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的步骤学习

合集下载

工笔画绘制的四个基本步骤

工笔画绘制的四个基本步骤

工笔画绘制的四个基本步骤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它以细致精美的笔触和准确细致的描绘技巧而著称。

下面将介绍工笔画绘制的四个基本步骤。

一、素描稿
素描稿是工笔画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步骤。

素描稿要求准确、简洁、明快,能够表现出人物或物品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关系。

一般来说,在素描稿中不需要涂色,只要用简单的线条和轮廓勾勒出形体的轮廓和关键部位即可。

二、下色稿
下色稿是工笔画的第二步,也是工笔画的重要环节。

它要求细致、准确、清晰,能够表现出各个部位的阴影和明暗关系。

在下色稿中,要注意掌握色彩的深浅和过渡,以及色彩的搭配和协调。

同时,还要注意色彩的鲜明度和透明度,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三、点染稿
点染稿是工笔画的第三步,也是工笔画的特色之一。

点染是一种特殊的绘画技法,它通过点、勾、画等手法,将色彩粒子点染在画布上,形成了一种细致、准确、逼真的效果。

在点染稿中,要注意掌握点染的大小和密度,以及点染的方向和位置,使画面更加细腻、精致。

四、提白稿
提白稿是工笔画的最后一步,也是工笔画的收尾环节。

提白是一种特殊的修饰技法,它通过提亮、擦白等手法,使画面更加清晰、明亮。

在提白稿中,要注意提白的部位和范围,以及提白的强度和效果,使画面更加完美、精美。

工笔画绘制的四个基本步骤分别是素描稿、下色稿、点染稿和提白稿。

这四个步骤相互衔接、相互依托,使画面更加生动、细腻、精致。

在绘制工笔画时,要注意掌握每个步骤的要点和技巧,以及整体画面的协调和平衡,才能够创作出优美、精美的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基本步骤

工笔画基本步骤

⼯笔画基本步骤中国画源远流长,在众多的绘画种类中,⼯笔画作为⼀种细腻、⼯整、时⽽艳丽多彩、时⽽幽兰⼊境的绘画形式受到众多绘画者的追捧和喜爱。

有些⼈认为,画画就是随⼼所欲,你想怎么样画就怎么样画,你想在哪⾥画就在哪⾥画。

其实不然,每⼀种绘画都有⾃⼰的所需的材料和技法,⼯笔画也不例外,现在就给⼤家介绍⼯笔花卉的⼀些简单的知识,⼤家共勉。

⼀、⼯具介绍每⼀种绘画都有⾃⼰独特的绘画⼯具,作为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绘画所需的材料与西⽅的绘画是截然不同的。

熟宣、绢、墨、砚、染⾊⽤的⽺毫笔、勾线⽤的狼毫笔、⽔盂、颜料、调⾊盘等,⽆不彰显出中国画的与众不同。

⼆、绘画步骤绘画步骤的先后对画作的最后效果有很⼤的影响,⼀幅优秀的作品,⽆不透露出作者的⼼⾎。

现以《出⽔芙蓉》为例,简单介绍⼀下⼯笔花卉的作画步骤。

1、勾线——先⽤铅笔在⽩纸上起稿,勾勒造型后,拷贝⾄熟宣或绢上,选择勾线笔勾线。

根据画⾯需要,描绘花卉的线条淡些,叶、茎深些,使线稿有浓淡变化。

2、渲染——⼯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技巧。

可以⽤两⽀⽑笔,分多次进⾏,⼀⽀笔蘸墨或⾊,另⼀⽀笔蘸⽔,将墨⾊拖染开去,形成墨⾊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

宋⼈花鸟画都经过层层渲染,⾊彩透明、厚重,质感和⽴体感强。

3、罩⾊——根据画⾯平涂⼀层淡⾊,使画⾯统⼀丰富,可以多次进⾏,要求⽤⾊透明,露出底⾊。

细分为统染、罩染、提染等。

4、统染——在绘制⼯笔的过程中,根据画⾯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叶⼦、⼏⽚花瓣统⼀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彩关系,称为统染。

