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语文试题

2017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Passage 1Inge Lehmann,(1888-1993) was a Danish seismologist who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Earth's inner structure. Born in Copenhagen, Denmark, PhD in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She was famous for her discovery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In the early 1930s, no one was aware of the fact that Earth had an inner core. Seismologists believed(信息)that,upon impact with Earth's core,earthquake waves(地震波)began to lose their energy and gradually disappear. However, information sent back from the seismic stations was not in line with this belief. The seismic waves were found to be stronger when they reached the core. This puzzle puzzled many scientists at that time.Inge Lehmann spent close to 10 years to solve the puzzle. By analyzing the data sent back from the seismic stations placed worldwide, she was finally able to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Inge Lehmann's discovery and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has not only adv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th's structure but also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study of seismology, geophysics,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Her work has been recognized and honored by many scientific institutions. She was the first woman to become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epartment of Geodesy(测量学和制图学). In 1971,she was awarded the Medal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In 1993, she received the highest honor in Denmark, the Sonning Prize for her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1. The discovery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by Inge Lehmann ______.A. solved a puzzle that puzzled many scientistsB. confirmed the disappearance of earthquake wavesC. challenged the existing belief of seismologistsD. supported the study of Earth's outer structure2. How did Inge Lehmann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A. By analyzing earthquake waves.B. By sending seismic stations worldwide.C. By studying mathematics and physics.D. By receiving the Sonning Prize.3. Inge Lehmann's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has had an impact on______.A. earthquake wavesB. the study of seismologyC. th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D. the geophysics of Denmark题目来源:2020年广东省高中英语科第4卷参考答案:1-3 ACBDPassage 2When people think of robots, they often imagine them as powerful, superior beings who can replace humans in various tasks. However, the reality is that robots are actually limited in many ways and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they can truly match human capabilities.Firstly, one of the biggest limitations of robots is their lack of adaptability and flexibility. Robots are designed to perform specific tasks or functions, and they are not able to easily adjust to new situations. For example, a robot that is programmed to clean floors may be unable to navigate around obstacles or deal with unexpected changes in its environment.Another limitation is that robots lack the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make complex decisions. While robots can be programmed to follow a set of instructions and perform repetitive tasks, they do not possess the same level of cognitive abilities as humans. They cannot analyze situations, evaluate options, and make judgments based on intuition or experience.Additionally, robots often lack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While they can be programmed to perform certain creative tasks, such as painting or composing music, their creations are often based on pre-existing patterns or algorithms. They are not capable of generating new ideas or thinking outside of the box.Furthermore, robots are limited by their physical 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While robots can be designed to be strong and durable, they are still limited by their mechanical structure and design. They cannot match the dexterity and agility of human hands, which allows humans to perform tasks requiring delicate and precise movements.In conclusion, while robots have