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是什么气候

北京是什么气候北京位于中国的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北京的气候受到季风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春秋季温和多变。
下面将详细介绍北京的气候特点以及各个季节的气候特征。
北京的冬季从11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2月。
冬季的北京非常寒冷干燥,平均气温约为-4℃到3℃。
1月份是年内最冷的月份,夜间气温会下降到-10℃甚至更低。
此时,北京常常会有大风天气,加上干燥的气候条件,使得天气更加寒冷。
冬季的降水量相对较少,多以雪或雨夹雪的形式出现。
虽然冬季较为寒冷,但冬日的阳光明媚,白天的气温也能逐渐回升,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随着春季的到来,北京的气温逐渐回暖。
春季的北京的气温从3月开始升高,4月份达到最佳,平均气温为10℃到20℃之间。
春季是北京的旅游旺季,城市内的花草树木开始盛开,给人们带来了一片繁花似锦的美景。
尽管春季的气温逐渐回暖,但是春天的北京气候多变,气温起伏较大,早晚温差比较明显,人们出门需要适时增减衣物。
夏季是北京最炎热的季节,从6月到8月。
夏季的北京气温高达30℃以上,最高气温可达到40℃左右。
同时,夏季也是北京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多以短时强降雨的形式出现,常常伴随着雷电和大风。
夏季的北京湿度较高,人们常感到闷热不透气。
面对闷热的夏天,北京的居民和游客常常选择去城市周边的山区或水上乐园寻找清凉。
秋季是北京的金秋时节,从9月到11月。
秋季的北京气温逐渐回凉,但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温度。
平均气温为15℃到25℃之间,适宜出游和户外活动。
秋季的北京空气清新,蓝天白云,是观赏红叶的最佳季节。
此外,秋季的北京降水量少,阳光充沛,旅游人数逐渐增多。
总的来说,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春秋季温和多变。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北京四季气候的变化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无论你是喜欢冰雪的滑雪爱好者,还是享受春天繁花盛开的浪漫者,或是追求夏日乐水的玩家,又或者喜欢秋风起,红叶飘的游人,北京都能满足你不同季节的期望。
北京的天气气候类型

北京的天气气候类型
北京的气候归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型大陆性气候季候。
北京市年平均气温11-12度,年平均降水量640mm上下,全年度均值日照时间2000-2800钟头,年平均霜期是190-195天,年平均风力1.8-3米/秒。
气候特点是: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天舒服,冬天严寒干燥。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前迎风坡地区为相对降水中心,在600-700毫米之间,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区少于500毫米,平原及部分山区在500-600毫米之间。
夏季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3/4。
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与全年类似以:东北部和西南部山前迎风坡地区为相对降水中心,在450-500毫米之间,西北部和北部深山区少于400毫米,平原及部分山区在400-450毫米之间。
北京的气候

1、气候特点: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1月-7~-4摄氏度,7月25~26摄氏度。
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
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
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山前迎风坡可达700毫米以上。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
2、气温:北京的年均温为10-12度,各地区有差别。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而气温则正好相应,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东南平原地区的年均温为11—12度,西部、西北部山前平原有一个年均温大于12度的暖区;海拔100-600米的丘陵、缓坡、低山区,年均温8-11度;海拔500米左右的延庆盆地年均温8-9度,汤河口盆地年均温度8-10度;600米以上山区年均温度在7度以下。
海拔在20D0米以上的东灵山、海陀山年均温只有2度。
一年之中一月气温最低,均温平原为-5度,其中城区有一个-4度的暖中心,丘陵、缓坡、低山为-9--6度,600米以上山区为-10度以下,东灵山、海陀山在-14度左右。
七月气温最高,平原地区均温25-26度,丘陵、缓玻、低山区为23-26度,600米以上山区为22度,东灵山、海陀山为19度。
平原地区年极端最高气温,平常年份在35-40度之间,个别年份高达42-43度。
极端最低温,平原地区常年在-14--20度之间,西部和北部山区均在-22度以下。
3、云:云由浮悬在天空中的水滴、冰晶等组成,它是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并影响着太阳辐射强度。
日照时数、、降水、阴晴等。
云的形状千变万化,常常引发人们的许多联想。
云如以云底的高度来区分,可分为低云、中云、高云三种。
低云的云底高度一般都在2500米以下。
低云又可分为六类:一、积云,底部较平,顶部呈圆弧形**起的白色云块;二、积雨云、像耸立的高山似的浓厚云体;三、层积云,成条、成片或成波状排列;四、层云,云体均匀成层,云底很低但不能接触地面,五、雨层云,均匀成灰暗色的云体,其水平分布范围很广,常布满全天空;六、碎雨云,形技各异,移动较快。
北京属于什么气候

北京属于什么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1、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2、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风得以削弱。
