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教案

合集下载

推拿手法教学教案模板及范文

推拿手法教学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课程名称:小儿推拿手法教学二、授课对象:中职医学专业学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手法进行小儿推拿治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对小儿的关爱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和临床应用。

2.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技巧和适应症。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实践操作法3. 案例分析法七、教学准备:1. 教材:人卫版《儿科学》2. 活页教材: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流程3. 教学视频: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演示4. 教学器材:模型小儿、推拿手法教学设备等5. 教学课件:小儿推拿手法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小儿推拿手法的兴趣。

2. 基本理论讲解(20分钟)- 讲解小儿推拿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

3. 手法分类介绍(15分钟)- 介绍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分类,如推法、揉法、捏法等。

4. 实践操作演示(20分钟)- 教师现场演示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并讲解操作技巧。

5. 学生分组练习(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手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巩固(10分钟)-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2. 案例分析(2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小儿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

3. 实践操作考核(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考核,教师评分。

4. 总结与反馈(10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2. 实践操作考核: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考核成绩,评价其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小儿推拿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范文:第一课时1. 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小儿推拿吗?”引入课题。

推拿按摩教案

推拿按摩教案

推拿按摩教案教案标题:推拿按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掌握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和注意事项。

3. 学习推拿按摩的常见应用和效果。

教学内容:1. 推拿按摩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3. 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4. 推拿按摩的常见应用和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推拿按摩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对推拿按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推拿按摩的起源、原理、手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推拿按摩的基本知识。

3. 演示示范:老师现场演示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让学生观摩并学习。

4. 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练习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5. 应用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应用推拿按摩技巧,观察和记录效果。

6.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推拿按摩的作用和效果,分享实践经验和感悟。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学习笔记和实践记录。

2. 学生对推拿按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在实际案例中的表现和效果。

教学资源:1. 推拿按摩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2. 推拿按摩的视频和图片。

3. 推拿按摩的实践案例和经验分享。

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推拿按摩教学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2. 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效果,做出评价和总结。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推拿按摩比赛或活动。

2. 鼓励学生进一步深造推拿按摩的知识和技能,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推拿实训课件教案

推拿实训课件教案

推拿实训课件教案教案标题:推拿实训课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推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学习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方法。

3. 掌握推拿的常见穴位和按摩技巧。

4. 培养学生的推拿技能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推拿的概念和原理a. 介绍推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b. 解释推拿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2. 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方法a. 介绍推拿的基本手法,如揉、推、拿、捏等。

b. 演示推拿的正确姿势和手势。

c. 强调推拿时的力度、节奏和速度。

3. 推拿的常见穴位和按摩技巧a. 列举常用的推拿穴位,如头部、颈部、肩部、背部等。

b. 演示按摩这些穴位的具体技巧和方法。

c. 强调按摩时的力度、方向和时间。

4. 推拿实践a. 分组进行推拿实践,让学生互相练习。

b.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时的正确姿势和手势。

c. 监督学生的推拿技能和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推拿的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推拿的概念、起源和作用机制。

3. 手法和操作方法讲解:通过演示和示范,讲解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正确操作方法。

4. 穴位和按摩技巧讲解:列举常用的穴位,并演示按摩技巧和方法。

5. 实践演练:分组进行推拿实践,学生互相练习。

6. 总结归纳:总结推拿的要点和技巧,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推拿实践作业,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探索。

教学资源:1. 推拿实训课件:包括推拿的基本概念、原理、手法、操作方法、穴位和按摩技巧的详细说明和示范。

2. 图片和视频:展示推拿的效果和实践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推拿模型或人体模型:用于演示推拿的手法和操作方法。

评估方式:1. 学生实践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姿势、手势、力度和技巧,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2. 学生理论知识评估: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考察学生对推拿概念、原理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教学提示: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提醒学生在实践中注意力度和技巧,避免造成伤害。

中医教学《推拿学》教案

中医教学《推拿学》教案

中医教学《推拿学》教案教案:《推拿学》——小学推拿保健课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推拿学教材的第三章,主要讲述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推拿的适用范围。

具体内容包括:推拿的定义、推拿的基本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摇、拍)、推拿的适用范围(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掌握至少三种推拿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手法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推拿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

难点:推拿手法的正确操作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推拿模型、推拿手法视频资料、推拿手法图解。

学具:推拿模型、推拿手法图解、练习推拿的手法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推拿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对手法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推拿的定义、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配合视频资料和图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推拿。

