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儿歌教案_幼儿大班儿歌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语言儿歌教案20篇

大班语言儿歌教案20篇

大班语言儿歌教案20篇《大班语言儿歌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语言儿歌教案20篇!(1)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过新年》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有节奏地念唱儿歌,感受儿歌中表现出的过新年的欢快气氛。

2、用轮流的方式和同伴一起围绕"过新年"的话题进行交流。

3、了解新年的特殊意义,体验新年给人带来的欢快。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

2、表现儿歌相关内容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围绕"过新年"展开讨论。

教师:你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二、引导幼儿谈论过新年。

1、教师:过新年,要做哪些事情?2、引导幼儿和同伴交流。

3、把幼儿说到的内容的相关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4、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把没有说到的内容补充出来。

三、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练习儿歌。

1、教师示范,边指着图片边念着儿歌或播放教学CD。

2、带领幼儿练习儿歌。

3、引导幼儿学习边拍手,边有节奏的念儿歌。

四、引导幼儿丰富而歌表演的形式。

启发幼儿理解儿歌中的几个动词的含义,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办"、"贴"、"包"、"下"的具体含义,并用动作表现。

师幼共同用拍手打节奏与做动作相结合的方式,有节奏的念儿歌。

五、教师启发幼儿进行谈话活动。

教师:请你和同伴说一说除了儿歌中提到的,你了解到的过新年方式还有哪些?引导幼儿以欢乐的情绪迎接新年的到来。

教师:你想怎么样过新年?教学反思这节课结束,孩子们都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大家了解了"过新年"的风俗,在延伸环节更是让幼儿的激情得以释放到极致。

今后就让幼儿在课堂上能说,有看、有动(操作)。

(2)大班教案《感恩祖国感恩党》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能够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幼儿园大班语言儿歌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语言儿歌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语言儿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儿歌乐园》中的《小星星》儿歌。

详细内容包括:儿歌歌词的学习、节奏感知、儿歌表演以及相关词汇拓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熟练掌握儿歌《小星星》,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词汇量。

3. 通过儿歌学习,激发幼儿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儿歌的节奏感知和表演。

重点:儿歌歌词的学习和词汇拓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星星卡片、黑板、星星头饰。

学具:儿歌教材、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头戴星星头饰,带领幼儿唱《小星星》,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展示星星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星星的特点。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小星星》的歌词。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钢琴伴奏,示范演唱《小星星》,讲解歌词中的节奏和音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跟随教师钢琴伴奏,集体演唱《小星星》。

(2)教师挑选部分幼儿进行表演,其他幼儿点评。

5. 词汇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闪闪”、“亮亮”等词汇描述星星,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边:儿歌《小星星》歌词。

2. 黑板右边:星星卡片、词汇拓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表演《小星星》儿歌,并尝试用新学的词汇描述星星。

2. 答案:根据幼儿的表演和描述,家长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情景引入,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儿歌《小星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并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夜晚的星空,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5. 词汇拓展的引导方法6.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儿歌《小星星》的节奏感知和表演,这是教学的难点。

幼儿园大班的语言儿歌教案

幼儿园大班的语言儿歌教案

幼儿园大班的语言儿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儿歌的内容,认识儿歌中出现的生词和事物。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唱歌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语言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儿歌名称:《小星星》2. 儿歌内容:天上的星星眨眼睛,地上的孩子唱歌谣。

闪闪闪闪小星星,我们一起笑哈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学会唱《小星星》这首儿歌。

2.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儿歌中的意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儿歌课件、星星贴纸、录音机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坐好,播放《小星星》的课件,让幼儿初步熟悉儿歌的旋律和内容。

2. 新课教学:a.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儿歌,边唱边用手势表示星星的动作。

b. 解释儿歌中的生词和事物,如“星星”、“眨眼睛”等。

c. 让幼儿跟着录音机学唱儿歌,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节奏。

3. 练习环节:a. 分成小组,让幼儿互相练习唱儿歌,互相鼓励。

b.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儿歌表演。

4. 巩固环节:a. 教师用星星贴纸作为奖励,贴在表现优秀的幼儿额头上。

b. 让幼儿拿着星星贴纸,一起唱儿歌。

5. 总结与拓展:a. 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对儿歌的理解和感受。

b. 鼓励幼儿自己创作类似的儿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6.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跟家长一起唱儿歌,分享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观察法、问答法和作品展示法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幼儿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发音准确性以及儿歌演唱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是否能正确理解儿歌内容、是否能跟上节奏演唱等。

