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项目管理)西医学习中医(中医经典远程培训项目)

合集下载

【精品】2020年度 好医生 继续医学教育 中医学习课程题目及答案

【精品】2020年度 好医生 继续医学教育 中医学习课程题目及答案

2020年度好医生继续医学教育中医学习课程题目及答案累计学分15分,共计7门课程:【亚健康中医诊疗实用技术】3分【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能力的提升】3分【耳穴贴压治疗肛门病的术后疼痛】2分【遗传性耳聋的诊断及康复治疗】1分【脑卒中康复诊疗方案】2分【特殊人群中药的合理应用指导】2分【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2分【亚健康中医诊疗实用技术】3分第01节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经络理论中的应用考试1.高于()温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C:-273.15℃2.中医络脉系统包括.D:浮络3.正常督脉热结构相对温度差在.B:0.6-1.8℃4.正常人群神阙的相对温差<1.0℃,提示:A:体虚体质5.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的腧穴B:腰背部第02节红外热成像在亚健康诊疗中的应用考试1.下列哪项不是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有点的优点D:剧烈运动后即可检测2.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疲劳程度持续或反复发作多长时间:B:≥6个月3.下列哪项不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次要标准:A:慢性疲劳;4.下列哪种情况会出现热图热偏离:A:炎症5.下列哪种情况会出现热图凉偏离:D:浆膜腔积液第03节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的中医治疗与调养考试1.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的常见症状:D:以上均是2.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的西医病因病机:D:以上均是3.以下不是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的诊断标准的是:A:发病人群以25岁以下长期伏案脑力工作者为主4.痰瘀互阻型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的治疗原则是:A:活血化瘀,祛痰通络5.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的预防包括:D:以上均是第04节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理论篇)考试1.下列关于体质的概念论述正确的是:B:是在先后天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生理、心理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

2.以下哪种体质属于阴阳五态之人:C:少阴人3.以下哪种体质属于阴阳二十五人:A:土形人4.以下哪种体质属于王琦的九种体质:C:平和质5.以下论述错误的是:B:体质由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山东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方案

山东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方案

附件1山东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基地名单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济南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淄博市中医医院枣庄市中医医院广饶县中医院烟台市中医医院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潍坊市中医院济宁市中医院泰安市中医医院威海市中医院日照市中医医院莱芜市中医医院临沂市中医医院平邑县中医医院德州市中医院聊城市中医医院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菏泽市中医医院附件2全省中医医院“西医学习中医”普及班培训方案为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发展大会精神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根据山东省卫生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中医医院“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工作的通知》(鲁卫中综合发〔2010〕12号)要求,确定在全省公立中医医院开展“西医学习中医”(以下简称“西学中”)普及班培训工作,提高中医医院西医临床医师的中医药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彰显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一、培训目标㈠通过开展“西学中”培训,在全省中医医院中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地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㈡通过开展“西学中”培训,推动中医医院西医临床医生向中西医结合人员转化,努力实现中医药人员比例达到70%的目标。

二、培训对象全省公立中医医院中具有临床类执业医师资格、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临床医生。

三、培训计划与学习年限㈠培训计划全省培训2000人。

本着先申请先审批的原则,额满为止。

各培训基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申报。

㈡学习年限:业余学习2年。

四、学习形式及内容学习采取业余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分为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两个阶段。

㈠理论学习18个月,采取分段式集中授课和平时自学相结合进行,自学与集中辅导时间比例为3:1,集中辅导既可安排在周六、周日进行,也可以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辅导,具体采取何种方法由各地根据情况自行安排。

2024年中医培训项目计划书

2024年中医培训项目计划书

2024年中医培训项目计划书[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提升中医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以适应未来中医行业的发展需求。

项目将结合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确保学员在中医诊断、治疗、预防及康复等方面获得扎实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项目目标]△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中医专业技能的人才。

△推广中医的特色疗法和技术,提高中医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增强中医从业人员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临床应用能力。

