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线上教学摸底自测(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号卷·A10联盟2020届高三摸底考历史答案_58205

1号卷·A10联盟2020届高三摸底考历史答案_58205

,3卷-A10联盟2020届高三摸底考历史参考答案1.C从材料可知,西周的封建通过授土授民实现了封邦建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有利于巩固统治,故选C项。

西周时期尚未实现“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A项错误;西周时期,专制王权并未形成,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西周的分封并未形成大一统的局面,D项错误°2.D由材料可知老子主张统治者在治理民众上,不要作为,即“绝圣弃智” “绝仁去义”,也能达到治理的目的,“民利百倍”“民复孝慈”,故选D项。

民贵君轻是儒家的主张,排除A项;精神自由是庄子的主张,同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节俭尚贤是墨家的主张,排除C项。

3.B关中是皇权掌控最严的地方,将诸侯、有实力的官吏和大户迁往关中,就是为了削弱他们的势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非充实关中,故选B项,排除C项。

休养生息, 指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材料没有体现,可排除A项;缓和阶级矛盾是指缓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间的矛盾,材料体现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可排除D项。

4.B从材料可知,唐代科举尚处于发展阶段,制度建设并不完善。

其重视名声即沿袭了前代选举制度关注社会评价的做法,说明其仍受到前代选举制度的影响,故选B项。

从材料可知,唐代科举重名声,才学只是条件之一,A项表述与材料不符;士子只有获得相应的名声才有可能考中,但该名声关键是文坛领袖给与的评价,并非社会舆情,C项表述错误;唐代科举相较于之前的制度的进步性在于践行了公平公正原则,文坛领袖给与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很难真正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D 项表述错误。

5.A唐宋时,政府对茶叶交易收税和管理,说明政府重视茶叶市场管理,故A项正确。

材料体现出的是商税成为收入来源之一,但不是主要来源,排除B项;仅凭表格材料信息得不出C项结论;唐代“实行专卖,严禁私茶“就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排除D 项。

6.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理学家的主张在实施的过程中理想诉求与现实实践的差异,故D项正确。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摸底测试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摸底测试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摸底测试试题(含解析)【试卷综析】本套试题是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考查的是必修史的内容,包括《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发展历程》,试卷遵循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紧紧围绕高三历史核心知识,考查目标合理、重点突出。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罗斯福新政、均田制、现代主义文学、经济全球化、英国工业革命、洋务运动、三民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与国家统一心理、民族关系、批判现实主义、新航路的开辟、晚清政府的外交、唐朝的民族关系、清朝的对外态度、中日关系。

材料新颖,命题质量比较好,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指导意义。

12.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

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知识点】中国近代对个体的启蒙的忽视【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西方思想启蒙不是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排除A;启蒙运动时期西方国家还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排除C;题干的重点是后半句“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可知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排除D,正确答案是B.【思路点拨】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主张民主启蒙,都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追求民族独立,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

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

2020年东莞市高三线上教学摸底自测历史试题(word答案解析)

2020年东莞市高三线上教学摸底自测历史试题(word答案解析)

2020年东莞市高三线上教学摸底自测 2020.03历史试题注意事项:本卷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需在30分钟内完成。

1.学者李定一指出:“汉高祖刘邦要去完成秦始皇创造世界的理想,他做到了,不过换了另一种方式”。

“换了另一种方式”主要是指汉高祖刘邦A.划分监察区,设置刺史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C.分封诸侯王,郡国并行D.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2.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

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

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

这一变化反映出,隋唐时期A.人地矛盾日渐显露B.土地兼并得到遏制C.自耕小农逐渐衰退D.世家大族已经消亡3.自唐高祖到唐肃宗,唐室公主改嫁的有二十多位,其中许多公主还是三嫁、四嫁。

倡导儒道的韩愈,他的女儿也曾离婚。

但这种风尚,到南宋以后便消失了。

据此可知,唐代A.民族融合影响唐人的婚姻观B.民众具有婚姻的自主选择权C.婚姻观念深受儒家伦理影响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解放4.有学者指出,在中世纪,欧洲各个大城市排污设施欠缺,粪便气味成为人们抱怨的焦点。

