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B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2、实验设备
1).测力仪一台;
2.)计算机一台;
3.)加速度传感器1个;
4.)AD转换器1台。
3、实验数据
钢板尺刻度(cm)
钢板尺实际振动长度(cm)
钢板尺振动频率(HZ)
相对误差
实验值
准确值
30
27.8
8
8.48
6%
30
25
7
10.48
14.12%
准确值的计算:
由资料知:悬臂梁的各阶固有频率计算公式如下:
6.3
6.5
6.7
6.9
7.1
U0(v)
3.73
4.07
4.38
4.68
4.91
5.14
5.29
5.47
5.63
5.76
x(mm)
7.3
7.5
7.7
7.9
8.1
8.3
8.5
8.7
8.9
9.1
U0(v)
5.87
5.95
6.04
6.12
6.19
6.24
6.29
6.33
6.37
6.4
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铝片)
拟合曲线方程:
Uo=f(x)=0.6535x+0.8381
表5涡流式传感器被测体为铜片时的实测数据记录
x(mm)
5.2
5.4
5.6
5.8
6
6.2
6.4
6.6
6.8
7
U0(v)
3.59
3.6
3.87
4.22
4.53
4.8
5.06
5.27
5.45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探索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测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一、引言
测试技术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并提高软件的质量。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3.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测试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三、实验内容
1. 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3. 掌握测试工具的基本使用。

四、实验步骤
1. 阅读相关测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使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3. 使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测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测试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并且提高软件的质量。

因此,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结论
通过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我们对测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测试技术在软件开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软件中的缺陷并提高软件的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测试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的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3. 提高对工程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原理工程测试技术是利用各种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实体或系统进行检测、测量和分析的技术。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频率计4. 数字多用表5. 电阻箱6. 电容箱7. 电流表8. 电压表9. 万用表10. 实验平台五、实验内容1. 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联用实验(1)了解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3)观察不同信号波形的变化。

2. 频率计与信号发生器联用实验(1)了解频率计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频率计;(3)测量信号的频率。

3. 数字多用表与电阻箱联用实验(1)了解数字多用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数字多用表;(3)测量电阻值。

4. 电容箱与示波器联用实验(1)了解电容箱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电容箱;(3)观察电容对信号的影响。

5. 电流表与电压表联用实验(1)了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6. 万用表与实验平台联用实验(1)了解万用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万用表;(3)测量实验平台上的各种参数。

六、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设备,连接电路;2.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仪器和设备;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联用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信号波形的变化,加深了对信号波形的理解;2. 频率计与信号发生器联用实验:成功测量了信号的频率,掌握了频率计的使用方法;3. 数字多用表与电阻箱联用实验:准确测量了电阻值,提高了数字多用表的使用技能;4. 电容箱与示波器联用实验:观察到了电容对信号的影响,加深了对电容的认识;5. 电流表与电压表联用实验:成功测量了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掌握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6. 万用表与实验平台联用实验:准确测量了实验平台上的各种参数,提高了万用表的使用技能。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电动力工程学院测控系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实验日期:一. 实验目的二. 基本原理三. 实验结果表1-1单臂电桥输出数据记录表表1-2 双臂电桥输出数据记录表表1-3全桥电桥输出数据记录表四.实验曲线(用坐标纸绘制在给出的坐标系中)五.实验数据处理1. 根据表1-1、1-2、1-3计算单臂、半桥、全桥的非线性误差δf1=Δm/y F..S 100%,式中Δm为输出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 F·S为装置的标称输出值,此处为200g时的输出值。

2. 分析单臂、半桥、全桥的特性。

六. 思考题1.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电阻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2.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1)对边(2)邻边。

V( mv)0 W(g)实验二电涡流式传感器性能实验日期:一. 实验目的二. 基本原理三.实验结果1.静态实验结果:表2-1电涡流传感器位移X与输出电压数据根据表2-1数据,画出V-X曲线。

试计算量程为1mm、3 mm及5mm时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可以用拟合直线的方法)。

