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五章--团队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PPT:群体行为与团队管理

CASE:津巴多的监狱模拟实验
14
群体结构-规范
➢规范 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在群体内的行为标准。 ➢霍桑实验
规范的主要类型 :
• 绩效规范 • 形象规范 • 社交约定规范 • 资源分配规范
15
规范的影响因素
➢从众
群体能够对其成员施加巨大 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 度和行为,以符合群体的标 准。
12
群体结构-角色
➢ 角色:人们对于在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 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 角色冲突 :个体发现服从了一种角色要求,就很难符 合另一种角色要求时,就面对着角色冲突。
➢ 角色知觉: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 的认识和了解。
➢角色期待
在某个特定情境中别人认 为你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 行为。
群体行为与团队管理
1
本章目标
➢ 1.理解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 2.认识群体的发展阶段; ➢ 3.认识群体的动力特征与结构特征; ➢ 4.了解基本的人际关系倾向; ➢ 5.了解群体决策; ➢ 6.明确工作团队及其与群体的差异; ➢ 7.识别团队的类型及高效团队的特点; ➢ 8.掌握对高效团队的管理。
惯性进行 3. 群体生命周期的中间阶
段的巨变 4. 重大变革 5. 第二阶段的活动依惯性
进行 6. 加快活动速度8源自间断——平衡模型第一次 会议
阶段1
阶段2 转变
完成
9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 卢因认为,人的行为动向 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景力 场的相互作用,即:
B f (P, E)
➢ 准停滞平衡(quasi-stationary equilibrium):人们结成 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一直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 与相互适应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团队管理

团队以任务为中心如课堂学习,小组作业
每个成员对完成任务, 每个成员对完成任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短期行动事件, 短期行动事件,只有在新的情况下才能重复进行
Page 8
黄迎迎
性格外向、 性格外向、好交 际、做事中肯、 做事中肯、 有较高的成就动 机、团队中容易 促成最优解决模 式。 个性强、 段 个性强、聪明想 象力丰富、 象力丰富、信任 练 、 动 向、 性格 向、 肯肯 任 际、 、 际、 任
3、结合例子交流一下本组团队建设,团队学习等 、结合例子交流一下本组团队建设, 经验,教训或启发。 经验,教训或启发。
Page 2
LOGO
团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是由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人们 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 的绩效目标而努力。 1、绩效取决于成员的贡献,也该产生团队共同承担 、绩效取决于成员的贡献, 的工作成果。 的工作成果。 2、工作结果的责任被视为团队共同的责任。 、工作结果的责任被视为团队共同的责任。 3、有共同的目标也有对这个目标做出的承诺。 、有共同的目标也有对这个目标做出的承诺。 4、技能互补共同实现团队目标。 、技能互补共同实现团队目标。
Page 3
LOGO
Page 4
LOGO
1、按照团队存在的目的和形态分类 、
问题 解决型 跨 职能
Page 5
自我 管理型
LOGO
多种技能的团队成员 信息得到广泛的分享 很少的管理层次 目标共享 看上去混乱 强调达到目标 高员工承诺 自我控制 以价值观/原则为基础 以价值观 原则为基础
向、 性格 向、 信任 人以 向、 向、 、 决 定 、 别人 帮助和 人
Page 10
有 动 、 力 、有 劲和 动性 外 向 、 心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讲义ppt课件

簡介
1
管理功能
定義:規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循環過程。
規劃
組織
管理
控制
領導
2
管理功能與技能
觀念 技能
人際 技能
技術 技能
3
管理者角色
人際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 —頭家(Figurehead) —領導(Leadership) —牽線(Liaison)
資訊角色(Information Roles) —督視(Monitor) —傳遞(Disseminator) —發言(Spokesperson)
35
環境決定論 VS.個人決定論
強化理論 認知理論
環境 個人
個人
環境
36
價值觀、態度、及工作滿足
37
價值觀、態度、及工作滿足
A、價值觀
1.價值觀的意義與分類 2.美國的研究發現 3.台灣的研究發現
B、文化差異
C、工作態度
1.態度的意義 2.工作態度的種類 3.認知失調理論
D、工作滿足
1.工作滿足的意義
44
Hofstede文化差異構面(I)
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 社會中或組織內 權力不均的程度
不確定的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社會中 人們對不確定性或不明情境的規避程度
45
Hofstede文化差異構面(II)
個人主義 (individualism)VS 集體主義(collectivism) 傾向自我表現的程度 VS 人們緊密連結的程度
(.IIL .
