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花椒研究现状和前景

合集下载

我国花椒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我国花椒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我国花椒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我国是世界花椒第一生产大国,共有13个产区获得“全国花椒之乡”称号。

调研组重点收集了国内11个省(市)25个花椒产区情况,发现国内花椒种植区域较广,消费市场稳定,精深加工空间巨大,是特色农产品中适宜性广、见效较快、收益稳定的一个产业,同时也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需要持续加强对该产业的科技研发和政策扶持。

一、花椒产业发展现状(一)生产1.区域分布广泛。

花椒根系发达,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耐干旱瘠薄,我国各地区均有种植。

汇总国内25个产区数据,花椒栽种面积共1728.4万亩,其中青花椒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等省市,栽种面积为1037.9万亩,占60.0%;其余产区以红花椒为主,栽种面积为593.6万亩,占34.3%。

2.产量快速增长。

从收集数据显示,2014-2018年,国内花椒主产区产量从28.9万吨增长到37.4万吨,增长了29.4%,其中以重庆产区增幅最大,达112.7%,山西芮城、云南昭通、甘肃陇南增幅分别为64.2%、60.8%、19.4%。

3.经营模式固定。

花椒产业园模式:目前国内共创建了2个国家级以花椒为主要产业的产业园区,一是重庆市江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2.54亿元,种植面积22.9万亩,产量12万吨,总产值达到61.1亿元;二是陕西省韩城市国家花椒产业示范园区,总投资50亿元,规划总面积367平方公里,租赁区入驻经营户60余家,面积达18610平方米。

集约化经营模式:主要为“农业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模式,责任分工和利润分配较为明确。

农业公司通过为椒农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获得利润;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入股分红获得利润;农民通过种植花椒获得利润。

分散经营模式:主要为农户依靠自有土地或周边闲置土地单独种植,生产成本投入少,规模小、风险小,目前国内仍以农户分散种植模式居多。

4.优势品种单一。

国内花椒以色泽划分可分为红花椒和青花椒两大类,红花椒主要有大红袍、二红袍、小红袍、凤椒、伏椒和梅花椒等品种,青花椒主要有竹叶椒、九叶青和藤椒等品种。

花椒直播市场调研报告

花椒直播市场调研报告

花椒直播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火爆,直播行业也迅速崛起。

作为直播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花椒直播在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报告旨在对花椒直播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其发展现状、竞争对手、用户画像和商业模式等关键信息,以期为投资者和业内人士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花椒直播发展现状花椒直播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最早推出丽人直播的平台。

目前,花椒直播已经拥有超过2000万注册用户,日均活跃用户超过500万,已成为国内领先的主播直播平台之一。

花椒直播主要以女性用户为主,以真人秀、才艺表演和互动娱乐为特色,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

三、竞争对手分析花椒直播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映客直播、斗鱼直播和快手直播等。

这些直播平台都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用户基础和市场份额。

花椒直播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互动功能和专注于女性用户的定位。

然而,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花椒直播需要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和技术能力,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四、用户画像花椒直播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女性群体,年龄段主要分布在18岁到30岁之间。

这些用户对时尚、美妆、健康养生等内容非常感兴趣,并对主播的个人魅力和互动性有较高的要求。

通过花椒直播,用户可以观看到各类才艺表演、真人秀、美妆教程和游戏直播等内容。

更重要的是,用户可以通过弹幕、送礼物和私聊等互动方式与主播进行即时互动,增强参与感和娱乐体验。

五、商业模式花椒直播主要的商业模式是通过虚拟礼物和广告赞助来实现盈利。

虚拟礼物是花椒直播的主要收入来源,用户通过购买虚拟礼物给主播赠送,主播可以将虚拟礼物兑换成现金。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主播的积极表现和用户的消费欲望。

此外,花椒直播还通过与一些品牌进行广告赞助和合作,为品牌推广提供平台和机会。

六、发展前景尽管花椒直播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直播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为了保持竞争力,花椒直播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首先,提升用户体验是关键。

国内外花椒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花椒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花椒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国内外花椒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为题,我们将分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内外花椒产业发展的现状花椒作为中国传统的调味品,有着悠久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口感的追求和对中餐文化的推广,花椒产业逐渐兴起。