5、罩染——在已经着⾊的画⾯上重新罩上⼀层⾊彩并局部渲染。

6、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地渲染底⾊,⽤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7、刻画——勾勒花瓣的花丝,堆出花蕊的厚度,点染花茎的⼩刺。

细致描绘,丰富画⾯细节。

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反映了中国⼈与审美客体的联通关系,抓住⾃然⽣物与⼈的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加以强化的表现,所谓缘⽆寄情、托物⾔志。

表现在绘画的技法中,则是中国花鸟画既以“写⽣”为基础,⼜不拘泥于单纯视觉的形似,甚⾄追求“不似之似”和“似与不似之间”。

工笔画技法19张

工笔画技法19张

4、分染:工笔画绘制中 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 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清水, 色笔在纸上着色以后,再 用水笔将色彩洗染开去, 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 效果。为了和统染有所区 别,我们通常将小面积、 局部的、较为细致刻划的 渲染称为分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部分 进行了分染,这一步已经 留出左右的水线,每片竹 叶的色彩都互相不混淆, 画面慢慢的就细致起来了。
“六法”五经营位置
12/21/2015

国画构图,在古代称为“经营位置”、“章法”、 “布局”等。国画构图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运用 对立统一规律,体现画面物象间宾与主、远与近、 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 白、大与小等关系。只有将对立寓于统一之中,才 能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备注2:中国画多注重水墨的效果,用色一般比较少,有“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要求。用色方 法有以水墨为主,不着色或少着色的水墨法;有称为轻着色,多以花青、 藤黄、赭石为主的浅绛 色,前二种方法多用于写意画,再就是称为大着色的重彩法,多用在工笔画上。多以石青、石绿、 朱砂、金银等矿物色,一般要多次涂染,厚重而又鲜艳。
什么是花鸟画?
12/21/2015

在中国画中,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 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 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中国花鸟画的萌芽
12/21/2015
鹤鸟衔鱼图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12/21/2015
12/21/2015
12/21/2015
12/21/2015
12/21/2015
(宣纸)
(绢)
工具材料
四、砚 砚是用于研墨的器具,品种很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其形 式有方、圆、长方及随意型砚石。砚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有观赏和收 藏价值。年代久远的古砚的价值尤为可观。我国有四大名砚,即端砚、歙 砚、洮砚和澄泥砚,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名列前茅。

工笔画鸳鸯的绘画入门步骤教程

工笔画鸳鸯的绘画入门步骤教程

鸳鸯为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之所以被看成爱情的象征,因为人们见到的鸳鸯都是出双入对的。

作为经常出现在古代汉族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鸟类。

人们常用鸳鸯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一起学习工笔画鸳鸯的绘画步骤教程吧。

工笔画鸳鸯的绘画步骤
工笔画鸳鸯绘画步骤一
第一步:用较深的墨勾鸟的嘴、眼、脚、初级飞羽,其余均用淡墨勾出。

工笔画鸳鸯绘画步骤二
第二步:用酞青蓝和中墨分别分染鸟的头部,赭石加墨分染鸟的背部羽毛,淡紫色分染雌鸳鸯的胸部,用较深的墨分染硬羽、尾羽,淡墨画出雌鸳鸯的腹部羽毛的斑纹。

工笔画鸳鸯绘画步骤三
第三步:分别用朱磦加藤黄和墨青加藤黄罩染雌雄鸳鸯的颈羽,用藤黄罩染银杏羽,赭石加墨罩染背部和腹部羽毛,淡黄和淡曙红分染嘴、脚。

工笔画鸳鸯绘画步骤四
第四步:用不同略深的颜色进一步加深鸳鸯的头、颈羽、背、翅、尾和眼睛的层次。

用淡花青分染水纹。

曙红分染花瓣。

汁绿积染浮萍。

最后用淡绿色罩染水面。

工笔画鸳鸯绘画步骤五
第五步:用朱磦分染银杏羽并丝线,曙红分染雌鸳鸯的颈羽,用白色分染胸、腹的羽毛及羽轴,用各种颜色在相应的部位丝毛。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工笔画画的步骤和技巧

