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应用

合集下载

维生素c的应用和原理

维生素c的应用和原理

维生素c的应用和原理
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在人体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

以下是维生素C的一些应用和原理:
1. 抗氧化作用:维生素C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扫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人体细胞的损害,有助于预防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

2. 增强免疫力:维生素C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促进白细胞的活性和趋化性,提高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3. 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合成的必需因子,胶原蛋白是构成皮肤、血管、骨骼等结缔组织的主要蛋白质,维生素C的摄入可以促进伤口愈合、预防软骨疾病、保护血管壁等。

4. 增加铁的吸收:维生素C可以与非血红素型铁形成络合物,提高铁的吸收率,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

5. 抗炎作用:维生素C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标志物的释放,有助于缓解关节炎、支气管炎等炎症性疾病的症状。

维生素C的原理主要是由于其化学结构上的特性和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维生素C通过捕获自由基,使其稳定并减少对细胞的氧化损伤。

此外,维生素C
还与许多酶和其他细胞内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参与调节细胞功能和代谢过程。

维生素C还可以与其他营养物质相互作用,增加其生物利用率,提高维生素C的效果。

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品质和延长保质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维生素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在食品加工中,维生素C可以用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提高食品的口感和色泽。

例如,在果汁、蔬菜汁等饮料的生产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可以增强其抗氧化性能,延长保质期。

此外,维生素C还可以用来制作糖果、糕点等食品,增加食品的口感和色泽。

2. 维生素E维生素E也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细胞膜和脂质免受氧化损伤。

在食品加工中,维生素E可以用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保质期。

例如,在食用油、人造黄油等脂质食品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可以防止脂质氧化变质,延长保质期。

此外,维生素E还可以用来制作饼干、面包等食品,增加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3. 维生素A维生素A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视力和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在食品加工中,维生素A可以用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例如,在奶制品、黄油等动物性食品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可以增强其营养价值和口感。

此外,维生素A还可以用来制作糖果、饼干等食品,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4. 维生素D维生素D对于维持人体正常钙磷代谢和骨骼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在食品加工中,维生素D可以用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例如,在牛奶、酸奶等乳制品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D,可以增强其营养价值和口感。

此外,维生素D还可以用来制作糖果、饼干等食品,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总之,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品质和延长保质期等。

不同的维生素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需要根据不同的食品种类和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维生素进行添加。

维生素的生产应用

维生素的生产应用

3、维生素B12: 又称钴胺素,是具有抗恶性贫血 特殊效应的化合物。它是人体造血 不可缺少的物质,缺少它会产生恶 性贫血症。 很多种细菌都能合成维生素。最 初采用的生产菌株是从粪便中分离 到的黄杆菌和诺卡尔氏菌等。某些 酵母菌和丝状真菌也都具有合成维 生素的能力。
在工业生产中,采用巨大芽孢杆菌、 费氏丙酸杆菌、舒氏丙酸杆菌、橄榄 色链霉菌以及某些种的节杆菌合成维 生素B12。钴是维生素B12合成的必要 元素,在基质中最适浓度的钴能提高 的产量。
2、维生素B2(核黄素): 为水溶性维生素,是一种咯嗪衍生 物,奶、鸡蛋、禾本科植物胚芽以及 动物肝、肾、心脏中大量存在。人体 体缺少它易患口腔炎、皮炎、微血管 增生症等。 很多微生物可生成维生素B2 ,用于 工业生产主要是棉阿舒囊霉和阿舒假 囊酵母。此外,许多种的假丝酵母, 多种霉菌和细菌也能少量形成维生素 B2 。
1、β-胡萝卜素: 即维生素A原,它在人的肠粘膜中 转变成维生素 A。接合霉、好食脉孢 菌以及菌核青霉等都能合成 β-胡萝 卜素。 目前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只有三孢 布拉氏霉的正、负菌株。此外,某 些绿藻中合成类胡萝卜素的量也很 高,可用于生产叶黄素。β-胡萝卜素 还可以由铜绿假单孢菌在pH7.0时转 变成维生素A。
4、维生素C(L-抗坏血酸): 能参与人体内多种代谢过程,使 组织产生胶原质,影响毛细血管的 渗透性及血浆的凝固,刺激人体造 血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另外, 由于它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作 为抗氧化剂,已在医药、食品工业 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维生素C的化学合成方法一般指莱 氏法,后来人们改用微生物脱氢代替 化学合成中L一山梨糖中间产物的生 成,使山梨糖的得率提高一倍,我国 进一步利用氧化葡糖酸杆菌与芽孢杆 菌属或假单胞杆菌属的菌株混合培养, 产生维生素C的前体,即2-酮基-L-古 洛糖酸,再经化学转化生产维生生命活动必需的 要素,主要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 与生物体各种生化反应。

