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防护原则和目的

合集下载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电离辐射是一种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辐射类型。

为了确保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受到电离辐射的影响,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首先,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这可以通过防护措施来实现,如合理的工作场所布局和合理的建筑设计。

同时,还应制定使用辐射源的工作程序,包括安装和维护辐射设备的规定,以确保工作人员遵守正确的操作程序。

其次,电离辐射防护需根据不同辐射剂量的情况进行分类防护。

通常分为个人防护和群体防护两个层次。

个人防护主要通过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等,来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接触辐射源。

群体防护则是通过设置辐射防护区、制定防护措施等来保护整个人群的安全。

此外,辐射源的安全也是电离辐射防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辐射源的管理应从源头着手,确保辐射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必要时,还应对辐射源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以保证其放射性和辐射性符合要求。

最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的标准也需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制定和执行。

各国都应建立相关的监管机构,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辐射防护和辐射安全的标准。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的安全意识教育,使人们了解电离辐射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应对。

综上所述,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是保护人类免受辐射危害的重要措施。

遵循相关的基本标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不仅可以保障工作者和公众的安全,也有助于推动辐射技术的健康发展。

当涉及到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的基本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对于不同类型的电离辐射,需要区分其能量和穿透能力。

常见的电离辐射类型包括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伽马射线和中子。

这些辐射具有不同的能量级别和通过物质的能力,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例如,对于高能量的伽马射线和中子,需要使用更厚的屏蔽材料来减少辐射剂量。

其次,不同工作场所和环境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

请从放射卫生角度简述电离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

请从放射卫生角度简述电离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

请从放射卫生角度简述电离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电离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是:减少暴露剂量、限制接触以及保护人员和环境。

下面对这三项原则进行简述:1. 减少暴露剂量:这是电离辐射防护的首要原则。

通过采取措施降低人员暴露于辐射源的剂量,可以减少患辐射病以及遗传效应的风险。

此原则包括:- 时间:尽量缩短与辐射源接触的时间,减少辐射暴露的持续时间。

- 距离:尽量保持远离辐射源,以减少辐射剂量的接收。

使用屏障或保持适当的距离,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辐射水平。

- 屏蔽: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如防护衣、隔离室、屏蔽材料等,以减少辐射剂量的散射或吸收。

2. 限制接触:这意味着限制只有经过培训和授权的工作人员才能接触辐射源或从事与电离辐射相关的工作。

此原则包括:- 授权:只有具备相关资质和培训的人员才能接触辐射源,包括正确操作和维护辐射设备的工作人员。

- 监控:对可能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进行辐射剂量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其在安全限值之下。

- 预防:采取预防性措施,如合理的工作安排、设备维护和紧急响应计划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接触的风险。

3. 保护人员和环境:这是保护工作人员和社会大众免受电离辐射危害的原则。

此原则包括:- 培训和教育: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了解电离辐射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采取防护措施。

- 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辐射水平和辐射源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确保其处于安全限值之内。

- 安全措施:建立安全程序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在使用辐射源时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和规定。

- 紧急响应:制定应急计划和措施,以应对可能的辐射事故,并确保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最小化辐射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遵循这三项基本原则,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确保安全使用电离辐射技术和设备。

第六章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和

第六章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和

3.2 导出限值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有不同的年摄入量限值,因 而也有不同的导出空气浓度。比如氚(H)水 的导出空气浓度为1.2106Bq/m3,碘-131(I) 的导出空气浓度(吸入)为7.1102Bq/m3。
3.2 导出限值

之所以规定导出限值,其目的在于确定一个数值, 只要监测结果不超过这一数值,几乎可以肯定辐射
则一年总计工作2000小时。工作人员吸入的空气量按工作
时每小时吸入空气1.2m3计算,则一年工作2000小时吸入 的空气量为2.4103m3。于是,导出空气浓度DAC就等于 放射性核素的年摄入量限值ALI除以工作人员一年工作时 间内吸入的空气量,即:

DAC = ALI / 2.4 103(Bq / m3)
10mSv。
3.4参考水平

参考水平是决定采取某种行动的水平。对于辐射防护
中测定的任何一种量(比如受照剂量或摄入放射性物
质的活度等),都可以建立参考水平,不管这些量是 否确定了限值。参考水平它不是一个限值,它的用途 是当一个量的数值超过或预计超过制定的参考水平时, 提示应采取某种行动。这些行动可以是单纯的数据记 录;或调查原因与后果;甚至采取必要的干预行动等。 最常用的参考水平有记录水平、调查水平和干预水平。
(3H)水的年摄入量限值为 2.9109Bq,碘-131(131I) 的年摄入量限值(吸入时)为1.7106Bq。

因此,在内外照射均存在的情况下,个人年剂量 当量限值必须满足外照射产生的年剂量当量加上 摄入放射性核素所引起的内照射待积剂量当量的 和小于50 mSv。
3.2 导出限值

辐射防护监测中,有许多测量结果如有效待积剂量当量和
剂量当量的总和;

辐射防护的目的及基本原则是什么

辐射防护的目的及基本原则是什么

1.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2.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原则对於因进行任何活动,而增加了个人或群体的辐射照射,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在其一九九零年的建议书(第60号刊物)内,列出三项基本辐射防护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任何涉及辐射照射的行动都必须具备充分理由,即该行动对受照射的个人或社会利多於弊;2.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及受辐射照射的人数,应在合理可行和顾及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情况下减至最少;以及3.个人剂量限值─个人所受的照射须符合剂量限值,确保没有人需要承受不能接受的辐射危害。

对於因核意外而令自然环境辐射水平增加,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在其一九九零年的建议书(第60号刊物)及一九九一年的建议书(第63号刊物)内,均建议需进行干预(即通过某些活动影响已存在的照射原因,从而降低总照射量),保障受到影响的人的健康,其防护原则为:1.正当化─在降低剂量而减少危害的同时,干预本身带来的危害与代价,包括社会代价,必需是值得的。

2.最优化─干预的形式、规模及持续的时间应当谋求最优化,令减低辐射危害而得到的好处,扣除干预带来的危害后,得到最大的净利益。

剂量学中常用的量吸收剂量是辐射防护剂量学中的一个基本量。

它是量度物质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吸收能量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定义: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的电离辐射能量。

单位:戈瑞,简称戈,其符号为Gy。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除了与吸收剂量有密切关系外,还与电离辐射的种类及其能量有关。

当量剂量是量度不同种类及能量的辐射,对人体个别组织或器官造成的影响的一个物理量。

定义:特定种类及能量的辐射在一个组织或器官中引致的当量剂量,就是该辐射在组织或器官的平均吸收剂量乘以该辐射的权重因子。

这个权重因子称为「辐射权重因子」,它反映不同种类及能量的辐射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辐射有多个种类和能量时,在一个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就是个别辐射所致的当量剂量之和。

单位:希沃特,简称希,符号为Sv。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

2) 防护的最优化
在考虑辐射防护时,并不是要求受照剂量越低越好, 而是通过利益/ 而是通过利益/代价分析,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的因 素之后使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简言之,辐射防护最优化就是要使辐射实践的纯利 简言之,辐射防护最优化就是要使辐射实践的纯利 益最大,代价最小。换句话说,也就是在防护方面 投入最少,而降低的受照剂量最多。 投入最少,而降低的受照剂量最多。
3.2 导出限值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有不同的年摄入量限值,因 而也有不同的导出空气浓度。比如氚(H)水 而也有不同的导出空气浓度。比如氚(H 的导出空气浓度为1.2× 的导出空气浓度为1.2×106Bq/m3,碘-131(I) ,碘-131( 的导出空气浓度(吸入)为7.1× 的导出空气浓度(吸入)为7.1×102Bq/m3。
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任何决策应经过防护的研究 过程,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任何必要的照射 应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而不是盲目追求无 限的降低剂量。
2) 防护的最优化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也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 低的原则。随机性效应不存在阈值,也就是不存 在安全和危险的明显分界线,所以应当尽量避免 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只要是合理的,应当采取措 施把辐照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但是过于要求 更低的辐照,必将提高防护费用,而带来的好处 只不过把已经低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再降低一 点这样不能认为是合理的。
1 辐射防护的目的
实现辐射防护目的的办法是: 实现辐射防护目的的办法是:
① 为了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把剂量当量限值定在足 够低的水平上,以保证工作者在终生全部时间内受到 的照射也不会达到产生有害效应的阈值。 的照射也不会达到产生有害效应的阈值。 ② 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合理的可以达到的 尽量低的水平。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