工笔画画的步骤和技巧

工笔画画的步骤和技巧工笔画是一种细致、精密的绘画方式,以下是一般工笔画作的步骤和技巧:1. 准备工具和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画笔、墨、颜料、纸张等工具和材料。

工笔画常用毛笔、墨、颜料、宣纸等。

2. 勾稿:首先在纸上用细笔勾画出轮廓,确定画面的构图。

可以根据照片、实物或者其他艺术作品进行临摹或创作。

3. 上色:使用淡墨或水彩进行上色。

一般采用从浅到深,分层次逐渐上色的方法。

在上色时,要注意颜色的过渡和层次感,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4. 渲染:渲染是工笔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可以使用淡墨、淡色进行多次渲染,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渲染时要注意色彩的过渡和层次,掌握好笔触和水分,使画面更加柔和、自然。

5. 细节刻画:对画面中的细节进行精细的刻画,如花瓣、叶片、羽毛等。

此时可以使用较细的笔触,精细地描绘出每个细节,使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6. 勾勒:在画面基本完成后,使用较深的墨色勾勒出物体的轮廓线、线条等,强调画面的线条美。

勾勒时要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力度。

7. 调整和修饰:在画作基本完成后,对画面进行调整和修饰。

如:调整颜色的深浅、添加细节、修整轮廓线等。

使画面更加完美、和谐。

8. 裱画:为了保护画作,可以在完成后进行裱画。

裱画可以使用透明塑料薄膜、画框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方法,如:1. 撒盐法:在湿润的画面上撒适量的盐,待盐融化后,会产生独特的肌理效果。

2. 撞水法:在画作完成前,用干净的笔触将水分撞向画面,使画面产生水纹效果。

3. 勾勒法:用深色的墨线勾勒画面,使线条更加鲜明、突出。

4. 渲染法:使用多次渲染的方法,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5. 透叠法:将多层纸张叠加在一起,绘制出层次丰富的画面。

6. 临摹法:通过对实物、照片或其他艺术作品的临摹,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总之,工笔画绘制过程中要注意线条、颜色、层次、质感等方面的处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渲染,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同时,不断学习和尝试各种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工笔画上色口诀

工笔画上色口诀

工笔画上色口诀工笔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细腻、精细的表现形式,它的上色过程十分复杂,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画作达到最佳效果。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工笔画上色的口诀。

