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译文
初中文言文诗词及翻译

山行
唐·杜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译文一】
攀登寒山的石径弯弯曲曲,白云缭绕的深处隐约有人家。
停下马车,我坐在那里,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译文二】
沿着陡峭的山路向上攀登,只见白云深处隐约有几户人家。
停车在此,我驻足欣赏这傍晚的枫林美景,那霜染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译文三】
远远地走上寒山的陡峭小径,曲曲折折,白云飘渺的地方隐约可见人家。
我停下马车,坐着细细品味这傍晚枫林的美丽,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间的花朵还要鲜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行图。
诗人杜甫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秋山晚景。
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一句,描绘了山路的崎岖和寒冷;“白云深处有人家”则展现了山间的宁静与和谐。
诗人停车驻足,喜爱这枫林晚景,以“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秋天的萧瑟与生机并存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言文初中必背及译文10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初中必背及译⽂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初中必背及译⽂ 论语⼗⼆章 孔⼦及其弟⼦〔先秦〕 ⼦⽈:“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学⽽》 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为政》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为政》 ⼦⽈:“贤哉,回也!⼀箪⾷,⼀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饭疏⾷,饮⽔,曲肱⽽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 ⼦⽈:“三⼈⾏,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述⽽》 ⼦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罕》 ⼦夏⽈:“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
”《⼦张》 译⽂ 孔⼦说:“学了(知识)然后按⼀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吗?” 曾⼦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替别⼈办事是不是尽⼼竭⼒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说:“我⼗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岁能独⽴做事情,四⼗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所⽀配的事情,六⼗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岁做事才能随⼼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点去做⽼师了。
” 孔⼦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中充满疑惑⽽⽆定见。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译【12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初中⽂⾔⽂⼤全必背及翻译【12篇】。
欢迎阅读参考!初中⽂⾔⽂⼤全必背及翻译【1】 《核⾈记》 明代:魏学洢 明有奇巧⼈⽈王叔远,能以径⼨之⽊,为宫室、器⽫、⼈物,以⾄鸟兽、⽊⽯,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盖⼤苏泛⾚壁云。
⾈⾸尾长约⼋分有奇,⾼可⼆⿉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窗,左右各四,共⼋扇。
启窗⽽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落⽯出”,左刻“清风徐来,⽔波不兴”,⽯青糁之。
(箬篷⼀作:篛篷) 船头坐三⼈,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卷。
东坡右⼿执卷端,左⼿抚鲁直背。
鲁直左⼿执卷末,右⼿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鲁直现左⾜,各微侧,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船,⽽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尾横卧⼀楫。
楫左右⾈⼦各⼀⼈。
居右者椎髻仰⾯,左⼿倚⼀衡⽊,右⼿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执蒲葵扇,左⼿抚炉,炉上有壶,其⼈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天启壬戌秋⽇,虞⼭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钩画了了,其⾊墨。
⼜⽤篆章⼀,⽂⽈“初平⼭⼈”,其⾊丹。
通计⼀⾈,为⼈五;为窗⼋;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卷,为念珠各⼀;对联、题名并篆⽂,为字共三⼗有四。
⽽计其长曾不盈⼨。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翻译 明朝有⼀个技艺精巧的⼈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直径⼀⼨的⽊头,雕刻出宫殿、器具、⼈物,还有飞鸟、⾛兽、树⽊、⽯头,没有⼀件不是根据⽊头原来的样⼦,雕刻成各种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个⽤桃核雕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壁的图案。
核⾈的船头到船尾⼤约长⼋分多⼀点,有两个黄⽶粒那么⾼。
中间⾼起⽽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箬⽵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初中文言文_翻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爱的母亲手里拿着线,为游子缝制衣服。
临别时,她细心地缝制,担心游子归来的日子会很长。
谁说小草的心意,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温暖阳光?《庐山谣》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登上鹳雀楼,白天的阳光依偎着山峦渐渐沉没,黄河奔腾着流入大海。
想要看尽千里风光,那就再往楼上走一层。
《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千山之上,鸟儿飞得无影无踪,万径之间,人的踪迹都已消失。
一叶孤舟上,有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雪花飘落在他的周围。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啊,你是怎样的巍峨?齐鲁大地的青色似乎永远也望不到尽头。
大自然的造化钟爱你的神奇秀美,阳光和阴影分割了昼夜。
胸怀荡漾,仿佛有层层云彩升起,泪水夺眶而出,追随归巢的鸟儿。
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巅峰,俯瞰众山,它们在我眼中都显得如此渺小。
《夜泊牛渚怀古》原文: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已具文。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译文:在牛渚的西江边夜泊,天空湛蓝,没有一片云彩。
登上船头,仰望秋月,徒然想起那位谢将军。
我也能高声吟咏,但那位已经去世的人已经拥有了千古文章。
我们都是天涯沦落的人,既然相遇,何必在乎是否曾经相识。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七年级下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解漫天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独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云,决入归鸟。
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初中全部文言文及其翻译

【文言文】《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庄子》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翻译】《论语》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可以成为老师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能顺应环境,七十岁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孟子》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众人的帮助,失道的人会失去众人的支持。
失去众人的支持到了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得到众人的支持到了极点,天下都会顺从他。
用天下人的支持去攻击亲戚的背叛,所以君子有不战而胜的可能。
”孟子说:“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会放弃鱼而选择熊掌。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 ;(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译文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个郑国人想买双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他去市场时,发现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子,于是就说:‚我忘带量好的尺码了。
