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如下是有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让·皮亚杰(1896年—1980年),男,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有长足的发展。
1.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的实质就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不是一个数量的简单积累的过程。
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有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来适应环境,另一方面,有机体又不完全是消极适应,整个适应过程也是有机体内部积极构建的过程,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并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机体器官和系统的发育成熟水平直接影响着认知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练习和习得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文化的传递。
(4)平衡化: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发展的新建构。
3.认知发展的阶段他把人的认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动作的分化,主要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
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逐渐获得客体的永久性概念,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命名事物。
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这个理论提出了儿童从婴儿到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特定的认知结构和特点。
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感知运动期: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里。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感官运动与环境进行交互,逐渐发展出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
婴儿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世界,通过感觉来感知物体的存在和运动,并通过运动来产生作用和反应。
2.前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2岁到7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表征和语言来表达和思考,并且开始形成一些初步的概念。
他们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物体或者事件,并且能够运用简单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但他们的思维还是非逻辑的,即他们不能使用转换思维。
例如,他们不能理解物质在外观上改变后依然保持其基本属性。
3.具体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7岁到11/12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可以进行具体的思维运算。
他们可以理解并应用概念,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的算术运算,并且能够理解数量的保持、类别的分类和序列的排列等概念。
4.形式运算期:这一阶段发生在12岁及以后。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形式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进行假设、推理和抽象的思考,能够理解和运用复杂的数学和科学概念。
他们也能够思考和解决抽象和复杂的问题,表现出更高层次的智力发展。
总体来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从感知到逻辑运算的认知能力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并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认知发展过程。
尽管这个理论有一些限制和批评,比如忽略了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但它仍然为认知心理学、教育学和儿童发展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指导。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口诀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口诀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
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
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皮亚杰认知理论口诀
1.口诀一:我们要去记准确每个阶段的顺序,口诀“敢牵巨星”。
“敢”——感知运动,“前”——前运算阶段,“具”——具体运算,“星”——形式运算。
2.口诀二:我们要通过记忆年龄段的时间,去反向推出所对应的阶段,口诀“爱奇艺”。
“爱”——是感知运动阶段的截止时间2岁,
“奇”——是前运算阶段的截止时间7岁,“艺”——是具体运算阶段的截止时间11岁。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运算(Operation)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在这里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
什么是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运算或心理运算不四个重要特征:1、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例如,把热水瓶里的水倒进杯子里去,倘若我们实际进行这一倒水的动作,就可以见到在这一动作中有一系列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特征。
然而对于成人和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可以用不着实际去做这个动作,而在头脑里想象完成这一动作并预见它的结果。
这种心理上的倒水过程,就是所谓"内化的动作",是动作能被称之为运算的条件之一。
可以看出,运算其实就是一种由外在动作内化而成的思维,或是说在思维指导下的动作。
新生婴儿也有动作,哭叫、吸吮、抓握等,这些动作都是一些没有思维的反射动作,所以,不能算做运算。
事实上由于运算还有其它一些条件,儿童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出现有称之为运算的动作。
2、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
这里又引出可逆的概念。
可以继续用上面倒水过程的例子加以解释,在头脑中我们可以将水从热水瓶倒入杯中,事实上我们也能够在头脑中让水从杯中回到热水瓶去,这就是可逆性(reversibili ty),是动作成为运算的又一个条件。
一个儿童如果在思维中具有了可逆性,可以认为其智慧动作达到了运算水平。
3、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
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的意义,这个动作除了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
所谓守恒性(conse rvaion)是指认识到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
装在大杯中的100毫升水倒进小杯中仍是1 00毫升,一个完整的苹果切成4小块后其重量并不发生改变。
自然界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都是具体的例子。
