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2 位置 位移学案 教科版必修第一册-教科版高一第一册物理学案

位置位移【学习目标】1.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建立合理的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知道位移的概念,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学习重点】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学习难点】1.位移的概念、理解及计算。
2.位移—时间的图像。
【学习过程】一、确定位置的方法(一)自学教材1.坐标系建立的原因要准确地描述________的________,需要建立坐标系2.坐标系的分类(1)直线坐标系(一维坐标系)适用于研究________________运动。
(2)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描述物体在____________上的运动。
(3)空间三维坐标系(三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描述除了经纬度,还需要高度的数值的位置,例如空中飞机的位置。
(二)重点诠释1.坐标系的建立方法(1)直线坐标系:选某一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某个方向为正方向,选择适当的标度建立一个坐标轴,就构成了一维坐标系。
(2)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组成。
2.建坐标系时应注意的问题(1)建坐标系必须标明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建坐标系时一般以物体的出发点为原点,以物体初速度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
(三)典题强化1.从高出地面3 m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
它上升5 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如图所示,分别以地面和抛出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方向均以向上为正,填写以下表格。
2.位移大小与路程关系(1)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2)一个位移可以对应多个路程,位移为零时路程不一定为零,而路程为零时位移一定为零。
(三)典题强化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速度的方向B.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C.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 .位移的大小一定不会比路程大 三、矢量和标量(一)自学教材 1.标量。
教科版必修一1.2《位置变化的描述 位移》word教案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一.确定位置的方法1.意义: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其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物体位置可认为是质点在某时刻所在空间的一点。
3.方法:利用坐标系来描述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二.位移和路程1.质点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叫路程,路程只有大小。
2.位移:A.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B 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的变化。
C .大小:初、末位置间线段的长度。
D.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三.标量和矢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3.运算:矢量不能直接相加减,根据矢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标量按代数运算法则相加减。
一质点沿着一条直线先由A 点运动到B 点,再由B 点返回运动到C 点,已知AB=30m ,BC=40m,如图所示,试分别写出质点从A 到B,从B 到C,从A 到C 三段的路程和位移.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表示如图,一物体从A 运动到B ,如果A 、B 两位置坐标分别为XA 和XB ,那么物体的位移等于物体的末位置减去初位置。
△X = X B-X A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末位置-初位置。
位移计算得“+”号,说明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同;位移计算得“-”号,说明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1.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m 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一垒二垒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2.一个质点沿X 轴做单向直线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下表(1)几秒内位移最大( )A.1S 内B.2秒内C.3秒内D.4秒内C A B(2)第几秒的位移最大()A.第1S内B.第2秒内C.第3秒内D第.4秒内(3)几秒内的路程最大()A.1S内B.2秒内C.3秒内D.4秒内(4)第几秒内的路程最大()A.第1S内B.第2秒内C.第3秒内D第.4秒内4.在标准的运动场上将要进行1500m赛跑,上午9时20分50秒,发令枪响,某运动员从跑道上最内圈的起跑点出发,绕运动场跑了3圈多,到达终点,成绩是4分38秒如下图所示。
高中物理 第二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 位移教案 教科版必修1

讨论:下面的s-t图象表示物体作怎样的运动?〔投影显示〕
〔二〕变速直线运动
举例:〔1〕飞机起飞
〔2〕火车进站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投影显示〕
1、位移的理解、和路程的区别。
普格中学物理电子集体备课预案
高一年级上册
教材章节: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节
课题名称:位置变化的描述 位移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含义,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及其意义.
3、理解用图象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重要抽象思维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理情景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了解近质点的物理模型。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教学重点:理解图象的意义.
实验器材教师用器材:有关知识的投影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教学步骤:
〔一〕多媒体显示,引出匀速直线运动
1、观测一辆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运动
时Hale Waihona Puke t/s04.910.0
15.1
19.9
位移s/m
0
100
200
300
400
观测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在误差允许的X围内,在相等的时间里汽车的位移相等.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成正比.
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1课件第一章 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位移为从A点指向C点的有向线段,大小为50 m.质量是标量, 遵从算术法则,可以直接相加减;位移是矢量,不能直接相 加减,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
要点提炼
1.矢量和标量:
(1)标量:只有 大小 而没有 方向 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 如:
质量、 时间 、 路程 、温度等.
(2)矢量:既有 大小又有 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如位移 、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学案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目标定位
1.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 位置变化. 2.理解位移的概念和矢量性,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3.知道矢量和标量的区别,能进行一维情况下矢量的运算.
