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优秀课件(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 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和引用名言(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 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第5段
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 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
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递进
两个分论点: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三段: 1、这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因果关系
①②③︱④
2、第三句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作者阐述观点时多次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阅读课文,填写表格。
正面
反面
结论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没有经过“怀疑”“思
读书做学问要有
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索”“辨别”,是盲从和迷 怀疑精神①,不要
信。
随便盲从或迷信。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
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 懒惰。这样的②脑筋永远是
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 学派创始人,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 拓者、奠基人。
❖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学习目标
1 学习“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精神。 2 理解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盲从( mánɡ) 墨守( mò ) 譬如( pì )
懒惰( duò ) 塾师( shú ) 大儒( rú )
不攻自破( gōng )
腐草为萤( yínɡ )
字词积累
( 流俗 )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 墨守 )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 视察 )察看,审察。 ( 停滞 )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 腐草为萤 )腐草化为萤火虫。 (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
1.仔细阅读文章第二部分,说说文章是怎样论证“怀
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的?

① 第3段讲的是“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层 深
② 第4段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学问的基础,并 入
阐释“怀疑精神”的内涵。

③ 第5段讲的是,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
逐 层
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 递
1.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 中心论点的?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知识链接: 开头引用名言作用分析:①引用……的话引出中心论点/论题, ②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③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不能。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 步构成层层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主旨归纳
这封信针对巴特勒来信中认为的远征中国是“体面 的”“出色的”这一谬论,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 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扬了圆明 园的文化艺术价值,表达了对遭受劫难的中国人民的深切 同情。
呀。”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2024鲜版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2024鲜版

研究验证假设的真伪。
20
不断追求创新,推动学术进步
拓展研究领域,探索未知领域
在学术研究中,应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关注前沿动态和新兴领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2024/3/27
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不断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引入新的数据分析方法、 实验技术等。
鼓励学术争鸣和合作
积极参与学术争鸣和合作,与同行共同探讨学术问题。通过交流和合作,激发创新思维和灵 感。
21
06
案例分析: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2024/3/27
22
案例一:伽利略对自由落体定律的验证
2024/3/27
背景介绍
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物理学家,他对自由落体定律的研究具 有里程碑意义。
怀疑精神体现
26
通过学问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可以对怀疑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确定其真伪。
反驳错误观念
学问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错误的 观念进行批判和反驳,推动思想的 进步。
16
怀疑与学问的相互促进
互动关系
怀疑推动学问发展,学问为怀疑 提供验证和反驳的依据,二者相 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
步。
学术自由
怀疑与学问的互动关系体现了学 术自由的精神,鼓励人们自由探
学问的探索需要广泛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 术共同体的共同努力,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 发展。
在学问的探索中,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对 已有知识和观点进行审视和评估,不断推动 学术的进步和发展。
2024/3/27
13
04
怀疑与学问的互动关系
2024/3/27
14
怀疑对学问的推动作用
激发求知欲

怀疑与学问优秀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优秀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01
怀疑是学问的起点
怀疑是激发人们思考和探索的动力,是学问探究的起点。只有对既有知
识和观点保持怀疑,才能不断推动学问的发展和进步。
02 03学问是怀疑的来自宿学问探究的过程就是对各种疑问和假设进行验证和解答的过程。通过学 问的探究,我们可以消除疑虑,获得真知灼见,达到对事物的深刻认识 和理解。
论。
未来,批判性思维将成为学术研究的重 要素养之一。学术界将更加注重培养学 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 思考和创新能力,为学术研究的发展注
入新的活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究问题 的本质和根源,提出合理的解决
方案。
评估性思维
对信息和观点进行评估和筛选,判 断其真实性和价值,避免被虚假信 息误导。
创新性思维
鼓励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寻求新 的解决方案和突破。
怀疑与批判性思维对学术进步的意义
推动学术创新
通过怀疑和批判性思维,不断挑 战现有知识和观点,推动学术创
03
掌握辩证思维方法,能 够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 和复杂性。
04
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来解 决问题和做出决策,避 免盲目跟从和随波逐流 。
06
总结与展望
怀疑与学问的相互关系总结
怀疑是学问的起点
01
通过怀疑,人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推动学术研究
的深入进行。
学问是怀疑的归宿
02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人们能够形成新的知识和理论
哥白尼通过观测和计算,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即地球和其他行 星绕太阳旋转。
哥白尼的日心说不仅推翻了错误的地心说观念,而且为后来的 天文学和宇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科学革命的发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 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因为前面已充分 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 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 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 强调的意味。
课文精讲
阅读第(6)段的这句话,思考下列问题。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 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 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 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 “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 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
课文精讲
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 4段还写第5段?两段内容有何不同? ❶第四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五段则说读书做 学问要有怀疑精神,互相补充、构思全面。 ❷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 的学说”; 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 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 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课文精讲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第三段的内容有什么内在关系,这段在结构上有何 作用。 内容上: ❶指出了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❷举例论证了“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一观点” ❸指出证据有时不能见到,只能靠别人的传说。 结构上: 铺垫、引出下文。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 “靠别人的传说”,下文紧接着就谈论如何对待这“传说”。