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到了能认识到守恒性,则儿童的智力达到运算水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个体在从出⽣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
⼿的抓取和嘴的吸吮使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段。
这⼀时期,⼉童的认知能⼒也是逐渐发展的,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
本阶段⼉童还不能使⽤语⾔和抽象符号来命名事物。
(2)前运算阶段(2-7岁) ⼉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在这⼀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由于语⾔的发展,使得⼉童的表象⽇益丰富,认知活动不局限于感知活动,但此阶段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此阶段⼉童的⼼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还不能很好的把⾃⼰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刻版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此阶段⼉童的认知结构已发⽣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逻辑推理。
其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能运⽤表象进⾏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但此阶段⼉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持,因此,这⼀阶段⼉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出现逻辑思维 此阶段⼉童的思维已经超越来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形式运算阶段(⼜称命题运算阶段)。
本阶段⼉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
此阶段⼉童不再刻板的恪守规则,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拒绝规则。
以上四个阶段与阶段之间不是简单的量的差异,⽽存在质的差异。
前⼀阶段的⾏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阶段,⽽且不能互换。
每⼀⾏为模式源于前⼀阶段的结构,由前⼀阶段的结构引出后阶段的结构。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资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
他的理论主张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认知的结构和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感知期、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儿童在该阶段的认知能力。
1. 感知期感知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大约出现在出生后的0-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以下是感知期的主要特征:•感知和行动是儿童学习和认知的主要来源。
儿童通过感知周围的事物,例如触摸、听觉和视觉,来获取信息和认识世界。
•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感性为基础的。
他们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只能凭直觉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儿童的注意力短暂且容易分散。
他们对新颖的刺激更感兴趣,容易分心。
•儿童的行为是以需求为导向的。
他们通过操作物体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拿起玩具来玩耍。
在感知期,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触摸和操作来与周围的事物进行互动和认知。
这时的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是基于感性经验的,还没有形成抽象和逻辑的思维能力。
2. 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大约出现在2-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展示出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和符号运算能力。
以下是前运算阶段的主要特征:•儿童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分类和序列。
他们能够将一些相似的物体进行分类,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来表达思维,例如通过绘画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和经历。
•儿童的思维仍然是以直觉为主要特征的,他们还没有形成具体的逻辑推理能力。
•儿童的记忆能力有限,容易忘记之前学过的东西。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展示出一些逻辑思维和符号运算的能力。
他们能够简单地将事物分类和排序,但仍然缺乏具体的逻辑推理能力。
3. 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大约出现在7-11岁。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其理论对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影响深远。
皮亚杰提出了一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芳龄的增长呈现出一系列的阶段性变化。
在他的研究中,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期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感知运动期是最早的阶段,通常发生在诞辰后的前两年。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知世界,他们开始学会使用感官来认知事物,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并且通过运动来感知事物的存在和位置。
婴儿在这个阶段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通过摸索、感知和运动,逐渐形成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模式。
第二阶段:前操作期前操作期一般发生在2岁到7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具备语言能力,思维逐渐向内部化发展,但他们的认知能力仍然受到自我的限制,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能从自我出发。
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出现“偏向中心”的认知倾向,即只关注事物的某忽略了整体。
第三阶段:具体操作期具体操作期一般发生在7岁到11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他们开始学会进行分类、排列、组合等思维活动,能够逐渐理解抽象概念,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具体操作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在这个时期开始能够理解逻辑概念,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抽象能力。
第四阶段:形式操作期形式操作期一般发生在11岁到成年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进行更为抽象的思维活动,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开始具备了自我批判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形式操作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儿童进入思维成熟的标志。