3. 通过家园联系,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如是否能与家长共同完成课后作业、是否能在家中主动演唱儿歌等。

七、教学反馈:1. 课后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语言儿歌教案精选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语言儿歌教案精选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语言儿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趣味儿歌》,详细内容包括《小星星》、《月亮粑粑》、《捉泥鳅》三首儿歌的学习与欣赏。

二、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三首儿歌的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 培养幼儿对儿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三首儿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重点:掌握三首儿歌的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儿歌CD、图片、卡片、星星挂饰。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看到的星星。

2. 新课展示:(1)播放《小星星》儿歌,引导幼儿感受儿歌的节奏,学习儿歌。

(2)出示《月亮粑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儿歌。

(3)通过互动游戏,学习《捉泥鳅》儿歌。

3. 例题讲解:以《小星星》为例,讲解儿歌的节奏、韵律,引导幼儿模仿。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儿歌朗读比赛,检验幼儿对儿歌的掌握程度。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三首儿歌的内容,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星星》:用星星挂饰表示儿歌节奏。

2. 《月亮粑粑》:用图片展示儿歌内容。

3. 《捉泥鳅》:用卡片表示儿歌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朗读三首儿歌,家长签字确认。

2. 答案:见教材第四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儿歌学习。

(2)组织幼儿参加儿歌比赛,提高幼儿的表现力。

(3)引入更多有趣的儿歌,丰富幼儿的儿歌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幼儿对儿歌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大班语言儿歌教案12篇

大班语言儿歌教案12篇

大班语言儿歌教案12篇这是大班语言儿歌教案12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大班儿歌清明教案反思一、设计思路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不得而知。

于是我们班从一开学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幼儿对年代久远,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古诗词从一无所知到饶有兴趣。

慢慢的我开始尝试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认识与想像。

本次教学活动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加上音乐的力量,使幼儿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清明》所带给我们的意境。

二、活动目标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三、活动准备1、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

2、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四、活动过程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2、按节奏吟诵《清明》(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

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大班语言教案《儿歌》

大班语言教案《儿歌》

大班语言教案《儿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快乐语文》第四章《儿歌》。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儿歌的特点,学习四首不同主题的儿歌,分别是《小星星》、《捉泥鳅》、《小兔子乖乖》和《我是一个粉刷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儿歌的特点,掌握四首儿歌的基本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儿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儿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歌的特点及四首儿歌的基本内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儿歌的节奏感和押韵特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四首儿歌的歌词、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彩笔、画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小星星》儿歌,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唱,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2. 讲解儿歌特点(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四首儿歌,引导学生了解儿歌的押韵、节奏感、简洁明了等特点。

3. 学习四首儿歌(15分钟)教师分别对四首儿歌进行讲解,让学生跟读、模仿,并注意纠正发音。

4.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挑选一首儿歌,如《捉泥鳅》,分析歌词中的押韵和节奏感,并进行示范演唱。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儿歌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儿歌特点:押韵、节奏感、简洁明了。

2. 四首儿歌:《小星星》、《捉泥鳅》、《小兔子乖乖》和《我是一个粉刷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朗读和演唱练习。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检查并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收集更多儿歌,进行家庭分享,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推荐相关儿歌书籍和音频资料,方便学生课后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讲解儿歌特点3. 学习四首儿歌4. 例题讲解5. 随堂练习6. 展示与评价7.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播放儿歌动画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儿歌的魅力。

大班语言教案《儿歌》

大班语言教案《儿歌》

大班语言教案《儿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快乐语文》第四章《儿歌》部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儿歌的特点、儿歌的押韵规律以及几首经典的儿歌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歌的特点,能够区分儿歌与其他类型的诗歌。

2. 使学生掌握儿歌的押韵规律,能够创作简单的儿歌。

3. 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的押韵规律。

教学重点:儿歌的特点及其与其他类型诗歌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儿歌音频、儿歌卡片。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首活泼有趣的儿歌,引导学生模仿歌词中的动作,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2. 教学新课(1)展示PPT,讲解儿歌的特点,如押韵、短小、生动等。