3、季风性显著。
4、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
温带季风气候代表城市中国北京属暧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春秋短暂、冬夏漫长。
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较寒冷,干燥少雪;秋季是最好的季节,秋高气爽,温润宜人。
年平均气温为11.7℃,极端最低气温-27.4℃(1966年2月22日)。
极端最高气温40.6℃(1961年6月10日)。
年平均降水量为640毫米,是华北平原降水最多的地方之一。
主要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雷雨和大到暴雨,全年无霜期为180~200天。
全世界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徐州、连云港、沈阳、大连、大同、齐齐哈尔、丹东、佳木斯、长春、吉林市、哈尔滨、秦皇岛、太原、济南、青岛、烟台、淄博、郑州、洛阳、南阳、开封、许昌、西安、宝鸡、天水、咸阳、威海、日照(中国),平壤、清津(朝鲜),首尔、仁川(韩国),盛冈、札幌、函馆(日本),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马加丹(俄罗斯)。
温带季风气候成因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其实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
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
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暖热多雨。
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大陆冷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冬季风,以偏西偏北风为主,风力强劲,天气晴寒,雨雪稀少。
最冷月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南部在0℃以下,北部可达-20℃,平均纬度递减率为2℃/纬距。
夏季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夏季风,以偏东偏南风为主,风力较小;潮湿多雨,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

xx天气气候特征北京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岸边缘,虽东濒海洋,但海洋对本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其它季节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北京气候的以下特点:1)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
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
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
2)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3)山前平原增温显著。
冷空气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
4)风向日变化显著。
“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北京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
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
5)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
xx各季的气候特点如下: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
春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是春季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
春季短促,约两个月左右即进入夏季,这也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特点。
夏季平原区平均气温在25℃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6℃左右。
夏季三个月中,最高气温在30℃以上的日数为53天(观象台,1951~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0℃以上;夏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7~8月降水量要占65%左右。
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冷暖适宜、少风少雨,秋高气爽的时光甚短,平均只有50多天,10月底开始,寒冷的西北气流逐渐控制本市,逐渐进入冬季。
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季节漫长。
北京天气简要介绍

北京天气简要介绍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
北京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以下是对北京天气的简要介绍:
●春季(3月至5月):春季北京气温逐渐回暖,但仍有较
大的温差。
早晚较凉爽,白天适宜。
气温通常在10°C至20°C之间,但偶尔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
春季是旅游的好时节,适合外出观赏樱花和游览名胜古迹。
●夏季(6月至8月):夏季北京炎热而潮湿,气温较高。
白天气温通常在25°C至35°C之间,夜间稍有下降。
夏季降雨较多,时常会有雷雨。
夏季是旅游高峰期,但也需要注意防晒和防暑。
●秋季(9月至11月):秋季北京气温逐渐降低,天气宜人。
早晚温凉,白天温暖舒适。
气温通常在15°C至25°C 之间,但也会有明显的温差。
秋季是参观北京的好时机,尤其是赏红叶和感受秋天的宜人气候。
