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民风民俗

合集下载

嘉兴的手工艺有哪些

嘉兴的手工艺有哪些

嘉兴的手工艺有哪些
嘉兴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以传统剪纸(嘉兴剪纸)、嘉兴南派木雕、嘉兴藤编、嘉兴磁艾灸、嘉兴绘画等著名。

以下是稍微详细的介绍:
1. 嘉兴剪纸:嘉兴剪纸始于元代,以其细腻工整而著名。

剪纸作品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花鸟、人物、山水等。

嘉兴的剪纸技艺独特,多以剪出的纸片粘贴在窗户上,增添了居室的艺术氛围。

2. 嘉兴南派木雕:嘉兴南派木雕技艺源于明代,以其细致精巧而闻名。

主要用于制作家具、屏风、屏风、雕梁画栋等装饰品,以其独特的雕刻技法和精美的纹饰,深受人们喜爱。

3. 嘉兴藤编:嘉兴藤编是嘉兴生活艺术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以纯手工编制藤条,再利用藤条编制成各种家居用品如篮子、框架、椅子等。

藤编作品制作精细,造型独特,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4. 嘉兴磁艾灸:磁艾灸是嘉兴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

其制作过程将铜盘与铁丸做成一套,用磁力吸附在人体上进行穴位刺激,以达到治疗或保健的效果。

5. 嘉兴绘画:嘉兴绘画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嘉兴绘画以写意花鸟为主,擅长用简洁的笔墨描绘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反映了嘉兴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嘉兴

历史文化名城——嘉兴

历史文化名城——嘉兴嘉兴,古称禾兴、嘉禾等,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嘉湖平原腹心,东接上海,西连杭州,南濒钱塘江,北邻苏州,枕京杭大运河且水网稠密,拥有长达121公里的海岸线。

全市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人口335万。

嘉兴,是千年古城、运河明珠、革命圣地和文化之邦。

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积极开展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制定了《嘉兴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完善了《嘉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不断深入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努力展现嘉兴“越韵吴风、水乡绿城”的历史文化特色。

7000年人类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00年城市建立史嘉兴历史源远流长,7000多年前已现人类文明曙光。

先人在此繁衍生息,种稻为业,形成了“江南文化之源”的马家浜文化。

后渐为天下粮仓,至六朝,“嘉禾之区”美名已扬四方。

宋时粮桑并茂,渔牧齐进。

明称“衣食海内”,“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历久不衰。

嘉兴区位重要,城市繁华。

2500多年前吴越檇李之战即发生在今嘉兴境内并见于史,为嘉兴有文字可查之始。

秦始设县,三国吴时建州府,先后称禾兴、嘉禾、嘉兴,并筑子城,为历代州府衙署所在地,其屹立谯楼可证嘉兴建城已逾1700年。

隋开江南运河贯全境,唐兴航运港口通外洋,渐为“浙西首藩”、“江东都会”。

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马家浜遗址、运河、南湖红船等成为名城符号嘉兴,风光灵秀,物华天宝,文物古迹极其丰富。

从新石器时期马家浜文化开始,历经数千年,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1处,馆藏文物5万多件。

其中,市本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市级文物保护点400余处;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7个,馆藏文物2万余件。

