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诊断

B、按患病环境(获得方式)分类:
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外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 括: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 病的肺炎。
诊断依据:1)新近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伴脓性痰或 胸痛;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罗音;4) WBC﹥10×109/L或﹤4×109/L ,伴或不伴核左移;5)X线 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影或间质改变,伴或不伴胸水。
(从痰、纤支镜刷取物、灌洗液中获取病原体) 肺炎的病因有:感染性、理化性、免疫性、变态性
以感染性病因最常见 其中细菌性肺炎约占肺炎80%。
1、感染性*(infection):细菌△、病毒、真菌、支 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
2、理化性(physicochemical):类脂性lipid、毒气 toxic gas、毒物poison、药物drug、放射线radiation 等。
3、流行病学:
抗生素使用之前肺炎威胁大→抗生素的发展→肺炎 病死率有所下降→近几年肺炎总的病死率不再↓,甚至 有所↑,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儿童肺炎、老年性肺炎、免 疫功能低下并发的肺炎。
WHO统计:急性呼吸道感染在全球人口死因中排序 第2位,肺炎病死率占呼吸道急性感染病死率75.5%; 我国:肺炎第五位。
: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HAP: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 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ealth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HCAP)
诊断依据:X线出现新、或进展的肺部浸润影,加上以下两个或 以上临床征候群。1)T>38 ℃;2) WBC增多或减少; 3)脓性分泌物。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概述
常见影像学表现
X线胸片
1. 肺实质病变:肺部感染常表现为斑片状、结节状或腺泡状阴影。

2. 胸膜病变:胸膜间皱褶增厚、胸水等均可见于炎症性胸腔积液。

CT扫描
1. 斑片状阴影:常见于细菌性肺炎,通常伴有空洞、实变或结节。

2. 结节状阴影:常见于结核性肺炎,通常伴有空洞或钙化。

3. 毛玻璃样改变:常见于性肺炎,表现为肺泡壁增厚、小叶间隔增厚,伴有斑片状高密度灶。

4. 支气管扩张:常见于支气管炎或感染性支气管扩张等,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扩张。

5. 胸膜病变: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胸膜钙化等均可见于炎症
性胸膜病变。

6. 淋巴结增大:常见于结核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等。

诊断要点
1. 影像学检查应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形成综合诊断。

2. 各种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各异,需要综合分析。

3.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指导治疗方案。

4. 影像学检查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如X线胸片、CT扫描等。

结论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是肺炎、结核病等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肺部影像学表现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明确病变范围和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估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仅作为辅助诊断
手段,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才能准确诊断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巨细胞病毒性肺炎
肾移植术后3个月,巨细胞病毒性肺炎。 胸部平片见两上肺散在斑片状淡泊渗出影
3天后胸片,出现大片实变 并且进展迅速
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同一病例。次日CT示两上网状 模糊影,肺间质浸润为主病变
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的鉴别诊断
• 细菌性肺炎:叶或段的实变影,病变较局 限,一般多为一段或以一叶病变发生,很 少发生两肺或一肺弥漫性病变。 • 支原体肺炎:病变以间质改变为主。早期 表现肺纹理增多模糊及网状纹理,进展时 呈局限或者广泛的片状磨玻璃影,自肺门 向肺野外围伸展的大片扇形阴影。CT可显 示早期小叶中心磨玻璃影或实变影,肺间 质炎症、网状阴影及小叶间隔增厚影。
入院检查
• 体温 39.5℃,脉搏106次/分,呼吸 20次/分,血压 120/70mmHg。双侧扁桃体1°肿大,双肺呼吸音增粗,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 白细胞9.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9% • 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ALT)达76U/l,血糖 8.4mmol/L • 心肌酶指标提示明显升高:肌酸激酶(CK)达 1240U/L,肌酸激酶-心肌同功酶(CK-MB)88U/L, LDH达587U/L • 痰培养:草绿色链球菌 • 口咽含漱液及气管吸取液送省疾病中心检测,RTPCR 法检测出乙型流感病毒
完全大叶性实变
大叶性肺炎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实变起自肺叶外周、 紧邻胸膜,然后向肺野中心扩散。
抗炎后复查病灶基本吸收
球形肺炎CT表现
• 边缘清楚、光滑,呈球形或类球形的病灶,密度 较均匀。有的灶中央密度低于周边(液化坏死), 有时可形成小空洞,钙化、支气管气相偶尔可见; • 增强扫描示病灶软组织部分明显强化,呈均匀强 化、周边环形强化或部分强化,少数不强化; • 肿块边缘不规则,毛刺多较长.部分为索条状,可 有周围充血征(晕环)、血管集束征等; • 病灶多贴近胸膜呈广基相贴,伴局部胸膜增厚但 少有胸水及胸壁改变,有时可见胸膜下脂肪层增 厚,部分病灶见典型胸膜凹陷征.

