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繁殖和发育阶段的划分鱼类的性成熟鱼类性成熟的年龄
鱼类的繁殖概述

四、鱼类的繁殖力 鱼类的繁殖力一般是指怀卵量,即雌鱼在产 卵前卵巢内的成熟卵粒数。在统计怀卵数量时, 通常只统计成熟的卵粒,不计算较小的卵母细胞。 但也有认为凡是开始积累卵黄的小型和中型卵都 应计入。
鱼类的繁殖力可区分为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绝对繁殖力是指一尾雌鱼的怀卵总数;
•相对繁殖力是指与单位体重[公斤(kg)或克(g)]相应 的怀卵量。
鱼类发育阶段的划分及变态
一、发育阶段的划分 鱼卵自受精起,新的生命乃告开始。在孵出之
前,鱼胚为卵膜所包围,处于胚胎发育阶段。从
仔鱼孵出起以至衰老的整个胚后阶段可划分为下
列发育时期
(一)仔鱼期 当鱼苗从卵膜孵出,开始在卵膜外发育,进 入仔鱼期。此期鱼体具有卵黄囊、鳍膜等仔鱼器官, 是由内源营养转变为外源营养的时期,包括两个分 期:
雄:
成熟精子 输出管 付睾(中肾前部,不具 泌尿机能) 输精管 贮精囊(末端突起一长的 盲囊――精囊) 尿殖窦 尿殖乳头 泄殖腔
雌: 管
成熟卵子 腹腔 输卵管腹腔口 卵壳腺 子宫 泄殖腔 输卵
真骨鱼类的生殖导管,大多利用腹膜褶连成,其
左右侧生殖导管或在后端连和一起,通过尿殖窦,
在此与输尿管会合,最后以尿殖孔共同开孔与体
歪尾型: 脊柱上弯,伸入尾鳍上叶,尾鳍上下叶不对称,多
见于鲨类和鲟类。
正尾型: 脊柱末端仅达到尾鳍的基部,尾鳍上下叶对称,
多见于硬骨鱼类。但尾鳍的外形也有多种形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鱼类 生殖系统 由生殖腺及输导管组成,体内受精的种类具交配 器。
一、生殖腺(性腺)
产生生殖细胞的地方,雌为卵巢,雄为精巢, 一般成对,若单个为次生现象,位于鳔的两侧下方。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与发育规律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与发育规律鱼类是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对象之一,了解鱼类的生长与发育规律对于养殖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探讨影响其生长与发育的因素。
一、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鱼类的生长与发育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它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首先是卵孵化期,此期间鱼类卵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生理变化,孵化出仔鱼。
仔鱼期是鱼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仔鱼主要依靠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来生长,直到能够摄食为止。
进入摄食期后,鱼类开始摄取外界食物,以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
幼鱼期是鱼类生长发育的一个快速增长阶段,鱼类的体长迅速增加,并逐渐形成各种器官和组织。
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类进入青少年期,此时它们的体长增长速度开始减缓,但仍在继续生长。
最后是成鱼期,这是鱼类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鱼类的体长增长速度进一步减缓,器官和组织已经基本形成。
成鱼期的鱼类主要是为了繁殖和生存,而不是为了生长。
二、影响鱼类生长与发育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但大多数鱼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最为良好。
2. 饲料与营养:饲料的种类和营养成分对鱼类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饲料选择和营养配比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3. 水质: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
