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宇宙和地球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第1~3章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第1~3章知识点提纲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字宙环境知识点一:宇宙1.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
2.天体类别:宇宙中有众多的天体,如恒星(巨大的气体球体,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发出光和热)、行星(本身不发光。
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卫星(绕行星或其他天体运行的天体,受到行星或其他天体的引力束缚。
)、星云等。
3.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4.天体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和可观测宇宙。
5.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恒星)、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
6.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最大)、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普通性: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体积、质量等方面与其他行星有相似之处。
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其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原因: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等。
8.太空探索的意义: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开发;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4.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5.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含三课时)

第二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仪【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3.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重点)4.通过制作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5.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的教育,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
(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结论【情境导入】导入一联系生活经验导入:盛夏的夜晚,当我们在院子里或者广场上纳凉的时候,仰望星空,我们都会看到些什么呢?教师:那么大家知道它们都由什么组成?具有什么特点吗?学生:月球、流星、恒星、星云等等(教师在黑板激发兴趣和探索欲望,明确学习内容。
通过观看视频,为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提供感性素材。
上板书这些学生看到的天体)导入二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它到底有多大?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播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
导入三教师展示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球小,月球绕着地球跑。
”教师:还记得这首儿歌吗?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教师: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两点,一是天体之间不是孤立的,有相互绕转关系;二是在宇宙中,质量决定谁是中心。
师生交流地球在宇宙中多媒体展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图片,介绍这些天体的相关知识。
展示:天体系统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图2-2、图2-3)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地心说”与“日心说”。
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是有层次和结构的,最低级别的是地月系,最高级别的是总星系,同时人们认识宇宙是先小后大,先近后远的。
通过探讨,训练学生质疑精神和表达能力,并感受古人对大自然探索的细心和执着。
宇宙、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2.
太阳在银河系中的运动
太阳 银河系众多恒星中的一员,位于银 盘中心平面(银道面)附近和一条旋臂的 内缘 太阳的运动 与银河系其他恒星和星云, 以及星际物质一样,绕银核做旋转运动 银河年 银河系内的恒星和星云,以及 星际物质绕银核做旋转运动一周所需时 间为2.5×108-83×108y
二.星系运动和总星系
恒星的演化恒星的演化?原恒星收缩的气体团不发射可见光?主序星恒星出现的连续条带代表相对稳定的主要演化序列?红巨星表面温度低但光度质量很大?红超巨星恒星中心收缩外壳膨胀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恒星中心热核反应出现铁元素恒星内核向中心猛烈塌缩释放惊人能量恒星外壳爆炸使光度瞬间增至上亿倍?致密星恒星塌缩为密度高体积小的恒星残骸?p3726恒星的结局恒星的结局he燃烧合成conemgssi抛出外壳红巨星小于3个太阳白矮星冷却黑矮星310个太阳质量核炸超新星大于10个太阳质量内炸超新星中子星脉冲星r10kmv增大黑洞22恒星演化黑洞
宇宙也会衰老
哥白尼原理
宇宙中没有任何一点具有优越性, 宇宙中没有任何一点具有优越性,所有 的位置都是平权的。 的位置都是平权的。 有限的无边宇宙没有中心。 有限的无边宇宙没有中心。
第二节 恒星演化与太阳 系形成
2-2 恒星演化\银河系和恒星的演 恒星演化\ 化.flv
一.星系的起源
星云说 宇宙空间充满密度极低的星际气体和 尘埃物质, 尘埃物质 , 在自引力下逐渐聚集成许多大型星 系云,然后在星云系内形成大量恒星, 系云,然后在星云系内形成大量恒星,而形成星 恒星演化\太阳系的形成. 系.2-2 恒星演化\太阳系的形成.flv 超密说 强调宇宙大爆炸过程中抛出大量的超 高密物质块,每个块形成一个星系。 高密物质块,每个块形成一个星系。超密块爆 发从核心在向四周演化, 发从核心在向四周演化,星系核心为残留的超 密块,爆发作用尚未停息。 密块,爆发作用尚未停息。
最新第二章 宇宙、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2.2 恒星的演化
(1)幼年期: 原始星云收缩 →原恒星形成 。
(2)青少年期:原恒星出现“氢闪”(核心部分 氢开始点燃) 。
(3)青壮年期:核心部分氢燃烧引起热核反应启动,恒 星形成。
星系内90%恒星集中分布于主星序或主序带, 被称为主序星。
(4)晚年期:恒星核心部分氢燃烧殆尽,核部收缩, 温度升高;外壳体积膨胀,形成红巨星 。
所谓10-34秒/厘米,就是 “1秒/厘米的一兆分之一 的一兆分之一的一百亿分之一” 极其短暂的时间、极
其微小的空间。
而10100倍,就是1的后面加100个0(厘米)。
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宇宙起源模式, 对于传统的“无始无终”宇宙观是一个冲击!
