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1.2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3培养学生欣赏古建筑、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相关知识。
2.2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故宫的建筑风貌。
2.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3.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1.2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2.2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故宫博物院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故宫博物院有什么了解?它有哪些独特的建筑特点?2.课文阅读与分析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a.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b.故宫的建筑特点有哪些?c.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有哪些?3.小组讨论3.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3.2各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拓展延伸4.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选择一个角度,对故宫博物院进行深入研究。
4.2学生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分享。
5.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课堂上的表现。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进行引导和讲解。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课堂管理和学生参与度方面进行改进。
1.课堂管理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确保课堂秩序井然。
故宫博物院教案优秀9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优秀9篇《故宫博物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示意图上标出故宫的主要建筑;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3.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4.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故宫博物院》。
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1.PPT展示旅游路线图,总结说明顺序。
(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2.故宫的总体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列数字。
二、课文研读(一)第三四段1.这两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说说下面各句分别表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一千多个圆雕鳌头明确: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建筑精美宏大壮丽宏大壮丽三、重点研讨5-8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一)请大家齐读第5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太和殿的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词语。
2.本段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这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到具体的语句。
明确:1.以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黄色代表雍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词语有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柱、金锁窗、朱漆门2.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3. 列数字:“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
”(二)第6段参观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观,接下来,作者的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
1.本段说明由外到内,外观着重描绘色彩,内景着重描绘什么呢?2.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本段运用了很多方位词,请找出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公开课教案第【1】篇〗故宫博物院一、课前解析本课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四篇风格迥异的阅读材料组成:材料一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说明文,按移步换景的顺序呈现故宫博物院的建筑;材料二是节选了一段基于故宫建筑的拓展资料——太和殿重修记。
材料三是故宫官网的截图,明确指明进出口位置;材料四是故宫的平面图,提供了故宫的游览区域,直观的呈现了故宫整体布局。
本课学习任务也在文中进行了明确布置——与同学交流: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下面的材料。
关注阅读策略的应用:阅读策略单元作为统编版新教材的特色内容,学生之前没有系统学习的体验,没有经过前面的“学方法”,直接进入本课的“用方法”,对于学生来讲难度较大。
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我们为学生铺设了两条学习支架:首先是在教学本课之前,我们进行了前面两篇精读课文的补学,并且有针对性地补学了统编版五年级上册“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策略单元;其次,我们又基于本课学习目标设计了便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任务单(见附件),为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工具。
关注课堂小组合作探究:鉴于实际学情,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完成“有目的的阅读”任务是需要一个“艰难的爬坡过程”的,因此首先要由学生在学习任务单的提示下进行自主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维碰撞,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随后基于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交流重点首先放在阅读策略和学习过程上,其次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教师通过评价、反馈、渗透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点拨指导,切实实现“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用恰当阅读方法”的语文能力提升目标。
二、教学目标1.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概述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及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简述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1、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xx的说明顺序,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灵活运用xx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三、情感目标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1、理清xx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xx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图示法。
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
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xx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xx局部思路,体会xx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xx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和资料。
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
《故宫博物院》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

