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赛龙舟的详细
端午节赛龙舟内容概括

端午节赛龙舟内容概括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活动莫过于赛龙舟。
龙舟为中国民间传统船艇,赛龙舟的起源也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端午赛龙舟活动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比赛的形式和规模不一,可以是地方性的水上竞技比赛,也可以是大型的国际比赛。
下面将对端午节赛龙舟相关内容进行详细概括。
1.历史起源:传说赛龙舟的起源与伟大的爱国人士屈原有关。
据文献记载,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的爱国志士和诗人,他因被谗言陷害,最终投身于汨罗江中,以泄愤和抗议。
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离世的日子定为“端午节”,并以赛龙舟的形式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缅怀之情。
2.赛龙舟的形式和规模:端午赛龙舟的形式和规模千差万别,一般可分为地方性赛龙舟和大型国际赛龙舟两种。
地方性的赛龙舟通常是由当地民间组织的业余队伍参加,分为不同的级别和组别,比如男子组、女子组、青年组和老年组等等。
大型国际赛龙舟则由世界各地的优秀龙舟队伍参加,规模较大,也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更严格的规则。
3.比赛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端午节赛龙舟的比赛过程通常会在水上进行,比赛的距离和时间视比赛等级和组别而定。
比赛时,选手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一边划桨、一边搏杀、一边呼喊,展现出他们的力量、速度、技巧和耐力。
同时,比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另外,为了保障比赛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裁判员也要一丝不苟地执行规则和判定比赛成绩。
4.文化内涵和意义:端午节赛龙舟不仅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意义的传统仪式。
赛龙舟既是对屈原先生的缅怀和纪念,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体现和发扬。
赛龙舟的过程中,选手们不仅要表现出顽强的拼搏精神,还要充分体现出“团结合作、协同配合”的核心价值观。
同时,赛龙舟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肤色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增强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总之,端午节赛龙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端午节赛龙舟的详细过程简述

端午节赛龙舟的详细过程简述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节日被称为端午节也被称为龙舟节。
端午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是中国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极受民众喜爱。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该活动的具体过程。
一、准备工作龙舟赛之前,赛事组织者会提供一些必备的竞赛器械,如龙舟、龙头、龙尾、龙舟桨等。
同时,参赛队伍也需要自备支撑器械及护具,如划桨手需要拥有专业划桨手手套,AAA防护帽等等。
二、热身训练赛前,参与比赛的队伍们需要进行热身训练。
热身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划桨手们更好地准备比赛、增强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减少比赛时的受伤概率。
三、比赛程序1.开幕式龙舟赛开始前,首先进行的是开幕式。
一般来说,开幕式有专门的裁判官担任主持,节目内容包括起誓仪式、舞蹈表演、歌曲演唱等等。
2.比赛规则龙舟赛的规则非常简单:两艘龙舟在水上进行比赛。
前排为划桨手,中排为空舱手,最后一排为司船手,舵手负责掌舵并控制比赛方向。
舵手还可以用竹竿在水中划出方向,并协助划手调整姿势、提高速度。
比赛时,各队应向左右方行驶,公平争取比赛胜利。
经裁判官确认每一有龙舟经过终点线时此回合结束。
3.比赛计时在比赛期间,需要计时裁判官记录时间。
每组出发以后,计时裁判官会按照规定的时间轴通知各队进行比赛。
每个比赛区域的规定时间通常为3分钟左右,根据比赛长度和队伍数量而定。
4.比赛结果比赛结束后,裁判官根据各队使用时间的长短、是否存在违反比赛规则等情况进行考核。
最终,获得最高评分的队伍将被授予龙舟比赛的荣誉。
四、比赛安全在龙舟比赛过程中,比赛队伍和裁判员必须始终关注安全问题。
裁判员需要在比赛中随时提醒划桨手们保持平衡,注意安全。
同时,赛事组织者也应增强安全观念,提供安全器材以确保比赛的顺畅和安全。
总之,龙舟赛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体育赛事之一,举办时间固定,赛制规则明确,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增强人们的集体合作精神、竞技活力和身体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龙舟赛现在被赋予了更广泛的群众意义和文化内涵。
关于赛龙舟的介绍

关于赛龙舟的详细介绍
赛龙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运动,是一项集体划船比赛。
