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医疗行为研究述评下
过度医疗侵权责任研究

过度医疗侵权责任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资源的日益丰富,过度医疗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过度医疗是指医务人员在治疗疾病时,过度使用医疗资源或进行不必要的医疗操作,导致患者遭受不必要的伤害或经济负担过重。
对于过度医疗行为,医务人员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首先,过度医疗侵权责任的形成可以从医务人员的专业标准角度来看。
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应当遵循医学伦理、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规范,确保医疗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如果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明知治疗并非必要,但仍采取过度医疗行为,则构成违反专业标准的侵权行为。
其次,过度医疗侵权责任的形成还可以从患者权益的角度来看。
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健康权等权益。
医务人员在过度医疗行为中,未征得患者的充分知情同意或未充分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侵犯了患者的权益。
因此,医务人员应当对过度医疗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此外,过度医疗侵权责任的形成还与医疗资源的稀缺性有关。
医疗资源有限,分配不均。
如果医务人员过度使用医疗资源,将导致其他患者无法及时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医务人员应当依据医学知识和经验,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以保证资源的公正分配。
对于过度医疗侵权责任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医务人员的主观过失和客观情况。
如果医务人员在过度医疗行为中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并造成患者严重损害,应当承担更重的侵权责任。
同时,对于过度医疗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患者有权要求医务人员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为了减少过度医疗现象的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管理和监督。
一方面,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培养,提高他们的医学伦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医疗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过度医疗行为。
总之,过度医疗侵权责任是医务人员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通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减少。
过度医疗的思考与研究

过度医疗的思考与研究一、概述过度医疗是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指的是医生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向患者进行过度的检查、诊疗、手术等医疗行为,从而造成医疗负担和资源浪费。
过度医疗不仅会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身体风险和心理负担。
为了消除过度医疗现象,许多国家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并制定防治措施。
二、原因分析在医疗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过度医疗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和医生的误解。
患者可能会因为生病而产生过度担忧,从而要求医生进行过多的检查和治疗;而医生则可能会因为考虑到经济利益和法律风险等因素,而过度诊疗。
此外,医学科技的进步也是过度医疗发生的重要原因。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涌现,但这些技术往往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药品支持,从而增加医疗费用和资源消耗。
三、危害分析过度医疗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和资源消耗,还可能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风险。
过度检查和治疗可能会造成患者的身体损伤,而过度担忧和心理压力也会成为患者的心理负担。
此外,过度医疗还可能会加剧医疗资源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防治措施为了消除过度医疗现象,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
首先,医生应当加强职业操守和诚信意识,不得进行无效的诊疗行为。
其次,医生应当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解释和沟通,帮助患者理解医疗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和风险。
第三,国家和医院应当加强对医疗资源的管理和配置,防止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五、结论过度医疗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医疗问题,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医生应当加强职业操守和诚信意识,患者应当加强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国家和医院也应当加强医疗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在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消除过度医疗现象,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过度医疗调研报告

过度医疗调研报告过度医疗调研报告一、引言过度医疗是指多余的、不必要的、低效的医疗服务,其存在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过度医疗的现状及其对医疗系统和患者的影响,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针对过度医疗的概念、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进行调查。
调研采用了在线问卷的方式,共发出100份问卷,回收率为98%。
问卷采用了多选、单选和开放性的问题,以获取详细的信息。
调研期限为两周。
