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组学及其技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K (!'''!"#$%&$#'%()*+,%$-./01232.#$%./42-#5#$2"#$$%&'%()*%%+',-.$'%(/%!/0*('0&%/'&*'&&(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杨天龙% 刘旭川0 廖!奇% 王淑玲% 张春勇% 0 葛长荣%" 冷!静%0""%'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昆明(2&0&%&0'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昆明(2&0&%#摘!要 鸡肠道中生存着丰富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宿主的营养代谢与免疫方面有重要作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简要介绍了宏基因组学!阐述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对宿主的影响及不同饲养条件(宿主生理特征改变对肠道微生的影响!并重点从宏基因组的层面透析鸡肠道微生物菌落结构(营养代谢特征(免疫功能与鸡的健康生长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思路'关键词 鸡&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营养代谢&免疫功能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5文章编号 %(/%!/0*("0&%/#&*!&(2B !&?收稿日期 0&%(!&B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20#&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O 5&**#&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0&%%Q 8&02#作者简介 杨天龙"%B B *!#!男!贵州天柱人!硕士生!研究方向$动物肠道微生态!C !:9$D $%*???/B )2!Y Y ',#:"通信作者 葛长荣"%B (0!#!男!云南昆明人!教授!研究方向$家禽遗传育种!C !:9$D $I,U [9D !%0(',#:冷!静"%B /0!#!女!云南红河人!教授!研究方向$动物肠道微生态!C !:9$D $J 7-U F $!%B B /!V #G F ',#:,99.1)=A 1/0,>Y =0)64/<P 6A =260/@636)E 0/./2B 10Z 0A 64A 10=.P 1)://:2=014@4/<-E 1)N 60L 546T $9-!D #-I %!J K N _F !,G F 9-0!J K 5`f $%!d 546>G F !D $-I %!P Q 546=G F -!E #-I %!!6C=G 9-I !U #-I %"!J C 46c $-I %!0""%8>*$$%$K .:@#$5#%(A 2/O %,:.%3:./:;&$#'%(D *3.#3#:$%$-922-<5#2$52!A *$'#$=(2&0&%!!"#$%&08!:((2=2:;&$#'%(<5#2$52%$-625"$:(:=/!>*$$%$&=.#5*(3*.%(?$#@2.+#3/!A *$'#$=(2&0&%!!"#$%#,G 4A :=)A $T G 7U 79U 79@F -"9-H:$,U ##U I 9-$V :V $-H G 7I 9V H U #$-H 7V H $-9D H U 9,H #R ,G $,.7-!W G $,G A D 9E $:A #U H 9-H U #D 7V $-H G 7:7H 9@#D $V :9-"$::F -$H E #R H G 7G #V H 'T G 7"7Z 7D #A :7-H #R G $I G !H G U #F I G A F H V 7Y F 7-,$-I H 7,G -#D #I E R #U $-H 7V H $-9D:$,U #@$9D U 7V 79U ,G A U #Z $"7V 9-7W W 9E #R H G $-.$-I 'T G 79U H $!,D 77D 9@#U 9H 7V H G 9H:7H 9I 7-#:$,V9-"7R R 7,H V#R,G 9-I7V $-$-H 7V H $-9D:$,U #@$9D V H U F ,H F U 7#-H G 7G #V H 9-""$R R 7U 7-H R 77"$-I ,#-"$H $#-V !G #V H A G E V $#D #I $,9D ,G 9U 9,H 7U $V H $,V 7R R 7,H #-$-H 7V H $-9D:$,U #!@$9D 'T G $V9U H $,D 7R #,F V 7V#-H G 79-9D E V $V#R,#U U 7D 9H $#-@7H W 77-H G 7$-H 7V H $-9D:$,U #@$9D ,#D #-EV H U F ,H F U 79-",G 9U 9,H 7U $V H $,V#R-F H U $7-H :7H 9@#D $V :!$::F -7R F -,H $#-!9-"G 79D H G EI U #W H G#R ,G $,.7-#-H G 7D 7Z 7D #R:7H 9I 7-#:$,V !9-"W 7G #A 7H #A U #Z $"7$"79V R #U H G 7V H F "E #R $-H 7V H $-9D:$!,U #@$9D 'H 6B F /:>4$,G $,.7-&$-H 7V H $-9D :$,U ##U I 9-$V :V &:7H 9I 7-#:$,V &-F H U $7-H :7H 9@#D $V :&$::F -7R #F ,H $#-!!鸡肠道寄生着复杂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在宿主的营养代谢(生理和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对鸡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大多采用纯培养技术*%+!由于培养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大量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0+'目前研究发现!在鸡的盲肠中!仅有0&b &(&b 的微生物是可培养的**+!存在大量未培养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与宿主之间有什么关联!传统纯培养的方法已不能全面解答'宏基因组技术是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研究方法!能从群体水平上研究肠道微生物的菌落(功能基因的多样性特征!透析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潜在关系!这是传统分子生物学技术所欠缺的'目前!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兽!医))卷!宏基因组技术在土壤*)+(海洋*2+(人体*(+(昆虫*/+及微生物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领域应用较少!因此!作者主要就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展开论述'#!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研究是针对生境中微生物群落中所有345的分析'一般来说!宏基因组学研究主要分成两个层面$+分析环境中特定基因!即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基于序列筛选或基于功能筛选分析某种功能基因!并进一步对筛选到的基因进行深度测序&,针对环境中所有345进行深度测序!分析该生境中微生物的组成与相关功能'在鸡肠道微生物研究中!宏基因组学一般的研究策略如下$首先!从鸡肠道微生物中提取总345!对达到测序要求的总345样品上机测序!获得序列信息!构建宏基因组文库'根据不同目的采取不同途径分析序列数据'其中!菌落多样性分析源于%(>U345基因和功能基因集层次!其序列长度较短&而功能基因的分析通常源于拼接后的=#-H$I( >,9R R#D"及非冗余基因集层次!序列较长'在基因集的基础上进行菌落特征"分类操作单元"#A7U9! H$#-9D H9X#-#:$,F-$H!