一、用泥水画轮廓在画工笔画之前,首先需要用泥水画出轮廓,这样可以保证画出的图案准确无误。

画轮廓时,要用细笔轻轻地画出图案的外形,不要过度着重于线条的粗细或黑度。

二、上淡色底色完成轮廓后,就可以开始上底色了。

因为工笔画是一种细致入微的表现形式,首先需要上淡色底色。

淡色底色不仅可以保证画面不显得生硬,而且可以起到提亮画面的作用。

三、上浅色上淡色底色后,就可以开始上浅色了。

浅色的上色要迅速而准确,要用细笔作画,笔触轻柔,形态流畅。

浅色的上色会使画面呈现出嫩绿色的效果,增加画面的立体感。

四、上深色浅色上色之后,就要开始上深色了。

浅色的上色已经使得画面看上去很嫩,深色的上色能为画面增加立体感和层次感。

上深色时,要注意颜色的饱和度,力度适中,变化自然。

五、勾细节画到这一步,画面已经很全面了,接下来就要开始勾细节了。

勾细节时,要特别注意线条粗细的变化,但也不必过度追求细节,要把握好度。

细节勾画完成后,画面便显得细致而且栩栩如生了。

六、打光影打光影是工笔画上色的关键步骤之一,只有打好光影,画面才能更加立体。

在打光影时,要特别注重颜色的变化,力度的轻重,以及光影产生的效果。

七、上色调上好光影后,就可以开始上色调了。

色调的上色要注意颜色搭配的协调性,可以根据画面的整体印象来确定色调。

色调的上色之后,画面便已经完成了。

通过学习这些口诀,相信大家对于工笔画上色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当然,要想完美运用这些口诀,还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画出一幅幅精美的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的着染技法ppt课件

工笔画的着染技法ppt课件

染茎叶: 墨或花青或花青墨分染。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工笔淡彩着染技法
染花头: 暑红+胭脂分染
染茎叶: 1、墨或花青或花青 墨分染 2、藤黄+花青罩染 3、叶子反面用黄草 绿分染、罩染,用三绿 分染亮部(提染)
边 烘 染 边 洗
清 水 笔 要
叶子用淡墨或花青分染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工笔淡彩着染技法 清水笔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罩染后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 罩染后
工笔淡彩着染技法
再分染
再罩染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
工笔淡彩着染技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工笔淡彩着染技法
3、接染:两色对接渲染。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工笔画鸡教程(步骤图文)

工笔画鸡教程(步骤图文)

⼯笔画鸡教程(步骤图⽂)
中国国画-鸡的绘画技法在传统中国国画中,鸡是喜闻乐见的优质题材
为什么中国国画中,⼤家愿意画鸡呢?古⼈认为:鸡有“五德”。

头戴冠,⽂也;⾜博距,舞也;见⾷相呼,义也;遇敌敢⽃,勇也;守夜思晨,信也。

“鸡”与“吉”谐⾳,因此⼜被视为吉祥之禽。

公鸡的体形结构:
母鸡的体形结构:
公鸡头部结构:
母鸡头部结构:
鸡⽖的⼏种⾓度变化:
鸡⽖的结构:外趾四节,中趾三节,内趾⼆节,后趾⼀节。

公鸡有距,母鸡⽆距。

红公鸡的颈⽻
先以淡墨画出,再铺染桔红⾊,最后以胭脂⾊分染。

画尾⽻
先以浓淡墨染出,后⽤花青罩染,花青⼲后再⽤墨分染。

红公鸡绘画步骤
(1)先以铅笔起线稿。

(2)淡墨分染。

(4)以桔红⾊铺染翅膀. 背和尾上复⽻,并以胭脂⾊分染。

(5)整理刻画整个鸡的形象,以写意法配背景完成。

芦花鸡的尾⽻
以墨染出后略施淡彩完成。

芦花鸡的翅⽻
先以淡墨画出,重⾊⽻⽑⽤花青罩染以加重墨⾊。

芦花鸡的尾上复⽻
先以淡墨画出,逐步加重染成。

作品⽰例v欣赏
在中国国画中⼤吉⼤利、吉祥如意、⾦鸡报晓、雄鸡报捷、⾦鸡迎春、鸡鸣富贵、闻鸡起舞等等,是历代中国国画画家喜爱的题材。

历代善画鸡的中国国画画家甚多,如明代的沈周、吕纪,清代的⾼其佩、任伯年,现代的徐悲鸿、齐⽩⽯、王雪涛、陈⼤⽻等都是中国国画的画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笔画的步骤学习基础技巧篇一、关于用线工笔画中,线是画面的灵魂。

我们在评论到某个画家的工笔作品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个画家的笔力不错。

”那么,究竟什么是“笔力”呢?所谓的“力透纸背”又该如何理解?--绘画或书法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视觉艺术”,所谓的“力度”其实就是画面上的线条带给人们的一种视觉联想。

