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基本原则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基本原则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基本原则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是指利用动物模型对人类疾病进行研究,以从中获取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在进行这一研究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以下是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基本原则。

1.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在进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

这需要考虑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基因组结构,以确保其与人类的相似性。

例如,一些疾病可能需要选择与人类遗传相似的哺乳动物模型,如小鼠、大鼠和猪等。

2.保持动物模型的一致性: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动物模型的一致性。

这包括使用相同的动物品系、动物的年龄、性别和体重等。

只有在这些条件足够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比较不同实验结果。

3.模拟人类疾病病理特征:在进行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需要模拟人类疾病的病理特征。

这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术操作、药物处理或基因组编辑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在研究心脏疾病时,可以在动物模型中引入特定基因突变,以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4.考虑动物福利和伦理:在进行动物实验时,需要始终牢记动物福利和伦理的重要性。

这包括提供适当的饲养条件、监测动物健康和行为等。

同时,应尽量减少动物使用数量,并且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相应的唤醒和安乐死等程序,以确保动物的福祉。

5.结合其他验证方法:为了增加研究的可靠性,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需要结合其他的验证方法。

这可以通过使用其他动物模型、细胞培养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或临床病例报告等方式来实现。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印证,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解释模型的结果。

6.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在进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实验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解释。

这包括统计学分析、数据可视化和对不同结果的比较等。

同时,还需要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和推断。

总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的基本原则是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保持一致性、模拟病理特征、考虑动物福利和伦理、结合其他验证方法以及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一、设计原则生物医学科研专业设计中常要考虑如何建立动物模型的问题,因为很多阐明疾病及疗效机制的实验不可能或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

常要依赖于复制动物模型,但一定要进行周密设计,设计时要遵循下列一些原则。

(一)相似性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模型。

目的在于从中找出可以推广(外推)应用于病人的有关规律。

外推法(Extrapolation)要冒风险,因为动物与人到底不是一种生物。

例如在动物身上无效的药物不等于临床无效,反之也然。

因此,设计动物疾病模型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所复制的模型应尽可能近似于人类疾病的情况。

能够找到与人类疾病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当然最好。

例如日本人找到的大白鼠原发性高血压就是研究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的理想模型,老母猪自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研究人类冠心病的理想模型;自发性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人类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分相似,也是一种理想模型,等等。

与人类完全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模型毕竟不可多得,往往需要人工加以复制。

为了尽量做到与人类疾病相似,首先要注意动物的选择。

例如,小鸡最适宜做高脂血症的模型,因它它的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与人十分相似,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质构成也与人相似。

其次,为了尽可能做到模型与人类相似,还要在实践中对方法不断加以改进。

例如结扎兔阑尾血管,固然可能使阑尾坏死穿孔并导致腹膜炎,但这与人类急性梗阻性阑尾炎合并穿孔和腹膜不一样,如果给兔结扎阑尾基部而保留原来的血液供应,由此而引起的阑尾穿孔及腹膜炎就与人的情况相似,因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如果动物型与临床情况不相似,在动物身上有效的治疗方案就不一定能用于临床,反之也然。

例如,动物内毒性性休克(Endotoxin Shock,单纯给动物静脉输入细菌及其毒素所致的休克)与临床感染性(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就不完全一样,因此对动物内毒素性休克有效的疗法长期以来不能被临床医生所采用。

(完整word版)实验动物学复习题 (2)

(完整word版)实验动物学复习题 (2)

一、名词解释1.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指生物医学研究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及相关实验材料。

2.自发性动物模型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所发生的疾病。

包括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和近交系的肿瘤疾病模型。

3.实验性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时的功能、代谢或毒使动物患相应的传染病,又如用化学致癌剂、放射线、致癌病毒诱发动物的肿瘤等。

4.实验动物以实验动物为对象,实验研究为目的,而专门进行驯养,繁殖,培育成具有明确的微生物学控制和遗传背景的动物。

5.实验用动物指所有以科研、实验、生产、文字教学等为目的而使用的动物。

可包括实验动物、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

6.近交系动物又称纯系动物,指连续的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达20代以上的动物,基因的纯合度在98.6%以上的。

7.3R原则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三个英文单词的字头。

替代是指使用没有知觉的实验材料代替活体动物,或使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进行试验,并获得相同实验效果的科学方法.减少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在动物实验时,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的试验数据的科学方法,减少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成本,而是在用最小的动物达到所需要的目的,同时也是对动物的一种保护.优化是指在必须使用动物进行有关实验时,要尽量减少非人道程序对动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可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避免减少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疼痛和不安,或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已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康乐,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可靠性和提高实验动物福利的科学方法,8.刺激性排卵雌兔每两周发情一次,每次持续3~4天,发情期间,雌兔卵巢内一次能成熟许多卵子,但这些卵子并不排出,只有经雄兔的交配刺激后隔10~12小时才能排出。

实验动物学-动物模型、设计、结果分析

实验动物学-动物模型、设计、结果分析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动物实验的设计、结果分析及影响因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1.定义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s)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是临床和实验假说的试验基础。