维生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药理学

维生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药理学

维生素D(维生素丁,VitD) 一、来源:与VitA共存于鱼肝油中,也存在
于肝、乳汁、蛋黄中 二、给药途径:po 三、主要作用及缺乏症
促进钙、磷吸收,有利于钙在骨中沉着, 促进骨钙化,缺乏时导致钙吸收不良,引起 钙缺乏症,婴儿手足搐搦,儿童佝偻病,成 人骨质软化病。
四、临床应用 (一)防治VitD缺乏三症 治疗量1~2万u/d,预 防量1000~4000u/d,佝偻病可用突击疗法 (二)用于补充治疗 400u (三)皮肤病 如结核、瘙痒、牛皮癣、冻疮 (四)肾病综合症 可减少皮质激素用量 (五) 癫痫 可减少发作 (六)婴儿腹泻
三、药物用量不得超过药典规定的极量。如因病情 需要超出时, 应在极量后加惊叹号,如0.5!!除 慢性病外,药量一般不超过三天。毒药一天为限。
剧药两天为限,成瘾性药品以专用的红处方书写。 四、病情紧急需立即取药时,一般用急诊处方书写 或在处方左上角上写“急”或cito! 五、给药途径中,除po可省约不写外,其它均应写 明。如ih、im、ivgtt等。 六、处方均应写明患者的具体年龄,对14岁以下的 儿童,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年龄尤应明确,不得 以“成人”、“儿童”等字样代替。
第 四讲 维生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概述
一、有关维生素的基本知 二、维生素的分类 三、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四、维生素的诊断依据
有关维生素的基本知识
一、维生素的生理功能:辅酶或辅基1;促进物质的 吸收;维持组织细胞结构的完整。 二、每日需要量:不大,以mg或μg计算 三、来源:食物,少数可在体内合成 四、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20种左右 五、维生素的临床应用
5-羟色氨酸
VitC
多巴
羟化酶
多巴胺
5-HT NA
3、类固醇的羟化---缺乏致血脂升高 (二)以递氢的方式参与还原性谷胱甘肽合成---缺 乏致解毒功能降低、红细胞膜稳定性下降、机体免 疫力低下

维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

维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

维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维生素是人体和动物所需的一类重要营养素,但它们不仅仅对于人体健康有益,对于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维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包括饲料添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维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中。

动物饲料添加维生素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免疫力和繁殖能力,促进肉、蛋、奶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例如,维生素A可以促进动物的视觉发育和骨骼生长,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维生素E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通过合理添加维生素,可以满足动物对于维生素的需求,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维生素也被应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物质。

维生素C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提高植物抗病性和抗逆性。

另外,维生素B族也常被应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例如维生素B1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维生素B6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通过合理应用维生素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维生素在农业上还被应用于防治病虫害。

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B族等维生素在植物体内具有抗氧化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轻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

通过向作物叶面喷施含有维生素的溶液,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维生素在农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添加维生素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通过合理应用维生素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通过合理喷施含有维生素的溶液,可以增强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因此,维生素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水溶性维生素临床应用

水溶性维生素临床应用

水溶性维生素临床应用水溶性维生素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它们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本文将对水溶性维生素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维生素B族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3(烟酸)、维生素B5(泛酸)、维生素B6(吡哆醇)、维生素B7(生物素)、维生素B9(叶酸)和维生素B12(氰胺酸)。

这些维生素在临床中具有多种重要作用,比如维生素B1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神经递质,维生素B2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维生素B6有助于蛋白质代谢,维生素B12则是红细胞形成不可或缺的物质。

缺乏这些维生素会导致多种疾病,如脚气病、贫血、神经系统疾病等。

因此,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维生素B族补充剂进行治疗。

另外,维生素C也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在人体内有多种功能,包括抗氧化、参与胶原蛋白合成、促进铁的吸收等。