3. 示范: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推拿手法,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推拿手法,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学生通过推拿模型,实践所学手法,体验推拿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推拿学定义基本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摇、拍适用范围: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七、作业设计1. 描述推拿的基本手法,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答案: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揉、捏、摇、拍。

推拿适用于治疗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2. 简述推拿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推拿已成为中国传统的医学疗法之一,并在现代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掌握了正确的推拿手法。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推拿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深入了解推拿的历史和发展,学习更多推拿手法,尝试运用推拿治疗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提高自己的推拿技能。

小学综合实践推拿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推拿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推拿教案年级:五年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推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体验推拿的乐趣。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推拿基本知识介绍2. 推拿手法学习3. 推拿实践体验4. 总结与反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推拿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推拿。

2. 学生分享对推拿的了解和认识。

二、推拿基本知识介绍(10分钟)1. 教师讲解推拿的起源、发展及其作用。

2. 学生了解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

三、推拿手法学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推拿手法,学生跟随学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推拿实践体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推拿实践,互相体验。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手法。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总结推拿体验感受(5分钟)1. 学生分享推拿实践体验的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注意事项。

二、推拿比赛(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推拿比赛,评选出最佳推拿师。

2. 学生互评、自评,教师点评。

三、总结与反馈(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给父母做一次推拿,分享体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推拿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推拿实践中的表现,如手法准确性、关爱他人等。

3. 学生对推拿活动的反馈和评价。

推拿手法培训教案模板范文

推拿手法培训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推拿手法培训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推拿手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操作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推拿手法进行人体穴位按摩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医推拿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患者的关爱意识。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推拿手法概述1. 推拿手法的起源与发展2. 推拿手法的分类及特点3. 推拿手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第二部分:基本手法讲解与演示1. 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穴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

- 临床应用: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2. 扌衮法- 动作要领:手掌呈半握拳状或半握杯状,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附着点,吸定治疗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 临床应用:适用于局部肌肉、关节疼痛。

3. 揉法- 动作要领:用掌根或指端着力,轻柔缓慢地旋转按摩治疗部位。

- 临床应用: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具有舒筋活络、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

第三部分:手法练习与考核1. 学生分组练习- 每组学生相互练习推拿手法,互相纠正错误动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 手法考核- 学生进行手法考核,展示所学手法。

- 教师根据学生的手法操作情况进行评分。

第四部分:临床案例分析1. 分析常见病症的推拿手法治疗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治疗方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推拿手法的理论知识。

2.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推拿手法操作。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推拿手法。

4. 考核法:对学生的手法操作进行考核。

5.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临床案例。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推拿手法培训教材。

2. 活页教材:推拿手法操作技巧和临床应用实例。

3. 教学视频:推拿手法操作演示。

4. 教学器材:模型、手套等。

5. 教学课件:推拿手法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推拿手法概述、基本手法讲解与演示。

推拿手法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推拿手法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推拿手法授课班级:XX班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教师:XX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推拿手法的分类、基本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手法进行推拿治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医推拿的热爱,培养关爱患者的意识。

教学内容:一、推拿手法的分类1. 按摩手法:揉、按、推、摩、擦、搓、抖、摇等。

2. 拔罐手法:拔罐、闪罐、走罐、留罐等。

3. 拔筋手法:拔筋、拉筋、抻筋等。

二、基本操作方法1. 揉法:用手掌、手指或拇指在特定部位进行旋转揉动。

2. 按法: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腹在特定部位进行按压。

3. 推法: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腹在特定部位进行直线推动。

4. 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环形揉动。

5. 擦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直线摩擦。

6. 搓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交叉搓动。

7. 抖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快速抖动。

8. 摇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摇动。

三、作用原理1. 调整气血:通过推拿手法,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脏腑的目的。

2. 消除疲劳:推拿手法能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疲劳。

3. 缓解疼痛:推拿手法能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四、临床应用1. 颈椎病:揉法、按法、推法等。

2. 肩周炎:揉法、按法、搓法等。

3. 腰椎间盘突出:揉法、按法、抖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推拿手法的起源和发展。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二、讲授(30分钟)1. 讲解推拿手法的分类、基本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

2.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推拿手法的操作过程。

三、实践操作(4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提高操作技巧。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准备:1. 教材:《推拿学》2. 活页教材:推拿手法操作流程3. 教学视频:推拿手法操作演示4. 教学器材:模型、手套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推拿手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2024版推拿治疗学教案