(2)出示几首经典儿歌,引导学生发现儿歌的押韵规律。

(3)带领学生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3. 例题讲解(1)出示一首儿歌,分析其押韵规律。

(2)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儿歌。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画纸上用彩泥创作儿歌插画。

(2)分组进行儿歌创作比赛,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儿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儿歌的特点押韵短小生动2. 儿歌押韵规律AABABBABC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儿歌。

2. 答案示例:春天到,草儿绿,花儿笑。

鸟儿叫,风儿吹,太阳照。

小朋友们快快来,一起玩耍多快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儿歌的特点和押韵规律。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尝试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儿歌,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同时,可组织学生参加儿歌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歌的押韵规律。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语言儿歌优质教案精选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语言儿歌优质教案精选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语言儿歌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儿歌教材第四章《快乐儿歌》,详细内容包括《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和《拔萝卜》三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儿歌。

通过学习这些儿歌,让幼儿在欢快的节奏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二、教学目标1. 能熟练地演唱三首儿歌,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2. 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中的节奏感和词汇掌握。

教学重点:熟练演唱三首儿歌,并能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歌词卡片、小兔子、老虎和萝卜道具。

学具:儿歌书、彩色笔、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兔子、老虎和萝卜道具,创设一个欢快的农场情景,引导幼儿参与到课堂中来。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小兔子乖乖》,讲解歌词内容和节奏。

(2)学习《两只老虎》,让幼儿模仿老虎的动作,增强课堂趣味性。

(3)学习《拔萝卜》,让幼儿边唱边做拔萝卜的动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儿歌演唱比赛,每组演唱一首儿歌,其他组员进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拓展活动,如创编新儿歌、讨论儿歌中的角色等。

六、板书设计1. 《快乐儿歌》2. 内容:三首儿歌的歌词、节奏、动作要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本节课学习的三首儿歌。

(2)家长协助孩子创编一首新儿歌,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略。

(2)例:创编一首以动物为主题的儿歌,如《小猫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在下一节课中,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创编的儿歌。

(2)开展一次儿歌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儿歌的文化内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儿歌教案_幼儿大班儿歌教

【--生子祝福语】
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全国各地都有。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大班儿歌的教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幼儿大班儿歌教案一【设计意图】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多,家里比较娇惯,孩子面对困境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都很差,有的时候长篇大论的说教也许不起作用,生动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谣小孩子却很乐于接受,本次活动《小熊过桥》内容比较生动有趣,念起来又很有节奏,朗朗上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并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困境中的同伴,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学习有节奏的念童谣,感受童谣的节律美。

2、通过学念童谣,感受小熊在过桥过程情感变化过程,教育幼儿生活中要有乐于助人和勇敢独立的性格。

【活动准备】
幼儿有走独木桥的经历。

PPT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集合啦!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播放《去郊游》来到小桥边)看,这是什么?师带领幼儿过桥,坐下。

师引导理解:走这么窄的小桥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小熊的外婆生病了,小熊要去看她,在去的路上要走过一座竹子做成的小桥,我们去看看过桥时小熊会遇到什么事呢?
2、出示PPT,初步了解童谣内容。

(1)小竹桥,摇摇摇,你们说小熊走到桥上怎么样了?他心里有什么感觉?
(2)当小熊准备过桥时头上的乌鸦在干什么?桥下的流水怎么样了?小熊在听到乌鸦和流水的嘲笑后心里感觉怎么样了?他说了什么?
(3)小熊在喊妈妈的时候谁听见了?他又是怎么说的?谁来学一学。

(4)那小熊过桥了吗?小熊过桥后是怎么做的?鲤鱼乐的怎么样?
3、请幼儿跟教师一起完整观看PPT画面,学习朗诵童谣。

4、多种形式念童谣,感知童谣的韵律美。

师幼集体念童谣(师随机出示背景图)、幼儿拍手念童谣。

男女生轮流念童谣。

5、小熊原来心里很害怕不敢过桥,后来为什么能过桥?你们喜欢童谣里的谁?为什么?如果你看见别人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办?
小结:小熊在小鲤鱼的帮助下,终于勇敢地过了桥。