made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recent years, they still have many limitations that prevent them from fully replacing humans in various tasks. Their lack of adaptability,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ity, and physical abilities make them inferior to humans in many ways. However, with continued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t is possible that robots may someday reach a level where they can truly match human capabilities.4. The author's main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passage is to ______.A. argue that robots will never be as capable as humansB. discuss the limitations of robots compared to humansC. explain how robots are superior to humansD. describe the advancements in robot technology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one limitation of robots is their ______.A. lack of adaptability and flexibilityB.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make complex decisionsC.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D. physical 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6. The author mentions that robots are not capable of thinking ______.A. criticallyB. creativelyC. adaptablyD. physically题目来源:2018广东高考参考答案:4-6 BADAPassage 3Imagine a world in which cars ar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and with traffic signals, reducing congestion and preventing accidents. This is the vision of the future known a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ITS involves the us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On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TS is Vehicle-to-Vehicle (V2V) communication. V2V communication allows cars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with nearby vehicles, providing real-time updates on their speed, position, and direction. This enables cars to anticipate and react to potential hazards, such as a car suddenly braking or changing lanes.Another key component of ITS is Vehicle-to-Infrastructure (V2I) communication. V2I communication enables car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surrounding infrastructure, such as traffic signals and road signs. This allows cars to receive information about upcoming traffic conditions, road closures, and other relevant data. Cars can then use this information to optimize their routes and avoid potential delays.By integrating V2V and V2I communication, ITS has the potential to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For example, cars can be alerted to a potential collision and automatically apply the brakes to prevent an accident. Traffic signals can also adjust their timing based on real-time traffic conditions, reducing congestion and improving traffic flow.While the idea of ITS holds great promise, there are still challenges to overcome before it can become a reality.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is developing a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hat all vehicles andinfrastructure can use. Another challenge is ensuring the security and privacy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as it involves the exchange of sensitive information.In conclusion, ITS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by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safety. The use of V2V and V2I communication can enable cars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and with the surrounding infrastructure, providing real-time updates and optimizing routes.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re needed to overcome challenges and make ITS a reality.7.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A. ITS is a vision of the future that aims to improve transportation systems.B. V2V and V2I communication are key components of ITS.C. IT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D. There are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overcome for ITS to become a reality.8. What is one potential benefit of integrating V2V and V2I communication?A. Cars can receive real-time updates on traffic conditions.B. Traffic signals can optimize their timing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C. Cars can automatically apply the brakes to prevent accidents.D. All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 can use a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protocol.9. What are some challenges to implementing ITS?A. Developing a standardize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and ensuring security and privacy.B.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C. Overcoming challenges to make ITS a reality.D. Integrating V2V and V2I communication to improve traffic flow.题目来源:2019广东高考参考答案:7-9 ABC。
