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题及答案——不能没有规则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阅读专项练习及解析

动词理解 XX 生 动 表 现 了 人 ( 事 ) 物 XX 的 特 点 ( 情 状 ) ( 或 描 绘 出 一 幅 ……的 场 景 ) , 反 映 了 人 物 ……的 心 情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 1) 与 人 们 认 识 事 物 的 ( 由 浅 入 深 、 由 表 入 里 、 由 现 象 到 本 质)规律不一致; ( 2) 该 词 与 上 文 是 一 一 对 应 的 关 系 ; ( 3) 这 些 词 是 递 进 关 系 , 环 环 相 扣 , 不 能 互 换 。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 体能不能哦!)
不同修辞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A、 比 喻 、 拟 人 作用:生动形象; 答 题 格 式 : 把 XX 比 作 ( 把 XX 拟 人 化 ) XX, 生 动 形 象 地 写 出 了 ( 事 物 ) ……的 特 点 , 表 达 了 ( 人 物 ) ……
B、 排 比 作用: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 题 格 式 :应 用 排 比 句 能 使 句 式 更 整 齐 ,更 有 气 势 ,强 调 了( 事 物 ) 的 ……, 突 出 了 ( 事 物 ) ……的 特 点 C、 设 问 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 中 或 结 尾 出 现 , 其 作 用 通 常 为 “ 引 起 了 对 ……的 问 题 的 关 注 (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D、 对 比 作 用 : 强 调 了 ……突 出 了 …… E、 反 复 作 用 : 强 调 了 ……加 强 语 气 F、 反 问 作用: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 题 格 式 :这 个 反 问 句 的 意 思 是 … … ,以 强 烈 的 语 气 表 达 了( 人 物 ) ……的 感 情 G、 借 代 作 用 :用 XX 代 XX ,使 被 借 代 的 更 加 具 体 ,生 动 表 达 了 什 么 感 情或特点 H、 引 用
2024年广东省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广东省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选择正确的读音。
(共5分)花瓣儿(A. bàn B. bàng)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共5分)风景如画、鸟语花香、山清水秀、川流不息、绿树成阴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yàn)B. 风和日丽(rì)C. 绿意盎然(àng)D. 精卫填海(tián)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小明在这次比赛中,不仅跑得快,而且跳得高。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C.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品德优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D. 由于天气太冷,所以大家都穿着厚厚的棉衣。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A. 漂亮(piào)B. 漂亮(piāo)6、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 明天会更加精采。
B. 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美味佳肴。
C. 我们一起渡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D. 在公园里,小朋友们在尽情地玩耍,非常开心。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与其他字不同的一项是()A. 理解(liǎng jiě)B. 风景(fēng jǐng)C. 美丽(měi lì)D. 呼唤(hū huàn)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七彩的桥。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C. 这本书里的故事让我听得如痴如醉。
D. 那座山犹如一位守护者,静静地屹立在那里。
9、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是什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解释原因。
(3分)小明在学习上一向刻苦..认真。
A. 勉强去做B. 努力钻研C. 喜欢玩耍D. 懒惰散漫二、阅读理解(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5分,共30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文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一家决定去附近的公园野餐。
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及答案(完整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及答案(完整版)一、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敬畏规则①一位出国探亲回来的女士,向我说了这么一个见闻。
一次,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公交站台等车。
等车的有十几个人,人们很自觉地排起了队。
排在她前面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大概他有些口渴了,就跑到路边一个自动售货柜上买了一瓶饮料。
就这短短一会儿工夫,又来了几个人排在了队伍后面。
那小男孩过来后,径直站到了队伍最后面。
我看见了,就招呼他排到我前面来,因为他刚才排在我前面的。
小男孩摇摇手,羞涩地笑道,不啦,我刚才脱离了队伍,如果再排在那里,这是不符合规则的。
②这位女士不无感慨地说道,一个小孩在他脑海里,规则意识已根深蒂固,没有任何纪律和约束,完全是一种自觉行动。
这种自觉行动,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③阅读季羡林的散文集《留德十年》。
在书中,看到有这样一个情节描述:二战时,盟军进入到大反攻阶段,苏联红军完成了对德国柏林的包围,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食物短缺,燃料匮乏。
由于德国冬季非常寒冷,燃料缺乏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
为了生存,一些居民开始进山砍伐树木,当作燃料取暖用。
当时的德国行政管理名存实亡,权力处于真空状态,一切都处于无政府状态。
战争结束了,人们惊讶地发现,全德国没有发生一起居民滥砍乱伐事件,他们全部忠实地执行了规定:只砍枯藤朽木。
④季老由衷地感叹,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是德国人遵守的一条规则,任何时候都不会破坏规则,这已经深入到人们的骨子里,即使处于无政府状态中,也不会改变。
⑤敬畏规则,才会有公平正义。
敬畏规则,其实就是敬畏我们人类自己。
1.选文围绕“___________”,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不同的目的,重点阅读的段落也不一样。
如果想了解德国人遵守规则的故事,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_段;想了解季老对此事的看法,应该重点阅读第______段。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