●冬季(12月至2月):冬季北京寒冷干燥,气温较低。
白
天气温通常在0°C至10°C之间,夜间可能会降至零下。
冬季有时会有降雪,但不是每年都有。
冬季适合欣赏冰灯和滑雪等冬季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北京的天气可能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春秋季节,温差较大,早晚温度会明显下降或上升。
因此,无论什么季节,都建议携带适当的衣物以适应天气变化。
北京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京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在北京呈现出明显的四季分明,夏季炎热而潮湿,冬季寒冷而干燥的特点。
本文将从季节变化、温度和降水、风向风力以及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对北京气候进行论述。
季节变化是北京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
春季,北京气温回升,气候逐渐转暖,花朵盛开,是游览北京的好时光。
夏季,北京开始进入炎热的季节,气温高达30℃以上,潮湿的空气使人感到闷热不透。
秋季,北京的气温逐渐下降,早晚的清凉让人感到舒适宜人,红叶沙沙作响,景色宜人。
冬季,北京寒冷而干燥,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10℃甚至更低,雪花洁白地铺满大地,冷空气从北方吹来,给人带来冬日的寒冷氛围。
北京的温度和降水也是非常重要的气象元素。
夏季,北京的平均气温在25-30℃之间,最高温度可达到40℃以上,降水集中在7月和8月,常常出现较强的雷雨天气,给人们带来一定的不便。
冬季,北京的平均气温在-10℃左右,最低温度可以达到-20℃以下,降水相对较少,但由于冷空气的侵入,可能带来大风和降雪。
风向风力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重要特征之一。
北京的风大多数时候呈现出西北、西北偏北的风向,这是由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南下所导致的。
春季和秋季,北京的风一般较为平缓,很少出现较大的风力。
夏季,北京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台风带来的大风和暴雨给北京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冬季,则是北京最有风力的季节,西伯利亚冷空气中的寒风给人们带来了严寒的感觉。
最后,北京的气候变化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北京的气温逐年升高,极端高温天气和暴雨天气的频率也在增加。
这对于北京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城市排水系统的不足等。
总之,北京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了解和熟悉北京的气候特点,对于人们的出行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好北京的气候资源,做好各种气候变化的适应和调整。
北京城市气候特征

北京城市气候特征北京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四季气候特征如下:春季: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沙。
春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白昼时间加长,地面所得热量超过支出,因而气温回升迅速,月平均温可升高9—6℃,3月平均温4.5℃,4月为13.1℃。
白天气温高,而夜间辐射冷却较强,气温低,是昼夜温差最大的季节。
一般气温日较差12—14℃,最大日较差达16.8℃。
此外,春季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由于急剧降温,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形成晚霜冻。
并多大风,8级以上大风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40%。
当大风出现时常伴随浮尘、扬沙、沙暴天气。
春季降水稀少,加重春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夏季:酷暑炎热,降水集中,形成雨热同季。
夏季除山区外,平原地区各月平均温都在24℃以上。
最热月虽不是6月份,但极端最高温多出现在6月份,1961年6月10日极端最高温为43.5℃。
进入盛夏7月,是全年最热月份,平均温接近26℃,高温持久稳定,昼夜温差小。
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本市最大的一日降水量曾达到479毫米(1972年7月27日)。
因此,山区易出现山洪,平原造成洪涝,暴雨是北京夏季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此外,山区热对流作用较强,形成局部地区雷阵雨,并伴有冰雹,给农业造成一定损失。
秋季:天高气爽,冷暖适宜,光照充足。
入秋后,北方冷空气开始入侵,降温迅速。
因此,初霜冻的过早来临时有发生。
冬季:寒冷漫长。
冬季长达5个月,若以平均温0℃以下为严冬,则有3个月(12—2月)。
隆冬1月份平原地区平均温为-4℃以下,山区低于-8℃,极端最低气温平原为-27.4℃。
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常出现连续一个月以上无降水(雪)记录。
冬季虽寒冷干燥,但阳光却多,每天平均日照在6小时以上,为开发利用太阳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天气气候特征北京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岸边缘,虽东濒海洋,但海洋对本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其它季节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北京气候的以下特点:1)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
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
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