.E' oAtFt
·l tOK Y U G
.M EX
N
A
-A
1
管理功能
定義:規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循環過程。
規劃
組織
管理
控制
領導
2
管理功能與技能
觀念 技能
人際 技能
技術 技能
3
管理者角色
人際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 —頭家(Figurehead) —領導(Leadership) —牽線(Liaison)
資訊角色(Information Roles) —督視(Monitor) —傳遞(Disseminator) —發言(Spokesperson)
35
環境決定論 VS.個人決定論
強化理論 認知理論
環境 個人
個人
環境
36
價值觀、態度、及工作滿足
37
價值觀、態度、及工作滿足
A、價值觀
1.價值觀的意義與分類 2.美國的研究發現 3.台灣的研究發現
B、文化差異
C、工作態度
1.態度的意義 2.工作態度的種類 3.認知失調理論
D、工作滿足
1.工作滿足的意義
44
Hofstede文化差異構面(I)
權力距離(power distance): 社會中或組織內 權力不均的程度
不確定的規避(uncertainty avoidance): 社會中 人們對不確定性或不明情境的規避程度
45
Hofstede文化差異構面(II)
個人主義 (individualism)VS 集體主義(collectivism) 傾向自我表現的程度 VS 人們緊密連結的程度
(.IIL .
.E' oAtFt
·l tOK Y U G
.M EX
N
A
-A
第5章 如何管理群体行为:社会惰化与从众效应 (《组织行为学实验实训》PPT课件)

(2)群体思维的特点
● 顺从性思维。 ● 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 盲目乐观情绪。 ● 相信群体无所不能。 ● 首创精神的假象。
6.群体思维
(3)群体思维的表现
盲目坚持道德标准 全体一致 绝对正确 缺乏自我质疑 压制内部异议 拒绝外部意见
6.群体思维
(4)群体思维产生的条件 ● 群体内部高度团结,凝聚力强。
1. 从众行为 2. 社会惰化 3. 社会助长 4. 群体压力 5. 群体决策 6. 群体思维
1. 从众行为
(1)从众行为的概念
从众行为(conformity)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之下,改变自己的 观点、态度,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 致的意见和行为。
(2)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挂钩。
3.社会助长
(1)社会助长的概念 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活动效
率因受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提高的现象。 (2)社会助长产生的原因 ● 个体希望从群体中得到尊重、赞许以及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 ● 个体从群体中可以得到其他成员对其工作或心理情绪的帮助。
● 群体与外部隔绝。 ● 群体领导强势。
(5)群体思维的预防 ● 提高决策群体的认知水平,加强心理调适。
● 群体管理者应该提倡决策过程中的合理冲突,促进思想的交流,努力寻 找更好的方案。
● 优化决策过程,让群体决策按照理性的程序进行。 ● 加强人才的流动和交流,从外部寻找新鲜血液,有效利用鲶鱼效应破除
从众行为主要来自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 规范对其成员的影响力。
1. 从众行为
(3)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群体规范。群体规范决定了其成员的行为是否受欢迎。 群体规模。从众行为与群体规模密切相关。 群体其他成员的影响。当群体中出现了一个非从众者(特别是反从
● 顺从性思维。 ● 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 盲目乐观情绪。 ● 相信群体无所不能。 ● 首创精神的假象。
6.群体思维
(3)群体思维的表现
盲目坚持道德标准 全体一致 绝对正确 缺乏自我质疑 压制内部异议 拒绝外部意见
6.群体思维
(4)群体思维产生的条件 ● 群体内部高度团结,凝聚力强。
1. 从众行为 2. 社会惰化 3. 社会助长 4. 群体压力 5. 群体决策 6. 群体思维
1. 从众行为
(1)从众行为的概念
从众行为(conformity)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之下,改变自己的 观点、态度,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 致的意见和行为。
(2)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挂钩。
3.社会助长
(1)社会助长的概念 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活动效
率因受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提高的现象。 (2)社会助长产生的原因 ● 个体希望从群体中得到尊重、赞许以及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 ● 个体从群体中可以得到其他成员对其工作或心理情绪的帮助。
● 群体与外部隔绝。 ● 群体领导强势。
(5)群体思维的预防 ● 提高决策群体的认知水平,加强心理调适。
● 群体管理者应该提倡决策过程中的合理冲突,促进思想的交流,努力寻 找更好的方案。
● 优化决策过程,让群体决策按照理性的程序进行。 ● 加强人才的流动和交流,从外部寻找新鲜血液,有效利用鲶鱼效应破除
从众行为主要来自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 规范对其成员的影响力。
1. 从众行为
(3)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群体规范。群体规范决定了其成员的行为是否受欢迎。 群体规模。从众行为与群体规模密切相关。 群体其他成员的影响。当群体中出现了一个非从众者(特别是反从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罗宾斯版)

组织行为学的权变性
自变量
因变量
中介变量
人是错综复杂的,所以解释人的活动的理论也应该是复杂的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理论必须反应情景和权变条件
例1:当家长(自变量)叫小孩子做作业(因变量 )时,可能没有任何效果(直接影响),于是家长 提出,只要做作业就给玩电脑(中介变量),这时 候小孩子可能就会去做作业(间接影响)
研究发现,个体的工作结果和绩效不仅仅取决于个 体的行为,更取决与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决定。因 此,在研究管理的时候,我们需要把组织行为作为 基础。人为什么在组织中会有这样的行为?如果你 能理解、诊断和分析与人相关的问题,你其实就已 经具备了一个优秀管理者的潜质。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经常不是个体的内心表现。如果你认 为应该按照“本心”来指导行为,那么你在组织当中基本上 活不下去,你需要调整个人行为来应对组织对你的要求 。
工作生活质量 组织公民行为 工作家庭冲突 绩效评估 态度 员工选聘 工作设计 工作压力 态度改变
群体动力学 工作团队设计 沟通 权力与政治
冲突 群体沟通 群体过程 群体决策
正式组织理论 组织变革 组织设计