`T N#(主成分分析"A U$-,$! A9D,#:A#-7-H9-9D E V$V!<=5#等#与功能"直系同源簇",D F V H7U#R#U H G#D#I#F V I U#F A!=`6#(京都百科全书".E#H#7-,E,D#A7"$9#R I7-7V9-"I7-#:7V! S C66#(基因本体"I7-7#-H#D#I E!6`#注释等#的分析'!!鸡肠道微生物!I#!肠道微生物的形成与发育在胚胎时期!鸡肠道几乎不含微生物!出雏%G 后!粪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首先在雏鸡盲肠定植!在随后*"内遍布整个肠道*+'采食)G后!乳酸菌在嗉囊和盲肠定植!0)G内乳酸菌就能遍布十二指肠(回肠和盲肠!此时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益生菌!可减少病原菌的定植!还可促进小肠绒毛的发育*B+'出雏*"后!链球菌(乳酸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就可遍布整个肠道!肠道微生物群体初步涌现'随着日龄增加!肠道中的微生物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大量微生物出现在鸡肠道!但很多只是暂时性的!会随着肠道发育而消失*%&+'雏鸡十二指肠和小肠在0周内即可建立稳定的微生物区系!粪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类为主要微生物!之后随着日龄增长!乳杆菌逐渐成为优势菌'而盲肠微生物发育滞后于小肠!需2&/周才能建立稳定的微生物区系!主要为粪链球菌(梭菌属(肠杆菌等*%%+'鸡微生物区系会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生变化!如小肠链球菌和肠球菌数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下降!在)&"后趋于稳定!此时在小肠中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b#!其余依次为梭菌"%%'&b#(链球菌"('2b#和肠球菌"('2b#'而盲肠微生物与小肠差别很大!梭菌最多"(2'&b#!其余依次为梭杆菌"%)'&b#(乳杆菌"?'&b#和拟杆菌"2'&b#*%0+'随着鸡肠道的成熟!肠道微生物从单一结构逐渐形成一个复杂的体系!对鸡的营养(代谢(免疫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I!!肠道微生物平衡的影响因素0'0'%!日粮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日粮是对微生物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此外!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也受到日粮配方的影响*+'在日粮中加入抗生素是中国较常见的预防和抗病手段!虽然效果较显著!但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增加给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禁止在日粮中使用'M9等*%)+收集人(猪(鸡的粪便!分别提取其345!利用K D D F:$-9测序构建基因组文库!分析研究中发现较高浓度的抗生素耐药基因"9-H$@$! #H$,U7V$V H9-,7I7-7V!5;6#并构建了一个5;6标注通路!研究5;6相关基因和5;6宿主的关系!有助于评价5;6的环境风险'目前抗菌肽因其杀菌迅速(稳定性高(抗药性低等特点受到广大关注!是替代抗生素的潜在药物!但却存在成本高产量低的制约!有待进一步研究改善*%2+'益生菌与病原菌对肠道微生物结构的影响也非常大!益生菌能稳定和优化菌群结构!抑制病原菌生长*%(+'此外!益生元的添加能促进益生菌繁殖!对鸡健康也有益*%/+'枯草芽孢杆菌可减小应激反应!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繁殖!同时可产生协助宿主代谢的酶*%?+'齐博等*%B+在仔鸡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与硫酸黏杆菌素!发现能显著提高)0日龄仔鸡体重'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显著降低肉仔鸡盲肠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同时显著增加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乳酸菌能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A Q!同时能产生抗菌素和酒精抑制病原菌的繁殖'Q F:7等*%(+和王沂蒙等*0&+将益生菌和感染艾美耳球菌的精油加入到肉仔鸡!发现艾美耳球菌能导致黏膜受损!影响性能!而饲喂益生菌的肉鸡受到的影响大大减小'在&((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期杨天龙等$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肠道益生菌体外选育时!可把益生菌接种到培养的肠道细胞上!研究益生菌与其他菌的相互作用*0%+' 0'0'0!其他因素!不同鸡种与日龄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往往相差很大'K D$-9等*00+提取不同颜色的Q9+V7.V鸡种345进行分析!发现鸡的肠道微生物结构有很大差异'基于%(>U;45对不同日龄肉鸡的盲肠微生物结构进行分析发现!鸡刚出生时肠道基本无微生物!之后几周肠道内微生物变化较大!在)&"后逐渐趋于稳定*%&+'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甚至会随宿主基因型改变而改变'P G9#等*0*+在2(日龄体重相差%&倍的鸡双向选择家系中选择(&只!对其肠道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到%B&个微生物菌种!其中(?个菌种受不同家系和性别影响有明显差异'此外!不同饲养环境也会影响鸡肠道微生物的结构*0)+'&!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I#!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哺乳动物相比!鸡肠道较短'有研究发现!食物通过整个肠道的时间不超过*'2G!其中!在盲肠停留的时间较长!为盲肠微生物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场所!使得盲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02+'在早期的纯培养研究中发现大量细菌!其中链球菌"<3.2B3:5:55##(丙酸杆菌"K.:B#:$#,%532.#*'#(拟杆菌"H%532.:#-2+#(梭菌"!(:+3.#-#*'#是盲肠中的优势菌!在小肠中丰度较大的细菌是乳酸菌"O%53:E ,%5#((##和梭菌!但其丰度远低于盲肠*0+!与87"@F U E 等*0(+研究相同!在鸡肠道微生物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b!远大于革兰氏阳性杆菌"%)b#和革兰氏阴性球菌"B b#'尽管以上研究不能从菌落整体层面阐述肠道微生物结构差异性!但这些成果为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目前!基于新一代测序平台的宏基因组学为鸡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尤其是在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有研究对家鸡和火鸡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共发现%*个门的细菌!其中硬壁菌门"O$U:$,F H7V#(拟杆菌门"89,H7! U#$"7H7V#和蛋白菌门"<U#H7#@9,H7U$9#是优势菌!占总微生物B&b以上!发现B&&个种水平的分类操作单元"`T N V#!包含%%/个属!其中火鸡为(B个!家鸡)?个!梭菌属"!(:+3.#-#*'#(瘤胃球菌属"G*'#E $:5:55*+#(乳酸菌属"O%53:,%5#((*+#和多形杆菌属"H%532.:#-2+#)个属共同存在于两种鸡中!但丰度差异较大!