合适的水质条件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等,如果水质不符合鱼类的生存要求,会导致它们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4. 光照:光照是鱼类生长发育中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适宜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鱼类的食欲和新陈代谢,对于鱼类的正常生长起着关键作用。
5. 安全环境:鱼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长发育更加顺利。
减少病害、减少捕食者的威胁以及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都是保障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
三、结论对于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与发育规律的了解,可以帮助养殖业者制定合理的养殖管理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鱼类的生长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金鱼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周期

金鱼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周期金鱼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观赏鱼类,因其养殖简单、寿命长且色彩丰富而备受喜爱。
本文将详细介绍金鱼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繁殖周期。
一、幼鱼期金鱼的幼鱼期一般从孵化后到达6个月左右。
在这个阶段,幼鱼的身体非常娇小,它们的鳞片尚未完全长齐,尾鳍还未展开,看起来非常可爱。
不同品种的金鱼在幼鱼期的颜色和斑纹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二、青年期青年期是金鱼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一般为幼鱼期之后的6个月到1年。
在这个阶段,金鱼的身体迅猛发育,体长逐渐增加,鳞片光泽度增强。
鱼体颜色亮丽,斑纹特征逐渐显现。
此时的金鱼活泼好动,需要足够的游泳空间和适宜的饲养环境。
三、成年期成年期是金鱼生长发育的最终阶段,一般为青年期之后的1到3年。
在这个阶段,金鱼的体长和体重基本稳定,身体呈椭圆形,鳞片光泽度达到巅峰。
鱼体颜色鲜艳且特征明显,斑纹更加突出。
此时的金鱼性成熟,可以进行繁殖。
四、繁殖周期金鱼的繁殖周期一般发生在春季至夏季,水温在18°C到30°C之间。
繁殖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期:在水温适宜的条件下,雄鱼和雌鱼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发情行为。
雌鱼腹部会逐渐鼓起,雄鱼开始追逐雌鱼,并展示出攻击性行为。
这个过程一般持续约1周左右。
2.产卵期:雌鱼在准备期后,会选择一个适合的环境进行产卵。
当雌鱼游动到适合的地方时,雄鱼会紧随其后,用头部和尾鳍轻轻拍打雌鱼的腹部,以促使其产卵。
此时雌鱼将产下大量的卵子,而雄鱼则会立即释放精液,受精卵子在水中结成胚珠。
3.孵化期:受精卵子在水中孵化,一般在2至7天之间。
在这个过程中,卵子逐渐变得透明,仔鱼可以看到在卵内活动。
孵化后的仔鱼一开始很小,需要准备好适合其生活的稚鱼饲料。
4.稚鱼期:仔鱼从卵内孵化出来后,进入稚鱼期。
稚鱼期的长度取决于品种和环境条件,一般为2至3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稚鱼需要获得足够的营养和适宜的水质环境,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金鱼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繁殖周期。
水产养殖生活史

