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对比阅读导学案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对比阅读导学案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号006 使用时间编制人授课内容(1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诗歌对比鉴赏导学流程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鉴赏的基本方法、答题思路和答题规范2.在比较阅读中培养诗歌鉴赏能力自主学习命题特点:不同诗人作品的比较,同一诗人作品的比较。

课内与课外诗歌的比较,两首课外诗歌的比较。

命题考点:1、比较形象2、比较语言3、比较表达技巧4、比较内容情感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

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寻“异”关键词。

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

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简易口诀:读标题,解要素,看注释,推主旨,品语句,体情感,细辨析,找异同。

合作探究阅读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暮热游荷池上杜牧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细草摇头忽报侬,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荷花入暮犹愁热,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当堂训练【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2018年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教案.docx

2018年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教案.docx

2018 年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  教案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考纲,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2.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提高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1、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2、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教学方法】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总课时安排 6 课时左右( 2 节讲读课, 4 节习题讲评课)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明确考纲要求;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掌握相关术语。

一、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鉴赏诗歌所描写的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以及一些特定的文化意象的含义及其对于抒情的意义。

语言,重点在于对精彩词句的品味。

技巧,重点是抒发情感的方式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指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设题特点与趋势1、自 2002 年采用主观题形式以来,大致采用的形式是将6分分解为 3+3 或 2+4,先填空再简答。

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内容的角度进行鉴赏。

综合起来看,上海题角度较泛,便于综合考查,但评分标准难以掌握,比较适合上海这种教育发达地区。

全国题开口很小,既能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又便于控制评分,更适应全国。

2014 年应该仍然是这种命题思路。

命题内容的选择从整体风格、表达技巧的角度命题的可能性较大。

2、 2013 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例简析(略)三、掌握相关知识术语(一)歌内容1、送:依依不舍或后思念;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有分后的思念或是行友人的勉。

2、咏史:感昔盛今衰或借古今;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人,表达之情;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

3、塞:建功立或思;大多表争的安定生活的向往或家、人的思念,也有表人国的豪情。

4、咏物: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的品,或表达国无,才不遇的感。

2018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学案(全国)

2018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学案(全国)

2018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赏析词语“四看”1.看字词是否传神。

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

特别要注重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

在鉴字赏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

2.看字词是否表情。

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

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

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愿。

3.看字词是否造境。

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

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

4.看字词是否显性。

所谓“显性”就是词语里能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掌握答题要点和步骤7.(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首先,应明确“软”的意思和所用的手法;其次,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画面内容,“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最后,点明“软”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展现了一幅风吹波澜、风和水暖的清晨美景,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

(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诗题中的“过”字有统领全诗的作用。

回答此题,要考虑哪些景物是如何具体体现经过、路过之意的。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导学案)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导学案)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两课时)编写:任建宏审核:赵卫国使用日期:考纲回顾: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了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提问: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解题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二、比较鉴赏示例(比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一)对语言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唐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问题: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跟踪练习:《创新设计》学生用书150页《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小结解题要领:熟识作者、把握关键词、明确效果(二)对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示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高考古诗词复习:诗歌阅读之比较鉴赏 导学案

高考古诗词复习:诗歌阅读之比较鉴赏 导学案

高考古诗词复习:诗歌阅读之比较鉴赏导学案背诵积累常用表达技巧术语: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排比、双关、反复、用典、反问、反语等。

写人手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写景手法: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由远到近(角度变化)绘声绘色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烘托、想象、抑扬、对面落笔结构技巧:铺垫、照应、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课前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问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篇目比较角度标题注释关键词、写景句角度/手法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答案:一、考题回顾(填空)历年真题分值考点(2022年全国甲卷)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6分(2022年全国乙卷)15.本诗(《白下驿饯唐少府》)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2022年浙江卷)19.这两首诗(《楼前》、《过勤政楼》)中都写到的和,寄寓借鉴之意。

(2分)20.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2018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学案(全国)9

2018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学案(全国)9

2018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找准角度,欣赏“炼句”艺术古人说,炼字不如炼句。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

故高考设有句子赏析题。

其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句(联)”。

分为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某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

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

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

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2016·浙江卷,有改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来人二首(其一)[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这首诗中的画线句。

【解析】本题从赏析句子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赏析诗句,首先要找到突破口,本题有以下突破口:从形式入手赏析其形式美。

本题的突破口是对偶与拟人。

这两句对仗工整,用了对偶(对仗)的修辞;“泣”赋予铜驼人的情感,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从内容入手赏析其情感美、画面美等。

