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言语与思维的脑机制
第7章 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

反定位派认为,言语同思维一样是整个大 脑的功能而不能仅限于局部。言语的发生 是大脑皮质各个部分所发生的信息整合的 结果,不可能是由一个个独立存在的“言 语中枢的功能”,语言思维障碍与大脑病 变范围大小有关。
语言思维活动既与脑的特定部位有关又 是整个大脑皮层协同活动(整合作用)的结果。 语言产生的三个阶段 感受阶段 脑内言语阶段 语言表达阶段
2、割裂脑病人的实验分析
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大脑两半球间主要 通过胼胝体进行着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
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心理学教授司派 利是进行这类割裂脑研究的先驱,并因此 而获得1981年诺贝尔医学奖
对割裂脑人在下面三方面研究两半球功能的差异: 言语功能 形象思维能力 伴有情感性成分的认知活动 结果: 言语功能:左大于右 在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右大于左 在伴有情感性成分的认知活动方面:情感性信息 右半球为优势
语言:由词和语法规则组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思维:利用语言表达的概念进行判断、推 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内 部语言的运用过程
二、言语知觉的认知理论
定位派认为,脑内存在语言功能特殊部位, 言语感觉与颞叶有关,诵读及书写则主要 与顶下叶和枕叶有关,从而正式提出了言 语中枢的概念。
四、言语思维和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
1、正常人类被试的实验分析
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人脑两半球功能 的不对称性
介绍三个实验:证明了不同言语功能的大 脑一侧化
韦达试验
1949年Wada运用单侧注射法将异戊巴比妥 注入左侧或右侧脑动脉,选择性暂时麻痹 左脑或右脑,研究左右半球的语言功能 表明:左脑麻痹,言语表达能力短时间内 全部丧失,言语理解能力基本完好;右脑 麻痹,言语表达和理解能力几乎不受影响
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之间到底谁决定谁?语言和思维究竟孰先孰后?或者是二者毫无关系各自独立,还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从语言的起源直到现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被语言学界所关注,二者的关系从来就没有获得过一种圆满、充足的解释,因而成为不同语言学流派所关注的一个重点。
然而究竟是语言先于思维,还是思维先于语言;是语言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迄今为止,学界尚无定论.本文将从语言与思维的含义、语言与思维的争论入手,通过对语言功能的反思及语言起源假说的再探讨来阐述语言与思维的同存共进关系。
一、语言与思维概述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它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之外无所谓语言”。
思维统指大脑的意识活动,是人类认识现实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是指人们对客观对象进行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和能力,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思维范围很广,大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这些层次的带有形象的心理活动,比如在商店买衣服,回忆过去的同学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心理层次上进行的,概念的载体是词语,判断以句子为形式,推理涉及一组句子。
正是因为语言和思维含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的多样性,从而引发了思维和语言关系问题的争论。
二、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语言学界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类:语言先于思维,思维先于语言,语言决定思维和思维决定语言。
以下是我们对这四种观点的简要概括.1.语言先于思维以法国哲学家E.B。
心理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在以下方面的差异:【自变量:心理活动(脑形态和脑生理)因变量:脑电等生理因素(心理行为)研究对象:人(动物)】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心理学和生物学(主要是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它以心身关系为基本研究命题,以动物和人为研究对象,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方法,力图阐明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脑机制)。
二、脑功能定位说(特定的心理功能可以由单一脑结构独立承担。
证据:颅相学)与功能整体论(任何心理功能都是整体活动的结果)三、系统说:(俄国学者亚历山大·鲁利亚),提出脑功能系统说:脑具有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功能系统。