水产养殖生活史水产养殖生活史是指一个水产生物从受精卵到成熟繁殖后的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
因为不同的水产动物有着不同的生活史,因此本文主要以养殖的三种典型水产动物(鲤鱼、龙虾、虾)为例,来分步骤阐述它们的生活史。
一、鲤鱼的生活史1. 产卵阶段:鲤鱼产卵在春季末夏初,当水温达到18℃,鲤鱼就会开始产卵。
此时,雄鱼会寻找适当的水草、岸边泥滩等地方,游到较浅的水域,随后体侧游泳,对流水口似灌注状释放产前沙粒,令受精卵黏附上面,形成卵串,即鲞。
每尾雌鱼平均可产卵约2万粒,卵径约0.8~1.2mm,沉入水底的泥沙里。
2. 孵化阶段:通常情况下,鲤鱼的卵经过7-12天的孵化后出生。
处于孵化期的卵需要适当的水温和氧气,所以孵化期要避免过度搅动水体。
孵化后出生的鲤鱼幼鱼称为仔鱼,大小只有3mm左右。
3. 崽鱼发育阶段:从仔鱼时期到5cm左右的阶段,称为崽鱼阶段。
在这个阶段,鲤鱼需要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水质来促进生长。
4. 育成阶段:从崽鱼阶段到成鱼阶段,称为育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鲤鱼要求合理的饮食和环境,以确保其正常的成长。
5. 完全成鱼阶段:经过2-3年的生长,鲤鱼就可以达到成熟繁殖的阶段,它们的生活史就完成了一轮。
二、龙虾的生活史1. 产卵阶段:龙虾的繁殖期通常是在夏季,雄虾会用口器夹住雌虾的尾部将其倒置,促进交配,交配后大约20天后,雌虾就会产卵。
龙虾的卵外观为黑色,直径仅2-3毫米,单次产卵量可高达500颗。
2. 孵化阶段:经过约20天后孵化,孵化的龙虾幼体称为仔龙虾,身体只有2mm左右,采食浮游生物。
3. 转移阶段:当龙虾幼体长到5-8mm后,Ⅰ型幼龙虾则开始进行变态蜕皮。
它们还将爬上龙虾摇篮,等待第二次蜕皮。
此时的幼龙虾需要不断的补充营养,以便顺利度过转移阶段。
4. 青年龙虾阶段:经过一段时间后,幼龙虾就会变为青年龙虾。
这个阶段的龙虾身体已经张开,大概长到了3-4cm左右。
5. 成熟阶段:成龙虾常常在3-4年后进入成熟阶段,其体长可达15-20cm,龙虾的生活史也就被完整地完成了一轮。
鱼类的生活史与繁殖

鱼类的生活史与繁殖鱼类是水生动物中最为广泛分布的群体之一,其生活史与繁殖方式多样而丰富。
本文将探讨鱼类的生活史和繁殖特点,从浮游期到成熟期,详细介绍它们在不同阶段的生存策略和繁殖方式。
1. 浮游期浮游期是鱼类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它是指从鱼卵孵化出来到幼鱼具有自主游动能力之间的时间段。
在这个阶段,鱼类通常呈现出小而透明的状态,身体结构相对简单。
它们依赖于水流和浮游生物来寻找营养,并通过融合周围环境中的色彩以逃避天敌。
此阶段的鱼类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只有极少数幸存下来并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
这个阶段的最后一部分,幼小鱼类会逐渐开始发育鱼鳍,并且开始摄取固态食物。
2. 幼鱼期幼鱼期是浮游期之后的发育阶段,此时鱼类开始摄取固态食物并逐渐增长体型。
幼鱼期的鱼类往往是食物链的底层,它们靠捕食小型浮游生物或其他小型底栖生物为生。
这个阶段的鱼类会寻找适合生存的栖息地,如河流、湖泊或海洋。
它们拥有更为完整的鱼体结构,并具有一定的游泳能力。
幼鱼期的鱼类还面临着来自捕食者的威胁,因此需要有效的避难和伪装策略以提高生存率。
3. 成体期成体期是鱼类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其生殖能力得以发挥的阶段。
成体鱼类拥有完整的鱼体结构和发达的繁殖器官。
它们通常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雄性和雌性在外观上或行为上存在明显区别。
成体鱼类主要通过繁殖来延续种群,并参与各种不同的繁殖行为。
有些鱼类会选择寻找配偶,建立巢穴或寄生于其他鱼类身上,而另一些鱼类会进行外部受精或内部受精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在成体期,鱼类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和行为调节,以满足繁殖的需要。
这其中包括生殖器官发育、产卵或孕育仔鱼等过程。
成体鱼类在生殖季节会迁徙到特定的繁殖场所,寻找最适合繁殖的环境。
总结:鱼类的生活史与繁殖过程充满了奇妙和多样化。
从幼小的浮游期开始,它们在各个发育阶段面临不同的生存压力和环境适应性的挑战。