国内外花椒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下:1. 国内花椒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椒产区,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北、云南等地。

花椒产业在中国有着较好的发展,但存在着产能过剩和品质不一致的问题。

2. 国外花椒产业:除了中国,其他国家如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也有一定规模的花椒种植。

然而,国外花椒产业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花椒在中国有着独特的土壤和气候适应性。

二、国内外花椒产业发展的经验1. 技术创新:国内外花椒产业都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例如,通过科学种植管理、优质品种的选育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花椒的产量和质量。

2. 品牌建设:国内外花椒产业都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3. 市场营销:国内外花椒产业都需要注重市场营销,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通过多渠道的销售网络、精准的定位和市场推广活动,可以扩大花椒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4. 产业协作:国内外花椒产业都需要加强产业协作,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

例如,花椒种植户、加工企业和销售商可以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

三、国内外花椒产业发展的启示1. 发挥优势:中国作为花椒的原产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

国内花椒产业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品种选育和技术创新,提高产量和品质。

2. 开拓市场:国内花椒产业应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同时,要加强与国外花椒产业的交流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3. 提高质量:国内花椒产业应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花椒的口感和食品卫生安全标准。

花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花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花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花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概述花椒是中国传统的香辛料之一,也是四川省的特色商品之一。

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花椒都有着较高的需求量和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花椒产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重视。

本文对花椒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二、现状分析1.产地分布花椒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其中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陕西、甘肃、山西等省份是花椒的主产区,其中以四川省的花椒最为有名,也是产量最大的地区。

2.市场需求花椒是重要的调味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量较大。

目前,花椒的主要出口国家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地。

与此同时,花椒在国内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在餐饮行业、食品加工行业和保健行业都有着广泛应用。

3.产量情况据统计,在2019年,全国花椒的总产量为837.41万吨。

其中,四川省的花椒产量最高,达到了626.0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4.78%。

三、问题分析1.生产环节由于花椒生长环境的特殊性,种植过程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花椒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同时,在采摘和加工环节,由于工艺水平不高和使用过度等原因,导致花椒产品质量大打折扣。

2.市场营销主要问题在于市场环节产品的营销策略和手段比较单一,产品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先进营销理念的对接。

四、发展前景1.政策支持国内外市场均重视花椒产业的发展,并为其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政府部门也对花椒产业加强了扶持,发布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措施,推动行业发展。

2.专业化经营花椒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化经营和科学管理。

积极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加大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

3.市场拓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花椒产业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行业企业应注重精细化的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精准施策,提升产业附加值。

五、结论总体来看,花椒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生产条件不足、品牌意识薄弱、市场营销手段单一等问题。

2024年花椒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花椒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花椒市场规模分析引言花椒是一种常用的调味料,具有辛辣的口味和独特的香气,被广泛用于中餐和川菜中。

随着中国餐饮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美食需求的提高,花椒市场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从花椒市场规模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花椒市场的发展潜力和趋势。

花椒市场规模花椒产量及销售额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花椒产量在近年来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19年中国花椒产量达到XXX吨,同比增长XX%。

花椒的销售额也随之增长,2019年花椒市场销售额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这表明花椒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花椒市场需求花椒的广泛使用使得其市场需求保持着稳定增长。

随着人们对美食品质的追求和餐饮业的发展,花椒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料,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此外,花椒还具有草药特性,被应用于中医和保健品市场,这进一步扩大了花椒市场的需求。

花椒市场竞争格局花椒市场竞争格局相对较为分散,由多个品牌和企业竞争。

在中国市场,知名的花椒品牌有XXX、XXX和XXX等。

这些品牌在产品质量、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存在竞争,但市场份额相对均衡。

此外,一些地方特色的花椒品牌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川菜等地方菜系的影响下,这些品牌在当地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花椒市场发展趋势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提高,对于天然、无添加的食材需求不断增长。

花椒作为一种天然植物调味料,不含添加剂,符合健康饮食的需求。

因此,花椒市场在健康饮食的推动下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产品创新和提升为了满足消费者对花椒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花椒市场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和提升。

