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初、中级)》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初、中级)》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知识一、水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一)水与水体污染1、水与水循环(1)熟悉水环境保护采取限制或消除排入水体和水域的污染物的措施,使河流、湖泊、海洋、水库等水体和水域维持其应有的正常功能。

(2)熟悉水循环基本原理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水分不断的蒸发和蒸腾,并汽化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形成云,又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传播到各处,遇到适当的条件时即成为雨或雪而降落到海洋和陆地。

这些降落下来的水分,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土壤或地下水;一部分经植物吸收后再经枝叶蒸腾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可直接从地面蒸发而发散;一部分可能顺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泊流入海洋,再经水面蒸发进入大气圈。

这种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称作自然界水循环。

2、废水的来源与污染物(1)掌握废水的来源与特性根据来源不同,废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退水三大类。

生活污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厨房洗涤污水。

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水。

工业废水分为生产污水和生产废水。

生产废水是指较清洁,不经处理即可排放或回用的工业废水。

而那些污染较严重,须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的工业废水就称为生产污水。

农业退水: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等过程排出的污水称为农业废水。

污染物种类:�物理:颜色、浊度、温度、悬浮固体、放射性�化学:pH、COD、BOD5、TOC、氨氮、石油类、苯类�生物: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埃希氏大肠菌、细菌总数等水质指标:�物理:水温、悬浮物(总不可滤残渣,0.45μm 滤膜截留物质的质量,105℃烘干)、浑浊度(水中含有胶体状态和悬浮状态的杂质引起水的浑浊程度)、色度、臭和味、电导率等�化学指标:�杂质或污染物质的单项指标:如锰、铁、氯化物等;�无机特性的综合指标:pH、酸度、碱度、硬度、总含盐量、氧化还原电位等;�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COD(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氧化剂的量),BOD5(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TOC�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埃希氏大肠菌、细菌总数等�放射性指标: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单位 Bq/L(二)废水处理方法1、熟悉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复习资料

中级考试大纲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一、水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一)水与水体污染1.水与水循环2.废水的来源与污染物(1)废水的来源与特性废水按其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①生活污水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排出的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大量的病源微生物,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极不稳定,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

细菌和病原体以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为营养而大量繁殖,可导致传染病蔓延流行。

②工业废水是指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它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

生产污水较生产废水更具有污染性。

③降水是指地面径流的雨水和融化的冰雪水。

(2)污染物的种类及水质指标①污废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A.水温B.色度:悬浮固体形成的色度称为表色,胶体或溶解物质形成的色度称为真色。

C.臭味:生活污水由有机物腐败产生的气体造成,工业废水由挥发性化合物造成。

D.固体含量:TS=SS+胶体和溶解性固体(DS),SS=VSS+NVSS(灰分)。

②污废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A.无机化学性质及指标a)酸碱度b)氮、磷:有机氮与氨氮合成凯氏氮,凯氏氮与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合称总氮。

氮、磷的主要危害是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会引起有毒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呈胶质状藻类覆盖水面,呈暗红色,故称“赤潮”或称“水华”。

同时水体中DO迅速降低,鱼类大量死亡。

一般认为总磷与无机氮浓度分别达到0.023mg/l和0.31mg/l时,标志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c)硫酸盐与硫化物:H2S浓度达0.5mg/l时即有强烈臭味,浓度50~100mg/l时60min以上会致人残疾,浓度600~1000mg/l时30min内会致人死亡。

污水生物处理的SO42-允许浓度为1500mg/l。

d)氯化物:生活污水中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

氯化钠浓度超过4000mg/l时对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e)非重金属无机有毒物质:如氰化物(人类摄入致死量是0.05~0.12g)、砷化物(对人类的毒性有机砷>亚砷酸盐>砷酸盐)等。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复习资料(一)大气污染物的形成1、大气污染(1)了解地球大气层:大气组成和大气结构A:大气组成:自然状态下,大气是由混合气体、水汽和杂质组成。

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为78.09%的氮,20.94%的氧,0.93%的氩。

这三种气体占总量的99.96%,其它各项气体含量计不到0.1%,这些微量气体包括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