通过适应性的进化,鱼类才能在各自的生活史中取得繁衍后代的成功。
(生物学)鱼类学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鱼类的繁殖
第二节 生殖群体 二、雌、雄性比 一般为1:1
第十九章 鱼类的繁殖
第三节 繁殖习性 一、产卵季节和产卵次数
不同的鱼有不同的产季节,比较集中的有春夏季产卵、也有的秋冬 季产卵(如真鲷) 一次产卵鱼 多次产卵鱼
二、卵的性质
1、浮性卵 2、粘性卵 3、沉性卵
三、产卵场和产卵条件
(一)敞水性产卵类型--多数养殖鱼类,浮性卵,有油球,小黄 鱼等 (二)石砾产卵类型--六线鱼 (三)海藻上产卵类型--燕鳐鱼、太平洋鲱等,淡水鲤、鲫等在 水草上产卵。 (四)喜贝性产卵类型--如鰟鮍、鰕虎鱼等
第十九章 鱼类的繁殖
第一节 鱼类的性成熟和繁殖力 二、影响鱼类性成熟的因素
当环境发生恶化时、饵料不足、初次性成熟年龄推 迟; 平均温度高、光照长、食料丰富、水质良好时,鱼 成熟早,南方比北方早1-2年。 光线对生殖有影响 鱼类的内在因素决定鱼类的成熟
第十九章 鱼类的繁殖
第一节 鱼类的性成熟和繁殖力 三、性腺发育与性周期 (一)鱼类卵细胞的发育与成熟过程:
卵原细胞(分裂期)--分裂增殖 卵母细胞生长期--染色体交会、小生长(核和质生长)、大生长 (III时相开始,积累营养物质)。 成熟期--形成卵子。完成大生长后,进行二次成熟分裂:即减数 分裂和平均分裂。(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即由初级卵母细胞进入 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后,即为成熟卵子;鱼类产卵 时,正处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到精子入卵,第二极体才排出, 第二次成熟分裂完成) 六个时相-- 排卵-- 产卵-- 亲鱼成熟-- 卵子成熟--
第十九章 鱼类的繁殖
第一节 鱼类的性成熟和繁殖力 三、性腺发育与性周期 (二)卵巢的分期 分成六个时期 测定卵巢的成熟度,一个重要指标是成熟系数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第3章 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

2.卵黄
• 卵黄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由卵细胞质的液泡酿造而成的,是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颜色:有多种,有浅红色、淡绿色,但绝大多数是黄色 的;
透明度:有透明和不透明之分。 形状:细微颗粒状(卵黄含量不大丰富);球状、块状
(卵黄含量多、卵体大)。卵黄含量的多少以及它的分 布状况,决定以后卵裂的方式和分裂的大小。 表面构造:均匀的;龟裂状(斑鰶);泡状裂纹(鯵科 鱼类) 类型:根据卵黄量的多少和卵黄分布的位置,又可将卵 区分为 : 均黄卵、间黄卵、中黄卵和端黄卵四种类型, 绝大多数海产硬骨鱼类的卵属于端黄卵。
含有更多更细小的油球( 东方魨)。
颜色:一般非常透明;
有的呈淡黄色,暗绿色、橙色。
4.卵质
• 卵质就是卵子的细胞质(原生质),是构成卵细胞体的主要部分, 是卵细胞营养和生命活动中心。
5.卵核
即细胞核,卵裂、生长、新陈代谢都和核有直接的关系。 形状:一般为圆形或杆状,比较大。 位置:在正常情况看不到,有时在卵的侧面,有时在中间,但一 般都在细胞质较丰富的极性一侧。
• (Abbr. y : yolk sphere)
Stage 7 (3 hrs 30 min) 32 cell stage
Stage 8 (4 hrs 5 min) Early morula stage
Stage 9 (5 hrs 15 min) Late morula stage
Stage 10 (6 hrs 30 min) Early blastula stage
• 3.稚鱼期 鉴定要点除与仔鱼 后期相同外,更应注意头部和 尾部的形状,鳍条的数目和脊 椎骨的数目等可数性状和量度 特征。
•
复习思考题
• 1. 鱼类的生命周期可分哪些基本时期?各时期又具哪些主要待征? • 2. 鱼类的早期发育过程可分几个主要阶段?各阶段有哪些基本特征? • 3. 鱼类卵子的基本结构与类型及其鉴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4. 鱼类仔、稚鱼时期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其识别要点是什么?
