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物学年龄与生长

合集下载

湖鲚种群年龄组成及其生长

湖鲚种群年龄组成及其生长

内, 当体长增长时 , 鳞片也相 应增大 。采用直 线函数 、 幂 函数 和二次函数拟合湖鲚个体体 长 ( £ ) 与鳞片鳞径 ( 尺) 之间 的关 系, 结果 ( 表2 ) 表明 , 3种拟合方 程 的相 关系数非 常接 近 , 其
中以直线函数较符合鳞 片的生长规律 , 因而采用 直线方 程进
级组成 ( 表 1 ) , 其 中 以 I龄 和 Ⅱ龄 为 主, 占 总 样 本 数 的
业资源 的有效利用产生显著影 响。袁传 宓 , 张敏莹 等 的 研究结果也表明捕捞强度 的加 大使 长江刀鲚 低龄化 、 小型化
日益严重 。有关湖鲚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分析等方面已进行
8 8 . O %, m龄和Ⅳ龄组个体仅 占总样 本数 的 1 2 . O %。根据湖 鲚体长资料 , 绘 出体长分 布曲线 图( 图1 ) 。将所 有鱼样 的体
测定后 , 鳞片取 自背鳍基部起 点下方 , 体 中线 上方 2~3行的 鳞片 1 O枚 , 鳞片经浸泡 、 清洗后 , 夹于两 块载玻 片 内, 4℃保 存备用 。
2 . 2 体长与鳞径的关系
鱼类 的生长与年龄有着 密切的关系 , 在一定 的年龄范 围
收稿 1 3期 : 2 0 1 3—0 4—1 6
中图分类号 :s 9 3 1 .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1 3 0 2 ( 2 0 1 4) 0 l一 0 2 0 4— 0 2
对 鱼类 年龄 和生长 的研究 , 可 了解环境变 化对鱼类 的影
1 . 2 年龄 鉴 定
响以及 鱼类采取 的适应性对策 , 有助于预测鱼类 的繁殖 、 存活 等其他 生活史特征 的变化趋 势 , 为渔业资源 的有效利用 和物 种保护提供 理论 依据 。年 龄鉴定 是物种 生物 学参数 中生 长

第三篇鱼类生态学

第三篇鱼类生态学
碳酸盐的形式存在。水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阻止了 血液中二氧化碳向外弥散,导致鱼体内积累大量的
碳酸,使血红蛋白氧饱和张力比正常的要高,因而
尽管吸入多量的氧气,但血液还是充氧不足。
13
硫化氢(H2S)
是在溶氧不足时,含硫的有机物经嫌气性细菌分 解产生,或者是富含硫酸盐的水质,经硫酸盐细菌的 还原作用而生成。
9
pH对鱼类的影响
(1)在酸性水体内,可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 降,使一部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完全受阻,因而减 低其载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水中含氧量较高, 鱼类也会缺氧。 (2)当 pH值超出极限范围时,破坏皮肤粘膜和 鳃组织。 (3)间接危害,如在酸性环境中细菌、藻类和 各种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均受到抑制;硝化过程滞 缓、有机物的分解速率降低,导致水体内物质循环速 度减慢。
10
四、溶解氧
大多数鱼类适应于用鳃来吸收水中溶解的氧气。 少数鱼类尚具有辅助呼吸器官。 溶氧不仅对鱼类有直接影响,而且亦产生间接影 响: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为养殖鱼 类提供更多的食料。溶解氧不足,可能引起嫌气性细 菌的滋生,对鱼类和天然饵料起到毒害作用或不良影 响。
鱼类以提高呼吸活动来应付溶氧之不足。当严重 缺氧时,则产生“浮头”现象。若水体含氧量继续锐 减,鱼类将陷入麻痹状态,最后窒息而死。
16
很多鱼类对于光线有明显的趋光性,这一原理目 前已被应用到灯光捕鱼,如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 鳀鱼、银汉鱼等均有显著趋光性。 鱼类的胚胎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条件,光与鱼类 体色的变化具有密切联系。
17
七、声音
鱼类能感受机械振动、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
鱼类对声音的感受器主要是测线器官、内耳下
部的球状囊和瓶状囊。
4