知识探究
自我检测
一、确定位置的方法
问题设计
知识探究
描述下列三种运动需要建立怎样的坐标系呢?
的有向线段表示,即位移相同.
2.一物体做直线运动,沿物体运动方向建立坐标系如图1所
示.若物体某段时间内由点A运动到点B,则物体的位移如何 表示?
图1
答案 物体的位移为Δx=x2-x1.
要点提炼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 轨迹的长度 ,大小等于轨迹的长度,
无方向,是标量. 2.位移表示物体 位置的变化 ,大小等于从初位置到末位置 有向线段 的长度.方向由 初位置 指向 末位置 . 3.同一运动过程的路程,不小于位移的大小;在单向直线运 __________ 动 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空间直角坐标系.
要点提炼
1.要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
立坐标系,坐标系上包括原点 、 正方向 和单位长度.
2.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时,一般建立一维 直线坐标系 , 坐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第一层级
研读教材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及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位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30分钟左右,安排在课内则只用20分钟左右。通过教材的“观察思考”让学生了解一维直线坐标和二维直角坐标;通过教材中“图1-2-7”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位移的概念和位移正负的含义,并分析“讨论交流”,总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第二层级
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
补充质疑
教师点评
主题1:
确定位置的方法
(1)确定物体位置涉及质点的概念,也涉及经度、纬度的概念,可能要教师补充一下。
(2)沿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可看作是在一根坐标轴上运动,在坐标轴上可以进行定量描述。
(3)说明:从一维、二维到三维空间,描述起来变得更复杂,但本章只研究一维运动。
(2)比较路程和位移有何区别与联系.可以不组织讨论。
(1)学校的标准操场(400米的跑道),①100米赛跑时运动员的位移与路程怎样?②200米赛跑时运动员的位移与路程怎样?③运动员沿操场标准跑道跑一圈,位移是多少米?以学生熟悉的情景来分析矢量和标量,学生参与热情较高。
(2)比较路程和位移有何区别与联系,学生必须先独立填写。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教科版必修1

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知识点一坐标系(1)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所选的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往往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所示,一条绳子长1。
5 m,放在高0。
8 m的桌子上,有一部分悬在桌外,留在桌面上的部分长1.2 m,以图中地面上的O点为坐标原点,求绳的最低端的坐标.(选择向上为正方向)提示:0.5 m知识点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2)位移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动,可以用一条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知识点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路程、温度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运算法则(或称为代数法),而矢量的运算方法与此不同.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他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他的位移相同.知识点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点运动到B点,若A、B两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 A和x B,则物体的位移为Δx=x B-x A。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 m处;过了2 s,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 s,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 m处.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试将汽车在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下表.观测时刻t=0时 2 s时 5 s时位置坐标x1=-20 m x2=0x3=30 m考点一坐标系1.意义物体做机械运动时,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物体的位置可认为是质点在某时刻所在的空间的一点.2.坐标系的种类(1)一维坐标系: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时,只需建立一维的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地表达物体的位置.如图甲所示.(2)二维坐标系: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时,需要建立二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乙所示.(3)三维坐标系:物体在三维空间中运动时,需要建立三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丙所示.3.建立坐标系的原则(1)坐标原点要相对于参考系静止.(2)坐标方向的选取要使对物体运动规律的描述尽量简洁.(3)建立坐标系应明确坐标原点、正方向及单位长度,标明坐标单位.【例1】从一深4 m的井中用水桶提水,出井口后再往上提升1 m,选井口处为原点,水桶竖直向上提升的路线为x轴,向上为正方向,则水桶在水面时的位置坐标为,最后水桶的位置坐标为.如果选水面为坐标原点,那么水桶在水面时的位置坐标为,最后水桶的位置坐标为.【解析】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井口处为原点,则水桶在水面时的位置坐标为-4 m;最后水桶的位置在井口上方1 m处,故位置坐标为1 m.如果选水面为坐标原点,那么水桶在水面时的位置坐标为0;最后水桶离水面的距离为5 m,故最后水桶的位置坐标为5 m.【答案】-4 m 1 m 0 5 m总结提能坐标系是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建立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时,首先要确定原点的位置及正方向,然后确定物体所处的坐标即可.如图所示为一根长0.8 m的杆,竖直放置,今有一内径略大于杆横截面直径的环,从杆的顶点A向下滑动,取杆的下端O为坐标原点,向下为正方向,图中A、B两点的坐标各是多少?环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OB间距离为0.2 m)答案:-0.8 m -0.2 m 0.6 m解析:按照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由杆长OA为0。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第一层级
研读教材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及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