差异分析发现菌落相似性仅为%(b*0(+'由于火鸡和家鸡在品种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其进化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肠道微生物菌落结构与组成发生变化'39-[7$V7-等*0/+通过宏基因组研究发现!在鸡日粮中添加莫能霉素!回肠中氏菌属"G:+2E ,*.#%#(乳酸菌属"O%53:,%5#((*+#和肠球菌属"Q$E 32.:5:55*+#数量分别减少%B'%b(*'0b和0'*b!粪球菌属"!:B.:5:55*+#和硫酸盐还原菌属"&$%2.E :;#(*'#分别增加*')b和)'B b!但没有发现埃希氏菌属"Q+5"2.#5"#%5:(##!相反!在同时添加威里霉素或泰乐菌素对照组却出现大量埃希氏菌属"Q+5"E 2.#5"#%5:(##!可能是由于威里霉素或泰乐菌能激活莫能霉素相关的抗性基因所致'>9D9-$H U#等*0+分别对/(%)(0%和)0日龄的鸡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盲肠中的致病微生物梭菌"!(:+3.#-#*'#显著增加!相反!益生菌乳酸菌"O%53:,%5#((*+#的数量显著减少!在同一年龄的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大于回肠!年龄越大!5=C 和>G9--#-指数"多样性指数#越大!微生物丰富度与均匀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以上研究表明!不同环境(年龄和品种都会影响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若能将微生物与鸡的生长性能进行关联分析!构建微生物与生长性能之间的有效模型!对鸡的饲养管理有重要意义'&I!!营养代谢*'0'%!糖类代谢!!鸡肠道菌群与其宿主在信息传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能量物质来自碳水化合物!食物进入肠道后肠道微生物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7:@"7-!:7E7U G#R!A9U-9V A9H G W9E!C M<#(磷酸戊糖途径"G7X#V7:#-#A G#A G9H7A9H G W9E! QM<#和厌氧分解途径"7-H-7U!"#F"#U#R R!C3#将大分子多糖分解成小分子葡萄糖!为宿主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盲肠是这些代谢途径的关键部位!盲肠微生物在多糖分解成单糖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0?+'早期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酶基因在鸡整个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中约占0&b*0B+!其中大部分基因在后续的宏转录组(宏蛋白组中被发现是碳水化合物酶活性基因及活性蛋白**&+'>7U I79-H 等**%+对%&只鸡盲肠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共获得2B2%/?个编码序列",#"$-I V7Y F7-,7!=3>#!有%'20b的=3>注释到糖苷水解酶家族"I D E,#V$"7 G E"U#D9V7!6Q#!其中包含0&(个纤维素酶基因( 0%*个半纤维素酶基因和*()/个寡糖降解酶基因! <O5M QMM V分析发现!这些碳水化合物酶活性%((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兽!医))卷!基因主要集中在放线菌"&53#$:,%532.#%#(梭菌"!(:+3.#-#%#和拟杆菌"H%532.:#-#%#'除了可溶性多糖!自然界中存在大量膳食纤维!主要由木质纤维素和非淀粉性多糖组成**%+'肠道微生物通过糖酵解!将膳食纤维在结肠内消化产生短链脂肪酸"V G#U H!,G9$-R9H H E9,$"V!>=O5V#!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等!其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最高!是肠道中主要的短链脂肪酸**&+!近年来!膳食纤维成为了广大科研学者的研究热点'*'0'0!氮代谢!!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氮代谢也有很大帮助'鸡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相连于充满粪尿的泄殖腔!由于直肠的逆向蠕动粪尿会进入盲肠!在盲肠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分解代谢尿酸生成氨类!可由宿主吸收用来合成一些氨基酸!如谷氨酸**0+'一些食物中氮源可被肠道中的微生物吸收!因此这些肠道微生物本身就可当作蛋白质来源!但大多数微生物蛋白都被浪费掉了!因为他们几乎都来自盲肠!而盲肠没有直接吸收蛋白质的能力**0+'f F等*0B+通过功能注释发现有肠道微生物基因参与的蛋白质代谢!其中参与蛋白质代谢的有B b&%&b!有%b参与氮素代谢'Q7等***+在日粮中添加精氨酸!通过代谢组学!分析精氨酸对血清蛋白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精氨酸会使肠道微生物结构发生变化!且体内的脂肪沉积也会降低'8F U U$-等**)+总结得出!0&b蛋氨酸由肠道代谢!主要代谢途径为通过转甲基作用形成同型半胱氨酸和转硫作用形成半胱氨酸!也能生成腺苷甲硫氨酸!可抑制甲基化和促癌基因的表达'T9-I等**&+通过宏蛋白组技术在鸡盲肠微生物中发现*(/*个活性蛋白!其中有*?&个来自乳酸菌属"O%53:,%5#((*+V A A'#!%22个来自梭菌属"!(:+3.#-#*'V A A'#!((个来自链球菌属"<3.2B3:5:55*+V A A'#!在这些蛋白中!发现大量注释到丙酮酸激酶和磷酸甘油酸酯激酶途径'宏基因组在氮代谢中的研究只能从基因功能上来入手!宏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氮代谢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可更直观也更加深入地探索其中的规律'*'0'*!脂类代谢!!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脂类及能量代谢!储存和代谢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的储存(肝脏中脂肪的从头合成等影响机体能量储存!可能会引起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且与肠道微生物结构有密切联系**2+'>7U I79-H等**%+对鸡盲肠宏基因组数据分析!发现了*&个编码乙酸激酶和磷酸转移酶"<T5!5=S#的基因!以及一个以=`0为底物生成草酰乙酸的途径"d##"!d7U.:9-#!这些基因主要来自硬壁菌门"O$U:$!,F H7V#(拟杆菌门"89,H7U#$"7H7V#和蛋白菌门"<U#!H7#@9,H7U$9#'宏基因组往往从基因的层次对其功能进行预测!但这些基因是否表达及这些蛋白是否有活性!需在后续宏蛋白组研究中进行验证'f F等*0B+发现在鸡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中只有%b&0b的基因参与脂肪酸和脂类的代谢!但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组学技术的兴起!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土壤微生物**/+中发现大量与短链脂肪酸">=O5V#"乙酸(丙酸和丁酸#代谢相关的途径及这些途径中的核心酶!如乙酰磷酸转移酶]乙酸激酶"A G#V A G#H U9-V9,7H E D9V7!9,7H#.$-9V7!<T5!5=S#途径(乙酰辅酶5生成酶"9,7H E D,#7-[E:75V E-!H G9V7!5=>#途径(乙酰辅酶5水解酶"9,7H E D,#7-![E:75G E"U#D9V7!5=Q#等途径'&I&!免疫刚刚孵化出的雏鸡肠道是无菌的!免疫系统不完善!使得外源菌容易定植于肠道!直至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的微生态环境!这些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维护宿主与内环境的健康稳定**?+'在鸡肠道的内表面!有一层由杯状细胞分泌的黏稠蛋白**B+!作为第一道防线!这道黏膜能为细菌的定植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又能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到肠上皮细胞层**B+'S9U D V V#-等*)&+研究发现!