譬如:铁线描就比游丝描感觉凝重、斧劈皴就比披麻皴感觉有力、苍涩的线条就比光洁的线条感觉粗糙。

传统绘画中,各种笔力的运用来源于持之以恒的训练,来源于画家对纸张颜料性能的掌握,来源于对手中画笔的控制能力。

而当代画坛肌理盛行,也就是将创造这种视觉效果的技巧步骤化、技术化了而已。

这种带有制作意味的技巧难度,显然要低于传统的笔墨技巧难度。

所以,作为一个工笔画家,锻炼好自己的线条能力是必须要过的一关。

用线,首先要考虑中锋,只有中锋行笔,笔锋才会始终在笔划的中央行进,所以中锋画出的线条两边都是光洁的,线的顺滑和力量感觉都较好。

侧锋的线则如图谱所示,一边光洁一边毛涩,其力度感觉较之中锋线条相比要单薄许多。

只有在一些需要皴擦的部位或者是特殊的场合才会用到侧锋线条。

古人有对线条有“十八描”之说。

如铁线、游丝、橄榄、撅头钉、乱柴、混描等等。

我们画工笔牡丹主要能用到的描法有游丝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兰叶描、撅头钉描这几类。

具体的描法应用和解释请参阅线描图谱。

工笔画的线,首先是起到勾勒出物象轮廓的作用,但最为重要的还是体现在线条的笔意上。

写书法在解决了点画写法和结体等基础技巧以后,首先讲究运笔变化,因为只有有了各种运笔变化,那一横一竖才不是简单的黑线,而有了一种动态的美感。

工笔画的用线也是如此,解决了粗细均匀、直曲如意的基本功以后,线条的各种行笔变化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和书法用线的要求并无二样。

另外,单纯的工笔线条的线条枯燥训练可能有些乏味,所以,大家也可以通过学习书法如“瘦金书”等来强化自己的线条。

二、关于用色对于初学者来说,色彩的调配是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

其实色彩的主要问题就是调配比例,不外乎三原色以及黑白色的搭配,大家平时闲暇的时候多练习练习,做到看到一种彩色立刻脑海中就能分析出色彩的组成成分,到了这个地步,调配出自己想要的颜色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色彩基础知识,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大家还是要去研究一下。

市面上西画方面的色彩书籍很多,虽然西画的色彩命名和国画不同,但是色彩的调配原理还是一样的。

初学的朋友可以购买此类书籍阅读借鉴。

下面给出了工笔花鸟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色彩的调配方法。

有的色彩如粉色类:粉紫、粉黄、粉红等没有列出,因为这些色彩的调配很简单也很直观,这里就不再列出了。

希望这个色谱能给初学的朋友一点帮助。

最后需要提醒初学的朋友们,色谱只是初期入门阶段的一个辅助课而已,大自然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最有用、最好的色彩还是要来源于我们的主观认识、来源于我们的自身感受。

四、关于技巧在着手绘制之前,我们很有必要明白工笔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尤其是工笔画的用线和基本染法。

工笔画中,线条是骨架,也是灵魂,更是中国画中笔情墨趣的重要体现。

线条的提高几乎没有什么捷径,主要是靠多加练习。

对初学者来说,最起码要能做到:粗细均匀、线条流畅、转折自如、八方行笔无碍。

到了后期,线条还要讲究弹性、力度、节奏、空间、虚实、质感等方面的变化,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再多谈了。

下面我们主要是来谈谈工笔画的基本染法和相关的几条重要技法。

1、双钩:工笔画中,尤其是工笔重彩画,双勾设色是最为明显的画种特征。

“双勾”就是物体的体现是靠“线条勾勒”而出的意思(原为书法术语:法书上石,沿其笔面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为“双钩”)。