在近地层大气中上述气体的含量几乎可认为是不变化的,称为恒定组分。

在干洁空气中,易变的成分是二氧化碳(CO2)、臭氧(O3)等,这些气体受地区、季节、气象以及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含量在20km以上明显减少。

B:大气结构:大气结构是指大气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性的状况。

在垂直方向上,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大气垂直运动的情况。

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等5个层次。

随着距地面的高度不同,大气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变化。

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可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上界为85km左右)、热成层(上界为800km左右)和逸散层(没有明显的上界)。

(一)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12km.对流层集中了占大气总质量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汽量,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

该层的特点有: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由于对流层的大气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但能吸收地面反射的能量所致。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近地表的空气接受地面的热辐射后温度升高,与高空的冷空气形成垂直对流。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绝大多数在对流层聚集。

因此,对流层的状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最大,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上界伸展至约55km处。

在平流层的上层,即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北京市中级职称复习资料——固废方向

北京市中级职称复习资料——固废方向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知识一、水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一〕水与水体污染1、水与水循环〔1〕熟悉水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有量和质两个方面。

以水质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规划提出各种措施与途径,使水体不受污染,以保证水资源的正常用途,满足水体主要功能对水质的要求。

《排水工程》P43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

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有: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类。

《排水工程》P13 水体水质评价是根据监测取得的大量资料,对水体的水质所做出的综合性的定量评价。

通过对水体的水质评价能够判明水体被污染的程度,为制定水体的综合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水环境容量的定义是: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条件下,水体所能接纳的最大允许污染物负荷量,又称水体纳污能力。

〔2〕熟悉水循环基本原理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海洋外表的水蒸发到大气中形成水汽,水汽随大气环流运动,一部分进入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雨雪等降水;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转化为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又回到海洋,由此形成淡水的动态循环。

这部分水容易被人类社会所利用,具有经济价值,正是我们所说的水资源。

通过水循环,海洋不断向陆地输送淡水,补充和更新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从而使水成为了可再生的资源。

水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水循环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的能量。

2017年环境工程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版

2017年环境工程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版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学习资料编写前言本文件后附的学习资料,虽然不是绝对xx 的教材,但是都是本人在百度、道客88、豆丁网上找了很多相对xx 的资料,当然也花了不少积分银子之类的,而且还找了大量的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课中的资料、高效课件等网络教材等才汇编而成,花费了我三天时间临到考前前一天才弄好。

以供同行学习。

根据大纲已经几乎都做了一一对应教材。

考前我们都找了很多资料,但是网上都没有相关介绍,导致很多人都不清楚考试内、XX ,而且除了大纲没有任何可以值得学习借鉴的XX ,论坛上也没有相关内容。

所以很多考生很茫然。

前天,我经过了一次这个考试,由于考前做了很多详细的准备,所以整体感觉很简单。

今年2016年4月15日我参加了考试,XX这边题目考的不是很难,特别是计算题,基本上就是白给的十分。

题目以判断题20分单选20分多选40 分,简答题10分,计算题10分的考试结构。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45 分的公共基础,第二部分是55分的专业课,上述题型各占一半。

一共六篇卷子,考试时间是三个小时,早晨9 点考试。

简单到大部分人都能在1.5 小时内完成,2小时基本上都能交卷。

题目都不难,看懂不难,有思路不难,但是做好不简单,出题人的水平不高,很多题目如果深究的话其实还是有些矛盾,水平过高的人看了以后容易造成误解,题目其实考的全是细节,最基础的细节知识,没有偏题怪题难题。

考题都是基础的XX,不复习能考50分问题不大,复习考80分不难,但是由于第0 页共176 页2017年环境工程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版这个关系到评审,要知道评审的时候,这个成绩是参考成绩的,考60 分只能说明你有资格评审,但是不能绝对说你能审过去。

所以大家都必须考高分,否则分数偏低的话评审的时候让评审的老师专家们看到后也很麻烦很为难,毕竟有通过率控制着,你基础课考试分数低的话,不卡你卡谁?关于2012年考的我还记忆犹新,考题很基础:判断题选择题基本上就是白给分的,什么地球含水比例、垃圾三化原则、噪声定义、氧化沟的常见种类、氧化塘种类这样的xx、考厌氧接触法、厌氧流化床、温室气体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大气层结构、平流层对流层的高度厚度。