与健康人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相比!中风病人的宏基因组中富含与肽聚糖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及这些基因对应的微生物菌群'此外!大量的宏基因组研究发现!#型()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肠道微生物差异明显*)%!)0+'J7E等*)*+研究发现!同窝出生的瘦小鼠与肥胖小鼠相比!盲肠内容物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89,H7U#$"7H7V%O$U:$,F H7V#的比率偏小'在T F U-@9F I G等*))+对%2)位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的母女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研究中发现!与瘦者相比!肥胖者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比率较大'c F:A!7U H[等*)2+通过焦磷酸测序细菌%(>U;45构建基因文库!研究发现!拟杆菌门在鸡的肠道中能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厚壁菌门抑制营养物质吸收!很好解释了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目前在鸡肠道微生物研究中尚未发现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与鸡疾病相关的报道'但在人肠道微生物研究中发现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偏大!患有与肥胖相关疾病的概率增大!如糖尿病*)(+'在鸡肠道黏膜上能分泌一种抗菌肽!被称为$!防御素!由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当外界沙门((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期杨天龙等$宏基因组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氏菌"<%(':$2((%#侵入肠道后!能刺激肠道黏膜的应激反应!使得$!防御素基因高效表达*)/+'一些细菌产生的乳酸(短链脂肪酸">=O5V#(细菌素等也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如在体外研究中!鸡饲料用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可抑制某些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繁殖'有的>=O5V可自由跨膜!进入细菌内分解!抑制一些重要的酶和代谢'从鸡肠道分离的唾液乳杆菌能分泌细菌素!抑制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如沙门氏菌和空肠弯曲菌**0+'鸡源粪肠球菌(戊糖片球菌菌株(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细菌素可抑制产气荚膜梭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因此!可利用合适的益生菌来抑制病原菌生长!但一些病原菌同样可产生细菌素来抑制其他菌生长"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47W7D D等*)?+报道了大量的细菌在鸡肠道内对鸡无致病作用!但能引起人肠道疾病的发生!且微生物的菌落结构不受影响!与8E U-7等*)B+的研究结果一致'宿主的差异性与微生物的致病性可能存在显著的关联'目前!宏基因组学研究发现!除了个体致病微生物会影响宿主的健康状况!当微生物菌群结构失去平衡!也会影响宿主的健康'&I%!肠道微生物与生产性能鸡的生产性能一般采用体重增加情况和饲料利用率来评估!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生产性能有很大相关性'>H9-D7E等*2&+利用%(>U;45测序研究肉鸡肠道微生物的结构与丰度在小麦大豆型日粮中提取能量的相关性'一些未开发菌株在肉鸡之间丰度的差异显著!高表观代谢能"9A A9U7-H:7H9@#D$[9! @D77-7U I E!5M C#和低5M C之间的!测量能量消耗和能量代谢!差异很大'生产性能差的肉鸡肠道中未开发的厚壁菌门较多!这些细菌型可能影响和操控宿主能量的利用'这个发现有助于人的体重管理和肥胖控制'=G9-I等*2%+研究三叶鬼针草对体重的影响!建立宏基因文库!发现日粮添加三叶鬼草后微生物组成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与鸡体重增加(饲料转化率和肠道病理相关'表明三叶鬼针草可能通过肠道细菌来调控生长性能及鸡原虫的感染'T F U-@9F I G等*20+对因遗传导致的肥胖小鼠和瘦小鼠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两型小鼠中拟杆菌和厚壁菌门的丰度有显著差异!表明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可调节宿主吸收能量的能力'T F U-@9F I G等*2*+还对人肠道微生物进行宏基因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的系列核心基因可对宿主的能量代谢产生影响!肥胖个体中对糖类(脂类(蛋白质等能量物质消化的基因丰度明显高于消瘦个体'T#U#.等*2)+进行*组肉鸡饲养试验!采用%(>U;45测序技术构建基因文库!以确定肠道细菌与鸟类的性能改善的关系!用来衡量饲料效率'试验选用不同的地理位置(饮食成分(品种和年龄的肉鸡'使用微生物分析对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个与生产性能相关的`T N'有2个`T N与生产性能提高有关!有0个与生产性能降低有关'这些`T N的发现可被用来监测肉鸡性能!以提高饲料效率和确定最佳饲料配方保持肠道健康'%!小!结近年来!大量报道对鸡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其功能进行了研究!阐述了鸡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的紧密关系'但关于肠道微生物自身的代谢活动(菌群结构多样性与宿主的免疫(营养(代谢和生产性能有何关联!有待更深入探讨'随着组学技术的兴起!鸡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逐渐被人们认识!对未培养的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的研究!能帮助了解鸡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及对宿主代谢和健康的作用'识别和跟踪某些功能基因!可通过日粮来调节代谢和生产性能'如在日粮中添加能高效降解多糖的益生菌来促进鸡的代谢'目前!大量组学技术在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较单一!无法全面解析所有的生物学问题!如何结合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宏蛋白组(代谢组等组学技术!从345(;45(蛋白质的层面上揭示微生物的系统发生(生物过程(代谢途径(菌落结构(调控规律等特征与宿主健康(生产性能之间的关联将是未来肠道微生态学研究的趋势'参考文献*%+!d7$>!M#U U$V#-M!L FP'89,H7U$9D,7-V F V#R A#F D H U E $-H7V H$-9D:$,U#@$#:7*c+'K:*(3<5#!0&%*!B0"*#$(/%!(?*'*0+!>9D9-$H U#c<!O9$U,G$D"V K6!P I#U-$,.$L3'K V#D9!H$#-!,F D H F U7,G9U9,H7U$V H$,V!9-"$"7-H$R$,9H$#-#R9-!97U#@$,@9,H7U$9R U#:H G7,G$,.7-,7,F:*c+'&B B(#2-4#5.:,#:(:=/!%B/)!0/")#$(/?!(?/'**+!>G9F R$M5M!>$7#==!=G#-I=d!7H9D'37,$A G7!U$-I,G$,.7-I F H:$,U#@$9D"E-9:$,V@9V7"#-G$I G!H G U#F I G A F H%(>U;45:7H9I7-#:$,V9-9D E V7V*c+'J*3K%3":=2$+!0&%2!