讲清哪个是基准,哪个是被测要素。
定向公差具有如下特点:
1)定向公差带相对基准有确定的方向,而其位置往往是浮动的。
2)定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功能。
如平面的平行度公差,可以控制该平面的平面度和直线度误差;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可以控制该轴线的直线度误差。(注:可设置课堂问题)
因此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规定了定向公差的要素,一般不再规定形状公差,只有需要对该要素的形状有进一步要求时,则可同时给出形状公差,但其公差数值应小于定向公差值。
一、基准
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位置的参考对象。
1)单一基准——如右图所示(见课件)为由一个平面要素建立的基准。
2)组合基准(公共基准)——用下图(见课件)讲解
3)基准体系(三基面体系)——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所构成的基准体系,称三基面体系。注:用教材图4-4讲解三基面体系。
应用三基面体系标注图样时,要特别注意基准的顺序。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第三讲,2学时)
※※※※※※※※※※※※※※※※※※※※※※※※※※※※※※※※※※※※※※※
主要内容:跳动公差与公差带特点;典型的跳动公差带的定义、特征及其标注。公差原则(有关术语及定义,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和最大实体要求);形位公差的标注。
重点内容:跳动公差带的定义、特征及其标注;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和最大
位置度常用于控制具有孔组零件的各孔轴线的位置度误差。
(注:增加孔组的累积误差问题,可说明位置公差的应用问题)
1)线的位置度(任意方向)2)面的位置度
注:用下图(见课件),讲解其公差带的形状、大小,并说明公差带方向、位置是固定的。;要讲解为什么要标注三个基准及理论正确尺寸。
线的位置度面的位置度
(注:后一个图与前面倾斜度的示例进行比较,可看出定向公差与定位公差的区别)
(注:结合各例讲解形状公差的标注方法、公差带特征)
1.直线度
按公差带类型直线度公差可分为在给定平面内、在给定方向上和任意方向上三种情况。
1)在给定平面内2)在给定方向上3)在任意方向上
注:分别以下图(见黑板)说明以上三种情况的公差带的形状(用课件显示各公差带)、大小,并说明公差带方向、位置是浮动的。
(注意:①两同心圆的圆心不要求位于轴线上(或与理想的中心重合),正好说明了形状公差的公差带位置是浮动的。②圆度公差值(公差带的宽度)是两同心圆的半径差。③标注圆锥面的圆度公差时,注意指引线箭头的方向。)
4.圆柱度
圆柱度公差用于控制被测实际圆柱面的形状误差。
注:以下图说明其公差带的形状、大小,并说明公差带方向、位置是浮动的。
在给定平面内在给定方向上在任意方向上
(注:①被测要素应为d的轴心线,不是两段圆柱面的公共轴心线,因两段圆柱面的轴心线可能不重合。②当指引线和直径尺寸线对齐时,表示被测要素是中心要素轴线或圆心,当公差值前加“”时,表示被测要素在任意方向上都有形位公差要求,且其形位公差带是圆柱面或圆。)
思考问题:若指引线和直径尺寸线没有对齐而指在外圆面上时,被测要素是什么?公差带形状如何?第二公差框格中怎样标注?
2)“线对线”的平行度
(1)一个方向(2)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2)任意方向
注:以下图(见课件)说明三种情况公差带的形状、大小,并说明公差带方向、位置是浮动的。
一个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任意方向
2.垂直度
当两个要素互相垂直时,用垂直度公差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的方向性误差。
注:垂直度公差的分析方法与平行度公差相类似,用下面例子简单讲解。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
1.形位公差的特征和符号;
2.典型的形状公差带的定义、特征及其标注;
本次课难点:
各项形状公差带的特征。
本次课教学方法:
1.本次课有关几何要素基本概念多,要举例讲清其概念与作用,本次课难点的讲解,要注意启发,并结合形状公差带的特征设计课堂提问,掌握学生理解情况。
2.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1)一个方向2)任意方向
一个方向任意方向
3.倾斜度
注:用下面例子简单讲解。
1)“面对线”倾斜度2)“线对面”倾斜度形状、大小,并说明公差带方向、位置是浮动的。
(注:本例加了一个第二基准B,并标注了其理论正确尺寸,表明D的轴线相对基准平面B的位置被固定下来,即D的轴线的理论正确位置距B基准为中的值,相当于理论轴线平行于B基准且距离为)
1)圆跳动
(1)径向圆跳动(2)端面圆跳动(3)斜向圆跳动
注:1.结合下图(见黑板)讲解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以及斜向圆跳动的定义、测量方法、公差带,要说明公差带的两个同心圆的圆心在基准轴线上!