组织文化 比较价值观 跨文化分析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整体模式
课程论文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综述
(任选组织行为学中你比较感兴趣的某一个 分支,比如工作态度、群体沟通、领导艺术 ……….)
在火警面前: 甲说:“我们赶快离开这里再想办法。” 乙一言不发,马上跑到屋角拿出灭火器去寻找火源
。 36
丙坐着不动说:“这里很安全,不可能有火警。”
老板通过三位助手各自的行为表现,找到了满意的 答案。他认为甲首先离开危险区,立于不败之地,
3
1.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件第5章群体行为与公共组织管理

15
5.2.4 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 所谓群体凝聚力,就是一种吸引群体成员,使其愿意留在 群体内的力量。群体凝聚力是群体中人与人之间,个体与 群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的反映。它既包括群体对其成员 的吸引力,又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凝聚力高的群 体,群体成员相互吸引,沟通良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自觉维护群体利益和荣誉,共同接受群体的目标,并相互 帮助,以实现群体目标。凝聚力低的群体犹如一盘散沙, 成员之间钩心斗角,互不信任,这对于实现群体目标是极 为不利的。
11
2.群体规范的形成
群体规范形成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Sherif)于1963年做了一个经典的群体规范的形成实验,揭示了 群体规范形成的过程。实验中,他让被试独自坐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盯着一个固定 的光点看。由于视错觉的作用,这个光点看起来像在轻轻地移动。然后,被试被要求 报告他们所估计的光点的移动距离。这样每个被试都建立了自己的估计值。下一步, 把这些被试全部集中到这个暗室中,让他们重新估计光点的移动距离。这一次,成员 可以互相讨论。一段时间后,被试的估计开始向一个外显的群体规范集中,群体的规 范代替了每个人的个人意见。最后,每个被试又一次被单独测试,这时被试都没有坚 持原来的估计,也没有建立新的估计,而是一致保持群体规范。
群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如果把组织看作一个系统, 那么群体就是构成这个系统的一个个子系统,个体则是群体或组织的最基本构成要素。 假如组织是一个完整的人体,那么群体就是人体的各个器官或系统,个体便是细胞了。 因此,对于群体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同个体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一样,都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群体发展的内部规律和影响群体活动效率的因素已成为公共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掌握群体的含义、分类 ●了解群体的构成和发展阶段 ●掌握群体规范的含义及其形成 ●了解群体压力的含义及其形成与发展 ●掌握从众行为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 ●掌握群体凝聚力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掌握团队的含义及其建设 ●了解团队的类型
5.2.4 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 所谓群体凝聚力,就是一种吸引群体成员,使其愿意留在 群体内的力量。群体凝聚力是群体中人与人之间,个体与 群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的反映。它既包括群体对其成员 的吸引力,又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凝聚力高的群 体,群体成员相互吸引,沟通良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自觉维护群体利益和荣誉,共同接受群体的目标,并相互 帮助,以实现群体目标。凝聚力低的群体犹如一盘散沙, 成员之间钩心斗角,互不信任,这对于实现群体目标是极 为不利的。
11
2.群体规范的形成
群体规范形成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Sherif)于1963年做了一个经典的群体规范的形成实验,揭示了 群体规范形成的过程。实验中,他让被试独自坐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盯着一个固定 的光点看。由于视错觉的作用,这个光点看起来像在轻轻地移动。然后,被试被要求 报告他们所估计的光点的移动距离。这样每个被试都建立了自己的估计值。下一步, 把这些被试全部集中到这个暗室中,让他们重新估计光点的移动距离。这一次,成员 可以互相讨论。一段时间后,被试的估计开始向一个外显的群体规范集中,群体的规 范代替了每个人的个人意见。最后,每个被试又一次被单独测试,这时被试都没有坚 持原来的估计,也没有建立新的估计,而是一致保持群体规范。
群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如果把组织看作一个系统, 那么群体就是构成这个系统的一个个子系统,个体则是群体或组织的最基本构成要素。 假如组织是一个完整的人体,那么群体就是人体的各个器官或系统,个体便是细胞了。 因此,对于群体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同个体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一样,都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群体发展的内部规律和影响群体活动效率的因素已成为公共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掌握群体的含义、分类 ●了解群体的构成和发展阶段 ●掌握群体规范的含义及其形成 ●了解群体压力的含义及其形成与发展 ●掌握从众行为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 ●掌握群体凝聚力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掌握团队的含义及其建设 ●了解团队的类型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课件

缓解策略
在冲突发生时,采取妥协、折中或调解的方式缓 解冲突,减少冲突的负面影响。
解决策略
在冲突无法缓解的情况下,采取正式的解决方式, 如协商、仲裁或法律手段解决冲突。
05
组织激励与员工发展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内容型激励理论
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动机, 强调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 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模式
计划式变革
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步骤来实现有组织的 变革。