三、调研结果分析1. 过度医疗的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或正在经历过度医疗。
其中,过度医疗的常见形式包括过度药物处方、过度影像检查和过度手术。
另外,约60%的受访者认为过度医疗是因为医生追求经济利益和保险公司要求的结果。
2. 过度医疗的原因受访者对于过度医疗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其中,医生的经济利益、保险公司对医疗行为的限制以及患者的消费观念都被列为过度医疗的原因。
此外,一些受访者也提到了医生的医疗误诊和缺乏有效的治疗指南也是过度医疗的原因。
3. 过度医疗的影响过度医疗对医疗系统和患者都有不良影响。
从医疗系统的角度来看,过度医疗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成本的增加,同时也可能加重医护人员的负担。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过度医疗不仅会带来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医源性疾病和医疗过敏等副作用。
4. 解决方案对于如何解决过度医疗的问题,受访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建立严格的医疗指南和规范,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专业技能,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医疗知识普及等。
四、结论本次调研结果显示过度医疗在医疗系统中具有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解决过度医疗需要从医生、保险公司和患者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只有通过加强医疗管理、完善医疗制度和提高医疗质量,才能减少过度医疗的发生,改善医疗环境,保障患者的利益。
过度医疗的原因及对策

过度医疗的原因及对策过度医疗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近年来,过度医疗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过度医疗已不再是单纯的伦理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本文分析了过度医疗的特点,探讨其成因和后果,并提出针对过度医疗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过度医疗患者卫生资源过度医疗服务是指超过医疗服务对象及医疗保健客观需要的医疗服务。
从临床实际考虑,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超过疾病实际需要的诊断和治疗的医疗行为,称为过度医疗。
目前,这一现象在医疗行业中普遍存在,并已带来不良后果。
从本质上讲,这种过度医疗服务是违背医学道德规范的,本文旨在对医疗过程中存在的过度治疗问题作一分析探讨。
1 我国过度医疗的现状近几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递增很快,全国医疗费用每年人均增长17.8 ,大大超过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当人们在不断抱怨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的时候,总以为这是由于医疗高精尖技术和先进的治疗手段不断发展所致,而往往忽视了另一个更为重要和普遍的原因,即过度医疗服务给个人和社会所带来的沉重负担[】]。
些医生在对疾病的诊断中,不注重询问病史和查体,不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本来可用普通仪器诊断的疾病,偏偏使用费用高昂的高精尖检查手段进行全面的重复检查,如甲状腺包块疾病,使用 CT和核磁共振等替代B超检查。
有的是重复检查,医生不承认外院的检查结果,要重新做。
这种情况既源于经济利益驱动,也是医者防御性医疗或自卫性医疗的措施。
过度检查,一方面浪费了卫生资源,造成医疗费用上涨,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使医生过度依赖仪器设备而忽视临床思维培养。
医生有时对一些疾病的病因不能及时确诊,出于自我保护意识,也会先让病人用抗生素;另一方面是病人不理解,对快速治愈疾病的迫切性期望值过高,要求选用和早用高档抗生素。
有的预防性用药和般性抗感染治疗,如外科I~Ⅱ类切口手术、择期手术、中小手术选用昂贵、高档抗生素,且剂量偏大,疗程过长,联合用药品种过多。
不能根据抗生素的特性、剂量、疗程合理应用,忽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细菌耐药性增高,增加医院感染机会,反过来又会促使医生更换更新颖、更昂贵的抗生素,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过度医疗社会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过度医疗社会现象及其对策研究医疗就是关系到每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问题,它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医疗产生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过度医疗。
那么,关于过度医疗社会现象及其对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思考呢?一、过度医疗现象的存在及原因过度医疗现象是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存在的一种不必要的治疗手段,是一种追求“保险式”的医疗方式。
医生依靠过多的检查和过度的治疗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患者则盲目地信任医生的权威,在医生的建议下无意中接受了过多的检查和治疗。
导致过度医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对医疗的需求过大,医生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多数医生希望能够保证自己的职业前途和收入而采取过度治疗的方式。
此外,一些药企也会与医生合作进行推销,为了让销售出现增长,医生在开具处方药时也比较容易被其影响。
另外,一些患者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愿承认自己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多管闲事以增加开销,以此来实现心理安慰;诊所也参与其中,有些地方的民营医院也会重视经济利益而非诊治病情,大吹大擂地宣传花式治疗,使患者对医院产生迷信,致使他们过度依赖医院的诊治。
二、过度医疗的弊端过度医疗存在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过度医疗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在过度医疗的治疗下,病人的身体会受到很大的损伤,因为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会对病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负担,可能使患者真正患病的程度加重。
其次,过度医疗的治疗方法会加重社会医疗资源的负担。
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不仅浪费了医院的医疗资源,还会影响到真正需要医疗服务的患者的就医质量和时间。