马家浜遗址位于嘉兴城南偏西7公里的嘉兴经济开发区西南新区三河交叉的平原地带,北临九里港,西有坟屋浜,南靠马家浜。

嘉兴的习俗有哪些

嘉兴的习俗有哪些

从2001年起,嘉兴每年举办龙舟赛以及群众性的裹粽大赛,吸引了 数十万市民参与。其中,2009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吸引 了70万观众参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外,2008年6月,“嘉兴端午习俗”被列为首批“浙江省民族 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并入选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6月14日上午和15日上午,2010中国嘉兴端午祭的两场祭 祀——神龙祭和伍相祭将分别在南湖畔的祭龙坛和伍相祠举行。
嘉兴的习俗有哪些?
习俗一:夏至烧野米饭
立夏日烧野米饭是嘉兴的一个古老习俗
步骤:1 .搭灶
2. “化米”
3. 偷菜
4. 开烧
幻灯片
挖灶台
早在立夏日之前十多天,我和小伙伴就去物色好 地方挖灶,一般是选择在港滩边的岸上,那儿相 对干爽,又有坡,取水也方便,而且容易备足柴 火。对于挖灶,我是很讲究的——灶膛口的大小 正好与要用的锅子吻合,有出烟的“烟囱”通道, 膛里做了两层的,用铁条架好,下层便于漏毛灰; 竟还做了灶台面,平整,光洁。这个土灶的摹本 就是家里的灶头,只不过是个单灶而已,但也常 常要花费我们几个人半天的工夫。做好之后,还 欣赏一下自己的杰作,然后找些树枝、茅草把它 遮盖好,防止被别人发现占用或损坏。
BACK
保证到了夏天,人不会疰夏。
习俗一:夏至烧野米饭
习俗二:
端午节赛龙舟and神龙祭
嘉午节是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首个端午节。
在中国,端午节有不少习俗,比如,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
等,而作为“吴根越角”,嘉兴和端午有着极深的渊源,其历史
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与其他地方不同,嘉兴端午主要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民间有 “五月五日,时迎伍君”的说法,而源远流长的嘉兴端午龙舟竞 渡,相传也是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伍子胥的活动。

民俗文化的形态与表现形式.docx

民俗文化的形态与表现形式.docx

民俗文化的形态与表现形式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在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之中,都普遍存在着民俗事象。

而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民俗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许多人类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知识都总汇到各个民族的民俗之中。

[1]可见,民俗文化的形态和表现形式是具有多样性的,它可以是历史的、民族的、和地域的融合和统一。

嘉兴民俗文化,是具有地域性的民俗文化,是凝聚着嘉兴民族历史记忆的文化,它的形态也是带有嘉兴地域性的丰富形态。

结合民俗学的视角,民俗文化是一种与多种文化、经济、政Z等社会人文因素相交融而成的,因而它的表现形式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一个变化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文化多样性,而历史的淘汰往往是不具有人为主观意志性的。

这就需要我们人为地通过具有现代性的表现形式手段干预,为其多样的形态塑造品牌形象,打造嘉兴形象。

1嘉兴民俗文化的丰富形态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有着自己的内涵和特征。

[2]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是以其丰富的形态表现出来的,特别是对于嘉兴———这一具有两千多年人文历史文明的发祥地,它承载着诸多的历史记忆和形态各异的民俗文化。

我们可以从动态与静态的两个大的层次来深入浅出地认识嘉兴民俗文化的丰富形态。

从动态角度来看,嘉兴民俗文化主要凝聚于嘉兴方言和传统的民俗节日里,与嘉兴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将自身固有的文化精神展现于外在的民俗文化形态。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核心,承载着该地的历史与独特风采。

[3]嘉兴方言作为嘉兴地域语言,是一种“活的口头文字”,是联系嘉兴地方民族感情和文化的重要纽带,是维系着嘉兴种群文化不断延续的文化精神。

嘉兴地方还流传着古老的民谣、民歌和民间故事,如采莲歌、嘉兴三塔传说等,他们都体现了嘉兴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在嘉兴的传统节日里一些具有嘉兴特色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里的赛龙舟和为祈祷渔业丰收的踏白船,在嘉兴段的运河上是一种特有而壮观的节日活动。

祭祀活动则有梅花洲的伍子胥祭天活动,王江泾镇附近莲泗荡地区的网船会。

嘉兴特产大全

嘉兴特产大全

嘉兴特产大全嘉兴作为宜居城市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游览,享受温柔的江南风光。

来旅游的人,走之前都会想带点嘉兴特产。

那么,有哪些嘉兴特产值得购买呢?到嘉兴旅游,往往有意料之外的嘉兴特产与收获。

古老的青石板路,脉脉流淌的河水,街边吆喝的小吃,再到繁华的商业街,耸立的高楼大厦,舒适的购物环境,繁多的购物商品,对比起一线城市也十分合理,吃穿用度都十分齐全。

如果您熟门熟路,即使像黄金、钻石这样的奢侈品也可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得到。

一、嘉兴特产——嘉兴粽子嘉兴粽子是嘉兴的标志性特产之一。

来嘉兴旅游,不来尝一尝粽子可是一大遗憾。

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

有豆沙粽,鲜肉粽,蛋黄粽等等,尤以鲜肉粽最出名,被誉为“粽子之王”,而且色香味美,方便携带,是居家旅行之必备佳品。

不管是真真老老粽子还是五芳斋粽子,都是嘉兴独有的味道。

二、嘉兴特产——南湖菱你也可能在家乡吃过菱角,但一定没吃过南湖菱角。

南湖菱角是菱角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皮薄肉白,鲜甜多汁,清香可口,可生吃,葱油,红烧肉等。

