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凋亡与疾病

合集下载

细胞凋亡与疾病

细胞凋亡与疾病

细胞凋亡与疾病细胞凋亡,亦称细胞自杀,是一种自然的、高度调控的细胞死亡过程。

它在维持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细胞凋亡出现异常时,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从细胞凋亡的定义、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凋亡的定义和机制细胞凋亡是一种通过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方式,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与坏死不同,细胞凋亡在细胞内部遵循一系列精细的程序和调控,其最终结果是细胞体积萎缩、细胞核染色质凝集和DNA降解。

细胞凋亡的机制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的信号通路: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和线粒体途径。

内源性途径主要由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引起,而外源性途径则是由胞外环境刺激引发的,而线粒体途径则是连接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的关键环节。

这三个通路共同作用,对细胞凋亡进行调控。

二、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内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但当其发生异常时,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以下将介绍几种与细胞凋亡相关的疾病。

1. 肿瘤细胞凋亡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可以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和恶性细胞,从而起到抑制肿瘤形成的作用。

然而,在一些肿瘤中,细胞凋亡的调控失衡导致了异常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从而促进了肿瘤的发展。

了解细胞凋亡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靶向药物。

2.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在细胞凋亡方面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不平衡会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因此,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细胞凋亡机制,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3. 免疫系统疾病炎症性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在细胞凋亡方面也有一定的联系。

其中的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紧密相关,不仅可以引发炎症反应,还可能通过细胞因子释放、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等方式影响并加剧炎症反应的发展。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细胞凋亡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所有多细胞生物中的现象,它是指一组调节细胞自我消亡的生物过程,使得细胞以一种受控的方式死亡。

而随着近些年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了细胞凋亡与很多疾病的密切关系。

一、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发现细胞凋亡与一些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肿瘤了。

肿瘤细胞是指因遗传缺陷、化学损伤等原因而失去了原有细胞调控的细胞,不再具有细胞凋亡的能力,从而呈现为不受正常细胞控制的病态生长。

而恰恰因为肿瘤细胞缺乏对细胞凋亡的响应,所以对于肿瘤的治疗,常常通过在肿瘤细胞中引发细胞凋亡来实现。

另外,还有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遗传缺陷、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常导致机体内的细胞受到各种刺激,从而引发细胞凋亡,而这些细胞的死亡产物又可能会引发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还有一些医学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例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心肌缺血等等,都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这些疾病的病变部位常常涉及到机体内大量的神经细胞或心肌细胞等高度特化的细胞群,而这些细胞的死亡往往也是通过细胞凋亡进行的。

二、细胞凋亡与医学治疗由于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性与其在许多重要疾病的发生进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针对细胞凋亡的医学治疗也成为了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的新的科技突破方向。

目前,关于通过人工调控细胞凋亡来治疗疾病的研究被广泛开展。

例如,某些肿瘤治疗药物在其药理作用过程中,常会刺激肿瘤细胞内部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

此外,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病症的过程中,科学家还研制出了许多可以影响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药物。

结语尽管目前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已经被深度研究,但关于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征如何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仍需要更深入的探索。

然而,毫无疑问的一点是,随着我们对细胞凋亡的理解愈来愈深入,许多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各种疾病的治疗也将迎来更为巨大的突破和进展。

细胞凋亡与疾病关系

细胞凋亡与疾病关系

细胞凋亡与疾病关系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物学现象,也是维持生命平衡和健康的重要方式。

细胞凋亡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但当细胞凋亡发生异常或失控时,往往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

本文将探讨细胞凋亡与各类疾病的关系,以及其在相关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1. 细胞凋亡与癌症癌症是一个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控的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在发生DNA损伤或突变时会通过细胞凋亡自我消除,从而防止癌细胞的形成。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凋亡途径受到损伤或失调,导致细胞逃避程序化的死亡,从而形成肿瘤。