但是在同时期中国的城市中这个现象并不多见,城乡之间的生态平衡无意中缓解了中国城市的卫生问题。

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建立了系统的环境保护体系B.中国古代城市管理优与西方C.精耕细作的农业改善了城市卫生D.中国人的公共卫生意识较强5.宋代成都每月都有大型集市。

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等。

每月集市都热闹非凡,有诗云:“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夜放笙歌喧紫陌,春游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这说明,宋代成都A.政府放弃了抑制商业政策B.城市的经济功能显著增强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娱乐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6.关于武王克商的具体年份,史籍中没有记载,历代学者都试图解开这一谜团。

自西汉末刘歆开始至今,学术界已给出四十余种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5月在线学习摸底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5月在线学习摸底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

2020年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在线学习摸底检测文科综合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20.5.9本试题卷共1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商王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首脑,也是最大的祭师:占卜显兆吉凶皆由他亲自制定,在甲骨文中的反映就是经常出现“王占曰”。

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神权实际服务于王权B.商王权力高度集中C.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D.君权神授思想盛行25.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2年),西汉政府开始了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役;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为加强北方防御筑朔方城,“费数十百巨万”;元朔五年(公元前124 年),卫青受皇帝赏赐,得“黄金二十余万斤”。

汉武帝时期采取的这一系列举措A.维护了边疆稳定B.改善了道路交通C.加重了财政负担D.强化了中央集权26.唐代选官重视容止有仪,并且鼓励门荫制度,由此官员子孙可以进入太学准备科举考试。

这说明唐代A.选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B.科举成为取士的重要补充C.重视社会道德修养和规范D.出身仍是选官的唯一标准27.王夫之将“天下”与“中国”相对而称。

2020届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以及答案(全国1卷)

2020届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以及答案(全国1卷)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1届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古代儒家思想认为统治者从规范外部行为和调控内心情绪出发,通过礼的规范,政的划一,刑的强制,再配以乐的感染,便能统一民心,成就王道。

据此可知礼乐制()A. 直接为统治者而服务B. 明确等级森严的尊卑秩序C. 通过道德教化以巩固统治D. 具有法律条文的效力2.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 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 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3.北魏大臣李安世上奏《均田疏》中说:丈量土地,将城邑附近的肥沃土地与乡村的荒地重新划分,使土地不荒废,人群中没有无业的流民。

后均田令在此基础上实施,据此可知均田制()A. 重新建立封建土地依附关系B. 促使流民问题得以解决C. 重新优化配置土地和人口D. 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现象4.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5.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布的进口量逐年增长。

甲午战争前夕全国棉布消费总量占比;洋布占13.5%,加上国产机制布亦不过只占14.15%;而农村土布则占8235%,其中自给布占42.04%,商品布占40.31%.这表明()A. 家庭纺织业逐步实现商品化B. 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性C.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 土布具有质量和价格的优势6.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

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

”由此可以看出()①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②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爱国精神③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④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③7.1941年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太平洋战局的战略》,指出“对轴心整个的战略,自应取长期的持久战,以求逐渐消耗敌力,而对于再衰而竭的日寇,则应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先击破其最弱的一环使东西纳粹不能呼应”。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讲究辩证地看待问题,评价事物要一分为二,这与很多教员“从人民的立场去看,评价不能只讲一面”的观点不谋而合,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了当时边区的历史教学,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历史人物唐太宗的评价问题,属于学术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故并不能由此判断边区的阶级斗争形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教员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显然无法得出偏向国民政府的结论,故B项错误;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对其进行批判性描述与抗战需求之间没有关联,故D项错误。
3.宋代出现了一种介于县市和草市之间的镇市。镇市设有监镇官,负责巡逻防盗、防范烟火、征收商税,兼有酒业专卖之权。这表明宋代
A.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B.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C.市镇出现专业化发展趋势D.城市的经济功能渐趋增强
【答案】B
【解析】材料“宋代出现了一种介于县市和草市之间的镇市”说明出现了新的市的类型,体现出宋代的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说镇市设有监镇官,负责征收商税说明政府并未放松对商业的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市镇的专业分工问题,无法得出专业化发展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主体是介于县市和草市之间的镇市,而非城市,故D项错误。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描述的是古代中国公元前769一公元前221年间发生的战与其它类型的战争相比,姬姓国家间
A.战争次数在所有时间段均最少
B.战争减少说明姬姓封国己消亡
C.战争因礼乐制度得到有效遏制
7.1945年,边区推广使用的《中学历史课本》讲义对唐太宗评价颇高。但很多教员认为“从人民的立场去看,评价不能只讲一面”“唐太宗出发点是为了巩固统治,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仍被剥削得很厉害”。这反映出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第I卷,本卷为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 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以表格形式展现了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有木制农具也有铜、铁制农具,种类繁多,因此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排除,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D 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因此选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农具2.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

