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伴我成长—苏轼篇

合集下载

诗伴我成长作文

诗伴我成长作文

诗伴我成长作文诗伴我成长作文15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诗伴我成长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伴我成长作文1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扬中华精神。

感谢诗词带我走进了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并伴随着我成长。

翻开枕边的书,我的手指在书页间游动,然后停留在了《诉衷情》三个字上。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说不尽内心的抑郁和悲愤。

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曾经驰骋疆场的词人,如今却为国老泪纵横。

为何?只为他始终心系祖国。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怀着满腔愤懑,隐居于湖畔。

读到这里,我仿佛看见:临终前,陆游紧握儿子的手,用嘶哑的嗓音嘱咐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了不甘与无奈,眼中尽是当年“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奈何却早已沦为过去。

一纸辛酸,道不尽的是对祖国的满腔热忱和依依牵挂。

轻翻书页,一首《破阵子》又将我带回那个动荡的时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夜深人静之时,诗人思潮汹涌,无法入眠,只好独自饮酒。

或许只有在醉后才会忆起那段时光,幻化为梦境。

他曾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曾为国家建功立业,也曾功成名就。

奈何人生起落,纵使有出色的才干,但他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立足。

无奈只好“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最终“可怜白发生”。

面临残酷的现实,一声长叹,尽吐壮志难酬的感慨。

一纸辛酸,道不尽的是对国家无限“欲说还休”的“愁”。

放下书卷,我感慨万分。

陆游、辛弃疾,他们都是悲剧的诗人,落寞的战士。

却始终坚守自己的人格与节操,“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千百年来,当我们的国家、民族遭受外敌侵扰之时,也曾有多少热血男儿投笔从戎,把戍边卫国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们用诗,更用血和泪让我懂得了少年对社会对祖国应该有的一份强烈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名人伴我成长作文3篇

名人伴我成长作文3篇

名人伴我成长作文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名人伴我成长作文一:名人伴我成长(976字)匆匆岁月,似水流年,在这匆忙的时代中,只有书籍,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它似一泓清泉为我们注入新鲜的力量;它似一把钥匙,让我们进入知识的殿堂;它似一展风帆,载我们向成功起航。

翻开淡淡墨香的历史,留下了多少悲欢离合,走出了多少才子栋梁,他们在人类进程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他们的天才抚慰了世界的孤独与荒凉贝多芬,一个世界音乐史上久负盛名的音乐家,他是人类的明星,他是灵魂的营养,他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力量。

贝多芬,1770年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一位宫廷音乐师,庸庸碌碌,嗜酒如命,但他想让儿子成为第二代神童,迫使他练琴,贝多芬天赋很高,又因后天的刻苦训练,终于成为一代音乐巨匠!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贝多芬的童年毫无幸福可言,本该灿烂的童年时,只有毒打和无休止的练琴伴他度过,但他经历了无数次的磨练,终于才成就了日后的辉煌。

而现在的富家子弟,只贪图享乐凭靠家中有钱为所欲为,毫无上进之心,更无远大的抱负,但十几二十几年后,这些人必将被时间的洪流所淘汰贝多芬告诉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少年母亲去世,青年右耳失鸣,但命运之神却一次又一次戏弄他,直至双耳完全失聪,要知道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等于画家丢掉了画笔,作家失去了双手,但是贝多芬却说:命运扼住了我的喉咙,我要与命运抗争。

在完全静谧的世界里,贝多芬靠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命运交响!但又有一些人,手脚健全,因没有好的家庭、工作,怨天尤人,沿街乞讨,习惯了谦卑,习惯了感恩,习惯了低头,习惯了接受,而自己的意志、坚强不知道何时早已遗失在了哪个露宿的街角贝多芬的抗争使我明白:困难像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我们中有的同学没有一点点忍耐力,累一点就受不了,整天嘻嘻哈哈,毫无忧患意识,遇到困难便绕道而行,一遇到挫折,所谓的意志就像纸扎的草人,迎风便倒,那么我们又怎样接过前辈身上的担子,迎接祖国的未来?贝多芬言:挫折困难是人生路上的助力器。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通用15篇)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通用15篇)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通用15篇)诗词伴我成长作文(通用1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词伴我成长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篇1诗词曲伴我成长,送我知识,带来快乐。

——题记小时候,经常听爸爸吟诗。

逢年过节,爸爸给我的礼物也几乎全是与诗词曲有关的书。

记得有一次我过生日,爸爸又给我买了一本书。

我乱翻了两遍,又是古诗词。

我一直都不十分爱看那类的书。

第二天,不知怎的,去我却心血来潮,竟兴致勃勃地看上了昨天爸爸送我的书。

其中,我最喜欢李白的诗。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空不见使人愁。

”还有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也时常勾走了我的魂。

一首首经典的古诗伴我度过了幼年时期。

上了初中,我住校了。

初到校时,我会常想爸爸,想家。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更是激起我无限的思家之情。