研究表明,激活细胞凋亡途径可以促进癌细胞的消除。

因此,目前针对凋亡途径的治疗策略正在发展。

例如,使用凋亡诱导剂或下游凋亡相关蛋白的靶向药物,可以恢复细胞凋亡的平衡,有效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 细胞凋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以神经元或神经细胞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在这些疾病中,细胞凋亡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与老年记忆减退相关的疾病,研究发现在患者脑中存在大量的神经纤维缠结和β-淀粉样蛋白堆积,这些异常的蛋白质聚集会导致神经元的死亡。

细胞凋亡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起到了促进神经元死亡的作用,因此抑制细胞凋亡途径可能成为治疗该疾病的新途径。

对于帕金森病来说,中脑黑质神经细胞的凋亡是该疾病发展的核心。

研究发现,凋亡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和线粒体功能紊乱是引起该疾病的重要原因。

因此,通过针对这些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或线粒体恢复正常功能,可能有助于治疗帕金森病。

3. 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是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

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心肌梗死中,心肌细胞缺氧导致凋亡信号通道的激活,从而引发心肌细胞的死亡。

凋亡信号通路、线粒体损伤以及氧化应激等因素均参与了心肌细胞凋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

细胞凋亡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

细胞凋亡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在我们的身体中,细胞凋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生理过程。

它就像是一个精心编排的“退场仪式”,确保老旧、受损或不再需要的细胞有序地离开舞台,为新细胞的诞生和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腾出空间。

然而,当这一过程出现紊乱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其中就包括自身免疫疾病。

细胞凋亡,简单来说,是细胞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主动选择的一种自我毁灭的方式。

这个过程受到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调控机制的控制。

想象一下,细胞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工作单元”,它们有着自己的“工作期限”和“退休计划”。

当细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或者出现了不可修复的损伤时,细胞内的一系列信号通路就会被激活,启动凋亡程序。

细胞凋亡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的步骤。

首先,细胞会接收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凋亡信号。

这些信号可能来自细胞自身的损伤、遗传物质的异常,或者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

一旦接收到这些信号,细胞内的一系列酶就会被激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被称为“半胱天冬酶”(caspases)的蛋白酶家族。

这些酶就像是细胞内的“刽子手”,它们会切割细胞内的各种蛋白质,导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逐渐瓦解。

接下来,细胞会经历一系列形态和生化上的变化。

细胞膜会变得皱缩,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会浓缩并断裂,细胞内的细胞器也会逐渐被分解。

最后,细胞会被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凋亡小体,这些凋亡小体可以被周围的细胞迅速吞噬和清除,不会引发炎症反应。

那么,细胞凋亡与自身免疫疾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身免疫疾病的本质。

自身免疫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准确地识别“自我”和“非我”,只会对入侵的病原体和异常细胞发起攻击。

然而,当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出现故障时,就可能会将自身的细胞和组织误认为是敌人,从而发动攻击。

细胞凋亡在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大量的免疫细胞会经历凋亡,只有那些能够正确识别自身抗原和外来抗原的免疫细胞才能存活下来。

细胞凋亡与疾病治疗

细胞凋亡与疾病治疗

细胞凋亡与疾病治疗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而又重要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广泛参与生物体发育、维持组织平衡以及抵抗疾病等方面。

细胞凋亡不仅与生物体健康密切相关,而且对疾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细胞凋亡与疾病治疗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几种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治疗策略。

一、细胞凋亡的机制与功能细胞凋亡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细胞死亡过程,其主要特点是细胞核染色质凝聚、细胞质萎缩和细胞膜破裂等。

细胞凋亡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例如消除多余细胞、塑造器官形态等。

此外,细胞凋亡还扮演着维持组织稳态的关键角色。

在成体组织中,细胞凋亡可以有效地消除老化、损伤或异常细胞,从而保持组织的正常功能和结构。

二、细胞凋亡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关于细胞凋亡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细胞凋亡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细胞凋亡缺陷引起疾病,另一方面是过度的细胞凋亡导致疾病的产生。

1. 细胞凋亡缺陷引起疾病细胞凋亡缺陷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先天性细胞凋亡缺陷症可以导致发育异常,如神经管闭合障碍等。

另外,在某些疾病中,细胞凋亡的缺陷也被认为是病理机制之一。

例如,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抗性相关,肿瘤细胞常常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