因为南湖水质特殊,只有这么小面积的水域才能产出没有菱角的南湖菱角。

可以说,来南湖不吃南湖菱角,可能又无处可吃了。

三、嘉兴特产——新篁檇李讲到蔬果类的特产,不得不提到香甜的水果檇李。

传说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入吴时经过嘉兴,看见枝条上硕果累累,长势喜人,摘了一枚檇李用她晶莹如玉的指甲掐破果皮,吮吸檇李香甜的汁液,并把果核顺手抛进了路边的菜地中,不久之后便长出了许多的檇李树苗,结出来的果实比原来的更加香甜,再细细一看,靠近果柄处都有一个西施留下的指甲痕,最名贵的“西施檇李”就由此而来。

正好元宝枫上市,来嘉兴买一袋尝尝鲜甜也是不错的选择。

四、嘉兴特产——克丽娅珠宝嘉兴著名景点月河旁有一家和晶珠宝店。

今年其旗下的科利亚钻石以南非裸钻批发价线下销售钻石,受到大众热捧。

科利亚黄金几乎是按照国际金价卖的。

如果你想在闹市区走一走,可以去这家超值的钻石珠宝店看看。

关于嘉兴非遗的民风民俗介绍作文800

关于嘉兴非遗的民风民俗介绍作文800

关于嘉兴非遗的民风民俗介绍作文800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嘉兴的非遗民风民俗真有趣】大家好,我是一个来自嘉兴的小朋友。

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有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一些民风民俗。

嘉兴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这里有许多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流传至今。

我最喜欢的就是农民手工艺品和地方戏曲了。

手工艺品可真漂亮!嘉兴的农民伯伯阿姨们可是手工活儿的能手。

他们会用竹编、蓝印花布等材料,制作各种生活用品,比如蓝印花被面、竹编家具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实用,而且图案都很精美别致。

我最喜欢蓝印花被面上那些可爱的花朵图案了。

除了手工艺品,嘉兴的地方戏曲也别有一番风味。

比如嘉兴采茶戏,就描述了茶农们采摘青翠茶叶的生产生活场景。

戏曲演员穿着艳丽的服装,唱腔优美动听,给人一种轻快欢畅的感觉。

每逢重大节日,街头巷尾就能看到戏曲的演出,热热闹闹的。

嘉兴的民间美食也很有特色。

比如大虾火伍,就是用本地的大虾干和火腿肉等佐料熬制而成,味道鲜美独特。

嘉兴的酱排骨也很有名,排骨上浇着油亮的酱汁,满口都是香喷喷的味道。

除了美食,嘉兴每年的节日习俗也很有意思。

像元宵节时,大家就会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十分热闹;春节前后,人们还会沿街游行,表演舞龙舞狮,祈求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总之,嘉兴处处体现了它作为"人文之乡"的传统魅力。

这些独特的非遗文化和民风民俗,无不散发着历史的韵味。

作为嘉兴人,我为此感到无比自豪。

我衷心希望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代代相传,永远留存下去。

篇2首先要说的是嘉兴的剪纸艺术。

剪纸可是嘉兴的一大拿手好戏哦!嘉兴的剪纸非常出名,无论是剪纸窗花还是剪纸人物,都把一张普通的红纸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剪纸师傅们用剪刀像魔法师一样,叭叽一剪就能剪出各种漂亮的图案。

他们剪出来的花朵、蝴蝶、鸟儿,形态逼真、活灵活现,简直就是活了一样!大家可以到嘉兴南湖旁边的"剪纸世界"参观,里面展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

