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辐射防护的目的

合集下载

辐射防护原则及标准ppt课件

辐射防护原则及标准ppt课件
在发展和应用核能、放射性核素和各种射线 装置为人类造福的同时,应研究如何免受或 少受电离辐射的危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 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有效的防 护措施,切实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辐射防护的目的
宗旨:既要保护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和广大 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又要允许正当 照射的必要活动,有利于核技术的应用和发 展
个人剂量限制原则
个人剂量限制原则(individual dose limits)
所有实践带来的个人受照剂量必须低于剂量 当量限值。在潜在照射情况下,应低于危险 度控制值。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个人不会受到 从这些实践来的在正常情况下被断定为不可 接受的辐射危险。
三项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割的放射防护体系。 其中最优化原则是最基本的原则,目的在于 确保个人所受的剂量当量不超过标准所规定 的相应限值
附录A(标准的附录)豁 免
附录B(标准的附录)剂量限值与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附录C(标准的附录)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
附录D(标准的附录)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
附录E(
剂量水平和
行动水平
干预水平与
附录F(标准的附录)电离辐射的标志和警告标志
附录G(提示的附录)放射诊断和核医学诊断的
辐射防护的内容
辐射防护要尽可能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确定性效应是一种具有剂量阈值的效应,从 理论上讲,只要将受照射剂量控制在阈值以 下,就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因此,必须确 保人员在其一生中或全部工龄期间,任何一 个组织,器官所受到的电离辐射的累积剂量 当量,均应低于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974年由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防科委联 合发布GBJ 8-74《放射防护规定》
1984年卫生部发布《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第六章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和

第六章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和

3.2 导出限值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有不同的年摄入量限值,因 而也有不同的导出空气浓度。比如氚(H)水 的导出空气浓度为1.2106Bq/m3,碘-131(I) 的导出空气浓度(吸入)为7.1102Bq/m3。
3.2 导出限值

之所以规定导出限值,其目的在于确定一个数值, 只要监测结果不超过这一数值,几乎可以肯定辐射
则一年总计工作2000小时。工作人员吸入的空气量按工作
时每小时吸入空气1.2m3计算,则一年工作2000小时吸入 的空气量为2.4103m3。于是,导出空气浓度DAC就等于 放射性核素的年摄入量限值ALI除以工作人员一年工作时 间内吸入的空气量,即:

DAC = ALI / 2.4 103(Bq / m3)
10mSv。
3.4参考水平

参考水平是决定采取某种行动的水平。对于辐射防护
中测定的任何一种量(比如受照剂量或摄入放射性物
质的活度等),都可以建立参考水平,不管这些量是 否确定了限值。参考水平它不是一个限值,它的用途 是当一个量的数值超过或预计超过制定的参考水平时, 提示应采取某种行动。这些行动可以是单纯的数据记 录;或调查原因与后果;甚至采取必要的干预行动等。 最常用的参考水平有记录水平、调查水平和干预水平。
(3H)水的年摄入量限值为 2.9109Bq,碘-131(131I) 的年摄入量限值(吸入时)为1.7106Bq。

因此,在内外照射均存在的情况下,个人年剂量 当量限值必须满足外照射产生的年剂量当量加上 摄入放射性核素所引起的内照射待积剂量当量的 和小于50 mSv。
3.2 导出限值

辐射防护监测中,有许多测量结果如有效待积剂量当量和
剂量当量的总和;

辐射防护ppt课件

辐射防护ppt课件
第四章 辐射防护 RADIATION PROTECTION
1
放射性标志
2
内容提要
1. 辐射剂量单位 ① 照射量 ② 吸收剂量 ③ 当量剂量
2. 作用于人体的辐射源 ① 天然本底辐射 ② 医疗辐射 ③ 其他人工辐射
3
内容提要
3. 放射对人体的影响 ①确定性效应与随机效应 ②辐射损伤化学基础
4. 辐射防护的原则与措施 ①原则 ②外照射防护措施 ③内照射防护
Radiation need not be feared, but it must be respected.
6
概述
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1)对病人主要是内照射 (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 产生的照射),对医务人员 主要是外照射(即放射性核 素从人体外发射的射线对人 体产生的照射),但管理不 当也可产生内照射。
三、其他人工辐射源
1.火力发电站 火力发电站释放的主要放射性核素是钍(Th) 和23
第三节 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一、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Radiation Protection,ICRP) 26号出版物按剂量—效应关 系把辐射生物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
0.6
1.2 0.07 0.005 2.4
10 0.1 0.1
20
第二节 作用于人体的辐射源
二、医疗辐射
目前,医疗照射在公众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照射中居于首位。 医疗照射总的变化趋势是:一方面受检人数逐年增加;另一
方面由于技术装备的不断改进,做同样项目的检查受到的照 射逐年降低。
21
第二节 作用于人体的辐射源
33