2. 过度的细胞凋亡导致疾病细胞凋亡过度也可能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例如,神经元凋亡过度可以引起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

此外,许多心血管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也与细胞凋亡过度相关。

在冠心病等疾病中,心肌细胞凋亡过度导致心肌损伤。

而在一些免疫疾病中,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膜细胞凋亡的增加导致关节损伤。

三、细胞凋亡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针对细胞凋亡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治疗策略。

1. 肿瘤治疗中的细胞凋亡调节剂在肿瘤治疗中,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细胞凋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见的方法包括使用化疗药物、放疗和免疫治疗等。

细胞凋亡和疾病的关系

细胞凋亡和疾病的关系

细胞凋亡和疾病的关系细胞被认为是生命起源的单元,无论是健康的细胞还是疾病的细胞,都需要完成一个生命周期。

细胞的生命终结往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凋亡,另一种是坏死。

凋亡是一种规则的程序性死亡,而坏死则是无法被控制的一种非正常的细胞死亡。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适度和规律的程序性死亡是维护健康和平衡的重要过程。

细胞凋亡不仅能够消除不需要的或者有害的细胞,同时还能够对细胞进行修复、调节和维护机体的生理稳态。

然而,当细胞凋亡失调或者死亡方式改变时,就会引起很多疾病。

因此,探究细胞凋亡和疾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细胞凋亡在疾病中的作用细胞凋亡通常在很多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中,失控的细胞生长和分裂是导致肿瘤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由于抗凋亡机制的失灵,一些损伤、有害和异常细胞不容易通过凋亡模式被淘汰。

这些细胞之后便会不受控制地增殖和发育,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

除此之外,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炎性病变以及传染病方面,细胞凋亡也是一种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

二、细胞凋亡在癌症中的作用细胞凋亡失常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常情况下,细胞周期的调控、DNA损伤的修复以及不适合生存的细胞通过凋亡被淘汰。

但当遇到凋亡抑制性的因素时,失控的细胞增殖和分裂不受阻止,从而导致了细胞癌变。

许多人类癌症相关的基因也会对细胞凋亡的抑制或促进起作用。

癌症的治疗手段往往通过刺激癌细胞加速凋亡或者抑制基因表达来控制癌细胞生长。

三、细胞凋亡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病理生理过程复杂的疾病,其中多种情况下细胞凋亡失调,导致神经元的死亡和异常。

这些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和渐冻人综合症等。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较为复杂,其中包括细胞凋亡、炎性反应、低氧状态和脆性神经元死亡等。

患者的海马和额叶区域通常受到损害,特别是海马的神经元凋亡可引起记忆丧失。

同样,在帕金森氏病中,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通常伴随着炎症反应、应激和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与疾病

细胞凋亡与疾病

细胞凋亡与疾病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它在维持生命平衡和正常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当细胞凋亡受到异常调控时,会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细胞凋亡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细胞凋亡的基本机制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过程,与坏死等非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不同。

细胞凋亡的发生和进行通常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

最为重要的调控因子是Bcl-2蛋白家族,其中Bcl-2和Bax蛋白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凋亡,而Bax蛋白的表达则会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此外,线粒体的释放和细胞质色素c的释放也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二、细胞凋亡与肿瘤肿瘤发生是细胞凋亡异常调控的结果之一。

在正常人体中,存在着严格的细胞生长和凋亡平衡,但在肿瘤细胞中常出现细胞凋亡抑制的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一系列的基因变异和异常表达。

例如,p53基因突变是许多恶性肿瘤的常见变异,而p53蛋白在细胞凋亡调控中具有重要功能。

此外,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也会导致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三、细胞凋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由神经细胞的死亡和损伤引起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在这些疾病中,细胞凋亡的异常调控被认为是病理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存在细胞凋亡的增加和凋亡抑制的现象。

这些异常的细胞凋亡参与了疾病的病理过程,导致神经细胞的逐渐丧失和功能损害。

因此,针对细胞凋亡的调控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四、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细胞凋亡与疾病之间联系的另一个典型例子。

在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疾病中,心肌细胞的大量凋亡是导致心室功能障碍和心脏重构的重要机制之一。