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西汉设内外朝发展到隋唐三省六部制,这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并非二者间妥协的产物,因此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排除;A 在题中无法体现,排除;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结合所学知识可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内外朝三省制3.宋太祖曾发布诏令:“所在不得苛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箧搜索。

”又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

”这表明当时A.统治者注意保护商人的权益 B.商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较大提升C.商业税率比较低 D.官商勾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所在不得苛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箧搜索。

”、“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

”反映了北宋统治者注意保护商人的权益,禁止对商人征收苛捐杂税。

江西省赣州市2020年高三摸底考试文综试卷(历史部分)附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2020年高三摸底考试文综试卷(历史部分)附答案

赣州市2020年高三摸底考试文综试卷(历史部分)24.图6中左图为战国时期齐国齐造邦长大刀币,又称六字刀币,是田氏列为诸侯时的开国纪念币;右图为战国时期燕国尖首刀币,无背文。

据此可推知A.国家分裂与动荡导致两地币种不同B.刀币的名称由来与其制作材料有关C.刀币形状相似折射出两地经济联系密切D.以刀币背文反映了中原地区儒家文化先进25.在一些地方出土的一些反映汉代孔子与道门关系的汉画中,大部分是孔子见老子,孔子居右执贽处从位,左向对着老子,单向鞠躬行鞠躬礼.这反映了汉代A.道家的黄老无为学说处于正统地位B.孔子的政治地位比较低下C.尊儒政策对基层思想意识影响有限D三纲五常未被统治者采纳26.汉唐两朝统治者特别注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设立相关的中间机构,但是如刺史、州牧、道等监察区,最后都发展成州政府之上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并导致了地方的分裂。

北宋统治者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做法是A.设通判B.设转运使C,设二府三司 D.重用文官27.黄宗羲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

这反映了明清之际A.中学未能突破传统窠臼 B.中西方文化的全面融合C.西方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 D .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东渐28.下表为近代棉布生产中纱的供给情况时间手工纱(万担)机制纱(万担)1840 748. 23 3. 031860 756. 27 4. 28该表可说明当时A.小农经济的顽固性与封闭性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C.列强对华入侵以商品输出为主D.中国已完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29.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其中创设了以下情景:在中国维新50 周年的祝典日上,英、日、俄等各国元首及夫人来南京参加“万国太平会议”,在上海开设的大博览会上“处处有演说坛,日日开讲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历史线上教学摸底自测说明:本自测题共26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52分,测试时间30分钟。

1.学者李定一指出:“汉高祖刘邦要去完成秦始皇创造世界的理想,他做到了,不过换了另一种方式”。

“换了另一种方式”主要是指汉高祖刘邦A.划分监察区,设置刺史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C.分封诸侯王,郡国并行D.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2.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

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

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

这一变化反映出,隋唐时期A.人地矛盾日渐显露B.土地兼并得到遏制C.自耕小农逐渐衰退D.世家大族已经消亡3.自唐高祖到唐肃宗,唐室公主改嫁的有二十多位,其中许多公主还是三嫁、四嫁。

倡导儒道的韩愈,他的女儿也曾离婚。

但这种风尚,到南宋以后便消失了。

据此可知,唐代A.民族融合影响唐人的婚姻观B.民众具有婚姻的自主选择权C.婚姻观念深受儒家伦理影响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解放4.有学者指出,在中世纪,欧洲各个大城市排污设施欠缺,粪便气味成为人们抱怨的焦点。

但是在同时期中国的城市中这个现象并不多见,城乡之间的生态平衡无意中缓解了中国城市的卫生问题。

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建立了系统的环境保护体系B.中国古代城市管理优与西方C.精耕细作的农业改善了城市卫生D.中国人的公共卫生意识较强5.宋代成都每月都有大型集市。