宇宙起源的大爆炸过程包括: 基本粒子阶段 元素形成阶段 宇宙形成阶段
第二章 宇宙、地球的起源与演 化
第二章 宇宙、地球的 起源与演化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屈原:《天问》
§1.银河系和宇宙起源学说
1.1 银河系结构及太阳的运动 1.1.1 银河系结构
银河系——是指太阳所在的整个星系,是 比太阳系更高层次的庞大天体系统,是由 构成银河系的气体、尘埃、恒星、星团以 及星云所组成的密集区。
大爆炸宇宙学说认为,宇宙早期是一个超 高密、超高温的“宇宙蛋”。宇宙蛋在某种 物理条件下,发生迅猛的大爆炸,于是便开 始不断膨胀起来,结果物质也随着时空膨胀 而从密到稀、从热到冷地演化着,在演化过 程中逐渐形成各种恒星体系。
超微宇宙的瞬间暴胀
宇宙诞生10-44秒之后便急速展开,10-34厘米的超微宇 宙在仅仅10-34秒之内迅速膨胀了10100倍,称为暴胀 (inflation)。
1.1.2 太阳在银河系内的运动 银河年周期: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层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3°26′S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南北半球
60oN 75oN 90oN
纬
45oN
北
度 的
30oN
纬
划 15oN
N
分
0o
W
E
15oS
南
30oS
纬
45oS
S
60oS 75oN 90oS
纬线与纬度
90o
越
向
纬 线
( 北 纬 )
30o
北 度
数
20o 越
大
10o
度
赤道
数
0o
规
(
10o
律
南 纬
20o
越 向
)
30o
南 度
数
越
大
90o
地球—经纬网—纬线
三、地球仪
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 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 模型。
三、地球仪
1、地轴和南北两极 2、纬线和纬度
南北半球的划分 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
3、经线和经度 东西半球的划分
北极星
认
北极
识
地
球
地心
南极
返回
认
识
北极
纬
线
定 义—— 在地球仪上,
同赤道平行的圆圈。
赤道
地球—经纬网—纬线
特 点——
1.都自成圆圈 ——纬
线圈。
2.赤道最长,往两极
纬线圈越来越小两极
为点。
3.所有的纬线都相互
平行。
N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相对的)
几
90o
条 重
66.5o
北极圈
要
的 23.5oN
北回归线
纬
高中地理书选修目录

高中地理书选修目录选修1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2海洋地理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选修3旅游地理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着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选修4城乡规划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七上地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地球在宇宙中(1)在已知宇宙中,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
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在太阳系中,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自身体积和质量不大不小,容易形成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2.太空探索(1)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2)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3)太空探索的意义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等。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如右图)4.(1)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往东穿过0°经线到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穿过180°经线到160°E为西半球。
(2)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7.利用经纬网定位(1)识别经纬线:横线表示纬线,竖线表示经线。
(2)判读纬度: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N),向南增大为南纬(S)。
(3)判读经度: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E),向西增大为西经(W)。
(4)确定经纬度具体位置。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2.(1)判断晨线和昏线: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
(2)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不停地自转。
(3)时间差异的原因:经度差异+地球自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周宇宙与地球课件教案一、宇宙的起源二、银河系三、水星水星是一颗类地行星,由于其非常靠近太阳,所以只会出现在凌晨成为晨星,或是黄昏出现作为昏星。
除非有日食,否则在阳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见水星的。