例如,开发出更多种类的花椒产品,如磨粉、炒货等,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加强品牌推广,将有助于提升花椒市场的竞争力。

国际市场拓展花椒作为一种具备独特风味和特色的调味料,在国际市场上也存在一定的潜力。

随着中国餐饮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花椒市场也有机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花椒市场调查策划书3篇

花椒市场调查策划书3篇

花椒市场调查策划书3篇篇一花椒市场调查策划书一、调查背景花椒作为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文化的多样化,花椒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为了更好地了解花椒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参考依据,特进行本次市场调查。

二、调查目的1. 了解花椒市场的规模、结构和竞争状况。

2. 分析消费者对花椒的需求特点和购买行为。

3. 研究花椒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4. 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决策依据。

三、调查内容1. 花椒市场的规模和结构(1)花椒的产量、销量和销售额。

(2)花椒的品种、产地和价格。

(3)花椒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2. 消费者对花椒的需求特点和购买行为(1)消费者对花椒的认知度和偏好。

(2)消费者购买花椒的频率、数量和用途。

(3)消费者购买花椒的渠道和品牌选择。

(4)消费者对花椒价格的敏感度和支付意愿。

3. 花椒市场的竞争状况(1)主要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和市场份额。

(2)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价格策略和营销策略。

(3)竞争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4. 花椒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1)花椒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2)花椒市场的前景预测和发展建议。

四、调查方法1.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行业报告、统计数据和学术文献,了解花椒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消费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花椒的需求特点和购买行为。

3. 访谈调查对花椒生产企业、经销商和零售商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花椒市场的看法和建议。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调查结论。

五、调查时间和进度安排1. 调查准备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1)确定调查目的和内容。

(2)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3)组建调查团队。

2. 调查实施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1)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

(2)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3. 调查分析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1)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023年花椒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花椒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花椒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现状花椒是中国四川省特产之一,被称为“中国麻辣之魁”,是中华美食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之一。

花椒行业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但是直到近几年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花椒产地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其中四川占全国90%以上的产量。

当前,花椒行业市场规模已经得到扩大,品牌和口碑效应迅速提升,全国各地麻辣火锅、串串香等餐饮品牌均采购花椒。

根据统计,全国花椒市场总量为22.3万吨左右,总产值为113亿元左右。

二、市场需求分析1. 麻辣风潮促进市场需求随着麻辣风潮的逐渐流行,人们对于口味的需求不断提高,花椒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这促进了市场需求的扩大。

2. 餐饮品牌驱动市场需求近年来,餐饮品牌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市场需求的增加。

由于餐饮品牌对于品质的严格要求,所以他们在采购花椒时会选择大品牌的产品,这也促进了行业品牌效应的提升。

3. 家庭烹饪的普及带动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厨房电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烹饪,需要花椒来增加食物的风味,这也驱动了市场需求的增加。

三、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当前花椒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中小企业占据市场主体目前花椒行业中,中小企业居多,他们通过压缩成本来赢得市场份额。

2. 大品牌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上的大品牌厂商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更高质量的产品,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3. 价格战逐渐平稳花椒行业的价格大致呈现出波动的趋势,但是近年来通过行业平台的整合和规范,市场价格逐渐朝着平稳的方向前进。

四、市场分析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对麻辣口味的热爱,花椒行业的市场规模和需求一直在逐年增加,整个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

但是,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需要企业从产品的品质、生产工艺、渠道等多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当前,花椒行业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如野生花椒的滥砍滥伐、品质问题、产供销不平衡等。

花椒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花椒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花椒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一、引言花椒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也是中国传统的香辛料之一。

在中国,花椒的种植历史悠久,而且在川菜、湘菜等地方菜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和世界对中国菜的喜爱,花椒产业也得到了发展。

尽管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花椒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就花椒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进行研究。

二、花椒产业存在的问题1. 品质不稳定2. 供应链不完善花椒的供应链包括了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而目前花椒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是这些环节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导致了供应链的不完善。

由于大部分花椒产地都是一些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使得供应链管理难度较大。

3. 市场需求不足4. 缺乏品牌目前,花椒产业中缺乏知名度高、有影响力的品牌,大部分花椒产品依然处于散装销售状态,这使得花椒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也导致了消费者对于花椒产品的信任度不高。

