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京》优秀教学教案

《北京》优秀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北京》优秀教学教案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五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分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描述的北京历史、文化和地理现象。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京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色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学会关爱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北京》。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北京历史、文化和地理现象。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北京的发展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北京》及相关资料。

(2)北京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北京》。

(2)收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如图片、地图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北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北京相关资料。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北京》,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朗读指导。

3. 讨论交流(1)分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描述的北京历史、文化和地理现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补充并进行情感教育。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朗读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掌握情况。

《北京》教学设计精选3篇

《北京》教学设计精选3篇

《北京》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读六个字。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知道课文说明了什么;了解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产生主动与家人、朋友沟通的兴趣和行动。

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写制定的表格。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表格,并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沟通齐读这个词语1.谁能用沟通造一个句子?你认为什么叫做“沟通”?(使双方相互连通。

)2.今天我们就不拘形式的谈谈怎样进行沟通。

板书:漫谈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

2.利用认读字表和字典,扫清文字障碍,把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要向我们说明了什么?(自然界的动物,能用不同的方式与同类沟通,而人类是最擅长于沟通的动物。

)导:自然界的动物是用怎样的方式与同类进行沟通的呢?人类又是怎样相互沟通的呢?三、细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提示:1.按表格内容,边读课文边想一想、画一画,最后再填写表格。

2.独立填写完表格后,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修改完善自己的表格内容,切记:所写内容要简练、明白。

动物名称沟通方式和内容说明方法四、集体交流。

动物名称沟通方式和内容说明方法游鱼摇动尾巴、吐泡泡→表达感情具体事例发光鱼用发光的身体→吓唬猎者、打招呼具体事例海豚尖叫或小声叫→聊天具体事例鲸鱼唱歌→表示友好具体事例小狗撒尿→占据地盘具体事例狮子吼叫→吓走其他动物具体事例猴子露下排牙齿→表示高兴露出所有牙齿→表示生气皱起眉头→表示困惑具体事例蜜蜂跳8字形舞步→告诉其他蜜蜂上哪儿采蜜具体事例人类唱歌、写文章、绘画、跳舞、说话、笑、跺脚、眨眼睛、点头、挥手、广播、计算机互联网、广告、路标……具体事例比较注意:在交流人类的沟通方法时,启发学生说说,看到人类有这么多方便、快捷的沟通方法,你此时最想干什么?激发学生与家人、与同学沟通的兴趣。

实用的北京教案模板8篇

实用的北京教案模板8篇

北京教案实用的北京教案模板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教案篇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北京夜景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北京白天的风光很美,可是你们知道吗,北京的夜景更迷人。

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北京的夜景呀?2、复习字词:听说咱们要去北京看夜景,有几个词语朋友也闻讯赶来,要与咱们结伴而行呢,大家欢迎吗?那就让我们跟它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词语认读)二、整体感知课文。

1、真不错,我们的同学个个精神饱满,那我们就出发吧。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迷人的夜景吧!你们看……..(边听课文朗读边欣赏北京夜景。

)2、看了片子,你觉得北京的夜景怎么样?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是我们小朋友的感受,那么我们的作者把夜幕下的北京想象成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灯的海洋,光的世界)2、是啊,每当夜幕降临,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让我们再次走进北京,感受这“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学生观看相关夜景图片)3、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过渡语:我们走进了夜晚的北京城,先去哪儿看一看呢?老师有个建议,我们就先去北京的市中心看看吧!(播放第二段课件)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告诉我们北京的哪些地方亮起来了?用笔把这些地方圈出来。

《北京》教学设计精品3篇

《北京》教学设计精品3篇

《北京》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

会写本课9个生字。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教学时,以多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

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学生状况:学生的识字水平较高,能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的意思。

自学能力较差。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

你们想读吗?(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

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习。

把预习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

指导“规矩”的写法。

(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课文《北京》教案设计(精选10篇)

课文《北京》教案设计(精选10篇)

课文《北京》教案设计课文《北京》教案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文《北京》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文《北京》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机能正确读写本自然段13个生字,理解“雄伟、耸立、精美、永垂不朽”的词语的意思。