2)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3)山前平原增温显著。
冷空气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
4)风向日变化显著。
“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北京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
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
5)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
北京各季的气候特点如下: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
春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是春季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
春季短促,约两个月左右即进入夏季,这也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特点。
夏季平原区平均气温在25℃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6℃左右。
夏季三个月中,最高气温在30℃以上的日数为53天(观象台,1951~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0℃以上;夏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7~8月降水量要占65%左右。
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冷暖适宜、少风少雨,秋高气爽的时光甚短,平均只有50多天,10月底开始,寒冷的西北气流逐渐控制本市,逐渐进入冬季。
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季节漫长。
各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
冬季降水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左右,以降雪为主。
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1、北京的气温北京地区气温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升(降)温快;而且南北气温差较大。
(1)气温的空间分布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北京地区的气温空间分布变化较大。
年平均气温,平原区在11—12℃间,城区略高于12℃,这与城市热岛效应有关。
年平均气温与各季气温,均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由平原向西部、北部山区递减。
等值线的走向与山脉等高线走向基本一致,平原与山脉交界地带等温线较为密集,气温随高度分布的梯度较大。
(2)气温的年变化北京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2.3℃,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为-3.7℃,平均最低气温为-8.4℃,极端最低达-27.4℃(1966年2月)。
7月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2℃,平均最高气温30.9℃,极端最高曾达41.9℃(1999年7月)。
2、北京的降水北京位于中纬度季风区,又处在背山面海的“北京湾”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因而,决定了北京地区的降水具有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地区差异显著、夏季降水强度大等特点。
(1)降水的空间分布降水量地理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山前迎风坡一带(密云、怀柔、平谷、门头沟、房山)是多雨区,山后的背风区为少雨区。
受地形对夏季东南暖湿气流抬升作用影响,山前有的多雨中心超过600mm/y。
平原地区雨量分布较均匀,西北部山后的延庆县雨量最少,只有450mm/y。
(2)降水的时间分布北京地区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北京地区的年降雨量为571.9mm,大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雨量的70—76%,春、秋两季的雨量分别占10—15%,冬季的雨量最少,只占2%。
因此,夏季降水的多寡决定全年降水量的丰枯。
夏季降雨多呈阵性,常伴有雷暴,逐时雨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午后至前半夜的降雨量明显多于其他时段的雨量。
雷暴次数与雨量有类似的日变化趋势。
3、北京的风北京地区风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半年多偏北风,夏半年多偏南风;冬、春季风大,夏季风小;受地形影响,风的日变化显著。
(1)风速的空间分布北京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为1.7~2.5m/s。
城区与一些谷地、盆地的风速较小。
延庆佛爷顶、昌平南口、密云上甸子等风口处较大。
(2)风速的时间分布一年中,平原地区春季风速最大,冬季次之;一些山区及风口地带,冬季风速最大,春季次之。
一天之中,风速也有明显的日变化。
日出后地面被太阳辐射加热,上下层空气的湍流交换加强,10时左右,上层空气的动量下传至近地层,地面风速逐渐加大,至15时左右达到最大,此后,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湍流交换也有所减弱,近地层获得的动量减少,再加上地面的摩擦消耗,风速随之减小,清晨日出前降至最小。
(3)风向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北京属于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两季为季风转换期(。
受地形影响,山区和平原存在局地的山谷风环流,白天受热的空气沿山坡爬升,风由平原吹向山区多呈偏南风;夜晚降温后冷空气由山区吹向平原,呈偏北风。
在没有强天气系统控制时,风向有明显日变化,白天北转南,夜晚南转北。