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28张PPT)

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28张PPT)
三、价值目标 对文中的论证逻辑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顾颉刚(1893-1980),名诵坤,字铭坚,号颉(jié)
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 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 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运用“历史演进的方法” 对古史传说经历的考察和研究。
环节二 梳理文章的结构
1、文章标题为“怀疑与学问”,请找出能阐明“怀疑“与“学问“关系的句子。并思考其包含几层关系, 明确中心论点,填写下表,梳理文章结构。 引用 中心论点:学则须疑(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1: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 伪去妄的必需步骤
分论点2: 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 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 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 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 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 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童年的瓦特体弱多病,胆子又小, 常喜欢一个人玩,但爱动脑筋。
有一天,他看见水壶里的沸水忽然 掀起壶盖,发出“噗噗”声,就好奇地问 奶奶:“为什么壶盖会跳动?”奶奶告诉 他,这是壶里水蒸气的力量。小瓦特心里 想,蒸汽的力量可真大,要是能利用它就 好了!这件事启发了他对蒸汽机的发明。
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 问,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有“水开了, 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 力量;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 ,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这些创造都是 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 系呢?今天让我们来研读一下著名历史学家顾 颌刚的《怀疑与学问》,就会明白治学为什么 要有怀疑精神,什么是我们要提倡的怀疑精神 ,这对于培养开拓创造精神很有益处。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1.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10 01
研读课文
内容: • 第四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 的学说”。 • 第五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 索而辨别是非……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210 01
研读课文
阅读第六段,说说开头的作用。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前一分句承上,是上文论述的总结,后一分句启
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下文紧接着就谈论如何对待这“传说”。 ②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
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210 01
研读课文
③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 到全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 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10 01
整体感知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核心,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是中
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是论据。
210 01
整体感知
可作分论点的有两种事物:一是不需要证明的现成的理论观点,诸如 已被公认的无需再加以证明的定理、公式,经典作家的论断等;二是需再 加证明的一些观点或论断。本文分论点属于后一种。
210 01
研读课文
第四段可分为哪几层?分别讲了什么? 1.“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事前的思索和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10 01
研读课文
2.“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有什么科学根据?” 三皇: 指伏羲、神农、女娲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腐草为莹: 据《礼记·月令》篇:“季夏之月……腐草为萤”。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完整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完整

如何对待怀疑
保持开放心态
对于任何事物,都应保持 开放的心态,不轻易否定 或接受。
理性分析
对于产生的怀疑,要进行 理性分析,而不是盲目相 信或否定。
勇于质疑
对于已有知识或观点,要 勇于提出质疑,并寻求证 据支持或反驳。
怀疑推动学问的发展
促进学术进步
在学术研究中,怀疑推动学者不 断探索、验证,从而推动学术进
批判性思维
在接受新知识或信息时,个人应具备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 而是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来做出判断。
合作与交流
个人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其他学者共同探讨问题、分 享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学术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个人成长
说明怀疑在个人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 作用,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思 考能力。
02
学问从怀疑开始
怀疑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思考
怀疑是思考的起点,只有 对事物产生疑问,才会进 一步思考,寻找答案。
激发求知欲
怀疑能激发人的求知欲, 使人主动去探索、学习, 从而获取知识。
避免盲目接受
怀疑使人不会盲目接受事 物,而是经过审慎思考后 作出判断。
引用他人成果时应注明来源
在学术研究中,引用他人的成果是常见的,但必 须注明来源,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贡献。
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
损害学术共同体的声誉
学术不端行为会破坏学术共同体的信任和声誉,影响学术 研究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浪费科研资源
学术不端行为会导致科研资源的浪费,因为这些资源可能 会被用于重复研究或无效的研究。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创造力的应用,我们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 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 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 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 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 ,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 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 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精读探究
3、第6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停滞: 儒学大师, 泛指学问渊博的人。
大儒:
文体知识
中心论点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
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分论点

