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故宫博物院》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故宫博物院》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宫的概述: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建筑规模等。

2. 故宫的建筑特点:宫殿布局、建筑风格、结构工艺等。

3. 故宫的艺术价值:文物藏品、书画、陶瓷、玉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宫的典型建筑和文物藏品。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故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故宫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穿插相关案例。

3. 分析:分析故宫的典型建筑和文物藏品,引导学生感受其美学价值。

4.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故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分享自己的看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故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宫。

7.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故宫博物院》相关教材、图片、视频等。

2.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白板、教学PPT等。

3. 辅助材料:故宫平面图、文物复制品、相关历史资料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故宫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审美能力:通过学生对故宫文物的分析和评价,评估学生的审美能力。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第二课时重点分析故宫的艺术价值。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故宫,实地感受其历史和艺术魅力。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5篇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5篇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5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__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2、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3、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1、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__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2、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

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3、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4、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金銮殿(luán)蟠龙(pán)鎏金(liú)玉玺(xǐ)妃嫔(pín)湛蓝(zhàn)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坤宫(yì)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2、解释黑体的字: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

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故宫博物院教案优秀9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优秀9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优秀9篇《故宫博物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示意图上标出故宫的主要建筑;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3.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4.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故宫博物院》。

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1.PPT展示旅游路线图,总结说明顺序。

(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2.故宫的总体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列数字。

二、课文研读(一)第三四段1.这两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说说下面各句分别表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一千多个圆雕鳌头明确: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建筑精美宏大壮丽宏大壮丽三、重点研讨5-8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一)请大家齐读第5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太和殿的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词语。

2.本段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这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到具体的语句。

明确:1.以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黄色代表雍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词语有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柱、金锁窗、朱漆门2.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3. 列数字:“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

”(二)第6段参观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观,接下来,作者的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

1.本段说明由外到内,外观着重描绘色彩,内景着重描绘什么呢?2.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本段运用了很多方位词,请找出来。

《故宫博物院》的教案设计

《故宫博物院》的教案设计

《故宫博物院》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学会欣赏古代宫殿建筑的美学特征。

(3)掌握故宫博物院的基本布局和主要参观路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分析故宫的architecture and art。

(2)利用地图、导览图等工具,规划参观路线。

(3)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参观心得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故宫博物院的基本布局和主要参观路线。

2. 教学难点:(1)故宫建筑的美学特征。

(2)如何欣赏和理解古代宫殿建筑。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故宫的相关资料、图片和视频。

(2)制作PPT和教学导览图。

(3)准备参观故宫的实地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故宫的相关知识。

(2)查阅故宫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故宫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故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故宫的思考。

2. 教学内容:(1)介绍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分析故宫建筑的美学特征,如屋顶形式、颜色、比例等。

(3)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基本布局和主要参观路线。

3.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分析故宫的建筑特点和美学价值。

(2)小组分享,介绍故宫的参观路线和心得体会。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故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故宫参观路线的规划,包括必看景点和特色展览。

3. 选择一座古代宫殿建筑,分析其美学特征和历史文化价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故宫知识的掌握程度。

《故宫博物院》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故宫博物院》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故宫博物院》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观察和分析故宫的建筑风格、布局和装饰,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故宫在历史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宫的历史背景:明朝、清朝的皇宫,故宫的建立和变迁。

2. 故宫的建筑特点:宫殿布局、建筑风格、屋顶装饰等。

3. 故宫的艺术价值:文物藏品、书画、陶瓷、玉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故宫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直观地展示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故宫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故宫的建筑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故宫的图片,分析故宫的建筑风格、布局和装饰。

3. 欣赏故宫的艺术价值:展示故宫的文物藏品、书画、陶瓷、玉器等,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欣赏,谈谈对故宫的感受和认识。

5. 总结:对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进行归纳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检查是否全面覆盖了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价问题驱动法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效果,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内容:审视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4. 反思学生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维发展,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 总结经验教训: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故宫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的掌握程度。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型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通过写作练习和口语互动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举例说明:
-在学习故宫建筑风格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故宫与其他建筑的照片,突出故宫的“对称美”和“层次美”,加深学生对建筑特点的理解。
-在讲解宫殿布局时,教师可设计一个互动游戏,让学生模拟游客参观故宫,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宫殿位置的记忆。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中的美词佳句,分析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布局特色。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故宫在实际中的体现和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
-建筑术语的理解:学生可能对“歇山顶”、“庑殿顶”等建筑术语感到陌生,需要通过图片和殿众多,学生可能难以记住各宫殿的名称和位置,教师需要设计图表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记忆。
-文化背景的深入解读:故宫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教师需提供详细的历史背景资料,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宫的建筑风格、宫殿布局和文物背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模型和故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故宫相关的问题,如故宫的建筑风格、文物介绍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图活动,让学生们画出故宫的简单平面图,以此演示故宫的宫殿布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故宫博物院》核心素养目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第【1】篇〗故宫博物院【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故宫博物馆》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物的说明文,其中包含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阅读材料组成。

篇幅较多,但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成为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的阅读材料。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需要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其次,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对应的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学习,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并实现制作导游路线图、进行旅游解说等语言表达训练,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统一。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故宫的建筑布局图,画出游览路线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

学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介绍复杂景观。

3.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2. 本文主要说明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征。

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并以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顺序进行解说。

文章着重介绍了前殿的太和殿,详细介绍了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

目的是为了表现故宫建筑群本身的特征。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去过故宫吗?里面有什么呢?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2.介绍故宫。

(课件展示,学生朗读)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近6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六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对国家实行统治。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优秀4篇)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优秀4篇)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优秀4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篇一《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矗立、鳌头、金銮殿、湛蓝、琉璃、额枋、蟠龙、藻井、中轴线、击磬、攒、鎏金”等字词的读音和字形;2、理解“玲珑、矫健、迥然不同、掩映、井然有序”等词义。

3、回顾说明文相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3、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4、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四、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字词,并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老师:幻灯片、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苏州园林,领略了江南园林的温婉细腻,欣赏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今天,我们将欣赏北国的典型建筑——故宫。

故宫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

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

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PPT展示,同学朗读)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3
2008-01-21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重点:
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

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的特点而定。

教学难点:掌握详略得当。

教学关键:同难点
教学方法:
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方式进行。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金銮殿蟠龙鎏金
玉玺纪嫔湛蓝
上谕傀儡翊坤宫
修缮击罄诏书
2.解释划线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
率土之滨(沿着)残破不堪(忍着、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的建筑有哪些?――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做口述。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

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重点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

11段在全文中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4.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

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

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五。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重点:
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

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的特点而定。

教学难点:掌握详略得当。

教学关键:同难点
教学方法:
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方式进行。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金銮殿蟠龙鎏金
玉玺纪嫔湛蓝
上谕傀儡翊坤宫
修缮击罄诏书
2.解释划线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
率土之滨(沿着)残破不堪(忍着、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的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做口述。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

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重点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

11段在全文中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4.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

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

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五。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