‛他只好返回家中去取尺码。
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试一试?‛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幼时记趣(清)沈复《浮生六记》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在低洼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凝神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大物,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
我当时年龄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两百千米中,两岸连绵不绝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叠的山峰,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合叙句)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紧急召见,最快早晨就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多里的路,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则是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合叙句)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刷。
水清,树荣(茂盛),山峻,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啼,声音持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人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以虫治虫(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北宋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田野里的庄稼。
忽然又有一种虫子出现了,(样子)像泥土中的‚狗蝎‛,它的嘴上长有钳子,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它们)遇见子方虫,就用钳子搏击它,(子方虫)全都被截为(成为)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都被消灭,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子过去就有,当地人称它为‚傍(旁)不肯‛。
梵天寺木塔(北宋)沈括《梦溪笔谈》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时,钱俶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说:‚还没有盖瓦,上面轻,所以才会这样。
‛于是在上面盖了瓦,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
实在没有办法了,工匠就暗地里让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给她送了金钗,求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上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晃动了。
‛工匠按他说的(去做),塔身于是稳定了。
因为钉牢木板以后,各层上下更加紧密连接,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一只打开的箱子。
人踩上去,上下及周边四面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技艺精熟。
赵普《宋史〃赵普传》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推荐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又把推荐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很生气,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
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
太祖这才醒悟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黄鹤楼(唐)阎伯理《文苑精华》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像鸟的翅膀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最美的地方。
于园(明末清初)张岱《陶庵梦忆》于园在瓜洲五里铺停船的地方,是一个叫于五的富人所建造的园子。
如果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那么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开门迎客的。
葆生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这座园子没有其他什么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堂屋前用石块垒成的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显得奇特。
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显得奇特。
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沟壑盘旋而下,好像螺蛳盘旋形的外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显得奇特。
再后面有一座水阁,形状像小船,横跨在小河上。
水阁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就会感到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安臵在于园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黔之驴(唐)柳宗元《柳宗元集》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进去。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到山下。
老虎看见它,觉得它是一个庞然大物,觉得是个神奇的东西,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出来接近驴,十分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便逃到远处,认为它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
但老虎又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逐渐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走近了一些,出现在它的身前身后,但始终不敢扑击(它)。
老虎又渐渐靠近驴,态度更加亲近而不庄重,随便地冒犯它一下,驴非常愤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高兴起来,盘算着这件事说:‚(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杂下》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很会说话的人,现在正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近臣回答说: ‚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做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是齐国人。
大王就问,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臵酒招待晏子。
喝得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呀?‛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原来就很会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见过这样的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树,只是树叶相像,而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一样啊。
现在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人琴俱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王子敬先去世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王子敬的)消息呀?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他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于是(子猷)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王子敬一向喜欢弹琴,(王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旁,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琴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王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王子猷)也去世了。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全唐文》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少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东坡志林》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治水必躬亲(清)钱泳《履园丛话〃水说》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便轻信别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