嘉兴民俗

嘉兴民俗

扯蚕花挨子
蚕花挨子即丝绵胎,是海宁旧时丧葬习俗 。死者入硷时,亲属按长幼亲疏,依次每两人用 手扯一张薄薄的丝绵,盖在死者身上,越厚越体 面,有保护死者遗体之意,也含有请死者保佑后 辈生活安康、蚕花丰收的祈求。
盘蚕花 海宁丧葬习俗。死者入硷前,亲属绕遗体三 圈,口中念念有词,称盘蚕花。这时点燃的灯烛 未熄尽,亲属可带回,亦称“蚕花蜡烛”,谓置 于蚕室中可保佑养蚕丰收。
嘉兴新篁蚕 房门口要挂一 把蒜头、菖蒲 和槐树花,前 二者全为避邪 。海盐?f里蚕房 里要挂一把无 柄镰刀,对“ 邪物’’表示 威慑。
海宁周王庙蚕农在养蚕前要 举行祛邪仪式。夜间,男主人把 手在石灰水中浸湿,在蚕房门口 按下一个白手印,蚕上蔟时,蚕 房门口的门框或柱子上要剁一把 刀,蔟棚上放一碗冷饭。
桑树和蚕桑器具陪嫁 许多地区在女儿出嫁 时用两棵小桑树和一枝万 年青陪嫁,还用蚕火(蚕 室照明用的灯架子)、发 篓(采桑用的小竹篓)等蚕 桑用具作为嫁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看花蚕 蚕乡的新娘子 嫁到婆家第一年, 都要独立养好一张 蚕种的蚕,接受考 验,称为“看花蚕 ”。
讨蚕花蜡烛 青年男女新婚时,女 家邻居送一些白米,后向 女家讨蚕花蜡烛,女家将 事先男家送来的蜡烛分送 邻居,或允许邻居动手“ 抢”,这些邻居得到蜡烛 后回家点燃,认为是一种 祥瑞,可保蚕花兴旺。
经蚕肚肠
经作动词,有织之意。此习俗流行 于桐乡河山乡一带。每当新婚次日,堂 屋中用椅子围成一圈,中置拷栳,上放 面条、蚕种纸、秤杆等物,喜娘领新娘 围椅子旋转,把红色的丝绵线缠于椅背 。此仪式寓有缫丝劳动之意,所用各物 象征蚕花丰收,幸福绵长,称心如意。 举行仪式时,喜娘并唱《经蚕肚肠》民 歌,歌词有从第一转至第十转的祝词, 缠绵回环,甚具祝福之情。

嘉兴市介绍——精选推荐

嘉兴市介绍——精选推荐

位置北纬30°15′-31°02′,东经120°20′-121°31′,东邻上海,西南连杭州,西与湖州接壤,北接苏州,南濒杭州湾,与绍兴、宁波隔杭州湾相望,海岸线长121公里。

特产五芳斋粽子、南湖菱、文虎酱鸭、三珍斋八宝饭、新塍月饼、蓝印花布、汾湖蟹、平湖蜂蜜、平湖糟蛋、平湖西瓜、杭白菊、嘉善黄酒、乌镇姑嫂饼、乌镇丝绵、槜李荷叶粉蒸肉、八珍糕杨庙雪菜、斜桥榨菜、凤桥水蜜桃、洪合蜜梨、黄沙坞密桔、海盐大头菜、南北湖虎鲻鱼、王店三元鸡、洪合濮院羊毛衫金三塔丝绸、文虎酱鸭、宏达烧鸡、臣臣丝绸、海宁皮革、桐乡菊花茶、凤桥竹刻、陶笛、新塍月饼、雅莹服装、平湖童车、箱包、月河老街、范蠡湖公园、双魁巷、文生修道院、西塘、乌镇、暴书亭、落帆亭、一系列名人故居、盐官看潮、乍浦海滨浴场、尖山高尔夫球场、蓝印花布、路仲小镇、平湖西瓜节、海宁灯会、皮影戏、轧太平、轧蚕花、网船会交通火车站:嘉兴站.海宁站.嘉善站,嘉兴东站(货运);沪杭客运专线:嘉兴南站,嘉善南站,海宁西站,桐乡站,海盐站;机场:嘉兴机场(建设中);杭州湾跨海大桥(海盐)。