5. 生产成本高由于花椒的种植需要特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且在采摘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因此花椒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而在市场上,由于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花椒的价格也难以维持在较高水平。

三、花椒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为了解决花椒品质不稳定的问题,应该通过科学的栽培方式和加工技术,提高花椒的品质。

可以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种植花椒,采用有机化肥和生物防治等方法,提高花椒的品质和口感。

为了解决花椒产业供应链不完善的问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技术,构建一个完善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使得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之间能够更好地协调和配合,以确保花椒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花椒产业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多的花椒产品,如干制、油炸、腌制等多种形式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也可以通过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手段,提高人们对于花椒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扩大市场需求。

为了解决花椒产业缺乏品牌的问题,可以鼓励一些有实力和技术的企业,投入研发并建立自己的花椒品牌,借助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花椒研究现状和前景2007/08/08 陇南市科技局一、我国花椒研究现状(一)花椒种植现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gum Maxim)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蜀椒的果实,果皮名为椒红,被誉为“八大调味品”之一,是家庭常用烹饪调料和中药配料。

花椒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很广泛的香料油料树种,种植面积和产量以及花椒品种居世界首位,占有绝对的优势。

花椒具有生长快,结果丰、收益大,用途广,栽培管理简便,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等优点。

花椒一年生苗可达一米以上,经营管理好的椒树第二年可试花结果,每株可产鲜椒0.5kg左右,3-4年大结果,单株年产量在4kg左右,并延续10-15年,最高可达20kg以上,每亩地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椒树生长寿命约30-40年,衰老后可采用砍伐萌芽更新。

同时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尤喜深厚的紫色页岩(石谷子)风化土;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在中性或酸性土壤中都能生长良好,在山地钙质土壤上生长更好,不与粮食争地,树杆能萌发新枝,根系发达,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因此花椒是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一体的树种。

花椒产于我国北部至西南,野生于秦岭及泰山两脉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

除东北、内蒙古等少数地区外,在我国广为栽培。

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较多,并大多栽培于低山丘陵,梯田边缘和庭园周围。

近几年已形成了陕西的韩城、山东的泰安、四川的金阳、茂汶、汉源、重庆的江津等全国闻名的花椒产业基地。

花椒果皮全国总产量在5万吨左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花椒出口量的增加,花椒的种植面积猛增,仅重庆这几年在江津市就培植了种植面积达50万亩的花椒基地,2002年投产面积达7.0万亩,年产干花椒5000 吨;2003年投产面积达12.0万亩,年产干花椒9000吨,预计2005年这50万亩将全部投产,年产干花椒将达32000吨左右。

在重庆的云阳、巫溪、巫山、忠县、开县、大足、铜梁等地也正在培植上万亩的花椒基地。

国内花椒的主要品种有:(1)大型花椒:大椒、狮子头、大红袍、正路椒、娃娃椒;(2)小型花椒:小椒、小红椒、小黄金、茂椒、豆椒、火椒等;(3)其它花椒:秋杂椒、白沙椒、高脚黄、枸椒、臭椒等。

其中以陕西韩城为代表的大红袍,以四川茂汶、汉源为代表的正路椒,以四川的金阳和重庆江津为代表的青椒,以及遍及各地的枸椒等品种较多。

其中大红袍占45%,青花椒占25%,正路椒占10%,枸椒占20%。

这几种花椒各有特点,如韩城的大红袍色泽鲜红、麻味强、产量高(年平均亩产达180斤)、但香气差且不适合日照少、湿度大、海拨高的地方栽培,重庆的开县、涪陵、江津等地引进该品种后,锈病严重、长势极差、基本上不挂果;四川茂汶和汉源的正路椒,色泽鲜红、麻味强、香气较好,通过多年的自然选择,已适合当地生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但产量低,不抗病虫害;重庆和四川金阳的青椒,色泽青绿、麻味纯正,因挥发性油含量特高(比其它花椒品种高50%以上),所以香味青香浓郁,现已特别适合重庆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但产量低(年平均亩产才达130斤);遍布各地的枸椒,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但品质差,产量低;并且椒区的花椒品种退化严重。