PPT课件
板书设计
课时1.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学法指导
高中物理中的物理量有矢量和标量的区别,本节内容中位移和路程就充分体现它们的不同。学习过程中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位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30分钟左右,安排在课内则只用20分钟左右。通过教材的“观察思考”让学生了解一维直线坐标和二维直角坐标;通过教材中“图1-2-7”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位移的概念和位移正负的含义,并分析“讨论交流”,总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板书和PPT课件
第三层级
基本技能检测
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PPT课件
拓展技能检测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课件
记录要点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年级
高一
课题
课时1.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课程类型
高中物理《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教科版必修1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2 .能区分位移与路程
2.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观察、思考,对物理过程做出合理分析
2. 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出分析判断
3. 学会合作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的方法与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 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二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的游戏引入位置的概念,再由位置变化引入位移,说明位移的作用。
结合生活实际自然过渡到位移与路程,比较二者的区别。
再回归生活,利用学生喜爱并熟悉的体育短跑赛,比较位移与路程,突出物理与生活的结合,强调学以致用。
课外布置学生喜爱的猜谜语与阅读材料--全球定位系统,体现新课程所强调的基础性与开放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位移、作用与画法
2 教学难点:位移与路径的区别
四教学资料
笔记本电脑,中国地图(挂图),自制教具
五过程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1.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可用坐标系来描述,坐标系有一维坐标系和二维坐标系。
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3.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二者的运算法则不相同。
一、确定位置的方法1.坐标系建立的原因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质点)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一个坐标系。
2.坐标系的分类(1)直线坐标系(一维坐标系)适用于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
(2)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描述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
二、位移1.概念: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化。
2.大小和方向(1)大小: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
(2)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三、标量和矢量1.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长度、质量、时间、路程、温度等。
2.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位移、速度、力等。
1.自主思考——判一判(1)一维坐标系只能描述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2)一个物体在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必须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它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3)位移可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4)一同学在操场上跑了一圈,用了2分钟,但其位移为零。
(√)(5)温度计的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为矢量。
(×)(6)3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
(×)2.合作探究——议一议(1)2015年8月26日,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400米决赛中,捷克选手苏珊娜·伊希诺娃以53秒50的成绩夺冠。
为了准确的描述她在跑道上不同时刻的位置和位置变化,应建立怎样的坐标系?[提示] 她在400米赛跑时,要经过弯道,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小明要从北京到深圳,出发前,爸爸让小明选择出行方式。
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乘长途汽车;二是坐高铁;三是乘飞机。
三种出行方式的路程是否相同?位置的变化是否相同?位移是否相同?[提示] 三种方式路程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即都是从北京到深圳,初位置一样,末位置一样,即位置的变化一样,位移相同。
(3)我们初中物理学习过许多物理量,比如体积、密度、质量、温度、力等等,这些物理量中,哪些是矢量?哪些是标量?[提示] 体积、密度、质量和温度这几个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都是标量;而力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
坐标系的建立及应用1.建系方法(1)直线坐标系:选某一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某个方向为正方向,选择适当的标度建立一个坐标轴,就构成了一维坐标系,适用于描述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时的位置。
(2)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组成,适用于描述物体在二维空间(即在同一平面)内运动时的位置。
2.建系原则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是确定物体的位置方便、简捷。
[典例] 如图121所示,其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5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A、B、C、D各点位置如何表示?图121[思路点拨] 选取坐标原点―→建坐标系―→确定各点坐标[解析] 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的正方向,向北为y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各点坐标为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
