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建筑透视的画法(一)
建筑表现技法一点透视

建筑表现技法之一点透视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一点透视的画法手绘效果图技法在古老的建筑学发展史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是全才,他们把设计与表现溶为一体。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社会需要精致性设计,从某种意义上,它需要的是精细的分工、各自发挥所长的就业模式,西方工业化国家早已经这样做了。
作为一名从事绘制室内效果图的技术人员,首先,应具有一定的建筑学知识。
因为只有充分理解建筑设计的构思和意境方能着手进行室内设计效果图表现。
同时,室内设计效果图的表现应严格符合建筑结构的逻辑性、空间形体的严密性和尺度比例的准确性。
其次、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绘画基础。
一个从事室内设计效果图的设计和绘制人员,其素描和色彩的功底深浅将直接影响表现图的水准高低。
因其室内的尺度与人体更为接近,光照形式也较室外建筑复杂多变,所以对室内景物的表现就更为细致入微,光影的处理和质感的体现都达到了相当的难度。
因此,一定的绘画功底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具有娴熟的表现图技法。
因为具备了一定的室内装修知识和相当的绘画基础,不等于就能创作出优良的表现图。
其原因就是,建筑表现图的表现虽然同一般绘画有不少相通之处,但也有许多自身的特点。
相对于纯绘画而言室内设计效果图更注重程式化的表现技法、它有许多严格的制约和要求,更多的强调共性而非个性表现,作画步骤也十分理性化和公式化。
所以,若不熟练掌握室内设计效果图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即使具有相当的绘画能力,有时也不知如何着手,既快又好的画出具有征服力的室内设计效果图。
一张优秀的室内设计效果图,必须是设计与表现设计师与画师共同创造的结晶。
只有先诞生高品质的设计原型,再加上优秀建筑画师的表现,才能产生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建筑表现图。
反之,二者缺一,就很难出现高质量的画面效果。
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
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建筑透视画法

VC
体的棱面延伸 到画面上,获
得物体的真高。
5、绘制两个基本 体之间的交线。
6、加深可见轮廓 线。
e
21
提高或降低基面绘制平面透视
夹角较小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定位困难
GL1
HLF1 GL
GL2
F2
.
22
提高或降低基面绘制平面透视
夹角较小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定位困难
HLF1 GL
GL2
F2
.
2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建筑师法绘制透视图 ➢透视图的分类 ➢视点、画面与物体相对位置的选择
.
1
基面内平面图形的透视
当物体与画面没交点时
GL f1
f2
HL F1
F2
GL e
.
2
基面内平面图形的透视
延长直线,使其与画面相交,求出全长透视, 再确定直线上的点。
a
f2
GL f1
HL
F1
F2
e
GL
A
.
3
平面立体的透视
a
GL f1
HL
F1
F2
GL
e
.
12
作图步骤
两点透视的画法
1、确定站点 s 的 位置。
2、确定视高。
3、绘制底面透视。
4、绘制墙身___ 先找出真高线。
F1
F2GL 5、绘制屋脊线
___延伸屋脊线到画
见轮廓
GL 线。
e
.
13
两点透视的画法
作图步骤
1、确定站点E的 位置。
.
10
两点透视的画法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1透视图基本画法
1.1 直线迹点法(全线相交法) 1.2 视线迹点法(建筑师法) 1.3 量点法和 距点法
先画立体的基(面)透视(基础平面的透视图)
后画立体的体透视图
平面的 透视作 图
1.1全 线相交 法
1.2
视线迹点法(建筑师法)
3、降低或升高基面作图
直线迹点法(全线相交法) 方法: 1、作出主 向灭点。 2、延长主 向线至画面 作出其的迹 点。 3、利用真 高线作体的 透视。
视线迹点法:
第一步: 作基透视
(建筑平面图 的透视) 两点透视
第二步:利用真高线作体的透视
量点法
量点的概念:辅助直线的灭点(M)。 辅助直线:一组平行线(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例题1:平面图的透视 画面与墙面的偏角为30°-60°
例题2:建筑形 体的透视(1/3)
画面与墙面的偏 角为30°-60°
见下页
↓
例题2:建筑形体(2/3)
例2:建筑形体(3/3)
例题3: 建筑形体的透 视(1/3) 画面与墙面的 偏角为45° 见下页 ↓