根据曲线找出线性区域及进行正、负位移测量时的最佳工作点。

v(mv)2.动态测量结果:表2-2 振动测量数据记录表根据实验结果作出传感器的Vp-p(V)—f(Hz)曲线,指出系统自振频率的大致值。

V(mV)0 f(Hz)实验三电容式传感器的性能实验日期:一. 实验目的二. 基本原理三.实验结果1.静态实验结果:表3-1 电容传感器位移与输出电压记录表根据表3-1数据做出曲线,计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S和非线性误差δv(mv)0 x(mm)2.动态实验结果:表3-2电容传感器动态测量数据记录表根据实验结果作出传感器的V01(mv)—f(Hz)曲线,指出系统自振频率的大致值。

20XX年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20XX年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20XX年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转速控制实验1.选择智能调节仪的控制对象为转速,并按图4连线。

开启控制台总电源,打开智能调节仪电源开关。

2.短按SET键,进入智能调节仪A菜单,仪表靠上的窗口显示“ SLT,靠下窗口显示待设置的设定值。

LOCK 等于0或1时使能,设置转速的设定值。

3.长按SET键3秒以上,进入智能调节仪B菜单,靠上窗口显示“ dAH',靠下窗口显示待设置的上限报警值。

上限报警时仪表右上“ AL1 ”指示灯亮。

4.继续短按SET键,靠上窗口显示“ATU ,靠下窗口显示待设置的自整定开关,控制转速时无效。

5.继续短按SET键,靠上窗口显示“P', 靠下窗口显示待设置的比例参数值。

6.继续短按SET键,靠上窗口显示“I”靠下窗口显示待设置的积分参数值。

7.继续短按SET键,靠上窗口显示“LOCK,靠下窗口显示待设置的锁定开关,“0”允许A B菜单,“ T只允许A菜单,“ 2”禁止所有菜单。

继续短按SET键,回到初始状态。

8.经过一段时间后,转动源的转速可控制在设定值,控制精度± 2%。

图10-4转速控制实验连线图46 五、实验报告: 1、分析转速测量实验的误差和对数据结果的影响。

2、观察实验并思考三个传感器中哪一个是光电传感器,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3、转速自动控制的试验中使转速达到设定值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分析PID参数对转速智能调节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哪一组PID 参数组合可以使转速准确高效的达到设定值?实验过程中是否遇到问题,你是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

附:程序框图图10-5转速测量实验程序框图47实验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实验目的:1、了解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的原理与方法、基本结构、性能及应用。

2、掌握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标定方法和最小二乘法误差数据处理方法及获得方法二、实验仪器:压力传感器模块、数显单元、直流稳压源+5V、± 15V、NI 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完整)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完整)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教研室二O一一年五月实验一 测量电桥静态特性测试报告 同组人: 时间:一、实验目的1. 熟悉静态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 熟悉测量电桥的三种接法,验证公式04n y e e δε=3. 分析应变片组桥与梁受力变形的关系,加深对等强度梁概念的理解4. 验证温度对测量的影响并了解消除方法 二、实验设备静态电阻应变仪、等强度梁、砝码、应变片 三、实验原理等强度梁受外力变形时,贴在其上的应变片的电阻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应变片连接在应变仪测量桥的桥臂上,则应变片电阻的变化就转换为测量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应变仪采用“零位法”进行测量。

它采用双桥电路,一个是测量桥,另一个为读数桥。

当测量桥有电压输出时,调整读数桥的刻度盘,使仪表指针为零。

则此时读数桥读数与桥臂系数之比即为试件的实验应变值。

四、实验数据整理在等强度梁上逐级加载、卸载,并把三种电桥接法的测量结果填入表1。

表1 三种电桥接法的测量结果处理注:理论应变2=E bh ε理,其中10b=;h=6mm ;E=2×1011N/m 2 五、问答题1、 试分析实验中同一载荷下,半桥接法相对于单臂和全桥接法的仪器输出有什么不同?半桥接法时,仪器输出是单臂接法仪器输出的2倍,是全桥接法仪器输出的1/2,单臂接法时01R U =U 4R ∆±,半桥时01R U =U 2R ∆±,全桥时0RU =U R∆±。

同时,由上图数据可以看出,每对应一个负荷时,半桥接法时的仪器输出是单臂时的2倍,全桥的1/2。

2、 单臂测量时若试件温度升高,仪器输出(指针)如何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

仪器输出将变大。

当试件受力且试件温度升高时,输出电压F T0R R 1U =+4R R ∆∆⎛⎫⎪⎝⎭,R 为试件电阻,而本实验输出的是应变片的应变ε,F T 1R R 1=+S R R ε∆∆⎛⎫⎪⎝⎭,若试件温度升高时,则没有温度影响T R R ∆,F2R =SRε∆,显然,温度升高的变化1ε大于温度没有升高时的变化2ε,故试件温度升高时,仪器输出将变大。

