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怀疑与学问优秀课件(共28张PPT)

怀疑与学问优秀课件(共28张PPT)
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 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 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 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 ,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 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 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精读探究
3、第6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停滞: 儒学大师, 泛指学问渊博的人。
大儒:
文体知识
中心论点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
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分论点

论 论据:用来证明和支 事实论据
文 撑论点的材料。 三
道理论据
证明 或 补充

举例论证(例证法)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 点的过程。
道理论证(引证法)
比喻论证(喻证法)
对比论证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 2、课文开头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盲(máng)从 颉(jié) 辨伪去妄
不攻自破
词语卡片
虚妄: 没有根据的,荒诞无稽 的。 墨守: 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
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辨别虚假的,去处不合理的。
辨伪去妄: 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流俗: 停下来,滞留不能进行 。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 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 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 中心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一两个善于“怀疑” 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盲从( mánɡ) 墨守( mò ) 譬如( pì )
懒惰( duò ) 塾师( shú ) 大儒( rú )
不攻自破( gōng )
腐草为萤( yínɡ )
字词积累
( 流俗 )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 墨守 )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 视察 )察看,审察。 ( 停滞 )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 腐草为萤 )腐草化为萤火虫。 (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
1.仔细阅读文章第二部分,说说文章是怎样论证“怀
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的?

① 第3段讲的是“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层 深
② 第4段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学问的基础,并 入
阐释“怀疑精神”的内涵。

③ 第5段讲的是,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
逐 层
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 递
1.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 中心论点的?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知识链接: 开头引用名言作用分析:①引用……的话引出中心论点/论题, ②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③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不能。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 步构成层层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主旨归纳
这封信针对巴特勒来信中认为的远征中国是“体面 的”“出色的”这一谬论,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 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扬了圆明 园的文化艺术价值,表达了对遭受劫难的中国人民的深切 同情。
呀。”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
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这一观点❸从而使作者的 观点更深刻、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4、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都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的作用❶引用……的话❷论证了……的观 点❸从而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❶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❷论证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
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 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 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 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 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 说产生。
阅读第三部分(6),思考下列问题。
1、句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 什么?
引名言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①看引用材料是否代表作者观点,如能 体现可代做论点; ②看引用材料是否可以作为理论论据起 证明论点作用,如是也可同做论据。开 头的两句名言既可充当论点充当了论据 的作用。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第3、4段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2、第四段可分为哪几层?分别讲了什么? 3、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都有什么作用? 4、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 换?为什么? 5、理清第五段的论证思路
(对比论证法、道理论证法)
自读第六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段论点是什么? ②采用哪些类型的论据? ③运用哪些论证方法?④写出本段的论证过程。
本段论点: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论证过程: (分4层)
• 首先提出本段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其次,运用道理论据: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0张ppt)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0张ppt)
第四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 待,第五段则说读书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这 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亦可见 作者构思的周到。
怎样理解第六段中“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 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句子?
课文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之后,分两部分进行论证, 将这两部分自然衔接起来的句子就是画波浪线的句子。
怀疑与学问
导导入入
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 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 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 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成果大些呢 ?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 必要的《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我 们一起来深入地学习吧!
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怀疑对于做学问而言,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 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阅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2)提出文章的总论点。 第二部分:(3—6)阐明总论点,这是本 文的论证部分。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事前的思索和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 “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课文细读品味
分析第四段中举例论证的作用。 第4段中作者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
事例进行论证,论述了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人确 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精神很有必要。
第五段和第四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 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四段还写第五段?两 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这句话承上启下,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涵盖了 两个方面:课文对“怀疑精神”的重要性的论述从”消极”和“积极”两 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其中的“消极” 和“积极”是指由浅到深的两个不同阶段,上半句交代“怀疑”对吸纳 已有知识和做学问的作用,下半句交代“怀疑”对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两方面相结合, 由浅入深地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