例题3: 建筑形 体的透 视 (2/3)
例题3:建筑形体的透视(3/3)
距点法(量点法的特殊情况)
例题4:建筑形体的透视
第四次作业
04
1、幅面:A3横式 2、内容(任选2题) 教材(建筑阴影与透视图学)P118,P167 习题集P125(8-8),P127(8-11)(8-12) 3、要求: 用全线相交法,视线迹点法(建筑师法)。
2 3透视的画法演示课件

6.1透视图的种类 6.2透视高度的确定 6.3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6.4透视图画法的应用 6.5透视图的简捷画法
1
6.1透视图的种类
建筑形体上,与其自身所在坐标系的坐标
轴平行直线的灭点称为 主向灭点。
1.若建筑形体上有两个方向的轮廓线平行于画面,则该建 筑形体只有一个方向的轮廓线与画面相交,因此该建筑形 体的透视图仅有一个主向灭点。只有一个灭点的透视图称 为一点透视。
连接sa、sb分别交ox 轴于a1、b1 ,过a1、b1作 竖直线交FN于A°、B°。 则A°B°即为AB线段的 透视。
在作图过程中 a1、b1等点,都是利 用过各点的相应视 线SA、SB等在H面 上的正投影sa、sb求 出的,因此该作图 法称为视线法。
18
用视线法求作AB直线的透视
如图所示,已知H面上直线 AB的画面迹点、灭点及透 视方向NF,确定A、B两点 的透视A°、B°
2.若建筑形体上只有一个方向的轮廓线平行于画面,另两 个方向的轮廓线均与画面相交,因此该建筑形体的透视图 有两个主向灭点。有两个灭点的透视图称为两点透视。
3.若建筑形体上三个方向的轮廓线均与画面相交,那么该 建筑形体的透视图有三个主向灭点。有三个灭点的透视图 称三点透视。
2
6.1.1 一点透视
如下图所示形体的 X、Z两个方向平行于画面,只有 Y向 与画面垂直相交,因此只有 Y方向有一个主向灭点S',这样 的透视称为一点透视。
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的实例
5
6.2 透视高度的确定
6.2.1 真高线 6.2.2 透视高度的量取 6.2.3 集中真高线
6
6.2.1 真高线
当铅垂线位于画面上时,它的透视是其自身,反映实长。
建筑透视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与画法

就可在画面上画出平面图形各边线
的 全 透 视 , 进平而面求透得视作平图面动图画形 的 透
返回
第26页/共53页
例:已知某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并给定基线和站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设视高为H,试画该平面图的透视图。
作图步骤2:画形体高度透视。 在平面透视图基础上,从各
角向上画出竖直方向角线的透视,
5)
(4)与画面平行的直线没有灭点,它的透视平行于直线本身;其 基透
视为平行于基线的水平直线。如下图示,Ao B o∥AB, ao bo ∥GL,AoBo
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反映直线AB与基面之间的倾角α。
(5)位于画面上的竖
直线的透视与其本身重
合,即反映直线本身的
实长,称为真高线(凡是
位于画面上的直线其透视都
第7页/共53页
返回
点的透视作图方法
求作点的透视投影可以用“视线迹点法”和“灭点视线 法”。 “灭点视线法”涉及灭点,因此在求作直线或平面、立 体时较常应用。求点的透视采用“视线迹点法”较为方便。
掌握点的透视作图,对于理解透视投影的规律,进而求作 直线、平面、立体的透视投影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同学们熟 练掌握用“视线迹点法”求作点的透视的原理、方法。
线。
(7)主点VC(又称“心点”):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影,即过视点作画面
垂线所得垂足。
(8)视距D:视点到画面的距离。 (9)视高H:视点到基面的距离.即人眼离地面的高度。
(10)视线:即投射线,过视点与形体上任何点的连线。 (11)点的透视:通过空间任一点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12)透视图:形体在画面上的中心投影,即无数多点的透视的集合。
P A
视平面
A°
VC
第六章 建筑透视的画法(一)

视点—人眼所在位置S;
站点—观看建筑物人 的站立点,即视点S 在基面G的投影s;
基线—基面与画面的交线, 在画面上以字母g-g表示, 在平面图中则以p-p表示;
心点—视点S在画面P 上的正投影s0;
于点b位于p-p上,表明过点
b的墙角位于画面上,其透
视即为自身。
fyg
P
.s
fy
h
g
过b作垂直线交g-g于b0,连接b0Fx,与过ag所作的竖直线交于a0。 连接b0Fy,与过cg所作的竖直线交于c0;分别连接c0Fx, a0Fy相交 于d0。由此类推,得出各点的透视。最后连接各点的透视,求出建 筑平面图的透视。
第三节 建筑透视图的画法
建筑透视图的具体绘制是在平面图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步骤如下: 1.作建筑物平面图; 2.画墙角线并确定其透视高度; 3.完成建筑屋顶的透视作图; 4.完成建筑的门窗等细节部分的作图。
