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参——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乡石柱子村

合集下载

丹东家乡特产

丹东家乡特产
我的家乡丹东特产
我的家乡丹东,夏无酷暑、冬无 严寒,年平均气温9℃,是中国东北 地区最温暖最湿润的地方之一,获 选为“中国十大养老胜地”之一。
其特产包括:东港杂色蛤、丹东板栗、 东港草莓、东港梭子蟹、东港大黄蚬、 凤城板栗、宽甸石柱人参、凤城老窖 酒、陶李板栗、蓝莓、夏家村草莓、 凤城老窖、丹东丝绸、艳红桃、丹东 朝鲜族打糕、大梭子蟹
我的家乡丹东,物产丰富, 风景优美,希望大家来作客。
石柱参
石柱参,又称柱参,全称石柱子参, 产于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村, 其上品可与山参媲美,为园参之冠。
丹东板栗
丹东板栗产于辽宁省丹东市。丹东板栗栽培 始于明末清初。果称栗子,可生食、糖炒、 烘食,还可制罐头,磨粉制糕,调羹烹菜。 丹东板栗分两种,一种是日本板栗,本世纪 初从日本引进,并集中大面积栽培。该种栗 子果实大,涩皮不易剥,口感差。一种栗为中 国栗,或称油栗,个头小,涩皮易剥,品质 优良。
叉子

说起丹东的美食,首屈一指当属叉子,其中尤 以孤山米叉子最好,在孤山,米叉 子、酱肉、 豆腐脑被冠以“小吃三绝”的名号。 丹东小城有这么一说:来丹东不看鸭绿江,算 你白来了;来丹东不吃米叉子,算你白吃了。 米叉子在丹东随处可见,无论是街头小吃点, 还是星级饭店,都能找到它的影子。
孤山杏梅

孤山杏梅以原产于辽宁东港市大孤山镇而得名, 因其个大,当地又称大杏梅,至今已有100多 年的栽培历史。 大孤山杏梅果实个大,核小、肉厚,平均单果 重76克,最大果重105克。果皮色黄、有红晕。 果肉柔韧多汁,甜酸可口,品质甚佳。除鲜仞 外,还可加工成罐头。近几年有少量出口,颇 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丹东泥螺

泥螺,学名吐铁,鸭绿江入海口的特产,在海 滩有淤泥的地方生长。是贝壳类软体动物,壳 薄,体表有粘液,大小如偏豆。泥螺含有丰富 的蛋白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泥螺含 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 份。泥螺营养丰富,又具一定医药作用。

林下石柱参栽培模式

林下石柱参栽培模式

2018 年第 5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42科研◎农业科学林下石柱参栽培模式纪宏清石柱子人参是由野山参驯化栽培而来的,其形酷似野山参,其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野山参相差相似。

其特点是芦头细长,15年生以上芦头长达6~8公分。

体形多为横灵体或顺灵体,膀头处有较多的细纹,参须数少而清晰,有明显的珍珠疙瘩,体重较轻,15年生左右单支重为20~25克。

宽甸县振江乡石柱子村是石柱参原产地,也是中国人参长脖品种的生产代表区,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有300公顷,但按业内学者利用中药材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国内约有1.6万平方公里区域适宜种植石柱参,94%以上面积分布于辽宁,随着科学认知水平的提高,届时石柱参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

1 选地石柱参为阴性植物,适于半干半旱肥沃土壤,土壤的PH 值为5.5~6.5左右,主要生长在海拔300~900米的天然林下。

1.1 植被:以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树高10~15米,郁闭度在0.6~0.8。

1.2 土壤:多选用表层含砂量在30%以上的腐殖质,底土为疏散的黄土,并有少量石砾。

1.3 坡度:以15°~40°的坡度为宜,栽植区选择坡的中下段为佳。

1.4 坡向以半阳半背为最佳,南坡土壤瘠薄易受缓阳冻,西坡易受风害,选地时要根据地形地貌灵活运用。

2 整地2.1 规划;在林地中、下部位种植,首先用绳量划种植区,每块种植区上下长8~10M ,宽为6~7M ,种植区间上下左右留出0.5米的作业道。

2.2 清林:清除林中小灌木及多年生杂草。

3 种子处理选成熟饱满、无病种子,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种15分钟,捞出阴干。