/"%#$%!%0'*)+!e7U9V H7I F$L!=G7-I c!C-I7DS!7H9D'M F D H$V F@!V H U9H7$V#H#A7D9@7D$-I9-":7H9I7-#:$,9-9D E V$V#R*((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兽!医))卷!9,H$Z7V#$D@9,H7U$9D,#::F-$H$7V*c+'4,#:!0&%)!2")#$%%%)!%%2/'*2+!c9-=!<7H7U V7-cM!d7U-7U c!7H9D'T G7I$D D,G9:!@7U7A$@$#V$V#R"77A!V79V G U$:A G#'#5%.#+2N:5*(%3%$5-$-!"7A H G:7H9I7-#:$,$-Z7V H$I9H$#-9-""$V,#Z7U E#R F23%B.:32:,%532.#%*c+'Q$@#.:$'2$3%(4#5.:,#:(:E=/!0&%)!%("B#$0/0*!0/*?'*(+!>H9,G D7UC!8$@@E S'M7H9I7-#:$,7Z9D F9H$#-#R H G7 G$I G D E9@F-"9-H G F:9-I F H@9,H7U$#A G9I7,U5V V A G9I7R#U V#F U,7H U9,.$-I#R G F:9-R7,9D A#D D F H$#-*c+'Q$E@#.:$<5#625"$:(O233!0&%)!%"%&#$)&2!)&B'*/+!;9V G9:F V7S!;#--7@F U I T!>9-E$.9d!7H9D' M7H9I7-#:$,:$-$-I#RR7U F D#E D7V H7U9V7VR U#:H7U!:$H77-H7U$,R D#U9*c+'&B B(#2-4#5.:,#:(:=/0H#:E325"$:(:=/!0&%)!B?"0#$/0/!/*/'*+!;7G:9-Q N!e9G+7-d!5W9"d5!7H9D'K-"$I7!-#F V@9,H7U$99-"@9,H7U$9D:7H9@#D$,A U#"F,H V$-H G7I9V H U#$-H7V H$-9DH U9,H#R@U#$D7U,G$,.7-V*c+'&.5"&$#'D*3.!0&&/!(%"2#$*%B!**2'*B+!O#-V7,98!87D7H H$M!>$D Z9M!7H9D'M$,U#@$#H9#RH G7,7,F:!$D7F::#U A G#:7H U E!A Q#R H G7,U#A9-"A7U R#U:9-,7#R@U#$D7U,G$,.7-VV F A A D7:7-H7"W$H GA U#@$#H$,V*c+'G2@#+3%H.%+#(2#.%R2F::325$#%!0&%&!*B"?#$%/2(!%/(&'*%&+!P G F_L!P G#-I T!<9-"E9L!7H9D'%(>U;45!@9V7"9-9D E V$V#R:$,U#@$#H9R U#:H G7,7,F:#R@U#$D7U,G$,.7-V*c+'&B B(Q$@#.:$4#5.:,#:(!0&&0!(?"%#$%0)!%*/'*%%+!>7.7D+9M!;F"K!S-F H V7->Q!7H9D'5@U F A H H7:!A#U9D R D F,H F9H$#-V$-H G7,G$,.7-R7,9D:$,U#@$#H99U77X A D9$-7"@E$H V I9V H U#$-H7V H$-9D#U$I$-*c+'&B B(Q$E@#.:$4#5.:,#:(!0&%0!/?"?#$0B)%!0B)?'*%0+!J Fc!K"U$VN!Q9U:#-8!7H9D'3$Z7U V$H E9-"V F,!,7V V$#-#RH G7$-H7V H$-9D@9,H7U$9D,#::F-$H E#RH G7:9H F U$-I@U#$D7U,G$,.7-*c+'&B B(Q$@#.:$4#5.:,#E:(!0&&*!(B"%%#$(?%(!(?0)'*%*+!5D D7-Q S!3#-9H#c!d9-I Q Q!7H9D'=9D D#R H G7 W$D"$5-H$@$#H$,U7V$V H9-,7I7-7V$--9H F U9D7-Z$U#-!:7-H V*c+'D%3G2@4#5.:,#:(!0&%&!?")#$02%!02B' *%)+!M9J!_$9L!J$8!7H9D'M7H9I7-#:$,9V V7:@D E U7Z79D V G#V H V#R9-H$@$#H$,U7V$V H9-,7I7-7V9-"H G7V G9U7"U7V$V!H#:7$-A$I!,G$,.7-!9-"G F:9-R7,7V*c+'Q$@#.:$<5#625"$:(!0&%(!2&"%#$)0&!)0/'*%2+!祁!丽!姜!宁!张爱忠!等'抗菌肽研发现状及其改造策略*c+'中国畜牧兽医!0&%(!)*"0#$)2&!)2(' *%(+!Q F:7M C!89U@#V945!3#W">C!7H9D'N V7#RA E U#V7Y F7-,$-I9-""7-9H F U$-II U9"$7-H I7D7D7,H U#!A G#U7V$V H#7X9:$-7H G77R R7,H V#R A U#@$#H$,V9-"7V!V7-H$9D#$D@D7-"V#-"$I7V H$Z7:$,U#R D#U9$-@U#$D7U VF-"7U:$X7"Q#'2.#%$-R7,H$#-*c+'9::-,:.$2K%3":=R#+!0&%%!?"%%#$%%2B!%%(/'*%/+!<9U.>Q!J77>K!;$,.7>='M$,U#@$9D A#A F D9H$#-V$--9.7"-7,.,G$,.7-,7,9U9$V7"#-A9V H F U7R D#,.R7"W$H G,#::7U,$9D E79V H,7D D W9D D A U7@$#H$,V@#%9-$D D F:$-9M$>7Y A D9H R#U:*c+'K O:<L$2!0&%(!%%"*#$7%2%B))' *%?+!胥彩玉!史兆国!刘国华!等'微生态制剂对鸡肠道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进展*c+'中国家禽!0&%)!*("%&#$)(!2&'*%B+!齐!博!武书庚!王!晶!等'枯草芽孢杆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菌群数量的影响*c+'动物营养学报!0&%(!0?"(#$%/)?!%/2('*0&+!王沂蒙!郭设平!刘!艳!等'益生菌基因组345作为疫苗佐剂对鸡免疫效果的影响*c+'中国家禽!0&&/!0B"0)#$%B!00'*0%+!王!磊!吕!阳!张!越!等'抑制大肠杆菌S??的益生菌体外筛选*c+'中国畜牧兽医!0&%(!)*"2#$%*22!%*(&'*00+!K D$-9J5!L$D"$U$:C5!4$.#-#ZK4!7H9D'M7H!9I7-#:$,@9,H7U$9D,#::F-$H EA U#R$D7V#R,G$,.7-7:@U E#I9V H U#$-H7V H$-9D H U9,H@E F V$-I T!;O J<9-9D E V$V*c+'R:7(H#:5"2'H#:B"/+!0&%(!)(("%#$)/!2%'*0*+!P G9#J!d9-I6!>$7I7D<!7H9D'f F9-H$H9H$Z7I7-7H!$,@9,.I U#F-"#R H G7G#V H$-R D F7-,7V I F H:$,U#@$#:7V$-,G$,.7-V*c+'<5#2$3#;#5G2B:.3+!0&%*!*$%%(*' *0)+!崔一?!王秋菊!李!悦!等'笼养和散养蛋鸡小肠细菌菌群区系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c+'动物营养学报!0&%(!0?"(#$%(//!%(?(' *02+!Q F I G7V;c';7D9H$#-V G$A@7H W77-"$I7V H9H U9-V$H H$:79-"9A A9U7-H:7H9@#D$V9@D77-7U I E Z9D F7#RW G79H$-,G$,.7-V*c+'H.#3#+"K:*(3./<5#2$52!0&&?!)B"(#$/%(!/0&'*0(+!87"@F U E Q<!3F.76C'=7,9D:$,U#R D#U9#R H F U.7E V R7"D#W#UG$I GR$@7U"$7H V$C-F:7U9H$#-!$"7-H$R$,9!H$#-!9-""7H7U:$-9H$#-#R,7D D F D#D E H$,9,H$Z$H E*c+'K:*(3./<5#2$52!%B?*!(0")#$(/2!(?0'*0/+!39-[7$V7-c J!S$:Q8!K V99,V#-;C!7H9D'M#"F!D9H$#-V#R H G7,G$,.7-,7,9D:$,U#@$#:79-":7H9I7!-#:7$-U7V A#-V7H#9-H$,#,,$"$9D9-"I U#W H G A U#:#H!)((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宏基因组技术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技术研究进展