摄入
通过破损的皮肤或伤口吸收
6、辐射防护大纲
为实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原则,必须制定和 建立一个最优化的辐射防护大纲。
包括:健全辐射安全组织、严格的安全教育和训练、 合理的设施设计、可行的操作规程文件、可靠的个人 安全保障、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有效的监测计划和 周密的应急计划等。
问题
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什么? 对于外照射,辐射防护主要有三种方法?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我国公众和职业照射人员从辐射实践中接受的照
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不对伴随辐射照 射的有益实践造成过度限制的情况下为人类提 供合适的保护。具体来讲,就是要防止有害的 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 之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2、辐射防护的基本任务
既要保护环境,保障从事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成 员,以及他们的后代的安全和健康,又要允许进 行那些可能产生辐射照射的必要活动;提高辐射 防护措施的效益,以促进核科学技术、核能和其 它辐射应用事业的发展。
射的剂量限值是多少?
谢谢大家!
➢人相关评价——关心多个源对单个人的照射。
通常需要把上述两种不同评价方法结合起来采用。
5、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方式
外照射是体外辐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外照射 主要来源于x、γ、β、中子等射线。
内照射是指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造成的 照射。人体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途径有吸入、食入、 通过皮肤、毛孔或伤口吸收进入,以及医疗诊治
50 mSv
50 mSv (皮肤)
4、辐射防护体系的几个重要概念
4.1 三类照射: (1)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 的照射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 实践或源所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 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

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一、时间:在电离辐射防护中,时间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之一、减少接触电离辐射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对人体的伤害。

当人体暴露在电离辐射源旁边时,会受到辐射能量的积累。

因此,缩短接触时间可以减少积累的辐射能量,降低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这意味着应尽量减少在辐射源附近的停留时间。

对于需要长时间接触辐射源的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合理的轮班制度,减少每个人暴露于辐射源的时间。

二、距离:在电离辐射防护中,距离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则。

辐射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与辐射源的距离越远,受到的辐射量就越小。

因此,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工作人员应尽量远离辐射源,并在离辐射源距离较近时使用屏蔽物。

在为公众提供家庭电器、医疗设备等服务时也需要注意与辐射源的距离,减少辐射对公众的伤害。

三、屏蔽:屏蔽是电离辐射防护的第三个重要原则。

通过合适的屏蔽物阻挡辐射源的辐射能量,可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直接暴露。

屏蔽物的选择需要根据辐射的类型和能量来确定。

例如,用于阻挡α粒子的材料可以是纸张、衣物或薄的金属层。

而阻挡β粒子的材料可以选择塑料、木材或厚一些的金属层。

用于阻挡γ射线、X射线和中子的屏蔽物一般需要使用更厚的铅或混凝土。

屏蔽物的厚度和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能够有效地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除了上述三个原则,还有一些其他的电离辐射防护措施,如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铅背心、防护眼镜等)、定期进行辐射监测和健康检查、加强辐射安全教育等。

这些措施在与时间、距离和屏蔽原则结合使用时,能够更全面地保护人体免受电离辐射的伤害。

总之,时间、距离和屏蔽是电离辐射防护的三大原则。

合理应用这些原则,可以有效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电离辐射的保护原则

电离辐射的保护原则

电离辐射的保护原则电离辐射是指能够使物质离解成离子的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和高能粒子等。