4 种子催芽采用室外催芽。

干籽6月中旬前开始催芽,水籽8月上旬开始。

选择背风向阳的场地,取用林地土做高20厘米,宽1米的床,根据种子多少,要求长度。

床面铺纱布,将沙子、林地土、种子按2∶1∶1比例混拌,湿度以松散湿润为宜。

【最新】关于柱参的介绍与历史-word范文模板 (4页)

【最新】关于柱参的介绍与历史-word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柱参的介绍与历史柱参的历史柱参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独产于辽宁石柱子村山上,不仅外形酷似野山参,而且药用价值也近似野山参。

外行人难以辨认,就连内行人也常常看走眼。

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有山东七翁到辽东鸭绿江畔的深山老林里采挖野山参,在一处发现大量的生长年久、品质顶级的野山参。

他们将成品野山参带走,把幼参与参籽就地栽种,并在此地立一石柱旁栽一榆树,作为日后寻找的标记。

此后人们便不断到这里采参,并安家落户,逐渐摸索出一套独有的栽培方式,遂发展成最接近野山参的独有人参品种,这就是柱参,也称石柱参。

现今老榆树树干与石柱已紧密融合为一体,成为柱参悠久历史的见证。

据《宽甸县志》记载的长寿老人阮公,生于乾隆廿五年(1760年),经历两朝七帝五总统,活了一百六十四岁,生前就居住在石柱子村附近,民间流传喜食柱参养生。

历史记载·宽甸县志记载柱参自清朝顺治十三年(1664年)奏请开垦,是清政府人参栽培开禁的首个试点。

·现存石柱子村的清朝光绪年间(1892年)“奭公德政”碑,是柱参种植历史实证,并说明了当时柱参的重要地位。

·民国初期,在当时东北最大的人参市场—营口,柱参享有“柱参不到不开行”的市场标杆地位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至1978年,柱参种植遭到破坏,最低时仅存200帘,几近灭绝。

·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柱参传人王奎荣的带领下,高品质的柱参种植产业获得新生,并销往国内外市场。

柱参传人王清泉生生元公司高级顾问、柱参种植专家、柱参传人王清泉,生于柱参种植世家,自幼随父王奎荣种植柱参,其种植的柱参参园被政府确定为“柱参示范基地”。

柱参传说1)会长高的石柱子:据石柱子村70多岁的村民王淑荣说,她爷爷13岁时,就从山东来到这里,开始了种植石柱参的生涯。

林下石柱子参实用栽培技术

林下石柱子参实用栽培技术
1 . 1 土 壤 的 选 择
土有矿
物质 和有机物质 , 有清香 味或中药味 , 具有 团粒结构 , 肥 沃疏松 , 通透 性 良好的微酸性壤土 和沙壤土为宜 。腐殖质层 深厚( 1 0 C M
左右 ) 有黄泥底 , 不漏水 , 底为块粒状 , 呈亮褐色 , 土壤温 度适宜 , 蓄水透气性 良好 , 上松下 紧, 松而不散 , 紧而不坚 。
2 0 1 6 年第3 期( 下半月)
科研 ◎技术 雉广
林下石柱子参实用栽培技术
卞 晓 云 ( 辽 宁 宽 甸 县 双 山子 镇 农 技 中 心 。 辽 宁 宽甸 1 1 8 2 0 0)
【 中图分 类号】 ¥ 5 6 7 . 6 3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3 — 1 6 5 0( 2 O 1 6 ) 0 3 — 0 1 8 7 — 0 1
4 管理
4 . 1 光、 湿调控 要 根据柱参生长年限 、坡 向调整林 间透光 度 。每年夏秋 两 季, 注意林 间观 察 , 对郁 闭度过大 的地方做 好标记 , 于冬季清理 树 冠枝权 ,对郁闭度过小的地方用铁丝 与周边树 枝互拉遮光 或
补栽刺槐 。 经常清理排水沟 , 保持畅通 , 使雨水雪水及 时排 除, 如 早春冰 雪融化和雨季 , 可搂 出床面树 叶 , 使 土壤水 分达 到正常标 准后再覆 盖上树叶。干旱季节如发现参体裸露及 时覆 土补足覆
石柱参传 统的栽培方式是毁林栽参 ,随国家实施天保 工程 后, 导致石柱参 生产 处于停 顿状态参 , 致使林 参用地 矛盾突 出 , 为 了保护生态环境 , 解决参林 矛盾 , 延 续发展 石柱参产 业 , 科 技 人 员提 出了发 展林下石柱参 , 让柱参 回归大 自然的发展理念 , 引 导参农进行林 下柱参栽培 ,经多年试验试范林 下栽 培柱参技术 已获成功。 目前 , 石柱子村 已有 5 7 3 户农民发展柱参产业 , 占全村农 户 总数 的 5 2 %, 发 展林下柱 参 已达 到 5 0 0 0 多亩 , 全镇年 产鲜柱 参 1 0 0 0 0 公斤 , 年产值 8 0 0 0 万元 , 纯收入 5 0 0 0 万元 , 仅此 一项 , 全 村人均增收 6 3 1 9 . 0 0 元。 解 决了 1 0 0 0 多人 农村剩余 劳动力就业 。 1 建 园

