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生命教育》教案2

合集下载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2)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2)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2)(2)人类要幸免于难(生存危机),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

(3)青少年面对挫折和打击的承受能力差。

(4)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4、思考四:什么是生命教育?如何进行生命教育?(1)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2)A、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B、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C、死亡教育,从而使之更加珍惜生命。

四、文章总结问题探讨到此,我们对文章的思路也就基本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下面小结一下:课文思路小结:一、提出问题:我国生命教育淡薄(1)二、分析问题:为什么要呼唤生命教育(2—7)三、解决问题:指出如何进行生命教育(8)五、拓展活动(这是一个开放的活动,大家尽可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允许同桌之间或前后左右间讨论)1、活动一:荒岛生涯假如有一天你坐船出海,突然遇上风暴,船只被巨浪吞没,你被抛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你怎样寻求生存?2、活动二:谈判专家假如你是一个谈判专家,现在在38层楼高的天台上,有一位高考落榜的女孩准备纵身一跳,结束无望的人生,你将如何凭借你的三寸巧舌,说服这位女孩打消轻生的念头呢?3、活动三:心理医生假如你是一位心理医生,现有一位心理异常的病人,因为儿子的突然去世陷入无限的悲伤中,并且要不断虐待小猫小狗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好受一点,你该如何为他进行心理治疗呢?六、情感升华1、欣赏:冰心《敬畏生命》用爱面对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心中就不会堆积烦恼;世间纷争也会减少。

生命虽然很有价值,若不能好好运用,等于没有价值。

面对困难,要勇于接受挑战,借由人生的历练,锻炼出柔软如水、坚强如钢的精神。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则,也是每个人必经的历程。

透彻生命、明了生命的源头,就不会恐惧死亡。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提高生活质量。

4. 增强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与价值2. 尊重生命的重要性3. 关爱他人,从尊重生命开始4. 生命的意义与目标5. 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与目标,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价值、尊重生命的重要性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关生命教育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定义与价值。

2. 讲解:讲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分析相关案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以及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教育的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 开展生命教育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生命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举办生命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生命的重要性。

4.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养老院等场所,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可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以及是否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命教育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生命教育读本》2. 案例素材:有关生命教育的案例及其分析3. 视频资源:生命教育相关视频资料4. 网络资源:生命教育相关文章、论文、资讯等九、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90分钟)完成。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一、教材背景介绍: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是一个活动性单元,主要通过各种活动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具有心怀天下,关注社会的意识;训练速读和处理整合信息的技能;在探讨问题中有条理地发表自己地简介并作辩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把自己的思考成果以议论文的形式加以表达。

这篇课文主要是针对社会出现的青少年虐待生命的现象展开议论,呼吁社会进行生命教育。

整篇课文通过社会现实的揭示来提高学生生命意识。

二、学习目标:1、提高逻辑思维、自我表达能力;2、提高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以具体案例点明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三)知识与积累:销蚀(shí )滋( zī )养凸( tū )显虐( nüè )待泛滥( làn ) 践( jiàn )踏皈( guī )依挫( cuò )折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道按照哪个方法做才好。

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四)阅读与思考:1、思考一:前面我们所列举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思考二: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3、思考三:为什么要呼唤生命教育?4、思考四:什么是生命教育?如何进行生命教育?(五)讨论与交流:1、回想自己的经历,或者观察你周围的生活,哪些时候,因为什么原因,你特别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或者脆弱?2、假如你是一个谈判专家,现在在38层楼高的天台上,有一位高考落榜的女孩准备纵身一跳,结束无望的人生,你将如何凭借你的三寸巧舌,说服这位女孩打消轻生的念头呢?(六)提升与领悟:(这一环节不单独讲,穿插在对课文的思考与活动交流中师生共同感悟)1、学会认识生命生命体从开始孕育诞生以来,就潜藏着不完整与不完美的种种危险,残缺是自有生命以来就伴随着自然界的,也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

《呼唤生命教育》公开课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公开课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简单明了的议论文,所以要求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掌握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把握议论中心。

同时,这也是一篇跟中学生密切相关的文章,希望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

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训练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

3、学习议论文文体的特点和论证方法。

4、培养学生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我表达能力。

2、培养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评法结合;利用多媒体,开拓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①整体感知课文,列出全文提纲。

②文章针对什么现象进行阐述?搜集你见到的热爱生命或践踏生命的例子。

③倡导生命教育的原因何在?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人最宝贵的是什么呢?是生命。

生命是一条亘古长流的河,生命又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

古往今来,无数人用心灵和智慧来诠释生命,解读生命。

请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首经典曲子是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