2024版推拿治疗学教案

01
02
03
颈椎病
通过按揉风池、天柱、肩 井等穴位,配合颈部拔伸 法、拿法、揉法等手法进 行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运用按揉法、滚法、弹拨 法等作用于腰部及下肢后 侧,配合腰部后伸扳法进 行治疗。
肩周炎
通过滚法、揉法、拿法等 作用于肩周部位,配合肩 关节的被动运动进行治疗。
03 推拿操作规范与 安全防护
预防保健作用
推拿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在疾 病发生前进行预防性保健,提高身体 素质。
推拿治疗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
治疗效果不稳定
推拿治疗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治疗师的技术水平、患者的身体 状况等,因此治疗效果可能不稳定。
部分疾病不适用
对于某些疾病,如急性炎症、恶性肿瘤等,推拿治疗可能不适用或效 果有限。
推拿治疗学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推拿治疗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推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推拿治疗学的多元化发展
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疾病,可以开发多种推拿治疗方案和手法,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同 时,可以拓展推拿在康复医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推拿治疗学的多元化发展。
推拿治疗学教案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推拿基本理论与技能 • 推拿操作规范与安全防护 • 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实践 • 推拿治疗学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推拿治疗学定义及发展历程
推拿治疗学定义
推拿治疗学是研究推拿手法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它通过手 法作用于人体体表,达到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从而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未来学习的计划和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摩法的动作要领、操作方法及临床运用。(15分钟)
6、推法的动作要领、操作方法及临床运用。(15分钟)
7、擦法的动作要领、操作方法及临床运用。(15分钟)
8、小结。(5分钟)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
1、手法的定义是什么?
2、滚法、一指禅法、揉法、摩法、推法、擦法的动作要领、操作方法有何区别?
3、其临床意义有什么?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推拿基础理论,如推拿、手法、功法等的基本概念;掌握功法训练的作用、动作要领、临床应用;掌握推拿的基本手法、临床应用、动作要领和操作方法;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推拿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1、强调手法的动作要领和要求,突出手法在人体各部位的操作训练及临床运用。
学院教案(课时备课)
授课题目:
第八章 手法(捻法、拍法、击法、拔法、抖法、振法)
教学后记:
学院教案(课时备课)
授课题目:
第六章生物力学、第七章推拿功法
课时安排
2学时
周 次
第3周
课 序
第பைடு நூலகம்次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人体生物力学的定义及一些基本理论概念。
2、熟悉推拿手法作用机理。
3、了解推拿手法应用。
4、熟练练功的意义。
5、了解练功中基本裆势与常用功法。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内容:1、讲授推拿手法应用,推拿手法作用机理(介绍手法作用层次、手法动力学概述、现状、研究展望)2、人体生物力学的定义及其基本理论概念。3、练功的意义。4、基本裆势与常用功法。
作者
严 陶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参考
资料
《推拿治疗学》
作者
罗才贵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教学目的
要求
通过学习《推拿学》,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推拿基础理论,如推拿、手法、功法等的基本概念;掌握功法训练的作用、动作要领、临床应用;掌握推拿的基本手法、临床应用、动作要领和操作方法;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推拿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的能力。
主要参考资料:
1、陶甫、李墨林.《李墨林按摩法》.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吴文豹.《颈肩腰腿痛推拿疗法》.第1版.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4、邵明煦.《实用推拿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教学后记:
重点:人体生物力学的定义及其基本理论概念;基本裆势与常用功法。
难点:推拿手法作用机理、常用功法的练习。
教学方法:1、利用挂图进行理论讲授结合示范操作。2、利用多媒体、录像。
教学过程设计
1、讲授推拿手法应用,推拿手法作用机理(介绍手法作用层次、手法动力学概述、现状、研究展望)。(20分钟)
2、人体生物力学的定义及其基本理论概念。(10分钟)
重点:推拿学的发展简史;手法治疗特点和功法训练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结合的推拿涵义、推拿的治疗原则。
难点:推拿学的定义;推拿的适应范围和禁忌症等、推拿的作用原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录像等。
教学过程设计
1、讲授推拿的起源及发展简史。(20分钟)
2、讲授推拿的定义。(5分钟)
教案(首页)
课程
名称
推拿学
课程编号
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
学分
讲课:24
实验:12
上机:
考试(√)
考查( )
课程类型
必修