DOI:10.3969/cmba.j.issn.1673-713X.2012.03.011 ·综述· 宏基因组技术研究进展印蕾,高向东,顾觉奋微生物支撑着地球上的物质循环和生命延续,除了自身可作为新基因资源的重要来源外,还可产生对人类有价值的活性物质。

然而,传统纯培养方法严重限制了人们对微生物资源的认识和开发。

一方面,随着对微生物活性产物研究的深入,微生物往往被重复培养和筛选,从传统方法来筛选新活性物质的几率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多达 99% 的微生物在现有实验条件和技术下尚未得到纯培养,其中蕴含着大量潜能微生物和基因资源[1]。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在各个领域的渗入和现代分子技术的逐渐成熟,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应运而生,开启了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新方向。

1986年,Olsen 等[2]提出直接从环境中克隆核糖体小亚基 DNA(16SrDNA),首次运用非纯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展开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随着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 genomics)概念的出现[3]以及第一个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的建立[4],宏基因组学研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1998 年,Handelsman 等[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宏基因组(Metagenone)的概念,即“特定生态环境中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

宏基因组学则以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等研究工具,从不可培养微生物中来寻找新基因或开发新生物活性物质[6]。

宏基因组学的产生使人们摆脱了物种界限,克服了传统微生物培养方式的缺陷,扩大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掀开了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新篇章。

1 宏基因组学研究策略区别于传统培养途径(图1)[7],宏基因组学的研究过程包括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基因组 DNA;载体连接;转化宿主细胞,形成一个重组的 DNA 文库;筛选目的克隆 4 个步骤。

宏基因组技术及其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技术及其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技术及其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宏基因组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

本文就宏基因组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以及其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展开介绍,以期为海洋微生物研究的发展进步提供重要助力。

宏基因组技术可简述为以基因组为基础,以全基因组测序(shotgun sequencing)、全基因组定位测序(whole genome mapping)和芯片技术等为方法,通过对一个特定细胞中的所有DNA片段(包括基因、基因家族、基因复制和调节等)进行测序分析,从而研究特定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技术。

宏基因组技术的优点是较好地解决了全基因组测序中测序片段配对问题,使最终拼接的结果更加准确,进而达到整个基因组的分析,因而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宏基因组技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宏基因组技术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宏基因组技术可以有效地揭示海洋微生物的分子遗传机制。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微生物的某些重要特性的分子机制,例如它们的适应性、发育能力以及进化等。

其次,宏基因组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鉴定海洋微生物种类及其分布,进而了解海洋微生物种类资源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此外,宏基因组技术还可以揭示海洋微生物在环境变化过程中的多样性变化规律,这对于研究微生物在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宏基因组技术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深入理解海洋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全面掌握海洋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而指导海洋微生物的利用和保护。

在当前的研究中,宏基因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本上我们已经可以从基因水平上深入了解海洋微生物的一些重要特性,并且以更高的效率挖掘海洋微生物种类资源,为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宏基因组技术对海洋微生物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未来应当继续加强宏基因组技术在海洋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更加全面地深入研究。

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及其在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及其在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及其在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宏基因组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主要用于研究微生物群落的遗传信息。

与传统的小基因组学不同,宏基因组学更注重群体层面的分析,而非单个生物体。

该技术在发现新菌种和理解微生物群落功能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宏基因组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先从环境样品中提取DNA,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将DNA进行测序,最后通过基因组装和注释等步骤进行分析。

与小基因组学相比,宏基因组学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更大,分析过程也更复杂。

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发现新菌种。

由于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极其复杂,相当一部分细菌无法通过传统的培养方法获得。

但是,这些细菌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宏基因组学可以通过对环境样品进行测序分析,发现新的细菌种类,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

其次,宏基因组学能够揭示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与互作关系。

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种类繁多,宏基因组学可以通过测序分析来研究它们各自的代谢通路、生长模式、对环境的响应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了解它们在群体中的功能互补和协同作用。

例如,我们可以研究在某个水体中,肠杆菌和水藻之间的互作关系,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作用。

这对环境保护和微生物生态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宏基因组学还可以被用于研究宏生物与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与宏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且宏生物的健康状况与微生物群落的正常与否呈现高度的相关性。

例如,在研究人类肠道菌群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了解它们对宿主的身体机能有何作用,这样就可以预防腹泻等肠道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宏基因组学的分析技术为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对拓宽我们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和揭示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互作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未来,我们相信宏基因组学的应用将会在环境科学、医学和农业等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入研究。

生物进化学的研究进展

生物进化学的研究进展

生物进化学的研究进展生物进化是一个复杂而又广泛的范畴,涉及到从分子层面到群体层面的各个方面。

在许多领域,如医学、生态学和农业等,都需要对生物进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因此,生物进化学在近年来取得了许多取得越来越重要的进展。

1. 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的发展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自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以来,自动测序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基因组学的蓬勃发展。

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特征。

即使对于非模式生物,一旦测定了其基因组,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宏基因组学的发展则是对单个细胞或组织的基因组信息进行研究。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学和进化。

2. 生物体内不同层次的多样性多样性是指物种之间的差异。

在生物体内,多样性存在于不同层次:从基因到物种,在每个级别上都有多样性。

基因、蛋白质和整个生物体的多样性都为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了更广泛和更深远的视角,这种丰富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进化的机理。

例如,人们在基因组的表观遗传变异和后代突变上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遗传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

3. 对生物进化机制的理解基础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工具,用以深入研究生物的进化过程。

例如,基于遗传标记的方式研究生物进化是非常有效的。

对某一物种,我们可以通过对其基因组特征的分析、线粒体地位变异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而了解它的进化历史。