自发式变革
由于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压力而自然引发的 变革。
未来组织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组织发展 的必然趋势。
灵活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将更加灵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 境。
未来组织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2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
机械式组织结构
01
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组织层级分明,决策权集中于高层管理者。
有机式组织结构
02
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组织层级较少,决策权下放给基层管理
者。
混合式组织结构
03
结合机械式和有机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既有明确的分工和层级,
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目录
• 组织行为学概述 • 组织结构与设计 •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 • 组织沟通与冲突管理 • 组织激励与员工发展 • 组织变革与发展趋势
01
组织行为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旨在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特点
组织行为学具有跨学科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它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 理论和方法,关注组织中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在冲突发生时,采取妥协、折中或调解的方式缓 解冲突,减少冲突的负面影响。
解决策略
在冲突无法缓解的情况下,采取正式的解决方式, 如协商、仲裁或法律手段解决冲突。
05
组织激励与员工发展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内容型激励理论
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动机, 强调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 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模式
计划式变革
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步骤来实现有组织的 变革。
自发式变革
由于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压力而自然引发的 变革。
未来组织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组织发展 的必然趋势。
灵活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将更加灵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 境。
未来组织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2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
机械式组织结构
01
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组织层级分明,决策权集中于高层管理者。
有机式组织结构
02
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组织层级较少,决策权下放给基层管理
者。
混合式组织结构
03
结合机械式和有机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既有明确的分工和层级,
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目录
• 组织行为学概述 • 组织结构与设计 •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 • 组织沟通与冲突管理 • 组织激励与员工发展 • 组织变革与发展趋势
01
组织行为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旨在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特点
组织行为学具有跨学科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它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 理论和方法,关注组织中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组织行为学--团队管理 ppt课件

4.成熟期1
成熟期2(呆滞)
高
中
协作的、整体化的、高标准的
常规的、不接受外部观点的
二、团队的形成及分类
2.团队的类型
解决问题型团队 自我管理型团队 团 队 的 类 型
多功能型团队 虚拟团队 知识型团队
二、团队的形成及分类
2.团队的类型
解决问题型团队(problem-solving team) 解决问题型团队主要关注他们责任范围内 的特殊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团队成员 一般来自同一个部门,每周用几个小时的时间 聚会,讨论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改 善工作环境。但是,这些团队几乎没有权力根 据这些建议单方面采取行动。
二、团队的形成及分类
1.团队的发展阶段
团队成员之 间相互竞争 不确定性
团队成员之 间和谐融洽
团队成员协 作进取
团队发展四阶段
二、团队的形成及分类
1.团队的发展阶段
阶段 1.初创期 2.初见成效期(功能 失调) 3.持续发展期 效率 低 低-中 无-低 中-高 工作关系 戒备的、谨慎的、不承担责任的 好争辩的、定位的 群体在这一阶段陷入困境 合作的、相互支持的、善于沟通的
三、团队效能
2.团队效能的影响因素
团队领导行为 团队领导属于这个团队,是团队中的一员,并从团队内部对团队施加影 响。团队领导负责为团队提供指导,为团队制定长远目标,在适当的时候代 表团队处理与组织内其他部门的关系。
三、团队效能
2.团队效能的影响因素
组织支持 团队作为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它与组织发生广泛的联系,组织支持也 会对团队效能产生影响。组织支持可以分为组织对个人、组织对团队、团队 对个人的支持,其中组织对团队的支持与团队效能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组 织对团队的支持,有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使得团队得以顺利开展工 作,提高团层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持不同 意见的人都 是别有用心!