全国环境中级职称专业考试复习题2023

全国环境中级职称专业考试复习题2023

全国环境中级职称专业考试复习题2023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以下哪种污染物是主要的酸雨成因?A. 二氧化硫B. 二氧化氮C. 一氧化碳D. 臭氧2. 核电站是一种清洁能源,它通过下列那一种原理来发电?A. 核聚变B. 核裂变C. 光伏效应D. 风能利用3. 以下哪个组织负责全球环境保护?A.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B. 世界银行C. 亚洲开发银行(ADB)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二部分:填空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1.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内不同生物种类的 _________。

答案:数量和多样性2. 请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定义。

答案: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并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划定的地区。

3. 地球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是 ___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第三部分:论述题(共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答案: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许多生态系统发生变化,部分物种的栖息地受到破坏,适应能力较弱的物种可能无法适应新环境而灭绝。

同时,气候变化也影响了生物物种的分布和迁徙规律,加剧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冲突等等。

2. 请简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答案:垃圾分类是一种有效的环境保护举措。

正确分类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垃圾资源的再利用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此外,垃圾分类还可以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向,应该得到广泛重视和推广。

...以上是《全国环境中级职称专业考试复习题2023》的部分内容,希望对备考有所帮助。

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环境保护中级职称考试大纲—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环境保护中级职称考试大纲—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环境保护中级职称考试大纲—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及内容环境保护中级职称考试的目标是评估环境检测专业人员的综合能力,以确保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本考试大纲旨在明确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的核心内容,并对考试的范围和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1. 考试范围本次考试涵盖环境检测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实务技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1 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和政策- 熟悉国家和地方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并理解其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

1.2 环境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掌握环境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方法,包括土壤、水体、大气、废气等各类环境样品的采集工艺、样品保存和样品处理等。

1.3 环境样品的分析与检测- 理解常见的环境样品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包括物理分析、化学分析和生物分析等,在实验室环境中能够准确地进行样品检测和分析。

1.4 环境检测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掌握各类环境检测设备的操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气象仪器、气体检测仪、光谱仪器、质谱仪器等,并能熟练进行设备的维护和调试。

1.5 环境数据的处理与评价- 熟悉环境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评价等,并能够合理地解释监测结果。

2. 考试要求本次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方面的综合能力,具体要求如下:2.1 知识掌握- 具备扎实的环境检测基础知识,了解环境监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2.2 技能应用- 能够准确地进行环境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熟练掌握环境样品的分析与检测技术。

2.3 设备操作- 具备熟练操作环境检测设备的能力,并能进行设备的维护和调试。

2.4 数据处理与评价- 能够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客观的处理与评价,提供准确的监测结果和分析报告。

二、考试方式和评分标准环境保护中级职称考试采用闭卷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3小时。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考试内容本次考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环境污染学基础1.环境污染及其特点;2.环境污染的分类;3.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4.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二、环境监测及预测1.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技术要求;2.工业排放、水体和空气污染物的在线监测技术;3.环境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三、环境治理技术及管理1.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2.环境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理技术;3.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及其实施。

考试形式本次考试为笔试,主要采用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种。

考试重点1.掌握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种类和防治措施;2.熟悉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技术要求;3.掌握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和环境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理技术;4.熟悉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及其实施。

考试参考书目1.《环境科学概论》,刘怀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2.《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王浩,科学出版社,2012年;3.《环境监测实验原理与方法》,周棉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环境治理工程原理与设计》,杨鲁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及实务》,杨岚,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年。