水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平均大约为5000万千米,但这个距离会不断变化,最大可以达到2300千米这比地球的轨道变化值大5倍,水星的轨道更偏向于扁形,同时也反应了他的缓慢的旋转速度,水星的一天相当于地球的180天,因此太阳会长时间照射水星表面的某个区域,白天可能会很温暖,但是当夜幕降临没有大气层的保护,热量会不断的散发,温度骤降到零下180度,此时的氧气也会变成液体,同时也因为没有大气层保护减缓物质流的冲击,因此表面会留下许多因为流星撞击而产生的坑四、金星金星,是唯一一个没有磁场的行星,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达到亮度最大。
它有时清晨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
金星和水星是太阳系中仅有的两个没有天然卫星的行星。
一直被认为是地球的姐妹星体,毕竟拥有着与地球相似的大小,重心引力也相似,与地球不同的是,金星距离太阳要近得多,大约是太阳与地球距离的三分之二,而且岩层比较厚,不像地球一样的拥有各种板块,但是他的周围有厚厚的云层,他会人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待在金星上就像是待在地球的热带雨林,这里可能真的存在故事中所说的丰富的生命形态,但是探测器水手2号1962年到达金星开始传回数据,像我们揭示了这个地狱星球的真面目,金星表面的平均温度为460摄氏度,有时候能达到600度,重要的是他比水星的温度还要高,金属铅在他的表面会立即变为液体。
这颗行星拥有大气层,这儿也是他被认为是理想家园的理由,但是金星表面的气压却非常的高,大约是地球的9倍,因此风速比较慢,在金星的表面也没有检测到水的存在,也就是说进行的表面即不受风的影响也没有雨的冲刷,因此火山形貌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
人们一直以为那是一层极厚的二氧化碳层,但是二氧化碳层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而人们在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的各种特征却看不到金星的任何特征,因为这层厚厚的大气层不是二氧化碳层而是硫酸,即使金星离太阳较近但是,由于厚厚的大气云层的作用,光线却几乎无法达到星体的表面,金星与地球及其他行星的旋转方向相反。
五、地球以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但是大量的时间证明地球存在曲度,在船上时,无论是哪个方向,其他船只和远处的港口似乎要高于海平面,另外,如果你站在船桅上,你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这是在原始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曲面地球。
然而现代科技发达的社会我们从太空中取得图片,了解到地球拥有蔚蓝的大海与绿色的植物。
地核的温度大约是6880℃,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6000℃)要高。
地球上最高温度发生在氢弹爆炸中。
一次爆炸能达到100000000℃,这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16667倍,比太阳核心的温度(1400万摄氏度)高约8倍。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在北半球的“冷极”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奥伊米亚康,1961年1月的最低温度是–71℃。
南半球的“冷极”在南极大陆,1960年8月24日气温为–88.3℃。
六、月球月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五大卫星,第一大卫星比水星还要大,但他确实绕着行星轨道运转的最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达到3470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月球表面大部分是灰黑色的,但是他能够强烈的反射太阳的光,虽然可以借助月光阅读,但是光却比月光弱30万倍,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我们人的眼睛产生幻觉。
日食现象发生时,太阳光会被完全挡住,但是月食出现时,月球却不会完全变为黑色,因为地球大气层会把阳光反射到月球上使得月亮出现血红色。
潮汐:如果月球的表面存在水,那么会产生更大的潮汐,因为质量增加重力也会增加大量研究表明,月球虽然环境恶劣,但也有独特的优点:引力很小,在那里建造发射场向空间发射载荷成本很低;没有大气,在那里建造天文台能看得更远、更清楚;在那里建造太阳能发电站效率高。
七、火星(最巨大的奥林匹斯火山)火星的轨道是椭圆形。
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160摄氏度。
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
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开尔文,温度单位,即从绝对零度-273.15℃开始的摄氏度)(-55℃,-67℉),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 (-133℃,-207℉)到夏日白天的将近300K(27℃,80℉)的跨度。
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积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尽管不比金星明亮,但是用肉眼即可从天空中分辨出一颗红色的星星,作为最后的岩石行星,火星是离我们最近的适合生存的星球。
火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大约比地球与太阳之间远5000-7000万千米,同时也是地月距离的140倍,也就是说到达火星的时间不是用天算而是用月算,意味着宇航员要长时间暴露在相当严重的辐射之下,这就是说去火星的载人探测任务非常难实现。