由于电离辐射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保护人体免受电离辐射的伤害成为重要的任务。

下面将介绍电离辐射的保护原则,以帮助人们了解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

1. 时间原则时间原则是指尽量减少暴露在电离辐射下的时间。

暴露时间越长,受到的辐射剂量就越大。

因此,在进行需要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时,应尽量控制工作时间,并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

2. 距离原则距离原则是指尽量保持与电离辐射源的距离。

辐射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因此,与辐射源的距离越远,受到的辐射剂量就越小。

在进行工作时,应尽量远离辐射源,或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减少辐射的接触。

3. 屏蔽原则屏蔽原则是指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来减少电离辐射的传播。

一般来说,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可以有效地阻挡电离辐射。

在进行工作时,应选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对辐射源进行屏蔽,以减少辐射的泄漏。

4. 防护装备在进行需要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时,应佩戴防护装备,如防辐射服、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保护工作者的安全。

5. 监测与控制对电离辐射的监测和控制是保护人体免受辐射伤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辐射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辐射水平,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辐射源。

同时,还应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不超过安全标准。

6. 教育与培训加强电离辐射防护的教育与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应了解电离辐射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操作技能。

只有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电离辐射的伤害。

总结起来,电离辐射的保护原则包括时间原则、距离原则、屏蔽原则、防护装备、监测与控制以及教育与培训。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人们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