任何一种心理活动的实现都必须要三个基本功能系统的参与。
鲁利亚认为人脑存在三个相对独立又密切协同的功能系统:负责调节紧张度和觉醒水平;负责接受、加工和保持信息;负责规划、调节和监督复杂活动。
)四、模块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精细认知功能的基础。
)第二章神经元与脑一、神经系统切片的三种方式:【水平切面——从前到后,平行于地面的切面。
矢状切面(纵切面)——从前到后,垂直于地面的切面。
冠状切面(横切面,额状面)——从左到右,垂直于地面的切面。
】二、脑的结构分类:【分类一:前脑(大脑半球和间脑)、中脑(大脑脚和四叠体等)和后脑(小脑、脑桥和延髓)。
分类二:大脑(大脑半球、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海马和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和延髓)和小脑。
】三、大脑皮层的解剖学分区【大脑半球可以分为四个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额叶和顶叶由中央沟隔开;外侧裂将颞叶与额叶、顶叶分开;大脑背侧的顶枕沟和腹外侧的枕前切将枕叶与顶叶、颞叶分隔开。
】四、神经生理学知识【1、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 2、支持细胞 3、血脑屏障)2、神经元内的信息传递(1、神经信息的传递:总揽 2、动作电位的传递)五、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神经元之间的基本信息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生理心理学课程

生理心理学课程
生理心理学课程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是心理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和脑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系统地掌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心理与行为现象的生理基础进行深入学习,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生理心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理心理学基础、知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注意的生理心理学基础、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言语和思维的脑机制基础、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等。
此外,生理心理学课程还包括一些实验和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来加深对生理心理学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生理心理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深入了解心理与行为的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客观现实作用于脑产生心理现象。
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生理心理学的性质: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活动形式。
生理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信息科学和神经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研究并揭示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2、近代的主要研究1791年,意大利Galvani提出神经冲动是电的论断。
19世纪30年代,Mvller提出“神经特殊能力”说。
1861年,法国医生Broca,发现患失语症病人大脑损伤区域1870年,Fritsch命名“运动区”17世纪,法国Descartes提出反射概念3、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它在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4)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基本特点(1)脑立体定位技术(在生理心理学研究中,一般都需要正确地找到欲要损毁或研究的脑部位,因而对脑结构特别是深部结构的定位是首要的问题。
脑结构的定位工作通常采用脑立体定位仪进行。
根据已有的脑结构图谱,移动脑立体定位仪上的三维标尺便能有效地确定想要找到的脑部位。
)(2)脑损伤法(脑损伤法包括以下几种:断面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脑损伤法中的断面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都会使神经细胞溃变而无法恢复(故称为不可逆损伤),并且,由于手术出血或继发性的神经组织病变从而引起更广泛的损伤,这就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行为障碍,掩盖由脑局部损伤所引起的特异性障碍;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既不损伤脑细胞,也不容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变性,就能达到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之后,皮层丧失的机能还可恢复(故称为可逆损伤)因此,它们不仅能用来研究皮层机能丧失所引起的行为变化,还可以用来观察追踪皮层机能的逆转过程,即机能丧失到恢复的过程。