目前,我国花椒的育种和栽培管理技术严重滞后:无专门的育种机构、品种不纯、无专用肥、无专门的栽培技术指导。

全国即使有,也只是针对大红袍,而无其它花椒的栽培种植技术。

加之花椒的种植地方,无论是陕西的韩城,山东的泰安,四川的金阳、茂汶、汉源,还是重庆的江津,大多是较为偏僻的地方,信息、技术、交通十分闭塞,椒农的文化素质又较低,加之国内无专门的花椒研究机构,现仅有大红袍栽培技术的科普书出版,无其它花椒品种的栽培技术,更无专用的肥料和防病虫害的无公害农药,地方农林部门有关花椒的技术人员极少,致使花椒育苗、栽培、施肥、施药、管理等,由椒农凭经验进行,而对于一些新的椒农和种植基地,只能盲目地进行,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因此,椒农因缺乏技术,栽培管理跟不上,优质椒苗少,致使花椒的产量低(平均亩产才达到130斤左右),树形不规范,椒树衰老快,并出现大小年。

(二)花椒研究现状花椒主产中国,其次是日本,中国不同地区对花椒的喜好程度不同,因而对花椒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报道很少。

国外日本的朝比奈泰彦等(1916)对山椒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日本学者村山义温等从日本产花椒的醚溶性浸出物中分离出麻味成分为山椒素(sanshool)CllH12CO-NH-CH2-CH(CH3)2,后来日本学者相原传等进行研究,证明山椒素又分为2种:山椒素I的结构为正-异丁基-2,4,8-十二碳三烯酰胺(N—isobutyl-2,4,8-dodecatrieneamide),山椒素Ⅱ的结构为正-异丁基-2,6,8,l0-十二碳四烯酰胺(N-isobutyl-2,6,8,10-dodecatetraenamide),在精制山椒素时还得另一成分山椒酰胺(sanshoamide,其结构为N-2-羟基-2,4,8,10-十二碳四烯-1-酰胺(N-2-hydroxy-2,4,6,8,10-dodecatetraene-1-amide)。

后来研究证明,山椒素I不是纯品,可分为α-山椒醇和β-山椒醇。

它们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国内张庆勇研究发现汉源花椒挥发油含有40个成分,鉴定出的29个成分的含量占其总成分含量的99.5%以上,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芳樟醇(linalool)(占53.34%),其次是枞油烯12.00%)和柠檬烯(limonene)(11.89%);金阳花椒挥发油含有60个成分,鉴定出的28个成分的含量占其成分总含量的99.5%以上,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柠檬烯39.48%,其次是莰烯26.25%和芳樟醇14.58%。

而刘锁兰等却发现从花椒与青川椒果皮挥发油中鉴定出的33种化合物中只有18种为两种花椒共有,青川椒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爱草脑(estragoll), 其余成分含量均低于5%;花椒主体成分是柠檬烯,其次为1,8-桉脑素(1,8-cineol)、月桂烯(myrcene),其余成分含量均低于10%。

甘肃榆次花椒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α-蒎烯(α-pinene)44.29%,其次是枞油烯29.96%。

秦巴山区野花椒芳香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酯、香叶醇、乙醇香叶酯、花椒烯等[4];蒙阴县花椒挥发油气相色谱显示约70余个成分,初步鉴定出32个成分,其中单萜8个,含氧单萜11个,酯类3个,其它成分10个,含量最多的是松油烯-4-醇(13.46%)(terpine-4-ol);从甘肃产花椒挥发油中分析出36种成分,主要为叔丁基苯(10.7%)、松油烯-4-醇(18.4%)、胡椒酮(piperitone)(9.21%),并用冷冻结晶法从挥发油中分离出了α-羟基-乙酰藜芦酮(花椒油素);Tsutomu Sakai等(1968)对花椒果皮油脂的组成进行了研究。