一.视线法
例一
(1)已知长方形房屋的平面图,立面图, 画面中站点s,基线g-g, 视平线h-h,画面位置p-p, 求该房屋的透视图。
P
s h g
P
h g
fxg P
h fx g
1.自站点s引出平面图中两组主
要轮廓线的平行线,与p-p
相交于fxg和fyg两点,由此
作垂直线,交视平线h-h于
Fx和Fy两点,即为两组水
平轮廓线的灭点。
fyg
P
.s
fy
h
g
fxg P
h fx g
2.自站点s向平面图中各顶点引
直线,即各条视线由
第6章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适用于表现高耸建筑物的外观,建筑群体鸟瞰或高大 的大堂室内,更符合人眼的观感实际,但作图更复杂
些。
6.2 透视参数的合理选择
为了获得表现效果满意的透视图,在动笔之 前必须先根据建筑物造型特点和对透视形象 的要求,选择好视点、画面与建筑物之间的 相对位置。
6.2.1 人眼的视野范围
视点的位置选择,必须 使观察对象置于正常的 视野范围之内。绘画透 视图时,视角的大小一 般选择为:对室外透视 以37-54度为宜;对室内 透视,视角常用54-60度 之间,或稍大。
特点:可以同时着重表现建筑物的两相邻主立面,表 现效果较接近人眼的观察实际,但作图相对麻烦些, 常用来表现建筑物的外观造型或室内一角的透视。
6.1.3 三点透视
当画面倾斜于基面,视点位于前方,建筑物的三个主 要面,即长宽高三组主向轮廓线都与画面倾斜时,由 于在所得的透视图中,其长宽高三组主向轮廓线都分 别有一个灭点。
作题步骤:
题目已知条件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步骤4
步骤5
步骤6
步骤7
步骤8
பைடு நூலகம்
步骤9
步骤10
步骤11
步骤12
步骤13
步骤14
步骤15
步骤16
ss
6.4 量点法及其运用
建筑师法与量点法的区别:
建筑师法:对于建筑物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 上的度量问题,都是利用站点s向平面图做一 系列视线的投影与基线相交的方法解决的。 作图时离不开平面图。
6.2.2 视点的选择
6.2.2.1 站点位置的选择 (1)视距的选择。其原则是保证水平视角的大小适宜。常令
视距为拟画透视图的大小即画幅宽度的函数,d=(1-1.5)k。 (2)站位的选择。使站点的位置最好处于画面中部的正前方,
建筑透视PPT课件

建筑主体完成后,对大门、顶架进行绘制,并擦除被遮挡的部分
依照透视图,加入配景,完成最终线描图
建筑透视
建筑制图 工程实用透视
1-2周 3周
透视
32 学时
透视概述
文艺复兴时期已有较完善的透视作图法,至今
已有600多年历史
透视是投形的一种。是通过透明平面看物体,
将物体形象在透明平面上描绘下来的做图方法。
与正投形和斜平行投形(轴测)不同,透视图是几
组平行线在图面上向一点汇聚的中心投形
透视术语
P.P. 画面 假设为一透明平面 G.P. 地面 建筑物所在水平面(地面) G.L. 地平面 地面和画面的交线 H.L. 视平线 视平面和画面的交线 H. 视高 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 D. 视距 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 C.V. 视中心点 S.L. 视线 视点和物体各点的连线
建筑师法作透视
1. 一点透视 2. 两点透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量点法作透视
1. 一点透视 2. 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量点法
两点透视量点法
• 选取建筑平面中一直 角,与画面(P.P)相交于 O
• 以O为圆心,旋转选择 所要表现的建筑主立 面,并确定视点Eh, 得到理想透视角度
• 在透视作图面上,确 定视高,得到G.L.和 H.L.
• 通过视点作平行于建 筑边缘线的方法,垂 直下拉到 H.L. 得到灭 点Vx,Vy
• 透视角度选取后, 先 求平面图上一个方向 上的量点M的位置
• 根据两个方向方向消 失点Vx,Vy及量点Mx, My的位置后,完成平面 透视图,进而按步骤完 成建筑透视图
• 当视高过近时,拉大 视高距离作辅助地面 线求得辅助透视平面, 再在真实地面线进行 量高,上求得建筑透 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已知双坡顶房屋的平面图,立面图,画面中站点s,基线, 视平线,画面位置,求该房屋的透视图。
例二
1.自站点s引出平面 图中两组主要轮 廓线的平行线, 与相交于和两点, 由此作垂直线, 交视平线于和两 点,即为两组水 平轮廓线的灭点。
2.自站点s向平面 图中各顶点引 直线,即各条 视线的基面投 影,相交于….. 点。由于点k位 于上,表明过 点k的墙角位于 画面上,其透 视即为自身。
P
.s
h
g
过b作垂直线交于b0,连接b0,与过所作的竖直线交于a0。连接b0, 与过所作的竖直线交于c0;分别连接c0, a0相交于d0。由此类推, 得出各点的透视。最后连接各点的透视,求出建筑平面图的透视。
P
h
.s
g
P
h g
P
h
.s
g
3.利用真高线,求 的屋透视
P
h g
思考题: (1)平行透视的做法? (2)非方形物透视的做法?