临床上,维生素C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

比如,在预防感冒和增强免疫力方面,维生素C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治疗坏血病和妇女产后出血时,维生素C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此外,维生素C还可以帮助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身体的损害,从而延缓衰老、预防慢性疾病。

总的来说,水溶性维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水溶性维生素,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水溶性维生素的作用和应用价值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溶性维生素将会为更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维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二)

维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二)

维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二)维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1. 维生素对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维生素对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特定种类的维生素可以促进种子发芽过程,并提高幼苗的抗逆能力。

•维生素C: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萌发速度。

在苗期,维生素C可以促进根的生长,增强幼苗的抗旱性和抗病性。

•维生素B1:对植物的种子发芽和根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在幼苗期,维生素B1可以加快叶片的形成和增长,增强光合作用能力。

2. 维生素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维生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维生素A:参与植物体内光合色素和光合酶的合成,是植物正常光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生素K:是植物体内调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重要物质,能够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和储存。

3. 维生素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维生素在植物抗逆性中起到关键作用,能够提高植物对逆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光强度过高、低温、干旱等逆境对植物的伤害。

•维生素B6:可增强植物对低温和营养胁迫的耐受性,促进植物抗逆基因的表达。

4. 维生素在植物免疫中的作用维生素对植物免疫系统的调节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维生素B2:参与多种酶的合成,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减轻病害对植物的损害程度。

•维生素D:可以增加植物对真菌和细菌的抵抗性,促进植物的免疫系统的健康发育。

以上所述只是维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的一小部分,维生素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类型的维生素对植物的生长、抗逆性和免疫力具有不同的影响,应用适当的维生素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维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

维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

维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维生素是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对于人类和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有益外,维生素在农业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维生素可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产性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维生素可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维生素B1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维生素C可以促进植物的萌发和生长,增加产量。

维生素K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和抗病能力。

维生素E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激素平衡,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维生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参与植物的代谢过程,调节植物的生理功能,提高植物的生长和抗逆性。

维生素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维生素是动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动物的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维生素A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繁殖能力。

维生素D可以促进动物对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

维生素E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维生素K可以促进动物的凝血功能,防止出血症状的发生。

维生素的添加可以补充饲料中的维生素不足,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维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还有一些其他方面。

例如,维生素C可以作为保鲜剂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

维生素C可以抑制果蔬的酶活性,减少氧化反应,延缓果蔬的褐变和腐烂。

维生素C还可以保持果蔬的色泽和营养成分,提高果蔬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维生素D还可以作为叶菜类蔬菜的补充光源,提高叶菜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维生素在农业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维生素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产量和品质。

