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城市化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
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m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办公、居住、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城区,在公交线路的沿线,尤其在站点周边开发,公共使用优先。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TOD模式的最主要优点是A.节省建设用地 B.降低建设成本C.改善交通,利于出行 D.增加绿地,优化环境2.按照TOD模式,下列功能区布局时,离公交站点由远到近依次是A.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B.办公区、居住区、核心商业区C.核心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 D.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老城区选址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B.铁路运输C.河流D.矿产资源4.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矿产资源的开发B.铁路运输的发展C.人口分布的改变D.环境污染的影响“睡城”也称“卧城”,主要指大城市周边人口相对集中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人口虽然大量入住,但是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照样开车或乘车赶往市中心。
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是我国众多“睡城”中的典型代表。
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在燕郊和北京之间的道路上,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流动。
下图为燕赵相对位置示意图,图中箭头及数字表示京漂族每天上班的方向及平均距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燕郊成为“睡城”,其原因有( )①房价相对较低②与北京、天津的距离较近③工资水平低④交通便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人口“潮汐式”流动会给北京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下列有利于缓解这些问题的措施是( ) A.在北京与燕郊之间增建高速公路B.北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C.在北京及燕郊地区大量增建住宅区D.燕郊及附近地区承接北京转移的部分产业“村中城”是指很多村落内或邻近村落间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1)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因为()1.(2)巴西城市化水平与中印两国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3)巴西的快速城市化产生的不利影响是()A. 经济快速发展B. 城市基础薄弱C. 城市人口众多D. 社会环境稳定【答案】A【解析】(1)快速城市化说明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就业机会多人口大量进城故选A【答案】C【解析】(2)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却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准最可能是因为巴西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范围广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大量集中在少数城市故选C【答案】A【解析】(3)巴西的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化大量人口在城市地区没有就业机会会导致社会治安较乱故选A2.(1)城市建设导致了()2.(2)要减轻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 市区蒸发量减少B. 郊区径流总量减少C. 市区地下径流增加D. 郊区降水量减少【答案】A【解析】(1)结合表格数值城市建设地表硬化导致了市区蒸发量减少 A对郊区径流总量少于市区是因为下渗多 B错市区地下径流减少 C错郊区降水量比市区少不表示降水量减少 D错故选A【答案】D【解析】(2)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要减轻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的影响合理措施是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不影响排水能力 D对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不是合理措施 A错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是减轻热岛效应的措施 B错扩大城市的规模可能加重内涝 C错故选D3.如图显示的是某城市五十年来城乡人口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市城市化进程停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 该市城市化进程倒退出现郊区化现象C. 该市城市化进程持续出现郊区化现象D. 该市城市化进程加速出现乡村化现象【答案】C【解析】读图得知该城市五十年来城乡人口的变化情况乡村人口不断减少郊区人口不断增多中心城区人口先增多后来逐渐下降城市化进程主要看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由题意可知城市人口包括中心城区人口和郊区人口通过图标不难判断其值是一直在增大的因此城市化进程在持续并且通过郊区人口不断增多乡村人口不断减少以及中心城区人口的变化情况很容易得出其为郊区化现象故选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B. 城市等级越高城市间的距离越远C.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D.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少【答案】B【解析】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 A错误B、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城市间的距离越远 B正确C、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C错误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 D错误5.(1)图中()5.(2)该区域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不可能出现()A. 甲等级城市服务范围最广B. 乙等级城市服务种类最少C. 丙等级城市门槛人口最高D. P城市城市等级最高【答案】A【解析】(1)图中甲等级城市级别最高服务范围最广丙等级城市最低服务种类和城市门槛人口最少故选A【答案】D【解析】(2)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会出现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地下水位下降等城市问题只有合理的城市化会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故选D6.(1)南宁市的“亲嘴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6.(2)“亲嘴楼”集中区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①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②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③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④位于市中心区影响市容6.(3)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A. 人口增加B. 土地紧张C. 环境恶化D. 交通拥堵【答案】B【解析】(1)城市土地紧张是造成住房拥挤的主要原因故选B【答案】D【解析】(2)住房拥挤导致无规划乱建造房屋致使住房更加拥挤房屋过于密集通风、采光条件差②项正确房屋密集道路狭窄车辆(如消防车)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③项正确故选D【答案】A【解析】(3)城市住房拥挤产生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过多乱建房屋的原因是管理力度不够所以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是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故选A7.