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高考在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为高等院校选拔了大批具有学习潜力的人才。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对于先秦时期的人而言,神拥有极大的权威,而人则对其心怀敬畏。
《国语•楚语下》便记述楚国大夫观射父之言:“况其下之人,其谁敢不战战兢兢以事百神!自公以下至于庶人,其谁敢不齐肃恭敬致力于神!”在很多情况下,先秦典籍所提及的神只是泛称而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类别和形象。
幸运的是,《国语》中的一段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神之具体情况的机会。
在《国语•周语上》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周惠王便就此询问内史过。
内史过回顾了王朝兴衰之时的诸神:“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
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
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亡也,杜伯射王于鄗……若由是观之,其丹朱之神乎?”内史过列举的诸神包括融、回禄、梼杌、夷羊、鸑鷟、杜伯以及此次降于莘的丹朱之神。
诸神都是何方神圣?依照韦昭的注解,融即是祝融,《郑语》中称其是黎,也即是《左传》所说的颛顼氏之子;回禄本名吴回,是火神,又有说其名黎,与祝融为同一人;梼杌是鲧,即禹的父亲;夷羊是神兽名;鸑鷟则是凤之别名;杜伯是周宣王大臣,被其冤杀;丹朱则是尧之子。
由此可知,至少在这段叙述中,可进入神这个序列中的,不仅可以有夷羊、鸑鷟等神兽、神鸟,还有宗神人神,即使人死之后同样可以被称为神。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神灵,如《周语下》记载东周王城边的谷、洛两条河交汇在一起,周太子晋称之为“二川之神”,可见神也包括河神之属。
因此,《国语》中的诸神首先包括祖先神,人鬼亦可称为神,还包括自然神,如河神等,而神兽、神鸟之属也可称为神。
2017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卷在全面高考复习阶段,同学们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做过偏过难的习题,应以基础知识为本,重点应放在课本上。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中国史学原本注重图像。
先秦时期的《山海经》记录了很多地理、物产、民俗、宗教、山川鸟兽等内容,本来也有图像,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日渐遗失,最终只剩下文字。
中国史学,素有“左图右史”的传统。
宋代的郑樵在《图谱略》中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当然,图像不仅指平面的图画,凡是在平面或是空间构成图形、实体的物体都可以称之为图像。
宋以后,文字气场越来越大,在表现思想方面的长处凸显,与此同时,由于传播相对困难、表意欠缺深度和准确性,图像的重要性日渐式微。
这之后,出现过一个可以重拾图像地位的机会,那就是形成于北宋、发达于清朝后期的金石学。
金石学是以器物上的铭文和石刻碑碣上的碑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但它的缺憾在于,没有将器物本身的造型,位置等作为历史资料或者思想观念的表述来看待。
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讲,书法也是一种图像,但远远不够,毕竟那些古代的铜器、石刻,包含了丰富的图像和历史文化信息。
与传统史学不同,国内现代史学始于20世纪初,可以梁启超《新史学》的问世作为标志。
梁启超强调史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并推崇史料的价值。
王国维、陈寅恪等国学大师呼吁重视甲骨文献、简牍文书等地下史料。
此外还发现了一批档案文献,包括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及“八千麻袋”的清宫大内档案等,都将史料利用及史学研究往前推了一大步。
虽然在迭出的新史料中,文学大家们也对图像流露过浓厚的兴趣,但图像在史料中的地位并未发生突破性变化。
郑振铎就批评过“轻图像而重文字”的习惯。
即便这样,郑氏所编写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也免不了只是个“插图本”。
2017高职高考语文真题

2017高职高考语文真题2017高职高考语文真题对于高考语文主观题的解答,必须抓住题目中的隐性信息、隐性要求、隐性答案等隐形的翅膀 ,这样才能使答案的表述更为准确、更为全面。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职高考语文真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高职高考语文真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人民文学》杂志把我的两篇文章放在“非虚构”栏目,无意间使其获得了一种命名和意义。
但是,它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非虚构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也即“真实”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
就文学而言,“真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
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真实”只是最低级的文学形式。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谈到现实主义时认为,“现实主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坏的美学,因为一切艺术都是‘创作’,都是一个本身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
“真实”从来都不是艺术的标准。
但是,必须注意到,韦勒克所反对的“现实”和“真实”是就其最基本意义而言的,是指物理意义的现实和真实。
“那儿有一朵玫瑰花”,这是物理真实,但这还不是文学。
文学要求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那儿是哪儿?庭院、原野、书桌?谁种的,或谁送的?那玫瑰花的颜色、形态、味道是什么样子?”这才进入文学的层面,因为关于这些会是千差万别的叙述。
即使是非虚构写作,也只能说:我在尽最大努力接近“真实”。
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结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
非虚构文本并不排斥叙事性,相反,这也是它的必由之路。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非虚构作品,“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形式”。
非虚构文学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倾向于纪实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向于调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并且能够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
2017广东省高考语文真题