在进行涉及电离辐射的工作时,应时刻牢记这些原则,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也应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完善电离辐射的防护技术和设备,为保护人体免受辐射伤害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 例如,放射源60Co既具有β放射性,也具 有γ放射性。这是由于放射性原子核60Co 首先经β衰变至60Ni的激发态,然后当激 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射出γ射线。
• γ跃迁与α或β衰变不同,不会导致核素 的变化,而只改变原子核的能量状态。因 此γ跃迁的子核和母核,其电荷数和质量 数均相同,只是内部状态不同而已。
• 激发作用
如果壳层电子获得的能量比较小,不足
以使壳层电子脱离原子的束缚而成为自
由电子,电子只是由能量较低的轨道跃
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这个过程称为
可编辑ppt
7
激发作用。
• 电离、激发的起因
具足够动能的带电粒子(电子、质子 、α粒子 等)与物质原子的碰撞直 接引起;
低能带电粒子、不带电的中子、光 子通过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带电粒 子间接引起。
• β粒子能引起内、外照射损伤。
可编辑ppt
19
• γ跃迁
α和β衰变的子核往往处于激发态,处 于激发态的原子核要向基态跃迁,这种 跃迁称为γ跃迁。在γ跃迁中通常要放 出γ射线。因此γ射线的自发放射一般 是伴随α或β射线产生的。
• γ射线
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电离作用较 小,贯穿本领大。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4
• 粒子辐射
带有一定能量并有一定质量的粒子(在高 速运动时将能量传递给其他物质)。电子、 质子、中子、负介子等。
• 电磁辐射
是带能量的电磁波,仅有能量而无静止质 量。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 外线、 X射线、 γ射线。
可编辑ppt
5
• 电离辐射
能量较高的粒子辐射和电磁辐射使物质电 离和激发(自由电子或电子跃迁),称电 离辐射。电子、质子、中子、负介子、紫 外线、X射线、 γ射线等。
13
• 放射性发现史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元素铀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目前已发现近2000种放射性核素
可编辑ppt
14
图1-l 铀矿物发出的3种射线在电场中的偏转。
可编辑ppt
15
• α衰变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而发生转变, 叫做α衰变。在α衰变中,衰变后的剩余 核(通常叫子核)与衰变前的原子核(通 常叫母核)相比,电荷数减少2,质量数减 少4。
可编辑ppt
21
• γ 、X射线的防护
光电效应———内层电子———光子吸收
康普顿效应——外层电子———散射光子
电子对效应——原子核————光子吸收
• 都与物质的Z成正比。
• 所以用高Z的材料防护γ射线较好,但要考
虑经济代价,考虑康普顿效应。
• 水、砖、混凝土、铝、铁、、铜、铅、钨 、
贫铀等。
可编辑ppt
23
• 如果中子和一个氢原子核(质子)发生一次 “正向”的碰撞,中子的能量几乎可以全部 损失掉,平均每次可以消耗其能量的50%; 面对铁核,平均每次只能消耗33%的能量; 铅核则更少,大约为0.9%。
• 所以用含氢量高的材料来防护中子是比较理 想的。如素的裂变252Cf;轻核的聚变(2H , 3H);光中子反应(γ,n);放射 性同位素( α ,n )241Am-Be。
• 中子的防护 快中子通过散射使其慢化为热中子;热 中子可以被各种物质吸收。用低Z材料。 中子慢化和吸收过程中可能产生γ辐射 ,用高Z材料防护。
可编辑ppt
• α射线
是由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又称α粒子) 组成的。它的电离作用大,贯穿本领小。
可编辑ppt
16
• α粒子的电荷数为β粒子的 2倍,质量为 β粒子的7300倍。在能量相等的情况下, 其速度较慢,射程较短、穿透本领很弱, 它很容易被物质吸收。
• 10cm空气、薄玻璃板、外科手套、衣服一 张纸或生物组织的表皮就足以挡住α粒子 。
• 但是α粒子的电离本领特别大,一旦不小 心让α粒子发射体进入人体,则由α粒子内 照射所引起的大量电离造成的危害特别大 。
可编辑ppt
17
• β衰变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电子或正电子或俘 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统称为 β衰变。在β衰变中,子核与母核的质 量数相同,只是电荷数相差1。
• β射线
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电离作用较 小,贯穿本领较大。
可编辑ppt
8
• 电离辐射的定义
通过直接过程或间接过程引起物质 电离的带电粒子、不带电粒子组成 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可编辑ppt
9
电离辐射的类型及防护措施
可编辑ppt
10
• 带电粒子 α粒子、β粒子(电子)、质子等。
• 不带电粒子 X射线、 γ射线、中子等。
可编辑ppt
11
• 放射性同位素
能自发地发射核子(包括光子),而转 变成另一种核素或改变自己的能态的核 素被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 放射性同位素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天然存在的,称为天然放射性同 位素。例如镭—226、钍—232等;
另一类是用人工方法(例如反应堆、加 速器)制备的,称为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例如碘—131、钴—60等。
可编辑ppt
12
• 射线装置
是指X射线机、加速器、中子发 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可编辑ppt
• 非电离辐射
能量较低的粒子辐射和电磁辐射不能使物 质电离,称非电离辐射。无线电波、微波 、红外线、可见光等。(俗称电磁辐射)
可编辑ppt
6
• 电离作用
当带电粒子在原子的电子旁通过时,由 于静电作用,使轨道电子获得足够的能 量而克服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 原子则变成一个自由电子和一个正离子 ,形成离子对,这个过程称为电离作用 。
电离辐射防护基础
可编辑ppt
1
• 电离辐射的定义 • 电离辐射的类型及防护措施 • 常用辐射防护量及单位 • 辐射防护目的及原则
可编辑ppt
2
电离辐射的定义
可编辑ppt
3
• 辐射 是一种能量传递方式,能量通过一 点向周围辐射传递,介质有真空、空 气和其他物质。
• 辐射分类 粒子辐射和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可编辑ppt
18
• β粒子带电荷少,质量轻,所以与物质作用 时其能量损失率比同能量的α粒子小,因此 它比α粒子具有更大的穿透本领,亦即具有 更大的射程。
• β粒子由于受到多次散射,方向不断改变, 因此路径是弯弯曲曲的。
• 对于β射线的防护,应采用原子序数较低的 材料。几毫米的铝片、衣服或有机玻璃等能 较好防护β射线的外照射。防轫致辐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