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了命运,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前面一分钟)。

面对挫折,有人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有人却选择结束生命,(播放不爱惜生命的画面)。

看了这些图片,我们的心情不禁沉重起来。

这种现象不只见于中国大陆,在国外也常见。

在这种氛围下,我们要呼唤生命教育,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

一、检查字音:销蚀(shí)滋( zī)养凸( tū)显虐( nüè)待泛滥( làn ) 践( jiàn )踏皈( guī)依挫( cuò)折二、赏析课文探究一:从文体角度讲这是一篇议论文,那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呼唤生命教育。

加强生命教育。

探究二:根据作者的观点,为什么要“呼唤生命教育”,分论点有那些?用了那些论证方法?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⑴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呼唤生命教育》公开课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公开课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简单明了的议论文,所以要求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掌握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把握议论中心。

同时,这也是一篇跟中学生密切相关的文章,希望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

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训练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

3、学习议论文文体的特点和论证方法。

4、培养学生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我表达能力。

2、培养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评法结合;利用多媒体,开拓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①整体感知课文,列出全文提纲。

②文章针对什么现象进行阐述?搜集你见到的热爱生命或践踏生命的例子。

③倡导生命教育的原因何在?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人最宝贵的是什么呢?是生命。

生命是一条亘古长流的河,生命又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

古往今来,无数人用心灵和智慧来诠释生命,解读生命。

请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首经典曲子是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

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了命运,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前面一分钟)。

面对挫折,有人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有人却选择结束生命,(播放不爱惜生命的画面)。

看了这些图片,我们的心情不禁沉重起来。

这种现象不只见于中国大陆,在国外也常见。

在这种氛围下,我们要呼唤生命教育,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

一、检查字音:销蚀(shí)滋( zī)养凸( tū)显虐( nüè)待泛滥( làn ) 践( jiàn )踏皈( guī)依挫( cuò)折二、赏析课文探究一:从文体角度讲这是一篇议论文,那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呼唤生命教育。

加强生命教育。

探究二:根据作者的观点,为什么要“呼唤生命教育”,分论点有那些?用了那些论证方法?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⑴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呼唤生命教2

呼唤生命教2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参考作者: 加入日期:06-04-22呼唤生命教育王玉据2000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一份资料显示,在中国,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

15岁至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

尤其令专家震惊和关注的是,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翻翻既往的媒体报道,青少年自杀的事例为数不少,近一年多发生的就有以下十几例:中侦网讯:2001年11月20日,新疆石河子122团中学初三(3)班4名花季少女,在开完家长会的当天下午相约喝老鼠药自杀。

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女孩至今仍躺在医院急救室里,另一名幸存的女孩事发后休学在家。

据悉,11月10日,石河子122团中学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并排了名次。

这4位女生名次排在年级的后面,由于害怕家长责骂,她们便商议一起服老鼠药自杀寻求解脱;2001年11月初,呼和浩特市14岁初中生凯钦因为钢笔水甩在老师身上1次而不是老师说的4次,选择以自杀方式来挽回自己的尊严;2001年10月28日,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系一名学生因不堪忍受病痛和绝望的折磨以及经济拮据造成的心理负担,从学校新楼10层的一间教室跳下,当场死亡;2001年10月25日,由于不忍父母负担过重,广州市一名14岁女孩留下遗书吞药自杀;2001年6月、7月,长春、深圳16岁女中学生不堪中考压力服毒服药自杀,后深圳女孩被救;2000年8月,因家境贫寒产生自卑心理的吉林省一女生卧轨自杀;2000年7月,因家长不让玩游戏机,广东省顺德市一初三男生上吊自杀。

广州一名中专学生在毕业前夕吊死在教室的门框上,据分析可能与找工作受挫有关。

这名学生成绩不太好,曾有两门功课不及格,而接收单位要求出示成绩单,这可能使他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最终轻生;浙江一位高中生在家吞食化学物品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男生的死令校方和家长均感不解。

他的老师回忆说,这名学生只是最近考试成绩有所下降,另外在一个星期前曾因打碎教室玻璃赔过10元钱。

呼唤生命教育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呼唤生命教育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呼唤生命教育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生命是一个既沉重又意义非凡的话题,而生命教育是一个既容易忽略又不容忽视的内容。

以下是整理的呼唤生命教育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呼唤生命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训练考察语文听力能力,及采集信息点的能力2、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并学会珍惜生命。

