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 赏析阅读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散文阅读之鉴赏(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昆明的雨》——散文阅读之鉴赏(解析版)

17.昆明的雨——群文阅读散文阅读之鉴赏汪曾祺的文章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就是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考点解读】一.抓住线索,把握文章脉络。

形散神聚、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

而丰富的写景内容则要靠线索来串联。

找准散文的线索,就要理清它的内容和结构,并概括出景物的特点。

理清文章内部之间的关系,进而把握文章的脉络。

二.了解背景,透视创作缘由。

许多写景散文因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成为现实社会的折射。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是阅读鉴赏这类散文的关键。

三.整合画面,领略文章意境。

以形传神、创设意境是写景类散文最重要的写作方法。

具体形象的描绘,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并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情感。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整合画面,并体会其诗化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四.借助想象,探究情景意趣。

写景散文常采用寄情于物或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我们不能光靠理性的思索来赏析景物描写,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将作者描绘的景物再现于我们的脑海中,并投入感情,只有这样才能领悟作品的妙境和真谛。

五.辨识技巧,品味精妙语言。

写景散文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从写作角度看,常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利用多种观察角度描写事物。

这样写,能够使文章的语言内涵丰富且有张力。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2.概括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分析表达技巧。

【技法点拨】1.注意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

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就是文章的内容;透过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

2.注意筛选文中信息,尽量使用原文语句回答。

3.了解写景的内容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寄寓作者感情的句子。

【真题演练】(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词典的故事阿来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复式教学的小学。

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连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都没有。

昆明的雨 赏析阅读

昆明的雨 赏析阅读

昆明的雨赏析阅读( 1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 2 )“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 3 )我想念昆明的雨。

( 4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 雨季” ,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 5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 6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 7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 8 )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汪曾祺昆明的雨赏析_昆明的雨汪曾祺散文赏析阅读答案

汪曾祺昆明的雨赏析_昆明的雨汪曾祺散文赏析阅读答案

汪曾祺昆明的雨赏析_昆明的雨汪曾祺散文赏析阅读答案昆明的雨汪曾祺散文赏析阅读答案汪曾祺(1)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2)“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3)我想念昆明的雨。

(4)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5)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6)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7)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8)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昆明的雨》(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昆明的雨》(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7课《昆明的雨》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荷赵文美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

这个夏天,天大旱,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

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更严酷的考验的到来。

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着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

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

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但它依然绿干亭亭翠叶田田,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

一枝枝饱满的花蕾,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留香。

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

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

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

唯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者风范。

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随相伴。

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战无不胜。

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

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活得精神,活得清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再,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

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

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在风霜雨雪的洗礼中,在百般磨难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昆明的雨》的卖杨梅的苗族女孩的赏析

《昆明的雨》的卖杨梅的苗族女孩的赏析

《昆明的雨》的卖杨梅的苗族女孩的赏析
《昆明的雨》是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昆明的雨”为题,开头描写了昆明雨季的特点,接着描写了昆明雨季的景、物、人,重点写了“卖杨梅”的苗族女孩。

文章通过描写杨梅的外形、颜色、口感等特点,以及苗族女孩的朴实、热情、善良等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篇文章中,汪曾祺对“卖杨梅”的苗族女孩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首先,他通过描写女孩的外貌和穿着,展现了她朴实无华的形象:“穿着一件绣了满帮花的围裙,两鬓绣着花,嘴里刁着一只老花眼镜”。

接着,他通过描写女孩卖杨梅时的语言和动作,展现了她热情、直率、纯朴的性格:“她见我挨近,稍微有点紧张,因为她的水果是直接摆在地上的……她说:‘这是新上市的。

’我想走开,但她又说:‘再要一只吧!’……我买了二十元钱的。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苗族女孩的朴实和热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汪曾祺在文章中也表达了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他通过描写昆明雨季的景、物、人等特点,展现了昆明独特的魅力。

例如,他通过描写昆明
的仙人掌和缅桂花树,展现了昆明多雨但又不失干燥的特点:“仙人掌多,且极肥大……花随了雨纷纷地落下来,倒使人感到难过。

昆明人家常将仙人掌切成片,撒在粘板上晒干,腌泡在酱油里。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昆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昆明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描写杨梅的外形、颜色、口感等特点和苗族女孩的朴实、热情、善良等形象,展现了昆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昆明的雨结尾赏析

昆明的雨结尾赏析

《昆明的雨》结尾赏析:
《昆明的雨》结尾处通过对雨势的描绘以及对“我们”和汪老的行动、心情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深怀念之情。