王安石的“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和欧阳修的“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等都是千古名句。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让我感到无尽的悠闲。

我最喜欢的词也就是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也许是豪迈吧,也许是豪情吧,总之,我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大观。

我国的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语言、意境等。

古诗词伴我度过了我快乐的童年时期,它带给我快乐和知识!诗词曲伴我成长,使我越来越成熟。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走进名人故事”单元第五模块:群文阅读课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走进名人故事”单元第五模块:群文阅读课

“走进名人故事”单元第五模块:群文阅读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语文主题学习1号书《名人伴我成长》:《学画回忆》《以己为镜》《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2.《品名人增智慧》:《勤劳善良的少年》《丰子恺学说话》《文同观蛇悟书法》《焦耳求知—好学》。

教学目标:1.对名人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平凡的小事中,体会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2.完成阅读卡,能有自己的阅读收。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完成阅读卡,能有自己的阅读收获。

课时教学准备:阅读卡、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名人──如同是洒落在人类历史天空中的无数明星,永远闪耀着伟大的人性光辉,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一个航标,一种智慧,激励人们不断前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了解名人故事(课件出示),追寻名人身上与众不同的精神。

二、主题回顾1.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名人故事,它们分别是──《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课件出示)。

这些名人们到底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特点呢?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

2.这颗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名人故事”。

那么这些文章到底讲了哪些名人的哪些事呢?这些名人又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谁来简单说一说?(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总结并出示课文题目和课文主题。

)《灰雀》──宽容;《小摄影师》──关爱;《奇怪的大石头》──执着;《我不能失信》──守信。

三、阅读概览1.大家把课内的这几篇文章说得很准确,说明大家上课时很认真,而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中,也有以名人故事为主题的文章。

他们分别是──《以己为镜》《文同观蛇悟书法》《勤劳善良的少年》《焦耳求知--好学》。

2.师:老师已经让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我想知道大家是怎么阅读的,能把你们的阅读方法告诉我们吗?【学生说,老师板书阅读方法:勾画,批注,讨论……】3.同学们填写得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这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名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4.小结: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知识树,从这颗包含名人故事的树上,我们看到了“宽容、关爱、执着、守信、勤奋、坚持、爱国、爱民”。

名人伴我成长—苏轼篇

名人伴我成长—苏轼篇

名人伴我成长—苏轼篇名人伴我成长历史名人苏轼的故事一、苏轼概况千百年来,迷东坡、爱东坡、说东坡、写东坡的人,数不胜数。

可以说,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之人,是最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典型符号,有着跨越时空的恒远活力和无尽张力。

苏轼会通百家,冠绝千古,在众多领域上堪称大家、大师。

是全才、通才、奇才、天才,是百科全书式、全能型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人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哲学家、思想家、佛学家,有坡仙、诗神、词圣的美誉。

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

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并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

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徽宗时大赦,归途中病逝,享年66岁,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

他的生活几乎都与传奇相关。

金榜题名时,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心是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事业?黄州儋州惠州。

——苏轼自题生平总结和评价,读之令人握腕惋惜,慨叹不止。

苏轼是一个鲜活的、立体的人,儒家喜其忠,道家喜其旷,佛家喜其空,文人喜其雅,平民喜其义。

二、苏轼评价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全能型文化巨人。

千古之后,再无苏轼,千年之间,唯此一人!他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穷尽了中国文化的可能性。

他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深度的极限。

是中国士大夫完美个性和人格的化身,他才华横溢、潇洒不羁、仁爱慈柔、个性不随。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之名人篇-苏轼故事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之名人篇-苏轼故事
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轼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苏轼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6.高风亮节
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豪不避讳的抒发己见。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8.涵养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我成长作文800字8篇

我成长作文800字8篇

我成长作文800字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我成长作文800字8篇作文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真实的写照,一个优秀的作文展示了我们的语文水平,有助于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我成长作文800字8篇,供大家参考。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7篇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7篇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7篇1. 诗词伴我成长在我成长的岁月里,诗词陪伴着我,给予我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养。

每当我烦恼、迷茫时,我都会拿起一本古代诗集,沉浸在其中,感受诗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王之涣和《登鹳雀楼》初中时,我读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深受触动。

诗中描述了北方的壮丽河山和古老的文化,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这首诗还给了我对自己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希望,让我懂得了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

3. 杜牧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高中时,在一本古代文学选集中,我读到了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两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其中的凉意、孤寂以及对往事的思念让我感触颇深。

通过阅读这首诗,我学会了用更加细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更加理解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宝贵。

4. 苏轼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大学期间,我读到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诗中表达了苏轼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爱情的无奈,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复杂性。

通过这首诗,我学会了更加细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5. 白居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在大学期间,我阅读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并寄托了诗人对过去友谊的思念之情。

