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
2020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20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代号:239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30分) 1.狭义的古代汉语指(A)。
A.先秦汉语B.先秦至汉魏时期的汉语言C.五四运动以前与现代汉语相对的汉民族语言 2.下列全部属于异体会意字的一组是(A)。
A.莫朝B.步明C.家丝3.最早出现“六书”一词名称的著作是(C)。
A.《论语》B.《礼记》C.《周礼》4.指出“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恶之”一句中的通假字是(A)。
A.寤B.惊C.恶5.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左传-僖公五年》:“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
“执”指拘捕。
B.《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
”“执”指担任工作。
C.《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指担任工作。
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及”是趁这个时候。
B.“非尔所及也。
‘及”是品行赶得上。
C.“言不及义。
‘及”是追赶上。
7.单纯复音词就结构上说,它是具有(C)词素的词。
A.两个B.一个C.三个8.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类别称之为(C)。
A.句法B.词类C.语法9.使动用法,是(C)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
A.汉语B.吉汉语C.当今汉语10.在“吾谁欺?欺天乎!”中,作前置宾语的词是(C)。
A.吾B.谁C.天11.古代汉语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相比较,古代汉语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不用(C)。
A.代词B.判断词C.语气词12.“陈胜者,阳城人也。
”这句判断句属于(A)格式。
A.。
者,。
也B.。
,。
也C.。
者,。
1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B)。
A.被动句的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被动关系B.被动句中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的施事者C.被动句中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受事者14.“被”字发展为表示被动的词在(A)开始出现,但为数不多。
2020春期末考试《古代汉语》复习题库

古代汉语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每题3分,共30分)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A学术、学问 B 邑中的道路 C技能、技艺 D 方法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A 文学课B 理论课C 基础课D 应用课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 女耳自B 本刃末C 武信从D 江河娶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知智益溢 B早蚤昏婚 C莫暮反返 D信伸畔叛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 本义B 引申义C 假借义D 比喻义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C 绝江有托于船。
(《吕氏春秋?知度》)D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诗经?周南?汉广》)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
它是:A 《尔雅》 B 《玉篇》 C 《正字通》D 《康熙字典》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对文B 异文 C衍文 D 互文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A 结构助词“的”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 指示代词“这” D动词“去”二、说明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20分)(特殊用法的具体要求:1~4小题说明词序)11.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12.城中矢尽,巡缚藁为人千余,被.以黑衣。
13.信拜.礼毕,上坐。
14.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
15.赵王不听,遂将.之。
16.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
17.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18.惟.信亦认为大王不如也。
2020年8月全国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程代码00536)真题及答案

2020年8月全国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程代码00536)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2.D3.B4.D5.A6.C7.A8.D9.D 10.C11.A 12.C 13.A 14.B 15.C 16.D 17.B 18.C 19.C 20.B二、古文背诵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评分参考】本题共6分。
每空1分,每错一字扣0.5分,扣完为止。
答题不要求写繁体字。
21.必勿使反22.不戟而屈人之兵23玉人以爲寳也24.其曰固久25.以平其心,成其政也26.学然后知不足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评分参考】本题共5分。
每小题1分。
27.咻:喧哗,打扰28. 懲:惩戒29.志:记载30.濟:振救31.恶:厌恶(二) [评分参考]本题共5分。
每小题1分,其中说明词性0.5分,解释意义或语法作用0.5分。
32.諸:“之于”的合音。
之,代词:于,介词,引进动作涉及的对象。
33.與:疑问语气词,与“无乃”构成固定格式,意即“....-?”34.靡:无定代词,没有谁。
35.是:指示代词,作介词“於”的宾语。
36.謹:谦敬副词,作状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37. [评分参考]本题共6分。
指出异体字、通假字,每处0.5分: 说明辨别异体字与通假字的理由,每项2分。
(1)和(3)是异体字关系; (2)和(4) 是通假字关系;异体字是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编”与“遍”, “蟀”与“蚌”,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完全一一样,形体不同,是异体字关系。
通假字是用来记录同音词的字。
“卒”和“猝”读音相同,形体、意义不同,“猝”可以用“卒”记录,是通假字关系。
“勉”和“刻”读音相同,形体、意义不同,“刻”可以用“勉”记录,是通假字关系。
38. [评分参考]本题共6分。
解释词义,每项1分;说明变化类型,每项1分。