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等。

每月集市都热闹非凡,有诗云:“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夜放笙歌喧紫陌,春游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这说明,宋代成都A.政府放弃了抑制商业政策B.城市的经济功能显著增强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娱乐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6. 关于武王克商的具体年份,史籍中没有记载,历代学者都试图解开这一谜团。

自西汉末刘歆开始至今,学术界已给出四十余种答案。

其中最早的认为克商之年是公元前1130年,最晚的认为是公元前1018年,早晚相差一百余年。

据此可知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D.历史学家解释历史具有一定的主观性7.明太祖末年,开始实行廷议制度。

“朝廷有大政及推举文武大臣,必下廷议”。

廷议的内容甚广,涉及立君立储、建都、祭祀、宗庙、民政、边防等。

廷议的参与者也在不断扩大,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机构官员皆可参加。

这一制度A.反映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B.加剧了明代政治的混乱无序C.是内阁权力不断扩张的产物D.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8.学者石声汉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

这反映出A.中国古代国人心态保守封闭B.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兼收并蓄C.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D.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9.徐纪霖指出:“在传统儒学内部,晚明的阳明心学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心即理,打开了用个人良知自由解释天理的通道,距离近代的个人解放只是一步之遥。

”徐纪霖意在说明,阳明心学A.有利于后世的思想解放B.传播了自由平等的观念C.突破了儒家学说的范畴D.否认了天理存在的基础10.洋务运动时期,“制造”一词开始被频繁使用,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后,达致前所未有的高峰。

据学者统计,1894年“制造”被使用123次,1895年上升到283次。

这种变化反映了A.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B.西学东渐进入了新阶段C.洋务运动已经走向破产D.战争刺激国人关注器物11.五四运动前后,包括恽代英在内的青年认识到要推翻军阀政治要到“最受政治、经济直接压迫和掠夺痛苦的下层农工阶级”中去,寻求改变中国的根本力量。

这反映了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B.工农联合的思想路线的确立C.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国人对西方政体模式的否定12.1926年在国民党中央农部创办的《中国农民》、《农民运动》刊物的直接影响下,全国各地的农民报刊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短期内迅速形成出版高潮。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B.国民党重视群众路线C.受俄国革命的影响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3.1940年毛泽东指出:“关于税收政策,必须按收入多少定纳税多少。

一切有收入的人民……均须负担国家赋税,不应该将负担完全放在地主资本家身上。

”该税收政策A.缓解了国统区的经济困难B.赢得了解放区民众的支持C.遵循了新民主主义的路线D.确保了抗日战争最终胜利14.1947年,上海永安公司总经理郭琳爽说:“凡此国势与社会情形,实足令人寒心。

富有人士多已离沪他去,致金融日趋逃避,长此以往,留居者环境日非,贫困日甚,诚不堪设想。

”出现此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党失去资本家的支持B.日本侵华破坏发展的环境C.官僚资本挤压发展的空间D.民族工业发展陷入了困境15.1951年,人民政府开展了城乡物资交流,由工商局设立工业器材、油粮、牲畜柴炭3个交易所,把分散在全市各主要工商行业和来自各地的批发商人、零售商人、农民等组织起来进行交易。

这一做法A.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热潮B.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C.减少对经济的计划与指导D.拉大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16.“一五”计划实施后,中共中央先后发布《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等文件,要求地方政府抑制农民进入城市。

到了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通过法律手段限制农民进入城市。

其主要原因是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确立B.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C.城市粮食供应得到保障D.农村劳动力人口饱和17.根据图1可知,八十年代后,中国图1.改革开发40年中国学者关于外籍教师的文献发表情况A.外籍教师发表论文增多B.学者持续关注外籍教师C.中国外聘教师数量增加D.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18.1989年,珠江电影集团以改革开放以来南粤大地上发生的真实故事为依据拍摄了《女人街》。

影片中欧阳穗红服装生意越做越大,从个体服装店升级到从设计、制衣到销售一条龙服装公司。

然而,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规定,单个个体经济雇工人数不能超过七人,否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和剥削。

此影片反映了A.发展私营企业违反国家政策要求B.人们思想保守急需进行思想解放C.广东较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探索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19.对于希腊人来说,没有娱乐的生活是不值得去生活的。