△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中医在国际医疗体系中的影响力。

[培训对象]△中医师、针灸师、推拿师等中医从业人员。

△医学院校中医专业学生。

△对中医感兴趣,希望系统学习中医知识的其他医疗从业人员或社会人士。

[培训内容]△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础知识。

△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技能的培训。

△中药学:中药的性能、配伍、煎煮及应用。

△方剂学:经典方剂的学习与应用。

△针灸学:针灸的原理、取穴、操作及治疗。

△推拿学:推拿的手法、技巧及临床应用。

△中医内科学: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及护理。

△中医妇科学:女性疾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儿科学:儿童疾病的中医治疗。

[培训方式]△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等形式。

△临床实践:安排在中医医院或诊所,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指导。

△观摩学习:组织学员观摩中医特色疗法,如拔罐、刮痧等。

△交流研讨: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促进学员间的经验分享。

[培训时间]预计培训周期为12个月,其中理论教学6个月,临床实践6个月。

[培训地点]△理论教学:本项目将在具备良好教学条件的中医学院或相关教育机构进行。

△临床实践:安排在合作中医医院或诊所,确保实践环境的专业性。

[项目预算]△教学设备购置费。

△师资聘请费。

△教材资料费。

△临床实践场地费。

△学员食宿交通费用。

△行政管理费用。

[预期效果]通过本项目的培训,学员将能够:△熟练运用中医理论和临床技能。

西医学中医培训班招生简章

西医学中医培训班招生简章

西医学中医培训班招生简章摘要:一、引言二、培训班基本信息1.培训背景2.培训目标3.培训内容4.培训时间5.培训地点三、招生对象及条件1.招生对象2.报名条件四、师资力量1.导师团队介绍2.教学资源五、培训费用及报名方式1.培训费用2.报名流程3.报名材料六、结业证书及就业前景1.结业证书2.就业方向3.职业发展规划七、联系方式八、结尾正文: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满足广大医务人员和医学爱好者的需求,我们特推出西医学中医培训班,帮助学员深入了解中医学原理和实践技能,实现中西医学的相互融合。

二、培训班基本信息1.培训背景在我国,西医和中医各有其独特的优势。

为了充分发挥中西医学的优势,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诊疗能力,我们特举办西医学中医培训班。

2.培训目标通过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诊断、治疗和康复知识,使学员能够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处理临床问题,提高医疗质量。

3.培训内容培训班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内容。

4.培训时间培训班为期一年,分为两个学期。

每周上课两天,共计40周。

5.培训地点培训班设在交通便利、学术氛围浓厚的市中心校区。

三、招生对象及条件1.招生对象(1)在职医务人员;(2)医学相关专业在校师生;(3)医学爱好者。

2.报名条件(1)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2)年龄在18-45周岁之间;(3)身体健康,能正常参加培训。

四、师资力量1.导师团队介绍我们的导师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和临床经验的专家组成,他们对中医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2.教学资源培训班拥有完善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

五、培训费用及报名方式1.培训费用培训班费用为每人每年XXX元,包括教材费、讲义费、实践费等。

2.报名流程(1)填写报名表;(2)审核资料;(3)缴纳培训费;(4)发放教材和听课证。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培训项目简介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培训项目简介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培训项目简介尊敬的学员们:大家好!欢迎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培训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培养学员们在中医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实践技巧,以推动中医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一、项目概述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的传统知识有时会被忽视或遗忘。

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药的应用,本项目应运而生。

本项目旨在通过系统的讲解和实践操作,培养学员们的中医药认知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使其能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药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同时,本项目还将探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和推广策略,以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和影响力扩大。

二、项目内容1.中医药基础理论学习:学员将学习中医学的经典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理论等。

通过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学员能够理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思想,为后续的应用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中医药实践技术培训:通过实践操作,学员将学习中医药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

包括脉诊、望诊、闻诊、问诊等临床操作技巧,以及针灸、推拿、中药煎煮等治疗方法的实际应用。

学员们将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操作技巧。

3.中医药研究前沿讲座:本项目还将邀请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员们介绍中医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沿知识。

学员们将了解到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并且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交流,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深度。

三、项目特色1.专业师资力量:本项目由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组成,团队成员包括国内著名的中医药专家、教授和临床医生。

他们将为学员们提供系统、全面和深入的培训。

2.实践操作环节:为了加深学员们对中医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本项目设置了丰富的实践操作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学员们可以加深对中医药的认知,并且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3.平台互动学习:本项目将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学员们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讨论区等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学员进行互动。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培训项目简介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培训项目简介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培训项目简介项目背景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医学价值,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医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领域,成为当前国民健康保健和医疗服务发展中的热点和重点。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社会公众的中医药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需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培训项目。

项目目的本项目的目的是针对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企事业单位、药店及广大公众等各类群体,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培训,推广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医疗服务,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水平,增进人们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知能力,提高服务对象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项目内容培训课程本项目将根据不同的对象和需求,设计不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培训课程,包括基础理论、中医药服务与技术、健康养生以及现代化中医药综合应用等多个方向,如以下所示:1.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2.中医药养生与保健3.中医推拿、拔罐、耳穴、刮痧等技术应用4.中医药代谢指标检测及评估方法5.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集成应用6.中药常见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7.中医药典型病症的诊治技巧培训方法本项目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种形式,培训课程内容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讲座、现场观摩、模拟操作等多种模式。