鱼类生态学 考试重点

鱼类生态学 考试重点
5.饵料资源:就是指水域中所存在的(包括外来的)动、植物体的全部总和及其衍生物,不管水域中现有鱼类是否利用它。
6.饵料基础:在饵料资源中,被现有各种鱼类所经常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植物。
7.食物选择性:鱼类对其周围环境中原来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各种饵料生物,具有选取另一种食物比例的能力。
8.饵料系数:又称营养系数,也是衡量鱼类食饵营养价值的指标。通常用鱼类所吃食饵重量(C)与鱼体增重(B)之比值来表示,如下 F=(C/B)
四、简答
1.年轮形成原理
首先是以鱼类在一年四季中生长速率的不均衡性为基础的。鳞片生长时,它的表层就有环片形成;在鱼体长得快时,鳞片上形成的环片就宽,环片之间距离也较稀疏,即形成较宽的环片带,称为疏带,或宽带;相反,在鱼体长得慢时,鳞片上就形成排列紧密、狭窄的环片带,称为密带,或窄带。这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分界线,称年轮。
1+~2.,2龄鱼,指大致度过了两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有一个年轮,或第二个年轮刚形成。
2+~3.,3龄鱼,
3.雌雄相异型性 一般雌性个体长的比雄性大,而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早成熟,因而生长速度也提前下降。
4.一般来说,性成熟早的鱼类,生命周期短,而性成熟晚的鱼类,生命周期长。
5.北方鱼类属于春季产卵型。
④鱼的繁殖力与种群的丰度成反比。
⑤繁殖力与栖息水域凶猛鱼类种群数量以及水温、水质等因子有一定关系。
⑥鱼的繁殖力与繁殖时间有关。
⑦鱼的繁殖力与鱼的产卵次数和卵径有关。
4.卵的受精过程
绝大多数鱼类的受精作用在体外水环境中完成。精子在精巢内是不活动的,因为精液内有一种称为雄配子素I的分泌物,能够抑制精子的活动。精子被排除水中后,由于雄配子素I迅速扩散(消失)和水中氧的激活,立即活动起来。在接近卵膜孔区时,精子还可以产生雄配子素II,起溶解卵膜的作用。卵子的卵膜孔区有两种受精素,称雄配子素I和II,前者有吸引和加速精子活动的作用,后者有破坏被吸引到卵的表面而不能进入卵的精子。精卵入水后,由于此雄配子素的共同作用,最终使一个精子的头部由卵膜孔进入卵内,实现精卵两核的融合,完成受精过程。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第3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专业知识模板)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第3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专业知识模板)

一、鱼类早期发育的一般特征与过程
1.卵期:卵膜内发育的时期。 yellowtail kingfish (Seriola lalandi Valenciennes 1833)
(a) pre-cleavage; (b) 2 cell
(c) 4 cell; (d) 8 cell
(e) 16 cell; (f ) 32 cell
1.浮性卵
2.沉性卵
(1)不附着沉性卵 (2)附着沉性卵 (3)有丝状缠络卵
(三)鱼卵的鉴别要点
基本方法是:首先了解并掌握该海区、该 季节出现的鱼种及其产卵期,以判断可能 出现鱼卵的种类,在此基础上,以不同发 育阶段卵子比较“稳定’’的形态和生态 学特征,特别是鱼卵的外部特征进行鉴别。
(m) larva 4 h post hatch,scale bars represent 1 mm。
3.仔鱼后期:开始摄食;鱼体外形与内
部结构为一生中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1)卵黄囊消失阶段
(2)背尾鳍原基及鳍条出现阶段 (3)臀鳍原基及鳍条出现阶段 (4)腹鳍芽及腹鳍条出现阶段
4.稚鱼期 :体形迅速趋近成鱼;鳞被发

1. 鱼卵类型 2.卵子大小和形状 3.卵膜特征 4.卵黄结构 5.油球 6.卵黄间隙 7.胚胎的特征
二、仔、稚鱼及其鉴别要点
基本要点和方法与鱼卵相同,掌握各个发育期鱼 苗的形状特征,是鉴别仔、稚鱼的基础。 1.仔鱼期 鱼体的形状,卵黄囊的形状,油球在 卵囊中的位置;肛门的位置,鳍膜的形状,肌节 数目以及色素的形状、颜色和分布等都是鉴别仔 鱼种类的主要特征。 2.仔鱼后期 以测定鱼体长度、体长与各部分比 例,肛门开口的位置,肌节数目以及色素的类型 和排列,各鳍原基或鳍条的形状和位置等。