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一、生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性质1、概念: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它试图以脑内的生理事件来解释心理现象,又称生物心理学、心理生物学或行为神经科学。
2、研究对象:把脑当作心理活动的物质本体来研究脑和心理或脑和行为的关系。
把人的感知、记忆、言语、思维、智力、行为和脑的机能结构之间建立了量的关系。
用标志脑机能结构的解剖、生理、生化的术语来解释心理现象或行为。
3、性质:是心理学与神经科学交叉的一门学科;与生理学、神经解剖学、信息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神经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行为遗传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二、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1、常规解剖学检查方法:常规组织学方法、组织化学技术2、干预脑功能的手段:手术损伤法、刺激法、脑立体定位技术、脑损毁后的行为评定3、脑功能的电磁记录技术:脑电图、诱发电位、脑磁图4、常用的脑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正电子放射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显影技术✧注:干预脑功能的手段:研究脑功能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脑损毁,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实验切除术(experimental ablation)。
A. 吸出法麻醉动物打开颅骨切开脑膜吸出大脑皮质原理:用神经毒剂或化学阻断剂来干扰脑内蛋白质,核酸或其它一些神经递质的代谢来导致脑机能失调。
✧特异性高、选择性强;永久性的脑损伤,非暂时脑损伤(可逆性脑损伤);D.冷冻法:原理:利用冷冻探头,放在开颅后的硬脑膜下,使温度降至20ºC 时,即可产生大脑皮质局部性短暂功能阻断效应。
拿掉冷冻探头,脑组织温度回升,其功能不仅可以恢复,尚无组织变性的继发性后作用。
✧可逆性脑损伤脑的电活动的获得:直接获得——脑电图间接获得——脑成像技术三、fMRI、ERP的优势及局限性fMRI优势:无损伤,空间分辨率高;局限性:时间分辨率不足。
生理心理学——精选推荐

生理心理学第一章生理心理学绪论一、生理心理学概述1、生理心理学基本观点(1)二元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身心是相互分离的,身体由普通物质构成,但心灵不是;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古希腊:柏拉图 17世纪:笛卡尔(2)一元论*世界上的事物有共同的本原,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均由物质和能量组成,心灵是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唯物一元论。
*我们大多相信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通过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可以解释知觉、思维、记忆、行为等(3)还原论是一种方法论,将复杂的研究对象细化为最小单位来探索。
例如:把脑的高级功能还原到细胞、分子水平。
(4)整合论用全局观点来整合还原论取得的微观结果。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试图以脑内的生理学事件来揭示心理现象。
(2)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3)研究任务研究心理活动、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过程中,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脑机制。
3.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2、生理心理学的神经解剖基础1、神经系统的解剖姿势及方位术语(1)人的解剖姿势:人体直立,面部朝前,双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拇指朝向远离躯体的一侧。
(2)三个平面:*冠状平面:冠状平面也称额状平面,它与正中矢状平面相垂直,把身体或脑子分为前后两部分。
*水平面:水平面也称横切面,它与正中矢状平面及冠状平面皆成直角,把人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矢状平面:矢状平面也称正中平面,它把身体分为对称的左右两半,而与正中平面相平行的任何平面都称为矢状平面,也称为旁矢状平面。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脑膜定义:脑和脊髓周围的保护性鞘结构,包括三层,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缝隙是蛛网膜下腔。
腔内循环着脑脊液。
整个脑悬浮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起保护作用。