3、探讨了解生命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并学会珍惜生命。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设想:为了达到培养速读和快速收集信息能力的目的,采用事先不预习课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步骤:一、简要说明上本节课的相关规则(本课是一篇较简单易懂的时评文章,其中涉及相关知识和有关定义,通俗易懂,用来作为训练学生的语文听力能力的材料比较适合。

)相关规则:一、学生分为四大组,要求请准备好纸笔,作记录;二、听朗读相关文章及课文第一部分;然后提出问题,题目将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必答题答错不得分,抢答题大错倒扣同题分值,以此类推,完成全部题目后,计算分数,选出优胜组。

三、活动完成后,然后翻开课文,将刚才的问题有重点的写在课文相应处。

二、运用相关资料导入(要求学生认真听朗读材料并在材料中采集信息,完成相应的练习。

在此过程中适时完成相关必答题,本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听中训练采集信息的的能力及基础知识的落实)三、听课文朗读第一部分,完成抢答题1、2。

四、学生速读第二部分(2自然段)完成抢答题3、4。

同样方法完成第二部分剩余内容。

五、学生齐读课文第三部分,完成抢答题11、12。

六、师生共同小结归纳文章结构,明确议论文的“三段式”特点。

七、师生共同推导出时评文章的特点——强烈的争对性。

(以上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

同时,运用抢答方式不但可以加快上课进度,又可以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接收知识,事半功倍)八、研究探讨开放型训练。

(本训练的设置主要检验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知识情况,也能训练学生的表达和归纳能力) 《呼唤生命教育》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件《呼唤生命教育》2(粤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四课件《呼唤生命教育》2(粤教版)
呼唤生命教育
2003年3月6日,天水市石马坪中学初三(3)班 女学生李萱,因与老师发生一点小小的争执,从学校 教学楼四楼跳下,摔成重伤,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2时 55分死亡。
2003年9月28日,鞍山市15中高三学生陈晨因 承受不住心理压力,喝下农药离开了人间。
2003年5月22日昆明市28中的一名14岁的少女莫 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遭到同桌无意的讥笑,而服 毒自杀。
呼唤生命教育
2003年7月25日中午,大连市沙河口区某 中学14岁的初一学生周某约同学王某一起来到 沙河口区的某文化培训学校,两人找到在此上学 的侯某(14岁)解决曾被其辱骂一事。侯某因 害怕被对方殴打,将家中的一把单面刃水果刀藏 在兜里。下午4时半,侯某放学后被周某以及找 来帮忙的王某、张某堵在学校门口,被周某不由 分说地踹了一脚,侯某随即掏出藏在兜里的水果 刀刺向周某的腹部。因抢救无效,周某在第二天 死亡。
呼唤生命教育
2003年3月20日晚,成都某名牌大学大四男生和 他的女友,一位大二女生,把一只仅三个月大的小 鹿犬活生生放人微波炉烤了一分多钟 ,小鹿犬的主 人就是这位女生……为什么如此漠视生命,他们的 表现很冷漠:只是想看看小狗的反应。
呼唤生命教育
在江西省鄱阳湖附近的湖滩上,每年都会有大量 的野鸭来栖息。2005年4月22日,一群十一二岁的学 生来湖滩春游,孩子们先用面包引来一群野鸭,然 后通过用锋利的石片砸向鸭群来取乐。并把受伤的 野鸭用湿泥包裹放在野炊的柴火上活活烤熟,用来 作自己的午餐。
呼唤生命教育
呼唤生命教育
面对动物,我们怎能如此地残忍? 面对动物,你没想过它也是一条生命吗? 同学们,在你伤害其他生灵的时候,你的 灵魂曾有过抽搐吗? 同学们,你为何能对一个同样有血有肉的 生命下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和敬畏生命的情感。

2、了解文章论证思路,学习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搜集材料,并作整体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一个既沉重又意义非凡的话题;生命教育,是一个既容易忽略又不容忽视的内容。

那么,现代社会上,青少年的生存状态如何,我国的生命教育现状如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将走进生命教育这个话题,一起进行一番理性的探讨。

二、举例子
1、自杀现象
(1)2005年2月27日晚,大足县双塔中学发生一幕惨剧:该校初一(四)班学生李力(化名),连续两个通宵上网未回家。

父亲来到学校与班主任一起对其教育,李父让其下跪认错。

不想李力竟当众跑出老师办公室,从3楼跳下自杀,抢救无效死亡。

(2)2004年7月20日中午,在福建福鼎市17岁刘某高考成绩不理想,怕挨父母打骂而离家出走,从福鼎城关坐车到了沙埕港,又乘船来到嵛山岛,这时他已身无分文,又举目无亲,一时间他万念俱灰,从一块6.7米高的礁石上跳进海里,自杀身亡。