辐射防护目的ppt课件

辐射防护目的ppt课件
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严重程度与剂量 无关的一类辐射效应;例:恶性肿瘤、遗 传
.
9
成人睾丸、卵巢、眼晶体和骨髓的确定性效应阈剂量的估计值[ICRP, 1990]
组织和效应
暂时不


丸 永久不

卵 巢
不育
可检出 晶 浑浊 体
白内障
次单次短时间 受到的总剂量,
Sv 0.15
3.5-6.0
2.5-6.0
• 防护最优化的时间局限性与区域局限性。
.
32
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原则 (ALARA)
• 用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使在一项已
判定为正当并已准予进行的实践中, 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人数、以及不 一定受到但可能遭受到的照射,全部 保持在可合理作到的尽量低水平的原 则。
.
33
最优化计划的实施
• 1.设立辐射防护组织 • 2.建立单位及个人的防护档案 • 3.工作人员岗前和在职的防护培训
并不高,辐射致生殖细胞肿瘤未见报导。
• 红骨髓: >0.5Sv/a照射,主要诱发白血病。 • 骨:主要骨表面上皮细胞,骨本身对辐射并
不敏感。
• 肺:辐射致肺癌主要源于内照射(Rn,Pu),外
照射致肺癌概率与白血病类似。
.
7
• 甲状腺:辐射致癌几率较高,癌症死亡
率较低,预防及治疗较为有效。
• 乳腺:育龄妇女乳腺辐射敏感性较高,
• 实践的照射类型:职业照射、医疗照
射、公众照射
.
27
辐射干预
• 减少人类辐射实践过程中受照剂量的
一切措施,包括移开辐射源、改变辐 射途径或减少受照个人。
.
28
辐射防护目的
•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减少随机性效应的诱发。

《辐射安全防护》课件

《辐射安全防护》课件
保障公众安全。
详细描述
现场人员应穿戴防护服,采取适当的 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
迅速查明泄露源,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范围,如封闭泄漏区域、清理泄漏物 质等。
一旦发现放射性物质泄露,应立即启 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 。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 门进行调查处理,确保公众安全。
培训内容与方法
辐射基础知识
介绍辐射的概念、种类、危害及防护 措施等基础知识。
操作规程与安全要求
详细讲解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 要求,确保员工正确操作。
应急处理方法
培训员工在发生辐射事故时的应急处 理方法和流程,提高应对能力。
案例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加深员工对辐射 安全防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实际操 作能力。
害。
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
划定控制区
根据辐射源的特性和强 度,划定辐射工作场所 的控制区,并设置明显
的警示标识。
安全设施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如防护门、防护窗、通 风设施等,确保工作场
所的安全性。
监测与记录
对工作场所的辐射强度 进行实时监测,并做好 记录,确保符合国家相
关标准。
定期检查
对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 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核电站事故的辐射安全防护涉及多个方面,包括 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响应、控制辐射外泄、人员撤离和后续 处理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现场人员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如穿戴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Βιβλιοθήκη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现场指挥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并确保撤离路线安全,避 免受到辐射物质的伤害。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

2) 防护的最优化
在考虑辐射防护时,并不是要求受照剂量越低越好, 而是通过利益/ 而是通过利益/代价分析,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的因 素之后使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简言之,辐射防护最优化就是要使辐射实践的纯利 简言之,辐射防护最优化就是要使辐射实践的纯利 益最大,代价最小。换句话说,也就是在防护方面 投入最少,而降低的受照剂量最多。 投入最少,而降低的受照剂量最多。
3.2 导出限值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有不同的年摄入量限值,因 而也有不同的导出空气浓度。比如氚(H)水 而也有不同的导出空气浓度。比如氚(H 的导出空气浓度为1.2× 的导出空气浓度为1.2×106Bq/m3,碘-131(I) ,碘-131( 的导出空气浓度(吸入)为7.1× 的导出空气浓度(吸入)为7.1×102Bq/m3。
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任何决策应经过防护的研究 过程,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任何必要的照射 应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而不是盲目追求无 限的降低剂量。
2) 防护的最优化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也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 低的原则。随机性效应不存在阈值,也就是不存 在安全和危险的明显分界线,所以应当尽量避免 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只要是合理的,应当采取措 施把辐照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但是过于要求 更低的辐照,必将提高防护费用,而带来的好处 只不过把已经低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再降低一 点这样不能认为是合理的。
1 辐射防护的目的
实现辐射防护目的的办法是: 实现辐射防护目的的办法是:
① 为了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把剂量当量限值定在足 够低的水平上,以保证工作者在终生全部时间内受到 的照射也不会达到产生有害效应的阈值。 的照射也不会达到产生有害效应的阈值。 ② 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合理的可以达到的 尽量低的水平。