物体过A点的边线由于紧贴画面,因而没有 被透视,可以作为真高线使用,可以看出 这样的情况比较易于绘图,所以,在实际 工作中,一般将透视对象一条边线紧靠画 面,制图效率较高。
作业:
运用建筑透视的画法做出习题集中的 P80--2 P81; P83 ; P84放大一倍; P85.放大一倍
方法二: (1)过转角b作画面,使 与成角; (2)过转角a、c向作垂 线,得透视图的近似宽度 B。 (3)在B宽度内定,并作 垂直于,使的长度约等于 画面宽度的1.5—2.0倍。
(二)确定视高,即与的距离。
一般选为1.5—1.8m,以人的高度为视高。必 要时可以降低视高使建筑物显得挺拔雄伟 (仰角30°),也可提高视高(俯角45°)
视距—视点对画面的距离, 即中心视线的长度
第二节 透视体系的选定
一.视点的选定
视点的选定
视角大小适宜
体现建筑的 整体造型特点
选在实际环境 许可的位置上
1.视角大小适宜 绘制建筑透视图时,视角通常控制在60°以内,以30°-40°
为好。在特殊情况下,如室内透视可稍大于60°,不宜超过90°, 否则出现失真现象。
二.在平面图中确定透视投影体系的步骤
(一)确定站点与画面
方法一: (1)先确定站点s,
使s向建筑平面图 所作两边缘线视线 和间的夹角为 30°-40°,并且 人站在站点处,能 充分看到建筑的体 型特征。
(2)在两边缘线间, 引出中心视线的 投影,使其平分 两边缘线。
(3)作画面线垂直 于。画面线最好 通过建筑平面图 的一角。
第三节 建筑透视图的画法
建筑透视图的具体绘制是在平 面图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步骤如下: 1.作建筑物平面图; 2.画墙角线并确定其透视高度; 3.完成建筑屋顶的透视作图; 4.完成建筑的门窗等细节部分的作图。
一.视线法
例一
(1)已知长方形房屋的平面图,立面图, 画面中站点s,基线, 视平线,画面位置, 求该房屋的透视图。
2.站点的选定充分体现建筑的整体造型特点;
√
3..站点尽量选在实际环境许可的位置上 (1)平面图中,若有池塘,则站点应避免在水面上。若有山,则 视点应位于山上,视点的高度就不能是人的身高; (2)视高一般按人的身高1.5—1.8m确定。有时为取得特殊效果, 可认为降低或调高。(下图显示了视高对建筑物的影响)
第六章 建筑透视的分类及画法 (一)
第一节 建筑透视图的分类 (一)一般按照画面上灭点的多少,分为
三种: 1.一点透视; 2.两点透视; 3.三点透视。
(二)基本术语:
基面—放置建筑物的水 平面,以字母G表示, 也可将任何水平P表示,一般以垂直基面的 铅垂面为画面,也可以用倾斜 平面做画面;
P
s h g
P
h g
P
h g
1.自站点s引出平面图中两组主 要轮廓线的平行线,与相交 于和两点,由此作垂直线, 交视平线于和两点,即为两 组水平轮廓线的灭点。
P
.s
h
g
P
h g
2.自站点s向平面图中各顶点引 直线,即各条视线的基面投 影,相交于,点。由于点b位 于上,表明过点b的墙角位 于画面上,其透视即为自身。
视点—人眼所在位置S;
站点—观看建筑物人 的站立点,即视点S 在基面G的投影s;
基线—基面与画面的交线, 在画面上以字母表示, 在平面图中则以表示;
心点—视点S在画面P 上的正投影s0;
中心视线—引自视点并垂 直于画面的视线,即视点 S和心点s0 的连线;
视平面—过视点S所作的水平面;
视平线—视平面与 画面的交线,以表 示,当画面为垂直 面时,视平线与基 线距反映视高;
过k作垂直线交于k0, 连接k0,与过所作 的竖直线交于a0。 连接k0,与过所作 的竖直线交于e0, 连接e0,其反向延 长线与过所作的竖 直线交于d0。由此 类推,得出各点的 透视。最后连接各 点的透视,求出建 筑平面图的透视。
3.利用真高线,求 的屋脊及矮檐的 透视
4.檫去多余图线,完成双坡顶房屋的透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