2017广东省高考语文真题2017广东省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一直是高职类语文高考试题中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广东省高考语文真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广东省高考语文真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对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人生遭际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大都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有着丧父的经历,其父权有一个从在场到缺失的过程。
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均早年丧父。
五四文学之所以在他们手里得到确立,与其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由父亲所承载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缺失,这极大地改写了家庭的内在结构,“子”因此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生存压力,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这便为其逸出父权在场时所规范好的人生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父权缺失固然是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国家主导下的意识形态的转变,那么,“子”在既有的文化环境下,所承继的依然会是父权的衣钵。
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
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为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在欲循既有社会规范而不得的情形下,提供了子权张扬的历史物理空间。
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
晚清政府大力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推行中受到了人们头脑中既有思想的抵制,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还依然牵挂科举。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既有的文化传承模式中断,这迫使人们认同并皈依国家体制所主导的新式教育,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序幕。
在新式教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胡适,之所以留学美国,其根本的考量便是“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
广东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广东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高考结束后,大家迫切的想知道高考答案,高考频道第一时间为您提供[广东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更多高考分数线、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录取查询信息等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点击下载 2017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2017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真题及答案(文字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广东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的一组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的一项是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的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B.戎马倥偬C.名不见经传D.不容置喙的一项是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喧.哗/渲.染粗犷./框.架否.决/否.极泰来B。
蹉跎./滂沱.荣.耀/戎.马躯壳./金蝉脱壳.C。
沏.茶/透彻.枸杞./绮.丽臭.氧/乳臭.未干D.揣.测/喘.气莅.临/隶.书降.临/降.龙伏虎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脉搏书籍始作勇者画地为牢B.隽永嬉戏甘拜下风驷马难追C.穿戴犒劳谈笑风生别出心裁D。
安详沉淀望文生义留芳百世3.下列句子之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说,要了解一个人,不妨看她读什么书?说的就是读书与做人的关系。
B.泰山巍峨雄浑,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华山壁立千仞,群峰挺秀,有“奇险”的美名C.许多传传统诗词被改编成流行歌曲,比如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琵琶行》、天文的《正气歌》……等。
D司马迁曾经说过,他写《史记》的志向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至今之变,成一家之言."4.依次填入下列个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北京师范大学派出的无人机组在南极科学中大显身手。
截至今年二月,它们航拍影像达14000余张.(2)吉林省首家市级联合办税服务大厅——通化市国家税务局、通化市地税局联合建设办税服务厅日前正式。
(3)其实孩子对于美、善、温暖等感知往往是很的,但是这些感知常常是被父母忽略。
A.考察启用敏锐B。
考察启用敏捷C。
考查起用敏锐C。
考查启用敏捷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些人为了自己的仕途,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纪律,阳奉阴违....,甚至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B.这次声势浩大的自行车大游行在古巴是史无前例....的,它生动地展现了古巴人民克服困难和反对霸权的坚强意志。
C.演员黄觉饰演的泰国逃兵衣衫褴褛,灰头土脸,与他之前饰演的范柳原等民国时期的绅士形象泾渭分明....。
D.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偏低,职业发展渠道单一,上升空间和成长模式狭窄,这些因素导致月薪上万的技工岗位无人问津.....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更有一个秩序调整的过程,共享单车也不例外。
B。
沙画是21世纪兴起的一门神奇的艺术,它具有独特的表演魅力,使它成为许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艺术C.我国民营企业中约有90%为家族式经营,其经济总量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60%以上D.教师能否获得职业幸福感,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巧。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说渴,真的一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下一条江,一条河.—-运用夸张修辞,用“冒烟"“冒火"“一条河”“一条江”形容“我"极度口渴,能喝下很多水。
B。
人是不是就不该长大?成长就必然意味着由明到晦?当然,答案是否定的。
—-运用设问修辞,引起读者对“成长”这一问题的注意,并能启发思考。
C。
当其他乘客都检完票了,他才合上手中的书向检票口走去,好像早到一秒,就会浪费他宝贵的时间似的.——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对读书时间的珍惜。
D。
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以识别,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情那么自信.—-运用排比修辞,从上个方面写出了唐人造像的特点。