(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2)以下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是()A. M高的省市环境质量最好B. M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C. M低的省市处于城市化成熟阶段D. M低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快【答案】B【解析】(1)从材料可知半城镇化的表现是“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据此 M高的省市环境质量并非最好 M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吸引大批人口迁入但城市建设等不能同步跟进 M低的省市处于工业化阶段城市化还没到成熟阶段 M低的省市为东北和中西部部分省区经济发展速度一般不快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小故选B【答案】D【解析】(2)降低城市化速度会加剧半城镇化中心城市的问题不能靠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解决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既不现实也不能解决城镇化问题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既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是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故选D8.(1)关于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8.(2)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A. 产业结构过于单一B. 严重依赖资源开发C. 城市环境污染加剧D.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1)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鬼城主要是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严重依赖资源开发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一旦资源开发完城市经济萎缩城市的环境污染也就减少故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解析】(2)由题鬼城指数为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因此指数变低要么城区人口变少要么建成区面积扩大而根据题中“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 可知C正确城市建成区在扩大说明城市化进程快不能代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虚假城市化的表现是城市化水平(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主要标志)虚高故选C9.(1)为迅速缓解图中甲时间点之前城市核心区的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9.(2)该城市化模型中逆城市化阶段开始的时间是()A. 实施二孩政策B. 加大教育投入C. 疏散城市职能D. 完善养老保障【答案】C【解析】(1)甲时间点之前城市核心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产业过于集中导致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环境质量差等为迅速缓解图中甲时间点前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有疏散城市职能C对实施二孩政策人口增长用地更紧张 A错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养老保障不能解决用地紧张问题 B、D错故选C【答案】B【解析】(2)该城市化模型中逆城市化阶段边缘区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口开始减少逆城市化阶段开始时核心区和边缘区人口都下降图示中心城市和边缘区人口都减少开始的时间是乙 B对甲区域边缘人口上升是城市化阶段 A错丙区域中心区人口上升是再城市化状态 C错丁区域两地人口都上升 D错故选B10.(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10.(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A. a减弱B. b增强C. c增强D. d减弱【答案】C【解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 a代表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强 b减弱 c增强 d增强故C项正确【答案】D【解析】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枯水期水位会上升城市河流会流量更加稳定1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 城市的人口规模B. 城市的用地规模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D. 特大城市的数量【答案】C【解析】A城市的人口规模是城市化的三个表现之一不是最主要的标志故A错误B城市的用地规模也是城市化的三个表现之一不是最主要的标志故错误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衡量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故正确D特大城市只有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所以特大城市的数量不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故错误12.(1)下列地区中北京城际投资意愿最大的是()12.(2)1000~1400km处是北京城际投资的次高峰其形成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 辽中南地区B. 珠三角地区C. 长三角地区D. 西南成渝地区【答案】C【解析】【答案】B【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3.(1)与巴西比较简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3.(2)简述巴西城市贫民窟现象严重的原因13.(3)简述巴西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的启示【答案】(1)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城市化速度快【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比较于巴西70年代就开始城市化我国的城市化起步比较晚我国城市化虽然起步晚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快速上升城市化速度快【答案】(2)“强迫工业化”使大量较低素质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就业困难出现虚假城市化即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些年份经济出现负增长就业机会少失业率高贫困人口多【解析】(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巴西城市化进程过快大量较低素质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就业岗位少失业率高贫困人口多因此产生了城市贫民窟【答案】(3)城市化进程必须与工业化同步发展发展经济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的利益【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巴西的畸形城市化警示我们单纯依靠城市化难以改变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现象也无法改变城乡间贫困人口转移的趋势城市进程中必须兼顾经济的发展推进工业化完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公共社会政策应兼顾不同的社会阶层避免过度的两极分化14.(1)图甲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 该人口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14.(2)根据图乙指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并分析此种人口迁移带来的有利影响14.(3)根据图丙简述我国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的地区差异并分析原因【答案】(1)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影响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致使社会人口性别构成失衡不利于社会稳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解析】(1)图甲反映出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调男性比例不断升高会造成部分男性结婚困难致使社会人口性别构成失街不利于社会稳定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答案】(2)主要方向从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有利影响满足了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人均收入改善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发展条件【解析】(2)据图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下降东部地区比重上升所以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人口迁移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从迁入区和迁出区两个方面分析【答案】(3)地区差异总体上东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早中、四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较晚原因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解析】(3)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较早中、西部地区较晚原囚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方面分析15.