小结:据报道,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2、校园暴力
(1)2004年4月24日下午,沈阳市第157中学课间休息时,初二(3)班张勇到操场玩,从教学楼向操场走时,初二(6)班冯某撞了张勇一下,张勇一气之下打了他两个耳光。

冯某跑回教室,一会儿又拿了一把尖刀朝张勇刺来,尖刀扎进了张勇腹部,直接导致张勇死亡。

(2)蔡胜豪,广州东山区某中学高二学生。

家庭富有,为同学之间纷争“排忧解难”,并广交社会朋友,有“老大”之称。

2004年3月,蔡胜豪为同学解决争端时引起其中一方不满,但他凭“老大”身份强行决断。

3月22日,不满一方求助于另一中学的“老大”,纠集20多人与蔡胜豪一帮20余人群殴,双方均动用了水果刀、木棒、皮带、砖头等,造成3人死亡,30多人受伤严重后果,蔡胜豪当场被刺死。

小结:据2001年调查,30%的中学生存在异常心理表现,15%有心理疾患,5%面临校园暴力威胁。

3、残害动物
(1)2003年1月29日,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海洋将兑上火碱的饮料泼向北京动物园里一只正与游客戏耍的黑熊。

2月23日,刘海洋故伎重施,又将有掺硫酸的饮料泼向两只无辜的大黑熊……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的回答很平淡:“我曾经从书上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

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

”(2)2003年3月20日晚,成都某名牌大学一位大二女生,把一只仅三个月大的小狗活生生放人微波炉烤了一分多钟,小狗的主人就是这位女生……为什么如此漠视生命,他们的表现很冷漠:只是想看看小狗的反应。

图片:
二、思考讨论
以文本为依据,从文本中寻找、概括答案。

1、思考一: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折射出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

(2)可能与自身心理素质有关,可更多的应该是与我国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2、思考二: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因为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人的生命不可替代的和不可逆的,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3、思考三:为什么要呼唤生命教育?
(1)生命意义的凸显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宏观上,人类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微观上,人体会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有一种无所适从感。

(2)人类要幸免于难(生存危机),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

(3)青少年面对挫折和打击的承受能力差。

(4)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4、思考四:什么是生命教育?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1)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

(2)A、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
B、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
C、死亡教育,从而使之更加珍惜生命。

三、文章总结
问题探讨到此,我们对文章的思路也就基本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下面小结一下:
课文思路小结:
一、提出问题:我国生命教育淡薄
(1)
二、分析问题:为什么要呼唤生命教育
(2—7)
三、解决问题:指出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8)
四、拓展活动
(这是一个开放的活动,大家尽可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允许同桌之间或前后左右间讨论)1、活动一:荒岛生涯
假如有一天你坐船出海,突然遇上风暴,船只被巨浪吞没,你被抛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你怎样寻求生存?
2、活动二:谈判专家
假如你是一个谈判专家,现在在38层楼高的天台上,有一位高考落榜的女孩准备纵身一跳,结束无望的人生,你将如何凭借你的三寸巧舌,说服这位女孩打消轻生的念头呢?3、活动三:心理医生
假如你是一位心理医生,现有一位心理异常的病人,因为儿子的突然去世陷入无限的悲伤中,并且要不断虐待小猫小狗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好受一点,你该如何为他进行心理治疗呢?
五、情感升华
1、欣赏:冰心《敬畏生命》
用爱面对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心中就不会堆积烦恼;世间纷争也会减少。

生命虽然很有价值,若不能好好运用,等于没有价值。

面对困难,要勇于接受挑战,借由人生的历练,锻炼出柔软如水、坚强如钢的精神。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则,也是每个人必经的历程。

透彻生命、明了生命的源头,就不会恐惧死亡。

对于生命,谁都没有所有权,无常一来、呼吸一停,则万事皆休。

2、小结
关注生命
热爱生命呼唤生命
珍惜生命生命如歌
敬畏生命
3、用心聆听歌曲:《生命如歌》,希望大家的生命美好、灿烂!
生命如歌
轻轻的你离开
就像我轻轻的走来
在这匆匆的岁月里
生命无须等待
轻轻的花绽开
就像树静静的成材
在这初恋的季节里
青春一去不再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