20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专题考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试卷要求:一、单项选择题答题要求: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窗体顶端1(2.5分)下列字母中不属于全浊声母字的是A)並B)澄C)定D)日参考答案: D2(2.5分)下列句子中,属于意动用法的一句是A)晋侯饮赵盾酒。
B)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C)孟尝君客我。
D)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参考答案: C3(2.5分)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是A)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D)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参考答案: C4(2.5分)下列关于词的本义,说法错误的是A)“行”的本义是道路。
B)“斤”的本义是斧子。
C)“字”的本义是文字。
D)“颠”的本义是头顶。
参考答案: C5(2.5分)下列成语中,不属于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是A)车载斗量B)星罗棋布C)口诛笔伐D)南辕北辙参考答案: D6(2.5分)《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
”这句话中,“蚤”和“早”的关系是A)异体字C)繁简字D)通假字参考答案: D7(2.5分)《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这句话中“但”的词性是A)转折连词B)范围副词C)情态副词D)程度副词参考答案: B8(2.5分)《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这句话中,“说”和“悦”的关系是A)异体字B)古今字C)繁简字D)通假字参考答案: B9(2.5分)下列属于许慎《说文解字》中“六书”名称的是A)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B)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C)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D)指事象形谐声会意转注假借参考答案: C10(2.5分)下列汉字中,属于象形字的是A)牧B)村C)行D)本参考答案: C11(2.5分)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谓语前置的是A)大哉,尧之为君!B)子邪,言伐莒者?C)吾谁欺?欺天乎?D)甚矣,汝之不惠!参考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答题要求: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少选均不得分。
2020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239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30分) 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C)。
A.《国语》B.《左传》C.《史记》“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中的“华”使用的是(A)。
A.本义B.引申义C.假借义写词时依据的乐谱,称为(A)。
A.词调B.词牌C.词谱古人把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归在一起,叫作(C)。
A.韵目B.用韵C.韵部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的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B.直译比意译更灵活C.意译不强求字、词、句的对等,而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的内容,力求体现原作的风采神韵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辞赋是一种散文体裁B.“辞”是指楚辞和模仿楚辞的作品C.“赋”本是《诗经》的一种表现手法离析经文文句,也叫(A)。
A.断句B.整理C.分析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常用的有(A)种。
A.两B.三C.四下列学者中,不属于汉代学者的是(B)。
A.毛亨B.孔颖达C.马融 10.下列加点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的一项是(A)。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日不然?(《郑伯克段于鄢》)B.粤有生民,伏羲始君。
(《文选为贾谧作赠陆机》)C.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段太尉逸事状》) 1“太后之色少解”中“少”的词性和意思是(B)。
A.副词,很少B.副词,稍微C.数词,多少 1表示自我称呼的是(C)。
A.第二人称代词B.第三人称代词C.第一人称代词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刻舟求剑》该句中“自”的词性和含义是(C)。
A.代词,自己B.介词,自从C.介词,从 1下列加点连词中,表示并列关系的一项是(A)。
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礼记乐记》)B.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彤墙。
(《晋灵公不君》)C.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熳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齐桓晋文之事》) 1下列加点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的一项是(B)。
广州大学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专业期末试卷及答案

广州大学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
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是非君子之言也。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
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
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
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
《古代汉语专题(本科必修)》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0分)
1.汉字本体研究指,包括以下学科分支:____ 。
2.金文指,也称。
古代以祭祀为吉礼,铜器中的鼎、彝等器皿多用于祭祀,故称之为吉金,其上的文字也就称为。
由于钟、鼎在青铜器中具有代表性,所以金文又称____ 。
3.意声字的意符与本义之间的关系灵活表现在:____ 。
4.汉字字形的循变指:,汉字字形的讹变指:。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20分)
5.魏晋到宋代,仿照《说文》编辑的新字书主要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
6.什么是六国文字,战国时期文字变革产生了什么结果?