人参

人参

边条人参:指经过二、三小时蒸煮后干燥,侧根较长的人参。:指经蒸煮后干燥的人参须根。
植物分类 一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一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 按人参产区栽培特点分类 普通参 采用一次移栽,6年收获。 边条参 采用两次移栽。6-8年收获。 石柱参 主产辽宁宽甸。采用直接播种或育苗移栽,培育15 年左右收获。 按加工方法分类 生晒参 红参 活性参 保鲜参 糖参 蜜制人参 大力参 水参 皮 尾参 掐皮参 白干参 工艺参等 产地分类
【回脖芦】指人参根茎螺旋状排列,芦弯不直。也称拐脖芦。 【参 艼】指人参根茎上生出的不定根。 【枣核艼】不定根膨大,两端尖细,形如大枣的核。 【蒜瓣艼】不定根膨大,但一头钝圆,另一头尖细,形如蒜瓣状。 【顺长艼】不定根上端稍粗,向下渐均匀而细长。 【毛毛艼】不定根又细又长。 【掐脖艼】根茎基部生长两个对生的不定根。 【对生艼】根茎上生出两个对生的不定根。 【护脖艼】根茎基部生长有一个不定根。 【兔耳艼】根茎上的不定根旁伸或向上翘。 【端肩膀】主根头部形如草帽顶上之钝圆的形状。 【柳肩膀】主根头部上细圆而下宽,故称“柳肩膀”。 【武 形】主根下部有二条支根,分开成八字形。 【灵 体】人参体态玲珑、样子好看,体腿明显可分,腿多为两个,分叉角度大者, 按其形态可分菱角体、跨海体、元宝体、疙瘩体。 【笨 体】指人参根挺直,体态不美观,两腿不均称。 【横 体】指人参根粗短,两腿多向旁伸者。 【顺 体】指人参根顺直。 【皮条须】须根疏生、清秀而不散乱、犹如鞭梢的皮条,自上而顺下。 【珍珠点】须根上生长着一些疣状突起,形似珍珠称为“珍珠点”。 【螺旋纹】主根上部,生有紧密的环形纹,纹深而细,皱纹略显得向上兜皱。 【断头纹】横纹粗而浮浅,不连贯。 【跑 纹】指人参主根的横纹从肩膀头处下延至深根的中部或中下部。

人参

人参

人参1、基本信息人参,别名白参、生晒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之功效,是传统常用大宗中药材。

2、资源现状(1)目前市场流通的野山参极少,主要是种植,具体种植区域如下:(2)产区迁移人参在明末以前,药书记载的是上党地区出产,也叫上党参,很多人认为古代的人参其实是现在的党参。

但从史料记载的图形来看就是现在的人参品种,而不是党参。

古代的上党地区主要指现在山西的长治和晋城两市,当地人参是是参中的上品。

到明末以后,上党地区已被采挖殆尽,为了保证药用,开始大量引入辽东人参。

在明末时期,人参野生的量还是比较大,完全可供应药用。

(1)人参最初的主产地在辽宁新宾和桓仁到了明末清初,由于满族人把长白山作为自己的祖居宝地,把辽东人参当做奇珍,禁止外人采挖,药源出现了严重紧缺。

从而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人参种植,最早的集中种植区在辽宁省宽甸县振江乡石柱村。

并且最初人参种植不是在林下而是在缸里的,这就是“石柱参”的来历。

到了清朝中后期,满清衰落,对长白山地区的监管放松,人参出现了半官控半私人的发展过程,逐渐把产地转移到辽宁的新宾和桓仁两地。

一直到民国初期,辽宁都是人参主产地,几乎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2.吉林通化成为人参第二轮迁移的主要目的地种植过人参的人都知道,在还没有大规模大田种植之前,人参几乎都是林下种植的,而且从前也没有那么多的农药来杀菌。

