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上语文 作业本答案
(部编版)语文作业本六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语文作业本六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第1课--北京的春节
基础在线
1.燃烧骆驼一眨眼小贩祝贺元宵节
2.(1)B (2)A (3)C
3.(1)√(2)√(3)×
4.(1)清一色:全部一个样子的
悬灯结彩:张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而喜庆、热锅。
(2)先总后分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儿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拓展天地
(1)Suì bì
(2)大年初一元宵节
(3)祝福吃到钱物的人,今年有格外好的运气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
(4)不能删“万万”表示程度,强调在元宵节吃汤圆的重要性,体现了短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2课--腊八粥
基础在线。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答案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衣裳柔美洒脱惊叹会心微笑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热情款待的情景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初入草原,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请写在下图中。
(2)用“——”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是使景物更有感染力。
(3)如果你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请你写下来。
5.读课文,完成练习。
(1)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填一填。
②㈠蒙汉人民联欢话别③蒙古族同胞盛情款待(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3)*生活中,你一这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请你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用“——”画出文中描写雨中丁香的句子,作者由此想到了印象派的画和紫色、白色融合在一起。
我发现雨中的丁香有妩媚的特点。
(2)作者认为之所以把丁香称为“丁香结”,是因为:①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象征着解不开的烦恼和愁怨。
(3)下面是三名同学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你认同谁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我认同C同学的观点,因为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经常遇到不顺心的事,但这样的人生才丰富多彩,这样的生活才充满乐趣。
5.*在文学作品中,许多花卉都被赋予某些特殊的含义。
照样子,连一连。
丁香雍容富贵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美丽愁怨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牡丹清雅脱俗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兰花孤傲坚贞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看到一望无际的平野,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要低。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半期考试附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半期考试附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hè nián biān pào zhǎ yǎn cāi xiǎngcǎi huìyōu shāng lǐ zhìjiě shì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王侯.(hóu hòu)机杼.(shūzhù)泣涕.(tì dì)盈盈.(yín yíng)日暮.(mù mò)皎皎.(jiǎo jiāo)擢.(zhái zhuó)迢迢.(tiáo zhāo)三、辨字组词。
详(_________)挽(_________)扶(_________)稿(_________)样(_________)搀(_________)抚(_________)搞(_________)四、小小动物真有趣,组成许多好成语,我会填。
过街老(____)气壮如(____)生龙活(____)守株待(____)叶公好(____)打草惊(____)顺手牵(____)杀鸡吓(____)呆若木(____)画虎类(____)杯弓(____)影亡(____)补牢五、选词填空。
消失消逝1.随着时间的(______),我们也逐渐长大成人。
2.天空中的雁群逐渐(______)在天边。
轻轻悄悄伶伶俐俐3.太阳他有脚啊,(______)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4.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______)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六、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什么能比这庄严的宣告更让人欢欣鼓舞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毛主席在群众一阵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们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部编六上语文作业本园地八答案

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大树,泥石流冲刷着它的根基,雷电劈裂了它的枝干,但它有着铮铮铁骨,如一位战士矗立在山上。
它的树干粗糙得开裂,硕大的树洞如一张大嘴,诉说着它所经历的风雨。
枝叶却仍繁茂,如一顶大伞,为人们遮阴。
树林的深处阳光温和地洒在树冠上,轻轻地走入树林的深处,一片欢歌笑语响起,那是鸟儿在歌唱。
一只只蝴蝶纷飞,一会儿在花枝旁舞蹈,一会儿停在花朵上歇息,一会儿汲取花蜜解渴,忙得不可开交。
花儿也不甘落后,争着开放。
阳光、雨露、泥土、花香,揉在一起,发酵、烘培,在一瞬间发散开来,沁人心脾。
树林的深处是温润的,快活的。
秋天的深处凉风习习,带领我们进入秋天的深处。
枫叶是火红,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比蝴蝶还绚烂。
田野里,是一片麦浪,风起浪涌,是望不到边的。
高粱与棉花,一个是刚烈的汉子,一个是柔情的姑娘。
脸上都是笑吟吟的。
你看,农夫的脸上也是笑吟吟的。
秋天的深处是丰收的歌。
心灵的深处心灵的深处是无尽的乡愁。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萧瑟的秋风吹来了心头绵延的愁绪,无尽的思念与感怀。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唯有心头化不开的浓愁常伴左右。
似雨,淋在心头,淋得悲凉;似酒,饮得酣畅,饮得热泪盈眶。