本题的突破口是诗歌所抒发的家毁国亡之痛。

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赏析其艺术魅力。

这两句诗,在形式上,用“寝园”和“废殿”的意象,“泣铜驼”的拟人来抒情;在内容上,可以根据两句诗所写的意象,据象索意,可以发现写“寝园”“废殿”这些破败之景,实为抒发亡国之痛,艺术手法上,这叫作情景交融。

【答案】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诗歌鉴赏]本诗是关于北宋亡国的感悟诗,作者通过石马、铜驼、旧京女等意象,表达了一种沧桑悲凉的心境。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九 第三讲 鉴赏诗歌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九 第三讲 鉴赏诗歌

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基础点: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高考对此考点的考查方法也主要在这四个方面进行。

(1)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此外在诗歌中常运用的修辞手法还有用典、双关、互文、叠词、顶真等。

(2)表达方式也可称表达方法。

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古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高考重点考查抒情和描写。

(3)表现手法。

此处指狭义上的表现手法,指诗歌情感与主旨的呈现方式等,主要有比兴、对比、衬托、渲染、想象、联想等,这是考查的重点。

(4)篇章结构的技巧主要包括照应、铺垫、过渡、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重难点:1.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及效果。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考法综述]鉴赏表达技巧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

做好这类试题就首先要熟知诗歌中有哪些表达技巧,各有什么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歌进行分析,分析时一定要联系到诗歌的思想感情。

命题法1修辞手法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求赏析“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表达技巧的妙处。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7诗歌比较鉴赏题突破课件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7诗歌比较鉴赏题突破课件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常见修辞、表达 方式(其中对抒情和描写的考查居多)、表现手法(包括对 比、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在对表 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 明表现手法,需要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 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总的来说,表达技巧的比 较分值较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即学即练]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 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 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 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 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 7 诗歌比较鉴赏题突破
近年高考试卷中,几乎全都涉及了诗歌比较鉴赏题, 且命题角度、考查形式不断深化、创新。
诗歌比较鉴赏题表面看来较难把握,实则有规律可 循,这种题型一般是命题人用两首诗歌考查一个考点,故 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鉴赏的命题角度基 本相同,
都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 感方面设置题目。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整 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的原则。本学案就从四大 题型入手,突破比较鉴赏题。
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感叹王朝的兴废。 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
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
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本题型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思想 感情的比较和同一诗人抒写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 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两课时)
编写:任建宏审核:赵卫国使用日期:
考纲回顾: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提问: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解题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二、比较鉴赏示例(比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一)对语言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唐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问题: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跟踪练习:《创新设计》学生用书150页《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小结解题要领:熟识作者、把握关键词、明确效果
(二)对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示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唐代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示例]2、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柳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唐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前人评价这两首诗,说前者表达的是“迟暮之伤,沉沦之痛,触物皆悲”,后者表达的则是“咏柳而贬美人”。

请指出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异同,并简要分析。

解题要领: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补充练习: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较
[示例]3、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对比问题:这两首诗都以《寻隐者不遇》为题,意境、主题也相似,都是写寻隐者终未得遇。

请从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二诗的不同之处。

解题要领: 1、立足诗歌本身,理解诗歌具体的内容。

2、理解表达技巧的具体运用,并注意区分。

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三)对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宋)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小结解题要领: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

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分析。

3、恰当使用思想感情鉴赏术语。

4、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四)对形象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和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
[示例]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示例]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唐朝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唐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解题要领:1、积累传统意象的寓意(大雁南飞——思乡、盼归)
2、仔细捕捉关键词语(送、望,流尽年光)
3、善于联想类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三、当堂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
问来使(陶渊明)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
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道人北山来(王安石)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

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

(1)故乡来人,有所问询,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各是什么?(2)请简释其中蕴含的共同的人格特点。

(3)指出这三首诗语言上的共同特点。

2、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仙吕] 后庭花赵孟頫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1)赵孟頫与王维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精通诗画。

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和赵孟頫的《后庭花》都是诗中有画,请比较二者在写景方面有什么区别。

(2)这首散曲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在思想情感的内涵和抒发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请你说说它们的异同。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滁①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夜发分宁②寄杜涧叟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③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从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

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

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

③旌阳,山名。

(1)这两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两首诗的结句都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说理由。

四、课堂小结:
▲提示: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
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这一程度。

▲注意:1、审题,找出比较点。

2、依照比较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鉴赏。

五、课后练习
《创新设计》学生用书333页《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