肺部感染性疾的影像观察与分析

肺部感染性疾的影像观察与分析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 观察与分析
实验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支气管扩张、肺炎与肺结核 的影像学表现. 掌握肺脓肿的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扩张症
(1)病因与病理
先天性:为管壁弹力纤维不足或软骨发育不全所致; 后天性:继发于支气管、肺的化脓性炎症、肺不张和肺纤 维化。 ①感染→支气管壁组织破坏 ②支气管内分泌物淤积→支气管内压↑ ③肺不张与肺纤维化→支气管牵拉
小叶中央 动脉
小叶中央 支气管
脏层胸膜
小叶间隔 静脉
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两肺纹理 多、乱, 并间有小 点状或毛 玻璃状病 灶
慢性支气管炎
病理:支气管黏膜炎性改变、细支气管 不完全性阻塞、肺间质纤维化。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渐变过程。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影像表现:
三、灰色肝变期:肺泡渗出物中红细胞减少,大 量白细胞代之,切面呈灰色。
四、消散期:肺泡内渗出物逐渐吸收,肺泡重新 充气,病灶多在2周内吸收,少数可延迟到1—2月, 偶尔可机化,
由于抗菌素广泛应用,这种典型的病理分期已不多 见,以轻症或或不典型病例多见。
影像学表现
影像征象较临床症状出现晚3—12小时
2、支气管造影: ①支气管呈柱状或杵状扩张 ②支气管呈囊状扩张 ③支气管呈柱状和囊状扩张
CT:HRCT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1、扩张的支气管走行与CT检查层面平行时表现为轨道状, 称为“轨道征”;当它和检查层面垂直时则表现为厚壁的圆 形透亮影,此时扩张的支气管与伴行的肺动脉表现为印戒状, 称为“印戒征”。(正常时肺动脉直径稍大于伴行的同级支 气管直径,当这种大小关系发生倒转时,则表明支气管扩 张。) 2、扩张的支气管内为粘液所充盈时,则表现为与血管伴行 而粗于血管的柱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 3、静脉曲张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与柱状相似,但管壁不规则, 可呈串珠状。 4、囊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一组或多发性含气囊肿,若囊内 有液体则呈现葡萄状,囊内出现气液平面是囊状支气管扩张 最具特征性征象。

肺部感染影像学-PPT精选文档

肺部感染影像学-PPT精选文档

大结节(≥1厘米)
• 非感染性疾病
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肉芽肿 性疾病。
• 360安全浏览器 3
23岁,男,白血病
小结节(<1厘米)
• 影像特征:
直径小于1厘米的结节,边界清楚
或不清楚,双肺多发散在分布,
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小叶间隔
或肋胸膜或叶间胸膜分布。
小结节(<1厘米)
• 病原学: 粟粒结节( < 4mm):血行播散型肺 结核,真菌,非结核性分支杆菌 腺泡结节( ≥4mm):单纯疱疹,带状 疱疹病毒,水痘 ,血行播散性真菌性 肺炎,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 • 非感染:转移瘤,尘肺,结节病
肺挫伤,间质性肺病,肺泡蛋白沉
着症,药物性肺病,吸入性肺炎。


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 样,多数不具有特征性,诊断必须 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病变的不同阶段
胸片或CT上病变的吸收
• 滞后性
• 治疗有效:8周或更长时间 •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后持续一定时间
• 有基础疾病者或较严重的感染更缓慢
肺部感染的基本影像学类型
• 肺叶及肺段实变(大叶性肺炎) • 小叶中心及支气管周围实变(支气管肺炎) • 大结节 (≥1厘米) • 小结节(<1厘米) • 弥漫性密度增高(磨玻璃影和/或实变) • 其它伴随征象:肺不张,支扩,空洞,淋 巴结肿大,胸膜及心包改变
结节病,尘肺,过敏性肺炎,
boop,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大结节(≥1厘米)
• 病理基础:炎性病变在肺内形成的球形 阴影或肉芽肿。血源性或吸入性感染 。 • 影像特征:大于1厘米的圆形、类圆形、 多边形阴影,支气管为中心,外周胸膜
下分布,多发 ,空洞。
大结节(≥1厘米)

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的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的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的诊断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致病原因多样,症状也因感染的微生物类型和程度而有所不同。

及时准确地诊断肺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的诊断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病史采集在肺炎的诊断中,收集详细的病史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应询问患者的病程、症状出现时间、有无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药物使用史以及曾经接触过的可能导致感染的环境、人员等。

通过充分了解病史,可以为后续的实验和检查提供指导,并有助于缩小诊断范围。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在肺炎的诊断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体温、呼吸频率等指标,以及敲诊、听诊等方式,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肺部情况。

在肺炎患者中,常见的体征包括呼吸急促、咳嗽、咳痰、胸痛等。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肺炎的可能,并排除其他潜在问题。

三、影像学检查肺炎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胸部X线片、CT(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和诊断患者的肺部病变情况,如肺实变、肺实质病灶、肺脓肿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肺炎的类型,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四、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在肺炎的诊断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痰液培养等。

血常规可以提供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感染程度。

血生化可以检测患者的血液中的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进一步辅助肺炎的诊断。

痰液培养可以检测痰液中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五、其他检查除了上述常见的肺炎诊断方法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例如,支气管镜检查可以观察患者的气道情况,获取进一步的肺部病变信息。

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医生还可以进行血气分析、心电图、细菌DNA检测等辅助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肺部感染鉴别诊断