[课件]核辐射防护PPT

[课件]核辐射防护PPT


阻塞通道: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伤口、粘膜、皮肤等途径进 入体内。阻塞这些通道,阻止放射性物质入体,是 内照射卫生防护的根本性措施。 室内要通风,要有适于密封操作的通风橱设备,工 作人员要戴工作口罩,放射性工作人员要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要有液体污物的处理措施等。

药物预防
检验核医学工作场所常用开放型 125I 标记物,为 阻止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可采用口服碘剂药物 (KI)预防法,让非放射性碘预先封闭甲状腺, 可有效阻止放射性碘进入。常用简便的方法是经 常食用富碘食物(海带等)。
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
与机体相关的因素 物种 个体 组织和细胞 其他因素物种:演化程度越高,敏感性越强。 个体敏感性:不同个体及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发

育阶段,其辐射敏感性各不相同,一般胚胎期较 胎儿期敏感,幼年较成年敏感。
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机体的内环境: “氧效应”和“温度效应”。
核辐射防护
电离辐射标志
核医学辐射防护的目的
就是要把放射性对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影 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放射线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可能对人体 造成损害。

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绝大多数放药是使用开放性放射源 对病人主要是内照射 对医务人员主要是外照射 因放药在体内的特殊分布,病人全身受 照剂量小,个别器官、组织受照剂量高。
防护屏可制成固定式或移动式,形状大小
可按需要制作,如铅围裙、铅眼镜等。
放射性废物

放射性工作中产生的废物有气态、 液态和固态三种,即放射性废水、 废物、废气,称为放射性三废。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
放置衰变法: T1/2<30d的废水、废物,集中放置10
个半衰期以后,可按一般废物处理。

辐射防护目的

辐射防护目的

辐射防护目的
辐射防护的目的是保护人体和环境免受辐射的伤害。

具体来说,辐射防护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个人安全:辐射源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如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可以导致癌症、遗传突变等。

辐射防护目的就是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不暴露在辐射源附近或辐射区域内,从而降低其患病的风险。

2. 防止环境污染:辐射源泄漏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土壤、水域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辐射防护目的就是确保辐射源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扩散到其他地区。