如本图所示竹叶即为双钩描绘。

不管是竹叶还是竹竿,都是沿着外缘勾线塑造形体而成。

2、平涂:在一定范围内均匀填涂某一种没有浓度变化的色彩,称为平涂。

工笔画的基础技巧之一。

如本图所示竹子的正叶即为平涂淡翠绿色,反叶是平涂淡汁绿色。

基本没有任何浓淡变化,色彩也不能超出物体的轮廓墨线以外。

色块要求匀净整齐3、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目前就是用淡花青进行了统染,主要就是根部往尖部大面积统染,根部的主筋附近没有留水线,统染其实就是一种大范围色调的渲染。

4、分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

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清水,色笔在纸上着色以后,再用水笔将色彩洗染开去,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

为了和统染有所区别,我们通常将小面积、局部的、较为细致刻划的渲染称为分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部分进行了分染,这一步已经留出左右的水线,每片竹叶的色彩都互相不混淆,画面慢慢的就细致起来了。

5、提染:分染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

6、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最后表层的翠绿大面积平涂,到达叶尖部分以后,淡淡染开,就是罩染的处理手法。

7、醒染:在罩色过后色彩略显发闷的画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画面醒目。

如本图所示竹叶在罩染翠绿以后,底层叶面暗处略微发闷,此时可用中墨略略提染最暗处,引出底层的墨青色,此步骤就是醒染。

8、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的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如本图所示竹叶的周围用淡绿色大面积烘染,让物体不会显得过于孤立,增强物体和背景的联系。

也可称之为“衬染”或者“托染”。

9、复勒:设色完成以后,用墨线或色线顺着物体的边缘重新勾勒一次。

如本图所示竹叶的反叶和枝梗部分用淡胭脂再次勾勒,透出淡淡的红晕,线条部分也会显得滋润许多,即为复勒的功效。

而正叶中间短主筋的浓胭脂提勒,则起到提神的作用。

10、水线:工笔画常用手法之一。

工笔设色中遇到物体的边缘或者线条的时候,经常会采用留一道亮边的手法来区分局部色彩或用来保留线条或用来体现物体的厚薄程度,这条亮边就称之为水线。

同时,保留水线也能较好的体现出工笔国画所独有的装饰趣味。

如本图所示牡丹叶片上紧贴主筋的那条亮的色带就是水线,描绘适宜能带来很好的装饰美感并能增加叶片的厚重感。

11、渍染:一种见笔触的湿染法,色笔较干,略带皴擦,然后用水笔趁湿点染,破开原有的色彩,常见于破碎叶片边缘的处理。

如本图所示临宋画《枯树八哥图》的叶片边缘因为破碎,采用渍染法的手法来处理就较为合适。

12、斡染:水笔在色块的四周旋转,将一块色彩向四周染开。

画仕女脸颊的红晕时即是采用此法,工笔牡丹的绘制中尤其是反瓣根部的着色也时常会采用此法。

如本图所示最上层的几片牡丹反瓣的曙红色就是集中在花瓣中间,由中间往四周逐渐淡去,就是采用了斡染的笔法。

13、点染:用接近写意的笔法,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

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此法。

如本图所示的坡地和杂草即为点染法所绘。

此法妙在生动自然,带有一定的写意笔法在其内,能让画面显得活泼不呆板。

14、接染:用两支或两支以上的笔蘸不同的颜色画出物体不同的深浅色相,然后用水笔或者另外的色笔趁湿润的时候将颜色接染融合在一起。

常见于没骨画法或者背景上比较虚一些物体的处理。

如本图所示的远景荷叶即用淡褐色和花青以及墨绿色接染而成。

此法如运用适宜,画面湿润自然,气韵生动。

15、立粉法:点花蕊的重要手法之一。

长锋笔饱蘸粉黄(藤黄加白色),也可略调一点胶进去,色彩的浓度要非常大(将滴欲滴的感觉最合适),同时竖立笔锋,缓慢点出蕊的形状,湿润时色彩会高出纸面1毫米左右,等干了就会形成两边高中间凹的视觉效果,很有立体感。