2、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过程及其周围的建筑,利用计算机仿写一段话。

(有顺序,有重点)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要点:自学课文——检查——拓展练习.写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学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用电脑来学习一篇课文《北京》,这节课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

请大家点按北京进入课文。

(出示第二小节课文)北京城的中央(yāng)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

广场的.北面是雄(xióng)伟的天安门城楼。

城楼前有一条金水河,河上有5座汉白玉石桥。

金水桥的东、西两侧耸(sǒng)立着一对雕刻精美的汉白玉华表。

城楼、小河、石桥、华表组成了一幅美丽、庄严的图画。

广场的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táng)。

西面是人民大会堂。

东面是中国历史(shǐ)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广场中央矗(ch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bēi),碑身上刻着毛泽(zé)东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chuí)不朽(xiǔ)!请大家看电脑中的文章,点按左上角的喇叭,先听课文朗读。

下面老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请同学们读通、读懂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请电脑帮助你学习,可以点按生字学习、录像及相关资料。

二、检查。

刚才大家学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指一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是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写了广场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中央)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一段话,理一理顺序。

《北京》教学教案

《北京》教学教案

《北京》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基本概况。

(2)学习北京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现代发展等特色内容。

(3)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北京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

(3)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增强学生对北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3)提高学生对北京发展的关注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北京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口民族等。

2. 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天安门、颐和园、长城等。

3. 北京的民俗风情:京剧、胡同、四合院等。

4. 北京的现代发展:CBD、798艺术区、北京奥运会等。

5. 北京的文化底蕴: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京的基本概况、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现代发展和文化底蕴。

2. 教学难点: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发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地考察等。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教材、实地考察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北京的基本概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北京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现代发展和文化底蕴。

4.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现代发展,思考如何为北京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0. 课程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课文《北京》的优秀教案

课文《北京》的优秀教案

课文《北京》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北京》。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北京的喜爱之情。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来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难点感受作者对北京的喜爱之情,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北京的印象。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做好笔记。

4.感受作者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北京的喜爱之情。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5.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6.写作训练教师出示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分享写作成果,教师点评。

7.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师布置作业,提醒学生复习。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仿写课文《北京》,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

3.阅读课文《北京》,体会作者的情感,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情感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北京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3.课后作业设计合理,能够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北京》小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北京》小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北京》小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北京》小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感受北京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向往北京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字词,研读课文,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二段写天安门城楼前与整体介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北京1、请小朋友听一首歌,并猜猜歌名。

(课件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2、摸清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北京吗?生:去过。

师:请你说说你在北京看到了哪些景物?生:师:我们班里没去过北京的小朋友请举手?生:师:你们在哪儿见过北京?生:师:今天,老师将与小朋友一道去游一游北京。

3、揭题,读题。

师:如果请你用一个字来说说对北京的印象,你会用哪个字?二、三、读北京1、自由地读课文。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可读给自己听,也可同桌互读。

2、把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小朋友听。

3、听后评议。

师: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你能比他读得更好?请你来读一读(教师相应地给予朗读指导)4、动态生成:第一自然段:(1)解释首都;(2)你能说说其它国家的首都吗?(3)句子意思不变,你能换个说法吗?第二自然段:(1)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北京城的什么地方?(2)理清文本的写作顺序:填空:(课件出示)广场的(),是()。

(3)认真读课文,独立填写天安门广场示意图。

(4)交流(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第三自然段: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5、你还知道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扩展知识)第五自然段:1、了解北京的著名景观2、结尾课件,让学生了解这些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优秀教学设计
过程:
课前准备(游戏):有意识的用游戏的方式同学生一起复习有
关方位词语,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我听说中余小学三(1)的小朋
友特别聪明,反应很快,对吗?那好,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板书:东南西北
这些表示方位的词语叫做“方位词”(板书)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北京看老师写字,一起读一读。

看到这个词,你想说什么?
2、问:小朋友,你们去过北京吗?你从哪里看到过北京?
3、谁说说北京怎么样?(课题后划)
二、学习第一段
1、学习“首都”。

跟老师念“du”,还有一个读音是“dou”。

首都就是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

我国的 * 和 * 就设在北京。

比如:美国首都“华盛顿”,英国首都“伦敦”……
2、齐说: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你能换个说法吗?
3、换句式说话:我国的首都在。