因此,人参栽培过的土地,几乎要30年以后才能再次轮做。

随着新宾和桓仁参土(宜种人参的林地)消费殆尽,在民国期中期,人参开始向吉林通化地区转移。

主要在通化周边地区和集安县,白山地区的靖宇和抚松也开始有小规模的种植。

在民国时期,通化地区的产量后来居上,接近辽宁产量,两地共同占了全国总产量的90%。

3.人参产地的第三次转移,是大家熟知的长靖抚地区随着人参种植的进一步发展,抚松县在建国后人参种植规模已经开始超过通化地区和新宾桓仁地区。

新版参茸中药知识资料

新版参茸中药知识资料

参茸知识目录表人参、高丽参 (2)东洋参、石柱参、白糖参 (4)生晒参、鲜人参、西洋参 (5)鹿茸 (7)鹿尾巴 (8)鹿筋、鹿鞭 (9)冬虫夏草 (10)燕窝 (11)雪哈膏、海马 (14)海龙 (15)蛤蚧 (15)灵芝 (16)三七 (17)天麻 (18)羚羊角 (19)海蛇 (20)石斛 (20)干贝 (21)海底椰 (22)花胶 (23)海星 (24)天然牛黄 (25)西红花、鳄鱼肉 (25)海麻雀、彭鱼腮 (26)麝香、白花蛇、熊胆 (27)熊胆 (28)阿胶 (29)中药类常用中药的炮制与分类 (29)中药炮制方法摘要 (34)中药煎法 (35)常用中药价格表 (36)门店常用中药方 (37)孕妇中药用药禁忌 (38)常见有毒中药 (39)中医忌口简介 (40)大参林参茸培训资料一、人参【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全世界按地域的不同主要包括有四大类:中国人参、高丽人参、东洋人参、西洋参。

栽培者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参”,习称“籽海、籽扒参”。

林下参或园参挖取遗漏者又经多年长大称“池底参”,野生环境中的人参称“野山参”。

【产地】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主要为园参。

【采收加工】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除去支根,晒干,称“生晒参”,如不除去支根晒干,则称“全须生晒参”;取洗净的鲜人参,经蒸制后干燥,称“红参”,其中形态较好,芦长、身长、侧根长者称“边条红参”;不具此特征的称“普通红参”。

红参经精选后再深加工制作成各种品牌商品,如正官庄人参、正韩庄人参、华韩人参、新开河参、新开河高丽参、石柱参等。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

入脾、肺经。

【功效主治】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克,大剂15~30克;亦可熬膏,或入丸、散、炖服。

人参的种类有哪些

人参的种类有哪些

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人参可以续命的说法。

虽然这一说法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却口耳相传多年。

对人参的功效有大致的了解,人参的种类你又知道多少呢?1、石柱参石柱参是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子村特产,中国人参中的优良品种,因产地而得名。

具有芦长、体灵、皮老纹深、皮条须、须根上生有较多的珍珠疙瘩,体形千姿百态,深受用户欢迎。

石柱参药性较强,15年以上的石柱参药用价值近似野山参,总皂甙含量远远高于一般园参。

2、野山参野山参主要在北纬33度—48度乔木、灌木、杂草组成的针阔叶混交的森林中生长。

由鸟兽等自然传播播种,非人类种植。

主要出产在俄罗斯、中国、朝鲜。

人参里很好的一种,人参皂苷含量高,价格也高。

一株上百年10g左右的野山参竟能达到十多万元rmb。

3、林下参林下参是通过人工播种到乔木、灌木、杂草组成的针阔叶混交的森林中,播种后任其纯天然生长(生长于深山密林15 年以上可称为野山参)。

野山参存活率很低,数量无法统计。

人为将人参播种在与野山参一样的环境下,可以提高产量。

4、移山参移山参是将野山参的幼苗从野生自然环境移栽到山地池床种植环境。

但是野山参濒临灭绝,难以寻找,现将林下山参的幼苗从野生自然环境移栽到山地池床种植。

还有一种是将园植的人参幼苗移植到山野林下,使其在野生环境下自然生长,这种也称为移山参。

5、园参园参是人工播种与人工制成的参床上生长出的人参。

6、西洋参原产于加拿大的大魁北克与美国的威斯康辛州,加拿大所产的叫做西洋参,美国所产的叫做花旗参。

中国北京怀柔与长白山等地也有种植。

7、红参人参的熟制品。

其加工方法是用人参经过浸润、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等工序而成。

8、高丽参高丽参指的是朝鲜半岛产的红参。

9、池底子参池底子参指的是园参在收获或移栽过程中被遗漏在参园中,继续在撂荒的老参地里自然生长了若干年,后被发现采收做货的人参。

10、趴货、觅货趴货是指人参在生长过程的某阶段在人工池床中度过,统称“趴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柱参——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乡石柱子村
石柱参也称柱参,是我国人参中的优良品种。