考试要点1.考生应该熟练掌握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种类和防治措施;2.考生需要熟悉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技术要求,重点掌握工业排放、水体和空气污染物的在线监测技术;3.考生需要掌握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和环境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理技术;4.考生需要熟悉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掌握按处理程度分类: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城市污水成分的 99.9%是水,固体物质仅占 0.03%~0.06%左右。城市污水的 BOD 一般在 75~300mg/L。 根据对污水的不同净化需求, 废水处理的各种步骤可划分为一级、 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废水中悬浮固体和漂浮物质,同时还通过中和或均衡等预处理 对废水进行调节以便排入受纳水体或二级处理装置。主要包括筛滤、沉淀、浮选等物理 处理法。经过一级处理后,废水的 BOD 一般只去除 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仍需 进行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废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主要采用生物处理 和絮凝等方法,BOD 去除率可达 90%以上,处理水可以达标排放。生物法主要是除去 一级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 絮凝法是去除废水中的无机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物或低浓度 有机物。 三级处理:是在一级、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对难降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 质进一步处理。控制富营养化或达到使废水能够重新回用。采用的方法可能有混凝、 过 滤、离子交换、反渗透、超滤、消毒等。
� �
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埃希氏大肠菌、细菌总数等 放射性指标: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单位 Bq/L
(二)废水处理方法 1、熟悉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铬、 铵类、苯并(a)芘等,还可诱发癌症。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 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镉污染的水、食物, 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 20 毫克,就会造成死亡。铅造成的中毒, 引起贫血,神经错乱。六价铬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饮用含砷的 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 皮 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 对 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 氰 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 竭窒息死亡。我们知道,世界上 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 传 染性肝类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 �
杂质或污染物质的单项指标:如锰、铁、氯化物等; 无机特性的综合指标: pH、酸度、碱度、硬度、总含盐量、氧化还原电 位等;