通常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会组织赛龙舟比赛,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赛龙舟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体育项目之一,也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和喜爱。
赛龙舟的龙舟是一种长条形的木制船,长约10米,宽约1.2米,船身前端呈尖形,船头雕有龙头,象征着中国文化中的龙神。
船上可以坐下20-22个人,包括划手、鼓手和舵手。
划手们通常被分为两排,面对船尾划桨。
鼓手则用敲击鼓声的方式指挥划手配合划船的节奏,以提高速度和稳定性。
舵手则负责控制船头的方向。
在比赛中,通常有多支龙舟同时比赛,每支龙舟都有一个名字和队旗。
比赛分为多个不同的项目,包括男子、女子、混合和不同年龄段的比赛。
比赛的距离和时间也不尽相同,有的比赛只需要划几百米,而有些比赛则需要划数千米。
比赛的胜负通常以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为基础进行评定。
除了在端午节举行的传统龙舟比赛外,赛龙舟也成为了一种全年都可以进行的体育活动。
许多地方设有龙舟俱乐部和赛事,鼓励更多人参与其中,体验赛龙舟的激情和乐趣。
总的来说,赛龙舟是一项集体合作和协调能力的运动,同时也是一项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活动。
1/ 1。
端午节划龙舟的过程简述

端午节划龙舟的过程简述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龙舟竞渡是传统的端午节活动之一,源自中国南方的民间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因不满国王的腐败和政治压迫,投江而死。
当地百姓闻讯后纷纷倾舟捞救,并下传“赛龙舟,治污潭”的风俗。
因此,每年端午节都会举办龙舟比赛,这也成为了一种传统的运动。
一、准备工作端午节龙舟比赛的准备工作是非常繁杂的。
通常,需要提前几个月甚至更早就开始准备。
首先是选船。
龙舟选用的木材必须是优质的白杨木或柳木,刻画得非常精细。
船身的长宽比例必须合适,同时要考虑到船的重量,以及船员装备和摆渡器材的重量等因素。
在选船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后坚定决策,并制定好整个团队的训练计划。
二、训练选好龙舟后,需要对整个团队进行训练。
每个团队中至少需要30个人,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分工有不同的角色,包括舵手、摆桨手、锤鼓手等。
船队每周通常会进行三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组织训练时要注意团队的团结,整个团队应该有同样的目标和心态,以达到更好的协作效果。
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岗位的责任与训练重点。
舵手是负责控制船首的人员,在训练中要注意船的平衡和转向;摆桨手要注意控制力度和节奏;锤鼓手则要控制击鼓的速度和频率。
整个团队的配合和节奏感非常重要,只有全体成员辅助配合,才能在比赛中竞争胜利。
三、比赛端午节传统的龙舟比赛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赛距离长短不等,分多个项目比赛,另一种是比赛声势浩大、规模宏大,距离较长,称为“万人龙舟赛”。
比赛一般是在水面上开展,参赛的船队站在起点,准备在鸣响起的发令枪声后出发。
比赛过程中,观众会热情呐喊、喝彩,这为选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船队需要通过高度协同合作,争先恐后地向前冲刺。
在比赛结束后,裁判会公布获胜者和名次,同时,还会举办颁奖典礼,这对于参赛选手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和鼓励。
四、结尾总之,端午节龙舟比赛是一项具有浓厚民俗文化、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体育竞技项目。
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内容

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内容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传统习俗,不仅在华人圈子中深受欢迎,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的参与。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内容的文档。
一、赛龙舟的由来与意义传说在古代,楚国的大臣屈原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主张公正,被楚国的偏安派挤出朝廷,流落到了汨罗江的岸边。
屈原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爱国情怀,写下了《离骚》等著名的诗篇,并投身汨罗江中。
当地百姓为了怕鱼虾咬食屈原的尸体,纷纷划船捞取。
这个习俗逐渐演化成为了赛龙舟的形式,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和烈士。
在另一个传说中,龙舟比赛是为了纪念养蚕圣母的精神,并祈求丰收和吉祥。
故端午节赛龙舟被看作是祈求健康、幸福和吉利的一种传统方式。
二、赛龙舟的习俗和流程1、结伴而来端午节赛龙舟通常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大家可以自由结伴组队参加,也可以抽签随机分组。
参与者可以身着鲜艳的竹编马裤和马褂,并佩戴五彩缤纷的腰带和头花。
在这个热闹的节日中,人们展示着自己的风采,互相搭讪和交流。
2、准备比赛参赛队伍提前一天开始练习,排练比赛的节奏和技巧。
比赛当天,船队将会听从领队的指挥,进行集体预赛和决赛。
一些地区还会在赛前安排整理浴龙舟、会议、祈求平安等颓势,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开始比赛比赛开始之前,每个船队都会在水边的竹制传统舞龙表演,就算是鼓舞士气。
船队随着裁判员的发令号发起冲刺,并且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和信号灯提示,比赛通常包括100米、200米和400米比赛,船队的速度和配合度都决定着最终的胜负。