疾病模型:包括整体动物、离体器官和组织、细胞株和数学模型。

2.发展史◆18世纪,詹纳(Edward Jenner)牛痘◆1876年,郭霍(Robert Koch)炭疽杆菌。

◆1884年,巴斯德(Louis Pasteur)狂犬病病毒疫苗◆1911年,劳斯(F. P. Rous)鸡肉瘤---196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4年,山极和市川用沥青长期涂抹家兔耳朵成功诱发皮肤癌◆20世纪50年代中期,加德赛克(Daniel Carleton Gajdusek)发现变异的普里昂蛋白(prion protein)是库鲁(Kuru)病的病原体---1976年和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意义◆避免人体实验造成的危害;◆应用动物模型可研究平时不易见到的疾病;(烈性传染病(SAS;狂犬病)、中毒病(蛇毒等)、放射病等)◆研究发病率低、潜伏期和病程长的疾病;(遗传病(白化病);动脉硬化;肥胖等)◆可严格控制条件,克服复杂因素;年龄、性别、饮食、文化经济等◆样品收集方便,实验结果易分析;◆比较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对人与动物病变的异同,更加全面了解疾病性质。

4.制作原则◆与人类疾病的可比性,相似性越高越好;◆复制动物模型可重复性;品种、品系、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饲养环境、管理、实验处理要一致。

◆可靠性;特异的、可靠的反映某种疾病。

◆适用性和可控性;临床应用和疾病的可控性,利于疾病研究的开展。

◆易行性和经济性;制模方便易行、小动物多选用而灵长类少5.分类1)按制作方法分类◆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突变系疾病动物模型自发突变动物模型人工诱变动物模型◆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通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手段,人为制造的与人类疾病表现类似的动物模型。

高级动物生理学 6人类疾病动物模型xiugai

高级动物生理学 6人类疾病动物模型xiugai

优点: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比较简单, 优点: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比较简单,
其他因素容易控制,短时间内可复制大量的 其他因素容易控制, 动物模型
不足之处:诱发的与自然产生的在某些方 不足之处:
面有所不同。 面有所不同。而且有些人类疾病不能用人工 方法诱发出来。 方法诱发出来。
2.自发性动物模型:指不加任何人工诱发, 2.自发性动物模型:指不加任何人工诱发,在自然条件 自发性动物模型
4.克服复杂因素,增加方法学上的可比性 克服复杂因素,
临床上许多疾病是十分复杂的: 临床上许多疾病是十分复杂的 : 病人并非患有一种疾 有的几种疾病同时并存,即使某单一疾病, 病,有的几种疾病同时并存,即使某单一疾病,由于病人的 年龄、性别、体质、 年龄、性别、体质、遗传以及社会因素对其疾病发生发展都 会有影响,产生不同的效果。而用动物复制的疾病模型, 会有影响,产生不同的效果。而用动物复制的疾病模型,就 可以选择相同品种、品系、性别、年龄、体重、 可以选择相同品种、品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态以 及在相同的环境因素内进行观察研究, 及在相同的环境因素内进行观察研究,这样对该疾病及其发 展过程的研究就可以排除其他影响因素, 展过程的研究就可以排除其他影响因素,使得到的结果更加 准确,也可单一变换某一因素,使实验研究的结果更加深入, 准确,也可单一变换某一因素,使实验研究的结果更加深入, 增加了因素的可比性。 增加了因素的可比性。
2.应用动物模型可研究平时不易见到的疾病
平时临床很难见到放射病、 毒气中毒、 烈性传染病、 平时临床很难见到放射病 、 毒气中毒 、 烈性传染病 、 战 伤等疾病,根据实验要求能复制该疾病的动物模型, 伤等疾病,根据实验要求能复制该疾病的动物模型,供研 究使用。 究使用。

[基础医学]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基础医学]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小鼠、豚鼠 C3H A系
BALB/c、C57BL C57BL