[答案] 见解析(1)物体的位置坐标与坐标系原点的选取、坐标轴正方向的规定有关。
同一位置,建立某种坐标系时所选的原点不同,或选定的正方向不同,物体的位置坐标可能不同。
(2)物体的位置变化与坐标系原点的选取、坐标轴正方向的规定无关。
1.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
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
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A.2 m,-2 m,-1 m B.-2 m,2 m,1 mC.4 m,0,1 m D.-4 m,0,-1 m解析:选B 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A点为抛出点,坐标为-2 m,B点为坐标原点,D点为地面,坐标为2 m,C点为接住点,坐标为1 m,所以选项B正确。
2.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7°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10 m至B点。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解析:(1)坐标系如图所示,图线OA→AB为运动轨迹。
(2)A点位置:x A=10cos 37° m=8 m,y A=10sin 37° m=6 mB点位置:x B=8 m,y B=6 m-10 m=-4 m。
即A点的坐标:(8 m,6 m),B点的坐标:(8 m,-4 m)。
答案:(1)见解析(2)A(8 m,6 m) B(8 m,-4 m)对位移和路程的理解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与联系位移路程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性质(1)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2)位移的方向为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3)位移的大小为有向线段的长度(1)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2)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即为路程的大小(3)遵从算术计算法则联系只有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典例] 如图122所示,是一位晨练者每天早晨进行锻炼时的行走路线,从A点出发,沿半径分别为3 m和5 m的半圆经B点到达C点,则他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图122A .16 m ,方向从A 指向C ;16 mB .16 m ,方向从A 指向C ;25.1 m C .25.1 m ,方向从A 指向C ;16 mD .16 m ,方向从C 指向A ;16 m[思路点拨] 位移是从A 到C 的有向线段;路程是A 经B 再到C 的圆弧轨迹长度。
[解析] 半径为3 m 的半圆周长为s 1=πr 1=3.14×3 m≈9.4 m,半径为5 m 的半圆周长s 2=πr 2=3.14×5 m=15.7 m ,人的路程s =s 1+s 2=25.1 m ;人的位移大小x =2r 1+2r 2=16 m ,方向由A 指向C 。
B 正确。
[答案] B路程和位移的计算方法(1)画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则实际路径的总长度就是路程。
(2)找出研究过程的初位置和末位置,则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就是位移。
1.在长为50 m 的标准游泳池举行100 m 的游泳比赛,参赛运动员从出发至比赛终点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0 m,50 mB .50 m,100 mC .100 m,50 mD .0 m,100 m解析:选D 由题意可知,人最后回到了起点,故初末位置相同,故位移为0 m ;而路程为经过的轨迹的长度,故路程为100 m ,故选D 。
2.如图123所示,某人沿半径R =50 m 的圆形跑道运动,从A 点出发逆时针跑过34圆周到达B 点,试求由A 到B 的过程中,此人运动的路程和位移。
图123解析:此人运动的路程等于ACB 所对应的弧长,即路程s =34×2πR =34×2×3.14×50 m=235.5 m ,此人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位移大小等于由A 指向B 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x =2R =1.414×50 m=70.7 m ,位移的方向由A →B ,与半径AO 的夹角为45°。
答案:235.5 m 70.7 m ,方向由A →B ,与半径AO 的夹角为45°1.(多选)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小D.-10 ℃的温度比5 ℃的温度低解析:选AD 由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误;-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负号不表示大小,仅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故C错误;温度是标量,负号表示该温度比0 ℃低,正号表示该温度比0 ℃高,故-10 ℃的温度比5 ℃的温度低,D正确。
2.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解析:选C 选项A中表述的因果关系没有意义,故选项A错误;位移的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路程,往往是位移的大小小于等于路程,选项B错误;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物体运动路径的长短,选项C正确;无论是位移还是路程都既可以描述直线运动,也可以描述曲线运动,选项D 错误。
3.如图1所示,物体由A点运动到B点,则物体的坐标变化量与位移分别是图1A.7 m,7 m B.7 m,-7 mC.-7 m,7 m D.-7 m,-7 m解析:选D A到B的坐标变化是Δx=x B-x A=-3 m-4 m=-7 m,位置变化量即位移,故位移也为-7 m,D选项正确。
4.如图2所示,小王从市中心出发到图书馆。
他先向南走400 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 m到达目的地。
小王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图2A.700 m,100 m B.400 m,300 mC.700 m,500 m D.500 m,100 m解析:选C 由图可知,小王经过的轨迹长度为400 m+300 m=700 m;小王的位移为:3002+4002 m=500 m。
故选C。
5.如图3所示,一条绳子长1.5 m,放在高0.8 m的桌子上,有一部分悬在桌外,留在桌面上的部分长1.2 m,以桌边上的一点O′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则绳的最低端B的坐标为( )图3A.x=0.3 m B.x=0.5 mC.(0,0.3 m) D.(0,-0.3 m)解析:选A 由题意知O′为坐标原点,一维坐标系的正方向向下,O′B=0.3 m,则B 点坐标为x=0.3 m,A项正确。
6.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t(秒末)的位置坐标如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t/s01234 5x/m05-4-1-7 1A.2 s内位移最大B.1 s时间内,第2 s内位移最大C.4 s内路程最大D.1 s时间内,第4 s内路程最大解析:选B 物体在各秒内的位移大小分别为5 m、9 m、3 m、6 m、8 m;故第3 s内位移最小,第2 s内位移最大;路程为运动轨迹总长度,5 s内的路程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