研究表明,细胞凋亡的增加与Bax蛋白的高表达以及线粒体的释放有关。

因此,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细胞的存活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策略。

细胞凋亡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细胞凋亡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细胞凋亡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在生命的舞台上,细胞凋亡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谢幕仪式”。

它并非是细胞生命的随意终结,而是一个受到精确调控的过程,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这一精细的调控机制出现紊乱时,疾病便可能悄然降临。

细胞凋亡,简单来说,就是细胞为了维持机体的平衡和稳定,主动、有序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过程。

这就好比是一个有条不紊的城市规划,当某些区域不再需要或者出现问题时,会进行有计划的拆除和重建。

细胞凋亡的发生是由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所调控的。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能够帮助我们清除那些老化、受损或者不再需要的细胞。

例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手指和脚趾的分离就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如果没有细胞凋亡,我们的手指和脚趾可能会像鸭掌一样连在一起。

再比如,在免疫系统中,当免疫细胞完成了它们的使命或者识别出自身出现异常时,也会通过凋亡来自我清除,以避免过度的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然而,当细胞凋亡的过程出现异常时,就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

如果细胞凋亡不足,即该凋亡的细胞没有及时凋亡,就可能引发癌症等疾病。

癌细胞往往具有逃避凋亡的能力,它们能够不断地增殖和存活,形成肿瘤。

例如,某些抑癌基因的突变可能会导致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受阻,使得癌细胞得以存活和扩散。

相反,如果细胞凋亡过度,也会带来问题。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就与神经元的过度凋亡有关。

在这些疾病中,大量的神经元不正常地死亡,导致大脑功能受损,出现认知障碍、运动失调等症状。

除了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细胞凋亡的异常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在心肌梗死中,心肌细胞的过度凋亡会导致心肌功能的减弱和心力衰竭。

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增加可能会促进斑块的形成和破裂。

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与细胞凋亡的异常有关。

在这些疾病中,细胞凋亡后的物质不能被有效地清除,从而引发免疫系统的错误攻击,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凋亡与疾病一、基本要求(一)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生物学意义(二)掌握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三)熟悉细胞凋亡的过程及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差别(四)熟悉细胞凋亡的主要变化(五)熟悉细胞凋亡的调控(六)了解细胞凋亡与常见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关系(七)了解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二、知识点纲要一、基本概念(一)细胞凋亡的定义: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自杀过程称为细胞凋亡(apoptosis),也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二)细胞凋亡的基本过程1.凋亡信号转导2.凋亡基因激活3.细胞凋亡的执行4.凋亡细胞的清除(三)凋亡时细胞的主要变化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胞膜空泡化,细胞固缩,染色质边集,凋亡小体。

2.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DNA“梯”状条带,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caspases(凋亡蛋白酶)激活。

(四)细胞凋亡的调控1.细胞凋亡相关因素细胞凋亡相关因素分诱导性因素和抑制性因素两大类(1) 诱导性因素:激素和生长因子失衡,理化因素,免疫性因素,微生物等(2) 抑制性因素: 某些激素(ACTH、睾丸酮)或细胞因子(IL-2,神经生长因子等)的去除,某些二价金属阳离子如:Zn2+,药物如: 苯巴比妥、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病毒如:EB病毒,牛痘病毒CrmA等及中性氨基酸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2. 细胞凋亡信号的转导(1)特点:凋亡信号转导系统是连接凋亡诱导因素与核DNA片段化断裂及细胞结构蛋白降解的中间环节。

这个系统的特点是:①多样性;②偶联性;③同一性;④)多途性。

(2)研究较多的信号转导系统有:①胞内Ca2+信号系统;②cAMP/ PKA信号系统;③) Fas蛋白/Fas配体信号系统;④神经酰胺信号系统;⑤二酰甘油/蛋白激酶C信号系统;⑥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系统。

(五)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多达数十种,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抑制凋亡基因(EIB、I AP、Bcl-2),促进凋亡基因(Fas、Bax、ICE、P53),双向调控基因(c-myc、Bcl-x)。