《怀疑与学问》PPT优秀课件

《怀疑与学问》PPT优秀课件

自主学习
02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因循守旧,不知改进。( 墨守 ) 没有事实根据的。( 虚妄 ) 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辨伪去妄 ) 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不攻自破 ) 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自主学习
03 识文本
1.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 么作用?
重点探究
(3)对照论证
①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 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 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 ②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 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 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 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1.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
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 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重点探究
1.本文有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个分论点: (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发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
8.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1)明白浑厚 (2)通达流畅 (3)简洁准确 (4)长短相宜
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堂总结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学则须疑”)

九上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30张PPT)

九上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30张PPT)
请简要分析《匠人与大师》中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⑤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 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 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牛顿、 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 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 克思、思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 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课文精讲
5、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①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 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 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 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②否则便是盲从,便 是迷信。③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 便盲从或迷信。
同学们辛苦了! 保护好眼睛! 再见!
19.怀疑与学问
掌握生字
正确释义
整体感知
1、七嘴八舌说标题: 本文的标题好不好?好在哪里?你觉得还有 哪些句子可以做这篇文章的标题?
①标题简洁精练,提出了本文的论题;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题目本身就含有作者的目的。
整体感知
2、文章提出了什么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3、为了论证这一论点,作者提出了两个分论点,是哪两个?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课文精讲
5、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人只有先怀疑才可能思索, 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别是非,三个步骤是按 人对事物进行思辨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如果调换,就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了。

怀疑与学问优秀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优秀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01
怀疑是学问的起点
怀疑是激发人们思考和探索的动力,是学问探究的起点。只有对既有知
识和观点保持怀疑,才能不断推动学问的发展和进步。
02 03学问是怀疑的来自宿学问探究的过程就是对各种疑问和假设进行验证和解答的过程。通过学 问的探究,我们可以消除疑虑,获得真知灼见,达到对事物的深刻认识 和理解。
论。
未来,批判性思维将成为学术研究的重 要素养之一。学术界将更加注重培养学 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 思考和创新能力,为学术研究的发展注
入新的活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问题 的本质和根源,提出合理的解决
方案。
评估性思维
对信息和观点进行评估和筛选,判 断其真实性和价值,避免被虚假信 息误导。
创新性思维
鼓励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寻求新 的解决方案和突破。
怀疑与批判性思维对学术进步的意义
推动学术创新
通过怀疑和批判性思维,不断挑 战现有知识和观点,推动学术创
03
掌握辩证思维方法,能 够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 和复杂性。
04
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来解 决问题和做出决策,避 免盲目跟从和随波逐流 。
06
总结与展望
怀疑与学问的相互关系总结
怀疑是学问的起点
01
通过怀疑,人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推动学术研究
的深入进行。
学问是怀疑的归宿
02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人们能够形成新的知识和理论
哥白尼通过观测和计算,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即地球和其他行 星绕太阳旋转。
哥白尼的日心说不仅推翻了错误的地心说观念,而且为后来的 天文学和宇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科学革命的发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 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因为前面已充分 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 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 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 强调的意味。
课文精讲
阅读第(6)段的这句话,思考下列问题。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 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 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 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 “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 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
课文精讲
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 4段还写第5段?两段内容有何不同? ❶第四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五段则说读书做 学问要有怀疑精神,互相补充、构思全面。 ❷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 的学说”; 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 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 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课文精讲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第三段的内容有什么内在关系,这段在结构上有何 作用。 内容上: ❶指出了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❷举例论证了“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一观点” ❸指出证据有时不能见到,只能靠别人的传说。 结构上: 铺垫、引出下文。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 “靠别人的传说”,下文紧接着就谈论如何对待这“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与论点和分论点关系、掌握论证方法及品味论证语言等。接着介绍了作者顾颉刚,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在知识链接部分,详细阐述了议论文的定义、要求和三要素,同时列举了论据的类型如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并解释了五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检查预习部分则提供了字词注音、多音字、形似字辨析以及重点词语解释,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整体感知环节则概括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并梳理了两个分论点及其递进关系,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