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都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表明创造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早期的开发,并在关键的发展阶段和衰退期要特别给予保护。
②创造力发展关键期在童年。
③然而,儿童那活泼的创造力并非自然而然得到发展。
④多数人往往在成长过程中部分地或几乎完全地丧失了生命中的创造活力.⑤儿童时代是生命力勃发的时期,也是创造力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A。
②⑤①③④B。
②⑤③④①C。
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①②③二、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9~11题。
关于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是否会思考,是否有情感,人们长期以来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海豚和鹿也是有感情的动物。
那鱼类、昆虫或植物是否有感情呢?这样问又引起了另一个科学思考,即如何推断动物或植物具有感情体验.英国斯特林大学科学家索尼亚·雷伊一普兰尼拉斯等人就此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发现鱼类也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为了证明认对或反对人类以外的动物拥有情感和意识,科学家们采用了许多不同标准去判断.比如,那些认鱼类没有此能力的科学家指出,魚类的大脑较小且简单,缺少哺乳动物大脑中负责协调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大脑皮层,因此认为鱼类不会有学习和记忆能力,只是简单行为技能.根据这一观点,魚类对恶劣环境的反应只是一种条件反射,不带有任何情感因素.但是也有科学家反对上述观点,他们认为鱼类可能拥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意识能力,并列举了一系列论据。
虽然鱼类的大脑与哺乳动物的大脑在组织上不尽相同,但是在一些结构上,鱼类大脑也与哺乳动物大脑拥有相同的进化起源,比如负责情感行为的杏仁核和支撑学习能力的海马体。
索尼亚因队研究发现,如果这些区域受损,鱼类和哺乳动物会出现类似的行为反应,这些行为表明鱼类拥有类似的功能。
此外,还有科学家研究发现鱼类具备明显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能够支撑鱼类的一系列复杂行为.例如,许多种鱼类通过记住意境地图,能够完成极其复杂的导航行为;还有些鱼类懂得观察和记住潜在对手以往的战斗过程,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争取打赢对手;一些鱼类甚至懂得制造和使用工具,比如它们懂得使用砧骨来撬开软体动物的甲壳。
此外,索尼亚研究团队还发现,鱼类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会对有毒刺激物作出反应.这种行为已经远远不是简单的条件反射,而是心理状态的转变。
用于识别意识存在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所谓的“应激性体温过高,,或“精神性发热,,。
此前,科学家们认为鱼类没有这一特征.这是一种与人体感染导致发烧类似的身体反应,不过在这里的触发因素是压力情绪,即对于压力的反应使得身体变得越来越热。
科学家们直到最近才发现,在脊椎动物中只有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会出现“精神性发热”现象,因此它们也拥有意意识能力。
在此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蟾蜍和金鱼没有显现出这种发热现象。
①而索尼亚研究团队将斑马鱼放在压力环境中进行实验(将其困在实验鱼缸中央一个非常小的渔网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鱼类是外温动物,即冷血动物,它们需要移动到一个与其身体内部生理状态相匹配的水溫环境中去。
因此,在经历压力状态后,它们应该会移动到较温暖的水域去。
实验结果表明,在被困于渔网中15分钟后,这些被释放在实验鱼缸中自由游动的斑马鱼会游到其他不同地方的区域,而这些区域的水都被加热到不同温度.与其他未被困的斑马鱼相比,被释放的斑马鱼在温度较高的水域待的时间都要长得多,表明他们的体温已升高了2到4摄氏度,即出现了“精神性发热”现象。
当然,这只是一些表现出“精神性发热”现象的鱼类,它们并不一定能够证明所以的鱼类都具有意识。
但这也意味着那些认为鱼类没有感情的人们,以后不能再以鱼类没有“精神性发热"作为争论的依据,同时这也表明鱼类也是一种可能拥有意识和感知能力的复杂动物,至少拥有一定程度的意识和感知能力。
最重要的是,这一发现也影响了我们对脊椎动物的感情和意识能力进化的理解。
(选自文水钰《研究发现鱼类也拥有意识情感》,有删减)【注】①蟾蜍:脊椎动物中的两栖动物。
金鱼:脊椎动物中的硬骨鱼。
9。
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持“鱼类很有可能拥有意识情感"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
鱼类能对水中恶劣的环境作出反应,有简单的行为技能。
B。
鱼类的大脑和哺乳动物的大脑在杏仁核和海马体的进化起源上是相同的。
C.有些鱼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有些鱼类会对毒刺激物作出反应。
D。
有些鱼类在压力环境下出现了“应激性体温过高"现象.10.关于索尼亚研究团队的斑马鱼实验,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斑马鱼实验测试鱼类的压力环境下是否因为情绪的变化而产生体温的变化.B。
实验通过把斑马鱼困在鱼缸中央极小的渔网中来触发斑马鱼的压力情绪。
C。
受困的斑马鱼被释放后较长时间地待在温度较高的水域中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体温。
D。
斑马鱼实验结果让科学家认识到了鱼类也存在“精神性发热”现象。
1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一些科学家认为,鱼类的大脑较小且简单,缺少负责协调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大脑皮质,因此鱼类没有情感和意识。
B。
判断鱼类拥有情感和意识的标准很多,学习能力是其中之一,许多鱼类通过学习能完成极其复杂的导航行为.。
C。
在大脑杏仁核和海马体受损的情况下,鱼类和哺乳动物都会出现类似的行为反应,这表明鱼类与哺乳动物拥有类似的大脑功能。
D。
科学家们之前对脊椎动物出现“精神性发热”现象作出的结论,得到了索尼亚研究团队的实验的证实。
三、本大题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3题。
汴河亭①(唐)许浑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②.【注】①汴河:即通济渠的东段。
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今江苏扬州),倾全国民力财力开凿了名为通济渠的运河.②迷楼:宫殿名。
隋炀帝晚年沉迷女色,官员为他修建迷楼。
景阳:南朝陈后主所建宫名,宫中有景阳楼。
隋军攻入景阳宫,陈后主与宠妃躲入宫中枯井,被隋军俘虏。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常的一项是( )A。
首联写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凿渠分引昆仑山上流下来的水,大修运河。
B.颔联中“百二禁兵”“三千宫女”渲染了隋炀帝东游时的浩大声势。
C.尾联与隋炀帝的“迷楼”联想到陈后主的“景阳楼",意蕴深刻,发人深思.D。
前三联叙事写景,意境阔大,豪放壮,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13.分析颈联“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中“动”“浮”二字的妙处。
四、本大题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
曾祖敏,拜尚书左丞。
卒,赠并州刺史.祖嶷,字元达.以从征平原功,进爵为侯,位冯翊太守,赠幽州刺史。
父季真,位中书侍郎,卒于安远将军、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
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
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
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