另一方面,对于精细的生物行为和群体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学研究,包括物种分类、生态学和变化研究,以了解生物体内进化机制的作用范围。

4. 生物进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全球变化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过于明显,例如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生物体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响应,这些响应涉及到历史上发生的生物进化过程和现代生物体内数量和分布的变化。

通过对不同地点和时间的物种分类进行长期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生物进化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同关系,并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生物体的变化。

宏基因组学

宏基因组学

,已发现的新基因主要有生物催化 剂基因、 抗生素抗性基因以及编码转运蛋白基因
• 土壤宏基因组学技术最引人注目的贡献是新生物 催化剂的发现 , 包括腈水解酶和淀粉酶( Rondon et al . , 2000 )、 蛋白酶、 氧化还原酶(Knietsch et al . , 2003)、 脂肪酶、 酯酶 ( Ki m et a l . ,2004; 2006)等 ,并且在此基础上获得新酶的许 多特征信息.
• 海表层水样 为研究海洋生命的代谢潜力和海洋生态学提供
了前所未有的原始素材;海洋蕴藏着巨大的生物 多样性和复杂性 ,宏基因组学研究将大大促进人 们对它的认识。 • 极端环境水体 (如酸性矿水、 深海 )
由于其苛刻的物理化学条件,使得其中的微生 物群落也较为独特 ;利用环境基因组学对其开展 微生物生物群落结构及生理代谢对环境变化响应 的研究 ,将促进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极端环境生 态系统并对其加以调控和利用。
序列分析法
• 微序列技术 (Micr oarray)采用集约化和平面处 理原理 ,在微小片基上高密度而有序地排列大量 基因片段、 EST或寡核苷酸片段 ,从而形成 DNA 微矩阵 ,又称基因芯片。
• 焦磷酸测序技术( Pyrosequencing) 是在焦磷酸 盐测序法的基础上结合一种乳胶材料和皮升级反 应孔 ,将基因组 DNA进行随机切割 ,批量地进行 整个测序反应,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破译 6 × 106组以上的基因组序列 ,比 Sanger法要快100 倍 ,提高了测序的效率。
将一条完整的目标序列随机打断成小的片段 , 分别测序 ,然后利用计算机根据序列间的重叠关 系进行排序和重新组装, 并确定它们在基因组中 的正确位置 。
• 优点:为筛选新的天然产物提供了 一种可选择的途径, 从中挖掘上百 万个新基因,揭示不可培养微生物 的代谢途径.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瘤胃微生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瘤胃微生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及其在瘤胃微生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吴锡川;杨舒黎;苟潇;冷静;毛华明【摘要】Metagenomics based on study of ecological community gene function is a brand-new discipline. It tries to use culture-independent approaches,and it offers enormous scope and potential for microbiology.It comprises isolation of 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screening of target gene clone,and can be used in the discovery of new gene and biocatalysts and in the study of microbial biodiversity in a community. The methodology of metagenomic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etagenomics in rumen have been briefly summarized.%宏基因组学是研究生态群体基因功能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它通过免培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主要技术包括DNA的提取、文库的构建和目标基因克隆的筛选,可用于发现新基因、开发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群落中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文章介绍了宏基因组学的基本方法,并对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1(000)012【总页数】5页(P106-110)【关键词】宏基因组学;瘤胃微生态;文库构建【作者】吴锡川;杨舒黎;苟潇;冷静;毛华明【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微生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用于生物技术革新最有潜力的生物资源,占地球生物总量的60%以上。

NGS技术在宏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NGS技术在宏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NGS技术在宏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中的新进展近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在宏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NGS技术的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使其成为了宏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有力工具,推动了相关领域的迅速发展。

本文将介绍NGS技术在宏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并讨论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

宏基因组学是研究不同生态系统中所有微生物基因组的科学,是微生物组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以往的研究主要依赖于传统文库构建和Sanger测序技术,但由于其低通量和高成本的特点,无法满足对大规模样本的测序需求。

而NGS技术的兴起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如Illumina HiSeq和454平台),NGS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取大量的DNA序列信息,这对于宏基因组学研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NGS技术在宏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宏基因组组装与注释、宏基因组功能分析以及宏基因组动态变化的研究。

首先,NGS技术可以用于宏基因组组装与注释。

通过对大量的短序列进行拼接,NGS技术可以重构宏基因组的序列,从而帮助研究者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微生物基因组信息。

此外,NGS技术还可以通过基因组注释的方法,对组装得到的宏基因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鉴定基因、预测功能和鉴定基因之间的关系。

其次,NGS技术对于宏基因组功能分析也非常重要。

通过对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NGS技术可以帮助鉴定环境样品中存在的微生物,以及这些微生物参与的生态过程。

通过比对已知基因库,可以鉴定环境样品中出现的微生物基因,进一步推断微生物的功能和代谢途径。

这对于理解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和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NGS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宏基因组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同一样品在不同时间点的测序,NGS技术可以探究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揭示微生物群落的响应模式和生态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6期200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MedicalSciences)V01.29NO.6Dec.2008◇专家述评◇宏基因组学及其技术的研究进展楚雍烈,杨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与病原生物系,陕西西安710061)摘要:宏基因组学是研究生态群体基因功能和其相互作用的新科学领域,以特定生态环境中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作为研究对象,基本研究策略是通过克隆、异源表达,筛选出有用的新基因及其产物。

宏基因组学为生命学科和药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新技术,并在包括医学在内的许多领域取得了新成就。

本述评对宏基因组学的概念、技术和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宏基因组学;宏基因组文库构建}文库筛选中图分类号:Q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259(2008)06一0601一08ResearchprogressofmetagenomicsanditstechnologyChuYonglie,YangE(DepartmentofImmunologyandPathogenBiology,MedicalSchoo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ABSTRACT:Metagenomicsisnewfieldofscienceappliedtostudygenefunctionandinteractionecotypecommunities.MetagenomictechnologyisbasedthestudyoftheDNAofmicrobialcommunitiesintheirnaturalenvironmentsdirectly.ItsbasicstrategyincludesextractingtotalcommunityDNA,constructinggenomiclibrary,andanalyzinglibrarywithsimilarstrategytofunctionalgenomics.Itprovidespowerfultooltohelptoexploitfornovelbiotechnologicalandpharmaceuticalapplications.Metagenomicshasdevelopedrapidlyandacquiredmanynovelaccomplishmentsincludinginmedicine.Theconcept,methodologyandapplicationofmetagenomicshavebeenbrieflyreviewed.KEYWORDS:metagenome;metagenomics;metagenomiclibraryconstruction;libraryscreening随着人类科学认识论和思维方式的深化,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方法的支撑下,顺应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在基因组学的基础上诞生了一门崭新的交叉学科——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1]。