心肌炎动物模型 狂犬病动物模型 麻疹病动物模型 结核动物模型 /
细菌性痢疾动物模型
小鼠 豚鼠 BALB/c DBA1/ DBA2
锥虫病小鼠动物模型 肺出血动物模型 利什曼原虫动物模型 疟原虫动物模型
27.11.2020
h
28
鼠伤寒沙门氏菌补体(+) 鼠伤寒沙门氏菌补体(-) 黑色素瘤S-91(+) 乳腺癌(-) 乳腺癌(+) 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 百日咳组织胺易感因子(+)
BALB/c DBA1/ DBA2 DBA1/ DBA2
TA1 TA2 DBA2 BALB/c
鼠伤寒动物模型 /
27.11.2020
h
29
豚鼠 BALB/c C57BL
/Article/CJFDTotal-LCYX200606068.htm
27.11.2020
当眼压上升到25-40毫米汞柱时,用手 指触按眼球好似打足气的球,比较硬; 当上升到40-70毫米汞柱时,再用手指 触按,眼球硬得象石头一样。
h
8
无毛小鼠
27.11.2020
h
9
(二)近交系自发性肿瘤
27.11.2020
1 2 3
4
5
6 7 8
h
实验动物学基础 孙靖主编 10
27.11.2020
27.11.2020
h
35
(二) 按系统范围分类 1 、 疾 病 的 基 本 病 理 过 程 动 物 模 型 (animal model of fundamently pathologic processes of disease)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自发肿瘤的发病率与动物年龄有关,小鼠自发性肿瘤6—18月龄鼠发病率最高,但一般幼年和老年动物自发肿瘤的发病率就很低。
自发肿瘤的发病率与雌鼠的生育状态密切相关:A系小鼠生育后雌鼠乳腺肿瘤的发病率为60—80%,而未生育过的雌鼠乳腺肿瘤的发病率仅为5%‘,
动物自发肿瘤的研究要注意动物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以便为肿瘤发生的内因和外因提供实验资料。
02
模型特点及应用 涂抹中基胆思后150-200天(平均178天),存活鼠皆出现鳞状上皮癌,单发或多发,有在乳头状瘤部位癌变,亦有在其他部位突然出现者。鳞癌出现后,即停止涂抹甲基胆蒽。癌生长迅速,小鼠通常在1—2周内死亡,但有的存活时间较长。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
高血压疾病研究中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ypertension)
(—)实验动物自发性肿瘤 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白然情况下所发生的肿瘤。 实验动物自发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近交系动物,随实验动物种属、品系的不同,肿瘤的发生类型和发病率有很大差异。其中,小鼠的各种自发性肿瘤在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可用于肿瘤实验研究的小鼠品系或亚系就有200多个。在近交系小鼠中,各种肿瘤的发生率因品系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
概念:是指人工地诱发出特定疾病的动物模型。
01
方法: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如用化学致癌剂、放射线、致癌病毒诱发动物的肿瘤等。
02
优点: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具有能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大量疾病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使复制出的疾病模型适合研究目的的需要等特点。
3
2
1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评估原则中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评估原则中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评估原则中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评估原则是指在研究人类疾病过程中使用动物模型进行评估的一系列原则。

这些原则帮助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并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指导人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评估原则。

首先,第一个原则是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类疾病非常重要。

合适的动物模型应该具有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病理特点和生理机制。

例如,研究心脏疾病时可以选择小鼠或大鼠作为动物模型,因为它们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与人类相似。

在选择动物模型时还需要考虑到动物的生产成本、实验操作难度等因素。

其次,另一个原则是最大限度减少动物使用数量。

为了减少动物的使用数量,科学家可以使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如体外实验、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等。

此外,可以采用透明的科学报告,以促进知识共享,并减少相同疾病的重复实验。

第三个原则是优化动物实验条件。

为了确保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验条件需要进行优化。

例如,在动物监测方面,可以使用先进的实时监测技术来记录动物的生理参数,如心率、呼吸频率等,以提高数据的精确性。

另外,为了减少动物的痛苦和苦痛,可以采用合适的麻醉方法、止痛药物和镇静剂等。

此外,还有一个原则是进行伦理评估和动物福利保护。

在进行动物实验时,科学家需要严格遵守伦理规范,确保动物的福利得到保护。

例如,可以制定相应的动物实验伦理规范,并进行伦理评估,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伦理合理性。

此外,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动物福利保护的制度,包括合理的饮食、环境条件和管理等措施。

最后一个原则是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科学家需要采用科学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

此外,科学家还应使用多个独立的实验组进行实验,以增加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评估原则是科学家在进行人类疾病研究时应该遵守的一系列原则。

通过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减少动物使用数量、优化实验条件、进行伦理评估和动物福利保护以及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科学家可以更好地利用动物模型评估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人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x
Ⅰ. 引言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一种模拟人类疾病发展过程以及潜在治疗
药物效果的动物模型。

它被用来研究人类疾病的诊断、发病机理、治疗对策和慢性病的预防。

这些模型可以为临床试验提供重要的数据,以确定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时,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有效地模拟人类疾病的发展和潜在治疗药物的效果。

Ⅱ. 基本原则
1. 模型的可靠性。

动物模型必须是可靠的,结果可靠,能够反
映准确的结果,以及可以重复的实验结果。

2. 模型的可操作性。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可
以调整参数,以便得出最适合进行研究的结果。

3. 模型的动态性。

动物模型可以在短时间内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以便研究不同的变化情况。

4. 模型的有效性。

动物模型必须能够反映准确的结果,并能够
解释临床试验的结果。

5. 模型的精确性。

动物模型必须具有良好的精确性,能够模拟
出精确的疾病发生的条件。

6. 模型的可量化性。

动物模型必须具有可量化特性,能够方便
地表达出疾病进展状态,以便研究疾病的发展趋势。

Ⅲ.结论
本文提出了设计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原则,研究人员可以制定出有效的动物模型,以便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发展以及新药物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