少数必须服 从多数!
其实,我只 是有一点小
小的不 同。。。
我没有去开 会啊,我被 代表了?
?如何减低群体思维
19
(6)群体偏移groupshift
20
3.地位status:
21
(1)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社会职位或等级。它指的是 他人对于群体或群体成员的位置或层次进行的一种社 会界定。
(2)规范类型
14
(3)规范的作用
15
(4)规范是怎样形成的
16
(4)从众conformity:
17
在群体规范的压力下,个 体会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 为,从而与其他成员保持 一致。
阿希从众实验
(5)群体思维groupthink
18
由于群体中从众压力的影响,严重抑制了那些不同寻 常的、由少数派提出的不受欢迎的观点。
(2)地位符号 status symbols
22
常见的地位符号
4.凝聚力 cohesiveness:群体成员愿意留在群 体的强度。
23
(1)凝聚力与绩效的关系
高
凝聚力 低
高
绩 效 规 范
低
(2)影响凝聚力的因素
24
(3)凝聚力如何形成?
25
团队游戏
26
第二节 团队管理
27
如果人人负责,就等于无人负 责,对吗?
低到中等 低 低 低
团队规模 8~12人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13~16人 高
中到高 中到高
高 中等到高
高
4.团队构成
38
5.社会影响
39
社会促进效应social facilitation effect:
40
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
41
如何克服社会惰化?
42
自学内容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影响的人; 稳定的结构; 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 成员把自己看做群体的一员;
2.群体的类型
5
3.人们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6
二、群体的发展阶段
7
三、群体动力group dynamics
8
群体成员资源
群体 任务
施加于群体 的外部环境
群体 过程
满意度 和绩效
群体结构
1.角色role
9
人们对于在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 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2)角色分类
10
(3)角色分工
11
?津巴多(Zimbardo)的模拟监狱实验说明什么
12
人格正常、未经新角色训 练的人,也会表现出与自 己扮演的角色一致的极端 行为。
2.规范norms
13
(1)规范:群体成员普遍认可、指导群体成员行为的 非正式准则。
三、团队决策
43
四、团队管理
44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32
三、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
33
1.外部环境
34
课堂讨论
35
自我管理的团队和正式指派领导者的团队相比,哪一 种效率更高?
什么样的团队领导最有效?
2.团队目标
36
3.规模对团队的影响
37
维度
对领导的要求 领导的指挥 成员对领导指挥的容忍性 成员心理障碍 规章程序的使用 做出决定的时间
2~7人 低 低
第五章 团队管理
1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 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 马克思、恩格斯
2
第一节 群体基础理论
3
一、群体(group)的定义和分类
4
1.群体:由两人或两人以上互动的个体组成、个体之 间具有稳定的关系与共同的目标、彼此意识到同属一 群的集体。
一、团队的定义与类型
28
1.团队的定义 团队team:由数名知识与技能互补、彼此承诺协作完成某一 共同目标的员工组成—《财富》杂志评出的“改变世界”的6个商业发展团队 ,另外两个是军用飞机和万事达信用卡广告活动
30
二、团队的类型
31
团队类型划分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