论 论据:用来证明和支 事实论据
文 撑论点的材料。 三
道理论据
证明 或 补充

举例论证(例证法)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 点的过程。
道理论证(引证法)
比喻论证(喻证法)
对比论证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 2、课文开头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盲(máng)从 颉(jié) 辨伪去妄
不攻自破
词语卡片
虚妄: 没有根据的,荒诞无稽 的。 墨守: 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
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辨别虚假的,去处不合理的。
辨伪去妄: 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流俗: 停下来,滞留不能进行 。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 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 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 中心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一两个善于“怀疑” 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
多疑,往往是不好的。因为多疑是一种不 健康的心理状况。俗话说:疑心生暗鬼。确有 一定的道理。古往今来,不少人由于多疑,不 知闹出了多少笑话,演出了多少悲剧。且不说 “杯弓蛇影”使人大病一场,给疑者带来的痛 苦有多大,就因为多疑而夭折的也并非一起。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生性多疑,以致忧 郁成疾,这也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
1.文段论证的论点是什么?
多疑,往往是不好的。
2.本段论点与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论 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本段主张“不要多疑”, 是从与人相处的角度提出的;课文主张 “要多疑”,是从治学角度提出的。
3.本段的论证思路是( B )
A.由正到反 B.由古及今 C.由远及近 4.本段论证的方法主要有_举__例___论证 和道_理_____论证。
2.为证明怀疑是消极方面辨 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作者列举了 哪些事例(事实论据),引用了 哪些名言(道理论据)?
➢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
(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 道理论据: (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3、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 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 以去掉第五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部编教材九上第五单元
18、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1.从议论文三要素的角度整体感知文章的论证思路 ,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2.学习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论点的方法。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顾颉刚(1893-1980), 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 州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 伪,有不少创见。著有 《汉代学术史略》、《史 林杂识初编》等。
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由于多 疑而只是个人遗恨终身的话,那么一 些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由于多 疑而造成损兵折将的也为数不少。曹 操就是一个。因多疑,错杀了不少忠 臣良将!推迟了曹魏政权的建立。以 前事,无须多论。
今天我们的一些同志由于多疑,为 人办事互不信任,疑心叠起,顾虑重重 ,当齐心的不齐心,当合作的不合作, 甚至故意设置障碍,出些难题,给事业 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同志之间 应互相信任,去疑存诚。当然对某些人 和事物,不轻信,存疑端,也是必要的 。但这就另当别论。
5.划线的三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 ( A ) ( C ) (B ) A.统领全段 B.承上启下 C.领起下 文6.文段末两句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不能。避免误解,使论述周密。
3、默读课文,圈画文中的关键语句,简 要说出文章的论证思路(结构层次)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 出的?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 出来的。
1、2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 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 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 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隆年间修《四库全书 》。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
均有深刻研究,对经学、语言学也有重要贡献,
卓然为一代考据大师。在哲学上有力地批判了
理学家。所谓“理在事先”等理论,强调了从
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后人编
有《戴氏遗书》。
朱熹(1130-1200)即文中的“朱子”。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
精读探究(3-5段)
1.第三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本段用了 哪几种论证方法?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了一步,进了一层 。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 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名言(孟子所谓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A、程颐的话(道理论据) 中心论点(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B、张载的话(道理论据)
口头消息(事)
1、对于传说的话,应当
a、 国难危急时的
实论据)
经过一番思考,不应
b、三皇五帝(事
怀 实论据)
A、 怀疑是
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c、腐草为萤(事

从消极

方面辨

伪主要 2、不论对于哪一本书,

步骤。
示例: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地动学说, 就是从怀疑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天动学说开始的; 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推翻 错误的结论,作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杰出贡献。
“读书贵有疑”。著名科学 家李四光也说:“不怀疑不能 见真理。”在学习上、在生活 中,你一定有过因怀疑而获得 新知的经历。请选一则有意义 的事例,写一段话。
材料链接: 关于文中提到的四位古代学者
程颐(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曾 和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世称 “二程”。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 称程朱学派。
张载(10 33-1077)北宋哲学家。 曾任崇 文院校书等职。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成“关学”。
戴震(1723-1777)清代思想家学者。乾
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
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
的力学体系,也称程朱学派。他的博览和精密
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有很大影响。
预习反馈:字词 虚妄(wàng) 墨(mò)守 譬(pì)如
懒惰(duò) 塾(shú)师 停滞(zhì)
举例论证:例如…… 对比论证:例如……
范例
1、举例论证:第6段运用例证法,举了清 代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雄辩有力的论 证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对比论证:第6段“2、3、4、5句’,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正反两方面说理, 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
哪一种学问,都要 “尽信书不如无书”
经过自己的怀疑,
(道理论据)
怀疑与学问
中心 论点
证 明
分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名言“学者先要会 疑”或“学则须疑”)
1.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议论文在提出论点后,往往用道理和事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证,这 样才有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