三、赛龙舟的文化价值端午节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也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首先,赛龙舟可以展现传统的体育文化和船艇技能,同时也可以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团队意义。
其次,赛龙舟可以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最后,端午节赛龙舟还可以推动社会和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国际化的视野也有积极的意义。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和寓意介绍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和寓意介绍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大型习俗活动,关于端午节划龙舟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和寓意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和寓意介绍端午划龙舟来源传说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
他在流放了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在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祠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
”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
”沅陵盘瓠招魂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
沅陵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
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儿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
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
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纪念曹娥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
《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
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习俗端午节赛龙舟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习俗活动。
这一传统活动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以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聚集在河流、湖泊等水域,纷纷观赏龙舟比赛,参与其中,共同庆祝这个节日。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习俗的详细介绍。
一、历史渊源端午节赛龙舟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屈原传说。
相传,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由于不满当时政治腐败,他书写了大量的爱国诗歌。
然而,他的劝谏被害者不掉,最终在五月初五跳入了江中自尽。
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纷纷划龙舟赶往江中,同时还撒下粽子,希望将食物转移鱼虾的注意力。
后来,屈原逐渐被视为龙舟比赛的起源和端午节的象征。
二、准备工作在端午节来临之前,社区组织或团体会开始准备赛龙舟的相关事宜。
首先,他们需要制作龙舟。
龙舟通常由木材、竹子和彩色皮革等材料制成,形状像一条巨龙,其头部和尾部详细展示着龙的特征。
同时,船上还会安排船师和划船员,以确保龙舟比赛的顺利进行。
三、舞狮和舞龙表演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现场,人们还能观赏到精彩的舞狮和舞龙表演。
舞狮和舞龙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形式,通常由一群鼓手和舞者组成。
舞狮者穿戴着五颜六色的狮子服饰,模仿狮子的动作,表达喜庆和祥瑞之意。
舞龙则是通过多个舞者共同控制龙的身体,使得龙像真正的活物一样舞动。
这两种表演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
四、赛龙舟比赛当端午节的早晨来临时,人们就开始聚集在河流或湖泊旁观赏赛龙舟比赛。
比赛场地通常设置了起点和终点,并在观众席上安排了专门的裁判员。
比赛一开始,划船员们会全力划动龙舟,争夺龙舟比赛的冠军。
观众们在一旁为自己喜欢的队伍加油助威,营造出热烈而欢快的氛围。
五、食用粽子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习俗还包括食用粽子。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由糯米和馅料包裹而成,通常用竹叶或者菖蒲叶包裹。
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准备各种不同口味的粽子,如咸味、甜味、豆沙味等,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品尝,以庆祝这一节日。
端午节赛龙舟介绍

01
02
替换时需经裁判员验明资格,并于检录登龙舟前替换完毕,登龙舟后不得替换。
03
不同地区的赛龙舟
与赛人数若不足规定人数时,以弃权论。