此外,维生素还可以作为保鲜剂和补充光源,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和提高品质。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应用维生素,对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和动物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维生素P是一种氢的传递体。 还有降血脂、保护溃疡面、抗炎和抗过敏的作 用。 在体内能增强维生素C的作用。 用于过敏性紫瘫等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的 皮肤病。但疗效尚无定论。
不良反应:
本品毒性轻微,久服偶有腹胀等胃肠道反 应,停药后好转。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临床应用:
防治脚气病。 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 在化妆品中加入本品,有防治脂溢 性皮炎、湿疹、增进皮肤健康之功 效。
不良反应:
仅静注时偶见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
消化道吸收有限,服用量增大并不提高其血 药浓度。如需加大剂量,必须肌注或改服呋 喃硫胺。 长期胃肠道外营养的患者,应同时补充本品。 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使血中维生素B1的浓度 降低。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 体内分布广,作用维持 3-4小时,大部分经肾排泄。每日尿中排泄 量小于4mg为缺乏。
药理作用:
烟酰胺作为辅酶Ⅰ、辅酶Ⅱ的组成部分。缺 乏可致糙皮病。 烟酸还可抑制组胺释放。
临床应用:
防治糙皮病、口炎、舌炎、顽固性腹泻、感觉异 常等。 一些皮肤病的辅助治疗。 化妆品中应用。 用于视神经萎缩,精神分裂症及长期应用异烟肼 的患者。
一、维生素A与其他维生素
1 维生素E促进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 并促进维生素A、维生素D的吸收。 2 维生素C对维生素A的毒性有拮抗作用, 同时维生素A可防止维生素C的氧化。 3 口服维生素A类制剂可减少维生素K在肠 道的吸收。
二、维生素K与其他维生素
1.维生素K与维生素C在体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而降低疗效,不宜并用。 2.大剂量维生素E可减少肠道对维生素K的吸收。
不良反应:
大剂量应用可致谷丙转氨酶升高 长期大量应用有致畸作用 注射给药可引起过敏反应 孕妇长期大剂量使用维生素B6,可导致新生儿 出现维生素B6依赖综合征。
维生素B3:
又名维生素 PP(vitamin PP ),包括尼克 酞胺及尼克酸,二者活性相同且在体内可相互 转化,性质稳定,人体的维生素 B3主要从食 物中摄取。
又称抗干眼病维生素,包括A1、A2两种形 式。维生素A在体内的活性形式包括视黄醇、 视黄醛和视黄酸。
体内过程:
口服易经肠粘膜吸收,抗氧化剂如维生 素E和卵磷脂有利于维生素A的吸收视网膜上 的含量高。主要经肾和消化道排泄。
药理作用
1 参与糖蛋白的合成,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 调节人体表皮角化过程。 2 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生殖功能。 3 维持正常视觉功能。 4 增强机体免疫反应和抵抗力。 5 有效预防癌症。
注意事项:长期服用应同时服用维生素B,
和维生素B1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 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可引起溶血。
维生素P:
又称芦丁,是一种脱氢黄素酮的糖苷。在 食物中常与维生素C共存。可溶于热水和乙醇, 遇光变质,宜贮藏于阴暗处。
体内过程:
芦丁片口服吸收较差,复方芦丁片口服吸 收较快,注射剂肌内注射吸收较快,显效快。
体内过程:
K1和 K2自肠道吸收需有胆汁协助, K3 和 K4口服可直接吸收。主要以原形经胆汁 及尿排出。
药理作用
主要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 可刺激结缔组织细胞生长,加速伤口及溃疡愈合。 K3微量脑室注射有镇痛作用;K4可促进细胞分化, 抑制细胞异常增殖;K1、K3肌内注射有解痉、止 痛作用。
三、维生素C与其他维生素
1.维生素E可保护维生素C不被氧化,且两者合 用可使其抗癌作用增加。 2.维生素P促进维生素C在体内的蓄积且可增强 维生素C的作用。
3 维生素C与B族维生素
可引起引起维生素B12缺乏症。 维生素C与维生素B2合用作用减低。 维生素C与维生素B2混合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 维生素C与叶酸合用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维生素C与维生素B5及维生素B6合用,能纠正过敏 反应 烟酞胺在溶液中与维生素C、维生素B2、叶酸等形 成复合物,溶解度增加,并有加速维生素B1分解 的作用 维生素C与维生素B6合用可防结石的形成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面红、皮肤搔痒。应注 意本类药物有致畸作用。
注意事项:
大剂量烟酸可引起维生素B2及胆酸的缺乏, 应给予补充。故不宜肌内注射。
维生素B5:
又称泛酸、遍多酸,易溶于水、乙醇,在 中性溶液中耐热,对氧化剂及还原剂极其稳定。
体内过程:
口服后胃肠道吸收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组 织中,在体内不被代谢,70%以原形经肾排泄, 30%随消化道排泄。
体内过程:
维生素B12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后,吸收快, “内因子”缺乏者维生素B12需注射给药。 主要 以原形经肾排泄。
药理作用:
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过程,为红细胞发育成熟 和维持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性所必需。 缺乏时可导致叶酸代谢循环受阻,异常脂肪 酸合成,出现恶性贫血及产生手、足背皮肤 深褐色或褐黑色色素沉着。
毒性极低,可引起腹泻,偶可引起水储留和面 部水肿
维生素B9:又称叶酸
体内过程:
口服后主要在空肠近端吸收,在肝内转变为 5-甲基四氢叶酸后具有生物活性素B12共同 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增进神经和皮肤健康,有 助于保护恢复毛发颜色。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 2 3 4 5 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辅助治疗。 促进伤口愈合。 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的解救。 解痉镇痛。
不良反应:
维生素K毒性低,肌注局部可有过敏反应, 偶有过敏性休克。
注意事项:
新生儿和早产儿应用K3和K4易引起溶血性贫 血和核黄疸,故一般用K1。
第三节 维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与维生素B12合用治疗恶性贫血 3.治疗银屑病、皮炎、湿疹及早年性白发。 4.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不良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不宜与抗惊厥药及抗结核药合用。
不应与VB1、VB2、VC混合同注。不可静注。
维生素B12:
为含钴复合物,药用的维生素B12为氰钴胺和 羟钴胺,性质稳定。
药理作用:
作为辅酶,参与体内氨基酸代谢。 维生素B6还有促进血红素的合成,降低毛细血 管壁通透性。 阻促进上皮细胞生长。 抑制皮脂腺分泌等作用。
临床应用:
(l)维生素B6缺乏症。 (2)治疗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 (3)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皮肤疹痒 症及妊娠皮肤病、唇炎等。 (4)小儿惊厥、妊娠及抗癌药和麻醉药所引 起的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较少。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导致 出血倾向、并有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与口服抗凝剂合用,可增强其抗凝作用。
注意事项:
避免香豆素及其衍生物与本品大量同用; 与洋地黄制剂同时服用时洋地黄宜适当减少 用量。
维生素K:
又称凝血维生素。天然品有 Kl 和 K2, 均为脂溶性,K3 和 K4 为人工合成。均为水溶 性。
临床应用:
1.恶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神经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的辅助治疗。 3.带状疤疹后遗神经痛、银屑病、扁平苔癣等 皮肤病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毒性低,偶可发生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 休克。贫血原因不明前不可滥用,因为维生素 B12增加DNA合成,有可能促进白血病细胞的生 长。
药理作用
1 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汗液和 皮脂分泌,促进毛发生长及皮肤含水量正常化。 2 促进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 3 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增强免疫功能。 4 预防癌症。
临床应用
1 防治佝偻病、骨软化症、婴幼儿手足抽搐 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等。 2 与维生素A合用于角化性皮肤病、红斑及 皮肤干燥等。 3 其他皮肤病。
临床应用:
1 主要用于防治夜盲症、干眼病等维生素A缺乏 症 2 对感染、烫伤局部应用有一定疗效 3 治疗鳞状毛囊角化病、痤疮和其他皮肤病 4 其他
不良反应:
治疗剂量无毒性反应,长期服用应注意其对 肝脏的损害;大剂量或长期过量应用可致急、 慢性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血中维生素 A 浓度每 100mL大于100μg时可 认为中毒,应立即停药。
注意事项
维生素D:
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D2和D3,D2的前体为麦 角固醇,D3的前体为 7-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 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对空气及光敏感, 加热易破坏。
体内过程: 维生素D注射、口服或经皮肤给药
均易吸收,消化道吸收须有胆汁存在。维生素 D首先在肝内转化为25-(OH)-D3,后者在肾脏 进一步转化为有活性的1,25(OH )2-D3,主要由 胆汁排泄。
体内过程:
口服易在小肠吸收,在肝及脑组织中活 化。主要经肾排泄,成人每日尿中低于 10μ g或血浆浓度低于0.5μ g/100mL时,提示 维生素B1不足或缺乏。
药理作用:
作为辅酶参与糖代谢,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减轻皮肤炎症反应,并能 提高机体抗菌能力。 维生素B1缺乏时可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 病),此外,可导致神经传导障碍,出现浮肿、 胃肠功能障碍、食欲不振等。
注意事项:
空腹服用吸收差,宜进食后立即服用。维生素 B2缺乏症常伴有 B 族中其维生素的缺乏,故最 好使用复合维生素 B 进行治疗。
维生素B6:
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三种形式 有相同的生物功能,可以互相转换。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吡哆胺、吡哆醇在体内转 化为吡哆醛,后者大部分在肝内氧化为 4-吡 哆酸随尿排出。
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遇光、热、氧等易被氧化 而失去活性。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胃酸缺乏者服后易被 破坏,体内分布广,主要以草酸盐形式从尿中 排出。
药理作用:
1.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2.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3.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浓度 4.增强机体解毒功能 5.保护皮肤 6.能提高组织中cAMP的水平和使透明质 酸酶灭活
药理作用:
维生素E是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