3. 控制辐射水平:辐射防护的目的还包括控制辐射水平,确保辐射暴露在合理范围内。

通过合理设置防护屏蔽设备、控制辐射源的强度和时间,从而减少辐射暴露的量。

总的来说,辐射防护的目的是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与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高电压、厚过滤、小射 野
v 前提是:不影响诊断信 息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
v 神经系统:头痛、失眠、烦燥不安等 脑型放射病: 细胞充血、水肿、坏死
v 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性腺 v 造血系统:重要标志、白细胞降低、白血病 v 免疫功能下降 v 消化系统: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 胃肠
型放射病:溃疡、萎缩性胃炎等、肠出血、坏死 v 其他系统:肺、眼晶体、心血管、皮肤 v 远期:三致作用
辐射监测的重要性
❖1、无法感知; ❖2、毒性大; ❖3、放射损伤的潜伏期长; ❖4、监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5实施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2005.12实施 ❖ 《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管理程序》2006.12实施、 ❖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2007.11实施 ❖ 《放射卫生防护管理办法》2002.7实施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射线装置
射线装置:X射线 机、加速器、中
子发生器以及含 有放射源的装置。
特点:当装置运行 时有射线产生,装 置停止运行后就不
存在辐射现象。
v X射线的发射量取决于 管电流的大小和爆光时 间的长短。mAs
v X射线的穿透力(硬度) 与管电压和滤过板的厚 度有关
v 低电流、控制曝光时间
辐射监测
为了评估和控制辐射或放射性 物质的照射而对剂量或污染进行的 测量以及对其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辐射监测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
❖ 控制和评价辐射危害
❖内容:
1、对有关地点的辐射场和个人所受剂 量或放射性污染情况进行测量;
2、将测量结果与国家有关防护法规与 标准的相应数值进行比较,对该项放射性 操作的安全程度作出评价,从而提出有关 防护方面的建议,改善防护措施,达到安 全生产的目的
的主要危害。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 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辐射实践正当化
• 使个人和社会从中 获取的利益大于其 可能造成的危害, 值得进行。
辐射防护最优化
• 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 利益,使受照剂量保持在可以 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不同厚度铅板的铅当量、屏 蔽效率及重量之平 方反比定律:人体受到照射的 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即距离延长一倍,剂量率则减 少到原来的1/4;如X射线机曝 光时,工作人员尽量远离X射 线和散线体(患者受照部 位))。
屏蔽防护
• 在人体与辐射源之间设置防 护屏障(固定式防护设施, 移动式防护装置、个人防护 用品)
铅板厚度 铅当量 屏蔽效率 铅当量增加 屏蔽效率增加 重量增加 防护服重量
1.0mm 0.25 98.4%
1.2mm 0.30 98.8%
0.05
1.4mm 0.35 99.4%
0.05
1.8mm 0.45 99.6%
0.10
0.4% 0.6% 0.2%
20% 20% 40%
4.2Kg 5.0 Kg 6.0 Kg 8.4 Kg
医用诊断X线机房防护
医用诊断X线机房防护
机房的设置 整体布局 防护厚度
机房的面积 机房的门窗
机房通风 布局
建筑物底层的一端 遵循安全、方便、卫生的原则 普通砖墙,24cm厚的实心砖墙 单管头机房≥24m2, 双管头≥36 m2
合理设置 保持良好的通风
合理布局
❖机房的设置 建筑物底层的一端;
❖整体布局 遵循安全、方便、卫生的原则(全分
隔式布局,半分隔式布局、随意分隔式布 局
机房的防护厚度
建筑材料以普通砖墙为宜,24cm厚的实 心砖墙,灰浆饱满,不留缝隙,即可达到 2mm铅当量。旧机房改造,防护厚度不 够,可加10-15mm厚的含钡、铅、铁等 金属元素与水泥混合的防护材料,约相当 于1mm铅当量
机房的面积
以保证安全操作为原则,最好每台X射线机均有单独 机房。单管头机房≥24m2, 双管头≥36 m2 ,牙科X 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
控源防护
控制放射源尽可能减少辐 射量和照射面积(出束面 积、出束条件)
屏蔽材料的选择
❖ 防护性能(铅当量)、结构性能(物理形态、力 学性质、机械强度和加工工艺等)、稳定性能 (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材料来源(材料 易得,经济成本较低、易于加工)
❖ χ、γ射线屏蔽材料:1、重金属硬质防护材料(铅、 铁、铜、钨),主要用于移动式防护屏蔽和贮源 容器等;2、建筑用墙体防护材料(混凝土、粘土 砖、泥土及复合防护材料等,多用于固定的墙体 防护;3、透明防护材料(铅玻璃、有机铅玻璃、 水),多用于机房观察窗、防护屏等)
机房的门窗
合理设置,并有与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窗 下缘离地2米。门外要有电离辐射标志,并安设醒目的 工作指示灯。
❖ 机房通风: 保持良好的通风。消除臭氧、氮氧化物等有
害气体,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换气次数3-4次/ 小时。
❖ 机房内布局: 合理布局,不得堆放与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
,受检者候诊位置要选择适当,并有相应的防护 措施。X线机的安装位置要合理:1、有用线束不 能朝向门窗和暗室;2、X射线机应安装在机房中 央距后墙壁稍远的位置,以减少散射线对操作者 和病人的影响。
辐射防护的目的
• 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 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 可以接受的水平
确定性效应
临床上可检查出的严重功能性 损伤,
特点:阈剂量,损伤程度 与剂量呈正相关,发生频率与 剂量有一定关系,时间变化大, 几小时至若干年。
随机性效应
发生几率与剂量的大小 有关的效应。是X射线和γ射线 低剂量率、小剂量照射对人群
个人剂量限制
• 任何个人接受的所有辐射 源照射的总剂量不应超过 规定的相应限值.
外照射
• 指体外放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 主要由χ、γ射线、中子束、高能 带电离子束和β射线引起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 时间防护 • 距离防护 • 屏蔽防护 • 控源防护
时间防护
• 缩短受照时间(放射工作人员: 技术熟练、操作准确、优选投照 条件,尽量减少出废片,避免重 复照射;公众人员:尽量避免或 缩短在辐射场内的停留时间,如 在X射线机房内、窗外逗留,陪 同患才在照像室停留或在放射污 染处停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