(1)据图描述1949—2018年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15.(2)说出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15.(3)请为我国城镇化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1949—1960年城镇化水平低速度较快 1961—1977年城镇化发展停滞城镇化水平略有下降 1978—1995年城镇化速度再次加快但水平仍较低 1996—2018年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城镇化水平在1949年时最低之后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49—1960年城镇化水平低速度较快 1961—1977年城镇化发展停滞城镇化水平略有下降 1978—1995年城镇化速度再次加快但水平仍较低 1996—2018年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答案】(2)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社会治安差【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社会治安差等【答案】(3)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解析】(3)针对部分城市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6.(1)填出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②________16.(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____循环能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________循环16.(3)我国修建三峡大坝影响的是________环节(填序号)最能代表夏季登陆我国台风的是________环节(填序号)【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理
1、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 有些雕像溶蚀程度已超过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 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D)
1998年,美国西雅图机场的50多名居民不堪 忍受机场100分贝以上的噪音,致使精神错乱。 上万名工人开始罢工,甚至还冲进波音公司总部, 居民手持木棍,铁秋与警察对峙,扬言要砸掉机 场,如在一周内问题不能解决就一天烧掉一架飞 机。当地居民在体检中,大多发现心血管病、神 经系统疾病。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上海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 D)
A.在原市区扩大规模和经济再生产
B.向高层建筑方向发展
C.向黄浦江西岸的北、西、南三个方向延伸发展
D.建设新城区
8、上海建立卫星城,开发浦东新区的目的
是 (C)
A.扩大城市用地面积 B.将市中心区的污染企业外迁 C.控制市中心区的人口规模 D.建立新的工业和金融中心
大城市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 地理环境:比如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 被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 改造,使之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强 质烈,改使变城了市下产垫生面“的热原岛有效性应” 形 气 郊成 污 区城 染 大市带气风到污,郊染将区带城,到市也城大将区
1、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农业用地逐步演 化为建设用地,如居住、商业、工业、交通和仓储用地等
2.3城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3城镇化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下图为全球范围内部分都市区人口增长数量统计图(含预测)。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都市区中表现为虚假城镇化的是()A.新德里B.北京C.纽约D.东京2.图示时段纽约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主要原因有()①环境质量较差①生活成本较高①就业机会较少①城镇化速度减慢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①所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是()A.a阶段B.b阶段C.c阶段D.无法确定4.下列属于图中阶段①产生的城市化现象的是()A.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B.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C.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等问题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5.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①的主要表现叙述错误的是()A.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B.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C.整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比重下降D.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城市面积不断增加读我国两城市简图,回答下列题目。
6.图中①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①地势平坦、临近河流,①水陆交通便利B.①土壤肥沃,①地势平坦C.①资源丰富,①水陆交通便利D.①①均水陆交通便利7.①城市开发滨海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①地理位置优越①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大①土地价格较高①国家政策支持①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随着人口增长,相对平坦的土地短缺,城市不断向陡坡、林地、湿地等环境敏感区扩张,引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风景破坏以及下游河道淤积乃至洪泛等问题。
为此,有关地区纷纷采取措施管制山地开发,以期缓解山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下图示意美国俄亥俄州汉密尔顿县的山地开发管控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符合城市发展破坏山地生态平衡因果链的是()A.破坏湿地—减少蒸发—城市内涝—产生滑坡B.砍伐森林—水土流失—暴雨增加—洪涝灾害C.开挖坡脚—产生滑坡—破坏湿地—土地贫瘠D.削高填洼—破坏植被—减少下渗—城市内涝9.与传统土地细分模式相比,组团开发模式()A.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B.住宅分布较为分散C.通过削高填洼来建设城区D.住宅多分布在鞍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测试(解析版)一、选择题1.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A. 规模的大小B. 重要的水平C. 付出租金的上下D. 人数的多少2.关于城市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城市化指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进程B. 一个国度或地域的城市化水平可以表达其社会经济的开展水平C.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开展中心,但对周边地域的经济开展影响不大D. 城市化必将扩展城乡之间的差距3.城市中最普遍的土地应用方式是〔〕A. 工业用地B. 住宅用地C. 商业用地D. 交通路途用地4.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求应用一定的土地,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构成了功用区。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属于城市土地应用类型的是〔〕①商业用地②交通用地③政府机关用地④绿洲农业⑤住宅用地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⑤D. ①②④⑤〔2〕关于城市功用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城市各类功用区之间界限清楚B. 商业区是城市中最为普遍的土地应用方式C. 工业区多位于交通支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D. 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与中初级住宅区存在分化5.以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才干随距离递减表示图。