行政区划嘉兴市为浙江省省辖市,下设南湖区、秀洲区、经济开发区,辖嘉善县、海盐县2个县以及平湖市、海宁市、桐乡市3个市(县级市)。

嘉兴市有建制镇53个、已设有乡、街道22个、城市社区(居委会)187个、乡镇社区111个、乡镇居委会12个、行政村940个。

南湖区有镇5个、街道6个、社区居委会55个、乡镇社区7个、乡镇居委会2个、行政村73个,陆地面积426平方公里;秀洲区有镇5个、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4个、乡镇社区22个、行政村115个,陆地面积542平方公里;嘉兴经济开发区有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17个、行政村10个;嘉兴港区有镇1个、乡镇社区11个、行政村11个;嘉善县有6镇3街道、社区居委会10个、乡镇社区15个、乡镇居委会1个、行政村162个,陆地面积507.68平方公里;平湖市有镇6个、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34个、乡镇社区9个、行政村126个,陆地面积537平方公里;海宁市有镇8个、街道4个、社区居委会39个、乡镇社区22个、行政村161个,陆地面积688平方公里;海盐县有4个街道,5个镇、社区居委会13个、乡镇社区1个、乡镇居委会9个、行政村105个,陆地面积508平方公里;桐乡市有镇9个、街道3个、社区居委会15个、乡镇社区24个、行政村178个,陆地面积727平方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兴传统早点。羊肉切块后用苏草捆扎,置于 蒸缸,加甘蔗梢、冰糖、红枣、酱油、黄酒、茴香 、桂皮,用文火焖煮。入口即化,用以佐面条,为 冬季食补佳品。80年代以来又复盛销,仅嘉兴城区 早市供应酥羊大面的饮食店就有几十家。桐乡等地 亦有供应,颇为群众喜爱。
有特色的房屋建筑有: 水阁
又名“吊脚楼”、“暖楼”,城乡均有此建筑。 将屋的后半部一直延伸到水面上,凌空、铺地板, 用杉木桩或石砌柱脚支撑。其屋下为流水。 过街楼
、婚丧嫁娶、为长者祝寿、给小孩庆满月、造房上 梁、农时节令都要把糯、粳米粉蒸熟,用糕模印制 图案各异的糖糕或有馅心的糕。糕模种类、形状不 一,有寿桃、元宝、满龙(盘龙)、双鱼、如意、暗 八仙、三牲等,还有用“寿”、“福”、“四季平 安”、“黄金万两”等字配图的。如给长辈做寿, 制做寿糕、寿桃;小孩满月,外婆家上门庆贺送上 满龙糕,四周放上“福禄寿喜”糕, 名曰“龙风呈样”。各种吉祥图案都甚具艺术意趣 酥羊大面
有腌大头莱、腌芥菜、腌雪菜、腌榨菜、腌鸡 毛菜、腌洋芋艿、腌萝卜干、糖醋蒜头等。居民自 行胞制者甚多,置于菜甏,冬春胞制四时食用。近 来,亦有自制泡菜者。 凉拌菜
糖醋黄瓜、清拌黄瓜、清拌莴苣笋、清拌萝卜 丝、酸辣大白菜、马兰头豆腐干丁、荠菜豆腐干丁 等。多与外地无殊,唯拌马兰头有本地特色。
印花糕 嘉兴城乡旧时人家都备有印花糕模,逢年过节
民间菜肴烹调 60年代前,城乡炊具均为柴灶,一般
为两眼灶,贫苦人家为“行灶”(单眼) ,大户人家四眼灶。烹调不甚讲究,大 多菜肴在饭锅上蒸炖。60年代后,渐讲 究家庭烹调,以烧、煽、炒、煎为主, 口味偏甜。80年代后,城市液化气灶普 及,家庭烹调愈益讲究,注重清炒,少 用酱油。清炒多勾芡,有的几可与饭店 莱馆媲美,农村受城市影响,从红烧转 向清炒油煎,口味偏咸。常用调味品是 菜油、猪油、盐、酱油、味精、姜、葱 、蒜、黄酒、米醋、胡椒粉、桂皮、茴 香、花椒等。旧时,嘉兴家常菜中,正 月螺蛳、二月蚬子、腐乳肉、霉菜烧肉 、笋烧咸肉、文武笋、鲈鱼炖蛋、炒虾
蓝印花布为浙北流行、极具地方特色的衣着布料。
一日三餐。农村平时两餐米饭,早餐为 粥,有的晚餐也吃粥。农忙时三餐吃饭 ,下午加一餐点心,有糕团、棕子等, 有的吃午餐剩饭,谓“扒冷饭”。城市居 民早餐吃粥或泡饭、油条大饼、豆浆、 牛奶、面包、面条等。泡饭是隔夜的冷 饭用开水泡或烧一烧,称泡饭粥,城乡 皆食用。
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明清时期文学艺术 的开宗立派,也是这种进取求新传统的延续。