在心灵的深处,赏尽世间阑珊。
4.抄写一句你最喜欢的鲁迅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划线的句子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中年闰土饱经风霜呆滞麻木胆小世故。
(第二自然段外貌描写中看出“饱经风霜”,倒数第二自然段外貌描写看出“呆滞麻木”,第七自然段语言描写看出“胆小世故”。
2023-2024学年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与画线部分意思一致的词语填空(________)嘴(________)舌(________)通(________)达鸦雀(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目波澜(________)一叶(________)张(________)舞(________)美味(________)1.教室里非常安静掉根针都听得见 ________2.经过18年的努力奋斗曾经干涸的东居延海重现水势浩大的景象 ________3.春节期间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其中最吸引人的目光最惹人注意的要数“楹联花灯”了 ________【答案】七, 八, 四, 八, 无声, 引, 注, 壮阔, 知秋, 牙, 爪, 佳肴, 鸦雀无声, 波澜壮阔, 引人注目【解析】本题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七嘴八舌人多口杂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方便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引人注目引起人注意注目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要来了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就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变化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美味佳肴上等的精致可口的饭菜或味道鲜美的食品也指个人所定义的可口的食品形容食物可口美味让人赞不绝口1.形容教室里非常安静要选择“鸦雀无声”符合语境2.延海重现水势浩大的景象要选择“波澜壮阔”符合语境B.最吸引人的目光最惹人注意要选择“引人注目”符合语境2.看拼音写词语【答案】苔藓, 谚语, 嘴唇, 喧闹, 衣袖, 慷慨, 包裹, 和蔼, 伶俐, 键盘, 羞涩, 凝视【解析】3.我会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1.他用\underset\cdot扫(săo sào)帚把垃圾\underset\cdot扫(săo sào)进了簸箕2.水上\underset\cdot漂(piào piāo)着的小帆船真\underset\cdot漂(piào piāo)亮3.你有什么困难\underset\cdot尽(jìn jĭn)管说我们一定\underset\cdot尽(jìn jĭn)力帮助你【答案】1.sào sǎo2 .piāo piao3 . jin jin【解析】略4.我会照样子写一写1.一束一束束一片 ________2.看看看一看走走 ________3.红火红红火火开心 ________4.碧绿碧绿的树叶 ________的浪花【答案】1.一片片2.走一走3.开开心心4.雪白雪白【解析】略5.(1)春潮带雨晚来急 ________________5.(2)独在异乡为异客 ________________5.(3)________________ 路上行人欲断魂5.(4)________________ 春风送暖入屠苏5.(5)日出江花红胜火 ________________5.(6)________________ 沙暖睡鸳鸯【答案】(1)野渡无人舟自横【解析】(1)略【答案】(2)每逢佳节倍思亲【解析】【答案】(3)清明时节雨纷纷【解析】【答案】(4)爆竹声中一岁除【解析】【答案】(5)春来江水绿如蓝【解析】【答案】(6)泥融飞燕子【解析】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似乎(________)颤动(________)6.(2)选文中画“﹏﹏﹏”的句子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6.(3)从“不可计数”这个词知道枝干的数目很多你知道枝干数目多的原因是什么吗?请用“________”在选文中画出6.(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榕树的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好像抖动【解析】【答案】(2)大榕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解析】【答案】(3)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解析】【答案】(4)茂密的枝叶、顽强的生命力翠绿的颜色【解析】7.(1)根据阅读材料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1)“易拉罐”是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回收利用率高(________)(2)垃圾可以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________)(3)“废灯泡”属于有害垃圾(________)(4)所有纸张都属于可回收垃圾(________)7.(2)对于材料一中“杭州市三年的垃圾可填满整个西湖”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7.(3)如果想要快速判断某一物品属于哪一类垃圾我会阅读材料(________)如果想要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我会阅读材料(________)从中我了解到垃圾分类有以下好处(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7.(4)人人都知垃圾分类的种种好处但推行起来困难重重请你联系生活推想其中的一种困难并尝试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小题11【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3)二一减少人均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提高资源化利用的程度【解析】【答案】(4)人们并没有真正弄清各种垃圾的类别政府应该投放更多的渠道提高人们的认识如动作制作大屏幕滚放垃圾, 分类教具免费赠送等【解析】三、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综合实践芳芳一早来到教室见同桌军军正在抄袭同学的作业便说“军军你可真会为自己‘减负’啊!”军军脸一红赶紧把作业本还给同学自己埋头做起来(1)芳芳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2)你如何看待军军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军军自己不动脑子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 示例抄袭作业看起来省力又省时但是只是一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行为最终害的是自己但军军后面能意识到自己的, 错误并改正也是值得肯定的【解析】(1)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能力注意结合给出的材料分析语段中的军军自己不思考动脑只抄袭别人的作业”为自己减负”是指军军不动脑由此可知芳芳的言外之意(2)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敲能力所以学生完成此类题型时首先要对具体语境中的话语进行推敲找到其中的“潜台词” 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就可以明白说话人的主要意图然后再围绕已经意识到错误这一中心作答即可9.口语交际毕业在即请你为下图配上一段文字发一条微信朋友圈表达你对即将要离别的校园、老师及同学的真挚感情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六年我们在母校的悉心关怀下茁壮成长这六年我们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健康成长这六年我们在同学的爱心帮, 助下快乐成长【解析】这道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作答时只要表达出对母校、同学、老师的感谢与不舍之情即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5 七律·长征课时1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 bó yǘn yá tiě suǒ()()()()()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