共同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实践教学()
选修
共同教育选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
专业
中医
授课班级
07中医本科班
教师
职称
讲师
学位
硕士
教材名称
《推拿学》
3、讲授手法治疗特点和功法训练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结合的推拿涵义。(15分钟)
4、重点讲授推拿的适应范围和禁忌症等。(10分钟)
5、讲授推拿的治疗原则。(25分钟)
6、讲授推拿的作用原理。(25分钟)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按摩专著是什么 ?
2、推拿和按摩有何不同?
3、推拿学的特点是什么?
教学过程设计
1、基本手法的基本要求、动作要领、操作方法。(10分钟)
2、边讲授边操作示范手法的临床应用。(10分钟)
3、示范并教会学生在沙袋上和人体各部位上的操作方法。(30分钟)
4、指导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50分钟)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
1、怎样才能练好基本功?
2、摆动类和摩擦类手法的基本要求、动作要领、操作方法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1、搓法、抹法、按法、点法、捏法、拿法的动作要领、操作方法有何区别?
2、其临床意义有什么?
主要参考资料:
1、陶甫、李墨林.《李墨林按摩法》.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吴文豹.《颈肩腰腿痛推拿疗法》.第1版.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学院教案(课时备课)
授课题目:
第八章手法(搓法、抹法、按法、点法、捏法、拿法)
课时安排
2学时
周 次
第5周
课 序
第5次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手法(搓法、抹法、按法、点法、捏法、拿法)的动作要领、操作方法及临床运用。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内容:讲授搓法、抹法、按法、点法、捏法、拿法的动作要领、操作方法及临床运用及其在沙袋上和人体各部位上的操作方法。
课时安排
2学时
周 次
第2周
课 序
第2次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用腧穴与推拿特定穴。
2、熟悉经脉。
3、了解经筋、经别、皮部。
4、掌握局部解剖。
5、熟悉脊柱解剖。
6、了解脊柱运动生理。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内容:1、讲授经脉、经筋、经别、皮部的概念及作用。2、重点讲授常用腧穴及推拿特定穴(定位、主治、推拿手法和临床应用)。3、重点讲授推拿常用操作部位的局部解剖、体表标志、体表投影、肌肉、神经和血管。4、讲授脊柱的解剖:椎骨、脊柱连结、椎管、作用脊柱上的肌肉、脊柱的神经支配。
教学过程设计
1、讲授经脉、经筋、经别、皮部的概念及作用。(10分钟)
2、重点讲授常用腧穴及推拿特定穴(定位、主治、推拿手法和临床应用)。(30分钟)
3、重点讲授推拿常用操作部位的局部解剖、体表标志、体表投影、肌肉、神经和血管。(20分钟)
4、讲授脊柱的解剖:椎骨、脊柱连结、椎管、作用脊柱上的肌肉、脊柱的神经支配。(20分钟)
4、中医的推拿与一般推拿有什么不同?其治则是什么?
主要参考资料:
1、陶甫、李墨林.《李墨林按摩法》.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俞大方.《推拿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
3、罗才贵.《推拿治疗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学院教案(课时备课)
授课题目:
第四章经络与腧穴、第五章解剖与生理
4、练功的意义。(10分钟)
5、基本裆势与常用功法。(60分钟)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
1、人体生物力学的定义?临床应用及意义如何?
2、练功的基本裆势与常用功法有哪些?
主要参考资料:
1.俞大方.《推拿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
2.张希彬,张世明.《中国骨伤科学》.第1版.四川科技出版社.1991.
主要参考资料:
1、陶甫、李墨林.《李墨林按摩法》.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吴文豹.《颈肩腰腿痛推拿疗法》.第1版.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4、邵明煦.《实用推拿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教学后记:
5、了解推拿学的理论内涵。
6、掌握推拿的治疗原则。
7、熟悉推拿的作用原理。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内容:1、讲授推拿的起源及发展简史。2、讲授推拿的定义。3、讲授手法治疗特点和功法训练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结合的推拿涵义。4、重点讲授推拿的适应范围和禁忌症等。5、讲授推拿的治疗原则。6、讲授推拿的作用原理。
5、讲授脊柱运动生理。(20分钟)
讨论、作业和思考题:
1、常用腧穴与推拿特定穴都有哪些?
2、脊柱运动生理及其临床意义如何?
主要参考资料:
1、张希彬,张世明.《中国骨伤科学》.第1版.四川科技出版社.1991.
2、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3、邵明煦.《实用推拿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4、邵明煦.《实用推拿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教学后记:
学院教案(课时备课)
授课题目:
基本手法实训
课时安排
2学时
周 次
第5周
课 序
第6次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基本手法的基本要求、动作要领、操作方法。
2、熟悉手法的临床应用。
3、熟练掌握基本手法在沙袋上和人体各部位上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重点:手法的要求、基本手法中每个手法的动作要领、操作要求、临床应用及其在沙袋上和人体各部位上的操作。
难点:搓法、抹法、按法、点法、捏法、拿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结合示范操作。2、指导学生在沙袋上和人体各部位上进行手法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