检测技术实训报告

检测技术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本次检测技术实训。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各类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3. 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检测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检测技术是通过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获取样品性质、结构、组成等信息的一种方法。

2. 检测仪器设备实训中,我们接触了多种检测仪器设备,如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显微镜等。

通过对这些仪器的操作,我们熟悉了它们的性能和特点,掌握了正确使用方法。

3. 实际应用案例实训过程中,我们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了检测实验。

例如,使用光谱仪分析金属材料的成分,使用色谱仪检测水质中的污染物,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训成果1. 掌握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了各类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检测实验。

4.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检测技术实训,我对检测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检测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几点建议:1. 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实训效果。

2. 增加实训项目,丰富实训内容。

3.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总结1. 引言测试与检测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各个领域中,测试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发现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实验报告总结了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对实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理解测试和检测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学习基本的测试与检测方法和工具;•掌握测试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分析测试和检测结果,形成结论和建议。

3. 实验方法3.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和软件如下:•计算机•特定领域的测试设备(例如,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等)•数据采集仪•编程工具(例如,MATLAB、LabVIEW等)3.2 实验步骤本实验包括以下步骤:1.研究测试对象和测试要求,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2.设计测试计划,确定测试方法和工具。

3.准备测试环境,安装和配置必要的设备和软件。

4.实施测试计划,采集测试数据并记录结果。

5.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和建议。

6.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改进措施。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实验结果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个特定领域的测试对象,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

通过测试,我们采集了大量的测试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对测试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然后,我们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5.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了我们对测试与检测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们深入学习了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获得了实际的测试经验。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改进方法和建议。

6. 参考文献[1] Smith, A. B., & Johnson, C. D. (2018). Introduction to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Journal of Test and Measurement, 10(2), 45-58.[2] Thompson, R. W., & Brown, S. T. (2019). Test Design Techniqu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Assurance Journal, 15(4), 78-89.[3] Chen, L., & Liu, W. (2020). Practical Guide to Testing and Inspection Techniques. Testing and Inspection Today, 25(3), 112-1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2017年06月8日
实验一光栅传感器测位移实验
1、四倍频辨向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倍频电路是一种位置细分法,就是使正弦信号在0度、90度、180度、270度都有脉冲输出,可使测量精度提高四倍。

光栅传感器输出两路相位相差为90的方波信号A和B.如图l所示,用A,B 两相信号的脉冲数表示光栅走过的位移量,标志光栅分正向与反向移动.四倍频后的信号,经计数器计数后转化为相对位置.计数过程一般有两种实现方法:一是由微处理器内部定时计数器实现计数;二是由可逆计数器实现对正反向脉冲的计数.
①当光栅正向移动时,光栅输出的A相信号的相位超前B相90,则在一个周期内,两相信号共有4次相对变化:00→10→11→01→00.这样,如果每发生一次变化,可逆计数器便实现一次加计数,一个周期内共可实现4次加计数,从而实现正转状态的四倍频计数.
②当光栅反向移动时,光栅输出的A相信号的相位滞后于B相信号90,则一个周期内两相信号也有4次相对变化:00→01→11→10→00.同理,如果每发生一次变化,可逆计数器便实现一次减计数,在一个周期内,共可实现4次减计数,就实现了反转。

2、四倍频辨向电路波形图
实验二:电容式、涡流式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实验
一变面积传感器实验原理及电路
实验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

电容的变化通过电容转换电路转换成电压信号,经过差动放大器后,用数字电压表显示出来。

图2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电路框图
图3 电容转换电路原理图
图4 二极管环形电桥原理图
1、根据表1实测数据,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X),并且计算灵敏度和
非线性误差。

表1-1变面积电容传感器实测数据记录表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由表一数据及所绘制的X-Uo曲线可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即曲线的斜率;曲线拟合直线方程为Uo=0.0698 X+0.0012
灵敏度计算公式为S=ΔUo/ΔX=-0.0698v/mm
由所得X-Uo函数表达式及所测的实验数据用excel计算出各点误差如表1-2所示,可得输出V的最大误差ΔU=0.01613v.
非线性误差δ=最大误差ΔV/满量程输出FSu=0.081%
表1-2电容传感器位移与输出电压值及各点误差值
二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实验原理及电路
实验电路图如图5所示。