真棒!(竖起大拇指表扬小熊)6、你们觉得这首童谣好听吗?我想请几个小朋友把它表演出来。

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帮他们念童谣。

(幼儿戴上胸饰表演)。

7、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熊过桥的童谣,知道了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帮助他,同时自己也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再去走一走小桥吧!(播放音乐《小熊过桥》)附童谣:小熊过桥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

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

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

“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

”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大声叫:“小熊,小熊,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二三,走过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

【教学反思】
大班童谣活动《小熊过桥》的目标是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理解童谣,我在活动中运用了相应的幻灯片,帮助孩子进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整体感知———分段
学习———集体表演的教学方法。

第一段主要重点讲解小熊走到桥上时非常惊慌失措的样子和内心感受。

然后请幼儿来模仿小熊害怕的心情。

第二段时,我把重点放在受到乌鸦和流水嘲笑后,小熊手足无措,寻找妈妈的帮助的心情。

请孩子模仿妈妈快来的心情。

第三段时,主要讲述小熊受到帮助时的感激之情。

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要相信自己,不事事依赖别人。

在分段朗诵熟悉后,请幼儿完整朗诵,刚开始在遇到幼儿忘记儿歌内容时,我会提醒,引导他们,并且请幼儿上台来朗诵,鼓励幼儿大声朗诵儿歌,培养幼儿表演的兴趣,从而使幼儿的胆量得到锻炼。

在难点处,我让幼儿学儿歌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幼儿对儿歌的内容掌握的比较好。

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

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

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

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小熊在过桥时遇到的困难,在小熊的同伴中有嘲笑和帮助小熊的,幼儿通过角色表演体会诗歌中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幼儿对小熊过桥的表情以及形态表演的淋漓尽致。

在此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在段落的衔接上面我有点太过匆忙了,如幼儿对童谣的整体感知就不是很到位,以致于幼儿不能很好的衔接上。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注重对段落衔接上的过渡。

使幼儿能清楚地把儿歌背诵出来,尽管孩子们跟着老师的问题一步步地探索儿歌、学习儿歌。

活动结束后,幼儿也能把儿歌绘声绘色的朗诵出来。

但是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我急于让幼儿学会整首儿歌,所以在很多活动环节中让幼儿思考得太少,教师讲述得太多,对于幼儿的回答,我回应的也不是很好。

《纲要》指出,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我应该要转变角色,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吸取教训,把孩子作为主体,自己成为导体,让幼儿真正的做一个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是通过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不断突破。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吸取好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下更注意细节方面的处理,注意幼儿能力的培养,了解孩子们的需要,找出自身问题。

从而寻求更适宜有效的教学方法。

幼儿大班儿歌教案二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教幼儿初步掌握并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2、让幼儿发挥想象创编出正确的儿歌,丰富幼儿的词汇“快活、错——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二、活动准备:
1。

与儿歌内容相符的课件、(备用挂图)。

2。

动物图片、画纸若干、(与幼儿人数均等)胶水。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请幼儿看卡片做相应的动物动作。

2。

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出课题:儿歌《错了歌》。

“小朋友们,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儿歌《错了歌》,咱们一起来听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二〉基本部分:
1。

教师放课件,请幼儿完整的欣赏一遍儿歌的内容。

提问:
①儿歌里都有谁?
②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学词“快活”。

③听了儿歌小朋友有什么想法?学词“错”。

2。

学习儿歌:
①教师采用整体教法教幼儿朗诵儿歌。

②幼儿练习朗诵儿歌,教师指导纠正不足。

③幼儿完整的朗诵儿歌内容。

3。

游戏“找错”:
①引导幼儿把诗歌中的错误纠正过来。

说一说应该怎样才对?
②请幼儿动手将老师准备的动物图片粘贴到画纸上适当的位置。

4。

请幼儿根据改过来的图片内容创编新儿歌。

学词“对”。

5。

幼儿完整的朗诵原儿歌和新创编的儿歌。

〈三〉结束部分:
1。

教师小结学习效果,以表扬鼓励为主。

“小朋友们今天跟老师一起学了《错了歌》,创编了《对了歌》还学了词语“快活,错——对”,以后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认真仔细的观察事物,千万别闹出笑话了。


2。

结束活动请幼儿休息。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