肺部感染鉴别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肺部感染鉴别诊断肺部感染鉴别诊断 1.干酪性肺炎:急性结核性肺炎临床表现与肺炎球菌肺炎相似,X 线亦有肺实变,但结核病常有低热乏力,痰中易找到结核菌。

X 线显示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历久不消散,且可形成空洞和肺内播散。

而肺炎球菌肺炎经青霉素治疗 3~5 天,体温多可恢复正常,肺内炎症也较快吸收。

该患者临床表现不符,暂不考虑。

2.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球菌肺炎相似,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致病菌有金葡菌、克雷白杆菌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X 线显示脓腔和液平,较易鉴别。

该患者胸部 CT 未见类似病灶,故暂不考虑。

1.肺结核:该病可表现为发热、咳痰、咳痰,胸部 CT 可有肺内多发结节病灶表现,但患者病程中无午后低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等结核中毒症状。

故目前该诊断依据不足,需入院后行 PPD、痰找结核等相关检查以行明确。

1 / 7CRP 与降钙素原下呼吸道感染的新进展: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疾病诱因、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痰病原菌培养及胸部 X 线检查等。

但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往往十分相似,难以鉴别。

因为多种炎症反应均可引起白细胞计数的改变,据国外专家研究发现,在各种临床表现中,白细胞升高并不是感染的独立预测指标 ,白细胞计数用于诊断感染的准确性很低。

而痰病原菌培养的检出率低,且培养结果的得出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影响疾病的早期治疗。

事实上,正是由于缺乏诊断感染的可靠的临床指标,临床常常出现延误或过度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早期应用正确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死率。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P)影像学诊断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P)影像学诊断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P)影像学诊断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P)影像学诊断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是一种由卡氏肺囊虫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症。

该病主要发生在免疫抑制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等。

影像学在PCP的诊断和疾病进展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方法。

影像学表现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1. 毛玻璃样影像毛玻璃样影像是卡氏肺囊虫性肺炎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

在胸部CT扫描中,肺实质呈现出灰白色、细密的浑浊纹理,类似于毛玻璃样改变。

这种表现是由于卡氏肺囊虫感染导致肺泡内的渗出物增多所致。

2. 浸润性阴影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还可以表现为肺实质的浸润性阴影。

这种阴影通常呈片状分布在肺野的一侧或双侧。

浸润性阴影的程度和范围常常与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免疫抑制程度越高,阴影范围越大。

3. 磨玻璃样影像磨玻璃样影像是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的另一种常见影像学表现。

在胸部CT扫描中,肺实质呈现出不规则的磨砂玻璃样密度增高区域。

磨玻璃样影像通常与肺泡炎症病变有关,可能是卡氏肺囊虫引起的肺泡炎症导致的。

4. 气胸和气压性肺破裂在一些情况下,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还可能出现气胸和气压性肺破裂。

这是由于肺部感染导致肺组织破坏,导致气体从肺组织进入胸腔中。

影像学诊断方法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胸部CT扫描。

胸部CT扫描可以显示肺泡内渗出物的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卡氏肺囊虫感染。

除了胸部CT扫描外,还可以利用其他影像学方法辅助诊断。

例如,胸部X线摄影可以显示肺部的浸润性阴影,但对于早期病变的检测能力较差。

肺部超声检查也可以用于评估肺泡炎症和气胸的存在。

,经导管支气管镜结合肺组织活检是一种确诊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的可靠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和获取感染部位的组织样本。

结论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1、背景
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肺部疾病。

影像学诊断在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2、影像学诊断方法
2.1、X射线
2.1.1、胸部正位X射线
2.1.1.1、肺部实质炎症表现
2.1.1.2、肺叶或肺段阻塞
2.1.1.3、胸腔积液表现
2.1.2、胸部侧位X射线
2.1.2.1、肺部结构变化
2.1.2.2、肺叶或肺段受损区域
2.2、CT扫描
2.2.1、高分辨率CT扫描
2.2.1.1、肺实质炎症细节显示
2.2.1.2、肺叶或肺段阻塞程度评估2.2.1.3、胸腔积液判断
2.2.2、螺旋CT扫描
2.2.2.1、三维影像重建
2.2.2.2、血管造影
3、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3.1、细菌感染
3.1.1、肺实质炎症
3.1.2、肺脓肿
3.1.3、肺膜炎
3.2、感染
3.2.1、肺部浸润影
3.2.2、气道痉挛
3.3、真菌感染
3.3.1、肺间质性病变
3.3.2、内源性真菌感染
3.4、寄生虫感染
3.4.1、胸水积聚
3.4.2、肺间质性病变
4、附件
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
- X射线图像示例
- CT扫描图像示例
5、法律名词及注释
5.1、肺实质炎症:肺部组织的炎症反应,通常由感染引起。

5.2、肺脓肿:肺部组织内的脓肿形成,常见于化脓菌感染。

5.3、肺膜炎:肺部胸膜的炎症反应,常伴有胸腔积液。

6、结束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表现,为
临床医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附件中包含了相关图像示例供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部分为相关名词提供了解释。

感谢阅读本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