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类:1、青霉素类: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疗效高,毒性低。
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细菌的细胞壁发育失常,致其死亡。
人、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哺乳动物机体细胞几呼无影响,因而对人体副作用较少。
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药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
2、头孢菌素类:本类抗生素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
习惯上依据时间及对细菌的作用,分为一、二、三代。
常用的有:头抱氨苄(先锋霉素IV)、头抱唑啉(先锋霉素V)、头抱拉定(先锋霉素皿)、头抱咲辛(西力欣)、头抱曲松(罗氏芬)、头抱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等。
3、氨基糖苷类:本类抗生素性质稳定,抗菌普广,在有氧情况下,对敏感细菌起杀灭作用。
其治疗指数(治疗剂量/中毒剂量)较其它抗生素为低,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耳毒性。
常用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霉卡那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4、大环内酯类:本类抗生素均含有一个12—16碳的大内酯环,为抑菌剂,仅适用于轻中度感染,但是为目前最安全的抗生素之一。
红霉素为本类的代表,临床应用广泛,对青霉素过敏者常以本品治疗。
近年来研制开发了许多新品种,临床效果显著,如阿奇霉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霉素、罗它霉素、地红霉素等。
常用的还有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
5、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
本类抗生素可沉积于发育中的骨骼和牙齿中,反复使用可导致骨发育不良,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自妊娠中期至3岁,危险性最大,并可持续至7岁甚至更久,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8岁以下小儿禁用。
6、氯霉素类:本类抗生素特点是脂溶性高,易进入脑脊液和脑组织,并对很多病原体有效,但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抗生素简单分类

抗生素简单分类抗生素可以根据其来源、结构、作用机制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生素分类方式:1. 根据来源分类:天然抗生素:由微生物产生,具有抗菌作用的天然化合物。
例如青霉素、链霉素等。
半合成抗生素:在天然抗生素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进行改造,从而获得新的抗生素。
例如氨苄西林、头孢克洛等。
全合成抗生素:完全由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化合物。
例如喹诺酮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等。
2. 根据结构分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
例如青霉素、头孢唑林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的结构中包含大环内酯环。
例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的结构中包含氨基糖苷基团。
例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四环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的结构中包含四环素骨架。
例如四环素、米诺环素等。
3. 根据作用机制分类: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膨胀、变形而死亡。
例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等。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无法生长和繁殖。
例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抑制细菌DNA合成的抗生素: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合成,从而达到抗菌作用。
例如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以上是常见的抗生素分类方式,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抗菌谱和适应症,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用。
抗生素类分类

抗生素类分类一、青霉素类1.1、青霉素G、1.2、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1.3、氨比西林、1.4、阿莫西林二、头孢菌霉素2.1、头孢氨苄2.2、头孢唑啉钠2.3、先锋霉素V2.4、头孢噻呋2.5头孢曲松钠三、β—内酰胺酶抑制剂3.1、舒巴坦3.2、青霉烷砜钠3.3、克拉维酸钾四、大环内脂类4.1、红霉素4.2、罗红霉素4.3、泰乐霉素4.4、阿奇霉素4.5、替米考星五、洁霉素类5.1、林可霉素(又名:洁霉素)六、多肽类6.1、杆菌肽6.2、多粘菌素E(又名:粘菌素、抗敌素)七、氨基糖苷类7.1、庆大霉素7.2、卡那霉素7.3、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7.4、新霉素7.5、壮观霉素(又名:大观霉素、速百治)7.6、安普霉素(又名:阿普拉霉素)八、四环素8.1、土霉素(又名:氧四环素)8.2、强力霉素(又名:多西环素)8.3、金霉素8.4、四环素九、氯霉素类9.1、甲砜霉素9.2、氟本尼考9.3、氯霉素十、喹诺酮类10.1、氧氟沙星10.2、恩诺沙星10.3、环丙沙星10.4、达氟沙星(又名:单氟沙星)10.5、沙拉沙星10.6、敌氟沙星(又名:二氟沙星)10.7、氟哌酸(又名:诺氟沙星)10.8、喹乙醇十一、磺胺类11.1、磺胺嘧啶11.2、磺胺二甲基嘧啶11.3、磺胺甲基异噁(e)唑(新诺明)11.4、二甲氧苄氨嘧啶(敌菌净)11.5、三甲氧苄氨嘧啶TMP11.6、磺胺氯吡嗪钠十二、抗病毒12.1、吗啉胍(病毒灵)12.2、利巴韦林(病毒唑、三肽唑核苷)12.3、金刚烷胺十三、聚醚类抗球虫药13.1、莫能霉素13.2、盐霉素(球虫粉)13.3、拉沙霉素13.4、马杜霉素13.5、海南霉素??十四、抗球虫药14.1氨丙啉14.2、尼卡巴嗪14.3、二硝托胺(球痢灵)14.4、氯苯胍14.5、氯羟吡啶14.6、地克珠利14.7、妥曲珠利14.8、常山酮十五、硝咪唑类15.1、二甲硝咪唑(达美素、地美硝咪唑)15.2、甲硝唑。
几种抗生素的分类