《故宫博物院》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篇一: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3、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和总分结合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的特点,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方位名词的准确运用。
一、导入(3分钟)用多媒体展示关于故宫的图片。
(提问:班里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如果有的话就请那位同学谈一谈游览故宫的感受。
)老师:“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全面地了解这座宫殿的建筑结构。
”二、扫除字音障碍把课文中难读、易读错的字词标注出来。
分别让两个学生上黑板写出来,写完后让底下的同学找出写错的地方,老师再次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识记。
三、自由阅读课文要求:1、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2、读准字音,圈划重点的生字词。
3、把握阅读说明文文体的相关知识,学会提取信息。
(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以及体味说明语言的特点等)。
4、尝试划分段落,同时概括每一层段落的大意。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学生,帮助学生明确文章主旨)1、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故宫的?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五、结合示意图来完成本篇课文的学习,找一名同学上帮助老师板书。
(在黑板上写出故宫的总体特点,并同学们在课本上标划出来。
在黑板上标划出南北的方向,便于学生寻找出景点的方位。
在太和殿那一段让学生逐行寻找方位名词,并把同学找到的方位名词依次写在黑板上,如: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六、在第6自然段穿插一个知识点,提问:为什么在太和殿内会有那么多关于“龙”的图案?明确:龙是皇权的象征,龙就是皇帝的化身,而故宫又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太和殿又是故宫的中心,那么龙的图案自然多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教学目标】1.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体验现代信息的多元承载方式,初步把握不同样态文本信息定位与梳理的能力。
2.能根据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信息的定位、筛选、梳理和概括,实现阅读目的,提升阅读效率,初步掌握面对复杂情境的信息处理能力。
3.感受故宫的宏伟气势,在与故宫的互动中领略建筑艺术、国家珍宝的巨大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1.家庭成员故宫游览喜好前测;2.故宫平面图;3.故宫其它资料。
【教学过程】一、呼应单元情境,聚焦阅读方法这个单元,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敲开时空之门,其中既有时间的穿越,也有宇宙的探索。
在这过程中,我们还学到了许多阅读方法,比如:有目的地阅读、带任务地阅读……今天我们依然隐身串门到中国古代的皇城“紫禁城”,走进——故宫博物院。
二、把握多元样态,梳理材料内容1.展现样态。
一眼就能看出来,《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与《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不一样,与其他文章也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这很容易让我们回想起,我们在五年级下册就曾学习过一篇像这样把多个图文材料融合在一起的文章《金字塔》(出示)。
这一类的文章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非连续性文本”(出示)。
2.梳理提炼。
非连续性文本的样子很多。
当越来越丰富的信息呈现方式出现的今天,我们学会有目的地阅读就显得非常重要,否则我们将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
三、根据任务需求,定位筛选信息1.梳理信息。
《故宫博物院》这个非连续性文本,内容那么丰富,有文章、有网页截图、有平面示意图,我们首先要迅速把握四个材料的核心内容。
请大家完成任务一。
任务一:快速浏览课文四个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
2.定位信息。
这个单元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看看这篇课文又给我们布置了什么样的任务。
(出示)到课文中找一找。
谁来读一读?如果要解决这两个任务目的,首先让我们先确定需要相应哪几个阅读材料。
故宫博物院 教案(精选3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精选3篇)《故宫博物院》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掌握文章以空间为顺序的写作特点。
2、体会课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课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欣赏一段录像,感受故宫独特的魅力。
说说观看后的印象。
故宫,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
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它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
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文字砌成的故宫中,来一次故宫之旅。
2、整装待发——读准字音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及事物特征。
故宫之旅——俯瞰速读课文,标记游览路线、宫殿方位及名称。
故宫建筑群给作者的突出印象是什么?4、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抓住重点。
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
故宫之旅——近赏教师引导: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
集中体现了故宫建筑的艺术风格。
(1)太和殿如何体现故宫建筑群的三个特征的?浏览课文,提取信息。
(2)作者是怎样说明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3)在介绍内景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4)假如有一个外国旅游团正想参观太和殿,询问你参观后的印象,你将如何向他们介绍?5、故宫之旅——细思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还有困惑吗?没有困惑,是否证明有所收获呢?6、清点行囊(屏幕显示)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作者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
学习本文后的启示:1抓住说明对象特点: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
3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体现特点。
如:文中重点介绍太和殿来体现特点。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故宫博物院》一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 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型的意思。
-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现状及文物。
-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课堂交流和思考。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自主、有效地积累词汇。
•让学生通过课上的学习,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现状及文物。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其阅读速度及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现状及文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及理解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故宫博物院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和作用。
【教学方法】通过幻灯片、讲解、阅读、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和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互动和体验。
【教学过程】1.教师进行导入在教师简单介绍故宫博物院兴建历程和基本情况后,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现状和文物。
2.学生阅读文章教师让学生默读、朗读文章并理解文章大意和细节,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积累生词和熟词语。
然后再将学生分组讨论巩固词汇和句型。