过渡:北京是一个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
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她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

今天,老师也想带小朋友上北京去玩一玩,大家喜欢吗?现在我们是什么身份?(我们是中余小学三(1)班赴北京旅行团,谁愿意当团长?要选一
个助人为乐,勤劳好学的当团长)小游客们,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上北京呢?(出示飞机图)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放录音,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那好,我们现在就登上中国北方航空公司的客机,开始愉快的旅途吧!旅客们,请系好安全带,坐稳,飞机现在起飞。

坐在宽敞明亮的机舱里,我们将听到“空中导游”为大家介绍“北京”。

(放录音、看投影,师指点。

)让我们一起听听、看看北京是怎样的一个城市?(指名回答)
(二)自学课文
听了导游的介绍,我们已经对北京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

大家想不想对北京有更多的了解?
1、让我们把书翻到116页,自己轻声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看谁读得最认真、最充分)
2、检查朗读。

(1)出示投影生词,正音。

(2)指名分段读,评议。

3、旅客们,飞机马上就要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快到了,我们喜欢先上哪儿去玩呀?
四、细读课文,学习第二段,理清方位顺序
(一)了解广场的位置。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2、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板书:方位
按方位顺序写的段落,我们该怎么学呢?板书:找景物
再次自由读该段,一边读,一边用“”标出方位词,用“——”标出景物。

找到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个方位有什么景物。

1、你知道 * 广场在北京城的什么位置呢?请小朋友读一读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2、把投影屏幕看作整个北京城,那么这个 * 广场在什么位置呢?请一名小朋友上来摆一摆。

3、指名读,用“ * 广场在”训练说话。

4、指导朗读因为 * 广场占地700多亩,是我们学校面积的?倍,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

书上说“闻名中外”,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广场在我们中国,我们应该感到自豪,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二)了解广场上的主要建筑。

1、在广场四周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北面的 * 城楼了。

(投影出示)
* 是古时候皇帝颁布诏书(皇帝的命令)的地方,也是皇帝出征打仗等办大事的时候才能出入的皇门。

* 十月一日, * 主席在 * 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宣告新中国的成立。

从此, * 成了首都北京的象征。

他是那样的庄严,那样的雄伟,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

2、城楼前还有什么景物呢?(自由读书中的句子)(投影出示:你发现了什么)
这几句话也是按方位顺序写的。

(请同学上台,用红笔标出方位词、景物)(有机结合句子,出示金水桥、华表图片) * 城楼前真美,你能把这几句话读好吗?(自由试读、指名读)
3、广场的其他几个方位又有哪些景物呢?(出示方位图投影片)
4、出示最后一句话。

(1)自由读。

看投影介绍:人民 * 是 * 9月30日开始建造的,到1958年4月完工,总高37.94米,由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雄伟壮观。

课文中用了一个词“矗立”什么意思?
3、为什么人民 * 矗立在广场的中央?有什么深刻含义?(再读这个句子,同桌讨论)
是呀,革命烈士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我们能早日过上幸福生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

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永不磨灭,也就是说——“永垂不朽”。

(教学“垂”“朽”的意思)英雄们的高大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无比崇敬之情,读一读这句话。

(三)当导游介绍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按照方位顺序游览了 * 广场,知道了广场北面……(齐说)我们从北京回到中余后,你们愿意当一回导游,把广场介绍给没去过北京大同学吗?不过,当导游不是件容易的事,需
要把四周的景物都记在脑子里,还能清楚、响亮的说出来,你们能做到吗?
先四人小组练一练,轮流一个当导游,其他三人当游客,把广场四周景物按方位顺序介绍清楚,把介绍的最清楚的聘为正式导游,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

(投影)练说: * 广场的北面是,南面是,西面是,东面是,中央是。

谁还想上来介绍,你们回家后把今天游玩过的地方有顺序的介绍给爸妈,也让他们过把瘾,怎么样?
小朋友,今天,我们既是优秀的学生,文明的游客,又是出色的导游,你们真棒,老师祝贺你们。

三个作业,任选一个:
1、用最好的办法记一记课后生字表中的前八个生字。

2、给 * 广场画个简单的方位图。

3、老师带来了一些建筑物的详细资料,可以互相传阅。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