石柱参原产
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乡石柱子村,因此得名。

该村位
于鸭绿江北岸,属于长白山余脉,山多水多、山高林密、湿度
较大,是盛产山参的地方。

石柱参产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乡石柱子
村, 因此得名。

该村位于鸭绿江畔,属于长白山余脉,山高
林密,是盛产山参的地方。

石柱参以其独特的栽培方式和特定的气候条件而具有野生人参基本形体特性、药理药性和相应价值的特殊类型的商品参,石柱参有" 园参之冠" 、" 赛山参" 之美称。

石柱参已有300 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人参中的珍贵品种,石柱参以其芦长体灵、皮老纹深、须长须清、须有珍珠疙瘩、药效高,形状类似野山参等优点而驰名中外,深受用户欢迎。

石柱参一般培育15 ~20 年才起收,有的可达30 年才采收。

功效:具有滋补强壮、补气、固脱、安神、生津、止渴、明目、开心、益智功效;具有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能力,降低疲劳,提高血液中血红素的含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镇静大脑、调节神经、促进代谢、恢复疲劳功效;具有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改善骨髓造血能力、活跃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功效。

对于治疗虚症发热、内伤中风、病后体虚失血、治虚脱及心血管疾病,胃和肝脏疾病、糖尿病,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症等有较好的疗效。

久服柱参可强身、健体、美容、延年益寿。

现在临床验证还具有抗癌作用。

食用方法:可以泡酒、炖鸡、熬汤、煲羹(加冰糖)、鲜吃、蒸吃都可以。

用量:参酒(1000毫升酒、100克参(鲜参)还可以加入蜂蜜20克.大枣10克.枸杞子10克.鹿茸5克.五味子10克)每日睡前服用20毫升。

石柱参源于野山参品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因其独特的栽培方式和特定的气候条件,采大自然之灵气长成,使其具有野生人参基本形体特性,经过世代相传,参农积累了一套栽培石柱参的绝技,培育出的上品石柱参可以和野山参媲美,石柱参因此博得了中国“圆参之冠”、“赛山参”之美誉。

石柱参具有芦长、体灵、皮老纹深、皮条须、须根上生有较多的珍珠疙瘩,体形酷似野山参等优点而驰名中外,体形千姿百态,深受用户欢迎。

石柱参分为四个品系:即园芦、竹节芦、线芦、草芦四种,虽然均属于长脖类型,但各有其特点:(1)园芦:参芦的下部无芦碗,只有上部生有4-5个交错的芦碗,15年生的园芦长6厘米以上。

园芦参是大圆膀头,体形美观大方,婀娜多姿。

(2)竹节芦:参芦似竹节状,是同年生人参中芦头较长的一种。

15年生的竹节芦人参的芦长7厘米以上。

竹节芦参是大膀头,造型娇美多姿,多为灵体。

(3)线芦:芦头细长如线,15年生的线芦人参,芦长达8厘米以上。

参体小,根重仅有5-10克,产量较低。

(4)草芦:芦较粗大,芦碗较多而大。

15年生的芦长6厘米以上,多顺体,但生长较快、产量较高。

石柱参的药用功效:石柱参药性较强,栽培15年以上的石柱参药用价值近似山参,人参总皂甙含量远远高于一般园参,近代药化证明:石柱参含有多种人参皂甙,如:Ro、Rc、Re、Ra1、Ra2、Ra3、Rb1、Rb2、Rb3、Rf20-gle-Rf、Rgl-2、Rhl、20R-Rhl等人参皂甙和抗衰老成份麦牙酚以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人参多糖等,特别含有抗癌的单体皂甙Rh2。

临床研究证明,石柱参有抗糖尿病、抗衰老和抗癌作用、能有效增强大脑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并具有山参的抗疲劳、抗缺氧、耐高低温的药理作用。

商品石柱参种类:商品石柱参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晒参,另一类是红参。

生晒石柱参:其产品特征与做货方式和生晒山参基本一致,多为礼品参。

石柱红参:其产品特征具有独特体长、色均匀、角质透明、质实而重的特点,有单支礼品装、盒装、散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