同时,为便于学员学习和使用,讲授内容材料充分量身订制、灵活选择和搭配,培训课程授课时间、地点和形式均可定制化处理,并且可以根据学员需求随时调整。

项目效果本项目的预期目标是:通过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培训项目,结合当今社会医疗及养生市场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普及度,增强中医药在社会公众健康服务领域的知晓度和认可度。

培训完毕的学员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医药的理论和应用,并掌握相应技能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永年县中医院“西学中”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实施方案

永年县中医院“西学中”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实施方案

一、背景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永年县中医院医务人员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服务,特开展“西学中”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

二、目标1.提高医务人员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2.增强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意识,推广中医药文化;3.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三、培训内容及方式1.培训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养生理论、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病理学等;(2)中医经典及名医经验学习: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和名医经验的学习;(3)中药学知识:包括常用中药的功效、剂型、使用方法等;(4)中医诊疗技术:包括中医四诊法、针灸疗法等中医诊疗技术的学习。

2.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讲座、专题讲解等形式进行知识传授;(2)实践培训:组织参观名医门诊、中药制剂厂等,加深学员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培训安排1.培训时间:为期1个月,每周培训3天(每周二、四、六);2.培训地点:永年县中医院培训教室;3.培训方式: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4.培训班规模:招收医务人员30人;5.培训费用:由中医院承担,包括培训材料、参观费用等;6.培训教师:由中医院内部熟悉中医基础知识的医生担任讲师;7.培训评估:培训结束后进行学员满意度评估和考核。

五、预期成效1.提高医务人员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培养一批懂中医理论、善于运用中医技术的合格医务人员;2.加强医务人员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推广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的地位和影响力;3.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中医医疗体验。

六、预算及资源需求2.培训场地和设备:中医院内部提供培训教室,确保培训设备齐全;3.培训人员:中医院内部医生担任讲师,由中医院安排。

中医培训计划及方案

中医培训计划及方案

中医培训计划及方案一、培训目标中医是我国特有的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为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升中医医生的专业水平,加强中医医院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治疗水平,制定中医培训计划及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本培训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培训和实际操作,提升中医医生的临床能力和科研水平,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训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经典、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础理论知识。

2. 中医诊断:包括望闻问切、脉诊、舌诊、辨证施治等临床诊断技术。

3. 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学、药理学、药物制剂及药物应用等课程。

4. 中医针灸:包括基本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灸治疗技术等内容。

5. 中医按摩:包括推拿、拔罐、刮痧、火罐等中医按摩疗法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6. 科研能力:包括中医临床研究方法、科学论文写作、临床实验设计等内容。

7. 临床实践:参与中医医院的临床实习,通过实际操作提升临床技能。

8. 市场营销:针对中医药市场需求,培训中医医生的市场营销能力,促进中医药服务的更广泛传播。

三、培训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专业教师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帮助学员深入理解中医药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安排学员到中医医院或中医诊所进行临床实习,边学习边实践,加强临床能力。

3. 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中医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拓宽学员的学术视野,提升科研水平。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和信息化教学手段,提供更直观、生动的教学资料,提升培训效果。