并且,火星上的大气层非常的稀薄,对于人类而言,并不适合长期居住火星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并且受到极小的大气压,火星的温度在极冷的零下90-20度之间,其中大部分都处于零下,但这个温度并不会使细菌灭绝,因此这也被认为火星上面是有水存在的。
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是福伯斯和德莫斯,但他们不是完全的球形,看起来更像是随意的岩块,很有可能是被捕获的小行星。
八、木星水星和木星之间的区域由于受到木星重力的影响,无法形成大型的行星,而是形成了一条宽阔的碎石带,然而经过火星的九个探测器都没有在碎石带上面遇到麻烦,说明固体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空隙,碎石带大约从太阳开始的3300万千米与4800万千米,这个距离与地球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阻止其形成行星的搅碎机就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木星可以看成是行星与恒星的中间体,像大多数的恒星一样,它是由气体组成,比地球大的多,但是它还不至于拥有足够的温度和压力去发生聚变反应,直径14万多千米,中1.8*1027KG。
木星大红斑,这个看似已经横行400年的巨大风暴,他可以卷入多个像地球这样的星体。
木星之所以成为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行星是因为大部分是由液体与气体组成,除了大红斑还充满了不同的环带与涡流,那几乎是氮和氢的化合物,氨的结晶体组成的云团。
木星的表面有无数的闪电球,这来源与一种叫做金属氢的特殊物质,他是液体,但是他像金属一样电子还是会相对自由的运动,从而传导热和电,如果你能够在木星的表面漂浮,你可以看到鲜艳的霓虹灯雨木星还是除了地球之外唯一被认为有卫星的行星,由于他巨大的引力可以轻易的捕捉到零星的岩石,其中有一个行星比水星还要大,其中有一颗比月球稍小的卫星欧罗巴被认为最有可能寄居生命的卫星,因为其表面覆盖有一层光滑的冰层,冰下面就是液态的海洋,而其他的三颗较大的卫星的水资源都是存在于岩石下面的最深处。
九、土星木星之后的第二大行星,之所以引人注目归因于他的光环,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系列卫星。
最大的名为泰坦,相当于地球大小的40%,是唯一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大部分是属于高压下的氮,这也是他特别引人注目的原因,但是大气中的甲烷引起的温室效应只能使卫星的表面温度提升到零下180度左右。
土星本身主要是由于氢,氦,还有氨云团组成,氨云团赋予了他带状外观,光环是由冰块和碳杂质组成,这些物质可能来自于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盘,因为围绕着行星运转而没有聚在一起,也有可能是卫星爆炸的残骸。
十、太阳风太阳风暴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
太阳风暴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可以干扰无线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太阳风主要由质子和电子组成,但有少量氦核及微量重离子成分。
太阳风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物质粒子流。
这种粒子流是从冕洞中喷射出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氢粒子和氦粒子。
太阳风有两种:一种持续不断地辐射出来,速度较小,粒子含量也较少,被称为“持续太阳风”;另一种是在太阳活动时辐射出来,速度较大,粒子含量也较多,这种太阳风被称为“扰动太阳风”。
扰动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它抵达地球时,往往引起很大的磁暴与强烈的极光,同时也产生电离层骚扰。
太阳风的存在,给我们研究太阳以及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提供了方便十一、天王星天王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还包含较高比例的由水、氨、甲烷等结成的"冰",与可以探测到的碳氢化合物。
天王星是太阳系内大气层最冷的行星,最低温度只有49K(−224℃)。
其外部的大气层具有复杂的云层结构,水在最低的云层内,而甲烷组成最高处的云层。
相比较而言,天王星的内部则是由冰和岩石所构成。
天王星主要是由岩石与各种成分不同的水冰物质所组成,其组成主要元素为氢(83%),其次为氦(15%)。
在许多方面天王星(海王星也是)与大部分都是气态氢组成的木星与土星不同,其性质比较接近木星与土星的地核部分,而没有类木行星包围在外的巨大液态气体表面(主要是由金属氢化合物气体受重力液化形成)。
天王星并没有土星与木星那样的岩石内核,它的金属成分是以一种比较平均的状态分布在整个地壳之内。
直接以肉眼观察,天王星的表面呈现洋蓝色,这是因为它的甲烷大气吸收了大部分的红色光谱所导致。
天王星的标准模型结构包括三个层面:在中心是岩石的核,中间是冰的地函,最外面是氢/氦组成的外壳。
天王星的内部没有明确的固体表面,天王星最外面的气体包壳,也就是被称为大气层的部分,却很容易以遥传感量。
十二、海王星海王星是远日行星之一,按照同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为第八颗行星。
它的亮度仅为7.85等,只有在天文望远镜里才能看到它。
海王星的大气层以氢和氦为主,还有微量的甲烷。
在大气层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现蓝色的一部分原因。
因为海王星的蓝色比有同样份量的天王星更为鲜艳,因此应该还有其他的成分对海王星明显的颜色有所贡献。
海王星有太阳系最强烈的风,海王星有磁场和极光。
还有因甲烷受太阳照射而产生的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