朱果逸(1981)、I Sinko等(1970)和蒋小龙等(1992)对花椒的粗提物和挥发油对玉米象、赤拟谷盗储粮曲霉和青霉的防效进行了研究;路纯明等人(1995,1996)对花椒乙醚萃取物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并认为花椒挥发油中的β-水芹烯和里哪醇是杀杂拟谷盗成虫的活性组分,可使杂拟谷盗成虫产生神经性毒害,毒力要比常用农药马拉硫磷和凯安保强得多,并研究发现花椒挥发油中β-水芹烯含量最高,达12.97%,芳樟醇含量为2.09%;金云海(2000)研究发现在体内外实验中,花椒油素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粘附和丙二醛(MDA)的产生;朱克刚(1987)发现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var. Spinifolium)的醇提取物具有抗癌活性;余伯良(1998)研究了花椒油树脂对几种霉菌、细菌、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检测了花椒油树脂的活性pH范围,并与香辛料粉末和苯甲酸钠进行了抗菌效力比较;程波等测定了川椒挥发油对某些致病真菌的杀菌作用,结果显示川椒挥发油对11种皮肤癣菌和4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中以羊毛样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最敏感,最低抑菌浓度(MIC)低于0.1μL/mL,最低杀菌浓度(MFC)为0.1μL/mL。

实验也证实月桂氮窧酮和二甲基亚砜能促进挥发油进入真菌细胞内,加速细胞死亡;张惠民(1996)确定了花椒油树脂的最佳醇溶剂提取工艺,麻味物质的分离提纯和结构鉴定以及麻味物质的呈味阈值,花椒呈香成份的鉴定,认为花椒呈香成分中大多是萜类,含量最多的是芳樟醇和柠檬烯。

向云峰(1996)研究了花椒油树脂的微胶囊化生产工艺,但收率和花椒油素含量低(仅9.7%),溶解性差;路纯明(1996)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萃取法、萃取回流法、萃取回流水蒸汽蒸馏法、萃取减压水蒸汽蒸馏法和常压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花椒挥发油,对其组分进行了色质鉴定,比较了这几种方法提取挥发油的优劣;郭新荣(2000)研究表明,可以用溶剂浸提法从花椒中提取出调味有效物质,并将其浓缩至其原有重量的1/(10~15),其有效成份是花椒油素,提取率的大小除与所使用的溶剂有关外,跟物料的粉碎粒度、提取时间,对物料的复洗次数等因素有关;刘建辉(1997)报道了使用海藻酸钠作囊材,用凝聚法将花椒油微囊化,还报道了花椒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的技术参数,微胶囊的稳定性和释放度;何军等人(1999)报道了在样品粒度为60目时,采取静态、动态体积对花椒挥发油萃取的萃取相结合的操作方式,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及CO2影响,结果发现萃取压力为34.475Mpa,温度为55℃,CO2体积为30mL时,萃取花椒挥发油效果较好;杨华(2000)为克服传统分离方法过程复杂及产品残留有机溶剂等缺陷,研究了青花椒果皮有效成分的萃取分离方法。

衡量花椒或其产品的重要指标挥发油的含量和麻味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还不成熟,特别是花椒油素(Xanthoxylin)的测定绝大多数采用“含醛量和含酮量”的测定方法,很粗糙且测定结果不准确,用气相色谱或气质联机测定,设备条件要求高,一般的企业又难以达到,同时还缺乏花椒麻味物质的标准品。

本课题组目前承担的有关花椒深加工研究方面的科研课题是重庆市科委2001年攻关项目“江津市优质花椒精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化开发”(01-6600),已鉴定(成果登记号20020134),现已完成保鲜花椒、花椒精、微囊花椒粉和花椒籽油的工业化生产,从目前市场调研的情况来看,市场普遍反映良好,很多食品工业企业,餐饮酒店和居民消费者说“这种产品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高附加值天然调味料及香精制造技术与产品开发(2001AA248021),主持国家2003年度三峡科技移民开发专项——江津花椒产业化及加工技术开发(2003EP090004),具体完成花椒果皮精深加工产品的工业化制造技术研究与开发,并对花椒精(花椒油树脂)和花椒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已作了进一步探讨,在一定条件下先提取花椒精油,再改变工艺条件而提取花椒精;以花椒精油为原料,运用调香和保香技术研究了花椒香精的制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