5. 网络教学:通过网络课程教授中医知识,提供在线答疑和交流平台,方便学员学习。

四、培训内容安排1. 培训周期:本次培训计划为期一年,分为两个学期进行。

2. 学时安排:每周安排3天的理论课学习,2天的实践操作,每次学习时间为8小时。

3. 实习时间:每个学期安排2个月的临床实习时间,提升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

4. 考核评估:每学期末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个学期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管理)西医学习中医(中医经典远程培训项目)1、下列病种中,哪种属伏气温病()A、风温B、春温C、暑温D、湿温E、秋燥2、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见于:A、秽浊之气上泛,胃气衰败B、气血虚亏,气随血脱C、温病兼痰湿内阻D、湿阻气分,浊邪上泛E、湿温病湿邪从阴化寒变为寒湿证3、气分热邪炽盛,津液受伤的舌象是:A、舌质绛而不鲜B、舌尖红赤起刺C、舌红赤而苔黄燥D、舌苔薄黑焦燥E、舌光红柔嫩4、小儿暑痫的治疗宜选用()A、清营汤B、清宫汤C、二甲复脉汤5、温病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治宜:A、宣气化湿B、分消走泄C、辛寒清气D、开达膜原E、通腑泄热6、舌绛不鲜,干枯而痿的舌象可见于:A、火邪劫营,营阴受损B、邪热久留,肾阴欲竭C、热入心包D、胃阴衰亡E、邪热入营,营阴受伤7、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有力,为()A、手阳明病变B、足太阴病变C、手太阴病变D、手厥阴病变E、足阳明病变8、舌苔薄白欠润,边尖略红,见于:A、温邪未解,肺津已伤B、温热病邪初袭,客于肺卫C、湿热病邪初犯,郁遏卫气分D、脾湿未化,胃津已伤E、邪热初入气分,热邪未盛,津伤不重9、太阳中风、伤寒的鉴别要点是( )A、有无"或未发热"B、恶寒与否C、汗出与否D、恶风与否10、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A、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C、时发热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11、具有与太阳蓄血抵当汤证表现相似,出现发狂症状的是下述。

A、阳明蓄血的抵当汤证B、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C、桂枝加桂汤证D、桂枝甘草龙牡汤证E、苓桂甘枣汤证12、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治用A、苓桂甘枣汤。

B、茯苓甘草汤。

C、苓桂术甘汤。

D、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E、五苓散。

13、在通下逐邪法的运用上,提法错误的是:A、本法适用于有形实邪内结的实热证候B、津枯肠燥便秘者忌用苦寒攻下C、病邪传里,但未内结成实者忌用D、正气虚弱者慎用E、燥结和瘀血蓄于下焦者忌用14、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

治宜:A、新加香薷饮B、藿朴夏苓汤C、王氏连朴饮D、黄芩汤E、蒿芩清胆汤15、“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A、湿重于热B、湿热并重C、热重于湿16、桂枝汤用治发热自汗出时,其服药时间应选在。

A、发热汗出前B、发热汗出后C、一直服用D、发热汗出时E、发热汗出间隔时间17、在青蒿鳖甲汤中,青蒿的作用是()A、芳香化浊B、芳香透络C、苦寒清热18、寒格是( )A、脾胃虚寒而吐B、寒水内停而吐C、上热与下寒相格拒而吐D、肝寒气逆而吐19、下述汤方均具清上温下之功,能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是( ) 。

A、黄连汤B、栀子干姜汤C、麻黄升麻汤D、干姜芩连人参汤E、乌梅丸20、小结胸证的病机是()A、水热互结于胸胁B、痰水互结于胁下C、痰热互结于心下D、痰热互结于少腹21、三石汤的主治证是()A、湿热并重弥漫三焦B、热重于湿弥漫三焦C、湿热并重困阻中焦、下焦22、舌尖红赤起刺,见于:A、气分热邪炽盛,津液受伤B、邪热入营,营阴受伤C、邪热乍退而肺胃津液未复D、心营之热初起或心火上炎E、心营热毒炽盛23、“五疫之至,皆相染易”语出()A、《内经》B、《难经》C、《伤寒论》D、《千金方》E、《温疫论》24、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

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

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

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

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25、阳明蓄水证不常见的症状表现是A、呕逆。

B、下利。

C、手足厥冷。

D、心下悸。

E、小便通利。

26、寒格证中呕吐的特征是A、朝食暮吐B、食入即吐C、心中温温欲吐D、欲吐不吐。

E、饮水则吐。

27、温病证见发热,微恶寒,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苔薄白,舌边尖红,治宜:A、清肺润燥B、滋阴解表C、疏表润燥D、疏风散热E、清热利咽28、连梅汤与黄连阿胶汤的区别在于,连梅汤的功用()A、偏重于滋肾水B、偏重于泻心火C、泻心火与滋肾水并重29、舌质紫绛苔白厚如积粉见于:A、温疫病湿热秽浊郁闭膜原B、温病兼有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C、湿遏热伏的征象D、湿阻气分,浊邪上泛E、浊之气上泛,胃气衰败,30、湿热病的治疗禁忌是()A、忌温补B、忌苦寒C、忌辛温31、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煎服法是()A、以甘澜汤二升煎二药一升、去滓,分温再服B、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C、水煎二药,去滓,分温再服D、以清浆水二升煎二药须臾,去渣,分温再服32、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疲,脉虚,为()A、中焦足太阴(脾)病变B、下焦足少阴(肾)病变C、下焦足厥阴(肝)病变D、上焦手厥阴(心包)病变E、上焦手太阴(肺)病变33、肯定属湿热类温病的病种是()A、风温B、春温C、冬温D、湿温E、秋燥34、大头温、虾蟆温的归类属于()A、温毒B、温疫C、风温35、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下列哪项解释最确切()A、胃家燥邪亢盛B、胃肠燥热亢盛C、胃肠邪气盛实D、肠中燥结成实36、仲景做出少阴病"自利"属虚寒诊断的要点是( ) 。