7。
什么是异读字?异读字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8.古今字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10分)
9.戈:
10.妄:
11.下:
12.固:
13.牢:
14.元:
15.炎:
16.颗:
17.秉:
18.腾:
四、写出下列黑体字的读音(每字1分,共10分)。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试题(1)参考答案古代汉语试题(2)试题(2)参考答案古代汉语试题(3)试题(3)参考答案古代汉语试题(4)试题(4)参考答案古代汉语试题(5)试题(5)参考答案古代汉语试题(6)试题(6)参考答案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 措 B睹 覩 C置 寘 D沽 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BA学术、学问B 邑中的道路C技能、技艺D 方法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CA 文学课B 理论课C 基础课D 应用课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A 女耳自B 本刃末C 武信从D 江河娶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DA知智益溢 B早蚤昏婚 C莫暮反返 D信伸畔叛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A 本义B 引申义C 假借义D 比喻义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D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C 绝江有托于船。
(《吕氏春秋?知度》)D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诗经?周南?汉广》)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C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
它是:AA 《尔雅》B 《玉篇》C 《正字通》D 《康熙字典》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A 对文B 异文 C衍文 D 互文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BA 结构助词“的”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C 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二、填空题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4、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7、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属于,而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则属于今文字。
8、“布”、“甫”等字的声符是。
9、“此小大之辩也”之“辩”与构成通假字。
二、形符、隶书、说文解字、仓颉造字说、周礼邑、古文字、父、辨、表达色彩(感情色彩)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1ⅹ10)1、树木而塗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2、士生鄙野,选而禄焉,非不贵也。
3、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6、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7、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8、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塗之。
9、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10、无德而望其福者约。
1、种植、栽种2、偏远的乡村3、鼓励、勉励或受到鼓励4、去、到5、兵器、武器6、急切貌,拼命追求的样子7、不以其妻和儿女为奴隶8、涂上泥9、钱财、财物10、穷,困迫。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语法现象。
(1ⅹ5)1.姜氏何厌之有?2.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徴。
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问。
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4.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5.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1、“之”复指宾语,宾语前置。
2、指示代词“是”作宾语,宾语前置。
3、“甘”、“美”、“安”、“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判断句5、明,使动用法。
(或省略宾语“之”)(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ⅹ5)1.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
2.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
3.昭王之不復,君其问诸水滨。
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
1、之,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连词,表目的。
3、表委婉语气的语气副词。
4、且,连词,表递进关系。
5、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四、名词解释(2×5)1、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的古文字。
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文字为金文。
指出“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即可得2分。
2、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
其中前四种是“四体”,反映了汉字的四大结构类型。
指出“象形……”等六种类型即可得2分。
3、词的本义指有文字可考的、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证的最初的意义。
“文字可考”、“有文献资料”、“最初的意义”缺一项或两项都扣1分。
4、《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二者缺一项扣1分。
5、同源词: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词。
“同一语源”、“音义相通”缺一项扣1分。
五、简答题(5×4)1、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答:隶书,特别是汉隶,彻底抛弃汉字的图画性质,不顾汉字的表意原则(1分)。
一方面它解散篆体,将古文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完成了汉字的线条化过程(2分)。
另一方面,许多篆文的两笔在隶书中归并成了一笔,或把篆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合并起来,或直接省去篆文的某一部分等等,完成了汉字的符号化过程(2分)。
2.举例说明词义的变迁主要包括哪几种情况。
答:一般把词义的变迁分为三种情况: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无论扩大、缩小还是转移,都是针对古义而言。
此外还包括感情色彩的转移、词义轻重的变化等等。
(2分说出前三个即可)①词义的扩大。
如:中国,最早指“国都里”,词义扩大后,指“以周的国都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再扩大,指除去边疆以外的所有地方。
最后扩大到指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领域。
②词义缩小。
如:臭,原指一切气味,包括香味,后来仅指不好的气味。
③词义转移。
如:坟,本指大的土堆或河堤,后来指墓上的土堆,再后来就指坟墓了。
④感情色彩转移。
如:爪牙,本指动物的尖爪和利齿,是中性词,后引申为“卫士、得力助手”的含义,变为了褒义词,后来又专指坏人的帮凶,成了贬义词。
⑤词义轻重的变化。
如:诛,本义为“用言语责备”,后来指“杀戮”,词义加重。
3、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
(2分)如“縣”和“懸”。
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指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2分)。
如“辨”和“辩”。
例子1分。
4、古今词汇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答:词汇由少到多。
(2分)(2)表达思想的功能从粗疏趋向精密。
(1分)(3)构词方式由以单音词为主变为以多音节词(主要是双音节词)为主,可以简称为双音化趋势(2分)。
六、标点翻译。
1.给下面这段话加上标点。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答: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错1处扣0.5分2、翻译下面的文章。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者。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1]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2]代乐毅。
注:[1]即墨,齐邑名。
[2]骑劫,燕将。
答:不久,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惠王)和乐毅不和。
田单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在燕国实行反间计,扬言说:“齐国国王已经死去,没有攻下城池的原因有两个。
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返回来,名义上是攻伐齐国,实际是想联合齐国人在齐国称王。
齐人没有依附(他),所以暂且延缓进攻即墨城,等待时机(或齐人归附)。
齐人所担心的是,别的将领来,(这样)即墨城就被攻破了。
”燕王信以为真(或认为确实这样),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
每翻译错1处扣1分,整句句意完全不对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