通过阅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同时,我也领悟到了友情的珍贵和对往事的思念。

6. 辛弃疾和《鹧鸪天·登大江晚眺》辛弃疾的《鹧鸪天·登大江晚眺》让我对辛亥革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诗中描述了革命的浩劫以及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盼,这让我感受到了革命时期人民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从中学会了热爱国家,珍惜和平,追求进步。

7. 李白和《静夜思》最后,我想提到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简短而精练,却表达了诗人对乡愁的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伴我成长历史名人苏轼的故事一、苏轼概况千百年来,迷东坡、爱东坡、说东坡、写东坡的人,数不胜数。

可以说,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之人,是最具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典型符号,有着跨越时空的恒远活力和无尽张力。

苏轼会通百家,冠绝千古,在众多领域上堪称大家、大师。

是全才、通才、奇才、天才,是百科全书式、全能型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人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哲学家、思想家、佛学家,有坡仙、诗神、词圣的美誉。

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

神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并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

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徽宗时大赦,归途中病逝,享年66岁,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

他的生活几乎都与传奇相关。

金榜题名时,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心是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事业?黄州儋州惠州。

——苏轼自题生平总结和评价,读之令人握腕惋惜,慨叹不止。

苏轼是一个鲜活的、立体的人,儒家喜其忠,道家喜其旷,佛家喜其空,文人喜其雅,平民喜其义。

二、苏轼评价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全能型文化巨人。

千古之后,再无苏轼,千年之间,唯此一人!他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穷尽了中国文化的可能性。

他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深度的极限。

是中国士大夫完美个性和人格的化身,他才华横溢、潇洒不羁、仁爱慈柔、个性不随。

他的旷达、坚韧、正直、宽容等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他流芳千古,更让后人在感动之余,有所沉思、有所感悟、有所启迪。

古人评价苏轼《宋史》:“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良,称为天下奇才。

”宋神宗:“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宋仁宗:“大宋何幸,得此奇才?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当时童谣:苏文生,吃菜羹,苏文熟,吃羊肉。

(如果对苏轼的文章不熟悉,就甭想考中,就去喝菜汤吧;对苏轼的文章很熟悉,就准能考中,就能吃涮羊肉)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欧阳修:“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吾老矣,当放此子出一头地。

”王安石:“不知更几百年,方有此人物。

”秦观:“中书(苏轼)之道如日月星辰,经纬天地,有生之类,皆知仰其高明。

”胡元任:“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皆废。

”三、苏轼的几个小故事1、苏轼科举考试1057年,20岁的苏轼进京赶考。

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参加考试的学生有苏轼、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

这十人后来都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届科考,因此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

欧阳修看到一张试卷,啧啧赞叹:“真是妙文啊!”他提起笔,立即想把此卷圈为“第一”。

忽起一念:“这肯定是我弟子曾巩所写,我若将他圈为第一,其他人必会觉得不公。

”于是将此卷定为“第二”。

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苏轼。

欧阳修找到苏轼旧日文章一看,更是惊赞不已:“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成语出人头地的出处)他觉得自己这个文坛领袖该退休了。

1061年,朝廷举行制科考试,这是皇帝为直接选拔特优人才设置的。

制科考试设置五等。

一等二等,要求太高,就是虚设。

第三等实际就是最高等级。

北宋建国100多年来,也只有一个人考过第三等。

结果苏轼得了第三等,苏辙得了第四等。

仁宗感慨:“朕为子孙后代得了两位宰相!”2、兄妹对诗一天,苏东坡无意发现苏小妹前额突出、眼眶深陷。

便拿妹妹的长相来开玩笑,即时吟诗一首: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看到哥哥那副邋遢样,反唇相讥: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用诗讥笑苏轼不加修理的、乱蓬蓬的络腮胡须。

可是,转而一想,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

她发现哥哥的额头扁平,一副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又吟诗一首: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3、对对联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

”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

”苏东坡说出他的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苏小妹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上。

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四、名作代表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题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2、《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题记: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苏轼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4、《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5、《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赏析: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

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6、《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7、《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题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8、《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本词是伤春之作。

苏轼长于豪放。

亦最擅婉约,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

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

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

本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

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词。

王士祯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

未必能过。

”《花草蒙拾》指出本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9、《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10、《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五、关于苏轼的作文与苏轼相遇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他的出现,中国,也许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是文坛上的东坡居士,写下了着名的赤壁两赋一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上留下了他许多不朽的诗篇。

他虽多次被贬,却不乏坚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感慨万千。

从他身上,我学会了坚韧和不拔;从他身上,我学会了乐观和豁达;从他身上,我学会了理想的艰辛。

他是我的榜样,他是中国亿万人的榜样,他的精神,他的人格,流传至今。

因为有他,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因为有他,我们的文学源远流长。

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