宏基因组学的问世引起世界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发展很快,它代表了生命学科今后的研究方向。

本文就宏基因组学的产生、概念、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进行综述。

l宏基因组学的产生、发展和概念1.1宏基因组学的产生背景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的完成促使了基因组功能性研究计划的开展,并推动从结构基因组学研究时代进入功能性基因组研究为主的后基因组时代,人体基因的功能研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收稿日期:2008—09—16修回日期:2008—11—10作者简介:楚雍烈(1944一)·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肿瘤病毒分子遗传学与免疫生物学.E—mail:mbiology@mail.xitu.edu.crl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体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不仅受自身基因控制,还与其他生物基因组相关;对疾病的易感性、药物反应等许多现象,也无法全部用人体基因差异来解释。

已证明体内菌群的组成和活动与人的生长发育、生老病死息息相关,例如人·类胃溃疡发病机制和病因与寄生在胃里的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有关。

因此,必须考虑与人类长期共生的微生物群体对人类的影响。

此外,自然界现存的物种数量以万亿计,包括人类、大量的高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世界上的万物是彼此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形成共生、共存和协调平衡发展的欣欣向荣局面。

要想了解生命的起源、本质、进化和相互作用及影响,就必须对彼此密切相关的生物进行各个基因组学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这种研究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单一物种的基因组学分析,研究对象复杂、范围更广而方法要更新,它要求在基因学、基因组学的基础上有新的学科来承担这一新的任务。

因此,21世纪人类提出了生态基因组学万方数据602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第29卷(ecogenomics)的概念[3]。

它要求对特定环境下多种生物的基因组进行研究,这将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发现新的基因和确定人类疾病的病因。

1.2宏基因组学的发展与概念宏基因组学的发展经历了环境基因组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到人类宏基因组学的阶段。

1.2.1环境基因组学的提出与发展1991年Pace首次提出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genomics)的概念,并在同年构建了第一个通过克隆环境样品中DNA的噬菌体文库,环境基因组学(亦称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降引。

1998年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启动了环境基因组计划(en-vironmentalgenomeproject,EGP),开展有关人体遗传变异与环境胁迫相互关系的研究,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标志着生命科学界将在更深层次上对环境与基因相互作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3。

4]。

环境基因组学第一次提出特定生态条件下,全部生物基因组总体概念,这是基因组学的重要进展。

1.2.2微生物基因组学与宏基因组学概念的提出环境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该体系的生命与非生命的两个方面是不断互为因果,相辅相承的。

为了方便研究,人类把精力集中到特定环境的微生物群体上来。

Handelsman等[13于1998年提出生命研究对象应是生物环境中全部微小生物的基因组(thegenomesofthetotalmicrobiotafoundinnature),首次提出针对特定环境样品中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总和进行研究的这一宏基因组(metagenome)概念,指出应用宏基因组学研究微生物复杂群落基因组的方法将成为快速发展的领域。

2007年3月,美国国家科学院以“环境基因组学新科学——揭示微生物世界的奥秘”为题发表咨询报告,指出宏基因组学为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奥秘提供新的方法,这是继发明显微镜以来研究微生物方法的最重要进展,将是对微生物世界认识的革命性突破。

报告呼吁建立全球宏基因组学研究计划,建议大批量启动中小型宏基因组学研究项目,对自然环境微生物群落(如海水或土壤)、寄生微生物群落(如人体肠胃或口腔)、人为控制环境微生物群落(如污水处理厂或水产养殖厂)等展开研究;启动少量大型综合性项目,对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理论框架和更为复杂的动态微生物系统进行研究‘s1。

1.3宏基因组学的概念宏基因组(metagenome)和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概念尚待统一,其中的“宏”所对应的英文是前缀“meta-”,它源于希腊语,作为构词成分意思是超越(overrach)、在上(above)、在外(beyond)、在后(behind)等,它具有更高层次组织结构和动态变化的含义,在metagenome中有更高级、更复杂的意思。

国内一般翻译为“宏”或“元”,形象表明其涵盖范围的广泛性。

本文采用较为普遍的宏基因组/宏基因组学译法(注:国外有人还称为Ecogenome/Ecogenomies,译为生态基因组/生态基因组学)。

1.3.1广义宏基因组学的概念广义宏基因组是指特定环境下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它决定了生物群体的生命现象。

它是以生态环境中全部DN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异源表达来筛选有用基因及其产物,研究其功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并揭示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宏基因组学使得人们摆脱了物种界限,揭示了更高层次上的生命运动规律。

1.3.2狭义宏基因组学概念狭义宏基因组学则以生态环境中全部细菌和真菌基因组DNA作为研究对象,它不是采用传统的培养微生物的基因组,包含了可培养和还不能培养的微生物的基因,通过克隆、异源表达来筛选有用基因及其产物,研究其功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并揭示其规律。

如1998年Handelsman等提出土壤宏基因组学的定义是:土壤微生物群体的全部基因组,并对其进行克隆和功能分析‘1·81。

由于狭义宏基因组学概念的对象具体、范围局限和研究目标明确,一般文献上所提的宏基因组学,除非特别指明,一般均指的是狭义宏基因组学。

1.3.3人类宏基因组学人体内部或体表有数以万亿的微生物个体存活,包括细菌、古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占人体总重量的1%一2%,成人体内细胞约有90%为微生物细胞,其余约10%为人体细胞,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完整、健康的成年人是诸多物种组成的复合体。

人体内共生的菌群包括肠道、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等处菌群。

其中许多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维持有重要作用,帮助消化食物,制造维生素。

大多微生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物功能,如有些微生物具有独特功能的一些酶,对各种复杂有机化合物有降解作用,有些微生物可以在一些极端环境下生存等等。

同时,还有一些微生物则可能导致人体疾病。

然而,目前对健康和疾病状态下这些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作用还知之甚少。

国际学术界把多种微生物聚居在一起形成的系统叫做“微生物群落”,也称菌群。

把人体内所有微生物菌群基因万方数据6期楚雍烈,杨娥.宏基因组学及其技术的研究进展603组的总和称为“人体宏基因组”(humanmetage—nome)。

人类宏基因组学(humanmetagenomics)则是研究人体宏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相互之间关系、作用规律和与疾病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要把总体基因组序列信息都测定出来,而且还要研究与人体发育和健康有关的基因功能。

200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专门设立“利用宏基因组学研究口腔微生物”的研究项目,2006年春季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人类宏基因组计划国际联盟,启动人类宏基因组计划,作为协调这一宏大科学计划的国际组织[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