最后,过度医疗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一些不必要的治疗或检查不仅贵,而且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许多患者因经济压力过大而无法承受高额的治疗费用。
三、针对过度医疗的对策针对过度医疗的现象,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在体制上,政府应该积极管理医疗资源,加强对医生的监管,掌握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让医疗机构真正成为一个可以信赖的治疗中心。
过度医疗行为辨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过度医疗行为辨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近年来,医疗行业在科技和市场的推动下,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然而,在医疗资源丰富的背后,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过度医疗行为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过度医疗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辨识过度医疗行为并保护消费者权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过度医疗行为辨识1.常见过度医疗行为(1)过度检查:为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然而,一些医疗机构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推荐一些非必要的检查项目,让患者承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过度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推荐一些价格昂贵的治疗方案,而这些方案可能并非最适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3)药物滥用:一些医疗机构为了追求效益,可能会过度推荐一些药物,甚至将一些副作用较大的药物用于治疗,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2.辨识方法(1)了解病情:消费者在就医时,应尽量了解自己的病情,对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判断。
同时,可以向其他医生或医疗机构咨询,以便对治疗方案进行多方评估。
(2)关注医疗费用:消费者在就医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医疗费用的支出。
对于费用过高或增长过快的项目,应要求医疗机构提供详细的解释。
(3)了解医疗知识:消费者应了解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以便在就医时能够对医生的建议提出合理的质疑。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1.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消费者应提高自身的权益保护意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在就医过程中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消费者在就医时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避免因过度医疗行为而遭受损失。
3.积极维权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勇敢地站出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4.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过度医疗行为辨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近年来,医疗行业在科技和市场的推动下,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过度医疗行为研究述评

无效的医疗行为。 张鲁忠( 2 0 0 3 ) 指出“ 过度医疗是 由多种因素引起 的, 超出疾病诊疗需求的过程 。 ” _ 3 雷振
的作用 , 甚至会干预疾病的治疗。 5 简单来讲 , 过度医疗指的是与适度医疗相对应 的医疗行为。它主要包含
两个要 素 : 医疗 行为 的无 效性 和 医疗 消 费 的过 度性 。
尽管学者们对过度医疗的科学性定义存在诸多争议 , 但是仍有许多实证研究为过度 医疗概念 的准确性
定义提供了研究依据。在 2 0世纪 6 0 年代 , 美国等西方 国家就 已大量 出现医院提供过度服务的现象。这一
据 显示 , 我 国从 1 9 9 0年 到 2 0 0 9年 , 卫生 总费 用 由 7 4 7 . 3 9亿 元 增长 到 1 7 2 0 4 . 8 1 亿 元 。医疗 费 用 的过 快增 长
已严重威胁到我 国医保基金的平稳运行。医疗费用的不断升高有很大一部分是过度医疗导致 , 因此了解过
度 医疗 的各 方 面有 助于我 们抑 制 医疗费 用 的过快增 长 。
一
、
过度 医疗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
目 前 国内外学者对过度医疗概念的界定难以达成一致 , 各学者仅从 自己学科 的角度阐述过度 医疗的定 义。V i n c e n t ( 1 9 6 3 ) 从社会学 的角度定义过度 医疗 , 即人们 的健康选择越来越多地受 医疗卫生机构控制 , 而 且倾 向于依赖社会 医疗保险、 商业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险而引起的医疗。过度依赖医疗机构和医疗保 险将会 对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同时也不利于人们健康状况的改善 。 …V i n c e n t 侧重认为过度医疗是 由外
过度医疗现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过度医疗现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和医学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使得人们在医疗健康方面有着更高的期望值和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过度医疗现象逐渐突显出来,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过度医疗现象的定义、成因、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过度医疗现象的定义所谓过度医疗现象,指的是在医疗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过度检验、过度处置、过度开药等不必要的医疗行为。
比如,对于一些症状比较轻的病情,医生却过分地利用医疗手段去进行治疗,比如过多地进行各种生化检查、超声、CT等检查,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和身体负担,也增加了医疗系统的经济负担。
二、过度医疗现象的成因1、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在现实生活中,医疗机构也是给医生设定了工作目标,如开药、做检查等,医生如果不达标,很可能会影响其薪资和晋升机会。