如本图所示梅花的花蕊即为立粉法为之,花蕊的体积感和视觉效果都很好。

而仅仅单纯用普通粉黄色平平的点一下是无法显示这种效果的。

16、冲彩法:现代工笔常用肌理手法。

在熟宣上先涂上某种颜色,在底色还没有干的时候趁湿润冲入别的色彩或清水或胶矾等。

利用水和色的交融,产生一种斑驳无序的自然肌理美感。

绘制老干、坡石等处常用。

“撞粉法”、“洒盐法”所运用的原理皆和冲彩法类似。

如本图所示老干部分,就是先平涂赭石,在色彩未干时冲入四绿、重墨、头青等色,再滴入清水,这种色彩斑斓的效果就是冲彩手法所致。

17、丝毛法:工笔禽鸟羽毛处理常用手法。

用长锋勾线蘸墨或色或白粉等依照鸟类的羽毛走向逐根一笔一笔的画出。

此法严谨细腻,真实自然,是工笔鸟类画法的基础技巧之一。

如本图所示麻雀的羽毛部分即为丝毛法为之,也称“单笔丝毛法”。

18、批毛法:工笔禽鸟羽毛处理常用手法。

将硬毫毛笔笔锋捏扁,呈扁平刷子形状,笔尖蘸水分适合的墨色,依照鸟的羽毛生长结构走向一组组画出,此法适合绘制中等体型禽鸟。

如本图所示八哥的头背部及腰部、胸腹等都是批毛法为之,也称“劈毛法”。

局部篇1、牡丹叶子的线描:牡丹叶子有三根比较显著的主筋,叶子的翻转侧俯皆围绕这三根主筋进行。

所以,描绘牡丹叶子首先要描绘主筋,而中间那根主筋是我们首先要勾勒的。

叶筋的根部要稍粗壮,往叶子尖部去的时候略略细一点,收尖也不要直接撇出,要略略回锋,线条才能凝重有力不轻浮。

牡丹叶子的造型并没有什么固定规律,既可以偏肥硕一些表达雍容之意,也可以偏瘦弱一些,表达野逸之意。

大组的叶子组合要注意“三叉九顶”这个生长规律。

一张工笔牡丹画作中叶子的造型要避免多处重复的现象出现,也不要让叶子四面生长,要避免零乱。

在整体有序的基础上多注意局部的灵活多变,这样画出来的叶子才可能生动耐看。

这里给出了十数种牡丹叶子的造型,只要多加练习,熟练掌握了每一片叶子的造型变化法则,再通过举一反三,根据画面构图需要和牡丹叶子的穿插规则进行组织,我们很快就可以掌握大组叶子的组合规律。

1、牡丹花头线描:牡丹花的种类繁多,有单瓣的有重瓣的还有楼状的。

牡丹的造型要注意“球、碗、碟”这三个要点。

一朵刚刚盛开的牡丹,中间靠近花房附近的花瓣是卷曲的,呈球状。

而到了接近外层的地方,因为花瓣逐渐绽开,这一圈就好像一个碗一样呈半倾斜的状态。

到了最外层的花瓣,则因为花瓣水分较少已无力支撑,所以最外层的通常都会呈平躺一样的“碟”状。

还有就是要注意牡丹的花瓣每个瓣根都要指向花房,也就是要做到“瓣瓣归根”。

另外,牡丹的造型角度我们大多会选择“四分之三”侧面来描绘,因为这种角度的牡丹花结构最清晰,造型变化最丰富,画出来最为美观。

当然,为了避免完全的雷同化现象,一张画尤其是大幅作品中,我们也可以考虑加入一些正面的或者背面的花头作为整张作品造型上的变化调节。

最后就是牡丹花头的造型要以圆形为主,但是又不是那种过于平滑的圆球状,要注意边缘大花瓣的缺齿变化,要注意局部高低起伏、大小疏密的变化。

要做到“圆中带方,方中含圆”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