风向转换的时间因季节而不同,夏季由山风(偏北风)转谷风(偏南风)的时间较早,上午11时以前风向即可发生转换,夜晚由南风转北风的时间约在午夜2时,一天中南风的持续时间可达15小时。
4、北京的湿度北京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57%,平原地区较大,为58%~59%,山区较小,为52%,各季有明显变化,夏季最大为72%~74%,秋季次之,为63%~66%,春季为46%~50%,冬季空气湿度最低,为44%~47%。
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与北京地区的季节转换一、冬季环流特征在500hPa高度场上,北半球中纬度表现为三个大槽,分别位于东亚靠近西太平洋一侧、欧洲大陆和北美靠近大西洋一侧。
华北地区位于东亚大槽后部、欧亚大陆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下。
在对流层上层(200hPa),副热带高空急流轴线的平均位置在340N附近,中心强度可达70m/s,是四季中强度最强、位置最偏南且基本稳定的时期。
在地面图上,我国受庞大的、向南伸展的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北风气流;在850hPa 流场上,华北上空同样受强盛的西北气流控制。
因此,1月份的华北地区具有典型的冬季风特征:盛行偏北气流、冷空气活跃、寒冷干燥,只有在合适的水汽输送条件背景下才有可能产生雨雪天气。
二、夏季环流特征夏季的大气环流特征与冬季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体现500hPa场上:1、在中纬度,从西太平洋、美洲大陆、大西洋一直延伸到中东地区,副热带地区存在一个带状的高压,即副热带高压;2、在中高纬度表现为4个大槽,分别位于我国的东北至西南地区,俄罗斯中部至我国新疆以西地区,大西洋上空,东太平洋至北美海岸;3、线比冬季明显稀疏,极涡收缩至极地附近。
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对流层低层:1、在海平面气压上,我国中东部位于一个相对的低气压区,气压梯度很小;2、在850hPa,可以看到两支不同来向的南风气流影响着我国东部地区(包括华北),一支源于印度洋经东南亚并沿青藏高原东侧,以西南气流形式深入到华北,另外一支南风气流源于西太平洋,沿副热带高压外侧影响我国的东部地区。
由于这两支气流具有明显的高温高湿特征,当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发生作用时,将造成我国东部出现明显的雨季;3、由于上述两支南风气流的存在,加上副热带高压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北跳、南退现象,形成了我国中东部雨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移动特征。
一般情况下,7月中下旬开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到300N附近,江淮一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长江梅雨基本结束,华北雨季开始。
对流层上层(200hPa)的副热带急流同样存在季节性向北移动的现象,与冬季相比,强度明显减弱,急流核风速一般维持在30~50m/s之间,7月的平均位置在40~500N之间,大范围暴雨发生时,一般存在明显的高低空急流藕合现象,暴雨中心一般在高空急流轴南侧400~500km。
因此,一年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北京地区降水最集中的时段,期间的降水总量约为全年的35~40%,历史上造成华北大范围洪涝灾害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均发生在该期间,这一时段也被称为北京(华北)的主汛期。
北京四季的主要高影响天气一、春季(3-5月)1、偏北大风春季偏北大风往往来得快、猛、强,有时维持时间也较长,日变化明显。
偏北大风多出现于蒙古高压前部和低压后部,常和寒潮冷锋相伴。
若冷高压位置偏北,高空有强冷空气配合,大风可维持两天以上,若低压位置偏南,大风维持时间在10小时以上,一般不超过24小时。
2、偏南大风春季南大风平均风≥8m/s总平均为7.6天。
3、4月份南大风逐月增加,3月平均2.4天,占春季南大风的31.6%;4月平均3.4天,占春季南大风的44.7%;5月平均1.8天,占春季大风的23.7%,最少,但是超过12m/s的南大风中;4月最多1.5天,而3、5月各占0.8天、1.3天。
3、雾春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空气湿度小,相对低能见度较少,春季大雾平均6.3天。
各月的大雾出现频率为:3月3.3天,占春季大雾的52.4%;4月2.1天,占春季大雾的33.3%;5月0.9天,占春季大雾的14.3%;大雾日数呈递减趋势。
春季轻雾,平均为43.2天,各月轻雾出现频率为:3月15.5天,占春季轻雾的35.9%;4月14.2天,占春季轻雾的32.9%;5月13.5天,占春季轻雾的31.2%。
4、雷暴春季是雷暴的初发季节,雷暴出现的日数开始增多,5月份最多可达7天以上。
初雷日多在4月20日以后,最早可出现在3月中旬,春季雷暴一般无大风出现,但4月下旬后会伴有冰雹。
5、风沙北京风沙以四月份为最多。
风沙最多出现于冷锋后的西北风里,其次为西南风,再次为东风。
西北方向的风沙:为黄土高原沙土或西北戈壁沙尘随风移来,当地面风速为10~12m/s以上时,首先在河套以西形成风沙、浮尘区。
系统地影响华北,四月份一般都可使能见度减到2~4km,具有范围大,强度浓,空中比地面能见度更差的特点,沙尘顶高约在4000~5000m,有时可伸到7000m以上的高空。
西南方向的风沙:当地面干燥,风速达到8m/s以上时,首先在山东北部的德州和河北南部的沧县、故城一带形成风沙区北移影响华北北部,能见度在4km左右,顶高2000m以下,日变化十分显著,上午少见,生成与午后,消失于晚间,持续时间短。
二、夏季(6—8月)1、暴雨北京地区是太行山东侧、燕山南麓多暴雨区之一。
通过对历年暴雨次数的统计分析可得出,北京地区的暴雨可出现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但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按暴雨等级来分析其集中期,则北京地区的一般暴雨基本分布于4~9月,而集中于7月上旬~8月中旬,其中出现次数占全年一般暴雨总次数的87.7%;大暴雨分布于6~8月,集中于7月下旬~8月下旬,其出现次数占全年大暴雨总次数的71.0%;特大暴雨在统计时段内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