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如果有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
在旧小说上,我们常见的听讼,亦称折狱的程序是: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枉。
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呵责,逼出供状,结果好恶分辨,冤也伸了,大呼青天。
——这种程序在现代眼光中,会感觉到没有道理;但是在乡土社会中,这却是公认正当的。
否则为什么这类记载,《包公案》《施公案》等等能成了传统的畅销书呢?我在上一次杂话中已说明了礼治秩序的性质。
在这里我可以另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那个人犯规,那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
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
他的责任是在察看每个球员的动作不越出规则之外。
一个有Sportsmanship的球员并不会在裁判员的背后,向对方的球员偷偷地打一暗拳。
如果发生此类事情,不但裁判员可以罚他,而且这个球员,甚至全球队的名誉即受影响。
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
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
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
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
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
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
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
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经典题型-(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经典题型-(含答案)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经典题型-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阅读《竹节人》(节选)①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使一哄而作鸟兽散。
②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③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④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兴致——( ) 搏斗——( ) 识趣——( ) 喧闹——( )2.“一圈黑脑袋”,说明了___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说明了_________3.选段开头并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激烈,但我们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看出来,这是()描写。
A.动作B.外貌C.正面D.侧面4.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这句话是对老师的描写和描写,说明了老师___ ,这里“屏风"一词加了双引号,在文中指的是___ 。
5.“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一句中“破绽"一词的意思是()A.衣物的裂口;B.开裂;C.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6.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会有所不同。
如果你在阅读课文时把此选段当做阅读重点,那么你的阅读目的是_________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近几年我国生活垃圾产量保持每年5%左右的增长。
2018年全国生活垃圾总量达2.28万吨。
当前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垃圾最多的国家。
大量城市生活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堆放,垃圾分类显然很有必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考题)一、课外阅读。
有一种爱,带我们走远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一位运动员,她并没有获得金牌,却让世人为之动容,她就是体操赛场年龄最大的选手,33岁的丘索维金娜。
②丘索维金娜出生于1975年6月。
1991年至2008年,6次参加世锦赛赢得7枚奖牌,5次参加奥运会,1992年夺得团体金牌,3次参加亚运会,2002年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冠军、平衡木亚军……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奇迹,而奇迹背后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用她最柔软而坚强的心,为爱无悔付出的感人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得白血病的儿子阿廖沙。
③1996年,丘索维金娜参加完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退役,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三年后,活泼可爱的儿子阿廖沙出生。
然而,2002年,一纸诊断书几乎摧毁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阿廖沙被诊断患上白血病。
为了支付儿子昂贵的医药费,丘索维金娜毅然决然地选择复出,并尽可能多地参加比赛,争取多赢奖金的机会。
这位本来专攻跳马项目的选手,从26岁起,努力使自己变成了全能形运动员,每次都能够参加所有的比赛项目。
她本来只是一名身高1.53米,体重44公斤的女子,为了儿子,引爆了自己所有的能量。
再苦再累,只要一想到正在与病魔抗争的儿子,她就会激情饱满地在赛场上拼博。
她为儿子倾注了所有的爱,儿子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丘索维金娜说:“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
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
他就是我的动力。
”④母爱,千丝万缕,牵动着我们每一处神经。
母爱能让一个人走多远?33岁的丘索维金娜会告诉你。
1.文章结尾划横线处是。
A.反问句B.设问句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毅然决然:____________________千丝万缕:____________________3.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字为错别字,请你在下面横线上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一切不能不说是奇迹。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
不能没有规则阅读答案参考

不能没有规那么阅读答案参考约翰晚上出去,爸爸妈妈规定,必须10点前回家。
但是有一天,约翰后半夜才回来。
回家时怕父母发现,他就从后窗跳进屋子。
第二天早上,爸爸见窗下有一张凳子,就把约翰叫起,说:“你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怕你会摔伤,()怕别人发现有人在跳窗,就有开能开枪。
在美国,这是最危险的。
”年老的祖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