1. Bcl-2 是抑制凋亡的基因。

2.Fas Fas基因的表达可促进细胞凋亡。

3.p53 野生型P53基因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功能,当该基因发生突变后反而可抑制细胞凋亡。

4. c-myc,Bcl-x c-myc是一种癌基因,它能诱导细胞增殖,也能诱导细胞凋亡,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六)细胞凋亡发生的机制包括:1.氧化损伤;2.钙稳态失衡;3.线粒体损伤(七) 细胞凋亡与疾病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细胞群体数量稳态的重要手段,细胞凋亡失调(凋亡不足或/和凋亡过度)可成为某些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1.细胞凋亡不足:可见于肿瘤、自身免疫病等2.细胞凋亡过度: 可见于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Huntington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病毒感染如: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AIDS。

3.细胞凋亡不足与过度并存:可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等。

二、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细胞凋亡(apoptosis)2.凋亡蛋白酶(caspases)3.分子警察(molecular policeman)(二)填空题1.细胞凋亡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是:①②③。

2.细胞凋亡的大致过程是:①②③④。

3.①是细胞凋亡抑制性基因,②是细胞凋亡诱导性基因。

4.细胞凋亡发生的机制是:①②③。

5.细胞凋亡时主要的生化改变是:①②③。

(三)选择题[A型选择题]1.关于细胞凋亡,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B. 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是凋亡小体C. 细胞凋亡时,局部无炎症反应D. 细胞凋亡时,DNA片段化E. 细胞凋亡是一个不耗能的过程2.关于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细胞凋亡是一个被动的过程,细胞坏死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B. 细胞凋亡时,DNA片段化,电泳呈“梯”状;细胞坏死时,DNA 弥散性降解,电泳呈均一片状C. 细胞凋亡时,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细胞坏死时,细胞结构全面溶解D.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的合成,细胞坏死过程中无新蛋白的合成E. 细胞凋亡时局部无炎症反应,细胞坏死时局部有炎症反应3.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是A.细胞肿胀B. 炎症细胞浸润C.凋亡小体D. 细胞空泡化E. 细胞固缩4.关于凋亡小体,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凋亡小体完全由固缩的核染色质组成B. 凋亡小体完全由胞浆组成C. 凋亡小体形成后只能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D. 电镜下典型的凋亡小体由透亮的空泡和不透亮的浓密的核碎片两部分组成E. 凋亡小体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5.关于细胞凋亡,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细胞凋亡必须经凋亡诱导因素才会发生B.不同的凋亡诱导因素可通过同一信号转导系统触发细胞凋亡C. 同一凋亡诱导因素可经过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触发凋亡D. 同一个信号在不同条件下既可引起凋亡,也可刺激增殖E. 不同种类的细胞有不同的信号转导系统6.下列哪种基因的激活能抑制凋亡C.野生型P53B. Bcl-2C.FasD. ICEE. Bax7.列哪种物质能诱导细胞凋亡a)抗癌药b)IL-2c)神经生长因子d)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D.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 EB病毒*8.下列哪种物质能抑制细胞凋亡e)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 HIVC.粒酶D. 高温E. TNF9.细胞凋亡不足参与了以下哪种疾病的发病f)心肌缺血g)肿瘤h)阿尔茨海默病i)缺血-再灌注损伤E. 爱滋病10.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病既有细胞凋亡不足又有细胞凋亡过度a)肿瘤b)阿尔茨海默病c)缺血-再灌注损伤d)爱滋病E. 动脉粥样硬化11.HIV病毒感染导致CD4+淋巴细胞凋亡与以下哪种因素无关A.Fas基因上调B. 感染细胞表达gp120C.TNF分泌↑D. 感染细胞表达tat蛋白E.IL-2分泌↑12.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过度导致血脂沉积增多B. 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不足导致管腔狭窄C.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导致管腔狭窄D. 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减少E. 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升高,但凋亡幅度升高更大13.