几种抗生素的分类
1、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氨便西林、苯唑青霉素钠、邻氯青霉素钠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噻孢霉素、头孢嘧啶
3、氨基糖甙类: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小诺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硫酸新霉
4、四环类抗生素: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脱氧土霉素
5、氯霉素类:氯霉素
6、大环内脂类:红霉素、北里霉素、竹桃霉素、泰乐菌素、螺旋霉素
7、肾上腺皮质类: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去炎松、醋酸氟轻松
8、氟喹诺酮类:氟哌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培氟沙星。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的分类自1940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分类有以下几种:(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
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酰胺醇类(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类: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疗效高,毒性低。
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细菌的细胞壁发育失常,致其死亡。
人、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哺乳动物机体细胞几呼无影响,因而对人体副作用较少。
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药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
头孢菌素类:本类抗生素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
抗生素分类及代表药物

2.头孢菌素类
随着头孢菌素升代,对β内酰胺酶 的稳定性增高。但由于Ⅲ代广泛应 用出现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致使Ⅲ代头孢耐药性增加。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① 头霉素类:归于头孢Ⅱ代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后者强
但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MRSA肠 球菌耐药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② 碳青霉烯类
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和ESBLs高度 稳定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③ 单环β内酰胺类
氨曲南: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与青 霉素和头孢无交叉耐药,仅对G-菌 有效,但对不动杆菌及产碱杆菌作 用差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 ④
内酰胺酶抑制剂
β β 大多数耐药菌株对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是产生 内酰
耐药率高
1.青霉素类
⑤ 主要作用于G-杆菌的青霉素 替卡西林、美洛西林
2.头孢菌素类
分三代(Ⅰ~Ⅲ代) 抗G+能力逐渐降低,抗G-能力逐渐增强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增高
第Ⅰ代
仅对G+有效,对G-无效 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啶
第Ⅱ代
兼顾G+和G-菌 头孢克洛、头孢呋辛
第Ⅲ代
G-有效,G+效弱甚至无效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对绿脓杆菌有效) 头孢曲松(对绿脓杆菌无效)
二.氨基糖苷类
对需氧G-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 菌、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十分 敏感
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有效。
二.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在碱类环境中抗菌作用 强,偏酸环境中可抑制其抗菌活性。 与β内酰胺类合用可获协同作用, 一般不宜予独用于呼吸道感染的一 线治疗。
二.氨基糖苷类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的分类常用的抗生素有以下几个大类:一、β-内酰胺类,所有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均属于这个大类型。
二、大环内酯类,常用的药物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一般大环内酯类杀菌力不如β-内酰胺类,但是,可以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的时候作为替代品。
另外,也有一些特殊感染,如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可以用大环内酯类。
三、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氨基糖苷类大都有一定的耳毒性和肾毒性,现在临床上用的不多。
四、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等,副作用多,杀菌力要比前面几大类弱,现在已经基本淘汰。
五、喹诺酮类。
喹诺酮不是抗生素,属于抗生素以外的其他抗菌药物,但是,在临床上按照抗生素管理和使用。
这一大类包括诺氟沙星(也就是俗称的氟哌酸)、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副作用小,杀菌力强大,临床上应用广泛。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代表药: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甲红霉素、罗红霉素、泰利霉素等抗菌谱:主要针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厌氧球菌、以及对部分革兰阴性菌。
用途:治疗革兰阳性菌以及部分革兰阴性菌、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敏感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
另外,红霉素可用于治疗抗青霉素细菌感染,以及适合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使用。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代表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抗菌谱:主要针对革兰阳性菌、非肠球菌、部分需氧革兰阴性球菌以及各类厌氧菌。
用途: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关节感染,厌氧及需氧菌的混合感染如腹膜炎、盆腔炎、中耳炎、鼻窦炎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代表药: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大观霉素等抗菌谱:抗菌谱广,对各种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等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部分药物对于结核杆菌高效,但对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阴性球菌效果较差。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专家讲座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
第17页
革兰氏染色反应
• 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不一样反应,是因为它们细胞壁成份 和结构不一样而造成。
•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较厚(20~80nm)主要是由肽聚 糖和磷壁酸组成,仅有一层结构,主要成份为肽聚糖,占 细胞壁干重50%~90%。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 因为脱水而引发网状结构中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 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所以,展现 蓝紫色。
• 葡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球菌。 • 大肠杆菌属于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除
大肠杆菌以外,临床较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沙门氏菌、 克雷白杆菌)。
• 绿脓杆菌属于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是 临床常见较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
第15页
革兰阳(阴)性菌
• 常见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 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抗生素
• 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 活过程中所产生物质,含有抑制或杀灭细 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致 病微生物作用。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
第1页
抗生素分类**
• 依据抗生素化学结构和临床用途,可将抗 生素分为:
•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以及其 它主要抗细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 肿瘤抗生素、含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生素十 大类。
• 绿脓杆菌、肠球菌和阴沟杆菌多数菌株对 本品不敏感。
抗生素(的分类和应用
第20页
作用机制
• 头孢西丁经过与一个或多个青霉素结合蛋 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分裂活跃细胞细 胞壁生物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
• 各菌种有其独特青霉素结合蛋白,头孢西 丁与各菌种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影响着 该药品抗菌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
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
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
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其分类有以下几
种: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
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等。
(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