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对我们深入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规律,对于教育教学和家庭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特点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特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
皮亚杰所处的时代是近代科学革命蓬勃兴起的时代,也是世界各地历史剧烈变化的时代。
他所研究的领域是儿童心理学,也就是心理发展问题。
2。
皮亚杰(瑞士)的理论成果最多,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现代儿童心理学的基础。
3。
皮亚杰的理论特点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其结构来看,共包括三个部分。
即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 0— 2岁)感觉运动阶段也称感觉—动作阶段。
此阶段的年龄范围是0— 2岁,其心理特点为:( 1)、自我中心性:在感知觉和动作中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外部客观存在。
( 2)、无守恒性:只注意物体的个别属性而忽略它们之间的关系。
( 3)、不可逆性:物体永远按原样消失。
4。
心理过程有:( 1)、直接运算思维,也叫感知运动阶段思维,在这个阶段的儿童能把具体形象与其表面特征相对应,并以此去理解事物或环境。
( 2)、形式运算思维,也叫前运算阶段思维,是皮亚杰最重要的理论。
这种思维具有逻辑性、顺序性、刻板性等特点。
皮亚杰说,儿童获得了以下五个主要规则:( 1)、同一律;( 2)、矛盾律;( 3)、可逆性;( 4)、可教性;( 5)、守恒性。
皮亚杰在《儿童的语言与思维》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经历“四个主要阶段”的著名理论。
在他看来,儿童的思维总是先从一些比较简单的形式开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然后才进入对物体和动作的守恒性、可逆性和可教性等概念的掌握,逐渐发展成完善的逻辑思维。
这四个阶段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次序,大致是在出生到两岁之间,然后逐渐过渡到小学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2~3岁,这是动作思维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用动作表达思想,但还不懂得使用词句,他们的思维还没有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
儿童在2-3岁期间,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是直接的,缺乏抽象性,只是单纯的模仿,因而难以掌握概念,更不会转化为判断。
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认识周围事物的初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作为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考点,各位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各认知发展阶段的名称以及其对应的阶段特征需要清晰掌握。
皮亚杰,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在长达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深入研究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他的很多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作用,其中认知发展理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常考内容,其中前运算阶段特征为高频考点,常以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形式出现。
考生在备考时,需了解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各阶段对应的年龄、名称及主要特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掌握选择、简答、论述题的答题方法。
关于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
一、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从出生到约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
他们的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头脑中是低级的行为图式,而这时儿童获得的最大成就是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皮亚杰称它是“哥白尼式的革命”。
二、前运算阶段
2~7岁的儿童发展到了前运算阶段,因为他们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所以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
前运算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1.万物有灵论
4-6岁的儿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是活的东西,
他们常把玩具当作伙伴,与它们游戏、交谈
2.以自我为中心——三山实验
皮亚杰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
这个实验证明了前运算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
3.思维不可逆、没有守恒概念
在两张一样大的绿色纸上分别粘贴一样大的两头牛,再分别粘贴十座一样的房子,两张纸上的房子位置是不同的,其余绿色的地方都是草,问幼儿两张纸上的牛是否吃得草一样多,幼儿的回答大多数是不一样多,原因五花八门,有的说牛的嘴不一样大所以吃得草不一样多,有的说房子排列松散的纸上的牛吃的草少等等。
这体现的都是儿童的思维方式,不可逆。
没有守恒概念。
三、具体运算阶段
约7~11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
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
这一阶段儿童发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渐消失。
此时儿童不仅能集中注意情况或问题的一个方面,还能注意几个方面,能够逆转思维的方向。
四、形式运算阶段
约自11、12岁开始,到这一阶段,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
五、真题巩固与解析
【真题1】教师带幼儿做音乐律动时,需要做镜面示范,当幼儿伸出左手时,老师需伸出右手,这是因为幼儿的思维发展的特点具有( )特点。
A.不可逆
B.刻板性
C.以自我为中心
D.不守恒
【答案】D。
【真题2】关于皮亚杰知识发展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的主要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具体运算思维具有灵活性,前运算思维具有固定性、刻板性
B.前运算阶段是自我中心的,具体运算阶段逐渐非中心化
C.具体运算阶段有可逆性,前运算阶段没有
D.具体运算阶段依靠概念运行,前运算阶段依靠表象进行
【答案】A。
【真题3】论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
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在此时期靠感觉和动作认识世界,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开始出现表征,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不可逆,但是还不具备守恒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真正的运算性质。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左右):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算。
形式运算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