*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端脑大脑皮层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前脑基底神经节尾状核、豆状核(苍白球、壳核)、杏仁核、屏状核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隔、前丘脑、乳头体间脑丘脑下丘脑 中脑顶盖上丘四叠体下丘被盖 网状结构脑干后脑后脑小脑 脑桥末脑延脑 *端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的地方,是构成大脑两半球沟回的表层灰质。
《生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生物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理心理学是一门将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实验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正常和一些病理状态下心理过程的生理学机制的科学,着重探讨神经系统的作用及其与内分泌等其他生理系统的相互作用。
要求考生对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内容、主要技术和方法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行为调控的过程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
考试内容及要求: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熟悉脑的外观、脑平面和方向的术语2、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主要结构及功能3、了解脑的发育与分化4、熟悉神经元的生长和发育与成年期的神经元再生5、了解脑损伤的可塑性二、神经系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熟悉神经系统细胞的组成和功能2、了解神经元内信息传递的过程及神经冲动产生的机制3、熟悉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途径(1)掌握突触的结构和化学传递过程(2)了解非突触化学传递三、精神药理学1、了解给药途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药物作用方式2、熟悉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组成和来源3、掌握脑内单胺能神经通路和影响药物4、掌握脑内乙酰胆碱能神经通路和影响药物四、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策略1、熟悉实验脑损毁模型建构的原理、方法和评估2、熟悉研究脑区间神经联系的方法3、熟悉活体人脑的研究方法4、熟悉如何应用电生理学和化学方法诱发或记录脑神经活动5、掌握神经化学研究的方法和作用6、熟悉常用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五、感觉系统1、了解视觉系统的结构2、了解视觉信息的编码与分析过程3、了解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了解躯体感觉系统的构成和感觉通道5、了解味觉与嗅觉系统的构成六、睡眠与生理节律1、了解睡眠的阶段性及其脑机制2、了解睡眠生理节律及其神经基础七、生殖行为1、了解雌性生殖周期和雌雄性行为的激素控制和神经控制作用2、了解母性行为和父性行为的激素与神经控制机制八、情绪行为1、熟悉恐惧和愤怒的行为和生理反应模式2、掌握恐惧和愤怒的神经和激素控制基础3、了解情绪交流的过程及其神经基础九、摄食行为1、了解渴的心理和生理基础2、了解饥饱调节的脑机制十、学习和记忆1、熟悉学习记忆的类型2、了解记忆的脑结构基础以及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基础3、掌握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的建立及其生理基础4、熟悉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及其脑机制5、掌握海马结构及其在关系学习中的作用十一、言语的产生和理解1、了解言语产生的脑机制2、了解言语理解及其脑机制3、了解脑损伤病人在言语研究中的作用4、了解读写障碍的类型与神经基础研究十二、应激与健康1、熟悉应激的类型2、掌握应激生理反应及其对健康的影响3、掌握应激与免疫及其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4、了解创伤性应激障碍及其脑机制十三、物质滥用、成瘾与健康1、熟悉成瘾的定义和特性2、熟悉成瘾性药物类型和药理学作用3、熟悉心理渴求和复吸的神经基础十四、心理疾病1、熟悉重度情感障碍的类型2、掌握抑郁症的行为特征、神经生物学特征和治疗3、了解遗传和环境在抑郁发病中的交互作用4、熟悉精神分裂症的行为特征、神经生物学特征和治疗5、了解遗传和环境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交互作用6、了解焦虑障碍的类型、病因和治疗参考教材:1、《生理心理学》,Neil R. Carlson著,苏彦捷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判断推理过程基础上进行的。)
维思
维 是思维过程的结果或产物。
活
内 容
(概念、观念、思想都是具体的思维内容。)
动
思 维 把思维内容用书面或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就是
形 思维形式。 式
正常人的思维活动是三者的统一,而在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 中,三者的统一遭到破坏而分裂。
精神分裂症:
思维内容的障碍: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妄想; 思维形式的障碍:表现为破裂性语言、语词新作和刻板
性语言;
思维过程的障碍:表现为象征性思维、强制性思维和思
维贫乏等多种形式。