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夸张手法。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写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D.《长征》写于1935年10月,作者是毛泽东。
四、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填空。
1.《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写于1935年10月,即。
2.作者不仅是一位家、家,还是一位伟大的。
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在途中战胜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精神。
3.“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古代指:后来通常用“三军”指。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的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别有。
六、写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时2一、课文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1.先将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用“泥丸”来比喻。
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3.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
“暖”字表达了红军“寒”字表现了。
4.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部编版六下课堂作业本答案(全)

部编版六下课堂作业本答案第一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万象更新彼此贺年燃放鞭炮通宵间断3、读一读,选一选。
(1)②(2)③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时间读者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对重点的风俗习惯也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1)气味色彩对联年画鞭炮(2)想让读者体会人们对除夕的重视,感受除夕佳节饱含的浓浓亲情以及北京春节浓郁的民俗文化。
(二)(1)用各种干果与蜜饯掺和而成的食物各种零食风筝、空竹、口琴等玩具。
(2)增加了语言的地方风味,富有生活气息。
(3)略第2课腊八粥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沸腾腊八粥惊异肿胀感觉解释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喝粥兴奋急切惊异喝粥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既突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渴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反映出一家人浓浓的亲情以及腊八粥带给人们的幸福和满足。
4. 照样子摘录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写下自己的感受。
摘录: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感受:从原材料、粥的浓稠度、煮粥时发出的声音等方面对腊八粥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正在锅中翻滚着的腊八粥。
摘录:“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
感受:这些细腻的描写,使腊八粥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从字里行间跳出来,香喷喷、甜腻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根据片段内容填空。
提到腊八粥,嘴里就立时生出甜腻的感觉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气香(2)煮粥时发出的声音腊八粥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吸引力,以及大家对腊八粥深深的喜爱(3)提起山粉饺,不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蹒跚学步的小孩都忍不住直流口水。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 第二单元句子专项 测试卷 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句子专项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_________一、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6分)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 )3.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二、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C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D 为人进出的们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33分)1.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了。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场上乱成了一团。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突然,郝副营长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空气是那么...明朗。
(用加点词语造句)...清鲜,天空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战士们站在战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