不同地区的赛龙舟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03
不同地区的赛龙舟
Part.04
赏析
三千健儿划着扎彩的龙舟,飞速向前,满江是喧闹的锣鼓声,热闹非常。日暮时分炊烟升起,人群已经散去。远处,不知谁吹起了幽怨的笛声,勾起江底沉魂的幽绪。
赏析
日落时分,暮云四合,是谁,吹一声竹箫,袅袅不绝,引来了围观的众人。踏着棹歌渐次激昂的鼓点,争先出发的端午龙船如离弦箭一样地划过,风一般地带走了人们的呼喊与心跳。大河彼岸,人群深处,林花之间,俨然有一位佳丽踯躅观赏,那逶迤在绿叶繁花间的裙摆,洒满了初夏娇艳欲滴的芳菲,不知是刺绣的巧妇所为,抑或是天然的神工妙笔。
端/午/安/康
部门:宣传部
Part.01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端午节赛龙舟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详细资料
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一些相关习俗,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就是赛龙舟了,那么关于赛龙舟的资料有哪些呢?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
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
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loo人,桡手约80人。
南宁龙舟长20
舟长18米,挠手32
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
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
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
其实,“
(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而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
”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
”可见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
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
《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
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
以示纪念。
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在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
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
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
坡上人呼霹
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
妇女
们平时是不出门的,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终点
插着锦绮彩竿,作为标志。
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
国内外都出现了国际龙舟比赛,吸引了各国健儿。
溅;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
如《淮南子·本经训》“《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
渡的风俗;二说是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
船头上都安装有各式各样的木雕龙头,色彩绚丽,形态各异,有金龙、黄龙、白龙、乌龙等。
开赛号令一响,只只龙舟犹如离弦之箭、出山之虎,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每只船上鼓锣喧天,喊声阵阵,你追我赶,力争上游。
河岸两侧人头攒动,万众欢腾。
前来呐喊助威的观众,群情激昂,欢声震天。
扣人心弦的龙舟竞渡,把端午节的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
何谓“龙舟”?据闻一多先生有关越民族图腾祭说可知,当时所用的舟就刻画有龙的纹样,这正是龙舟称谓的来源。
现在所见的龙舟仍是这样,船头制造成龙头形,船体画有龙鳞。
至于古代的龙舟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清人范祖述在《杭俗遗风》中对西湖龙舟有较详细的描述:
西湖有龙舟四五只,其船长约四五丈,头尾均高,彩画如龙形,中舱上下两层,首有龙头太子及秋千架,均以小孩装扮。
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摊移,旁列十八般武艺,各式旗帜,门列各枪,中央高低五色彩伞,尾有娱蚣旗,中舱下层敲打锣鼓,旁坐水手划船。
龙舟竞渡是一种民间竞技活动,是有一定的竞赛规则和胜负标准的。
一般说,古时的竞渡规则和今天的差不多,胜负的标准则有所不同,今天的竞渡以达到终点的先后为胜负,比的主要是速度。
古时比竞渡速度固然是一个标准,但还有一些较复杂的花样。
比如“抢标”,是指在划到终点的时候各船抢夺浮标以定胜负。
标分鱼标、鸭标、钱标等,因其上系有红锦缎,所以也叫“锦标”。
另外,还有抢夺比较高难的钱、鸭等物,金属入水则沉;鸭入水则游,抢钱要下到水里去抢夺,因此争夺起来就要困难些,其场面也会更加激烈。
这需要很好的水性和技巧。
中生动地描写了当时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
;棹
阁醮坛,塑河神像……
龙舟、划船,与诸大臣宴乐。
‘中流九龙舟,谁肯相参差。
’仁宗诗云:‘九龙顺轨原无竞’
“……浮瓜沉李,水阁凉亭,阵阵
”即是这种风俗的反映。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