阳性精神分裂症:具有这些丰富多变思维障碍,并由此
导致许多荒谬怪诞的行为。
阴性精神分裂症:以孤独、退缩、思维贫乏、情感淡漠
等为特征。
一、阳性精神分裂症及其脑机制
经历了三个阶段,有三种假说:
1.多巴胺递质功能亢进说
精神药理学资料表明,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生成及功能亢进是阳性精神 分裂症产生的脑机制。
重点:
Broca’s area Wernicke’s area 失语症 证明不同言语功能的大脑一侧化的实验:
言语运动功能 -韦达试验 言语听觉功能 -双耳分听试验 言语视觉功能 -速示试验
了解:
各种失语症 言语知觉的运动理论、言语知觉的听觉理论
概念:
语言:由词和语法规则组成的符号系统。
1861年,法国神经病学家Broca
左额叶额下回后部
靠近运动皮质的嘴唇代表区 Broca失语症主要是语言产出困难,表现为说话困难,但能够
理解读到或听到的简单语言。
Wernicke’s area
1875年,德国神经病学家Wernicke
位于听皮质和角回之间的颞横回
Wernicke失语症主要表现为语言理解困难。
一、阳性精神分裂症及其脑机制 二、阴性精神分裂症的脑形态学改变 三、两类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脑机制的关系
思维:利用语言表达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
程,也可以说是一种内部语言的运用过程。
思 由概念形成、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几个阶段
维 构成。
思过
程
(其中问题解决是最普遍的思维过程,是在概念形
=
失语症
=
感觉性失语症
运动性失语症
感觉性失语症:病人语言产出功能基本正常,但语言理解功 能受损。
表现为听不懂别人的口头言语,称为听觉性失语症,是维尔尼克区受 损所致;看不懂书面语言称为视觉失语症(或失读症),是顶叶皮层 的顶下小叶和角回受损所致。
运动性失语症:病人语言理解功能基本正常,但语言产出功 能受损。
言语: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思维:利用语言表达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解决
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内部语言的运用过程。
第一节 脑和言语障碍(--言语的脑机制)
一、失语症 二、失读症 三、缄默症
两个著名的语言功能区:
Broca’s area Wernicke’s area
Broca’s area
第七章 言语思维的脑机制
•Broca’s area •Wernicke’s area •失语症
第一节 脑和言语障碍(言语的脑机制)
第二节 脑与思维(思维的脑机制)
第三节 言语思维和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 (二者的大脑一侧化)
第四节 言语知觉的认知理论
证明不同言语功能的大脑一侧化的实验:
言语运动功能 -韦达试验 言语听觉功能 -双耳分听试验 言语视觉功能 -速示试验
完全型失语症(Global aphasia):即有语言理解障碍,又有 语言运动障碍,还有传导性失语症的症状,
是大面积的皮层受损所致。
大脑的言语功能是多个脑区域共同承担的。
1892年,德热里纳医生,发现脑中风病人在中风后 虽然听和说的能力正常,但不能读和写。
二、失读症
纯失读症:无法阅读单词或句子。
这类传导性失语症被认为是布洛卡区和维尔尼克区间的联络纤维-弓 形束受损所致,是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功能之间联系的障碍。
皮层间失语症(Transcortical aphasia):与传导性失语症症 状恰好相反,可以复述别人的话,但却不理解其含义,也不能 自发地用正确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虽然他们也能叫出物体的 名称,但却不理解其含义。
一、失语症研究
重点
失语症(Aphasia):
是一类由于脑局部损伤而出现的语言理解和产出障碍。 这类病人意识清晰、智能正常,与语言有关的外周感觉和运 动系统结构与功能无恙。失语症不同于智能障碍、意识障碍 和外周神经系统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它是语言中枢局部损伤 所造成的一类疾病。
语言理解 障碍
语言产出 障碍
这是许多次级感觉皮层受损所致,使语言理解和产出功能与其他认知活 动间的功能联系遭到破坏。
命名性失语症(Anomic aphasia):可以正常理解语言,并能 产出有意义的语言;但往往不能正确叫出物体的名称,只能用 语言描述该物体的属性或功能。
这种命名性失语症是颞叶皮层受损所致,颞叶前、中部皮层功能与具体 物体的名词表征有关;左颞叶后部与普通概念及名词表征功能有关。
周边性失读症 中枢性失读症 获得性失读症 发展性失读症
失读失写症:不仅不能读出来,也不能写出来。
三、缄默症
病人意识不正常,情感和记忆空白。实际上是意识障 碍的表现。
大脑的言语功能是多个脑区域共同承担的。
言语功能
布罗卡区 维尔尼克区 联络区皮层 皮层下结构
基底神经节 丘脑底部
第二节 脑与思维(--思维的脑机制)
病人听不懂问题或指令,也看不明白文字。但是,病人 常常能相对流利地讲话,但是其内容往往没有意义。
比较二者以记忆:
Broca’s area :左额下回语言运动区。 受损伤出现语言产出障碍,称为运动性失 语பைடு நூலகம்;
Wernicke’s area :颞横回的语言感觉 区。受损伤发生语言理解障碍,称为感觉 性失语症。
除书写困难称为的失写症(Agraphia)是左额中回受损伤所引起外,其 他类型语言产出障碍均被看成是Braca区受损伤所致。这类病人说话很 慢,似乎像初用外语讲话的人,边说边寻找单词,句子结构错乱或用 词不当,常常用一些零散的名词作为主题词,缺乏谓语的正常表达方 式。
传导性失语症(Conductive aphasia):病人既能听懂别人的 话,又能正常讲话和叫出物体的名称;但却不能重复别人的 话,也不能按着别人的命令作出相应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