作者笔下的雨季是轻柔的、朦胧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在那个风雨交加、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场雨给人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慰藉和希望。

同时,汪老的言外之意,也寓含着他乡愁之情的深化,这种心情也是深刻而复杂的。

整篇文章的结尾语言含蓄深沉,但同时又富有深情,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通过对雨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和感慨。

同时,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也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内心,让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17课《昆明的雨》阅读理解题(解析版)

第17课《昆明的雨》阅读理解题(解析版)

第17课《昆明的雨》阅读理解题(解析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徐光惠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

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

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

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

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

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

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

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

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

“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

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

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

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

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

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

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画意之外趣味生——汪曾祺《昆明的雨》赏析

画意之外趣味生——汪曾祺《昆明的雨》赏析

画意之外趣味生——汪曾祺《昆明的雨》赏析答案参考: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昆明,一待就是7年。

入乡随俗,客居他乡,因为年轻,因为没有什么不可以,所以很快便融入了云南异乡的生活,读书做学问的间隙,偶尔也会进进馆子,泡泡茶馆,喝喝小酒,酝酿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有独钟。

汪曾祺想念昆明的雨,情迷昆明的雨,时隔四十几年后,他写下了《昆明的雨》这篇看似平常,实则视角独特,体察细微,意味深厚的美文,以一颗安静的心梳理着他在这座城市里挥洒过的青春风华。

《昆明的雨》通过对昆明雨季菌、杨梅、缅桂花的描写,全方位展示了昆明的雨季特点,内容丰富,结尾处的诗词画龙点睛,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的思念。

这是一篇百读不厌的优美散文。

作者汪曾祺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逾花甲的时候,记起昆明的雨,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

汪曾祺的散文是真正的文人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

读《昆明的雨》分明能享受到一份闲情逸致。

《昆明的雨》的字里行间都播撒着作者的那份文人情怀。

从《昆明的雨》中你可以看到作家能画、能文、能诗的才华。

他画的倒挂的仙人掌,惟妙惟肖,充满昆明的乡土情味;他在画旁题下的那段文字,虽长,但很有诗情,是对昆明风俗世态的如实描绘,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在感受他所生活过的那片土地,不是故乡,却胜过故乡,把他全部的真情与爱都融进了那里。

文章从介绍自己给朋友的一幅画开始,这正是他闲适自由文风的体现。

随着渐入佳境地对“昆明的雨”的描写,读者的心灵就仿佛被那细细绵绵的雨滴浸润得舒适熨帖,从中感受昆明的风土人情,感受雨中漫步的幸福,昆明仿佛顷刻间变成了一个让人无限神往的地方,想去那里,在雨季时分,感受一份诗情画意。

文章先写昆明的“雨季”,从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到在昆明有了具体感受,再到对昆明雨季的赞美: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的雨赏析阅读
( 1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
( 2 )“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 3 )我想念昆明的雨。

( 4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 雨季” ,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 5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 6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 7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 8 )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
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 9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 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 火炭梅” 。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 1 0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

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 把儿兰” (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 # f r o m 本文来自 e n d # ,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

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 1 1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

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

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

雨下大了。

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

昆明木香花很多。

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

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
坐到午后。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 1 2 )我想念昆明的雨。

1 9 、题为“ 昆明的雨” ,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4 分)
2 0 、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4 分)
( 1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 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 2 分)
( 2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 2 分)
2 1 、第(
3 )段和第( 1 2 )段,作者都只有一句“ 我想念昆明的雨” ,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4 分)
2 2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 凡人小事” 的审视,用“ 以小见大” 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 以小见大” 的。

( 6 分)
昆明的雨汪曾祺散文赏析阅读答案
1 9 .答案:① 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 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 昆明的雨” 的描述,③ 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答任两点即得全分 )
2 0 . ( 1 ) 答案: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 ( 细节描
写 ) 。

( 1 分 ) 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 1 分 ) ( 2 ) 答案:“ 爬” “ 遮” 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 ( 1 分 )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 1 分 )
2 1 .答案:③ 段内容: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笼罩全文的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

( 1 分 ) 结构: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

引起下文“ 我想念昆明的雨” 的缘由的抒写。

( 1 分 ) ( 1 2 )段内容:深化主题,
表达作者对“ 昆明的雨” 的想念之情, ( 1 分 ) 结构:照应第三段内容,收末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 1 分 )
2 2 .答案:要点参考: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

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
3 分 ) 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 凡人小事” 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 3 分 ) ( 只要举出文中事例并简单分析即得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