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

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

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鱼类是水生动物中最重要的一类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鱼类的生长规律对于生态学、渔业学、养殖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

在渔业学和养殖学中,鱼类体重与年龄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关联性。

一般来说,在鱼类个体的生长过程中,体重和年龄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始阶段、快速生长阶段和成熟期。

首先是起始阶段,也称为幼鱼期。

在这个阶段,鱼类的体重较轻,年龄较小。

大多数鱼类在这个阶段主要依靠摄食量的增加来增加体重。

由于代谢较快、摄食量较小,鱼类的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呈现出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

也就是说,随着鱼类年龄的增长,其体重也会逐渐增加。

接下来是快速生长阶段。

随着鱼类的发育和成长,体重的增长速度达到最高点。

在这个阶段,一系列因素将促进鱼类体重的增加,包括摄食量的增加、代谢能力的提高、鱼类组织器官的发育和饲养管理的优化等。

在这个阶段,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呈现出一个迅速上升的趋势。

最后是成熟期。

当鱼类达到性成熟时,其体重增长速度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这是因为鱼类的能量主要用于繁殖,摄食量减少,导致体重增长速度的下降。

在这个阶段,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呈现出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在不同种类的鱼类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模式。

例如,一些大型鱼类如鲨鱼和鲸鱼,它们的体重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受到更多的因素影响,如食物供应、栖息地等。

同时,环境条件也会影响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

温度、水质、光照等环境因素都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这些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鱼类的营养摄取、新陈代谢速率等生理过程,进而影响鱼类的体重变化。

总结来说,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起始阶段、快速生长阶段和成熟期是鱼类体重与年龄关系最显著的阶段。

不同种类的鱼类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也会对这个关系规律产生影响。

鱼类生态学 知识点

鱼类生态学 知识点

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1,按照研究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将鱼类生态学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

2,鱼类生态学: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鱼类的栖息环境:41% 淡水,58% 海水,1% 洄游。

4,鱼类的经济利用:食用、药用、工业、观赏。

第一章:年龄1,鱼类的生活史:就是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亦称生长周期。

2,鱼类的发育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

3,寿命:指鱼类整个生活史所经历的时间。

主要取决于鱼类的遗传特性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

其分为两类:生理寿命与生态寿命。

4,生长年带:一年之中所形成的宽阔环片与狭窄环片合称为一个生长年带。

5,年轮:被规定为由密向疏过度的最后一条密的环片。

6,年轮标志的类别为:疏密型、切割型、碎裂型、间隙型。

年轮的特点:清晰性、完整性、连续性、普通性。

7,副轮:或称假轮、附加轮。

在正常的生长季节,由于饵料不足、水温突然变化、疾病或意外受伤等原因,使鱼体正常生长受到干扰,从而破坏了环片排列的规律性,在鳞片上留下痕迹。

8,副轮与年轮不同之处有以下四点:a,年轮一般见于鱼体的每一鳞片上,而副轮往往只出现在少数的鳞片上;b,副轮不像年轮那样清晰、完整与连续,多半局限于某一区域。

c,年轮仅仅表现为疏密结构的,则年轮内缘就是密环,外缘就是疏环;若为副轮则与此相反。

d,副轮所构成的“生长年带”及其“疏带”与“密带”的比例不协调。

9,鱼的年龄表示方法:鳞片上没有年轮,用0表示;有1个年轮,用1表示;依次类推。

为表示年轮形成后,在轮纹外又有新增的环片,则在年轮数的右上角加上“+”号,如0+、1+…0+ -- 1, 1龄鱼,指大致渡过了一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无年轮、或第一个年轮刚形成。

1+ -- 2, 2龄鱼,指大致度过了两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有一个年轮,或第二个年轮刚形成。

10,经常用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有鳞片、耳石、鳞条、鳞棘与支鳍骨、鳃盖骨、匙骨与脊椎骨等。

