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主题单元设计

合集下载

政治:1.1.1《体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政治:1.1.1《体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福娃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 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 欢乐。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 得世界人民的喜爱。 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 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他的头 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 晶晶憨厚乐观,充满力量,代表 奥林匹克五环中黑色的一环
福娃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 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 圣火。欢欢是运动激情的化身, 他将激情散播世界,传递 更快、 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欢 欢所到之处,洋溢着北京2008对 世界的热情。 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 画中火焰的纹样。他性格外向奔 放,熟稔各项球类运动,代表奥 林匹克五环中红色的一环。
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 必修课程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
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 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政治 文化
(文化属于精神范畴)
经 济
文化建设的 (1)个人 (2)民族和国家 重要性? (3)目前国情
《文化生活》整体结构
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6、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 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 说明(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 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A
7、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申办2008年奥运会 ② 参加人大代表选举 ③ 参加元旦文艺晚会 ④ 买车购房 A.① ② B.② ④ C.① ③ D.② ③ 8、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B.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C.文化以物质为载体 D.文化素养是自然形成的
辨析点 (1)文化的转化性: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的两重性:具有阻碍和推动作用

高中《文化生活》必修三教案

高中《文化生活》必修三教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课后限时检测》,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设计)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进行新课)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二)文化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设计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设计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设计在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教学中,第一单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本单元以“青春激扬”为主题,选取了多篇富有时代特色和青春气息的文学作品,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青春的美好与力量,思考青春的意义和价值。

下面,我将对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进行大单元设计。

一、单元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和分析本单元的文学作品,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阅读中,能够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观点,对青春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在写作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对青春的见解和感悟。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包括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文学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美的独特感受。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春观念和价值取向,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对青春的赞美和激励,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二、单元内容本单元选取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雪莱的《致云雀》等诗歌,以及茹志鹃的《百合花》。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人以神奇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展现了大自然雄伟的力量和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精神。

3、《红烛》全诗以“红烛”为意象,通过对红烛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对牺牲自己、创造光明的理想的追求。

4、《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登山勇士在攀登峨日朵雪峰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5、《致云雀》诗人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对自由、光明和美好的向往。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一框 体味文化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一框 体味文化教学课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提示:(1)它们属于纯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一种 社会现象。
(2)属于文化,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 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3)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 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
产品
人类社会
物质活动 社会精神
社会实践 物质力量
物质载体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连一连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想一想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吗? 提示:不能。(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而“精神变物 质”不是无条件的。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的。
|易混易错| 1.纯自然现象有时也是文化现象。(×) 点拨: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纯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 形成的。(×)
点拨:文化素养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 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 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3)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能认为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 人成长都有促进作用。文化在性质上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 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 作用也不同。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理知识体系明目标学法1.结合具体现象,明确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形式。

2.明确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社会中的作用。

3.理解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4.理解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掌握科技创新对提升综合国力的影响。

考点一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1.理清——文化的含义(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外延: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形式①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②从动态角度看,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人们进行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图示法直观把握文化的内涵、外延与形式2.把握——文化的特点角度特点理解文化的本质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与人类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与人类个体文化是一种素养①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与物质载体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特点侧重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是非自然的文化是一种素养侧重于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针对的是文化的存在和传播考点二文化的作用1.认识——文化的实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了我国的基本文化制度和文化政策,分析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段视频是我国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它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请大家思考一下,文化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我们又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呢?”
(二)讲授新知(500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
3.结合时事热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等途径,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文化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1.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结合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提高文化素养。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8.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产生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分析文化现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3.实践操作,提高能力:
-安排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文化现象,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文化,追求真善美的情感态度;
4.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对社会、国家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体味文化”为主题,围绕文化的内涵、特征、影响等方面展开,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积极的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请举例说明你身边的文化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思考文化多样性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影响,讨论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3.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和观点,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中要体现出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避免空洞和泛泛而谈。
3.注意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保持作业整洁。
4.小组合作的作业,要明确分工,确保每位组员都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组织课堂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情感引导,价值观塑造: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人教版必修3:1.2.2文化塑造人生教案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人教版必修3:1.2.2文化塑造人生教案

1.2.2文化塑造人生教案一、教学设计意图:从文化活动一种形式—文学赏析入手,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文化活动中去亲身体验文化对塑造人生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而发展三、课程标准: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精心准备案例:(文学赏析材料)材料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一八二五年材料二: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材料三:乡愁 (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材料四: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材料五:强者的座右铭(詹姆斯)有时需要积极进取,有时需要稍敛锋芒;有时需要与众交溶,有时需要默默独居;有时需要相争,有时需要互爱;有时需要工作,有时需要游戏;有时需要哭泣,有时需要朗笑;有时需要发言,有时需要沉默;有时需要善握良机,有时需要屏息等待;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胜利者!二、呈现相关的案例用多媒体制作成课件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应课标
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赏析优秀文化产品,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这一专题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社会调查和课堂辩论,深化认识。让学生了解文化内涵和作用的知识,为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存在,理解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感受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以及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能够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赏析优秀文化作品
探究三韩国建立了“活力韩国”、“国家品牌委员会”等多个外宣平台,其文化产品出口额逐年增长。美国非常注重文化创新和开拓产业资源,不断汲取世界其他文化的精华。《花木兰》、《角斗士》、《功夫熊猫》等由外国传统文化题材改编的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热卖,凸显了其文化产业的汲取能力。
探究四 天津歌舞剧院推出“2012,龙年你好!”新春演出季,精选了该院创作演出的、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剧目,如:芭蕾舞剧《堂·吉诃德》和《天鹅湖》、歌剧《原野》、大型舞蹈专场晚会《津门舞韵》、民族管弦乐组曲《连年有余》、大型舞乐《异彩流金》、“节日序曲”——中国经典作品音乐会及综合歌舞晚会等,节日期间将相继亮相,密集上演。
2、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3、文化对人的影响
专题划分
专题一:文化与社会 ( 2课时)
专题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 ( 2 课时)
专题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化与社会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从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的角度展开,引导学生明确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感受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生活》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所需时间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探究,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对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增进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探究五 2011年11月9日,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西南大学交响乐团承办、西南大学协办的重庆市2011年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西南大学交响乐团进校园专场音乐会在西南大学合川校区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探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对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文化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不同的文化生活,增进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通过分析文化对人类产生影响的性质、方向和程度,领悟文化对人的影响。
本专题的逻辑结构是:由感受文化“万花筒”引出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由文化现象引出文化的含义及其特点──然后引出文化的力量──由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引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由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引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的内涵。
4课时(每周 2 课时,共 4 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400-600)
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首先让学生感受何为文化,也就是让学生把有人参与、文明的东西或成果与野蛮的、纯自然的区别开来。文化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生活中五彩缤纷的文化现象的问题。本单元从对社会和对个人的角度对文化的内涵、特点、作用进行分析,从知识的角度看,能使学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从学生学习角度看,有利于综合探究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本单元分三个专题:专题一是文化与社会,理解文化的内涵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专题二是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内容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及作用。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什么是文化?
2、 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视频、图片、音乐
常规资源
教材、同学们当地的风俗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内多媒体电脑
其 他
学案,学习笔记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探究一一 新华网厦门2012年1月17日电,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年会1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文化部副部长励小捷在会上提出,2012年文化产业要突出平台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文化科技创新、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发展6项重点工作。
探究二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速度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04年至2011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