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

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鱼类是水生动物中最重要的一类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鱼类的生长规律对于生态学、渔业学、养殖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
在渔业学和养殖学中,鱼类体重与年龄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关联性。
一般来说,在鱼类个体的生长过程中,体重和年龄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始阶段、快速生长阶段和成熟期。
首先是起始阶段,也称为幼鱼期。
在这个阶段,鱼类的体重较轻,年龄较小。
大多数鱼类在这个阶段主要依靠摄食量的增加来增加体重。
由于代谢较快、摄食量较小,鱼类的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呈现出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
也就是说,随着鱼类年龄的增长,其体重也会逐渐增加。
接下来是快速生长阶段。
随着鱼类的发育和成长,体重的增长速度达到最高点。
在这个阶段,一系列因素将促进鱼类体重的增加,包括摄食量的增加、代谢能力的提高、鱼类组织器官的发育和饲养管理的优化等。
在这个阶段,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呈现出一个迅速上升的趋势。
最后是成熟期。
当鱼类达到性成熟时,其体重增长速度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这是因为鱼类的能量主要用于繁殖,摄食量减少,导致体重增长速度的下降。
在这个阶段,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呈现出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在不同种类的鱼类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模式。
例如,一些大型鱼类如鲨鱼和鲸鱼,它们的体重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受到更多的因素影响,如食物供应、栖息地等。
同时,环境条件也会影响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
温度、水质、光照等环境因素都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这些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鱼类的营养摄取、新陈代谢速率等生理过程,进而影响鱼类的体重变化。
总结来说,鱼类体重与年龄的关系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起始阶段、快速生长阶段和成熟期是鱼类体重与年龄关系最显著的阶段。
不同种类的鱼类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也会对这个关系规律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的繁殖和发育阶段的划分第一节鱼类的性成熟◆鱼类性成熟的年龄及其变动1、鱼类经生长发育达到初次生殖,即标志其进入性成熟期。
香鱼(初次性成熟)2、在性别上,通常雄鱼比雌鱼的性成熟年龄要早,个体小。