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用区可拓展到〔〕A. 一环路B. 二环路C. 三环路D. 环城路〔2〕近年来该市的工业部门大局部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缘由是〔〕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下跌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时完善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④郊区廉价休息力丰厚⑤人口向郊区迁移A. ①②⑤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③④⑤〔3〕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沿线迁移,主要缘由是〔〕①二、三环路沿线地租比市中心的低②市中心交通拥堵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时完善⑤市中心人口增加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②④6.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以下各题。
高二地理城市化进程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城市化进程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城市化是指()A. 农民进城务工B. 城市人口增长C. 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D. 都市化进程答案:C2. 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A. 高速公路建设B. 工业化进程C. 政府政策D. 土地资源利用答案:B3.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城市化的问题和挑战之一?()A.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B. 大量农民进城导致社会保障问题C. 城市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D. 城市治理的问题答案:A4. 下列哪个国家是目前全球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A. 美国B. 中国C. 德国D. 印度答案:B5.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的负面效应包括()A. 区域经济不平衡B. 城市负荷增加C. 社会矛盾加剧D. 环境污染增加E. 交通拥堵答案:A、B、C、D、E二、判断题1. 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
()答案:正确2. 城市化只是经济现代化的一个方面。
()答案:错误3. 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高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高度发达期三个阶段。
()答案:错误4. 农民进城务工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答案:正确5.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率越高,农业人口比例越低。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答: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城市化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 城市化提高了劳动力的流动性,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 城市化带来了城市人口的消费需求增加,推动了商品和服务市场的扩大。
- 城市化促进了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2.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答: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如土地利用不合理和环境污染。
- 大量农民进城导致的社会保障问题,如农民工福利和住房问题。
- 城市化加剧的社会矛盾,如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扩大等。
- 城市治理的问题,如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拥堵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2

高一地理导学案编制:孙仁杰审核:审批:时间:2014-3-13 No.XA0072.3城市化二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2、针对问题,能够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一)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产生影响的原因: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_______日益扩大,____________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2、产生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__________________。
(2)不利影响: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噪声污染、________________。
4、改善措施:建设________________。
(1)发展低污染的________________和绿色交通,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2)使城市景观与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1、城市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
但也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居住的城市具体有哪些问题?2、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加以解决?3、结合案例:合肥市环城公园成为生态城市给我们常州市今后的建设有什么启示?第三部分当堂检测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2、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浩瀚宇宙,探求真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保护和改善环境,不应该()A.加强城市管理B.控制经济发展C.进行全面规划D.扩大绿地面积4、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5、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6、伦敦曾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分散和减少大城市职能 B.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C.把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经济完全分离 D.选择新址,建新首都7、上海市提出限制新建楼房高度的规定,其目的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中的()A.城市住房紧张 B.城市热岛效应C.城市水体污染 D.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8、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A.煤烟、粉尘 B.工业废水 C.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D.酸雨9、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

高一地理导学案编制:孙仁杰审核:审批:时间:2014-3-11 No.XA0062.3城市化一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内涵以及衡量的重要标志。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别。