但不管牧场大小,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
”生活不能没有规那么。
规那么就是人生的红绿灯。
这看起来是在限制,实质是在保护。
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
()没有控制,整座城市()将陷入一片之中。
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
中国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一次和几个朋友在瑞士公园里散步。
上厕所时,他听到隔间“砰砰”地响,很是纳闷。
这是怎么回事呢?出来后,一位女士着急地说,儿子进厕所十几分钟都没有出来,请他帮助看一下。
龙永图折回到洗手间,推开那“砰砰”作响的隔间,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正在弄抽水马桶,却怎么也冲不出水,累得满头大汗。
你看,小孩也懂得上厕所不冲洗违反规定。
尊重和遵守规那么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明,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品格。
没有这些,人便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
没有规那么,社会也无法得到和谐与安定。
1.读了文章后,请你把这句有关规那么的警句补充完整【AD】。
不以(),不能成()。
——孟子A.规矩B.规那么C.大器D.方圆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DA】。
文中画线部分,前一个“红绿灯”详细指(),后一个“红绿灯”是指()。
A.规那么B.栅栏C.交警D.道路上的交通信号灯3.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B】。
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
()没有控制,整座城市()将陷入一片之中。
A.不仅……而且……B.如果……就……C.因为……所以……D.尽管……还……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A】。
你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怕你会摔伤,()怕别人发现有人在跳窗,就有开能开枪。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1

2020年春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时间:90分分值:100分)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分)颧.骨(quán ɡuàn)铸.成(zhù chù)胖墩.(dēn dūn )好.奇(hào hǎo)纳.闷(nà là)奔.头(bēn bèn )二、看拼音,写词语。
(10分)shuāi jiāo lǒu zhùyǐzhànɡpíbiān qīfùlòu xiàn hōnɡrán nán kān fāzhènɡfāshǎ三、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5分)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对祥子外貌的描写,突出了祥子强健的体魄,表现了祥子精气神十足、充满生气的特点。
()3. 《刷子李》文中四次写“黑衣服”,是为了突出刷子李的独特。
()4.“那个留平头的孩子真像个专业的足球守门员。
”这一句是比喻句。
()5.描写人物时,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身份。
()四、选择题。
(10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膀大腰粗助人为乐筋肉B.三抓两饶闭目养神访线C.全神贯注翻来覆去肢体D.津津有味平平整整清脆2.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对应的一项是()。
A.非法干涉别人,损坏其利益。
(侵犯)B.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
(威严)C.难为情。
(为难)D.发呆。
(发怔)3.下列不是叙述“刷子李”规矩奇特的句子是()。
A. 刷墙时必穿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B. 刷完之后,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C. 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D.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阅读题及答案——不能没有规则
约翰晚上出去,爸爸妈妈规定。
必须在10点前回家。
但是有一次,约翰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回家,是后半夜才回来的。
回家时怕被父母发现,他就从后窗跳进屋子。
第二天早上,爸爸看窗下有一个凳子,就把约翰叫起来,说:你这样做事很危险的,不是怕你会摔伤,而是说别人发现有人在跳窗子,就有可能开枪。
在美国,这是最危险的。
然后,爸爸又重申的按时回家的规定,并告诉他这样做的道理。
年迈的祖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
但不管牧场大小如何,我们还是要用栅栏讲牧场围起。
生活不能没有规则。
规则就是人生的红绿灯。
这看起来是在限制,实质是在保护。
红绿灯时城市交通的指挥官。
如果没有控制,整座城市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
中国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一次和几个朋友在瑞士公园里散步,上厕所时,他听到隔间砰砰响,很是纳闷。
这是怎么回事?出来后,一位女士着急地说,儿子进厕所十几分钟都没出来,她请他帮忙看一下。
龙永图折回到洗手间,打开那砰砰作响的隔间,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在弄抽水马桶,却怎么也冲不出来,累得满头是汗。
你看,小孩觉得上厕所不冲洗违法了规定。
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明,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品格。
没有这些,人便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没有规则,社会也无法得到和谐和安宁。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出意思。
(1)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
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指什么?
街道十字路口用于管理交通的信号灯。
(2)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
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指什么?
规则、守则、规定,或法律。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
但不管牧场大小如何,我们还是要用栅栏讲牧场围起。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面越来越开阔,这时我们更要注意加强孩子对于遵守生活规则的教育和引导。
3.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引用小约翰深夜跳窗的事例,目的是想说明违反规则十分危险。
②引用瑞士小孩的冲洗马桶事例,目的是想说明遵守规则是一种美德。
(2)根据短文观点回答问题。
①生活处处有规则。
请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具体规则。
②为了引导人们尊重和遵守这一规则,请拟写一条公益广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