虹鳟鱼(上:雌鱼,下:雄鱼)3、鱼类的性成熟年龄是种的特性之一,和种生长特性以及对于生活环境条件的适应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低龄性成熟类型性成熟年龄为l龄或1龄以下。
例如洄游性的香鱼为1龄性成熟。
*高龄性成熟类型性成熟年龄在10龄左右或更高。
如大型鲨鱼。
鲨鱼*中等年龄性成熟类型大多数鱼类属这类型,性成熟年龄为2—3龄或4—5龄。
影响鱼类性成熟的外界因子很多,主要有水温、光照、盐度和水流等。
▲ 水温生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同种鱼,达到性成熟所需时间不同。
例如鲢以华南地区为最短,最小为2—3龄,黑龙江地区则需5—6龄。
▲ 光照大部分鱼类性腺的发育需要光照。
▲ 盐度盐度对于洄游性鱼类和咸淡水鱼类的性成熟有重大影响。
例如鲻鱼的性成熟也必需经过海水过渡的阶段。
◆鱼类的性周期鱼类达到性成熟后,性腺周期发育,此发育周期就是性周期。
其实质是指每批卵母细胞从形成到发育成熟所经历的周期。
按鱼类性周期的长短可分为三种类型:1、性周期为一年的类型大多数鱼类的性周期为一年,性腺由排出性产物后至下一批性产物的成熟,大体要经历一年时间。
例如草、青、鲢、鳙在自然条件下,性周期大多为一年。
2、短性周期类型此类型的性周期远不足一年,大多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性鱼类。
例如罗非鱼的性周期为45—60d左右;食蚊鱼两次生殖相隔数月。
食蚊鱼3、性周期为二年的类型大部分鲟形目鱼类的性周期长达二年,甚至更长,即性腺隔年成熟一次。
◆ 鱼类性腺发育程度的测定1、成熟系数成熟系数是指性腺重量和鱼体重量(或去内脏后的体重)的百分比,是衡量性腺发育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成熟系数=性腺重/体重(去内脏后的体重)*100%如梁子湖青梢红鮊的性腺从3月下旬开始发育,至5月下旬其成熟系数达到最大值,雌鱼为16.7%左右,雄鱼为6.5%左右,这时正是青梢红鮊的生殖季节。
青梢红鮊2、性腺发育的分期对性腺发育进行分期,主要应依据性腺的组织学及性细胞的细胞学特征。
生态学上主要根据性腺的外观特征分期。
目前有几种不同的性腺分期标准,我国通常采用六期划分法。
* 卵巢的分期I期卵巢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腔膜上,为透明细线状;肉眼不能分辨雌雄,看不到卵粒,表面无血管或甚细弱。
为未达性成熟的低龄个体所具有。
Ⅱ期卵巢多呈扁带状,有不少血管分布于卵巢上,已能与精巢相区分,但肉眼尚看不清卵粒。
为未达性成熟的性腺发育中个体所具有;性成熟个体产后恢复阶段也回复到Ⅱ期。
Ⅲ期卵巢体积因卵粒生长而增大,肉眼已可看清积累卵黄的卵粒,但卵粒不够大也不够圆,且不能从卵巢褶皱上分离剥落。
Ⅳ期为成熟期,卵巢体积和重量在本期终了时达到最大。
卵粒中充满卵黄,卵黄并逐步融合,卵粒极易从卵巢褶皱上脱落下来,卵巢膜甚薄,表面的血管十分发达。
V期为产卵期,卵巢已完全成熟,呈松软状,卵粒已自卵巢褶皱上跌落,排至卵巢腔(或腹腔)中,提起亲鱼或轻压腹部即有成熟卵排出。
Ⅵ期是产完卵以后的卵巢,一批产卵的鱼,卵巢呈萎瘪的囊状,表面血管充血,以后转变为Ⅱ期;分批产卵的鱼,卵巢内仍有还在发育的直、N期卵母细胞,经一段时期发育后又产下一批卵。
所以此类卵巢经短期恢复后,由Ⅵ期转变为Ⅳ期。
如果卵巢的特征介于相邻两期之间,可写上两期的数序,中间加波折号,如Ⅲ-Ⅳ,表示特征在两期之间,但更接近Ⅲ期。
▲ 精巢结构:▲ 精子形态:I期特征和I期卵巢相同,也是未达性成熟的低龄个体所具有。
Ⅱ期呈线状或细带状腺体,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血管不显著。
Ⅲ期呈圆杆状,挤压鱼的腹部或剪开精巢都没有精液流出,作精巢切面时塌陷;不少鱼的Ⅲ期精巢呈肉红色。