嘉兴民间习俗与当自然地理条件和民风民 性有着巨大的关系,是当地民风的在生产、 生活等社会实践中的特定表现形式,也是地 方文化、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载体。这些风 俗习惯有的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有些是官方 推行、约定俗成的。
黑色土布做成,系于腰间,其带有穗。为郊区东 北部农村妇女劳动时用。 肚兜
旧时郊区七星等乡,妇女夏天炎热时不着上衣,、海宁农村盛行家织土布服装。土布花 纹似芦席,故称“芦席花”,有六七个品种之多。 老虎鞋
红绸缎做鞋面,鞋头上绣老虎,旧时小孩必穿,现已 少见。
在城市、集镇多见。将临街部分屋面延伸至街 对面,楼下为行人过道。 廊棚
原在城乡集市多见,向沿街屋外延伸,可遮阳 蔽风雨,居住、贸易两便。现仅西塘等镇保存旧貌 较多。
一门三吊闼 是嘉兴历史最久之民居式样,下为平屋,上为楼房。
均临街,一门三吊窗(吊窗为木板窗)。据传,南宋时即有此 种建筑
社会风俗习惯是传统的载体,是历史文 化的积累和沉淀,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嘉 兴的风俗习惯,有些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有些是官方推行、约定俗成的,有些在承 传过程中变形失真,因此有精华亦有糟粕。 通过考察,可以从中看出历史文化积累和 变迁的痕迹。
秉礼勤劳——嘉兴介苏杭间,“土膏沃 饶,风俗淳秀”,“不忧冻馁”。“其俗 少阴狡”,“能秉礼义,务耕织”,“尺 寸之土必耕,机轴之声不绝”。
蒲鞋、钉鞋 蒲鞋,用蒲草和芦花编织成。钉鞋,用 特制布鞋以桐油涂抹多次,干后面底皆硬,鞋底有铁钉, 能防雨、防滑、防寒,建国前流行于农村。 包头巾
嘉兴、平湖、海盐等地农村妇女均惯用包头巾,旧时 以蓝印花布为主,今以毛巾或丝织巾包头。
老人亡故时穿的衣服曰寿衣,都在死前准备。嘉兴风 俗逢闰月的年份女儿多为母裁制寿衣。
臭卤制品 臭卤由霉苋菜梗卤或芥菜卤制成,有臭味,故
叫臭卤。70年代前,很多城市居民家庭备有臭卤甏 ,今已少见。农村家庭臭卤甏仍常备。其制品有臭 豆腐干、臭毛豆、臭豆腐、臭和尚豆、臭南瓜,臭 西瓜皮、素鳗鲡等,均可炖吃,其味异香。臭豆腐 干以油氽吃最佳,清蒸亦别有风味,现已为地方菜 上筵席。素鳗鲡是片腐包油条加臭卤婉炖,别有风 味(今亦有称腌苔心菜和霉苋莱梗为素鳗鲡者)。 腌菜
物之邦,至今士多兴于学,处廛者亦类皆鸿生硕 彦”。 “衣冠之物,焕然可观”。“好读书,虽
三家之村必储经籍”,“田野小民皆教子孙读 书”。
进取求新——嘉兴因地处两省交界,且多移 民,具有包容并蓄的特质,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适应潮流,开通风气。南宋时嘉兴成为畿辅之地 及 “龙兴之地”,嘉兴人抓住这个机遇“善进取,
秀慧工巧——嘉兴“士美民秀”, “人性柔慧”。其智秀不仅表现在人的聪 慧文雅上,而且表现在精于劳动制作。历 史上,嘉兴的农业、手工业技术水平高, 且多创造。元代,除丝绸制品以外,漆器 和金银器皿都精美绝伦,如传世的西塘派 剔红漆器,朱碧山银槎杯都是国宝,形成 了“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的局面。
崇文好学——嘉兴自古“罕习军旅,尤慕文 儒”, “文贤人物之盛前后相望”,“在宋为文
嘉兴民俗大致可以分为生产习俗、生活 习俗、礼仪习俗、岁时习俗、庙会习俗等几 大类。由于嘉兴古代农业发达,稻作习俗和 蚕桑习俗最为普遍且最具特色。
◇服 饰
旧时,有地方特色的服饰有: 大腰布拦
又称“作裙”,为旧时农村中年以上男人所喜穿, 状似围裙,一般为土蓝布,亦有印花土蓝布做的,长 达脚背。秋冬春咸宜,保暖性强。今已少见。 小围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