这种利益导向的机制也会让医生在工作中出现误诊、过度检查等问题,从而导致过度医疗现象的出现。
2、缺乏医学知识的患者很多时候,患者对于自己的健康问题并不了解,往往会认为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导致在看病过程中不断地向医生咨询,要求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这种情况下,医生往往也不得不满足患者的要求,增加了医疗的负担。
3、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双面性的过程,既能够让疾病得到更好地治疗和预防,也会引发过度医疗的问题。
比如,在某些地方,患者会对过于昂贵的手术、医疗设备、高价药品等进行盲目追求,从而导致过度治疗的问题。
三、过度医疗现象的对策1、医学教育医学教育是医生从学校学习到的,若是加强医学教育,从医学基础科学课程到实验训练课程都能够帮助医生提高临床实践中的诊断水平、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医生对各种医疗技术的掌握,以及提高医生的医学伦理和专业道德观念等,这样医生的医疗能力和素质就会更好,不需要进行过度医疗。
2、改善医疗制度从制度上防止过度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每个医疗机构内都应当建立起专门的监管机制,对于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度医疗行为研究述评(下)2013-04-11 14:28:14 来源:《社会保障研究》2013年第1期(三)防御医疗行为第一,加大对医生过度治疗行为的惩罚力度。
打消医生为规避责任、减少风险而对患者实施超出规范化诊疗的想法,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医生知道过度提供服务的行为是会受到处罚的。
同时医院应该为整体利益考虑,不要包庇部分医生的错误行为。
第二,建立激励医生科学服务的制度。
医疗机构可以建立光荣榜鼓励医生利用最少的资源看好病,同时对光荣榜上的医生进行物质上的奖励。
(四)医疗保险事业第一,强化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制约,扩大保险方的控制范围,切断医疗机构的效用与医疗服务供给之间的联系,实行医、药分离。
第二,提高医疗保险领域的竞争。
改变医疗保险准入门槛,提高领域内部的竞争力。
第三,政府加大对医疗保险事业的监控力度,防止出现盗用、挪用基金等不法行为。
但是,政府仍需在保证竞争的基础上监督和管理医疗保险领域。
(五)制度设计第一,规范药品定价制度,降低药占比。
加大对使用率较高的药品进行限价,不仅能降低医疗费用,还能保证药商能够连续供应。
第二,切断医生收入与服务提供量的联系,实行绩效工资。
鼓励医生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收入,同时鼓励医生进修来提高自身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国内学者对过度医疗的概念、产生原因、解决对策的研究已涉及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个方面,在过度医疗理论和实证研究在方法、模型建设上都有一定的成就,也为解决过度医疗问题提供方法和建议。
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仍存在问题,部分问题缺乏更深入的探讨,且采取定量研究方法较为少见。
(一)医疗需求释放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众的各个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经济方面有了很大改善。
因此在原先的条件下,许多消费者存在“大病不医”、刻意减少去医院次数等情况。
但是随着社会医疗服务事业以及医疗保险、第三方的发展,患者自己承担的医疗费用大大减少,许多患者积极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
随着人们意识的转变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医疗费用迅速上升,但是仍有部分是合理医疗需求的释放。
在目前的研究中,学者们仅关注到医疗费用增加的负面效果,但是很少有学者关注到医疗消费中存在着合理性的增长。
另外,过度医疗中的合理医疗需求难以利用定量的方法测量。
(二)道德风险的影响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使得该市场道德风险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由此增加的医疗费用中有部分是道德风险促成的。
很多学者意识到道德风险对过度医疗的影响,但是学者们在研究道德风险的影响仅仅涉及理论层面,相关的经济学研究较为缺乏,并且定量研究道德风险在过度医疗中所占的比例尤为少见。
在诸多研究中,学者没有明确指出道德风险对过度医疗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最优地控制道德风险所带来的影u向。
(三)过度医疗最优解决方法国内外学者对过度医疗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许多对策,但是许多措施不能达到最优效果。
能够解决一系列过度医疗问题的措施较为少见,多数措施只能解决某一层面的问题。
在特殊医疗市场的条件下,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分析需要综合考虑,提出的各项对策不仅要适用于过度医疗的解决,同时还要有利于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文森特·帕里罗:《当代社会问题》,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Lucian L. Leape. “A study of medical injury and medical malpractice - An Overview”, New English journal of medicine,1989,7, pp. 480-484.[3]张鲁忠:《过度医疗:一个紧迫需要综合治理的医学问题》,载《医学与哲学》,2003(9)。
[4]雷振之:《过度医疗之我见》,载《医学与哲学》,2003(9)。
[5]杜治政:《过度医疗、适度医疗与诊疗最优化》,载《医学与哲学》,2005(7)。
[6]Robel G. “Supplier Induced Demand:Some Empirical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The Economics of Health and Medical Care, New York: Healstead Press. 1974, pp. 162 -173.[7]Blaise F. D Bourgeois. “Reducing overtreatment”, Epilepsy Research,2002 (52),pp. 53 - 60.[8]Jonathan Darer, Peter Pronovost, Eric E Bass. “Use and Evaluation of Critical Pathways in Hospitals”,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2002 (5), p. 3.[9]刘振红、韩彩欣、王立洋、李明月:《脑梗死住院患者诊疗中的过度医疗行为分析》,载《中国全科医学》,2012(4)。