Ⅳ期呈乳白色,表面血管显著,作精巢切面时,切面塌陷;挤压鱼腹有白色精液流出,精液入水随即溶散的成熟度高,此时已进入成熟期。
V期为生殖期,精巢柔软,内充满乳白色精液,提起鱼头或轻压腹部就有大量精液从生殖孔流出。
Ⅵ期为生殖后的精巢,体积缩小,外观萎瘪,经恢复后转为Ⅲ期。
不少种类精巢比卵巢的恢复期要短。
第二节鱼类的生殖习性◆鱼类的生殖方式与受精方式鱼类的生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种类型。
1、卵生为大多数鱼类的生殖方式。
鱼类将卵产至体外,胚胎发育在体外进行,胚胎发育过程中完全依靠卵内的营养物质。
2、卵胎生受精卵在雌体生殖道内发育,发育中主要依靠卵黄营养,与母体没有营养关系,或母体生殖道主要只提供水分和矿物质,最终由母体产出仔稚鱼。
如孔雀鱼。
3、胎生一些板鳃鱼类的胚体与母体有血液循环上的联系,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不仅靠本身的卵黄,而且也依靠母体来供给。
胚胎发育所在的输卵管壁上有一些突起与胚体连接,形成类似胎盘的构造,母体就是通过这一构造将营养送给胚体。
如灰星鲨。
灰星鲨◆鱼类的受精方式有两种,极大部分卵生鱼类行体外受精,亲体分别把精卵排入水中;少数卵生鱼类如一些鲨、鳐类行体内受精,而所有卵胎生和胎生鱼类则行体内受精。
◆鱼类的性别1、鱼类的性比是指雌雄比例。
通常情况下鱼类的性比大体上接近1:1。
有些鱼类的性比则有很大的差距,如鲫鱼群雌雄比可达10:1,河鲈和食蚊鱼也有这种现象。
在生殖时,产卵鱼的性比有不同的情况。
湖北梁子湖的蒙古红鮊产卵鱼群中雌雄比是6—15:1;黄尾密鲴是3—15:1;团头鲂是8—9:1。
这种情况说明雄鱼可以多次排精。
许多筑巢产卵的鱼类,如乌鳢、斗鱼产卵时,都是一雌一雄。
产粘性卵的鲤、鲫、麦穗鱼等在产卵时也是成对地追逐。
河鲈2、有些鱼类雌雄异形◆鱼卵的生态类型根据鱼卵的比重可将鱼卵区分为两种类型。
鱼类的卵1、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能在水面飘浮,大多无色透明。
淡水鱼类如鳜产浮性卵。
有些浮性卵内含有油球,如鲥的卵。
2、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依卵黄周隙的大小和粘性状况,又可分成以下三种:*漂流性卵这类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出现较大的卵黄周隙,但比重仍稍大于水。
鲤科中草、青、鲢、鳙等不少种类产此类型卵。
它们在静水中下沉到底部,在江河水流中则悬浮在水层中不断漂流,所以也可称为半浮性卵。
* 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外层具有粘性物,产出后能粘附在水草等物体上,而不沉入水底。
鲤、鲫、团头鲂和鲶鱼等鱼卵有粘胶性物质,遇水后粘附在水草等物体上。
鲶鱼卵* 普通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但无粘性,或粘性很小,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
鳇、鲟、鲑鳟及鳅科鱼类等产这种卵。
◆鱼类的繁殖力鱼类的繁殖力一般是指怀卵量,即雌鱼在产卵前卵巢内的成熟卵粒数。
鱼类的繁殖力可区分为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1、绝对繁殖力是指一尾雌鱼的怀卵总数;2、相对繁殖力是指与单位体重[公斤(kg)或克(g)]相应的怀卵量。
◆鱼类的生殖季节鱼类性腺的发育和成熟产卵与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产卵期与季节有关。