2.可设置课堂问题:公差带与圆度公差的区别?说明什么?圆度:形状公差,位置浮动;跳动:位置公差,位置固定)
(注:以上内容1学时)
第二节形状公差
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用形状公差带表达。形状公差带的特点:不涉及基准,它的方向和位置均是浮动的,只能控制被测要素形状误差的大小。
形状公差带——举例说明
一、形状公差与公差带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四项。
被测要素:为直线、平面、圆和圆柱面。
2.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用于控制平面、端面等的形状误差。
注:以下图(见课件)说明其公差带的形状、大小,并说明公差带方向、位置是浮动的。
思考问题:在图b、图c中整个平面的平面度要求哪个高?
3.圆度
圆度公差用于控制圆柱形、圆锥形等回转体表面的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轮廓的形状误差。
注:以下图(见课件)说明其公差带的形状、大小,并说明公差带方向、位置是浮动的。
本次课教学方法:
本次课中,位置公差项目比较多,要有重点的进行讲解。定向公差以平行度公差带的特征及标注为讲解重点,定位公差带的公差带的特征及其标注要各举一例进行讲解。设置课堂问题,掌握学生理解情况
课外作业:习题:4-9、4-11、4-14
※※※※※※※※※※※※※※※※※※※※※※※※※※※※※※※※※※※※※※※
具体内容的详细教案如下:(加黑字表示板书内容或应有板书的地方)
注:首先对上次课的主要内容用2分钟进行小结。
第三节位置公差
注:首先对上次课的主要内容用2分钟进行小结,然后讲新内容。
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用以控制位置误差,用位置公差带表示,它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被测实际要素位于此区域内为合格,区域的大小由公差值决定。
具体内容的详细教案如下:(加黑字表示板书内容或应有板书的地方)
注:首先对上次课的主要内容用2分钟进行小结,然后讲跳动公差与公差带。
四、跳动公差与公差带
跳动公差——跳动——
结合测量说明什么是跳动公差和跳动。
注:要说明跳动公差的被测要素为圆柱面、端平面和圆锥面等轮廓要素,基准要素为轴线。
跳动公差根据测量区域的不同,可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斜向圆跳动
注意:标注斜向圆跳动,指引线的箭头方向一般垂直于被测要素,注意与圆度公差标注的区别!(注:设置课堂问题:为什么要这样?也是作业中易错的地方)
2)全跳动
全跳动——是指整个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测量
时被测要素连续回转且指示计作直线移动。
(1)径向全跳动
注:结合右图(见黑板)讲解径向全圆跳动的定义、测量方法、公差带。
注:要注意讲清圆度和圆柱度的区别:圆度公差用于控制圆柱面、圆锥面等回转体表面的横截面内轮廓的形状误差;圆柱度公差则可圆柱面控制横剖面和轴剖面内的各种形状误差。
思考问题:假设某圆柱面所注的圆度和圆柱度公差值相同,若圆度合格,圆柱度是否合格?为什么?(作图表示)
二、轮廓度公差与公差带
注:以下图(见课件)说明其公差带的形状、大小,并注意讲清b)无基准要求和c)有基准要求的主要区别)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第一讲,2学时)
※※※※※※※※※※※※※※※※※※※※※※※※※※※※※※※※※※※※※※※※※
本次课内容及时间分配:
1.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的概念以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2.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3.形位公差的特征和符号;
4.典型的形状公差带的定义、特征及其标注;
5.小结。
要说明径向全跳动是被测圆柱面的圆柱度误差和相对基准的同轴度
误差的综合反映(但不是简单相加,是矢量叠加),所以,径向全跳
动可综合控制同轴度和圆柱度误差。
(2)端面全跳动
注:结合右图(见黑板)讲解端面全跳动的定义、测量方法、公差带。
注:要说明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该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相同的,因而两者控制位置误差的效果也是相同的,但检测方法更方便!另外,端面全跳动还是该端面(整个端面)的形状误差(f形状)及其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f位置)的综合反映。
定位公差带的特点如下:
1)定位公差相对于基准具有确定位置。其中,位置度公差带的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同轴度和对称度的理论正确尺寸为零,图上可省略不注。
2)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位置、方向和形状的功能。如平面的位置度公差,可以控制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和相对于基准的方向误差;同轴度公差可以控制被测轴线的直线度误差和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平行度误差。(注:可设置课堂问题)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