3.学生学习历史和文物知识通过PPT和老师的讲解,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和文物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或小短片等,深刻感悟故宫博物院所向人类传递的文化。
4.学生展示和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和学习感悟的交流。
同时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重点词汇的掌握情况复盘巩固。
【作业布置】对故宫博物院及其文物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文学作业或其他相关作业;或者整合故宫博物馆的相关知识,自由发挥,展开小研究。
【板书设计】主要板书内容 - 关键词汇:故宫、博物馆、文物、保护等。
- 常用的日常、历史、文化、博物馆语言。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机构化的学习方式,避免了盲目的浸透教育。
同时,通过群体交流和分享,使每个人的阅读和语言表达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启迪,也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1《故宫博物院》人教(部编版)11*故宫博物馆导学案设计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故宫博物院人教(部编版)新课教学()分钟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⑴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⑵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
(外观、内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一、参观路线图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的?)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
安排学生交流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更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先给予了提示,这样使学生完成任务时有章可循,相当于为学生的达标铺路搭桥。
(2)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板书:由南向北)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二)检查指导任务二、介绍一两处景物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D.重建(讲解时,适时板书:太和殿台基外观内装位置和功用重建)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4.请大家阅读《材料二》,这也是一段与太和殿有关的材料,阅读后,提取相关信息补充到解说材料中去。
5.你知道该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和殿呢?(学生自由说,可以从台基——外观、内部——位置和功用的顺序,也可以是其他顺序。
)五、合作探究,课堂小结。
教师讲解并出示参观路线图,为学生提供范例,可以使学生将此与自己整理的介绍顺序作对比,也是为了训练学生按照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找出合适路线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进行到此环节处时,让学生阅读《材料二》,使学生懂得要介绍某一处景点,必须从多方面搜集信息,然后从搜集到的信息中筛选自己想要的材料。
(一)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汇报,评价,指导。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A.规模宏大壮丽: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城墙外是五十多十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B.建筑精美: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桂,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一,有行龙、开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化美。
C.布局统一: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四座城门;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三大殿建筑都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紫禁城前后两大建筑群“基本一样”。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珑奇巧横()东西雄伟壮()烟雾()绕亭台楼()井然有()和()统一青松()柏二、给下列句子选出合适的词语,用横线画出。
(1)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工整整齐)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历史了。
(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致精美精彩)的汉白玉石桥。
(3)三座大殿(耸立矗立挺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惊喜吃惊)。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规模宏大的故宫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缩句)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改为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答案】一、玲贯丽缭阁序谐翠二、(1)完整(2)精美(3)矗立(4)惊叹三、1.故宫体现了独特风格。
2.(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怎能不令人惊叹呢?(2)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实在令人惊叹。
教学反思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回顾今天这堂课,我有如下反思:成功之处: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多,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抓住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语文,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导入部分较好,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
内容理解上,通过设置问题,分配任务,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完成预期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
整节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2.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老师们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说明文,学习重点是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课文按照游览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对故宫一般性的了解,又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这对新课标中的有关目标进行了很好的实践。
同时,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对于今后学习其他课文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故宫博物院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所以故宫又称紫禁城。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
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
()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3.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阅读能力大提升二、阅读课文《材料一》,完成练习。
1.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而且在结构上和相结合。
2.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向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部分,后介绍“”部分。
3.故宫的“三大殿”指、、。
4.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
这是决定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三、你的家乡有什么旅游景点?假如你是导游员,你想怎样向游客们介绍呢?参考答案:一、1.列数字 2.打比方 3.作比较二、1.空间顺序总说分说 2.南北前朝内廷 3.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4.空间逻辑时间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