按生殖季节划分,鱼类有两种类型:1、春夏季产卵类型大多数在温暖的春夏季产卵,主要产卵期为3~4—7~8月,纬度带偏低的地区产卵较早,北温带则较晚。
2、秋冬季产卵类型* 冷水性鱼类:属此类型的鱼大多是起源于高纬度带,有的在秋季产卵,如大麻哈鱼、乌苏里白鲑等;有的在冬季产卵,如江鳕和河鲈等。
* 温水性鱼类:也有一些在秋季产卵温水性鱼类,如香鱼、中华鲟等,它们的仔稚鱼进入海中觅食。
虹鳟鱼养殖孵化池◆鱼类的产卵类型可分为一批产卵和分批产卵两种类型:1、一批产卵类型此类型鱼类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基本同步。
例如四大家鱼是典型的一批产卵鱼类。
2、分批产卵类型此类型鱼类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不是同步的,卵母细胞分批成熟分批产出,例如鲤、鲫等是典型的分批产卵鱼类。
◆鱼类的产卵场1、草上产卵鱼类这类鱼产粘性卵,鲤、鲫、团头鲂等属于此类。
鲤鱼的粘性卵2、石砾产卵鱼类这类鱼产出的卵粒,有的产沉性卵,例如大麻哈鱼;有的为粘性卵,卵粘附在石砾上孵化,如中华鲟、鲈鱼等。
鲈鱼鲈鱼人工产卵场3、砂底产卵鱼类这类鱼选择砂质底为产卵场所,如棒花鱼和一些红点鲑。
4、喜贝性产卵鱼类将卵产在软体动物的外套腔内或蟹类等动物的甲壳内,卵能在呼吸条件差的情况下发育,如鱼旁鱼皮鱼类和某些鮈类等。
5、水层性产卵鱼类淡水鱼类,如草、青、鲢、鳙在大江河的急流中产卵,卵产出后在水层中漂流孵化。
◆生殖行为和筑巢习性1、生殖行为草鱼发情同步鲈鱼追逐产卵*体内受精的鱼类,雌、雄进行交尾,例如软骨鱼在生殖时,雄鱼用鳍脚交尾授精;*体外受精的鱼类,有的也出现类似交尾的动作,如泥鳅在生殖时,雄鱼卷绕雌鱼;*有的一雌一雄追逐嬉戏,雄鱼并用头部冲撞雌体,至极度兴奋时雌鱼产卵,雄鱼排精;*有的雌、雄成群追逐产卵排精完成生殖。
2、筑巢习性*黄颡鱼、棒花鱼、罗非鱼等,产卵前在水底挖掘巢穴;*乌鳢在水草中营筑环状的巢;*斗鱼在产卵前由雄鱼不断从水面吞入空气,然后吐出气泡,聚集成气泡浮巢;黄鳝也用吐出的泡沫筑巢;浮巢下的斗鱼*刺鱼雄鱼用肾脏分泌的粘液,将水草根茎碎片胶合成鸟状巢,巢有进、出口可供亲鱼出入;*沙鳢在背风湖湾内选择石洞、破瓦罐或蚌壳作为产卵的巢穴。
◆护卵和护幼许多鱼类在产卵以后,有护卵、护幼的习性。
营筑巢产卵的鱼类,亲体大多护卵、护幼。
孔雀鱼护幼行为锦鳚护卵行为第三节鱼类发育阶段的划分及变态◆发育阶段的划分从仔鱼孵出起以至衰老的整个胚后阶段可划分为下列发育时期:1、仔鱼期当鱼苗从卵膜孵出,开始在卵膜外发育,进入仔鱼期。
此期是由内源营养转变为外源营养的时期,包括两个分期:几种硬骨鱼类的仔鱼*前仔鱼期从孵出到卵黄囊吸收完毕。
此期鱼体依靠卵黄营养,不能主动摄食。
*后仔鱼期自卵黄囊吸收完毕开始,发育至具有一定数量的鳍条为止。
此期是主动营养的早期阶段。
2、稚鱼期为鱼体形态结构迅速发育的时期。
自鳍的发育完毕起,至鳞被发育完成为止。
通常是指孵出不超过一个月的鱼体。
3、幼鱼期从前期结束,到具有一定的斑纹色彩,外形和成鱼相似为止。
通常是指未达性成熟的当年鱼。
4、未成熟期从前期结束起,到性成熟为止。
在此期中鱼体的形态结构与成熟鱼相同,仅性腺正处在发育中,尚未进行首次繁殖活动。
5、成鱼期自性成熟起,鱼体己具备生殖能力,在每年的一定季节进行生殖活动。
不少种类具有第二性征。
6、衰老期进入此期的标志是性机能衰退,生殖力显著降低,长度生长极为缓慢。
◆鱼类的变态发育至某一时期时发生急剧的变化,改变成成鱼的形态,这称之为变态。
比较显著的变态鱼类有下列几种:1、鳗鲡的变态鳗鲡目鱼类在仔鱼期要经过一个无色透明的柳叶状态阶段,经过变态后鱼体变成棍棒形。
部分鲱形目鱼类也有类似变态。
鳗鲡的变态2、鱼箴科的变态这类鱼成体所具有的长针状下颌在后仔鱼期初是完全没有的,一般从后仔鱼期至稚鱼期阶段,针状下颌急速地发育,变态成成鱼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