关于凋亡相关基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Bcl-2的高表达能阻抑多种凋亡诱导因素所引起的细胞凋亡B. 天然表达的Fas基因对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C. 转染表达的Fas基因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D. 野生型P53负责检查染色体DNA是否有损伤,一旦发现有缺陷且无法修复,则启动细胞凋亡机制E. c-myc基因表达后,如果没有足够的生长因子持续作用细胞就发生凋亡,反之就处于增殖状态14.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A.细胞固缩B.染色质边集C.核固缩D.细胞肿胀E. 出芽15.胞凋亡发生时DNA双链的断裂发生在A. 链的两端B. 高AT区C. 高GC区a)DNA损伤部位E. 核小体连接区16.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凋亡的范畴A. 人胚胎肢芽发育过程中指(趾)间组织的消除B. 皮肤、粘膜上皮更新过程中衰老细胞的清除C. 针对自身抗原的T淋巴细胞的清楚D. 开水引起的皮肤、粘膜的烫伤E. 子宫内膜在周期性的增生之后由于激素撤退而脱落17.下列哪项是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者i.caspasesii.内源性核酸外切酶iii.过氧化氢酶iv. D. 粒酶E.超氧化物歧化酶18.关于细胞凋亡,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TNFα可通过神经酰胺信号途径触发细胞凋亡B. Fas不能通过神经酰胺信号途径触发细胞凋亡C.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神经酰胺信号途径触发细胞凋亡D.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C a2+信号系统触发细胞凋亡E.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cAMP-PKA途径触发细胞凋亡19.氧化应激引起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不包括A. 激活P53基因B. 活化聚ADP核糖转移酶C. 激活C a2+/ M g2+依赖的核酸内切酶D. 抑制转录因子AP-1E. 直接造成细胞膜的损伤20.“分子警察”指的是A.EIBB.BaxC.野生型P53D.FasE.ICE[B型选择题]A.Bcl-2B.p53C.CaspaseD.核酸内切酶E.IL-221.水解细胞蛋白质结构的是22.可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是23.可抑制细胞凋亡的细胞因子是24.可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是[X型选择题]25.细胞凋亡过度参与了以下哪些疾病的发病A.肿瘤B.动脉粥样硬化C. 阿尔茨海默病D.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26.稳态失衡引起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包括A. 激活C a2+/Mg2+依赖性核酸内切酶B. 激活谷氨酰胺转移酶,有利于凋亡小体的形成C. 激活核转录因子,加速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D. 使DNA舒展,暴露出核小体之间的连接区27.下列哪些基因的激活能促进凋亡a)野生型P53b)Bcl-2c)ICEd)Bax28.关于细胞凋亡信号的转导,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不同种类的细胞有不同的信号转导系统B. 不同的凋亡诱导因素可通过同一信号转导系统触发细胞凋亡C. 同一凋亡诱导因素只通过同一条信号转导途径触发凋亡D. 同一个信号在不同条件下既可引起凋亡,也可刺激增殖29.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包括A. 细胞凋亡时,局部无炎症反应B. 细胞凋亡时,DNA片段化,电泳呈“梯”状C. 细胞坏死时,线粒体保持完整,其余的细胞器及胞核全部溶解D. 细胞坏死时,DNA 弥漫性降解,电泳呈均一片状30.下列哪些是细胞凋亡的抑制性因素A. 抗癌药B. EB病毒C. 神经生长因子D. Zn2+31.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下列哪些是错误的A. 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不足导致管腔狭窄B.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导致管腔狭窄C. 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过度D. 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大幅度升高32.凋亡信号转导过程中,常见的第二信使有a)cAMPb)神经酰胺c)NOD. Ca2+33.心肌缺血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凋亡有哪些特点A. 缺血早期以细胞凋亡为主,晚期以细胞坏死为主B. 在梗死灶的中央以坏死为主,梗死灶的周边以凋亡为主C. 轻度缺血以细胞凋亡为主,重度缺血以细胞坏死为主D. 急性缺血以细胞坏死为主,慢性缺血以细胞凋亡为主*34. 心肌缺血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A.氧化应激B. IL-2高表达C.P53基因的激活D. Bcl-2基因的激活(四)问答题1.为什么P53有分子警察的美誉?2.试述氧化应激引起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3.细胞凋亡与坏死有哪些不同?4.试述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五)分析题患者,王××,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