过程方法:结合实例图表理解城市化的标志、各阶段特点、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别情感态度价值观:会用城市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一些实际现象第一部分自主学习一、城市化的含义1.什么是城市化?有哪些表现?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2.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城市化的意义?二、世界城市化进程1.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2.结合P33案例完成下表1.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可推测该市( )2.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 (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回答(1)~(3)题。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A.印度B.中国C.日本D.德国(3)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A.发展水平较高B.应加快发展C.发展速度最快D.应限制发展3.完成P35活动题第三部分当堂检测1、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城市的人口规模 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特大城市的数量2、发达国家城市的发展阶段大多处在()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后期阶段 D.过渡阶段3、对城市化,说法错误的是()A.城市化是指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 B.城市化是20世纪以来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C.城市化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 D.城市化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4-6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3 城市化
一、单选题
1. 下列不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 是郊区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B. 大城市人口绝对数量开始下降
C.中小城镇数量减少
D.人口分布趋向分散
2. 2008 年5 月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
下图为杭州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题。
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 )
①缓解交通拥堵②吸引外来游客③倡导低碳出行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 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
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
读图完成下列3-4 题。
3. 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
A. 逆城市化现象
B. 工业化水平下降
C.城市规模萎缩
D.农业人口增加
4. 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A. 先减弱后增强
B. 逐渐减弱
C. 先增强后减弱
D. 逐渐增强
5.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
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
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 1 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读下图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6-7 题。
6. 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 初级阶段
B. 加速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7. 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 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8.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交通网过稀,市内通达性差
B. 交通网过密,占用大量耕地
C.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
D.交通流量不稳定,时大时小
9. 下列措施能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的是()
A. 禁止车辆进入城市
B. 将各公路全部改为高速公路
C. 改善能源结构,以新的能源形式替代化石燃料
D. 城市过境道路通过市区可以缓解市内交通线路拥堵状况,减缓市区大气污染程度读漫画“你是从城里来的吗?”回答10-11 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B. 保护生物多样性D.调节局地小气候
读下图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6-7 题。
6. 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 初级阶段
B. 加速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7. 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 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8.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交通网过稀,市内通达性差
B. 交通网过密,占用大量耕地
C.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
D.交通流量不稳定,时大时小
9. 下列措施能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的是()
A. 禁止车辆进入城市
B. 将各公路全部改为高速公路
C. 改善能源结构,以新的能源形式替代化石燃料
D. 城市过境道路通过市区可以缓解市内交通线路拥堵状况,减缓市区大气污染程度读漫画“你是从城里来的吗?”回答10-11 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B. 保护生物多样性D.调节局地小气候
读下图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6-7 题。
6. 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 初级阶段
B. 加速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7. 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 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8.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交通网过稀,市内通达性差
B. 交通网过密,占用大量耕地
C.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
D.交通流量不稳定,时大时小
9. 下列措施能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的是()
A. 禁止车辆进入城市
B. 将各公路全部改为高速公路
C. 改善能源结构,以新的能源形式替代化石燃料
D. 城市过境道路通过市区可以缓解市内交通线路拥堵状况,减缓市区大气污染程度读漫画“你是从城里来的吗?”回答10-11 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B. 保护生物多样性D.调节局地小气候
读下图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6-7 题。
6. 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 初级阶段
B. 加速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7. 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 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8.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交通网过稀,市内通达性差
B. 交通网过密,占用大量耕地
C.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
D.交通流量不稳定,时大时小
9. 下列措施能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的是()
A. 禁止车辆进入城市
B. 将各公路全部改为高速公路
C. 改善能源结构,以新的能源形式替代化石燃料
D. 城市过境道路通过市区可以缓解市内交通线路拥堵状况,减缓市区大气污染程度读漫画“你是从城里来的吗?”回答10-11 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B. 保护生物多样性D.调节局地小气候
读下图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6-7 题。
6. 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 初级阶段
B. 加速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7. 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 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8.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交通网过稀,市内通达性差
B. 交通网过密,占用大量耕地
C.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
D.交通流量不稳定,时大时小
9. 下列措施能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的是()
A. 禁止车辆进入城市
B. 将各公路全部改为高速公路
C. 改善能源结构,以新的能源形式替代化石燃料
D. 城市过境道路通过市区可以缓解市内交通线路拥堵状况,减缓市区大气污染程度读漫画“你是从城里来的吗?”回答10-11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