A、下利物性状B、口不渴C、发热D、小便颜色E、恶寒37、大柴胡汤证的病机是( )A、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B、邪热内陷,与痰饮相结于心下C、水热互结于胸胁心下D、以上都不是38、不属于通下逐邪法的是:A、通瘀破结B、通腑泄热C、导滞通便D、增液通下E、滋阴润肠39、"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应A、先解其表,用桂枝汤。

B、表里同治,用桂枝人参汤。

C、先温其里,用四逆汤。

D、先温其里,用理中汤。

E、先温其里,用小建中汤。

40、温病证见身体灼热,昏愦不语,舌蹇,肢厥。

其病变阶段是()A、卫分兼气分B、气分兼营分C、营分D、血分E、气分兼血分41、阳明蓄血证不可见及的症状是A、大便硬。

B、色黑。

C、解出容易。

D、健忘。

E、如狂或发狂。

42、太阳病,误下后,见有胸满、恶寒、脉微,治宜:A、麻黄附子甘草汤B、桂枝加附子汤C、桂枝附子汤D、附子汤E、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43、祛湿清热法没有下列哪项明显作用:A、通利水道B、宣畅气机C、运脾和胃D、清心开窍44、“一人受之谓之温,一方受之谓之疫”语出()A、叶天士B、吴鞠通C、周扬俊D、陆九芝E、王孟英45、椒梅汤中酸、辛、苦味并用,分析其作用,正确的说法是()A、蛔虫得酸则伏B、蛔虫得辛则伏C、蛔虫得苦则伏46、“阳明温病”中,白虎汤证与大承气汤证脉象的区别是()A、浮与沉B、数与不数C、有力与无力47、温病壮热,周身骨节痛如被杖,渴喜冷饮,口秽喷人,烦躁不安,斑疹密布,衄血,舌紫绛,苔焦黑,治宜:A、活血通络B、凉血散血C、凉血解毒E、气血两清48、大柴胡汤具有以下除哪项外的证候()A、胸胁硬满疼痛B、往来寒热C、大便秘结D、但头微汗出49、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A、风温B、春温C、秋燥D、烂喉痧E、温疫50、温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咽干唇燥,头痛,苔薄白,舌边尖红等。

治宜:A、桑菊饮B、麻杏石甘汤C、杏苏散D、桑杏汤E、清燥救肺汤•第1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2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3题:您的选项是:C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4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5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6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7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8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9题:您的选项是:C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10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11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错误得分:0.0 •第12题:您的选项是:D 结果:错误得分:0.0 •第13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错误得分:0.0 •第14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15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16题:您的选项是:D 结果:错误得分:0.0 •第17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18题:您的选项是:C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19题:您的选项是:E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20题:您的选项是:C 结果:正确得分:2.0•第22题:您的选项是:D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23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24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25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错误得分:0.0 •第26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27题:您的选项是:D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28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29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30题:您的选项是:C 结果:错误得分:0.0 •第31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32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33题:您的选项是:D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34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35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36题:您的选项是:D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37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38题:您的选项是:E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39题:您的选项是:C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40题:您的选项是:C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41题:您的选项是:E 结果:正确得分:2.0 •第42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错误得分:0.0•第44题:您的选项是:E 结果:正确得分:2.0•第45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第46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正确得分:2.0•第47题:您的选项是:E 结果:正确得分:2.0•第48题:您的选项是:D 结果:正确得分:2.0•第49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2.0•第50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错误得分:0.0 、下列不属于栀子豉汤治疗是A、虚烦不眠。

B、心中懊憹。

C、胸中窒D、心烦腹满。

E、心中结痛。

2、“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的证候属于()A、湿重于热B、湿热并重C、热重于湿3、阳明蓄血证不可见及的症状是A、大便硬。

B、色黑。

C、解出容易。

D、健忘。

E、如狂或发狂。

4、用通下法治疗湿热病阳明里结之证时,停止用药的指征是()A、大便溏B、大便硬C、大便粘滞不爽5、寒格证中呕吐的特征是A、朝食暮吐B、食入即吐C、心中温温欲吐D、欲吐不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