为此,希腊各城邦都建有剧场,为了便于观赏,剧场多利用山坡营造成半圆形。

许多剧场至少可容纳一两万人,部分大剧场能容纳5-10万人。

这反映了A.希腊各城邦民主政治的繁荣 B.希腊各城邦文学艺术气息浓厚C.整个希腊社会享乐主义盛行 D.对人的重视和世俗生活的追求20.古罗马万民法曾有如下规定:没有各当事人的合意,婚姻不能成立;契约订立以“意思合致”即交易双方的自愿与平等为最基本条件,禁止任何暴力和恫吓手段。

这体现了A.罗马妇女家庭地位的提高B.万民法延续了自然法思想C.私人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D.万民法注重公民权的维护21.1582年前后,伽利略经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

之后又对落体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伽利略的主要贡献在于A.推翻了当时公认的观点B.树立了定量实验与数学论证结合的典范C.挑战了教会树立的权威D.为新航路开辟和天文学革命创造了条件22.16世纪,天主教在欧洲大陆的势力范围受到冲击,成千的天主教传教士出于对信仰的热爱,以甘于贫困、纯洁和服从的精神,带着《圣经》和十字架,跟随探险队出现在每一块新发现的地区,使天主教势力达及美洲、亚洲和非洲。

这表明A.宗教改革彻底摧毁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B.世界市场的形成拓展了天主教的发展空间C.天主教传教士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帮凶D.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对欧洲以外影响力有限23.自然神论是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出现的一个哲学观点。

自然神论者并不直接否认上帝的存在,也仍然承认世界为上帝所创。

他们把上帝形象地比喻成一个“神秘的钟表师”,在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宇宙和一整套法则后就不再插手世事,不再干预自然的进程和人类的行为,而是让自然和人类按自然法则行事。

对自然神论的认识,比较恰当的是A.自然神论承认上帝的存在,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延续B.自然神论观点和启蒙运动反对传统神学思想的精神背道而驰C.自然神论是一种在理性和信仰之间解释上帝存在的折衷观点D.自然神论没有摆脱宗教的藩篱,缺乏进步性,应当予以摒弃24.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人们不再效忠于某个地区,某个贵族或国王本人,而是效忠整个国家。

至高无上的权威来自于民族,来自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民。

这种现象说明A.法国大革命期间公民平等、个人自由思想盛行B.法国各阶层对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的认可C.法国大革命摧毁了等级观念,反封建色彩浓厚D.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想在法国的发展25.19世纪后期欧洲出现金融革命,跨国金融机构使得资金的流动不再受到国家和地域的限制,现代支付方式和手段,如信用证和旅行支票都已出现,证券业和旅游业繁荣起来。

据此可知A.金融革命直接推动了近代旅游和信贷业的诞生B.工业革命促进了支付手段的革新和资金的流动C.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金融革命的出现D.金融革命的出现说明欧洲统一的货币市场形成26.达达主义于1915年在苏黎世兴起。

达达主义者写了一系列毫无意义的诗,画了一些毫无意义的画来嘲笑理性,并举办挑衅性展出和幼稚的表演来震动世界,让世界认识到自身的疯狂,《有胡须的蒙娜丽莎》正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类作品A.体现了浪漫情怀 B.表达了迷茫反叛C.突出了理性主义 D.遵循了写实风格2020届高三历史线上教学摸底自测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解析】本题的问题指向刘邦在汉代早年所推行的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的措施。

依据时空,A、B、D是汉武帝时期的政策,时空错误,故排除。

C选项中郡国并行制的推行虽然后来引发七国之乱,但当时对于稳定统治秩序起了重要作用,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赢得了空间和时间。

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从北朝到隋代再到唐代,奴婢和耕牛授田逐渐受到限制并最终取消,这一做法既是为了抑制世家大族的势力,又因为隋唐时期随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增长,国家掌控的无主土地数量日趋减少,人地矛盾日渐显露,故A项正确,D 项错误。

均田制无法遏制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

均田制主要是为培植自耕农群体,故C 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唐代唐室公主、韩愈女儿都存在离婚、改嫁现象,说明当时社会风气相对开放,伦理观念较为单薄,这种风气与胡人的习俗密切相关,故A项正确,C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