[10]Arrow. K. J. “Uncertain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 American Economy Review,1963(53), pp. 941-967.[11]Fuchs V R. “The Supply of Surgeons and the Demand for Operations”, The Journalof Human Resource, 1978,13 ( 1 ), pp.35-36.[12]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森:《经济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3]Moy E, B B C Clancy and L Comelius. “Changes in usual sources of medical care between 1987 and 1992”, Journal of Health Care for the Poor and Undeserved,1998(9), pp. 126 -138.[14] Evans Robert. “Supplier-induced Demand: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The Economics of Health and Medical Care, 1974,(4) o[15] David Hemenway. “Demand Inducement and the physician -Patient Relationship”,Economic Inquiry, 1998 (2), pp. 281-298.[16]仇雨临:《医疗保险》,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7]McGuire. Physician Agency,J. P. Newhouse, A. J. Culyer. “Handbook of Health Economies”, Amsterdamm: North Holland, 2000.[18]杜世林:《医改的抉择: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基于医疗卫生服务及其市场特殊性的分析》,载《理论与改革》,2007(2)。
[19]Farley P J. “Theories of the price and quantity of physician services”,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1986,5 (4), pp. 315-333.[20]J P Newhouse. “Toward a theory nonprofit institution: An economic model ofa Hospital”,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0(3), pp. 604-713.[21]Ferris Rithey:《美国医师的职责》,张琳译,载《医学与哲学》,2002(11)。
[22]Richard E A. “Billions for defense: The pervasive nature of defense medicine”,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99,159(20), p. 2399.[23]Grossman. M. “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Capital and the Demand for Heal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2, pp.223-255.[24]Cauley, S. D. “The Time Price of Medical Ca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7,69(l), pp. 59 -60.[25]陈凯、汪晓帆:《市场导向理论在医疗服务领域的适用性研究》,载《当代经济管理》,2007(3)。
[26]A. Smith.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New York: Modem Library, 1937.[27]S. Ross.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cy: the Principal' s Proble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3 (63)。
[28]Feldstein. “The Welfare Loss of Excess Health Insur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3 (81 ), pp. 251 - 280.[29]Carrol, L. C. D. “The Buffer - Stock Theory of Savings: Some Macroeconomic Evidence”, Economic Activity, 1992 ( 2 ),pp. 61-156.[30]王锦锦、李珍:《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其制度消解》,载《河南社会科学》,2007(1)。
[31]泰斯伯格:《医疗保健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2]Mooney G. and Ryan M. “Agency in Health Care: Getting Beyond First Principles”,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1993,pp. 125-135.[33]保罗·费尔德斯:《卫生保健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34] Reinhardk “Economists in Health Care: Saviors, or Elephants in a Porcelain Shop”,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9(79), pp. 337-342.[35] Kessel, R.A. “Price Discrimination in Medicine”, Law and Economic, 1958 ( 1 ), pp. 20 - 53.[36]Weiner, E. P.,“Managed Health Care, Corporate Liability,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and the Ostensible AgencyDoctrine”, Journal of Corporation Law, 1990,15 (3), pp. 535 - 537.[37]Smith P, C, Stepan A, Valdmanis V. and Verheyen P. “Principal- Agent Problemsin Health Care Systems: An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Health Policy, 1997 (41),pp. 37 - 60.[38]Mitsuru Fujii, Michael R Reich. “Rising medical costs and the reform of Japan' s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Health Pofiey,1988 (9), pp. 9-24.[39]于春晖等:《不完美信息、供给者诱导需求与医疗服务质量》,载《财经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