与变面积式电容实验不同之处在于,该实验接入电容转换电路的两个电容为可变电容,当电容传感器的动极上下移动时,两个电容器的电容量都发生变化,但方向相反,这样就构成了差动式的电容传感器。

图5 差动电容式传感器实验电路框图
根据表2实测数据,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X),并且计算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表2-1变差动电容传感器实测数据记录表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率;曲线拟合直线方程为Uo=0.1385X-0.0029
灵敏度计算公式为S=ΔUo/ΔX=0.1385v/mm
由所得X-Uo函数表达式及所测的实验数据用excel计算出各点误差如表2-2所示,可得输出V的最大误差ΔU=0.02915v.
非线性误差δ=最大误差ΔV/满量程输出FSu=0.146%
表2-2电容传感器位移与输出电压值及各点误差值
通过高频电流的线圈产生磁场,当有导电体接近时,因导电体涡流效应产生涡流损耗,引起线圈的电感发生变化。

而涡流损耗与导电体离线圈的距离有关,因此可以进行位移测量。

实验电路如图6所示。

采用电容式三点式振荡器,用于产生高频电流,电流的大小与电感L2(及涡流传感器线圈)的大小有关,滤波后输出直流信号。

根据表3、表4和表5数据,分别画出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 (X),并求出拟合曲线的方程。

表3 涡流式传感器被测体为铁片时的实测数据记录
绘制曲线时,应去掉前5个点。

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铁片)
拟合曲线方程:
Uo=f(x)=2.7561x-22.024
表4 涡流式传感器被测体为铝片时的实测数据记录
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铝片)
拟合曲线方程:
Uo=f(x)=0.3458x+7.8718
表5 涡流式传感器被测体为铜片时的实测数据记录
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铜片)
拟合曲线方程:
Uo=f(x)=0.0936x+10.568
思考题
1. 比较差动式和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优劣。

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灵敏度比普通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高1倍,对于外界干扰,电磁吸引力、静电引力等有一定补偿作用。

2. 涡流式传感器的量程与那些因素有关?
涡流式传感器量程与金属导体材料的电阻率,线圈匝数以及线圈与金属块距离X 等有关。

3. 转速测试中,输出频率与转速的对应关系,如何提高测试精度?
f=n*p f为频率 n 为转速 p为磁极数
增大磁极分布圆周的半径,适当增加磁极数可以提高测试精度。

实验三.切削力测量实验
1、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验证应力测量原理与具体实施方法。

2)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力的应变测试技术。

2、实验设备
1)SDC系列测力仪一台
2)YD-1121/4四通道应变仪一台
3)A/D卡(已置于微机内)一块
4)微机及相关配置一套
3、实验数据与图形
1).标定实验中,通过对X、Y、Z轴进行分别标定,得到如下标定系数:X=23.7208;Y=-24.7854;Z=100.5477.具体如图(1)所示。

注:挂载砝码为1KG。

图(1)各轴标定实验截图
X轴
Y轴
Z轴
2.实验相关图形截图如图(2)(3)所示。

图(2)实验数据回放波形截图
实验四:微机在测量信号中的应用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同学了解在PC机为主机的系统中,如何实现由加速度传感器感受到振动信号,经过放大和转换后送微机进行数据采集及测量信号的分析和处理的方法。

2、实验设备
1).测力仪一台;
2.)计算机一台;
3.)加速度传感器1个;
4.)AD转换器1台。

由资料知:悬臂梁的各阶固有频率计算公式如下:
n
f=-----------------①
其中:本实验所用钢板尺尺寸为:b=26.3mm;h=1.0mm。

故有:A=b*h=26.3*1=26.3mm2
I0=bℎ3
12=26.3∗13
12
=2.1917mm4
本钢板尺材料33
7.810/,E196
kg m GPa
ρ=⨯=。

将相关数据均代入上式①即可求得各尺寸下的固有频率的准确值。

如上表所示。

4、波形图
本实验相关波形图截图如下所示:
1).时域图:
2).幅域图(幅值谱与相频谱):
3.)自相关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