鱼类生物学基础知识认知—鱼类年龄和生长

鱼类生物学基础知识认知—鱼类年龄和生长
• 目前经常用作年龄鉴定的材料有鳞片、鳃盖骨、耳 石、脊椎骨、鳍条和匙骨等。鱼类生长的不平衡, 在这些鳞片和骨片上都留下了各种宽窄不同的轮纹。 各种鱼类标志年龄最理想的材料是不相同的。
7
• 1、鳞片采集的部位及其处理 • 一般应先分区采集,然后进行
观察比较。 • 一般取鱼体中段近侧线上方到
背鳍前半部下方的部位。有些 鱼类的鳞片很容易脱落,通常 采胸鳍掩盖部分。
• 副轮没有年轮那么清楚。 • 它只出现在鳞片的某一区域。 • 仅在某些鳞上出现。 • 宽带在副轮之前或之后都较正常的狭窄。
11
• 也是副轮之一,位于鳞片的中心区的一小环圈,容 易与第一年轮相混。
• 幼轮不一定在某一种鱼的每一个个体上都存在,有 些个体上有幼轮,另一些却没有。
• 检别幼轮的方法:可以把秋季捕到的当年鱼或早春 捕到的未满一周岁的鱼的长度,对照根据鳞片推算 出一龄鱼的长度。
16
• 关于鳞片、耳石及其他骨片上的轮纹是否就是年轮 的证明方法,现知有好几种,其中比较切实适用的 是观察鳞片等边缘状况的周年变化。就是对某研究 对象的年龄鉴定材料进行周年不断的观察,摸清其 年轮形成的周期及时间。
• 可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各年龄组鳞片或耳石等边缘周 年的增长幅度以了解其生长规律,并证明轮纹形成 的周期与时期。
8
• 每条鱼取10—20个鳞片。 • 制片:将鳞片浸在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然后用
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中冲 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中,贴上标签。以橡皮圈 或透明胶粘带固定两玻片后即可进行观察。 • 保存:将鳞片分别装在大约 5cm×8cm大小的鳞片 袋内,鳞片袋上要记录鱼的编号、采集日期等内容。
项目四 鱼类生态学基础知识认知
任务二了解鱼类年龄和生长

第三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

第三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

第三节
鱼卵、仔鱼、稚鱼的形态及鉴别 要点
一、鱼卵的形态结构及鉴别要点 二、仔、稚鱼及其鉴别要点
一、鱼卵的形态结构及鉴别要点
4.稚鱼期(juvenile stage) :是体形迅 速趋近成鱼的时期。消化器官向成鱼的 基本类型发育。 鳞被发育完全及完成变态是该时期 结束的基本标志。 集群。
5.幼鱼期(young stage) :指性未成熟 的当年生幼鱼,在体形上与成鱼完全相 同,但斑纹、色泽仍处于变化中。 是个体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
三、鱼类生命周期类型
鱼类的生命周期的长短随鱼种、不同 种群而变化。 一般来说,生活于热带水域中的鱼类 生命周期比生活于温、寒带水域中的鱼 类生命周期短。 根据鱼类生命周期长短及相伴的生物 学特征,鱼类生命周期分为3种类型。
1.单周期型鱼类
年满1周龄便性成熟,终生只繁殖1次,产后即 死亡,种群只由一个年龄级组成.如大银鱼、矛尾 刺鰕虎鱼等。 种群数量波动剧烈,易衰退,如保护得当亦较 易恢复。
红笛鲷幼、成鱼比较
成鱼
幼鱼
6.未成熟鱼期(immature stage) 这是 形态和成鱼完全相同而性腺尚未成熟的 时期,一般是从当年生幼鱼向性成熟转 变的时期。
7.成鱼期(mature stage) 已具备生殖 能力,于每年一定季节进行繁殖发育的 时期,第二性征发达。
8、衰老期(aging stage) 是性机能开 始衰退、生殖力显著降低、长度生长极 为缓慢的时期。
2. 短周期型鱼类
可重复性成熟,但寿命较短,年龄组简单,如蓝 圆鲹、带鱼、沙丁鱼、鯷鱼、青鳞小沙丁鱼及一 些常见的小型鱼类。 数量变幅往往很大,这也意味着该鱼资源易受过 度捕捞等破坏。不过措施得当,资源也较易得到 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生物学年龄与生长
鱼类生物学中,年龄和生长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年龄指的是鱼在出生后的时间长度,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而生长则是指鱼在一段时间内的体长、体重等方面的增长。

鱼类的年龄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确定,包括鳞片的形态、颜色、纹理以及耳石的结构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经过显微镜下的观察和计算,因此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而鱼类的生长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例如,水温、食物、水质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而不同种类的鱼也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这也会影响其生长特点。

了解鱼类的年龄和生长特点对于渔业和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掌握鱼类的年龄和生长规律,可以更好地制定渔业管理政策,并且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