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 COD(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 氧化剂的量) ,BOD5(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 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TOC
3
④泡沫分离这种方法是把空气吹入废水中,或者在废水中投放表面活性物质,使水 中形成许多泡沫,水中表面活性或非活性污染物质吸附在泡沫上,升至水面,不断刮去 泡沫,就能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⑤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可分为电渗析法、 扩散渗析法、 反渗透法和超滤法四种形式。 a.电渗析法:溶液中的离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有选择地通过离子交换膜进行 定向迁移,此法多用于海水和苦咸水除盐、制取去离子水等。 b.扩散渗析:即为浓差渗析,利用半透膜(只能透过溶剂或只透过溶质的膜)使 溶液中的溶质由高浓度一侧,通过膜向低浓度一侧迁移。此法主要用于酸、碱废液的处 理、回收和有机、无机电解质的分离、纯化。 c.反渗透:以压力为推动力,把水溶液中的水分离出来,同时分离、浓缩溶液中 的分子态或离子态物质的方法。反渗透法在化工分离技术、硬水软化、制取高纯水和分 离细菌、病毒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d.超滤法:是以压力为推动力,使水溶液中大分子物质和水分离。其本质是机械 筛滤。在这种方法中,膜表面孔隙大小是主要控制因素。 生化处理法: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将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达到废水 净化的目的。根据废水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废水的生物处理 分为好气和厌气生物处理两类。 ①好气生物处理法:在废水中通过大量空气,促使好气微生物大量繁殖,并注意调 节 pH 值(6~9) 、温度(20~30℃)和增加必要的养料(BOD∶N∶P=100∶5∶1)等, 使之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它们能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大量分解,分解为 CO2、 H2O、NH3 和硫酸盐、磷酸盐等,达到去除有机污染物质的目的。 ②嫌气生物处理:是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嫌气微生物来进行废水处理,这种办法常 用于处理有机质含量高的废水,即生化需氧量在 5000~10000mg/L 以上的废水。 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如,用沉淀法去除水中 相对密度大于 1 的悬浮颗粒的同时回收这些颗粒物;浮选法(或气浮法)可去除乳状油 滴或相对密度接近 1 的悬浮物;过滤法可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蒸发法用于浓缩废水中 不挥发性的可溶性物质等。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处理回收可溶性废物或胶状物质。如,中和 法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萃取法利用可溶性废物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 酚类、重金属等;氧化还原法用来去除废水中还原性或氧化性污染物,杀灭天然水体中 的病源菌等。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 如,生物过滤法和活性污泥法 用来处理生活污水或有机生产废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掌握污染物种类及水质指标
污染物种类: � 物理:颜色、浊度、温度、悬浮固体、放射性
� �
化学:pH、COD、BOD5、TOC、氨氮、石油类、苯类 生物: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埃希氏大肠菌、细菌总数等
水质指标: � 物理:水温、悬浮物(总不可滤残渣,0.45μm 滤膜截留物质的质量,105℃烘 干)、浑浊度(水中含有胶体状态和悬浮状态的杂质引起水的浑浊程度 ) 、色 度、臭和味、电导率等 � 化学指标: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 》 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一、水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 (一)水与水体污染 1、 水与水循环 (1)熟悉水环境保护
基础理论知识
采取限制或消除排入水体和水域的污染物的措施,使河流、湖泊、海洋、水库等水 体和水域维持其应有的正常功能。
(2)熟悉水循环基本原理
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水分不断的蒸发和蒸腾,并汽 化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形成云, 又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传播到各处, 遇到适当的条件时 即成为雨或雪而降落到海洋和陆地。这些降落下来的水分,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土壤 或地下水;一部分经植物吸收后再经枝叶蒸腾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可直接从地面蒸发而 发散;一部分可能顺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泊流入海洋,再经水面蒸发进入大气圈。 这种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称作自然界水循环。
(2)掌握大气污染的概念
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变化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改变大气圈中某些原有组分和 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以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原来有利的生态平衡体系, 严
5
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工农业生产, 以及对建筑物和设备财产等构成损坏即为大气污 染。
(3)了解大气污染的特点:局部、区域性、全球性
2、废水的来源与污染物 (1)掌握废水的来源与特性
根据来源不同,废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退水三大类。 生活污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厨房洗涤污水。 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水。工业废水分为生产污水和生产废水。 生产废水是指较清洁,不经处理即可排放或回用的工业废水。而那些污染较严重,须经 过处理后方可排放的工业废水就称为生产污水。 农业退水: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等过程排出的污水称为农业废水。
2、废水处理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1)掌握按处理方法分类: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法、生物 化学处理法
2
物理方法:通过物理作用来清除废水中的污染物称为物理处理法。常用的方法是利 用过滤、沉淀、浮选等技术分离废水中的悬浮污染物。 化学处理法: 通过一些化学反应清除废水中污染物质或使其转化为其它物质从而化 有害为无害、有毒为无毒等,称为化学处理法。常用的方法有中和法、氧化法、凝聚法、 石灰解析法等。 ①中和法主要用来除废水的酸、碱性。 ②氧化法主要是通过氧化作用加速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空 气氧化法,即将废水暴露在空气中,利用空气氧化;二是化学氧化法,即在废水中加高 锰酸钾、液氯、臭氧等强氧化剂使其发生氧化反应;三是电解氧化法,即利用电解的基 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阴阳两级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以消 除污染物质。 ③化学凝聚法这是处理废水常用的一种方法。当废水中含有许多胶体物质,用物理 方法不易除去时,常加凝聚剂,如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明矾、铝酸钠、氧化铁 等,以清除胶体带的电荷,使之变成絮状,迅速下沉。 ④电解凝聚法电解凝聚法与化学凝聚法基本相同,即清除胶体上的电荷,使其发生 凝聚作用。不过,后者是促使胶体下沉,前者是促使肢体聚集于液体表面。电解凝聚法 常用于去除废水中的乳化油。通过电解作用使阳极电板上产生矾花,即氢氧化铁,阴极 产生氢气。 矾花和气体气泡不断上升, 将乳化油带至液面产生凝聚、 吸附和浮托等作用, 因此又称电浮选法。 物理化学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萃取法、分离技术等。 ①离子交换法这个方法是使硬水软化的传统方法, 现在是深度处理废水和回收其中 有用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于除去或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即利用离子交换作用, 把废水中希望除去的或回收的阳离子或交换,然后用水或其它液体淋洗树脂,将其中重 金属洗出,树脂复原。 离子交换树脂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产物两种。此外,天然的蒙脱石、沸石、多水高岭 土和伊利石等均有离子交换吸附能力,也可用于处理废水,并具有来源容易、成本低等 优点。 ②吸附法吸附法是采用固体多孔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味、臭、色、油、酚等污染 物的处理方法。属于这类吸附剂的有活性炭、活性硅石、硅酸、白土、蒙脱石、氧化铝 和骨粉等。 ③萃取法采用某种有机溶剂, 从废水中除去或回收可溶于该溶剂中的污染物的处理 方法,例如,用重质苯、异丙醚等革取废水中的酚。
二、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理论知识 (一)大气污染物的形成 1、大气污染 (1)了解地球大气层:大气组成和大气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